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09695U - 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09695U
CN214709695U CN202120531497.5U CN202120531497U CN214709695U CN 214709695 U CN214709695 U CN 214709695U CN 202120531497 U CN202120531497 U CN 202120531497U CN 214709695 U CN214709695 U CN 214709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reservoir
flow direction
direc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14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尧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5314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09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09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09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水库,在水库内形成有进水管、排水管、连通管及流向控制管,排水管连接有流向控制管,进水管与连通管连接,进水管通过连通管与流向控制管连通,流向控制管包括弧形设置的管路本体及多个管头,多个管头沿管路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管头包括主管道及设置于主管道两侧上的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主管道通过管路本体与排水管及连通管连通,管头内设置有控制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与主管道连通的第二阀门,第二阀门用于在水库进水时,使排水管与第一管口连通,在水库排水时,排水管与第二管口连通,水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泵。该水产养殖系统能够解决蓄水电站水体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水产品的养殖密度,提高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蓄水电站约有百余座,但是蓄水电站只是发电,很少被综合利用。若在蓄水电站内进行水产养殖,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何在蓄水电站内进行高密度水产养殖,是现在水产养殖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水产养殖中,水产品,如鱼、虾等的养殖密度,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然而,当水产品的密度增高时,水内的氧气含量会显著减小,而残饵、粪便及原生动物尸体等沉淀物的密度会显著增大,这会对水产品养殖密度的提高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该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能够解决蓄水电站水体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水产品的养殖密度,提高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水库,在水库内形成有进水管、排水管、连通管及流向控制管,所述排水管连接有所述流向控制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连通管连接,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连通管与所述流向控制管连通,所述流向控制管包括呈弧形设置的管路本体及多个管头,多个所述管头沿所述管路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管头包括主管道及设置于所述主管道两侧上的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所述主管道通过所述管路本体与所述排水管及所述连通管连通,在所述管头内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管口及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主管道连通的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用于在所述水库进水时,使所述排水管与所述第一管口连通,在所述水库排水时,所述排水管与所述第二管口连通,在所述水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口、所述第二管口、所述主管道均位于所述管路本体所在的平面内,所述第一管口、所述第二管口、所述主管道及所述管路本体的设置,使得所述水库在进水及排水时,所述水库内的水流沿同一方向环形流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排水管上还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连通管远离所述排水管端部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进水管上还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设置于进水管与所述连通管的接口及所述进水管的端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本体的两个端部均设置为开口,在所述管路本体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的设置,使得在所述水库进行排水时,与所述第二管口同一侧的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另一侧的所述第三阀门关闭,在所述水库进水时,与所述第一管口同一侧的第三阀门开启,另一侧的所述第三阀门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还包括水气混合机构,所述水气混合机构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多个气腔,在相邻的所述气腔之间形成有供水流动的流道,在所述气腔的侧壁上形成有连通所述气腔与流道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水气混合机构内形成有多个气腔,每一所述气腔均呈环形,多个环形的所述气腔绕同一圆心共面设置,多个环形的气腔通过进气管相互连通,多个所述气腔均通过进气口与外界连通,每一所述气腔上均设置有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还包括多个流向控制水泵,多个所述流向控制水泵呈弧形间隔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流向控制水泵为绞吸泵,所述绞吸泵包括电机、转轴及绞吸腔,所述转轴与所述电机相连,并伸入所述绞吸腔内,所述水气混合机构设置于所述绞吸腔的任意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还包括扰流管,所述扰流管设置于所述通孔在水流方向上的下游,在所述扰流管内设置有扰流凸起,所述扰流管位于所述绞吸腔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水管、排水管及流向控制管连通,且流向控制管的管路本体呈弧形,多个管头间隔设置于管路本体上,而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设置于主管道的两侧,因此,在水库进水及排水时,通过第二阀门的控制能够使得水库内的水流均能够在圆周上沿同一方向流动。进一步地,通过流向控制水泵的设置,使水体形成环形流动,通过环形流动,这能够使得水中的沉淀物受到水流旋转力的作用较快地沉积到水库的底部,并被排污泵排出。这能够解决蓄水电站水体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水产品的密度,提高经济效益。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排水管、进水管、连通管与流向控制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排水管与流向控制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流向控制管在排水时水流方向的示意图。
图5为流向控制管在进水时水流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流向控制管中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水气混合机构安装于进水管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水气混合机构沿进气管轴向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水气混合机构在进水管内沿进水管轴轴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扰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流向控制管与流向控制水泵布设关系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水气混合机构与水泵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该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产品的密度,提高经济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排水管、进水管、连通管与流向控制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排水管与流向控制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流向控制管在排水时水流方向的示意图,图5为流向控制管在进水时水流方向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包括水库,具体为上水库11及下水库12,其还包括连通上水库11及下水库12的输水水道13。在每个水库内均设置有进水管20及排水管30,也即,在蓄水时,抽水机242可以从下水库12的排水管30将下水库12内的水抽出,并通过上水库11的进水管20进入上水库11;而发电时,上水库11内的水通过排水管30进入发电机241,再从下水库12的进水管20排出。可以理解地,排水管30的管口应该设置于水库的最低水位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及图6所示,该系统包括进水管20、排水管30及连通管21,连通管21的上端连接于进水管20上,在排水管30上还设置有第一阀门31,第一阀门31设置于连通管21远离排水管30管口的一侧。在下水库12的进水管20上安装有发电机241,在排水管30内安装有抽水机242。
该系统还包括流向控制管40,连通管21及排水管30分别与流向控制管40连通,流向控制管40包括呈弧形设置的管路本体41,以及设置于管路本体41上的多个管头42,多个管头42沿管路本体4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管头42包括主管道423及设置于主管道423上的第一管口421及第二管口422,第一管口421、第二管口422及主管道423的延伸方向均位于管路本体41所在的平面内,且第一管口421与第二管口422分别朝向管路本体的两侧。主管道423通过管路本体41分别与排水管30及连通管21连通,在管头42内设置有控制第一管口421及第二管口422与主管道423连通的第二阀门44。该第二阀门44使得水库在进水时,进水管20与第一管口421连通,而在水库排水时,排水管30与第二管口422连通。在水库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污泵50。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以上水库11为例,如图4所示,开始进行发电时,上水库11的水需要从上水库11的排水管30排出,此时,第二阀门44使得管路本体与第二管口422连通,水流从第二管口 422进入排水管30,进而从排水管30排出进入发电机241,经下水库12的连通管21的水,经过下水库12内的流向控制管40进入下水库12 内;由水体流动产生的动能与弧形布设的流向控制管40共同作用使水形成环形流动。而当蓄水电站需要进行抽水时,如图5所示,需要将下水库12内的水通过抽水机242抽入上水库11内,此时,水流通过进水管20进入上水库11,由于进水管20与流向控制管40之间设置有连通管21,因此,进水管20内的水流能够在需要时通过连通管21进入流向控制管40,第二阀门44使得管路本体41与第一管口421连通,进入管路本体41的水流能够从第一管口421排出。
由于流向控制管40的管路本体41呈弧形,而多个管头42沿管路本体4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设,因此,在水库进水及排水时,能够使得水库内的水流均能够在圆周上沿同一方向流动,通过这种方式的流动,这能够使得水中的沉淀物受到水流旋转力的作用较快地沉积到水库的底部,并被排污泵50排出。这能够有效地提高水产品的密度,提高经济效益。
在本实施例中,管路本体41可以布设于水库的侧壁上,为了能够使水库内的水更好地沿一个方向流动,上水库11及下水库12的局部布设成圆形、椭圆形等利于沿一个方向流动的弧形,且其侧壁较为平整。
在本实施例中,管路本体41的两个端部均设置为开口,在管路本体41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第三阀门43,第三阀门43的设置,使得在进行排水时,与第二管口422同一侧的第三阀门43开启,另一侧的第三阀门43关闭。而在进水时,与第一管口421同一侧的第三阀门43开启,另一侧的第三阀门43关闭。通过上述的设置,使得管路本体41在水库进行排水或进水时,管路本体41自身也能够对水流的环形流动起到促进作用,且其促进的流向与管头42相同。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在进水管20上还设置有第四阀门22,第四阀门22设置于进水管20与连通管21的接口,以及进水管20的端口之间。在将进水管20的水通过连通管21引入时,可以将第四阀门22关闭。也即,第四阀门22阻止水从进水管20的端口排出。此时,进水管20内的水全部可以通过连通管21进入管路本体 41。在连通管21内还设置有第五阀门23,以在需要时对连通管21进行隔断。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多个流向控制水泵70,多个流向控制水泵70沿环形间隔布设,优选为沿与管路本体41同一圆心的圆的周向间隔布设。在进行排水及进水促进水体流动的同时,通过流向控制水泵70的工作促进水流的环形流动。在水库进水产生推力与流向控制水泵70工作的状态下,水体不能形成环形流动,且水体翻滚效果不佳时,可以打开第四阀门22关闭第五阀门,让水体从进水管20端口排出以形成瀑布效应。可以理解地,第二管口422及同侧的第三阀门43端口和流向控制水泵70的进水端还可以设置防护网。
图7为水气混合机构安装于进水管上的位置示意图,图8为水气混合机构沿进气管轴向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水气混合机构在进水管内沿进水管轴轴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还包括水气混合机构60,水气混合机构包括壳体61,在壳体61内形成有多个气腔62,多个气腔62通过进气管66连接,在壳体61上还设置有将气腔62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进气口63。在相邻的气腔62之间还形成有供水流动的流道64,在气腔62的侧壁上形成有连通气腔62与流道64的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水气混合机构设置于有水流经过的管路上,当水流穿过气腔62之间的流道64时,气腔62内的空气就可以通过通孔进入流道64,与水进行混合,增加水体内的氧含量,提高养殖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水气混合机构60可以直接设置于进水管上,以在进水时,能够进行水气混合。在其它实施例中,水气混合机构60也可以设置于管路本体上,或与管头42的第一管口421及第二管口422间隔设置,只要水流能够通过水气混合机构60即可。
进一步地,水气混合机构还包括进气管66,进气管66使多个气腔 62相互连通,进气口63形成于进气管66远离气腔62的一端上,并伸出于水面外。通过进气管66的设置,可以在水气混合机构放入水中时,将进气口63引出水面,与外界空气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流向控制水泵70上,同样可以设置水气混合机构,以在流向控制水泵70工作的同时为水体充氧,提高水体内的氧含量。可以理解地,水气混合机构60可以设置在流向控制水泵70的进水管道和/或排水管道的水流的行进路线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气腔62均为环形,并设有通孔,多个环形气腔62绕同一圆心共面设置,多个气腔62通过进气管66与进气口63连通。此时,所有气腔62的外部都有水流流过,其通孔设置于气腔62背离水流行进方向的一侧,也即位于图9中的左侧,防止水流在流动时进入气腔62内部。
图10为扰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还包括扰流管65,扰流管65设置于水气混合机构60 在水流方向上的下游,也即,水流与空气混合后,才会进入到扰流管65 内,扰流管65内设置有扰流凸起651,优选地,扰流凸起651在扰流管 65内呈螺旋形,以对水流进行扰动,通过使水流进行扰动,以进一步地进行水流与空气的混合。图7中的水气混合机构60是加了扰流管65的,因此经过水气混合机构60的水体都是溶氧水。
在本实施例中,当水库内库容的水体较少时段,可以依靠布设的流向控制水泵70和管路本体41所产生的水体的定向运动形成环形流动。在水库处于低水位时段,单独靠流向控制水泵70处产生的溶解氧可能不足以支撑水库内水产的用氧需求,可以配合其他的增氧措施进行增氧。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流向控制管与流向控制水泵布设关系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本体41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相邻的两个管头42之间,同样设置有流向控制水泵70,以进一步地推动水体做环形流动。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水气混合机构与水泵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水泵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流向控制水泵70可以为绞吸泵,该绞吸泵包括电机71、转轴72及绞吸腔73,转轴72与电机71相连,并伸入绞吸腔73内,在本实施例中,水气混合机构60设置于绞吸腔73的后端。当电机71带动转轴72工作时,转轴72上的绞吸盘74带动水流运动,从水气混合机构60进入的空气直接与水流结合。
进一步地,在绞吸腔73远离电机71的一端连接有上述的扰流管65,以便于对水流进行扰动,促进水流与空气的混合。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水气混合机构60可以设置于绞吸腔73的后端,也即,水气混合机构60设置于扰流管65与绞吸腔73之间。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水气混合机构60也可以设置于绞吸腔73的前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进水管20与流向控制管40连通,且使流向控制管40的管路本体41呈弧形,多个管头42间隔设置于管路本体41上,而第一管口421及第二管口422设置于主管道的两侧,因此,在水库进水及排水时,通过第二阀门44的控制能够使得水库内的水流均能够沿圆周的同一方向流动,通过环形流动,这能够使得水中的沉淀物受到水流旋转力的作用较快地沉积到水库的底部,并被排污泵50 排出。这能够解决蓄水电站水体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有效地提高水产品的密度,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地,通过流向控制水泵的设置,使得水体呈环形流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库,在水库内形成有进水管、排水管、连通管及流向控制管,所述排水管连接有所述流向控制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连通管连接,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连通管与所述流向控制管连通,所述流向控制管包括呈弧形设置的管路本体及多个管头,多个所述管头沿所述管路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管头包括主管道及设置于所述主管道两侧上的第一管口及第二管口,所述主管道通过所述管路本体与所述排水管及所述连通管连通,在所述管头内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管口及所述第二管口与所述主管道连通的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用于在所述水库进水时,使所述排水管与所述第一管口连通,在所述水库排水时,所述排水管与所述第二管口连通,在所述水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口、所述第二管口、所述主管道均位于所述管路本体所在的平面内,所述第一管口、所述第二管口、所述主管道及所述管路本体的设置,使得所述水库在进水及排水时,所述水库内的水流沿同一方向环形流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管上还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连通管远离所述排水管端部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管上还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设置于进水管与所述连通管的接口及所述进水管的端口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本体的两个端部均设置为开口,在所述管路本体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的设置,使得在所述水库进行排水时,与所述第二管口同一侧的所述第三阀门开启,另一侧的所述第三阀门关闭,在所述水库进水时,与所述第一管口同一侧的第三阀门开启,另一侧的所述第三阀门关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还包括水气混合机构,所述水气混合机构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多个气腔,在相邻的所述气腔之间形成有供水流动的流道,在所述气腔的侧壁上形成有连通所述气腔与流道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混合机构内形成有多个气腔,每一所述气腔均呈环形,多个环形的所述气腔绕同一圆心共面设置,多个环形的气腔通过进气管相互连通,多个所述气腔均通过进气口与外界连通,每一所述气腔上均设置有所述通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还包括多个流向控制水泵,多个所述流向控制水泵呈弧形间隔布设。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向控制水泵为绞吸泵,所述绞吸泵包括电机、转轴及绞吸腔,所述转轴与所述电机相连,并伸入所述绞吸腔内,所述水气混合机构设置于所述绞吸腔的任意一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还包括扰流管,所述扰流管设置于所述通孔在水流方向上的下游,在所述扰流管内设置有扰流凸起,所述扰流管位于所述绞吸腔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上。
CN202120531497.5U 2021-03-12 2021-03-12 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 Active CN214709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1497.5U CN214709695U (zh) 2021-03-12 2021-03-12 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1497.5U CN214709695U (zh) 2021-03-12 2021-03-12 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09695U true CN214709695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93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1497.5U Active CN214709695U (zh) 2021-03-12 2021-03-12 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096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4574B (zh) 气动增氧装置
CN204779078U (zh) 一种用于射流曝气机的多喷管式曝气器
JP2007198373A (ja) 流体噴射ノズル
CN102823537A (zh) 曝气设备
CN214709695U (zh) 蓄水电站水产养殖系统
CN202492409U (zh) 一种文丘里式辐射状射流曝气器
CN208586118U (zh) 一种尾端加强吸气射流曝气装置
CN202099127U (zh) 一种高效循环供氧装置
CN105130025A (zh) 自吸式推流潜水曝气机
CN209759128U (zh) 一种具有高气泡量的沉水曝气机
CN202124525U (zh) 高效射流曝气器
CN114916301A (zh) 一种水肥灌溉系统
CN210746778U (zh) 一种水携微泡的池塘河蟹水气一体辅助养殖装置
CN108516615B (zh) 一种采用泵型叶轮表曝机的氧化沟
CN203051180U (zh) 一种旋转式复叶推流曝气泵
CN216018576U (zh) 水轮机和曝气机的联用装置及具有其的养殖系统
CN112889742A (zh) 一种潜水式底部推流增氧方法
KR101221116B1 (ko) 분수가 구비된 방사형 폭기 장치
CN2678356Y (zh) 一种节能增氧装置
CN204942105U (zh) 一种涡轮式水泵
CN212742763U (zh) 一种用于智能坐便器的冲水装置
CN209890370U (zh) 一种卧式推流曝气成套设备
CN204803098U (zh) 一种螺旋式射流曝气机
CN104003506B (zh) 气水两用型填料推流装置
CN204803102U (zh) 一种射流曝气机的曝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