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7872U - 弹片式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弹片式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7872U
CN214677872U CN202120379006.XU CN202120379006U CN214677872U CN 214677872 U CN214677872 U CN 214677872U CN 202120379006 U CN202120379006 U CN 202120379006U CN 214677872 U CN214677872 U CN 214677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ist strap
elastic strip
wearable device
elastic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90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ranstek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ranstek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ranstek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ranstek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790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7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7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78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片式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涉及可穿戴设备制造的技术领域,包括腕带和可穿戴设备主体;腕带靠近可穿戴设备主体的端部设置有弹片,弹片上设置有通槽;可穿戴设备主体靠近腕带的端部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凸起;腕带配置为以凸起卡设于通槽的方式连接于可穿戴设备主体;弹片在装配状态下具有向紧靠支架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力,解决了现有腕带和可穿戴设备主体的组装拆卸不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弹片式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弹片式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主体和腕带组装拆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片式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腕带与可穿戴设备主体拆卸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片式快拆机构,包括:腕带和可穿戴设备主体;
所述腕带靠近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的端部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上设置有通槽;
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靠近所述腕带的端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凸起;
所述腕带配置为以所述凸起卡设于所述通槽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
所述弹片在装配状态下具有向紧靠所述支架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力。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包括第一弹条和第二弹条;
所述第一弹条和所述第二弹条均包括内嵌于所述腕带的部分和外露于所述腕带的部分;
所述第一弹条的内嵌于所述腕带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弹条的内嵌于所述腕带的端部相连;
所述第一弹条的外露于所述腕带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弹条的外露于所述腕带的端部相分离;
所述第一弹条的外露于所述腕带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弹条的外露于所述腕带的部分均设置有所述通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片与所述腕带一体成型。
更进一步地,所述腕带设置有活动空间,所述活动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弹条和所述第二弹条之间,所述第二弹条能够在所述活动空间限定的范围内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弹条,相反,所述第一弹条能够在所述活动空间限定的范围内靠近或者远离第二弹条。
更进一步地,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内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的端面,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一体成型。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主体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所述主体板与所述连接槽的底面贴合;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槽的上侧面贴合,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槽的下侧面贴合;
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设置有所述凸起,且两个所述凸起相对。
更进一步地,自所述腕带的靠近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的端面向背离所述腕带的方向凸出设置有两个支出块,两个所述支出块分别位于所述弹片的两侧;
所述支出块插设于所述连接槽内,且两个所述支出块在装配状态下位于所述支架两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腕带靠近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的端部设置有按压区,所述按压区位于所述活动空间对应的所述腕带的外表面。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上述的弹片式快拆机构。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片式快拆机构,包括腕带和可穿戴设备主体;腕带靠近可穿戴设备主体的端部设置有弹片,弹片上设置有通槽;可穿戴设备主体靠近腕带的端部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凸起;腕带配置为以凸起卡设于通槽的方式连接于可穿戴设备主体;弹片在装配状态下具有向紧靠支架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力。因为弹片在装配状态下具有向紧靠支架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力,所以在装配状态下,支架上的凸起插设于弹片的通槽内,实现可穿戴设备主体与腕带的连接;当需要将腕带与可穿戴设备主体分离时,外力作用于弹片,弹片向远离凸起的方向运动,支架上的凸起与弹片上的通槽分离,实现可穿戴设备主体与腕带的拆卸。弹片式快拆机构操作简单,有效地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拆卸不便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片式快拆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片式快拆机构配合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的弹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腕带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可穿戴设备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卸操作示意图。
图标:100-腕带;200-可穿戴设备主体;300-弹片;310-第一弹条;320-第二弹条;311-通槽;210-支架;211-主体板;213-凸起;214-第一支撑板;215-第二支撑板;120-活动空间;130-支出块;220-连接槽;400-按压区;330-第一固定条;340-第二固定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现有的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主体200和腕带100是由生耳来固定连接的。具体地说,生耳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二头顶空生耳头,圆直通,中间弹簧,因为中间弹簧的作用生耳的两端受到压力后整体尺寸变短,未受到压力时整体尺寸恢复,利用生耳整体尺寸的变化可将生耳装在耳孔内。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存在安装后不容易拆卸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片式快拆机构,该弹片式快拆机构包括:腕带100和可穿戴设备主体200;腕带100靠近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端部设置有弹片300,弹片300上设置有通槽311;可穿戴设备主体200靠近腕带100的端部设置有支架210,支架210上设置有凸起213;腕带100配置为以凸起213卡设于通槽311的方式连接于可穿戴设备主体200;弹片300在装配状态下具有向紧靠支架210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力。因为弹片300在装配状态下具有向紧靠支架210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力,所以在装配状态下,可穿戴设备主体200上的凸起213插设于腕带100的通槽311内,实现可穿戴设备主体200与腕带100的连接;在拆卸腕带时,按压弹片300向远离支架210的方向运动,可穿戴设备主体200上的凸起213与腕带100上的通槽311分离,实现可穿戴设备主体200与腕带100的拆卸。弹片式快拆机构操作简单,有效地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拆卸不便的技术问题。
以下对弹片300的形状和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1和图2,弹片300包括第一弹条310和第二弹条320。第一弹条310或第二弹条320在自然未受力的状态下始终具有相互远离的趋势,因此第一弹条310和第二弹条320始终能够与凸起213处于锁定状态,从而保证腕带100与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锁固。
第一弹条310和第二弹条320均包括内嵌于腕带100的部分和外露于腕带100的部分,第一弹条310的内嵌于腕带100的端部与第二弹条320的内嵌于腕带100的端部相连;第一弹条310的外露于腕带100的端部与第二弹条320的外露于腕带100的端部相分离。更进一步地,第一弹条310和第二弹条320为一体化结构。更进一步地,第一弹条310和第二弹条320上下对称设置。更进一步地,第一弹条310的外露于腕带100的部分和第二弹条320的外露于腕带100的部分均设置有通槽311,更进一步地,通槽31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所述通槽311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任意形状,例如圆形、方形等。更进一步地,第一弹条310设置为弧形结构且向偏离第二弹条320的方向凸出;第二弹条320设置为弧形结构且向偏离第一弹条310的方向凸出;第一弹条310和第二弹条320的连接的位置平滑过渡。
弹片300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硬塑胶材质,优选金属材质。腕带为软胶材质,如TPU、橡胶、硅胶、氟橡胶等。优选的,弹片300与所述腕带100一体成型,成型后弹片300内嵌于腕带100内,以确保弹片300与腕带100连接的牢固性。在第一弹条310和第二弹条320内嵌于腕带100的部分设置有结构孔,在成型过程中,弹片300通过结构孔与腕带100一体成型。结构孔的数量可依据腕带的整体宽度设置。优选的,结构孔的数量为3个。再者,结构孔的设置也可以减轻弹片300的重量,使得整个腕带更加轻盈,佩戴舒适。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弹片300也可是设置在可穿戴设备主体200靠近腕带100的端部,弹片300沿厚度方向设置有通槽311;腕带100靠近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端部设置支架210,支架210上设置有凸起213;腕带100配置为以凸起213卡设于通槽311的方式连接于可穿戴设备主体200;弹片300在装配状态下具有向紧靠支架210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力。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3,第一弹条310内嵌于腕带100的部分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条330;第二弹条320内嵌于腕带100的部分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条340;第一固定条330和第二固定条340均完全内嵌于腕带100内。第一固定条330在背离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条340相连,靠近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条340相分离。两个第一固定条330的侧面与第一弹条310的侧面贴合,且贴合位置位于远离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一端;两个第二固定条340的侧面与第二弹条320的侧面贴合,且贴合位置位于远离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一端。更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条330上设置有与第一弹条310上的结构孔平齐的结构孔;第二固定条340上设置有与第二弹条320上的结构孔平齐的结构孔。所述弹片300与腕带100一体成型后,第一固定条330和第二固定条340均成型于腕带100材质内部,以将弹片300固定在腕带100内。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在腕带100靠近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端部设置有活动空间120。第二弹条320能够在活动空间120限定的范围内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弹条310,或者,第一弹条310能够在活动空间120限定的范围内靠近或者远离第二弹条320。较为优选地,活动空间120位于第一弹条310和第二弹条320之间,第二弹条320部分位于活动空间120内且能够在活动空间120限定的范围内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弹条310。当然,也可以设置为第一弹条310部分位于活动空间120内且能够在活动空间120限定的范围内靠近或远离第二弹条320。由于第一弹条或第二弹条可以在活动空间120内活动,因此可以通过按压带动第一弹条或第二弹条脱离支架210上的凸起213,从而实现腕带100与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分离。
本实施例中,活动空间120对应的腕带100的外表面设置有按压区400。较为优选地,按压区400设置于靠近使用者体表的一侧,即按压区400设置于远离第一弹条310的一侧,同样的,活动空间120设置于远离第一弹条310的一侧。对应的,为了避免使用人员在佩戴可穿戴设备时,活动空间120对应的腕带100的另一表面受到压力导致腕带100与可穿戴设备主体200分离,请参见图2,对腕带100的对应第一弹条310的上部的部分进行了加厚处理。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4,腕带100靠近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端面设置有两个支出块130,两个支出块130分别位于弹片300的两侧,支出块130可增加装配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请参见图5,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靠近腕带100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槽220,支架210设置于连接槽220内,支架210将连接槽220分割形成位于支架210两侧的两个用于容纳支出块130的槽体,较为优选地,连接槽220设置为长条形,或者跑道形。
以下对支架210的形状和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支架210包括主体板211、第一支撑板214和第二支撑板215。主体板211与设置在可穿戴设备主体200上的连接槽220的底面贴合,第一支撑板214与连接槽220的上侧面贴合,第二支撑板215与连接槽220的下侧面贴合,实现支架210与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契合;第一支撑板214和第二支撑板215上均设置有凸起213,第一支撑板214和第二支撑板215镜像对称设置,即两个凸起213相对,通过两个凸起213与弹片300上的通槽311结合,实现支架210与弹片300的结合。较为优选地,凸起213的横截面设置为楔形,且贴合第一支撑板214或第二支撑板215的平面面积较远离支架210的一端的平面面积大,装配时凸起213结构更容进入通槽311内。优选的,支架210与可穿戴设备主体200一体成型,成型后支架210内嵌于可穿戴主体200内,以确保支架210和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稳固连接。支架210可以是金属材质或者硬塑胶材质。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凸起213与连接槽220一体连接,即省略支架210,直接自连接槽220上侧面向下凸出设置凸起213,自连接槽220下侧面向上设置凸起213,两个凸起213相对。
以下对弹片式快拆机构的组装与拆卸的具体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当腕带100需要拆卸时,按压腕带100上的按压区400,第二弹条320在活动空间120内向靠近第一弹条310的方向运动,第一弹条310与第二弹条320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小,两个凸起213脱离对应的通槽311;快拆机构的连接处分离后,保持对按压区400的压力并将腕带100沿远离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方向移动,实现腕带100与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分离。
当腕带100需要安装时,按压腕带100上的按压区400,第二弹片300在活动空间120内向靠近第一弹条310的方向运动,第一弹条310与第二弹条320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小,保持对按压区400的压力并将腕带100沿靠近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方向移动,将第一弹条310和第二弹条320外露于腕带100端面的部分插设到连接内,腕带100的端面和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端面贴合后,解除按压区400的压力,第二弹条320在活动空间120内向远离第一弹条310的方向运动,第一弹条310与第二弹条320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大,对应两个凸起213分别插设于第一弹条310和第二弹条320上的通槽311内,实现腕带100和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弹片式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腕带(100)和可穿戴设备主体(200);
所述腕带(100)靠近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端部设置有弹片(300),所述弹片(300)上设置有通槽(311);
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200)靠近所述腕带(100)的端部设置有支架(210),所述支架(210)上设置有凸起(213);
所述腕带(100)配置为以所述凸起(213)卡设于所述通槽(311)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200);
所述弹片(300)在装配状态下具有向紧靠所述支架(210)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式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300)包括第一弹条(310)和第二弹条(320);
所述第一弹条(310)和所述第二弹条(320)均包括内嵌于所述腕带(100)的部分和外露于所述腕带(100)的部分;
所述第一弹条(310)的内嵌于所述腕带(100)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弹条(320)的内嵌于所述腕带(100)的端部相连;
所述第一弹条(310)的外露于所述腕带(100)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弹条(320)的外露于所述腕带(100)的端部相分离;
所述第一弹条(310)的外露于所述腕带(100)的部分和所述第二弹条(320)的外露于所述腕带(100)的部分均设置有所述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式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300)与所述腕带(100)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片式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100)设置有活动空间(120),所述活动空间(120)位于所述第一弹条(310)和所述第二弹条(320)之间,所述第二弹条(320)能够在所述活动空间(120)限定的范围内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弹条(310),或者,所述第一弹条(310)能够在所述活动空间(120)限定的范围内靠近或者远离第二弹条(3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式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200)内设置有连接槽(220),所述连接槽(220)位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端面,所述支架(210)设置于所述连接槽(220)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式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0)与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200)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片式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0)包括主体板(211)、第一支撑板(214)和第二支撑板(215);
所述主体板(211)与所述连接槽(220)的底面贴合;所述第一支撑板(214)与所述连接槽(220)的上侧面贴合,所述第二支撑板(215)与所述连接槽(220)的下侧面贴合;
所述第一支撑板(214)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15)上均设置有所述凸起(213),且两个所述凸起(213)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片式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腕带(100)的靠近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端面向背离所述腕带(100)的方向凸出设置有两个支出块(130),两个所述支出块(130)分别位于所述弹片(300)的两侧;
所述支出块(130)插设于所述连接槽(220)内,且两个所述支出块(130)在装配状态下位于所述支架(210)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片式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100)靠近所述可穿戴设备主体(200)的端部设置有按压区(400),所述按压区(400)位于所述活动空间(120)对应的所述腕带(100)的外表面。
10.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弹片式快拆机构。
CN202120379006.XU 2021-02-18 2021-02-18 弹片式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677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9006.XU CN214677872U (zh) 2021-02-18 2021-02-18 弹片式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9006.XU CN214677872U (zh) 2021-02-18 2021-02-18 弹片式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7872U true CN214677872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67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900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677872U (zh) 2021-02-18 2021-02-18 弹片式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7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49378A (zh) 一种穿戴设备
RU2359814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бритва
CN214677872U (zh) 弹片式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CN111649217B (zh) 一种便捷式控制器安装结构
CN212574377U (zh) 一种表带快速拆装的穿戴设备
CN213302774U (zh) 一种表耳连接结构及腕戴设备
CN205992128U (zh) 一种表带可更换的手表
CN217547683U (zh) 一种屏风隔断的边框
CN215347336U (zh) 一种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4630446U (zh) 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智能穿戴式设备
CN214954374U (zh) 一种用于眼镜中佩戴舒适性强的鼻托结构
CN219515524U (zh) 一种饰物盒
CN112255797A (zh) 用于眼镜的鼻托组件和眼镜
CN218471779U (zh) 开关触头结构
CN215729308U (zh) 一种分体式表壳
CN220064536U (zh) 一种多功能眼镜
CN216165679U (zh) 一种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2593895U (zh) 滑冰鞋
CN212661277U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211632513U (zh) 用于排骨架的弹性支撑结构
CN112901625B (zh) 一种卡扣结构、卡扣连接装置和硬盘托盘
CN212014655U (zh) 一种护耳可拆的头盔
CN214744278U (zh) 抗疲劳的笔记本电脑触摸部位金属支架
CN210329617U (zh) 一种卡扣式环形结构及其首饰
CN220419705U (zh) 一种支架、面罩、脑垫及头戴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