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36070U - 一种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及加热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及加热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36070U
CN214736070U CN202120370230.2U CN202120370230U CN214736070U CN 214736070 U CN214736070 U CN 214736070U CN 202120370230 U CN202120370230 U CN 202120370230U CN 214736070 U CN214736070 U CN 214736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sliding
tube plate
hole
limi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02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匡良明
康治政
杨京
郑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rimatsu Jiangsu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rimatsu Jiangsu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imatsu Jiangsu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rimatsu Jiangsu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702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36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36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36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沉积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及加热仓,该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实现了对导风筒的弹性定位,避免了导风筒的轴向跳动和径向振动,进而减少了设备运行时的机械故障和噪声污染,环保效益显著;该加热仓包括上管板保温盖板、下管板保温盖板、导风筒以及导风筒的限位结构,该加热仓内的热风分布均匀,且该加热仓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及加热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积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及加热仓。
背景技术
在沉积炉中,导风筒位于加热仓中心部位,起到引导热风沿轴向和环向均匀分布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目前,导风筒是自由放置在加热仓中心,下端与下管板的保温盖板接触,且靠与下管板加强筒之间的大间隙径向限位,而轴向仅靠导风筒自身重量压在下管板的保温盖板上;上端靠与上管板加强筒之间的大间隙径向限位。因此,存在轴向和径向限位不可靠,在热风作用下会引起导风筒轴向和径向振动,导致接触部位的磨损和热风的分布不均匀;此外,特意加长而伸出的上、下管板加强筒部分,还会增加上、下管板保温层的热损耗,使上、下管板的保温效果变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增加了上、下管板保温层内冷却盘管的水流量,进而降低了沉积炉的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及加热仓,以将导风筒限制在沉积炉的加热仓内。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包括:
第一限位组件,包括多组第一连接部、多组第二连接部和多组连接件,多组所述第一连接部周向设置于导风筒的靠近沉积炉的下管板保温盖板的一端,多组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下管板的保温盖板上,且每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一组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及
第二限位组件,包括多组滑动部和多组导向部,多组所述滑动部周向设置于导风筒的靠近所述沉积炉的上管板保温盖板的一端,多组所述导向部设置于所述上管板保温盖板上,每组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于对应的一组所述导向部,所述滑动部能够沿所述导风筒的轴向方向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主体和导向槽,所述导向主体设置于所述上管板保温盖板上,所述导向槽连接于所述导向主体,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导风筒的轴向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部包括滑动主体和滑条,所述滑动主体设置于所述导风筒上,所述滑条设置于所述滑动主体上,且所述滑条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导向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连接件包括螺纹柱,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插接于所述第二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件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设置有缓冲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连接件均设置有三组。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部和所述导向部均设置有三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热仓,包括上管板保温盖板、下管板保温盖板、导风筒以及导风筒的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用于限制导风筒的靠近沉积炉的下管板保温盖板的一端,以消除导风筒的径向振动和轴向跳动,第二限位组件用于限制导风筒的靠近沉积炉的上管板保温盖板的一端,以消除导风筒的靠近沉积炉的上管板保温盖板的一端径向摆动,第一限位组件包括多组第一连接部、多组第二连接部和多组连接件,多组第一连接部周向设置于导风筒的靠近沉积炉的下管板保温盖板的一端,多组第二连接部设置于下管板的保温盖板上,且每组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一组第一连接部相对且间隔设置,连接件用于连接对应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以便于当导风筒受热后出现径向膨胀时,连接件能够向外偏摆,以弹性吸收导风筒的径向热变形位移,从而实现对导风筒的轴向和径向的弹性定位;第二限位组件包括多组滑动部和多组导向部,多组滑动部周向设置于导风筒的靠近沉积炉上管板的一端,多组导向部设置于上管板保温盖板上,每组滑动部滑动连接于对应的一组导向部,滑动部能够沿导风筒的轴向方向滑动,以提升对导风筒的径向限位的精准度,当导风筒受热出现轴向热膨胀时,导风筒能够通过多组滑动部和多组导向部沿轴向滑动,以完全吸收导风筒的轴向热变形位移,进而消除了导风筒的径向摆动,当导风筒的靠近上管板保温盖板的一端受热出现径向热膨胀时,导风筒的靠近上管板保温盖板的一端会产生局部的径向变形,以弹性吸收该端的径向热膨胀。
总之,该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实现了对导风筒的弹性定位,避免了导风筒的轴向跳动和径向振动,进而减少了设备运行时的机械故障和噪声污染,环保效益显著;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热仓包括上管板保温盖板、下管板保温盖板、导风筒以及导风筒的限位结构,该加热仓内的热风分布均匀,且该加热仓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及导风筒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中:
100、导风筒;200、下管板保温盖板;300、上管板保温盖板;310、导向座;
1、第一限位组件;2、第二限位组件;
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连接件;21、滑动部;22、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积炉,包括加热仓,该加热仓包括上管板保温盖板、下管板保温盖板、导风筒以及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导风筒位于管板的保温盖板和下管板的保温盖板之间,导风筒的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导风筒的轴向和径向位移,上管板的保温盖板和下管板的保温盖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导风筒的高度,以便给导风筒的轴向热膨胀预留出一定的空间。
如图1-图2所示,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组件1和第二限位组件2,第一限位组件1用于限制导风筒100的靠近沉积炉下管板保温盖板200的一端,以消除导风筒100的径向振动和轴向跳动,第二限位组件2用于限制导风筒100的靠近沉积炉的上管板保温盖板300的一端,以消除导风筒100的靠近沉积炉的上管板保温盖板300的一端径向摆动,第一限位组件1包括多组第一连接部11、多组第二连接部12和多组连接件13,多组第一连接部11周向设置于导风筒100的靠近沉积炉的下管板保温盖板200的一端,多组第二连接部12设置于下管板保温盖板200上,且每组第二连接部12与对应的一组第一连接部11相对且间隔设置,连接件13用于连接对应的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2与对应的第一连接部11间隔设置,以便于当导风筒100受热后出现径向膨胀时,连接件13能够向外偏摆,以弹性吸收导风筒100的径向热变形位移,从而实现对导风筒100的轴向和径向的弹性定位,避免了原结构仅靠特意加长而伸出的下管板保温盖板200加强筒与导风筒100之间的大间隙来刚性限位可能产生的径向振动和轴向跳动;第二限位组件2包括多组滑动部21和多组导向部22,多组滑动部21周向设置于导风筒100的靠近沉积炉的上管板保温盖板300的一端,多组导向部22设置于上管板保温盖板300上,每组滑动部21滑动连接于对应的一组导向部22,滑动部21能够沿导风筒100的轴向方向滑动,以提升对导风筒100的径向限位的精准度,当导风筒100受热出现轴向热膨胀时,导风筒100能够通过多组滑动部21和多组导向部22沿轴向滑动,以完全吸收导风筒100的轴向热变形位移,进而消除了导风筒100的径向摆动,当导风筒100的靠近上管板保温盖板300的一端受热出现径向热膨胀时,导风筒100的靠近上管板保温盖板300的一端会产生局部的径向变形,以弹性吸收该端的热膨胀。
总之,该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实现了对导风筒100的弹性定位,避免了导风筒100的轴向跳动和径向振动,进而减少了设备运行时的机械故障和噪声污染,该导风筒的限位结构的应用还使得加热仓取消了原特意加长而伸出的上管板保温盖板300和下管板保温盖板200加强筒部分,从而减少了加热仓的热损耗,提升了加热仓的保温效果,节约了上管板保温盖板300和下管板保温盖板200的内部冷却盘管的水流量,环保效益显著。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连接件13均设置有三组,三组第一连接部11、三组第二连接部12和三组连接件13沿导风筒100的周向均匀设置,当然,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连接件13还可以均设置有四组或五组,在此不再对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和连接件13的数量进行限定,只要能实现对导风筒100的靠近沉积炉下管板保温盖板200的一端的限位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连接部12上设置有螺纹孔,连接件13包括螺纹柱,连接件13穿过第一通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优选地,连接件13可以采用螺栓,第二连接部12可以采用螺母,该螺母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下管板200的保温盖板相连。
为了便于连接件13穿过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的直径需大于连接件13的直径,此外,还便于当导风筒100受热后出现径向膨胀时,连接件13能够通过第一通孔该向外偏摆,以弹性吸收导风筒100的径向热变形位移。
为了进一步消除导风筒100的振动,本实施例在连接件13和第一通孔之间设置了缓冲部,进一步消除导风筒100的振动,该缓冲部采用具有缓冲功能的材料制成,且该材料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连接部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连接件13穿过第一通孔插接于第二通孔,以使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相连,需要提到的是,连接件13可以采用插销。
如图2所示,滑动部21和导向部22均设置有三组,三组滑动部21和三组导向部22沿导风筒100的周向均匀设置。
具体地,导向部22包括导向主体和导向槽,导向主体通过导向座310设置于上管板保温盖板300上,导向槽连接于导向主体,导向槽沿导风筒100的轴向方向延伸;滑动部21包括滑动主体和滑条,滑动主体设置于导风筒100上,滑条设置于滑动主体上,且滑条滑动连接于对应的导向槽,以便于当导风筒100受热出现轴向热膨胀时,导风筒100能够通过滑动部21和导向部22沿轴向滑动,以完全吸收导风筒100的轴向热变形位移。
需要提到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滑条与导向槽之间的间隙较小,从而保证了第二限位组件2对导风筒100的径向限位精度,同时,通过滑条与导向槽之间的滑动,吸收了导风筒100的轴向热变形位移,避免了原结构仅靠特意加长而伸出的上管板保温盖板300加强筒与导风筒100之间的大间隙来刚性限位可能产生的径向摆动。
需要提到的是,导风筒100的靠近上管板保温盖板300的一端的径向热膨胀位移通过导风筒100与滑动部21焊接处的局部弹性变形来吸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限位组件(1),包括多组第一连接部(11)、多组第二连接部(12)和多组连接件(13),多组所述第一连接部(11)周向设置于导风筒(100)的靠近沉积炉的下管板保温盖板(200)的一端,多组所述第二连接部(12)设置于所述下管板保温盖板(200)上,且每组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与对应的一组所述第一连接部(11)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件(13)用于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及
第二限位组件(2),包括多组滑动部(21)和多组导向部(22),多组所述滑动部(21)周向设置于导风筒(100)的靠近所述沉积炉的上管板保温盖板(300)的一端,多组所述导向部(22)设置于所述上管板保温盖板(300)上,每组所述滑动部(21)滑动连接于对应的一组所述导向部(22),所述滑动部(21)能够沿所述导风筒(100)的轴向方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22)包括导向主体和导向槽,所述导向主体设置于所述上管板保温盖板(300)上,所述导向槽连接于所述导向主体,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导风筒(100)的轴向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21)包括滑动主体和滑条,所述滑动主体设置于所述导风筒(100)上,所述滑条设置于所述滑动主体上,且所述滑条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导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连接件(13)包括螺纹柱,所述连接件(1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1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插接于所述第二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件(13)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和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设置有缓冲部。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二连接部(12)和所述连接件(13)均设置有三组。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21)和所述导向部(22)均设置有三组。
10.一种加热仓,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管板保温盖板(300)、下管板保温盖板(200)、导风筒(100)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筒的限位结构。
CN202120370230.2U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及加热仓 Active CN214736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0230.2U CN214736070U (zh)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及加热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0230.2U CN214736070U (zh)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及加热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36070U true CN214736070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88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0230.2U Active CN214736070U (zh) 2021-02-10 2021-02-10 一种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及加热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36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50144A (zh) 用于使热交换反应器中的热膨胀副作用最小的方法和装置
CN214736070U (zh) 一种导风筒的限位结构及加热仓
JP4939980B2 (ja) Egrクーラ
CN202229648U (zh) 一种具有u形管束防振装置的管壳式换热器
CN102393159B (zh) 一种具有u形管束防振装置的管壳式换热器
JP2005054789A (ja) 液体燃料構成要素に対する断熱装置
CN101575255B (zh) 一种辐射炉管及其应用
CN208205908U (zh) 用于发夹式换热器的支撑装置
KR101424947B1 (ko) 콘덴싱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포함한 보일러
CN110906365A (zh) 一种轻质、冷却均匀的纵向波纹隔热屏
CN202770269U (zh) 管束缠绕式换热器
CN105042193B (zh) 用于高温管道的隔振装置
US1158561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external corrosion guards
CN210441427U (zh) 热交换器的换热单元及燃气锅炉
CN201429363Y (zh) 管壳式换热器防冲弯板
CN104697364A (zh) 一种管道式热交换器
KR20160064162A (ko) 전열관 지지구조물 및 배열회수보일러
CN219692643U (zh) 悬浮式热隔离装置
CN104457335A (zh) 一种盘管式换热器
CN215373654U (zh) 热管式再沸冷凝热交换装置及其精馏塔
CN204555759U (zh) 一种管道式热交换器
CN216144234U (zh) 一种双层管板结构
CN215002855U (zh) 一种用于消除热应力的回转窑烟管结构
CN209800376U (zh) 一种带内置式加热装置的高真空油扩散泵
CN210664105U (zh) 一种空冷器活动端管板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