CN214762021U - 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62021U
CN214762021U CN202120822639.3U CN202120822639U CN214762021U CN 214762021 U CN214762021 U CN 214762021U CN 202120822639 U CN202120822639 U CN 202120822639U CN 214762021 U CN214762021 U CN 214762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liding
channel
limiting
upper lim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226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巧兰
曾伟
何祖环
宋红莲
卢梅梅
林富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8226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62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62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6202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涉及手托支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放置板,放置板的下侧设置有托板,托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槽道、第二槽道,第一槽道的内部设置有两固定板,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槽道;第三槽道的内部转动配合有两滑动组件,第一槽道的内部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动板,且两滑动组件均装设在滑动板的一侧,滑动板的上侧设置有第一L形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的第三凹口,方便了放置第二L形板,保证了第二L形板和放置板水平一致,减少了因落差造成病人腰背部不适,而设置的托板,减少了在使用时对病人进行侧翻,从而减少了对手术进程造成的影响。

Description

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托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
背景技术
心脏介入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在数字减影的连续投照下,送入心脏导管,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诊治方法,它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诊断方法,进展也非常迅速,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微创的诊治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肾动脉支架植入术。
在做心脏介入手术的时候,为了减少X线量以及便于C臂多角度的投照,病人睡的导管床都是非常紧凑的,如果需要做穿刺及手术时,需要病人手臂稍外展,此时为了托着病人的手臂,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增加托板,这些托板并不是一直都安装在病床上的,只是需要穿刺及手术的时候用,一开始是没有的,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加托板的时候,就需要把病人先侧翻,再放板,如果病人很重的话,就很难操作,特别是一般女护士的力气是不够的,撤板的时候也是很难,而且病人翻来翻去,对于手术进程也是一种影响,为了保证这些板不掉下去,板的一端必须往病床里面放多一点,而这些板往往也比较厚,这时候板和病床在水平面上就会有一个落差,会造成病人腰背部不适,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通过设置的第三凹口,方便了放置第二L形板,保证了第二L形板和放置板水平一致,减少了因落差造成病人背部的不适,而设置的托板,减少了在使用时对病人进行侧翻,从而减少了对手术进程造成的影响,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包括放置板,放置板的下侧设置有托板,托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槽道、两第二槽道,第一槽道的内部设置有两固定板,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槽道;第三槽道的内部转动配合有两滑动组件,第一槽道的内部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动板,且两滑动组件均装设在滑动板的一侧,滑动板的上侧设置有第一L形板;第一L形板的一端安装有两限位柱,且两限位柱分别滑动配合在两第二槽道内,第一槽道的内部设置有两第一橡胶条,且两第一橡胶条的一端均装设在滑动板的一侧。
可选的,固定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板体,且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夹角呈钝角,第二板体和第一板体均装设在第一槽道内。
可选的,托板的内部开设有两第四槽道、四个第五槽道,且第四槽道与相邻的两第五槽道相连通,第四槽道的内部滑动配合有两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包括:滑动柱,且滑动柱滑动配合在第四槽道内,滑动柱的端部安装有第二L形板。
可选的,滑动柱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凹口,滑动柱的第一端安装有第二L形板,第二L形板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凹口,两滑动柱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条,且第二橡胶条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且限位板的内部转动配合有第二固定件,且第二固定件螺纹配合在第一凹口内。
可选的,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件,且两第一固定杆均装设在第四槽道内,第一固定杆的端部安装有第一固定块,两第一固定件均滑动配合在第四槽道内,两第一固定件分别装设在两滑动柱的下侧。
可选的,滑动柱的两侧均安装有滑动块,且两滑动块分别滑动配合在两第五槽道内,放置板的两侧均开设有两第三凹口,且四个第二L形板分别滑动配合在四个第三凹口内。
可选的,滑动板的上侧安装有两连接块,且两连接块均装设在第一L形板的一侧,第一槽道的内部安装有两第三限位组件,且两第三限位组件分别与两第一橡胶条的第一端相连接,滑动板的一侧安装有两第四限位组件,且两第四限位组件分别与两第一橡胶条的第二端相连接。
可选的,第三限位组件包括:两第一侧板,且两第一侧板均装设在第一槽道内,两第一侧板之间安装有第一限位杆,且两第一限位杆分别与两第一橡胶条的第一端转动配合。
可选的,第四限位组件:两第二侧板,且两第二侧板均装设在滑动板的一侧,两第二侧板之间安装有第二限位杆,且两第二限位杆分别与两第一橡胶条的第二端转动配合。
可选的,滑动组件包括:滚轮,滚轮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装设在滑动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的的第三凹口,方便了放置第二L形板,保证了第二L形板和放置板水平一致,减少了因落差造成病人腰背部不适,而设置的托板,减少了在使用时对病人进行侧翻,从而减少了对手术进程造成的影响。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L形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托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L形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滑动柱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中C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中D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5中E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5中F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6中G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放置板1,托板2,第四槽道3,滑动柱4,第一固定件5,第一固定杆6,第一固定块7,第一凹口8,第二L形板9,第二凹口10,第二橡胶条11,限位板12,第二固定件13,第二槽道14,第一槽道15,限位柱16,固定板17,第三槽道18,滚轮19,连接杆20,滑动板21,连接块22,第一L形板23,第三凹口24,第一橡胶条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包括:放置板1,放置板1的下侧设置有托板2,托板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槽道15、第二槽道14,第一槽道15的内部设置有两固定板17,固定板17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槽道18,第三槽道18的内部转动配合有两滑动组件,第一槽道15的内部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动板21,且两滑动组件均装设在滑动板21的一侧,滑动板21的上侧设置有第一L形板23;第一L形板23的一端安装有两限位柱16,且两限位柱16分别滑动配合在两第二槽道14内,第一槽道15的内部设置有两第一橡胶条25,且两第一橡胶条25的一端均装设在滑动板2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
在需要取下托板2时,首先把手放入第二凹口10内,然后拉动第二L形板9,第二L形板9通过滑动柱4拉伸第二橡胶条11,第二L形板9从第三凹口24内拉出,从而取下托板2;
在需要使用第一L形板23时,首先把第一L形板23从第一槽道15内滑出,第一L形板23通过滑动板21拉伸第一橡胶条25,第一L形板23通过连接杆20带动滚轮19在第三槽道18内滑动,当第一L形板23从第一槽道15内滑出时,第一L形板23带动限位柱16滑入第二槽道14内,从而可以使用第一L形板23。
该托板2的内部开设的第二槽道14可设为两个。
通过设置的的第三凹口24,方便了放置第二L形板9,保证了第二L形板9和放置板1水平一致,减少了因落差造成病人腰背部不适,而设置的托板2,减少了在使用时对病人进行侧翻,从而减少了对手术进程造成的影响。
本实施例的固定板17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板体,且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夹角呈钝角,第二板体和第一板体均装设在第一槽道15内。
本实施例的托板2的内部开设有两第四槽道3、四个第五槽道,且第四槽道3与相邻的两第五槽道相连通,第四槽道3的内部滑动配合有两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包括:滑动柱4,且滑动柱4滑动配合在第四槽道3内,滑动柱4的端部安装有第二L形板9。
本实施例的滑动柱4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凹口8,滑动柱4的第一端安装有第二L形板9,第二L形板9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凹口10,两滑动柱4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条11,且第二橡胶条1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12,且限位板12的内部转动配合有第二固定件13,且第二固定件13螺纹配合在第一凹口8内。
本实施例的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杆6、第一固定件5,且两第一固定杆6均装设在第四槽道3内,第一固定杆6的端部安装有第一固定块7,两第一固定件5均滑动配合在第四槽道3内,两第一固定件5分别装设在两滑动柱4的下侧。
本实施例的滑动柱4的两侧均安装有滑动块,且两滑动块分别滑动配合在两第五槽道内,放置板1的两侧均开设有两第三凹口24,且四个第二L形板9分别滑动配合在四个第三凹口24内。
本实施例的滑动板21的上侧安装有两连接块22,且两连接块22均装设在第一L形板23的一侧,第一槽道15的内部安装有两第三限位组件,且两第三限位组件分别与两第一橡胶条25的第一端相连接,滑动板21的一侧安装有两第四限位组件,且两第四限位组件分别与两第一橡胶条25的第二端相连接。
本实施例的第三限位组件包括:两第一侧板,且两第一侧板均装设在第一槽道15内,两第一侧板之间安装有第一限位杆,且两第一限位杆分别与两第一橡胶条25的第一端转动配合,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杆,便于固定第一橡胶条25的第一端。
本实施例的第四限位组件:两第二侧板,且两第二侧板均装设在滑动板21的一侧,两第二侧板之间安装有第二限位杆,且两第二限位杆分别与两第一橡胶条25的第二端转动配合,通过设置的第二限位杆,便于固定第一橡胶条25的第二端。
本实施例的滑动组件包括:滚轮19,滚轮19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杆20,且连接杆20装设在滑动板21的一侧,通过设置的连接杆20,便于固定滑动板21。
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板(1),放置板(1)的下侧设置有托板(2),托板(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槽道(15)、第二槽道(14),第一槽道(15)的内部设置有两固定板(17),固定板(17)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槽道(18); 第三槽道(18)的内部转动配合有两滑动组件,第一槽道(15)的内部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动板(21),且两滑动组件均装设在滑动板(21)的一侧,滑动板(21)的上侧设置有第一L形板(23); 第一L形板(23)的一端安装有两限位柱(16),且两限位柱(16)分别滑动配合在两第二槽道(14)内,第一槽道(15)的内部设置有两第一橡胶条(25),且两第一橡胶条(25)的一端均装设在滑动板(21)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7)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板体,且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夹角呈钝角,第二板体和第一板体均装设在第一槽道(15)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托板(2)的内部开设有两第四槽道(3)、四个第五槽道,且第四槽道(3)与相邻的两第五槽道相连通,第四槽道(3)的内部滑动配合有两第一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包括:滑动柱(4),且滑动柱(4)滑动配合在第四槽道(3)内,滑动柱(4)的端部安装有第二L形板(9)。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滑动柱(4)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凹口(8),滑动柱(4)的第一端安装有第二L形板(9),第二L形板(9)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凹口(10),两滑动柱(4)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条(11),且第二橡胶条(1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12),且限位板(12)的内部转动配合有第二固定件(13),且第二固定件(13)螺纹配合在第一凹口(8)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杆(6)、第一固定件(5),且两第一固定杆(6)均装设在第四槽道(3)内,第一固定杆(6)的端部安装有第一固定块(7),两第一固定件(5)均滑动配合在第四槽道(3)内,两第一固定件(5)分别装设在两滑动柱(4)的下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滑动柱(4)的两侧均安装有滑动块,且两滑动块分别滑动配合在两第五槽道内,放置板(1)的两侧均开设有两第三凹口(24),且四个第二L形板(9)分别滑动配合在四个第三凹口(24)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滑动板(21)的上侧安装有两连接块(22),且两连接块(22)均装设在第一L形板(23)的一侧,第一槽道(15)的内部安装有两第三限位组件,且两第三限位组件分别与两第一橡胶条(25)的第一端相连接,滑动板(21)的一侧安装有两第四限位组件,且两第四限位组件分别与两第一橡胶条(25)的第二端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三限位组件包括:两第一侧板,且两第一侧板均装设在第一槽道(15)内,两第一侧板之间安装有第一限位杆,且两第一限位杆分别与两第一橡胶条(25)的第一端转动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其特征在于,第四限位组件:两第二侧板,且两第二侧板均装设在滑动板(21)的一侧,两第二侧板之间安装有第二限位杆,且两第二限位杆分别与两第一橡胶条(25)的第二端转动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其特征在于,滑动组件包括:滚轮(19),滚轮(19)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杆(20),且连接杆(20)装设在滑动板(21)的一侧。
CN202120822639.3U 2021-04-21 2021-04-21 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762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2639.3U CN214762021U (zh) 2021-04-21 2021-04-21 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22639.3U CN214762021U (zh) 2021-04-21 2021-04-21 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62021U true CN214762021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88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2263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762021U (zh) 2021-04-21 2021-04-21 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620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60241Y (zh) 介入治疗病人专用搬运车
CN209933264U (zh) 一种用于肾内科血透室专用舒适型护理床
CN111317628A (zh) 一种肿瘤内科用可调节护理床
CN214762021U (zh) 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
CN105105893B (zh) 用于缓解左肾静脉受压的血管外支架及其制法
CN115212062A (zh) 可折叠式上肢动脉穿刺手托支架
CN204890583U (zh) 一种用于糖尿病的磁疗装置
CN113599152B (zh) 一种picc置管床
CN214344143U (zh) 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
CN112245171B (zh) 一种用于医院监护病房的床旁交互辅助设备系统
CN113017759A (zh) 一种止血压迫装置
CN212234554U (zh) 一种心血管造影按压装置
CN208943035U (zh) 一种动静脉内瘘固定器
CN213047778U (zh) 一种高血压病人辅助护理装置
CN210749908U (zh) 一种重症医疗保健床
CN215504807U (zh) 一种重症监护室用输液固定器
CN219594758U (zh) 一种穿刺固定装置
CN216167747U (zh) 一种儿科腰椎穿刺辅助装置
CN216571076U (zh) 一种老年人静脉穿刺用护理装置
CN210096220U (zh) 一种介入科心血管治疗床
CN203234973U (zh) 一种心脏介入手术用的上肢托架
CN219147749U (zh) 一种按压止血器
CN210301475U (zh) 一种儿科临床固定支撑装置
CN215740221U (zh) 一种用于桡动脉穿刺的上臂支撑固定板及其应用结构
CN209808807U (zh) 一种内科护理治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