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89969U - 车头及电动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车头及电动代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89969U
CN214689969U CN202120476733.8U CN202120476733U CN214689969U CN 214689969 U CN214689969 U CN 214689969U CN 202120476733 U CN202120476733 U CN 202120476733U CN 214689969 U CN214689969 U CN 214689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locking
connecting body
vehicle head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767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敏
王灿
吕荣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767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89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89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89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头及电动代步车,包括:竖向连接体,用于连接车架;横向连接体,设于竖向连接体的一端;把手,与横向连接体可转动地连接,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包括滑设于把手和横向连接体中的其中一个上的锁定部,以及设于把手和横向连接体的另一个上的配合部;锁定部还连接有柔性驱动件,锁定组件包括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柔性驱动件接收外力而被拉动,以带动锁定部滑动而进入解锁状态,在锁定状态下,锁定部与配合部卡合,在解锁状态下,锁定部脱离配合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头及电动代步车,通过柔性驱动件带动锁定部滑动,而进入解锁状态,解锁过程仅需要拉动柔性驱动件即可,解锁操作简单顺畅,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

Description

车头及电动代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代步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头及电动代步车。
背景技术
电动滑板车是以传统人力滑板为基础,加上电力套件的交通工具,电动滑板车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相关技术中,电动滑板车中的车头可折叠的把手,通常通过卡扣等部件实现锁定和解锁,由于卡扣结构的局限性,极易出现锁定和解锁不畅,卡死的问题,使得折叠操作可靠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车头及电动代步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头,包括:
竖向连接体,用于连接车架;
横向连接体,设于所述竖向连接体的一端;
把手,与所述横向连接体可转动地连接,
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滑设于所述把手和所述横向连接体中的其中一个上的锁定部,以及设于所述把手和所述横向连接体的另一个上的配合部;
所述锁定部还连接有柔性驱动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柔性驱动件接收外力而被拉动,以带动所述锁定部滑动而进入解锁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配合部卡合,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锁定部脱离所述配合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横向连接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定部设于所述横向连接体内,所述配合部设于所述把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连接体内具有供所述锁定部滑动的滑动腔,在所述滑动腔的内壁上设有刚性锁定套,所述刚性锁定套与所述锁定部接触,其中,所述刚性锁定套的刚度大于所述滑动腔的内壁的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锁定部复位弹性件,所述锁定部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锁定部连接,所述锁定部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横向连接体连接;
所述锁定部复位弹性件的形变方向与所述锁定部的滑动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手与所述横向连接体通过把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把手上具有供所述把手转轴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与所述把手转轴抵顶接触的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的刚度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壁的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为凹槽或凹孔,在所述凹槽或凹孔内设有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的刚度大于所述凹槽槽壁或所述凹孔的孔壁的刚度;
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锁定部与所述第二衬套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套朝向所述锁定部的一端形成内锥形部,所述锁定部上朝向所述衬套的一端形成外锥形部,所述外锥形部的形状与所述内锥形部的形状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操作组件连接,所述操作组件至少部分从所述车头的外壳露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动代步车,包括车架,以及如上所述的车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头及电动代步车,由于通过柔性驱动件连接锁定部,柔性驱动件能够被拉动,进而带动锁定部运动,实现锁定组件的解锁,因此,取消了卡扣的设计,解锁过程仅需要拉动柔性驱动件即可,解锁操作简单,顺畅,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滑板车折叠后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头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头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头在展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头的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头的横杆的断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把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锁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锁定部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衬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衬套的侧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轮与锁定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轮与锁定部配合的立体局部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轮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操作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此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连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发明人经过创造性地劳动发现,在相关技术中,电动滑板车、非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等包括车架,以及位于车架前端的前轮,以及位于车架后端的后轮。在车架的前端具有车头,车头一般具有把手,以供用户握持并实现车辆的转向控制。为使得上述车辆便于收纳和运输,车辆一般设计成可折叠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的车架与车轮之间可以相对折叠,车架与车头之间可以相对折叠,车头的把手与车头的其他部件可以相对折叠,但是相关技术中,把手的折叠方向设计不合理,导致把手折叠后与车辆的车架和/或车轮产生干涉,使得车辆折叠后整体体积较大,不便于收纳。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实施例,以使得折叠后的车辆体积较小,折叠后结构紧凑。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滑板车折叠后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头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头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头在展开状态下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头的横杆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附图1~附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头100,应用于车辆,本实施例的车头100所应用的车辆优选为电动滑板车,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还可以为非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等。本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包括车头100、车架200,以及位于车架200前端的前轮300,以及位于车架200后端的后轮400。车头100一般具有把手,以供用户握持并实现车辆的转向控制。本实施例主要对车辆的车头100进行改进,以实现折叠后的车辆体积小型化,折叠后结构紧凑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头100,包括:竖向连接体101、横向连接体102和把手103。
其中,竖向连接体101用于连接车架200;竖向连接体101可以呈中空管状结构,以降低车辆的重量,提高车辆的便携性。竖向连接体101可以为铝合金制成,铝的质量较轻,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车辆的轻量化程度。竖向连接体101可以为各处厚度均匀的中空管,竖向连接体101可以沿直线延伸,其中一端可以连接横向连接体102,另一端可以连接车架200。竖向连接体101与横向连接体102之间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或者,竖向连接体101与横向连接体102之间不可拆卸地连接,例如焊接或一体成型。同样的,竖向连接体101与车架200也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或者,竖向连接体101与车架200之间不可拆卸地连接,例如焊接或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和设计。
横向连接体102设于竖向连接体101的一端,横向连接体102可以包括横杆1021以及设于横杆1021中部的转接件1022,横杆1021可以呈中空管状,以降低车辆重量,转接件1022可以位于横杆1021的中部,转接件1022可以具有连接头10221,连接头10221可以用于与竖向连接体101可拆卸地连接,以实现横向连接体102与竖向连接体101的连接。
转接件1022可以套设于横杆1021的外侧;或者,横杆1021包括左横杆和右横杆,左横杆和右横杆可以分别以可拆或不可拆卸地方式连接于转接件1022的两侧。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头的横杆的断面图;如图1~图3,以及图6所示,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可以可转动地连接,把手103的转动平面与竖向连接体101的延伸方向平行或呈锐角角度α。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可以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具体而言,把手103可以与横杆1021铰接,把手103与横杆1021之间可以通过把手转轴1033可转动地连接,把手转轴1033的延伸方向决定了把手103的转动平面所在方向,把手103的转动平面与把手转轴1033的延伸方向垂直。
本实施例中,将把手103的转动平面与竖向连接体101的延伸方向设计成平行或呈锐角角度,也即是说把手103的转动平面与竖向连接体101的延伸方向不垂直。如图1所示车辆折叠后,竖向连接体101是朝靠近车架200的方向折叠的,且折叠后,竖向连接体101基本平行于车架200,把手103的转动平面与竖向连接体10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基本等于车辆折叠后把手103与车架200的夹角。发明人经过创造性地劳动发现当把手103与车架200垂直时,车架200对把手103的干涉最为严重,进而折叠后,把手103所占据的空间越多,导致折叠后整车的体积最大。本实施例将把手103的转动平面与竖向连接体101设计成不相互垂直,由此,降低车辆折叠后把手103与车架200之间的干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车架200与把手103的干涉的问题,主要在于车架200的后挡泥板(图中未示出)对把手103的干涉,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具体可以根据车架200的后挡泥板的位置和高度来设计把手103的转动平面与竖向连接体101的夹角α,以达到车辆折叠后,把手103与车架200之间不存在干涉的问题,且减小折叠后车辆的体积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把手103可以包括把手骨架1031和防滑套1032,防滑套1032可以设于把手骨架1031上远离所述横向连接体102的一端。把手骨架1031的一端可以通过把手转轴1033与横杆1021铰接。防滑套1032可以供用户使用时握持,以提高用户手部与把手103的摩擦力,防止操作时打滑,并且,防滑套1032可以为橡胶套,其质地较软,触感舒服,从而提高用户握持把手103时的握持手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头,通过把手与车头的横向连接体可转动地连接,而把手的转动平面与竖向连接体的延伸方向平行或呈锐角角度,也就是说把手的转动平面与竖向连接体的延伸方向不垂直,由于车辆折叠时,是竖向连接体朝平行于车架的方向靠近车架,使得车架平面与竖向连接体尽量平行,而把手的转动平面与竖向连接体的延伸方向不垂直,使得当整个车头相对于车架折叠后,且把手相对于竖向连接体折叠后,把手不会垂直于车架,而是会斜向或水平地容纳于把手与车架之间的间距中,整个车头可以贴近于车架,由此,本技术方案能够使得折叠后的车辆结构紧凑,体积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把手103具有与横向连接体102配合的插入部103a,横向连接体102具有供插入部103a插入的插入孔102a。具体的,插入孔102a可以形成于横杆1021上,具体的,当横杆1021为中空管状时,横杆1021的中空部形成插入孔102a,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横杆1021的内部可以开设有供把手103的插入部103a插入的通孔以形成插入孔102a,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头的横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头的横杆的断面图;横向连接体102上具有与插入孔102a连通的开放口1023,开放口1023位于把手103的转动平面内。具体的,该开放口1023可以是开设于横向连接体102的横杆1021侧壁的开口,开放口1023与插入孔102a连通,开放口1023的设置,以避让把手103,提供把手103转动的空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把手103插入横向连接体102内,在保证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的连接可靠,且连接点不外露,外观美观。并且,通过在横向连接体102上开设开放口1023,提供把手103转动的空间,不影响把手103的折叠,结构设计简单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开放口1023的朝向决定了把手103的折叠方向,因此,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所需的把手103的折叠方向具体设计开放口1023的设置位置,本实用新型不做赘述。
进一步的,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的相对状态可以包括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展开状态下,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平行或共轴。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平行或共轴,可以理解为把手103的中轴线与横向连接体102的中轴线平行或共轴,在展开状态下,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平行或共轴,使得在车辆展开状态下,车头的结构形态较为规整和流畅。
更进一步的,在折叠状态下,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相互垂直。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相互垂直,使得把手103折叠后尽量贴近横向连接体102的中部,两个把手103在折叠状态下,也对称地布置于车头中部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得把手103在展开状态下,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之间的连接和配合可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头还包括弹性抵顶件1034,在展开状态下,弹性抵顶件1034抵顶挤压于插入部103a与横向连接体102的插入孔102a的内壁之间。
具体的,弹性抵顶件1034可以为橡胶件、弹簧、柔性泡棉等能够弹性形变的部件。在把手103处于展开状态时,弹性抵顶件1034产生弹性形变挤压于把手103的插入部103a与横向连接体102的插入孔102a之间,使得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之间的配合间隙得以支撑,从而有效防止把手103相对于横向连接体102晃动,提高了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及把手103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头还可以包括复位弹性件104,复位弹性件104一端与把手103连接,复位弹性件104的一端与横向连接体10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连接体102上可以具有第一固定钉a,复位弹性件104的一端可以固定于第一固定钉a上,把手103的一端可以具有第二固定钉b,复位弹性件104的一端可以固定于第二固定钉b上。当然,可选的,固定钉也可以被固定环替代,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优选的,复位弹性件104可以为拉簧。在把手103处于展开状态时,复位弹性件104可以处于拉伸状态,而在把手103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复位弹性件104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形变。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用或设计弹性力足够大的弹性件作为复位弹性件,以使得把手103能够自动回复至折叠状态,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
更具体的,复位弹性件104的伸缩方向可以平行于把手103的转动平面;或者,复位弹性件104的伸缩方向与把手103的转动平面具有夹角。只要能带动把手103沿转动平面转动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值得注意的是,车辆在折叠时,可以先将把手103折叠,然后再将整车折叠。在整车折叠之前,竖向连接体101是处于直立状态。把手103具有一定的重量,当把手103折叠后的位置靠下时,也就是说把手103的转动平面与竖向连接体101之间的夹角越小时,把手103越能够在竖向连接体101处于直立状态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回复至折叠状态。因此,当把手103的转动平面与竖向连接体101之间的夹角较小时,复位弹性件104可以取消。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复位弹性件104除了提供折叠的复位作用力之外,也可以维持把手103在折叠状态,若需要将把手103切换至展开状态,则需要克服复位弹性件104的弹性作用力,由此,复位弹性件10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折叠后把手103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把手103在展开状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车头还可以包括锁定组件105,锁定组件105包括锁定部1051,以及与锁定部1051配合的配合部1052。
具体的,把手103和横向连接体102中的其中一个上可以设有锁定部1051,把手103和横向连接体102中的另一个上设有配合部1052,在锁定部1051与配合部1052处于相对卡合状态时,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相对锁定。锁定部1051可以滑动或转动地设于把手103和横向连接体102中的其中一个上,只要锁定部1051能够在至少两个位置之间运动,以能够实现在锁定部1051与配合部1052卡合,以及锁定部1051与配合部1052相对脱离的状态之间切换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当锁定部1051与配合部1052卡合,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处于锁定状态,当锁定部1051与配合部1052相对脱离,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处于解锁状态。
基于此,当把手103具有锁定组件105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用或设计弹性力足够大的弹性件作为复位弹性件104,以使得把手103能够在解锁之后,能够自动回复至折叠状态,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由此,可实现折叠的功效,例如用户仅需要触发解锁,把手103即可自动折叠,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和简化的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体验。
优选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锁定组件105的锁定部1051可以可滑动地设于把手103和横向连接体102的其中一个上,配合部1052设于把手103和横向连接体102的另一个上。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锁定部1051设于横向连接体102,配合部1052设于把手103。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连接体102内可以具有供锁定部1051滑动的滑动腔1021a,该滑动腔1021a可以具体设于横杆1021中,滑动腔1021a可以沿横杆1021的轴向延伸。
锁定部1051滑设在滑动腔1021a内,滑动腔1021a的截面形状可以与锁定部105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把手103上靠近横向连接体102的一端具有配合部1052,该配合部1052的结构形状可以与锁定部1051的结构形状相匹配,当锁定部1051沿轴向伸入配合部1052中后,锁定部1051与配合部1052配合,阻碍把手103转动,从而实现将把手103锁定在展开状态。
进一步的,在滑动腔1021a的内壁上可以具有刚性锁定套10511,刚性锁定套10511的刚度大于滑动腔1021a的内壁的刚度,刚性锁定套10511的刚度大于滑动腔1021a的内壁的刚度,通过设置刚性锁定套10511能够有效地降低锁定部1051与滑动腔1021a磨损的风险,有效提高部件使用寿命。
锁定组件105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锁定部1051连接,驱动装置带动锁定部1051滑动,以进入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在锁定状态下,锁定部1051与配合部1052卡合,在解锁状态下,锁定部1051脱离配合部1052。驱动装置可以至少部分从车头的外壳露出,以供用户操作,从而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而触发驱动装置驱动锁定部1051运动,以将把手103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切换,提高操作便捷性。
进一步的,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轮与锁定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轮与锁定部配合的立体局部剖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轮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及图12~图15,本实施例的驱动件包括柔性驱动件1053和操作组件1054。其中,柔性驱动件1053可以为钢丝线、尼龙线等,只要能够被随意缠绕弯折,并能够传递拉力即可,本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定。
如图12所示,柔性驱动件1053的一端可以与锁定部1051固定连接,柔性驱动件1053的另一端与操作组件1054固定连接,操作组件1054的至少部分从车头的外壳露出;在锁定状态下,柔性驱动件1053可以处于涨紧状态。柔性驱动件1053可以与锁定部1051上远离配合部1052的一端固定连接,柔性驱动件1053可以与操作组件1054固定连接,操作组件1054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被操作运动,而带动柔性驱动件1053拉动锁定部1051运动至脱离配合部1052。由于通过柔性驱动件1053连接锁定部,柔性驱动件1053能够被拉动,进而带动锁定部1051运动,实现锁定组件的解锁,因此,取消了卡扣的设计,解锁过程仅需要拉动柔性驱动件1053即可,解锁操作简单,顺畅,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
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可以根据操作组件1054与锁定部1051之间的距离,以及中间部件的位置和配合关系,来确定柔性驱动件1053的长度,优选的,在对柔性驱动件1053的长度进行选用或设计时,可以选用合适的长度,以使得在锁定状态下,柔性驱动件1053处于涨紧状态,进而,当用户轻微操作操作组件1054,即可拉动柔性驱动件1053,使得锁定部1051快速被拉出配合部1052,从而提高了解锁操作的灵敏性。
对于操作组件1054如何操作柔性驱动件1053和锁定部1051,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组件1054的操作方向可以与柔性驱动件1053的拉动方向一致。也就是说操作组件1054的操作方式为牵拉,具体的,在该种状态下,操作组件1054可以包括设于车头外壳的操作块,在车头外壳上可以具有供柔性驱动件1053的一端穿过的穿线孔,而在该穿线孔的外侧具有操作块,操作块与柔性驱动件1053固定连接,操作块的尺寸远大于穿线孔的孔径,以使得操作块始终位于车头外壳外,便于用户操作。当采用操作块牵拉柔性驱动件1053及锁定部1051时,操作块被拉动的距离即等于柔性驱动件1053和锁定部1051所移动的距离,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更优选的,操作组件1054的操作运动可以为转动。通过转动转换为柔性驱动件1053和锁定部1051的直线运动,有效地提高了操作和转换效率,用户操作时,可以轻轻转动操作组件1054,便可将柔性驱动件1053和锁定部1051移动,转动操作相较于直接拉动的操作,缩短了动作幅度,省力高效,节省空间,用户体验更好。
如图12~图15所示,操作组件1054可以包括转轮1054a,柔性驱动件1053上远离锁定部1051的一端缠绕于转轮1054a上。通过设计转轮1054a使得对柔性驱动件1053的拉动操作是由转轮1054a的转动实现,通过转轮1054a转动代替直接滑动或抽拉柔性驱动件1053,能够有效缩短动作幅度,节省空间,且高效省力。并且,由于操作组件1054与锁定部1051是通过柔性驱动件1053是可以远距离连接的,因此对于操作组件1054的布置位置不做要求,因此降低了操作组件1054布置的局限性,提高了结构设计的灵活性,能够实现操作组件1054对锁定部1051的远距离操作。
更具体的,操作组件1054还包括与转轮1054a固定连接的转动操作件1054b,横向连接体102内部具有收容空间,转轮1054a设于横向连接体102的收容空间内,转动操作件1054b的至少部分从车头的外壳露出。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横向连接体102处于车头中部位置,且横向连接体102可以做的体积稍大,因此,可以在横向连接体102内部设置容纳空间,以便于容纳转轮1054a,且保证车辆的平衡性。
车头的外壳可以是竖向连接体101的外壳,也可以是横向连接体102的外壳,转动操作件1054b可以设于竖向连接体101的外壳或横向连接体102的外壳。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操作件1054b可以设于横向连接体102上靠近转轮1054a的位置。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将转轮1054a和/或转动操作件1054b设于车头上其他位置,布置灵活,例如,可以布置在离折叠机构较远的位置操作,便捷省力。
更进一步的,如图12和图13所示,转动操作件1054b可以包括与转轮1054a周向固定连接的转轴Q,以及与转轴Q固定连接的外露部S,外露部S从车头的外壳露出。转轴Q可以插入转轮1054a中,在转轮1054a上具有供柔性驱动件1053伸入的缺口10541a,柔性驱动件1053通过缺口10541a伸入转轮1054a中,并与转轴Q固定连接。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操作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和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露部S可以呈扳手状,扳手状的外露部S可以抵靠和贴合在车头的外壳上,外观上使得车头的结构较为紧凑。扳手状的外露部S可以包括用于与转轴Q的两端固定连接的两个连接部m,以及连接两个连接部m的中间部n,中间部n用于抵靠在车头的外壳上,具体可用于抵靠在横向连接体102的外壳上。连接部m的一端具有连接孔o,连接孔o可以为非圆形孔,以使得转轴Q的两端与连接孔o周向固定,转动扳手即可带动转轴Q及转轮1054a转动。
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外露部S可以呈摇柄状,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用户可转动外露部S,进而带动转轴Q转动,而转轴Q与转轮1054a周向固定连接,使得转轴Q带动转轮1054a转动,从而拉动柔性驱动件1053。
另外,为使得转动操作件1054b的操作方向更为灵活,在车头内还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抵持柔性驱动件1053的换向部,柔性驱动件1053始终抵靠在一个或多个换向部上,从而,换向部决定了柔性驱动件1053在车头内的延伸路径,进而最终可决定转动操作件1054b的操作方向,使得布置更为灵活。
锁定部1051与柔性驱动件1053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发明人发现,在相关技术中,锁定部1051一般是实心销,若要想连接柔性钢丝等柔性体,一般通过压接方式或者锁夹方式等与锁定部1051固定连接,以上方式锁定部1051与柔性钢丝的固定不可靠。且一旦锁定部1051与柔性钢丝固定后,拆装不方便。
为解决上述特定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特殊结构的锁定部1051和柔性驱动件1053的连接方式,以使得锁定部1051与柔性驱动件1053之间的装拆方便,便于组装和拆卸。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锁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锁定部的剖视图;如图8和图9所示,为便于固定本实施例中,柔性驱动件1053通过连接块1055与锁定部1051固定连接,连接块1055与柔性驱动件1053固定连接,锁定部1051内具有容纳腔C,连接块1055容纳于容纳腔C中,锁定部1051靠近柔性驱动件1053的一端具有阻碍连接块1055沿锁定部1051的滑动方向脱出的阻挡部10531。
更进一步的,锁定部1051可以具有安装开口X,安装开口X与容纳腔C连通,连接块1055及柔性驱动件1053的一端能够从安装开口X进入锁定部1051内,或从安装开口脱离锁定部1051。具体的,锁定部1051可以为空心销,空心销的内部形成容纳腔C,安装开口X可以开设于锁定部1051的侧壁上,安装开口X的尺寸可以略大于或等于连接块1055的尺寸,以使得连接块1055能够自由在安装开口X进出,在安装柔性驱动件1053时,连接块1055连同柔性驱动件1053的一端进入容纳腔C中,并被阻挡部10531阻挡而固定在锁定部1051内。而需要拆卸柔性驱动件1053和连接块1055时,直接沿径向将连接块1055和柔性驱动件1053从安装开口X抽出即可,拆装方便快速。
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车头还包括锁定部复位弹性件1056,锁定部复位弹性件1056的一端与锁定部1051连接,锁定部复位弹性件1056的另一端与把手103和横向连接体102的其中一个连接;锁定部复位弹性件1056的形变方向与锁定部1051的滑动方向一致。需要说明的是,锁定部复位弹性件1056的另一端与把手103和横向连接体102的其中一个连接是指,锁定部复位弹性件1056与安装锁定部1051的部件连接,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是把手103中安装锁定部1051,在一些实施例中,是横向连接体102中安装锁定部1051。具体的,锁定部复位弹性件1056可以为轴向伸缩弹簧,在把手103处于展开状态时,锁定部复位弹性件1056处于初始状态,锁定部1051伸入配合部1052中,锁定部1051在锁定部复位弹性件1056的作用下,能够维持在锁定状态,进而提高了把手103锁定的稳定性,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把手103突然折叠,而危害行驶安全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车辆正常行驶时的使用安全。而在把手103需要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柔性驱动件1053拉动锁定部1051退出配合部1052,在该过程中,需克服锁定部复位弹性件1056的弹力,使得锁定部复位弹性件1056压缩,而当锁定部1051完全退出配合部1052后,锁定部1051在锁定部复位弹性件1056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把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的,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可以通过把手转轴1033可转动地连接,把手103上具有供把手转轴1033穿过的通孔,通孔内设有与把手转轴1033抵顶接触的第一衬套T1,第一衬套T1的刚度大于通孔的孔壁的刚度。具体的,通孔可以设于把手骨架1031上,把手骨架1031一般为铝合金材料制成,质地较软,重量较轻,而由于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需要相对转动,为防止把手转轴1033与把手103的通孔处磨损,因此,在把手103的通孔处设置刚度比通孔的孔壁的刚度大的第一衬套T1与把手转轴1033接触,从而提高把手转轴1033与把手103连接处的耐磨程度,进而提高车头及整车的使用寿命。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衬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衬套的侧剖视图;如图10~图11所示,类似的,配合部1052可以为凹槽或凹孔,在凹槽或凹孔内可以设有第二衬套T2,第二衬套T2的刚度大于凹槽槽壁或凹孔的孔壁的刚度;在锁定状态下,锁定部1051可以与第二衬套T2接触。类似的,在配合部1052通孔处设置刚度比配合部1052的刚度大的第二衬套T2与锁定部1051接触,从而提高锁定部1051与配合部1052的耐磨程度,保证锁定组件的锁定可靠性,进而提高车头及整车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如图10-图11所示,第二衬套T2朝向锁定部的一端可以形成内锥形部,如图8所示,锁定部1051上朝向第二衬套T2的一端形成外锥形部,外锥形部的形状与内锥形部的形状相匹配。将第二衬套T2与锁定部1051设计成锥形的配合形式,锥形能够引导锁定部1051进入配合部1052的第二衬套T2内,提高了进而锁定状态的快速和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锁定组件105,可以不限于应用在把手103与横向连接体102之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相对锁定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而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可以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或者,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仅仅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后的相对脱离状态。
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可以为电动滑板车的立管,立管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第一段为第一本体,第二段为第二本体。或者,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可以为电动滑板车的立管与车架,其中,立管和车架中的一个为第一本体,立管和车架中的另一个为第二本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折叠装置,可折叠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上实施例所提供的锁定组件;
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展开状态下,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当锁定组件处于解锁状态,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能够切换至折叠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折叠装置包括车辆的车头,车头包括把手和横向连接体,第一本体为横向连接体,第二本体为把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代步车,包括车架,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车头,车头设于车架的前端上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动代步车,例如可以为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只要需要应用到把手的电动代步车均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动代步车中的车头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车头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向连接体,用于连接车架;
横向连接体,设于所述竖向连接体的一端;
把手,与所述横向连接体可转动地连接,
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滑设于所述把手和所述横向连接体中的其中一个上的锁定部,以及设于所述把手和所述横向连接体的另一个上的配合部;
所述锁定部还连接有柔性驱动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柔性驱动件接收外力而被拉动,以带动所述锁定部滑动而进入解锁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配合部卡合,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锁定部脱离所述配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横向连接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设于所述横向连接体内,所述配合部设于所述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体内具有供所述锁定部滑动的滑动腔,在所述滑动腔的内壁上设有刚性锁定套,所述刚性锁定套与所述锁定部接触,其中,所述刚性锁定套的刚度大于所述滑动腔的内壁的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部复位弹性件,所述锁定部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锁定部连接,所述锁定部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横向连接体连接;
所述锁定部复位弹性件的形变方向与所述锁定部的滑动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与所述横向连接体通过把手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把手上具有供所述把手转轴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与所述把手转轴抵顶接触的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的刚度大于所述通孔的孔壁的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为凹槽或凹孔,在所述凹槽或凹孔内设有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的刚度大于所述凹槽槽壁或所述凹孔的孔壁的刚度;
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锁定部与所述第二衬套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朝向所述锁定部的一端形成内锥形部,所述锁定部上朝向所述衬套的一端形成外锥形部,所述外锥形部的形状与所述内锥形部的形状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操作组件连接,所述操作组件至少部分从所述车头的外壳露出。
10.一种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头。
CN202120476733.8U 2021-03-04 2021-03-04 车头及电动代步车 Active CN214689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6733.8U CN214689969U (zh) 2021-03-04 2021-03-04 车头及电动代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6733.8U CN214689969U (zh) 2021-03-04 2021-03-04 车头及电动代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89969U true CN214689969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6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76733.8U Active CN214689969U (zh) 2021-03-04 2021-03-04 车头及电动代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899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4265A (zh) * 2021-11-23 2022-02-25 南京快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易通过型滑板车把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4265A (zh) * 2021-11-23 2022-02-25 南京快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易通过型滑板车把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5649B2 (en) Foldable tricycle
US7156409B2 (en) Collapsible bicycle
US5609278A (en) Articulated backpack apparatus
US7264257B2 (en) Folding cycle
US7766359B2 (en) Trailer/jogger combination
US8419035B2 (en) Bicycle trailer and method
US5765855A (en) Foldable stroller
US6299194B1 (en) Foldable stroller
HU185269B (en) Collapsible bicycle
US6000713A (en) Foldable two-wheeled baby stroller
CN214689969U (zh) 车头及电动代步车
CN214689970U (zh) 锁定组件、可折叠装置及电动代步车
US20180072338A1 (en) Full folding tricycle
US6267405B1 (en) Foldable stroller
US6860490B2 (en) Children's cycle
GB2361744A (en) Pivot connector for a foldable stroller frame
US5704629A (en) Folding frame assembly of a golf cart
US5794958A (en) Foldable bicycle frame
US5785338A (en) Collapsible bicycle
CN214689968U (zh) 车头及电动代步车
CN215794260U (zh) 锁定组件、可折叠装置及电动代步车
CN215553848U (zh) 滑板车
CN214689967U (zh) 锁定销、锁定组件及电动代步车
US20050040616A1 (en) Golf bag cart
CN107380243B (zh) 一种易收合折叠手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