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5732U - 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5732U
CN214745732U CN202120654259.3U CN202120654259U CN214745732U CN 214745732 U CN214745732 U CN 214745732U CN 202120654259 U CN202120654259 U CN 202120654259U CN 214745732 U CN214745732 U CN 214745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natural gas
heat
close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42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国庆
李楠
莫亚飞
李显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Taiyuan Dongshan Gas Turbine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Taiyuan Dongshan Gas Turbine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Taiyuan Dongshan Gas Turbine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Taiyuan Dongshan Gas Turbine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542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5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5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5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解决了现有燃机运行过程中耗水耗电、视觉污染严重的问题。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包括蒸发冷却器、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与天然气换热机构,其中,蒸发冷却器的入口、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入口均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连通,蒸发冷却器的出口、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出口均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入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用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携带废热对天然气预热的目的,保证了燃机的运行效率,减少了蒸发冷却器所消耗水资源与电力资源,减少余热锅炉的热量损失,有效降低了燃机设备的运行成本,减轻了蒸发冷却器所产生的视觉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工程用预热器,具体是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
背景技术
在燃气工程中,电厂设备运行过程中因摩擦等原因产生的热量会通过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转移,以保证设备在设计温度范围内运行。其中,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水的冷却是通过蒸发冷却器来实现的,如图2所示,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与蒸发冷却器的入口连通,蒸发冷却器的出口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入口连通。此外,为保证燃机运行效率,需要用天然气换热机构将天然气加热至正常运行所要求的200℃,以保证燃机效率,如图3所示,天然气换热机构的加热介质来自余热锅炉中省煤器,即省煤器的出口与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入口连通,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出口与省煤器的入口连通。
然而实践表明,现有燃机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蒸发冷却器的运行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与电力资源,同时会排放大量水汽,造成视觉污染。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用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携带的废热对天然气预热,以减少蒸发冷却器所消耗水资源与电力资源,减轻蒸发冷却器所产生的视觉污染,同时能够减少余热锅炉的热量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燃机运行过程中耗水耗电、视觉污染严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包括蒸发冷却器、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与天然气换热机构,其中,蒸发冷却器的入口、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入口均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连通,蒸发冷却器的出口、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出口均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入口连通。
进一步地,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还包括设置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与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入口之间的增压泵,增压泵的入口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连通,增压泵的出口与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入口连通。
增压泵能够对流向天然气换热机构的冷却水增压,以保证冷却水的稳定流通,进而保证了天然气的预热效果,提升了本预热器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天然气换热机构包括第I热交换器与第II热交换器,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与第I热交换器的热媒入口连通,第I热交换器的热媒出口与第II热交换器的热媒入口连通,第II热交换器的热媒出口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入口连通;天然气上游管道的出口与第I热交换器的冷媒入口连通,第I热交换器的冷媒出口与第II热交换器的冷媒入口连通,第II热交换器的冷媒出口与天然气下游管道的入口连通。
第I热交换器与第II热交换器的组合结构设计在提高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的冷却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对天然气的预热效果,进而提高了本预热器的预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流量为2000t/h;蒸发冷却器入口处的冷却水温度为35℃,蒸发冷却器出口处的冷却水温度为30℃;蒸发冷却器内的冷却水压力为0.35MPa;所述天然气换热机构的天然气压力为3.5MPa、天然气流量小于等于140000立方米/h。
工作时,将蒸发冷却器的入口、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入口均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连通,蒸发冷却器的出口、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出口均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入口连通,由此利用闭式循环冷却水的热量对天然气进行预热。在此过程中,利用天然气换热机构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的热量传递至天然气,对天然气预热的同时,冷却流经天然气换热机构的冷却水;蒸发冷却器能够对剩余冷却水进行冷却,由此实现冷却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的目的,克服了现有燃机运行过程中耗水耗电、视觉污染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用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携带废热对天然气预热的目的,使得燃机能够在设计温度范围内运行,同时保证了燃机的运行效率,而且减少了蒸发冷却器所消耗水资源与电力资源,减少余热锅炉的热量损失,有效降低了燃机设备的运行成本,进一步的,能够减轻了蒸发冷却器所产生的视觉污染,具有预热效率高、流通稳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与蒸发冷却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现有天然气换热机构与省煤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第I热交换器,2-第II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蒸发冷却器、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与天然气换热机构,其中,蒸发冷却器的入口、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入口均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连通,蒸发冷却器的出口、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出口均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入口连通。
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还包括设置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与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入口之间的增压泵,增压泵的入口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连通,增压泵的出口与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入口连通。
所述天然气换热机构包括第I热交换器1与第II热交换器2,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与第I热交换器1的热媒入口连通,第I热交换器1的热媒出口与第II热交换器2的热媒入口连通,第II热交换器2的热媒出口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入口连通;天然气上游管道的出口与第I热交换器1的冷媒入口连通,第I热交换器1的冷媒出口与第II热交换器2的冷媒入口连通,第II热交换器2的冷媒出口与天然气下游管道的入口连通。
所述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流量为2000t/h;蒸发冷却器入口处的冷却水温度为35℃,蒸发冷却器出口处的冷却水温度为30℃;蒸发冷却器内的冷却水压力为0.35MPa;所述天然气换热机构的天然气压力为3.5MPa、天然气流量小于等于140000立方米/h。
具体实施过程中,天然气在冬季时的来气温度为2-4℃;天然气换热机构的天然气流量随燃机机组负荷而变化。

Claims (4)

1.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冷却器、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与天然气换热机构,其中,蒸发冷却器的入口、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入口均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连通,蒸发冷却器的出口、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出口均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与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入口之间的增压泵,增压泵的入口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连通,增压泵的出口与天然气换热机构的热媒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气换热机构包括第I热交换器(1)与第II热交换器(2),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出口与第I热交换器(1)的热媒入口连通,第I热交换器(1)的热媒出口与第II热交换器(2)的热媒入口连通,第II热交换器(2)的热媒出口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入口连通;天然气上游管道的出口与第I热交换器(1)的冷媒入口连通,第I热交换器(1)的冷媒出口与第II热交换器(2)的冷媒入口连通,第II热交换器(2)的冷媒出口与天然气下游管道的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水流量为2000t/h;蒸发冷却器入口处的冷却水温度为35℃,蒸发冷却器出口处的冷却水温度为30℃;蒸发冷却器内的冷却水压力为0.35MPa;所述天然气换热机构的天然气压力为3.5MPa、天然气流量小于等于140000立方米/h。
CN202120654259.3U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 Active CN214745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4259.3U CN214745732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4259.3U CN214745732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5732U true CN214745732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98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4259.3U Active CN214745732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57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05741A (zh) 一种提高凝抽背供热安全的热电联产系统及调节方法
CN109585878A (zh) 一种联合发电装置热能再利用装置
CN101078532B (zh) 一种利用硫酸生产低温余热进行供暖的装置
CN201074869Y (zh) 一种利用硫酸生产低温余热进行供暖的装置
CN214745732U (zh) 一种闭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源的天然气预热器
CN111287817A (zh) 一种回收黑水闪蒸汽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216864210U (zh) 应用于钢铁生产系统的换热系统以及余热供热系统
WO2022121486A1 (zh) 一种基于天然气的制热系统
CN211950617U (zh) 一种回收黑水闪蒸汽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CN214247503U (zh) 一种导热油炉与有机朗肯循环耦合燃气轮机余热回收系统
CN115264563A (zh) 一种储热调峰及节能供汽热力系统
CN209959303U (zh) 内燃机余热补汽式发电系统
CN201074870Y (zh) 一种调温式利用硫酸生产低温余热进行供暖的装置
CN209960462U (zh) 一种利用热泵吸收汽轮机余热对锅炉给水进行加热的装置
CN209840253U (zh) 一种电厂余热冷热耦合利用的热泵系统
CN111396160A (zh) 一种烟气余热热电联供系统及热电联供方法
CN112483250A (zh) 一种导热油炉与有机朗肯循环耦合燃气轮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02868823U (zh) 一种提取电厂辅机循环水余热的系统
CN101825040B (zh) 柴油发电机热能回收系统
CN205225347U (zh) 汽轮机润滑油热量利用装置
CN216131964U (zh) 一种内燃机组热量回收系统
CN215979633U (zh) 一种内燃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系统
CN216737947U (zh) 煤气化黑水余热回收系统、可切换的黑水余热回收系统
CN212272327U (zh) 一种烟气余热热电联供系统
CN215909068U (zh) 一种锅炉排渣热量回收设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