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06304U - 一种插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06304U
CN214706304U CN202120526953.7U CN202120526953U CN214706304U CN 214706304 U CN214706304 U CN 214706304U CN 202120526953 U CN202120526953 U CN 202120526953U CN 214706304 U CN214706304 U CN 214706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in
contact
main body
plu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69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柏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269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06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06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063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插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插头装置。该插头装置包括壳体、插脚件以及导电件。插脚件包括插脚主体和接触部,插脚主体和接触部电连接,插脚主体可转动地设于壳体。导电件包括导电主体、第一导电限制部和第二导电限制部,导电主体、第一导电限制部和第二导电限制部顺次连接,导电主体固定于壳体。插脚主体能够相对壳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动切换,当插脚主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导电限制部抵压接触部以阻碍接触部脱离第一导电限制部,而当插脚主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导电限制部抵压接触部以阻碍接触部脱离第二导电限制部。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简化插头装置的结构,有利于减小插头装置的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插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插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头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折叠式插头节省空间、便于携带,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现有的折叠式插头一方面需要设置电接触结构,另一方面需要设置折叠结构,并且电接触结构和折叠结构往往是分别独立设置,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头装置,能够简化插头装置的结构,有利于减小插头装置的体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插头装置,包括壳体、插脚件以及导电件。插脚件包括插脚主体和接触部,插脚主体和接触部电连接,插脚主体可转动地设于壳体。导电件包括导电主体、第一导电限制部和第二导电限制部,导电主体、第一导电限制部和第二导电限制部顺次连接,导电主体固定于壳体。插脚主体能够相对壳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动切换,当插脚主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导电限制部抵压接触部以阻碍接触部脱离第一导电限制部,而当插脚主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导电限制部抵压接触部以阻碍接触部脱离第二导电限制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插脚主体能够绕一旋转轴线转动,插脚主体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沿旋转轴线相对设置,插脚主体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设有接触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限制部和第二导电限制部均为弹性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插脚件还包括衔接部,插脚主体和接触部之间通过衔接部衔接,接触部相对衔接部向外延伸,且接触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插脚主体的延伸方向。第一导电限制部和第二导电限制部抵压接触部的端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限制部为凹槽,当第二导电限制部抵压接触部时,接触部的端部嵌入于第一导电限制部中。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限制部朝向导电件背离插脚件的一侧凹陷,以形成凹槽,第一导电限制部相较于第二导电限制部更靠近导电件背离插脚件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导电件还包括引导轨道,引导轨道的部分设于第一导电限制部,剩余部分设于第二导电限制部,接触部的端部嵌入于引导轨道中且能够沿引导轨道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限制部沿接触部的转动方向弧形过渡延伸。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导电主体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电连接导线。壳体设有装配面,插脚主体可转动地设于装配面,连接部和接触部的相对方向平行于装配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插头装置还包括转动轴体,插脚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两两插脚件组成一插脚件组合,同一插脚件组合的两个插脚件通过转动轴体连接,转动轴体可转动地设于壳体,其中同一插脚件组合的两个插脚件的接触部相互背离。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插头装置。该插头装置在导电件上设置第一导电限制部和第二导电限制部,当插脚主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导电限制部抵压接触部以阻碍接触部脱离第一导电限制部;当插脚主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导电限制部抵压接触部以阻碍接触部脱离第二导电限制部。导电件既可以通过第一导电限制部和第二导电限制部使得插脚主体稳定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又可以用来实现导电作用,从而简化了插头装置的结构,有利于减小插头装置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插头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插头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插头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插头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插脚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导电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插头内部容易出现电接触不良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头装置,包括壳体、插脚件以及导电件。插脚件包括插脚主体和接触部,插脚主体和接触部电连接,插脚主体可转动地设于壳体。导电件包括导电主体、第一导电限制部和第二导电限制部,导电主体、第一导电限制部和第二导电限制部顺次连接,导电主体固定于壳体。插脚主体能够相对壳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动切换,当插脚主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导电限制部抵压接触部以阻碍接触部脱离第一导电限制部,而当插脚主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导电限制部抵压接触部以阻碍接触部脱离第二导电限制部。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申请插头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插头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插头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插头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的插头装置可以用于任何设置有插头装置的用电设备,具体地,既可以用于单独的充电器,例如手机的充电器,也可以用于非独立设置的充电器插头,例如带有连接线的插头,还可以直接集成到用电设备之上。
在一实施例中,插头装置包括壳体10、插脚件20以及导电件30。插脚件20包括插脚主体21和接触部22,插脚主体21和接触部22电连接,插脚主体21可转动地设于壳体10。导电件30包括导电主体31。
传统的可折叠插头的插脚件与导电件之间一般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电连接,经过多次使用之后,插脚件与导电件之间因为存在磨损、生锈等情况,插脚件与导电件之间会发生接触不好,导致插脚件与导电件之间接触不良。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的导电件30还包括第一导电限制部32和第二导电限制部33。导电主体31、第一导电限制部32和第二导电限制部33顺次连接。导电主体31固定于壳体10。
插脚主体21能够相对壳体1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动切换,当插脚主体21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导电限制部32抵压接触部22以阻碍接触部22脱离第一导电限制部32,而当插脚主体21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导电限制部33抵压接触部22以阻碍接触部22脱离第二导电限制部33。
如图3所示,当插脚主体21处于第一状态时,插脚主体21相对于壳体10伸出,此时插脚主体21处于打开状态,插头装置可以插入插座,实现相应功能。如图4所示,当插脚主体21处于第二状态时,插脚主体21收回于壳体10中,此时插脚主体21处于折叠状态,方便收纳插头装置。
以上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插头装置的导电件30上设置有第一导电限制部32和第二导电限制部33,当插脚主体21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导电限制部32抵压接触部22以阻碍接触部22脱离第一导电限制部32;当插脚主体21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导电限制部33抵压接触部22以阻碍接触部22脱离第二导电限制部33。导电件30既可以通过第一导电限制部32和第二导电限制部33使得插脚主体21稳定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又可以用来实现导电作用,从而简化了插头装置的结构,有利于减小插头装置的体积。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插脚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插脚主体21能够绕一旋转轴线23转动,插脚主体21具有第一侧211和第二侧212,第一侧211和第二侧212沿旋转轴线23相对设置,插脚主体21的第一侧211和/或第二侧212设有接触部22。附图5中仅展示了接触部22设于插脚主体21的第一侧211的情形,并不因此构成限定。该实施例将接触部22设于沿旋转轴线23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或第二侧,即将插脚件20的接触部22设置在插脚主体21的侧边,可以使得接触部22和导电件30之间的接触点与插脚主体21在旋转轴线23的方向上相互错开,可以减小插头装置的厚度,使得插头装置的零件布局更加扁平化。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导电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图3以及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限制部32和第二导电限制部33均为弹性结构,第一导电限制部32的弹性回复力能够保持第一导电限制部32抵压接触部22的状态,第二导电限制部33的弹性回复力能够保持第二导电限制部33抵压接触部22的状态。所述弹性结构可以是具有一自由端的金属弹片(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由弹簧等弹性件组合而成的弹性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弹性结构。第一导电限制部32和第二导电限制部33均为弹性结构,既可以使得插头装置的插脚件20的接触部22与导电件30之间紧密接触,以取得良好的导电效果,还可以使得插头主体21稳定地保持打开状态或折叠状态,以方便用户使用或收纳。
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插脚件20还包括衔接部24,插脚主体21和接触部22之间通过衔接部24衔接,接触部22相对衔接部24向外延伸,且接触部2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插脚主体21的延伸方向。具体地,插脚主体21的延伸方向如图5中虚线A所示,接触部22的延伸方向如图5中虚线B所示,其中虚线A平行于虚线B。第一导电限制部32和第二导电限制部33抵压接触部22的端部。插脚件20通过衔接部24可以使得接触部22与插脚主体21在轴线方向上错开一定距离,使得接触部22具有独立的空间位置,使得插头装置的零件布局更加合理。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限制部32为凹槽,当第一导电限制部32抵压接触部22时,接触部22的端部嵌入于第一导电限制部32中。接触部22的端部嵌入第一导电限制部32的凹槽中,该嵌入结构可以使得接触部22与第一导电限制部32之间紧密连接,即可以使得插脚件20的接触部22与导电件30之间紧密接触,以取得良好的导电效果,还可以使得插头主体21稳定地保持打开状态或折叠状态,以方便用户使用或收纳。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限制部32朝向导电件30背离插脚件20的一侧凹陷,以形成凹槽,第一导电限制部32相较于第二导电限制部33更靠近导电件30背离插脚件20的一侧。第一导电限制部32朝向导电件30背离插脚件20的一侧凹陷,可以使得接触部22从第二导电限制部33转动至第一导电限制部32的转动过程更加平稳。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限制部也可以朝向导电件30的插脚件20所在的一侧凹陷,以形成凹槽,第一导电限制部32相较于第二导电限制部33更靠近导电件30的插脚件20所在的一侧。
如图3、图4以及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导电件30还包括引导轨道34,引导轨道34的部分设于第一导电限制部32,剩余部分设于第二导电限制部33,接触部22的端部嵌入于引导轨道34中且能够沿引导轨道34移动。将接触部22的端部嵌入引导轨道34,可以使得插脚件20相对于导电件30之间滑动更加平稳,从而延长插头装置的使用寿命。
引导轨道34是导电件30朝向其背离插脚件20的一侧凹陷形成,其中,图6展示了引导轨道34的背面。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限制部33沿接触部22的转动方向弧形过渡延伸,其中接触部22的转动方向如图4中箭头C所示。将第二导电限制部33设置为弧形过渡延伸的形状,可以使得接触部22与第二导电限制部33之间滑动更加平稳,从而延长插头装置的使用寿命。
当然,第二导电限制部33沿接触部22的转动方向的趋势延伸即可,并不要求第二导电限制部33严格沿接触部22的转动方向延伸。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导电主体31设有连接部35,连接部35用于电连接导线。壳体10设有装配面11,插脚主体21可转动地设于装配面11,连接部35和接触部22的相对方向与装配面11平行,具体是连接部35和接触部22的相对方向平行于图4箭头D所示方向,且图4箭头D所示方向平行于装配面11。如此一来,可以使得零件布局和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可以实现产品的扁平化,从而使得产品的体积更小。
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插头装置还包括转动轴体40,插脚件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两两插脚件20组成一插脚件组合50,同一插脚件组合50的两个插脚件20通过转动轴体40连接,转动轴体40可转动地设于壳体10,其中同一插脚件组合50的两个插脚件20的接触部22相互背离。通过转动轴体40将两两插脚件20组成插脚组合50,可以使得插头装置使用更加方便。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不同的插脚件20之间可以相互独立,即单个的插脚件20可以单独进行折叠,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打开不同位置或不同数量的插脚件20。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插头装置还包括固定架60和固定件70,固定架60设有第一通孔61,导电件30设有与第一通孔61相对应的第二通孔36,壳体10设有与第二通孔36相对应的安装部12。固定件70依次穿过第一通孔61和第二通孔36,并将固定架60、导电件30以及插脚件20与壳体10固定。固定件70可以是螺钉、销钉等固定件。通过固定件70将固定架60、插脚件20以及导电件30固定于壳体10之上,可以使得插头装置的结构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架60设有第一定位孔62,导电件30设有与第一定位孔62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37,壳体10设有与第二定位孔37相对应的定位柱13,定位柱13依次穿过第二定位孔37和第一定位孔62。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的配合,可以使得插头装置的装配更加简便、快速。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插头装置,在导电件上设置第一导电限制部和第二导电限制部,当插脚主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导电限制部抵压接触部以阻碍接触部脱离第一导电限制部;当插脚主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导电限制部抵压接触部以阻碍接触部脱离第二导电限制部。导电件既可以通过第一导电限制部和第二导电限制部使得插脚主体稳定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又可以用来实现导电作用,从而简化了插头装置的结构,有利于减小插头装置的体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插脚件,包括插脚主体和接触部,所述插脚主体和所述接触部电连接,所述插脚主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
导电件,包括导电主体、第一导电限制部和第二导电限制部,所述导电主体、所述第一导电限制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限制部顺次连接,所述导电主体固定于所述壳体;
所述插脚主体能够相对所述壳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动切换,当所述插脚主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导电限制部抵压所述接触部以阻碍所述接触部脱离所述第一导电限制部,而当所述插脚主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导电限制部抵压所述接触部以阻碍所述接触部脱离所述第二导电限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主体能够绕一旋转轴线转动,所述插脚主体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沿所述旋转轴线相对设置,所述插脚主体的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设有所述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限制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限制部均为弹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脚件还包括衔接部,所述插脚主体和所述接触部之间通过所述衔接部衔接,所述接触部相对所述衔接部向外延伸,且所述接触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插脚主体的延伸方向;
所述第一导电限制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限制部抵压所述接触部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限制部为凹槽,当所述第一导电限制部抵压所述接触部时,所述接触部的端部嵌入于所述第一导电限制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限制部朝向所述导电件背离所述插脚件的一侧凹陷,以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一导电限制部相较于所述第二导电限制部更靠近所述导电件背离所述插脚件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还包括引导轨道,所述引导轨道的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导电限制部,剩余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导电限制部,所述接触部的端部嵌入于所述引导轨道中且能够沿所述引导轨道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限制部沿所述接触部的转动方向弧形过渡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主体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电连接导线;
所述壳体设有装配面,所述插脚主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装配面,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接触部的相对方向平行于所述装配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装置还包括转动轴体,所述插脚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两两所述插脚件组成一插脚件组合,同一所述插脚件组合的两个所述插脚件通过所述转动轴体连接,所述转动轴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其中同一所述插脚件组合的两个所述插脚件的所述接触部相互背离。
CN202120526953.7U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插头装置 Active CN214706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6953.7U CN214706304U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插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6953.7U CN214706304U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插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06304U true CN214706304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71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6953.7U Active CN214706304U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插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063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32882A (en) Rotary plug
CN102439800A (zh) 电插头
KR100467878B1 (ko) 전자 장치와 이런 전자 장치용 힌지 커넥터
CN209516174U (zh) 连接装置
JP2014078402A (ja) 触指防止コネクタ
US20040127080A1 (en) Connector having plural foldable plugs
EP2757641B1 (en) Plug structure of a power device
CN215119290U (zh) 一种集成有退卡机构的电子卡罩及其电子卡连接器
TW200400670A (en) Latching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20030076070A1 (en) Movable plug-head charger
CN102842798A (zh) 连接器
CN214706304U (zh) 一种插头装置
JP5693720B2 (ja) 絶縁変位端子と係留される絶縁ボディとを含むプラグインコネクタ
CN202150588U (zh) 连接器
CN210517852U (zh) 一种轨道式弹片及折叠式充电器
KR101455335B1 (ko) 플랫 케이블 접속용 커넥터
CN107706564B (zh) 主板、连接器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636050A (zh) 电源适配器
CN113889804B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JP2015037030A (ja) ジャック
CN218975900U (zh) 可折叠插脚组件及充电器
CN111525341B (zh) 连接装置
CN221239904U (zh) 可旋转的插头
CN112787124B (zh) 一种电连接机构
CN216872370U (zh) 具把手结构的端子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