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14467U - 汽提塔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提塔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14467U
CN214714467U CN202121237793.0U CN202121237793U CN214714467U CN 214714467 U CN214714467 U CN 214714467U CN 202121237793 U CN202121237793 U CN 202121237793U CN 214714467 U CN214714467 U CN 214714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air
tower
tower top
water coo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377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燕清喜
徐其超
张永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rao Kelida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rao Kelida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rao Kelida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rao Kelida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377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14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14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14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化炼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提塔冷却系统,包括汽提塔、空冷器部、水冷器部和塔顶回流罐,所述汽提塔的进料管与上游生产线连接且底部设置有过热蒸汽线,所述汽提塔的塔顶设置有塔顶油气线,空冷器部、水冷器部和塔顶回流罐通过所述塔顶油气线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空冷器部由多组塔顶空冷器组成,全部的所述塔顶空冷器并联设置并接入所述塔顶油气线,本冷却系统通过空冷和水冷双重冷却可以将加工原料充分冷却,保证了原料的质量和流程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汽提塔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化炼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提塔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石化炼化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汽提塔的原料降温并通过回流罐注入干气脱硫塔,如果原料冷却不当,汽提塔的塔顶气将无法降低到设计的温度,容易造成干气携带轻烃进入干气脱硫系统,传统的冷却设备只是配备了若干串联的空冷器,冷却效果差,空冷器高强度满负荷运行,一是导致运行成本增加,二是无法保证原料的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汽提塔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汽提塔冷却系统,包括汽提塔、空冷器部、水冷器部和塔顶回流罐,所述汽提塔的进料管与上游生产线连接且底部设置有过热蒸汽线,所述汽提塔的塔顶设置有塔顶油气线,空冷器部、水冷器部和塔顶回流罐通过所述塔顶油气线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空冷器部由多组塔顶空冷器组成,全部的所述塔顶空冷器并联设置并接入所述塔顶油气线;
所述水冷器部包括第一塔顶水冷器和第二塔顶水冷器,所述第一塔顶水冷器和第二塔顶水冷器并联设置并接入所述塔顶油气线;
所述第一塔顶水冷器和第二塔顶水冷器均设置有冷却水循环装置,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包括冷却水出水管、冷却水进水管和循环泵,所述冷却水出水管和冷却水进水管通过所述循环泵连通,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均设置有两条并联的支路且对应的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支路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塔顶水冷器和第二塔顶水冷器分别串联进入对应的所述冷却水进水管的支路。
优选的,所述压缩空气冷却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泵、空气分流腔、涡流管、导气外罩、散热管、冷却进线和冷却出线,所述导气外罩为钟形结构且底部开口,所述散热管为多层螺旋状结构并设置于所述导气外罩的内部,所述散热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冷却进线连接且出口端与所述冷却出线连接,所述冷却进线与所述循环泵连接,所述冷却出线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连接;
所述空气压缩泵连接多个所述涡流管且均固定于所述导气外罩的顶部,多个所述涡流管呈圆周阵列排布且所述涡流管的冷气端均指向所述散热管,所述涡流管与所述散热管形成涡流冷却结构。
优选的,所述空气分流腔固定于所述导气外罩的顶部中心,所述空气压缩泵与所述空气分流腔顶部连通,所述空气分流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气流孔,所述气流孔与所述涡流管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空气分流腔的底部还设置有锥形的气流导向块,所述散热管为上小下大的锥形螺旋管。
优选的,所述水冷器部还设置有一条跨线管支线,所述跨线管支线与所述第一塔顶水冷器和第二塔顶水冷器并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塔顶水冷器设置有一条第一水冷支线并与所述第二塔顶水冷器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本冷却系统通过前后串连的空冷器部和水冷器部可以实现对原料的双重降温,保证了原料温度的稳定性,同时设置了冷却水循环装置,冷却水可以通过管线循环,保证了水冷器部的可靠性,通过设置跨线可以方便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检修,通过设置压缩空气冷却装置可以方便的对循环冷却水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压缩空气冷却装置的竖直半剖面图;
图中:1-汽提塔,2-空冷器部,3-水冷器部,4-塔顶回流罐,5-冷却水循环装置;
11-进料管,12-过热蒸汽线,13-塔顶油气线,21-塔顶空冷器,31-第一塔顶水冷器,311-第一水冷支线,32-第二塔顶水冷器,33-跨线管,51-冷却水出水管,52-冷却水进水管,53-循环泵,54-压缩空气冷却装置;
541-空气压缩泵,542-空气分流腔,5421-气流孔.5422-气流导向块,543-涡流管,544-导气外罩,545-冷却进线,546-冷却出线,547-散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所示,汽提塔1冷却系统,包括汽提塔1、空冷器部2、水冷器部3和塔顶回流罐4,汽提塔1的进料管11与上游生产线连接且底部设置有过热蒸汽线12,总体结构是由汽提塔1塔顶的塔顶油气线13通向塔顶回流罐4,在塔顶油气线13的流程中串联着空冷部2和水冷器部3,空冷器部2由多组塔顶空冷器21组成,全部的塔顶空冷器21并联设置并接入塔顶油气线13,多组并联的塔顶空冷器21可以将原料分散冷却,从而提高冷却效率,水冷器部3的并联设置也是同样的思路,水冷器部3包括第一塔顶水冷器31和第二塔顶水冷器32,第一塔顶水冷器31和第二塔顶水冷器32并联设置并接入塔顶油气线13,通过前后串连的空冷器部和水冷器部3可以实现对原料的双重降温,保证了原料温度的稳定性。
第一塔顶水冷器31和第二塔顶水冷器32均设置有冷却水循环装置5,冷却水循环装置5可以通过冷却水的循环将热量散发,从而保证水冷器部3的冷却效果,冷却水循环装置5包括冷却水出水管51、冷却水进水管52、循环泵53和压缩空气冷却装置54,冷却水出水管51和冷却水进水管52通过循环泵53连通,冷却水进水管52和冷却水出水管51均设置有两条并列的支路且对应的冷却水进水管52和冷却水出水管51支路相互连通,第一塔顶水冷器31和第二塔顶水冷器32分别串联进入对应的冷却水进水管52支路当中来对来料进行冷却降温。
实施例二
参照图1所示,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在于,压缩空气冷却装置54包括空气压缩泵541、空气分流腔542、涡流管543、导气外罩544、散热管547、冷却进线545和冷却出线546,导气外罩544为钟形结构且底部开口,散热管547为多层螺旋状结构并设置于导气外罩544的内部,散热管547的入口端与冷却进线545连接且出口端与冷却出线546连接,冷却进线545与循环泵53连接,冷却出线546与冷却水进水管52连接。
空气压缩泵541连接多个涡流管543且均固定于导气外罩544的顶部,多个涡流管543呈圆周阵列排布且涡流管543的冷气端均指向散热管547,涡流管543与散热管547形成涡流冷却结构,涡流管543的热气端汇集成一条热空气加热管,热空气加热管可以对热蒸汽的加热炉进行辅助加热,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利用废能进行循环重复利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主汽提塔热蒸汽加热的能源消耗,一举两得。
空气分流腔542固定于导气外罩544的顶部中心,空气压缩泵541与空气分流腔542顶部连通,空气分流腔54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气流孔5421,气流孔5421与涡流管543一一对应设置,空气分流腔542的底部还设置有锥形的气流导向块5422,散热管547为上小下大的锥形螺旋管。
压缩空气冷却装置54主要是通过成阵列排布的涡流管543来实现对散热管547的散热,涡流管543的特性是可以将压缩空气转换为两端出口的冷气和热气,压缩空气的流速越快,温度差越大,降温效果越明显,涡流管543的冷气与散热管547相互作用即可对冷却水进行冷却,结构紧凑且没有过多的活动部件,便于维护保养。
实施例三
参照图1所示,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所不同在于,水冷器部3还设置有一条跨线管33支线,跨线管33支线与第一塔顶水冷器31和第二塔顶水冷器32并联设置,第一塔顶水冷器31设置有一条第一水冷支线311并与第二塔顶水冷器32连通。
跨线管33的设置是为了方便设备维修保养,当设备需要维修保养时,可以通过选择开启跨线管33、第一塔顶水冷器31和第二塔顶水冷器32来判断阻塞或者破损的位置,从而方便维修,第一水冷支线311的设置一是为了缓冲大流量时的溢流流量,二是为了维修维护的方便,可以通过开启和关闭第一水冷支线311来控制原料的流向,和跨线管33配合可以更方便的维护保养。
工作流程:
1.原料在汽提塔1经过处理后通过塔顶油气线13排出,然后经过空冷器部2的塔顶空冷器21进行冷却,然后通入水冷器部3进行水冷,在经过第一塔顶水冷器31和第二塔顶水冷器32的水冷却后排入塔顶回流罐4,完成原料的处理流程。
2.压缩空气冷却装置54的工作流程是空气压缩泵541抽取空气并进行压缩,然后通入空气分流腔542,流入涡流管543,压缩空气在涡流管543内分成冷气流和热气流,冷气流向下吹入导气外罩544,经过散热管547的时候将热量带走。涡流管543的热气流汇集并用于对汽提塔1的热蒸汽加热炉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汽提塔冷却系统,包括汽提塔、空冷器部、水冷器部和塔顶回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提塔的进料管与上游生产线连接且底部设置有过热蒸汽线,所述汽提塔的塔顶设置有塔顶油气线,所述空冷器部、水冷器部和塔顶回流罐通过所述塔顶油气线依次串联连接;
所述空冷器部由多组塔顶空冷器组成,全部的所述塔顶空冷器并联设置并接入所述塔顶油气线;
所述水冷器部包括第一塔顶水冷器和第二塔顶水冷器,所述第一塔顶水冷器和第二塔顶水冷器并联设置并接入所述塔顶油气线,所述第一塔顶水冷器和第二塔顶水冷器均设置有冷却水循环装置,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包括冷却水出水管、冷却水进水管、循环泵和压缩空气冷却装置,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冷却水出水管、循环泵和压缩空气冷却装置依次串联连接并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均设置有两条并联的支路且对应的所述冷却水进水管和冷却水出水管支路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塔顶水冷器和第二塔顶水冷器分别串联进入对应的所述冷却水进水管的支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提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冷却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泵、空气分流腔、涡流管、导气外罩、散热管、冷却进线和冷却出线,所述导气外罩为钟形结构且底部开口,所述散热管为多层螺旋状结构并设置于所述导气外罩的内部,所述散热管的入口端与所述冷却进线连接且出口端与所述冷却出线连接,所述冷却进线与所述循环泵连接,所述冷却出线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连接;
所述空气压缩泵连接多个所述涡流管且均固定于所述导气外罩的顶部,多个所述涡流管呈圆周阵列排布且所述涡流管的冷气端均指向所述散热管,所述涡流管与所述散热管形成涡流冷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提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流腔固定于所述导气外罩的顶部中心,所述空气压缩泵与所述空气分流腔顶部连通,所述空气分流腔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气流孔,所述气流孔与所述涡流管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提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分流腔的底部还设置有锥形的气流导向块,所述散热管为上小下大的锥形螺旋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提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器部还设置有一条跨线管支线,所述跨线管支线与所述第一塔顶水冷器和第二塔顶水冷器并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提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塔顶水冷器设置有一条第一水冷支线并与所述第二塔顶水冷器连通。
CN202121237793.0U 2021-06-04 2021-06-04 汽提塔冷却系统 Active CN214714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7793.0U CN214714467U (zh) 2021-06-04 2021-06-04 汽提塔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7793.0U CN214714467U (zh) 2021-06-04 2021-06-04 汽提塔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14467U true CN214714467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27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37793.0U Active CN214714467U (zh) 2021-06-04 2021-06-04 汽提塔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144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6394A (zh) 一种高热量回收效率的煤气化黑水和灰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7394945U (zh) 一种利用组合式热泵回收电厂乏汽余热的梯级加热系统
CN101709221A (zh) 一种新型焦粉冷却装置
CN214714467U (zh) 汽提塔冷却系统
CN108036583A (zh) 一种混合烷烃反应产物膨胀制冷分离系统及其方法
CN101696362A (zh) 两段炉煤气净化冷却工艺及设备
WO2024066519A1 (zh) 一种用于加氢装置的换热组件及换热工艺
CN106362431A (zh) 一种蒸馏塔内置冷凝装置
CN105822372A (zh) 一种基于高背压乏汽余热回收的湿冷汽轮机冷端系统
CN211626048U (zh) 一种烧结矿竖冷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2511659U (zh) 一种外取热器
CN218380391U (zh) 一种烘干设备用热量回收装置
CN106839827A (zh) 一种多功能裂解急冷换热器
CN101265511B (zh) 转炉烟道汽化冷却优化用能循环系统
CN210496446U (zh) 一种煤消解管式反应装置
CN115523774A (zh) 一种用于加氢装置中热高分气的热回收系统
CN112665420A (zh) 一种煤化工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
CN202246548U (zh) 干熄焦预热器
CN105180673A (zh) 低真空供热机组凝汽器及其运行模式切换方法
CN109026594A (zh) 一种提高压缩机压缩效率的方法
CN218755379U (zh) 一种带有调节烘干提油功能的含油污泥烘干输送装置
CN206129525U (zh) 压缩机的内热循环不结蜡系统
CN212102004U (zh) 一种气相白炭黑反应用聚集器
CN110762946A (zh) 一种撬装式天然气处理装置
CN211177621U (zh) 一种撬装式天然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Stripper cooling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6

Pledgee: Shandong Guangrao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GUANGRAO KELIDA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792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6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6

Pledgee: Shandong Guangrao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Pledgor: GUANGRAO KELIDA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7920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