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6661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6661U
CN214746661U CN202120963107.1U CN202120963107U CN214746661U CN 214746661 U CN214746661 U CN 214746661U CN 202120963107 U CN202120963107 U CN 202120963107U CN 214746661 U CN214746661 U CN 214746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outlet
air duct
b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631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琴
张建
杨春
赵仲凯
张秋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631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6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6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6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储藏间室、与储藏间室的后壁共同限定出主风道的风道后壳、其与风道后壳共同限定出与储藏间室相连通的送风风道的风道泡沫板、形成于风道泡沫板上且其内安装有风机的风机遮蔽腔;风机遮蔽腔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连通风机遮蔽腔与送风风道;沿由上到下的方向,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呈八字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少风量损失,增加有效出风量;另外,在蒸发器化霜时断开主风道与储藏间室,以避免蒸发器化霜时所产生的热空气进入储藏间室而导致储藏间室内温度波动,从而提高储藏间室的温度稳定性。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冰箱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风冷冰箱风道设置在储藏间后壁,蒸发器设置在风道后面。蒸发器因结霜太多影响制冷效果,因此每间隔一段时间需要化霜,化霜时候蒸发器下方的加热管持续加热,蒸发器的温度会暂时上升到7度左右。因热气上升冷气下沉原理,化霜时候热气会通过导风圈进入到风道中,再通过风道进入储藏间中,因此储藏间温度提高,热气携带水份在食材上覆着形成冰晶同时造成食材表面容易腐败变质以及冰淇淋等表面呈现融化状态等问题。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冰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冰箱,其包括:
箱体,限定出隔热的储藏间室;
风道后壳,其设于所述储藏间室的后壁上;所述风道后壳与所述储藏间室的后壁共同限定出主风道,所述主风道内设有蒸发器;
风道泡沫板,其与所述风道后壳共同限定出与所述储藏间室相连通的送风风道;
风机遮蔽腔,其形成于所述风道泡沫板上,且其内安装有风机;
所述风机遮蔽腔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连通所述风机遮蔽腔与所述送风风道;沿由上到下的方向,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呈八字设置;
蒸发器化霜时,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关闭,所述风机遮蔽腔与所述储藏间室相断开。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在平行于所述储藏间室的后壁的平面内投影,所述风机的旋转中心记为O1;以D1=D+△D为直径的圆记为圆O2;其中,△D>0,且△D:D∈[0.05,0.4];
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分布于圆O2的外围。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边沿所在直线记为L1,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下边沿所在直线记为L2;其中,直线L1与直线L2均与圆O2相切。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直线L1与圆O2的切点记为K1,直线L2与圆O2的切点记为K2;所述风机的竖向对称面记为M1,竖向对称面M1与圆O2的交点记为K0;∠K1O2K0∈[0°,30°];∠K2O2K0∈[0°,30°]。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K1O2K0=∠K2O2K0=15°。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风道泡沫板上形成第一隔挡件、第二隔挡件及第三隔挡件;所述第一隔挡件与第二隔挡件设于风道泡沫板的上端部,且第一隔挡件与第二隔挡件的上端面与其所在区域的风道泡沫板的上端面共面;
所述第一隔挡件与第三隔挡件共同限定出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二隔挡件与第三隔挡件共同限定出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一送风口处设有形成有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门单元,所述第二送风口处设有形成有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风门单元;
所述第一隔挡件、所述第二隔挡件、所述第三隔挡件、所述第一风门单元、所述第二风门单元各自靠近所述风道后壳的端部均与所述风道后壳相配合,且所述风道泡沫板、第一隔挡件、第二隔挡件、第三隔挡件、第一风门单元、第二风门单元与所述风道后壳共同限定出所述风机遮蔽腔。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风门单元包括限定出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门框、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风门框上的第一风板、驱动第一风板旋转运动的第一风门电机;所述第一风门框的一端设有容纳所述第一风门电机的第一安装盒;
所述第一风门框远离所述第一安装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挡件相配合,所述第一安装盒与所述第三隔挡件的一端相配合。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二风门单元包括限定出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风门框、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二风门框上的第二风板、驱动第二风板旋转运动的第二风门电机;所述第二风门框的一端设有容纳所述第二风门电机的第二安装盒;
所述第二风门框远离所述第二安装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挡件相配合,所述第二安装盒与所述第三隔挡件远离所述第一安装盒的一端相配合。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风道泡沫板上形成有用于固定第一风门单元的第一凹槽和用于固定第二风门单元的第二凹槽。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三隔挡件包括靠近所述风机一侧的第一气流壁,所述第一气流壁形成为蜗壳型线的一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储藏间室、与储藏间室的后壁共同限定出主风道的风道后壳、其与风道后壳共同限定出与储藏间室相连通的送风风道的风道泡沫板、形成于风道泡沫板上且其内安装有风机的风机遮蔽腔;风机遮蔽腔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连通风机遮蔽腔与送风风道;沿由上到下的方向,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呈八字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少风量损失,增加有效出风量;另外,在蒸发器化霜时断开主风道与储藏间室,以避免蒸发器化霜时所产生的热空气进入储藏间室而导致储藏间室内温度波动,从而提高储藏间室的温度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冰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冰箱的送风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冰箱的送风单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冰箱的的送风单元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冰箱的风道泡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冰箱的风道泡沫板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冰箱的第一风门单元与第二风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冰箱的送风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冰箱的送风单元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冰箱的送风单元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冰箱的送风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储藏间室12;内胆13;开口12a;胆后壁13a;送风单元14;送风风道141;主风道15;风机遮蔽腔16;风机20;风道前壳1;风道后壳2;吸入口21;第一固定槽22;第二固定槽23;风道泡沫板3;第一隔挡件31;第一侧壁311;第二侧壁321;第二隔挡件32;第三隔挡件33;通道34;气流壁35;第一凹槽36;第二凹槽37;第一送风口41;第二送风口42;第三送风口43;第一风门单元5;第一风门框51;第一风板52;第一安装盒53;第一出风口50;第二风门单元6;第二风门框61;第二风板62;第二安装盒63;第二出风口60;导向部7;气流通道8;第一排风口91;第二排风口92;第三排风口93;第四排风口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冰箱,如图1-图12所示,其包括限定出隔热储藏间室12的箱体;箱体包括内胆13及外壳;内胆13围设出储藏间室12,且于内胆13的前端形成开口12a。内胆13包括与开口12a相对应的胆后壁13a。
本实施例中,胆后壁13a上设有送风单元14;具体的,送风单元14包括风道后壳2、风道泡沫板3及风道前壳1。其中,风道前壳1与风道后壳2共同限定出容置腔,风道泡沫板3设于容置腔内,且风道泡沫板3远离风道后壳2的一侧与风道前壳1相配合。风道泡沫板3上形成有送风区,且风道泡沫板3与风道后壳2相配合共同限定出送风风道141。
风道后壳2设于风道泡沫板3与胆后壁13a之间,且风道后壳2与胆后壁13a之间共同限定出主风道15,主风道15内设有蒸发器;蒸发器的底部设有用于对蒸发器化霜的加热管。其中,风道后壳2上形成有吸入口21,吸入口21连通主风道15与送风风道141。
风道泡沫板3上形成有间距分布的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及第三隔挡件33;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及第三隔挡件33分布于吸入口21的外围。其中,第一隔挡件31与第二隔挡件32设于风道泡沫板3的上端部,且第一隔挡件31与第二隔挡件32的上端面与其所在区域的风道泡沫板3的上端面共面。以上第一隔挡件31与第二隔挡件32间距设置,并共同限定出第三送风口43。其中,第一隔挡件31上靠近第二隔挡件32一侧的侧壁记为第一侧壁311,第二隔挡件32上靠近第一隔挡件31一侧的侧壁记为第二侧壁321;其中第一侧壁311和第二侧壁321均呈弧形。由下至上,第一侧壁311与第二侧壁32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第一隔挡件31与第三隔挡件33共同限定出第一送风口41,第二隔挡件32与第三隔挡件33共同限定出第二送风口42。第一送风口41设有第一风门单元5,第二送风口42处设有第二风门单元6。其中,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第三隔挡件33、第一风门单元5、第二风门单元6各自靠近风道后壳2的端部均与风道后壳2相配合,第一隔挡件31、第二隔挡件32、第三隔挡件33、第一风门单元5、第二风门单元6、风道泡沫板3及风道后壳2共同限定出风机遮蔽腔16。风机遮蔽腔16内设有风机20,风机20的竖向对称面记为M1。其中,第三送风口43设于风机遮蔽腔16的上侧。即,竖向对称面M1穿过第三送风口43。第一送风口41与第二送风口42分居于竖向对称面M1的相对两侧。另外,第三隔挡件33上设有连通其上下两侧空间的通道34,以在风机遮蔽腔16内产生冷凝水时,使冷凝水通过该通道34流出风机遮蔽腔16,以及时排出风机遮蔽腔16内的冷凝水,有效保持风机遮蔽腔16的干燥。
具体的,设于第一送风口41处的第一风门单元5包括第一风门框51、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风门框51上的第一风板52、驱动第一风板52旋转运动的第一风门电机;其中,第一风门框51限定出第一出风口50,第一风板52旋转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50。第一风门框51的一端设有容纳第一风门电机的第一安装盒53。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门框51呈矩形,其限定出的第一出风口50亦呈矩形,第一风板52与第一出风口50的形状相一致。第一安装盒53设于第一风门框51的一端,且位于第一风门框51的一侧;即第一风门框51与第一安装盒53呈L型设置。
设于第二送风口42处的第二风门单元6包括第二风门框61、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二风门框61上的第二风板62、驱动第二风板62旋转运动的第二风门电机;其中,第二风门框61限定出第二出风口60,第二风板62旋转打开或关闭第二出风口60。第二风门框61的一端设有容纳第二风门电机的第二安装盒63。本实施例中,第二风门框61呈矩形,其限定出的第二出风口60亦呈矩形,第二风板62与第二出风口60的形状相一致。第二安装盒63设于第二风门框61的一端,且位于第二风门框61的一侧;即第二风门框61与第二安装盒63呈L型设置。即第一风门单元5与第二风门单元6结构相同,在此为表述方便,对其进行了分别说明。
其中,第一风门框51远离第一安装盒53的一端与第一隔挡件31相配合,第一安装盒53与第三隔挡件33的一端相配合。第二风门框61远离第二安装盒63的一端与第二隔挡件32相配合,第二安装盒63与第三隔挡件33的另一端相配合。
以上,第一隔挡件31、第一风门框51、第一安装盒53、第三隔挡件33、第二安装盒63、第二风门框61及第二隔挡件32依次相邻设置。其中,第一安装盒53、第三隔挡件33、第二安装盒63依次相邻设置限定出风机遮蔽腔16的下边界。
具体的,风道泡沫板3上形成有用于固定第一风门单元5的第一凹槽36和用于固定第二风门单元6的第二凹槽37。风道后壳2上形成有第一固定槽22和第二固定槽23;其中,第一固定槽22位置与第一凹槽36位置相对应,第二固定槽23与第二凹槽37位置相对应。
第一风门单元5安装于第一凹槽36和第一固定槽22内,在第一凹槽36、第一隔挡件31、第三隔挡件33、第一固定槽22的相互作用力下将第一风门单元5进行有效密封固定。同样,第二风门单元6安装于第二凹槽37与第二固定槽23内,在第二凹槽37、第二隔挡件32、第三隔挡件33及第二固定槽23的相互作用力下将第二风门单元6进行有效密封固定。以上设置有效确保了第一隔挡件31、第一风门框51、第一安装盒53、第三隔挡件33、第二安装盒63、第二风门框61及第二隔挡件32依次连接的密封性,且安装方便。
如图12所示,沿由上至下的方向,第一出风口50与第二出风口6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以有效减少风量损失。即,第一出风口50与第二出风口60呈“八”字型分布。
在平行于胆后壁13a的平面内投影,风机20的旋转中心记为O1。以D1=D+△D为直径的圆记为圆O2;其中,△D>0,且△D:D∈[0.05,0.4]。第一出风口50、第二出风口60及第三送风口43环绕分布于圆O2的外围。
其中,第一出风口50的下边沿所在直线记为L1,第二出风口60的下边沿所在直线记为L2。其中,直线L1与直线L2均与圆O2相切;直线L1与圆O2的切点记为K1,直线L2与圆O2的切点记为K2;竖向对称面M1与圆O2的交点记为K0;∠K1O2K0∈[0°,30°];∠K2O2K0∈[0°,30°];本实施例中,∠K1O2K0=K2O2K0;其中,∠K1O2K0=15°。
第一出风口50所在平面记为第一风口面P1,第二出风口60所在平面记为第二风口面P2;竖向对称面M1与第一风口面P1所呈二面角为γ1,γ1∈[5°,15°];竖向对称面M1与第二风口面P2所呈二面角为γ2,γ2∈[5°,15°];其中,γ1≤∠K1O2K0,且γ2≤∠K2O2K0。本实施例中,γ1=γ2=10°。以上设置对第一出风口50与第二出风口60相对于竖向对称面M1的倾斜程度进行了限定,在以上限定的范围内,更有利于气流由第一出风口50与第二出风口60流出,减少风阻。
另外,第三隔挡件33设于第三送风口43的下侧,且与第三送风口43正对设置。第三隔挡件33包括靠近第三送风口43一侧的气流壁35,气流壁35形成为蜗壳型线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中的,第三隔挡件33上的气流壁35所形成的蜗壳型线为阿基米德螺旋线或者等边基法型线或者不等边基法型线近似代替。本实施例中,气流壁35所形成的蜗壳型线的蜗舌入口处直径为D+βD,β∈[0.05,0.15]。本实施例中,β=0.1。以上设置第三隔挡件33靠近风机20一侧的气流壁35设置为蜗壳型线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减小风量损失,以增加由第一出风口50或第二出风口60流出的风量,从而增加有效送风量。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出风口50与第二出风口60关于竖向对称面M1形成对称。
风道泡沫板3的下部设有导向部7,导向部7与风机遮蔽腔16的第三隔挡件33位置相对应,且导向部7与风机遮蔽腔16的下端之间形成间隙。沿由上至下的方向,导向部7的横向宽度逐渐增大。送风风道141内形成有两个气流通道8,两个气流通道8分居于风机遮蔽腔16的相对两侧,且位于导向部的相对两侧,气流通道8均由风道泡沫板3的上端延伸至风道泡沫板3的下端。具体的,其中一个气流通道8设于第一出风口50的相邻位置,另一个气流通道8设于第二出风口60的相邻位置。本实施例中,两个气流通道8内均设有第一排风口91、第二排风口92、第三排风口93及第四排风口94;其中,第一排风口91设于相应气流通道8的顶部,第二排风口92位于与其所在气流通道8相邻的第一出风口50或第二出风口60的相邻位置,第三排风口93与第四排风口94设于其所在气流通道8位于风机遮蔽腔16下方的区域内。
本实施例中,风机遮蔽腔16通过第三送风口43与其它储藏间室相连通。另外,还设有打开或关闭第三送风口43的第三风门单元,第三风门单元控制第三送风口43的开闭,以控制风机遮蔽腔16与其它储藏间室12的通断,实现对多个储藏间室12送风控温的控制。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不设置第三送风口43,第一隔挡件31与第二隔挡件32相连接;所形成的风机遮蔽腔16上仅形成有第一送风口41和第二送风口42,仅第一送风口41和第二送风口42与储藏间室进行送风控温。
化霜时,设于蒸发器底部的加热器加热工作,第一风板52、第二风板62关闭,第一隔挡件31、第一风门单元5、第三隔挡件33、第二风门单元6、第二隔挡件32、第三风门单元形成有效隔离,以有效隔离风机遮蔽腔16与气流通道8,从而隔断风机遮蔽腔16与储藏间室12;以使由吸入口21进入风机遮蔽腔16内的热气流被阻断,使热气流无法进入储藏间室12。
化霜结束时,第一风板52与第二风板62打开,第一出风口50与第二出风口60打开,冷却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50和第二出风口60进入相应侧的气流通道8内;进入气流通道8内的气流一部分气流向上通过第一排风口91和第二排风口92进入储藏间室12;另一部分气流向下通过第三排风口93和第四排风口94进入储藏间室12内,以对储藏间室12冷却降温。
本实用新型设置风机遮蔽腔16,风机遮蔽腔16上形成有分居于竖向对称面M1相对两侧的第一出风口50和第二出风口60;沿由上向下的方向,第一出风口50和第二出风口6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以有效减少风量损失;另外,通过控制第一风板52与第一风板62的开关控制,断开风机遮蔽腔16与储藏间室12的连通,从而断开主风道15与储藏间室12的连通,以避免蒸发器化霜时所产生的热空气进入储藏间室12而导致储藏间室12内温度波动,从而提高储藏间室12的温度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冰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箱体,限定出隔热的储藏间室;
风道后壳,其设于所述储藏间室的后壁上;所述风道后壳与所述储藏间室的后壁共同限定出主风道,所述主风道内设有蒸发器;
风道泡沫板,其与所述风道后壳共同限定出与所述储藏间室相连通的送风风道;
风机遮蔽腔,其形成于所述风道泡沫板上,且其内安装有风机;
所述风机遮蔽腔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连通所述风机遮蔽腔与所述送风风道;沿由上到下的方向,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呈八字设置;
蒸发器化霜时,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关闭,所述风机遮蔽腔与所述储藏间室相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储藏间室的后壁的平面内投影,所述风机的旋转中心记为O1;以D1=D+△D为直径的圆记为圆O2;其中,△D>0,且△D:D∈[0.05,0.4];
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分布于圆O2的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边沿所在直线记为L1,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下边沿所在直线记为L2;其中,直线L1与直线L2均与圆O2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直线L1与圆O2的切点记为K1,直线L2与圆O2的切点记为K2;所述风机的竖向对称面记为M1,竖向对称面M1与圆O2的交点记为K0;∠K1O2K0∈[0°,30°];∠K2O2K0∈[0°,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K1O2K0=∠K2O2K0=15°。
6.根据权利要求1-5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泡沫板上形成第一隔挡件、第二隔挡件及第三隔挡件;所述第一隔挡件与第二隔挡件设于风道泡沫板的上端部,且第一隔挡件与第二隔挡件的上端面与其所在区域的风道泡沫板的上端面共面;
所述第一隔挡件与第三隔挡件共同限定出第一送风口,所述第二隔挡件与第三隔挡件共同限定出第二送风口;所述第一送风口处设有形成有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门单元,所述第二送风口处设有形成有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风门单元;
所述第一隔挡件、所述第二隔挡件、所述第三隔挡件、所述第一风门单元、所述第二风门单元各自靠近所述风道后壳的端部均与所述风道后壳相配合,且所述风道泡沫板、第一隔挡件、第二隔挡件、第三隔挡件、第一风门单元、第二风门单元与所述风道后壳共同限定出所述风机遮蔽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单元包括限定出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风门框、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风门框上的第一风板、驱动第一风板旋转运动的第一风门电机;所述第一风门框的一端设有容纳所述第一风门电机的第一安装盒;
所述第一风门框远离所述第一安装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挡件相配合,所述第一安装盒与所述第三隔挡件的一端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门单元包括限定出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风门框、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二风门框上的第二风板、驱动第二风板旋转运动的第二风门电机;所述第二风门框的一端设有容纳所述第二风门电机的第二安装盒;
所述第二风门框远离所述第二安装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挡件相配合,所述第二安装盒与所述第三隔挡件远离所述第一安装盒的一端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泡沫板上形成有用于固定第一风门单元的第一凹槽和用于固定第二风门单元的第二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挡件包括靠近所述风机一侧的第一气流壁,所述第一气流壁形成为蜗壳型线的一部分。
CN202120963107.1U 2021-05-07 2021-05-07 冰箱 Active CN214746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63107.1U CN214746661U (zh) 2021-05-07 2021-05-07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63107.1U CN214746661U (zh) 2021-05-07 2021-05-07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6661U true CN214746661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17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63107.1U Active CN214746661U (zh) 2021-05-07 2021-05-07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6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2750B (zh) 一种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US20080256964A1 (en) Refrigerator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the same
WO2019153915A1 (zh) 冷藏送风总成
AU2018372734A1 (en) Ice maker-integrated refrigerator
CN110145913A (zh) 一种冰箱
CN209197246U (zh) 风冷冰箱
WO2020173362A1 (zh) 一种具有双送风风机的冰箱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CN214701408U (zh) 冰箱
CN214746661U (zh) 冰箱
CN109990567A (zh) 一种双温区风冷酒柜
CN214746660U (zh) 冰箱
CN214701406U (zh) 冰箱
CN214701397U (zh) 冰箱
CN215176293U (zh) 冰箱
CN215113402U (zh) 冰箱
CN214701407U (zh) 冰箱
CN108413678B (zh) 一种无霜卧式冷柜
CN216924872U (zh) 冰箱
CN214701405U (zh) 冰箱
CN214701396U (zh) 冰箱
CN214371196U (zh) 冰箱
CN104879987A (zh) 冰箱
CN211233526U (zh) 冷藏结构及冷藏设备
CN113357868B (zh) 用于冰箱的制冷装置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08870830A (zh) 冰箱及其单系统双吸风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