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07985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07985U
CN214707985U CN202120437007.5U CN202120437007U CN214707985U CN 214707985 U CN214707985 U CN 214707985U CN 202120437007 U CN202120437007 U CN 202120437007U CN 214707985 U CN214707985 U CN 214707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earphone
channel
headset
external audit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370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 Talent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 Talent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 Talent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st Talent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370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07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07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07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机,包括耳机主体以及扬声器,耳机主体设有传音通道,传音通道用以与外耳道连通,扬声器设于耳机主体上,用以将耳机接收的音频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并通过传音通道将声音信号传递至外耳道;耳机主体上还设有环境音通道,环境音通道的一端与传音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的耳机在佩戴后存在堵耳效应而降低用户对环境态势的感知能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已成为大部分手机和其它通信产品的标配产品,在解放双手的通话过程中,除了免提装置,大部分是通过耳机来实现。耳机小巧便于携带且通话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但佩戴耳机后存在堵耳效应,会降低用户对环境态势的感知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旨在解决目前的耳机在佩戴后存在堵耳效应而降低用户对环境态势的感知能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机,包括:
耳机主体,设有传音通道,所述传音通道用以与外耳道连通;以及
扬声器,设于所述耳机主体上,用以将耳机接收的音频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并通过所述传音通道将声音信号传递至外耳道;
所述耳机主体上还设有环境音通道,所述环境音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传音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音通道的背向外耳道一侧的通道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形成所述环境音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为圆孔、椭圆孔或者不规则形状的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2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耳机主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以与耳甲抵接,所述第二端用以与外耳道内表面抵接,所述第二端设有与外耳道连通的传音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音口所在平面朝向所述环境音通道所在方向以及所述扬声器所述方向倾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以与耳甲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耳机主体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耳机主体一体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耳机主体上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为骨导麦克风。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耳机主体上设置传音通道和环境音通道,环境音通道的一端与传音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佩戴时利用传音通道与外耳道连通,使得环境声音能够通道传音通道传递至外耳道,并在耳机主体上设置扬声器,利用扬声器将耳机接收的音频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并通过传音通道将声音信号传递至外耳道,使得用户配搭耳机后能够同时听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和环境声音,减少耳机佩戴后的堵耳效应,增强了环境态势感知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耳机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耳机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耳机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耳机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a 外耳道 130 耳塞
10b 耳甲 131 围边
10c 耳屏 132 传音口
101 传音通道 140 支撑件
102 环境音通道 200 扬声器
110 第一保护壳 210 胶套
120 第二保护壳 300 麦克风
121 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耳机包括耳机主体以及扬声器200,耳机主体设有传音通道101,佩戴时传音通道101与外耳道10a连通。扬声器200设置在耳机主体上,用以将耳机接收的音频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并通过传音通道101将声音信号传递至外耳道10a。耳机主体上还设有环境音通道102,环境音通道102的一端与传音通道101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从而使用户佩戴耳机时听到扬声器200发出的声音的同时,还能够听到环境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耳机主体上设置传音通道101和环境音通道102,环境音通道102的一端与传音通道101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佩戴时利用传音通道101与外耳道10a连通,使得环境声音能够通道传音通道101传递至外耳道10a,并在耳机主体上设置扬声器200,利用扬声器200将耳机接收的音频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并通过传音通道101将声音信号传递至外耳道10a,使得用户配搭耳机后能够同时听到扬声器200发出的声音和环境声音,减少耳机佩戴后的堵耳效应,增强了环境态势感知能力。
传统耳机基本不具备提升环境声音的能力,现有TWS耳机或主动降噪耳机,部分已经增加了通透模式,所谓通透模式就是对外部环境声音的放大和复原,由于声音是经过电路信号处理再复原,造成声音不真实。并且,在服务行业中,如酒店、餐饮等行业的服务人员,在佩戴耳机后,由于堵耳效应导致听力降低,与顾客沟通出现障碍,影响顾客满意度,通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用户能够同时听到环境音与耳机的声音,改善环境听力,避免堵耳效应,同时实现通话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扬声器200外套设有柔性软胶材质的胶套210,利用胶套210将扬声器200安装在耳机主体上,对扬声器200起到保护作用。可以理解的是,胶套210上对应扬声器200的声孔的位置设置有透声口。其中,扬声器200为动圈式、动铁式或者电磁式的扬声器200。
在一实施例中,耳机主体包括保护壳以及耳塞130,扬声器200设置在保护壳内,保护壳上对应扬声器200的声孔的位置设置透声口,耳塞130设置在保护壳上对应扬声器200的声孔的一端,耳塞130的材质为软胶或者硬胶,例如硅胶,使用户佩戴更舒适;耳塞130的外表面与外耳道10a内表面贴合,形成密封效果,从而保障扬声器200的声音更好地传递至外耳道10a。
耳塞130中部设置通孔形成传音通道101,传音通道101的一端用以与外耳道10a连通,另一端朝向透声口,以使扬声器200发出的声音更好地传递至传音通道101。环境音通道102设置在耳塞130上,外部环境声音从耳塞130上的环境音通道102进入传音通道101后,通过传音通道101传递到外耳道10a内,完成外部环境声音的传递。
保护壳内还可用于安装声学器件、引线、辅助的电路板以及功能元件等,利用保护壳对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其中,保护壳包括第一保护壳110和第二保护壳120,第一保护壳110与第二保护壳120相互盖合形成容纳空间,用以容纳扬声器200等部件,装配方便。
参照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耳塞130与保护壳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用户更换损坏或者弄脏的耳塞130。并且,不同的用户可以选择形状和大小不同的耳塞130,满足不同人群的佩戴需求。其中,耳塞130与保护壳之间可拆卸连接的具体结构参考相关技术中耳塞130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耳塞130的前端(朝向外耳道10a的一端)增加一层围边131,进一步增强佩戴稳固性和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透声口处设置有防护网121,其中,防护网121可以采用不织布、纱网、金属网等具备防尘或防水性能的防护网121,从而更好地保护扬声器200,以保障良好的传音效果。
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传音通道101的背向外耳道10a一侧的通道壁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形成环境音通道102。通过在传音通道101的背向外耳道10a一侧的通道壁上设置开口,利用该开口形成环境音通道102,使得耳机主体上仅需设置一条通道即可同时对扬声器200的声音和环境音进行传递,使得耳机主体上的空间利用更合理。
参照图4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通孔,通过一个或者多个通孔实现环境音向传音通道101的传递。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孔的形状不限定,如圆孔、椭圆孔或者不规则形状的孔。例如,当通孔的数量为一个时,可选择设置通过的形状为椭圆孔或者长条状延伸的孔,当通过的形状为圆形时,可选择设置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间隔设置,从而更好地避免开口被耳屏10c遮挡,以保障良好的传音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孔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2mm,以使环境音通道102不容易被耳屏10c遮挡,避免环境音被严重遮蔽,使环境音顺利进入外耳道10a,保障良好的传音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当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时,孔径指的是通孔的直径,当通孔的形状不规则时,孔径指的是通孔的等效直径。
参照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主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以与耳甲10b抵接,第二端用以与外耳道10a内表面抵接,第二端设有与外耳道10a连通的传音口132,通过第一端和第二端实现耳机主体在耳部的佩戴稳定,避免掉落,同时在第二端设置与外耳道10a连通的传音口132,实现声音向外耳道10a的传递。
在一实施例中,传音口132所在平面朝向环境音通道102所在方向以及扬声器200所述方向倾斜。例如,耳机主体自第一端至第二端呈曲线形延伸,第二端的端面相对于第一端的端面倾斜,将扬声器200设置在第一端,环境音通道102设置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使得传音口132同时朝向环境音通道102和扬声器200,从而使耳机的声音和环境音均能更好地传递至外耳道10a。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端设有支撑件140,支撑件140用以与耳甲10b抵接。通过设置支撑件140与耳甲10b抵接,使得用户佩戴耳机时,耳机能够更好地固定在用户耳部,增强稳固性。支撑件140的材质可参考耳塞130的材质,以使用户佩戴更舒适。其中,支撑件140呈长条状设置,长条状设置使得不同用户佩戴时支撑件140均能够通过弯曲或伸直实现紧密抵接,以使佩戴更稳固;且支撑件140与耳甲10b抵接的一端呈圆头设置,避免损伤用户耳部。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件140与耳机主体可拆卸连接,使用户能够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拆装支撑件140,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而支撑件140与耳机主体的连接方式可参照耳塞130与保护壳的连接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件140与耳机主体一体设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中,耳机还包括设于耳机主体上的麦克风300,麦克风300为骨导麦克风300。在进行送话时,骨导麦克风300拾取头骨骨骼振动信号,将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完成送话。骨导麦克风300具有良好的抗噪声和抗风噪能力,可以更好地提供清晰通话。
并且,餐饮服务人员,一般都会佩戴耳机进行沟通,而目前的大部分耳机送话麦克风300都是安装在线控上(即PTT,也叫一键通,是一种透过按下开关切换送受信状态的通信方式),说话时需要用手按下线控上的按键,然后嘴巴对着线控上的麦克风300进行送话,由于说话时的飞沫会残留在服务员手上,而服务员沟通后,会继续服务,造成飞沫间接传递到餐饮餐具上,诱发卫生问题。而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送话麦克风300采用骨传导麦克风300,说话时无需对着线控就能完成沟通,减少了飞沫传递的机会。尤其是对于敏感人员,该解决方案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主体,设有传音通道,所述传音通道用以与外耳道连通;以及
扬声器,设于所述耳机主体上,用以将耳机接收的音频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并通过所述传音通道将声音信号传递至外耳道;
所述耳机主体上还设有环境音通道,所述环境音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传音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外部环境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音通道的背向外耳道一侧的通道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形成所述环境音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孔、椭圆孔或者不规则形状的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或者等于2mm。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以与耳甲抵接,所述第二端用以与外耳道内表面抵接,所述第二端设有与外耳道连通的传音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音口所在平面朝向所述环境音通道所在方向以及所述扬声器所述方向倾斜。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以与耳甲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耳机主体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耳机主体一体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耳机主体上的麦克风,所述麦克风为骨导麦克风。
CN202120437007.5U 2021-02-25 2021-02-25 耳机 Active CN214707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7007.5U CN214707985U (zh) 2021-02-25 2021-02-25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7007.5U CN214707985U (zh) 2021-02-25 2021-02-25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07985U true CN214707985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69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37007.5U Active CN214707985U (zh) 2021-02-25 2021-02-25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079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53377B1 (en) Monaural wireless headset
US7123737B2 (en) Ear clasp headset
JP4118934B2 (ja) メガネ型通信装置
US6681022B1 (en) Two-way communication earpiece
US8005252B2 (en)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earpiece
US20070058831A1 (en) Ear ring type two way wireless mini-ear piece
EP1652366B1 (en) Audio headset
CN101795143A (zh) 内置骨骼传导麦克风的头戴式送受话器
WO2002082788A8 (en) Cellular phone headset coupled to acoustic tubes
CN212211366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WO2006070229A2 (en) Earphone
WO2008122081A1 (en) Hearing protection means
JP3066305U (ja) 聴力補助器
CN210868110U (zh) 一种耳塞式骨传导耳机
JPH11215581A (ja) 骨導ヘッドセット
CN214707985U (zh) 耳机
JPWO2019198472A1 (ja) 骨伝導イヤホンマイクロホン
CN214799830U (zh) 一种挂耳式骨传导耳机
CN213368080U (zh) 可更换耳塞的耳机
KR20190131704A (ko) 골전도 블루투스 이어폰을 포함하는 안경
CN210247001U (zh) 一种助听用蓝牙耳机
KR20120000147A (ko) 방음 마이크 헤드셋
CN213126425U (zh) 一种可降噪的话务耳机
CN215818560U (zh) 降噪型入耳式蓝牙耳机
CN211089924U (zh) 一种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