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7519U - 防暴服 - Google Patents

防暴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7519U
CN214747519U CN202121054336.8U CN202121054336U CN214747519U CN 214747519 U CN214747519 U CN 214747519U CN 202121054336 U CN202121054336 U CN 202121054336U CN 214747519 U CN214747519 U CN 214747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energy
protector
suit
gu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543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同臻
于德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nl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nl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nl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nl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543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7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7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7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暴服,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衣、上护部和两个下护部,所述上衣包括前护身、后护身、将所述前护身和所述后护身连接的两个护肩和两个护臂,所述前护身和后护身的内侧面上均间隔设置多个凸起的吸能减震垫;任一吸能减震垫的主体骨架为蜂窝状聚合物。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护身和后护身的内侧面上间隔设置多个凸起的吸能减震垫,在提高防暴服的腹部减震抗震性能的同时,提高防暴服的透气性,进而达到同时提高防暴服防护安全性能和穿着舒适性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防暴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劳保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暴服。
背景技术
防暴服是处置突发事件特别是大规模群体性暴乱、骚乱事件的最有效的装备之一。防暴服可用于遂行处突维稳任务时,在作战队员受到利器、棍棒及各种非爆炸性投掷物袭击时,有效保护受防部位,减轻伤害。
现有的防暴服腹部弹性较差,不具有防震减震的功能,对人员的腹部防护性能不足,穿着舒适度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暴服,其通过在前护身和后护身的内侧面上间隔设置多个凸起的吸能减震垫,在提高防暴服的腹部减震抗震性能的同时,提高防暴服的透气性,进而达到同时提高防暴服防护安全性能和穿着舒适性的有益效果。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防暴服,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衣、上护部和两个下护部,所述上衣包括前护身、后护身、将所述前护身和所述后护身连接的两个护肩和两个护臂,所述前护身和后护身的内侧面上均间隔设置多个凸起的吸能减震垫;任一吸能减震垫的主体骨架为蜂窝状聚合物。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暴服,任一吸能减震垫的内部间隔设有多个弹性机构,任一弹性机构包括沿吸能减震垫厚度延伸的柱体、一端同轴套设于柱体的另一端上的套筒以及套设于柱体外部的弹簧;柱体的一端与吸能减震垫的一侧内壁固接,套筒的另一端与吸能减震垫的另一侧内壁固接,弹簧的一端吸能减震垫的一侧内壁固接,另一端和套筒的一端固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暴服,任一护臂包括依次连接的护上臂、护肘和护小臂。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暴服,所述前护身的底部设有护裆部,其包括合金板材质的外壳以及敷设与外壳内壁上的软质吸能层。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暴服,所述上护部包括一体成型的护臀、护胯和护大腿。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暴服,任一下护部包括一体成型的护膝、护小腿和护鞋。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暴服,任一护肩、任一护上臂、任一护肘和任一护小臂的横截面均为可贴合于人体上的弧状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暴服,任一护上臂和与其相对应的护肩、与其相对应的护肘通过连接扣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暴服,所述前护身和所述后护身的两侧分别通过至少一个松紧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护身和后护身的内侧面上间隔设置多个凸起的吸能减震垫,在提高防暴服的腹部减震抗震性能的同时,提高防暴服的透气性,进而达到同时提高防暴服防护安全性能和穿着舒适性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暴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前护身(后护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能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能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前护身12-护肩13-护上臂14-护肘15-护小臂21-护臀22-护胯23-护大腿31-护膝32-护小腿3-护鞋4-吸能减震垫41-蜂窝状聚合物42-柱体43-套筒44-弹簧5-护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暴服,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衣、上护部和两个下护部,所述上衣包括前护身11、后护身、将所述前护身11和所述后护身连接的两个护肩12和两个护臂,所述前护身11和后护身的内侧面上均间隔设置多个凸起的吸能减震垫4;任一吸能减震垫4的主体骨架为蜂窝状聚合物41。前护身11、后护身和两个护肩12形成头套孔,在进行上衣穿戴时,可将人体头部穿过头套孔实现穿戴。
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护身11和后护身的内侧面上间隔设置多个凸起的吸能减震垫4,在提高防暴服的腹部减震抗震性能的同时,提高防暴服的透气性,进而达到同时提高防暴服防护安全性能和穿着舒适性的有益效果。
前胸、后背贴合身体部位的吸能减震垫4为间隔设置,使得凸起的吸能减震垫4可局部贴合人体的身体,使防暴服与身体之间保留有部分缝隙,更易空气流通,便于散热,提高穿着舒适性。图1所示为正视图,后护身为与前护身11形状一致结构。
贴身的吸能减震层能够进一步吸收击打能量,从而将人体受到的击打能量降到最低,蜂窝状聚合物41形成的吸能材料,具有防震、缓冲,无毒、无味、无污染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防护部件采用合成塑料材质进行制作,强度高、耐高低温性能好。能够保证长时间使用或者长期贮存。铸件颜色为注塑时一次注塑成型,保证使用过程中,不掉色,不褪色。
如图4所示,蜂窝状聚合物41的内部可填充纳米流体,其包括纳米多孔材料ZSM-5沸石。纳米流体和蜂窝状聚合物41配合使用,二者共有的吸能特性结合,增强吸能减震垫4的缓冲减震的效果。纳米多孔材料还具有吸汗、抗菌的特点。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暴服,任一吸能减震垫4的内部间隔设有多个弹性机构,任一弹性机构包括沿吸能减震垫4厚度延伸的柱体42、一端同轴套设于柱体42的另一端上的套筒43以及套设于柱体42外部的弹簧44;柱体42的一端与吸能减震垫4的一侧内壁固接,套筒43的另一端与吸能减震垫4的另一侧内壁固接,弹簧44的一端吸能减震垫4的一侧内壁固接,另一端和套筒43的一端固接。套筒43滑动套设于柱体42上,套筒43可相对柱体42沿吸能减震垫4的厚度方向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弹性机构,进一步提高吸能减震垫4的缓冲减震性能,当人员的腹部在收到外部击打时,弹性机构收到挤压力,套筒43和相对于柱体42沿吸能减震垫4的厚度方向移动,弹簧44被压缩,将外部击打力转化为套筒43的动能和弹簧44的弹性形变能,将外部击打力吸收,达到吸能减震的目的,当外部击打力解除后,弹簧44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至自然伸长状态,于此同时带动套筒43相对柱体42移动至起始位置,当下次收到击打时重复上述过程,达到持续有效的吸能减震效果。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暴服,任一护臂包括依次连接的护上臂13、护肘14和护小臂15。任一护臂通过护上臂13、护肘14和护小臂15可在不方案人体正常活动的情况下,还能够对人体的整个手臂进行有效的防护。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暴服,所述前护身11的底部设有护裆部5,其包括合金板材质的外壳以及敷设与外壳内壁上的软质吸能层。设置护裆部5可对人体的裆部进行有效防护,合金板+软质性能层能够很好的保护人体的薄弱部位。实际应用中护裆部5的两侧可通过松紧带与后护身连接,避免护裆部5在防护动作翻起。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暴服,所述上护部包括一体成型的护臀21、护胯22和护大腿23。能够对人体的臀部、胯部和大腿进行防护,一体成型的结构牢固性更好,防护效果更好。护臀21的上部两侧通过松紧带连接,进而时的护臀21和松紧带形成一个环形的臀套孔,穿戴时可直接将护臀21(穿裙子一样)套设于人体上;护臀21的顶部可通过连接扣与后护身的底部连接。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暴服,任一下护部包括一体成型的护膝31、护小腿32和护鞋33。护膝31、护小腿32和护鞋33的彼此之间的连接处设为可弯折的结构,方便人体正常活动,护膝31与护大腿23可通过连接扣连接。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暴服,任一护肩12、任一护上臂13、任一护肘14和任一护小臂15的横截面均为可贴合于人体各个部位上的弧状结构。使得各个部件能够更好的贴合于人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护肩12、护上臂13、护肘14和护小臂15上还可分别设置魔术贴,通过魔术贴与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贴合定位。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暴服,任一护上臂13和与其相对应的护肩12、与其相对应的护肘14通过连接扣连接。连接扣的设计实现护上臂13与护肩12、护肘14的可拆卸连接,当其中一个部件损坏后,可更换损坏的部件,剩余完好的部件可继续使用,同时方便将各个部件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暴服,所述前护身11和所述后护身的两侧分别通过至少一个松紧带连接。使得前护身11和后护身形成的上衣大小具有可调性,适合更多体型的人体穿戴使用。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9)

1.防暴服,其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衣、上护部和两个下护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包括前护身、后护身、将所述前护身和所述后护身连接的两个护肩和两个护臂,所述前护身和后护身的内侧面上均间隔设置多个凸起的吸能减震垫;任一吸能减震垫的主体骨架为蜂窝状聚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暴服,其特征在于,任一吸能减震垫的内部间隔设有多个弹性机构,任一弹性机构包括沿吸能减震垫厚度延伸的柱体、一端同轴套设于柱体的另一端上的套筒以及套设于柱体外部的弹簧;柱体的一端与吸能减震垫的一侧内壁固接,套筒的另一端与吸能减震垫的另一侧内壁固接,弹簧的一端吸能减震垫的一侧内壁固接,另一端和套筒的一端固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暴服,其特征在于,任一护臂包括依次连接的护上臂、护肘和护小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暴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身的底部设有护裆部,其包括合金板材质的外壳以及敷设与外壳内壁上的软质吸能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暴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部包括一体成型的护臀、护胯和护大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暴服,其特征在于,任一下护部包括一体成型的护膝、护小腿和护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暴服,其特征在于,任一护肩、任一护上臂、任一护肘和任一护小臂的横截面均为可贴合于人体上的弧状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暴服,其特征在于,任一护上臂和与其相对应的护肩、与其相对应的护肘通过连接扣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暴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身和所述后护身的两侧分别通过至少一个松紧带连接。
CN202121054336.8U 2021-05-17 2021-05-17 防暴服 Active CN214747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4336.8U CN214747519U (zh) 2021-05-17 2021-05-17 防暴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4336.8U CN214747519U (zh) 2021-05-17 2021-05-17 防暴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7519U true CN214747519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23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54336.8U Active CN214747519U (zh) 2021-05-17 2021-05-17 防暴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75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07801A (en) Protective garment
US3878561A (en) Armored jacket for motorcycle riders
RU2426059C1 (ru) Жилет защитный типа кс
US20130291268A1 (en) Protective clothing
US20130152285A1 (en) Lightweight and Flexible Protective Equipment System
CN210988342U (zh) 一种防冲撞服装
CN207202120U (zh) 一种运动用护膝
US10143863B2 (en) Coverall garment having first spaced-apart belt loops
CN214747519U (zh) 防暴服
CN214340234U (zh) 一种蜂窝式抗冲击复合结构
CN206025282U (zh) 一种使用气囊和抗冲击护垫的骑行防护服
CA2852446A1 (en) Head gear - face and neck protector for kung fu martial arts
CN211536479U (zh) 一种格斗比赛用男士护裆结构
CN205505864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防暴服
CN206514728U (zh) 一种轻型软质扫雷防护装具
CN218588232U (zh) 一种刺杀防护用护裆
KR101703687B1 (ko) 스파링 보호구
CN213578941U (zh) 一种警用防暴服
CN220326878U (zh) 一种训练用多功能作战服
CN218980397U (zh) 一种对抗训练刺杀防护服
CN213549814U (zh) 一种运动用防护盔甲服
CN212814344U (zh) 一种抗冲击防护品
CN205505862U (zh) 一种防暴服
CN212806746U (zh) 一种护颈的防暴服
CN211752381U (zh) 一种散打用护具套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