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4073U - 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4073U
CN214674073U CN202120611108.XU CN202120611108U CN214674073U CN 214674073 U CN214674073 U CN 214674073U CN 202120611108 U CN202120611108 U CN 202120611108U CN 214674073 U CN214674073 U CN 214674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ed rod
semi
clamping plate
plate
annular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11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晓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6111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4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4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40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架;两个对称设置的在所述支架上的升降装置,两个所述升降装置之间通过定位机构连接;设置在定位机构的底面上的夹持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能够沿着其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与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定位机构及支架的顶部,并与第一手动转轮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转轮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上下对称设置有两个半环形夹持板,两个所述半环形夹持板的内侧均设置有顶紧装置,所述顶紧装置顶紧通信电缆。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高度调整;实现对称设置的两个半环形夹持板的扣合和分离,便于对通信电缆的固定和换取操作。

Description

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通线电缆是传输电话、电报、传真文件、电视和广播节目、数据和其他电信号的电缆,是由一对以上相互绝缘的导线绞合而成。通信电缆与架空明线相比,具有通信容量大、传输稳定性高、保密性好、少受自然条件和外部干扰影响等优点。
在一些重要的区域进行数据传输时,则需要直径较大的通信电缆,直径较大的通信电缆具有很好的功能特性,但是起重量大,不方便安装,同时需要进行保护性固定,现有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使用过程不方便。同时电缆通常需要安装于一定高度,且安装电缆时,较长电缆重量较大,将其安装于一定高度时极为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使安装电缆时能够将其固定于一定高度,使安装作业更加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能够通过第一螺纹杆的转动,带动定位机构实现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夹持装置实现高度调整;采用双向螺纹轴的转动实现对称设置的两个半环形夹持板的扣合和分离,便于对通信电缆的固定和换取操作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
支架;
两个对称设置的在所述支架上的升降装置,两个所述升降装置之间通过定位机构连接;
设置在定位机构的底面上的夹持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能够沿着其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与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定位机构及支架的顶部,并与第一手动转轮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转轮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上下对称设置有两个半环形夹持板,两个所述半环形夹持板的内侧均设置有顶紧装置,所述顶紧装置顶紧通信电缆。
进一步的,位于上方的所述半环形夹持板的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外沿,位于下方的所述半环形夹持板的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外沿,第二外沿与第一外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外沿与对应的第一外沿能够沿着双向螺纹轴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双向螺纹轴的一端与箱体底壁上的轴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箱体的顶壁和定位机构,并与第二手动转轮连接,所述第二手动转轮带动双向双向螺纹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顶紧装置包括与半环形夹持板平行设置的第一弧形缓冲板,所述第一弧形缓冲板的外侧壁中部设置有凸块,凸块内设置有能沿其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上远离凸块的一端穿过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并与第三手动转轮连接,所述第三手动转轮设置在箱体内,且第三手动转轮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所述第二螺纹杆与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半环形夹持板外壁上且位于第二螺纹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杆,且导向杆与第二螺纹杆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穿过半环形夹持板,且导向杆设置于箱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顶紧装置包括多个第二弧形缓冲板,多个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沿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内壁均匀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上且靠近半环形夹持板的侧壁中部处与伸缩杆的一端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伸入对应半环形夹持板内壁的第一凹槽内,并与该第一凹槽的槽底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外侧设置有伸缩保护套,所述伸缩保护套的一端与第二弧形缓冲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紧装置包括多个顶块,多个所述顶块沿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内壁均匀设置,每个所述顶块的一端具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嵌入半环形夹持板内侧面上的第二凹槽内,每个所述顶块的另一端具有球面,该球面朝向通信电缆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壁上且位于半环形夹持板的上方处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箱体的底壁上且位于半环形夹持板的下方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箱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三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定位基板,两个所述定位基板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左右两侧,且与箱体的顶面连接,每个所述定位基板的外端均与定位竖板的一端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定位竖板的另一端与定位板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穿过对应的定位板,且第一螺纹杆与对应的定位板之间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基板,两个所述基板的两端均通过横梁连接,每个所述基板顶面的两端均设置有立柱,位于同一基板上的立柱的顶端通过顶梁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伸入对应基板顶面上的第三凹槽内,且第一螺纹杆能够在该第三凹槽内转动,所述第一螺纹杆顶端穿过所述顶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升降装置的第一手动转轮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的转动,带动定位机构实现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夹持装置实现高度调整,以调整电缆固定的高度。
2、采用双向螺纹轴的转动实现对称设置的两个半环形夹持板的扣合和分离,便于对通信电缆的固定和换取操作。
3、采用第一弧形缓冲板对通信电缆加强紧固,提升固定效果;同时采用导向杆对第一弧形缓冲板的移动进行导向,保证固定效果。
4、采用多个第二弧形缓冲板抵靠通信电缆,使通信电缆固定的更加稳固,伸缩杆使第二弧形缓冲板紧紧抵靠住通信电缆,增强通信电缆的固定效果;弹簧的设置便于两个半环形夹持板分开之后,使第二弧形缓冲板复位,以备下次使用。
5、采用多个顶块紧紧抵靠通信电缆,使通信电缆固定的更加稳固,增强通信电缆的固定效果。
6、第一螺纹杆在第一手动转轮的带动下转动,第一螺纹杆的转动时其上的定位板沿着第一螺纹杆的轴线方向上下移动,进而实现高度调整,满足不同情况下对高度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2、升降装置;3、定位机构;4、夹持装置;
11、基板;12、横梁;13、立柱;14、顶梁;
21、第一螺纹杆;22、第一手动转轮;
31、定位基板;32、定位竖板;33、定位板;
41、箱体;42、半环形夹持板;43、顶紧装置;
411、第一开口;412、第二开口;413、第三开口;
421、第一外沿;422、第二外沿;423、双向螺纹轴;424、第二手动转轮;425、第一凹槽;426、第二凹槽;
4301、第一弧形缓冲板;4302、凸块;4303、第二螺纹杆;4304、第三手动转轮;4305、导向杆;
4311、第二弧形缓冲板;4312、伸缩杆;4313、弹簧;4314、伸缩保护套;
4321、顶块;
43211、固定柱;43212、球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4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包括:
支架1;
两个对称设置的在所述支架1上的升降装置2,两个所述升降装置2 之间通过定位机构3连接;
设置在定位机构3的底面上的夹持装置4;
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能够沿着其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一螺纹杆21,所述第一螺纹杆21的一端与支架1的底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定位机构 3及支架1的顶部,并与第一手动转轮22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转轮22带动第一螺纹杆21转动,第一螺纹杆21的转动,带动定位机构3实现上下移动,以调整电缆固定的高度;
所述夹持装置4包括箱体41,所述箱体41内上下对称设置有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两个所述半环形夹持板42的内侧均设置有顶紧装置43,所述顶紧装置43顶紧通信电缆。本申请通过顶紧装置43实现对通信电缆的固定,并通过定位机构3带动夹持装置4实现高度的调整,以适应通信电缆安装使用过程中对不同高度需求,使安装作业更加便捷。
位于上方的所述半环形夹持板42的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外沿421,位于下方的所述半环形夹持板42的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外沿422,第二外沿422与第一外沿42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外沿422与对应的第一外沿421能够沿着双向螺纹轴423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双向螺纹轴423的一端与箱体41底壁上的轴承(未图示)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箱体41的顶壁和定位机构3,并与第二手动转轮424连接,所述第二手动转轮424带动双向双向螺纹轴423转动。
将通信电缆穿过箱体41,转动第二手动转轮424,带动双向螺纹轴423 沿着一个方向旋转,使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相靠近至扣合通信电缆,实现固定;反向转动第二手动转轮424,带动双向螺纹轴423沿着另一个方向旋转,实现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相远离,分开后可取换通信电缆,整个过程方便快捷。
所述顶紧装置43包括与半环形夹持板42平行设置的第一弧形缓冲板 4301,所述第一弧形缓冲板4301的外侧壁中部设置有凸块4302,凸块4302 内设置有能沿其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螺纹杆4303,所述第二螺纹杆4303 上远离凸块4302的一端穿过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42,并与第三手动转轮 4304连接,所述第三手动转轮4304设置在箱体41内,且第三手动转轮4304 带动第二螺纹杆4303转动,所述第二螺纹杆4303与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 42螺纹连接。
当通信电缆穿过箱体41后,转动第二手动转轮424,带动双向螺纹轴 423沿着一个方向旋转,使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相靠近至扣合通信电缆,再转动第三手动转轮4304,带动第二螺纹杆4303沿着一个方向旋转,使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内侧的第一弧形缓冲板4301抵靠通信电缆,使通信电缆固定的更加稳固;当需取换通信电缆时,反向转动第二手动转轮424,带动双向螺纹轴423沿着另一个方向旋转,使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远离通信电缆,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分开之后即可取换通信电缆,通信电缆取下后,反向转动第三手动转轮4304,带动第二螺纹杆4303沿着另一个方向旋转,使第一弧形缓冲板4301向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42靠近,以备下次固定通信电缆。
所述半环形夹持板42外壁上且位于第二螺纹杆430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杆4305,且导向杆4305与第二螺纹杆4303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 4305穿过半环形夹持板42,且导向杆4305设置于箱体41内。导向杆4305 的设置,对第一弧形缓冲板4301移动过程中进行导向,保证移动不会出现偏差,增强固定效果。
所述箱体41的顶壁上且位于半环形夹持板42的上方处开设有第一开口411,所述箱体41的底壁上且位于半环形夹持板42的下方开设有第二开口412,便于从上方转动第二手动转轮424,实现对第一弧形缓冲板4301 对通信电缆的固定;所述箱体4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三开口413,便于观察通信电缆的固定情况,有利于对通信电缆的固定或换取进行操作。
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两个定位基板31,两个所述定位基板31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412的左右两侧,且与箱体41的顶面连接,每个所述定位基板31的外端均与定位竖板32的一端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定位竖板 32的另一端与定位板33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1穿过对应的定位板33,且第一螺纹杆21与对应的定位板33之间螺纹连接。定位基板31 与定位竖板32的连接处以及定位竖板32与定位板33的连接处可设置加强筋,以增加定位机构的整体强度;第一螺纹杆21在第一手动转轮22的带动下转动,第一螺纹杆21的转动时其上的定位板33沿着第一螺纹杆21的轴线方向上下移动,进而实现高度调整,满足不同情况下对高度的需求。
所述支架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基板11,两个所述基板11的两端均通过横梁12连接,每个所述基板11顶面的两端均设置有立柱13,位于同一基板11上的立柱13的顶端通过顶梁14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1的底端伸入对应基板11顶面上的第三凹槽(未图示)内,且第一螺纹杆21能够在该第三凹槽(未图示)内转动,所述第一螺纹杆21顶端穿过所述顶梁14。
基板11与立柱13及横梁12之间可分别采用加强杆进行连接,立柱 13与顶梁14之间也可采用加强杆进行连接,以保证支架1的整体强度。
参见图5-7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顶紧装置43,所述顶紧装置43包括多个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多个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沿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42内壁均匀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上且靠近半环形夹持板42的侧壁中部处与伸缩杆4312的一端连接,伸缩杆4312的另一端伸入对应半环形夹持板42 内壁的第一凹槽425内,并与该第一凹槽425的槽底连接,所述伸缩杆4312 的外侧套设有弹簧4313,所述弹簧4313的外侧设置有伸缩保护套4314,所述伸缩保护套4314的一端与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42连接。
当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相靠近至扣合通信电缆时,多个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抵靠通信电缆,使通信电缆固定的更加稳固,伸缩杆4312使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紧紧抵靠住通信电缆,增强通信电缆的固定效果;当需取换通信电缆时,反向转动第二手动转轮424,带动双向螺纹轴423沿着另一个方向旋转,使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远离通信电缆,两个半环形夹持板 42分开之后即可取换通信电缆,弹簧4313的设置便于两个半环形夹持板 42分开之后,使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复位,以备下次使用。
参见图8-10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顶紧装置43,所述顶紧装置43包括多个顶块4321,多个所述顶块4321沿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42内壁均匀设置,每个所述顶块4321的一端具有固定柱43211,所述固定柱43211嵌入半环形夹持板42内侧面上的第二凹槽426内,每个所述顶块4321的另一端具有球面43212,该球面43212朝向通信电缆设置。
当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相靠近至扣合通信电缆时,多个顶块4321紧紧抵靠通信电缆,使通信电缆固定的更加稳固,增强通信电缆的固定效果;当需取换通信电缆时,反向转动第二手动转轮424,带动双向螺纹轴423 沿着另一个方向旋转,使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远离通信电缆,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分开之后即可取换通信电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升降装置2的第一手动转轮22带动第一螺纹杆21转动,第一螺纹杆21的转动,带动定位机构3实现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夹持装置4实现高度调整,以调整电缆固定的高度。
2、采用双向螺纹轴423的转动实现对称设置的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 的扣合和分离,便于对通信电缆的固定和换取操作。
3、采用第一弧形缓冲板4301对通信电缆加强紧固,提升固定效果;同时采用导向杆4305对第一弧形缓冲板4301的移动进行导向,保证固定效果。
4、采用多个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抵靠通信电缆,使通信电缆固定的更加稳固,伸缩杆4312使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紧紧抵靠住通信电缆,增强通信电缆的固定效果;弹簧4313的设置便于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分开之后,使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复位,以备下次使用。
5、采用多个顶块4321紧紧抵靠通信电缆,使通信电缆固定的更加稳固,增强通信电缆的固定效果。
6、第一螺纹杆21在第一手动转轮22的带动下转动,第一螺纹杆21 的转动时其上的定位板33沿着第一螺纹杆21的轴线方向上下移动,进而实现高度调整,满足不同情况下对高度的需求。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9)

1.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支架(1);
两个对称设置的在所述支架(1)上的升降装置(2),两个所述升降装置(2)之间通过定位机构(3)连接;
设置在定位机构(3)的底面上的夹持装置(4);
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能够沿着其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一螺纹杆(21),所述第一螺纹杆(21)的一端与支架(1)的底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定位机构(3)及支架(1)的顶部,并与第一手动转轮(22)连接,所述第一手动转轮(22)带动第一螺纹杆(21)转动;
所述夹持装置(4)包括箱体(41),所述箱体(41)内上下对称设置有两个半环形夹持板(42),两个所述半环形夹持板(42)的内侧均设置有顶紧装置(43),所述顶紧装置(43)顶紧通信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所述半环形夹持板(42)的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外沿(421),位于下方的所述半环形夹持板(42)的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外沿(422),第二外沿(422)与第一外沿(42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外沿(422)与对应的第一外沿(421)能够沿着双向螺纹轴(423)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双向螺纹轴(423)的一端与箱体(41)底壁上的轴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箱体(41)的顶壁和定位机构(3),并与第二手动转轮(424)连接,所述第二手动转轮(424)带动双向螺纹轴(423)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装置(43)包括与半环形夹持板(42)平行设置的第一弧形缓冲板(4301),所述第一弧形缓冲板(4301)的外侧壁中部设置有凸块(4302),凸块(4302)内设置有能沿其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二螺纹杆(4303),所述第二螺纹杆(4303)上远离凸块(4302)的一端穿过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42),并与第三手动转轮(4304)连接,所述第三手动转轮(4304)设置在箱体(41)内,且第三手动转轮(4304)带动第二螺纹杆(4303)转动,所述第二螺纹杆(4303)与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4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夹持板(42)外壁上且位于第二螺纹杆(430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杆(4305),且导向杆(4305)与第二螺纹杆(4303)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4305)穿过半环形夹持板(42),且导向杆(4305)设置于箱体(41)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装置(43)包括多个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多个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沿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42)内壁均匀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上且靠近半环形夹持板(42)的侧壁中部处与伸缩杆(4312)的一端连接,伸缩杆(4312)的另一端伸入对应半环形夹持板(42)内壁的第一凹槽(425)内,并与该第一凹槽(425)的槽底连接,所述伸缩杆(4312)的外侧套设有弹簧(4313),所述弹簧(4313)的外侧设置有伸缩保护套(4314),所述伸缩保护套(4314)的一端与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4311)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4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装置(43)包括多个顶块(4321),多个所述顶块(4321)沿对应的半环形夹持板(42)内壁均匀设置,每个所述顶块(4321)的一端具有固定柱(43211),所述固定柱(43211)嵌入半环形夹持板(42)内侧面上的第二凹槽(426)内,每个所述顶块(4321)的另一端具有球面(43212),该球面(43212)朝向通信电缆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1)的顶壁上且位于半环形夹持板(42)的上方处开设有第一开口(411),所述箱体(41)的底壁上且位于半环形夹持板(42)的下方开设有第二开口(412),所述箱体(4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三开口(4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两个定位基板(31),两个所述定位基板(31)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412)的左右两侧,且与箱体(41)的顶面连接,每个所述定位基板(31)的外端均与定位竖板(32)的一端圆弧过渡连接,所述定位竖板(32)的另一端与定位板(33)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1)穿过对应的定位板(33),且第一螺纹杆(21)与对应的定位板(33)之间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基板(11),两个所述基板(11)的两端均通过横梁(12)连接,每个所述基板(11)顶面的两端均设置有立柱(13),位于同一基板(11)上的立柱(13)的顶端通过顶梁(14)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1)的底端伸入对应基板(11)顶面上的第三凹槽内,且第一螺纹杆(21)能够在该第三凹槽内转动,所述第一螺纹杆(21)顶端穿过所述顶梁(14)。
CN202120611108.XU 2021-03-25 2021-03-25 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674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1108.XU CN214674073U (zh) 2021-03-25 2021-03-25 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1108.XU CN214674073U (zh) 2021-03-25 2021-03-25 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4073U true CN214674073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56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110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674073U (zh) 2021-03-25 2021-03-25 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4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04663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线缆固定装置
CN110829329B (zh) 一种电力耐张线夹
CN214674073U (zh) 通信工程用电缆固定装置
JP4662881B2 (ja) 絶縁操作棒支持構造
US5529141A (en) Kit for converting a motorcycle to a tricycle
CN205489387U (zh) 高压电缆夹
CN212207788U (zh) 一种通信光缆牵引装置
CN113363865B (zh) 线路杆塔牌绝缘操作固定装置
CN101789576B (zh) 一种用于带电调换闭合负荷杆刀的工具
CN213304828U (zh) 一种电力安装紧线装置
CN114284961A (zh) 一种并沟线夹安装结构
CN110630077B (zh) 一种输电线杆塔抱杆安装固定装置
CN208767692U (zh) 一种万向调节式导向柱
CN209233368U (zh) 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扶正器式电缆保护器
CN210454713U (zh) 一种顶紧式线束卡箍结构
CN218678226U (zh) 绝缘操作杆辅助装置
CN208738773U (zh) 一种抗扭力铜基合金半钢同轴电缆的固定装置
CN220156187U (zh) 一种通信布线用接高架
CN217124725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汽车线束导向支架
CN205828795U (zh) 一种通用型rj45网络口接头紧固装置
CN217063075U (zh) 一种线缆紧线器
CN221023555U (zh) 一种高度可调线束支架
CN210248722U (zh) 用于夹持共享雨伞的卡爪结构
CN113643864B (zh) 一种横担绝缘子补强装置
CN209562045U (zh) 电力金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