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3368U - 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3368U
CN214673368U CN202121324930.4U CN202121324930U CN214673368U CN 214673368 U CN214673368 U CN 214673368U CN 202121324930 U CN202121324930 U CN 202121324930U CN 214673368 U CN214673368 U CN 214673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adapter main
plate
main body
protectiv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249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群峰
徐伟
太叔玲
张晓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1213249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3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3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3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放置在转接器主体的内部,且转接器主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保护壳的横截面面积;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支撑块、凸块和连接孔,且支撑块均匀的粘贴连接在转接器主体的内部底端;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固定连接在转接器主体的左端,且收纳盒的内部设置有整理机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铰接连接在转接器主体的前上端,且密封板的后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板、连接框、弹簧、限位板和连接杆,且连接板镶嵌连接在密封板的后下端。该计算机用转接器,不仅便于对转接器的外表面进行保护,而且容易对转接器进行散热,同时方便对连接线整齐的收纳。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计算机已经普及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计算机在安装时会使用到转接器,利用转接器让各种型号的插头或者通信接口相匹配,而市场上的计算机用的转接器的样式繁多。
但是,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786370U,公告日为2019-12-1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包括转接器主体,所述转接器主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可拆盖板,且转接器主体的前端中间位置处设有USB接口,所述转接器主体的前端位于USB接口的一侧位置处设有网络接口,且转接器主体的前端位于USB接口的另一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通信端口,所述转接器主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保护装置,所述转接器主体的一端设有连接线,且连接线的末端固定安装有接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可以将各个接口保护起来,这样在使用时不需要的结构就不会暴露早空气中,避免了灰尘的进入,防止了损坏,可以在转接器使用完后将接头收纳起来,可以有效地防止接头的损坏与上锈。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利用活动盖板对通信端口等连接口进行防尘,但是转接器主体长时间使用外表面会被磨损,而且不容易对转接器进行散热,同时通过收纳盒对连接线进行收纳,但是连接线在收纳盒内容易散乱缠绕在一起,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计算机用转接器,转接器主体长时间使用外表面容易被磨损,而且不容易对转接器进行散热,同时连接线在收纳盒内容易散乱缠绕在一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放置在转接器主体的内部,且转接器主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保护壳的横截面面积,并且转接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同时保护壳的左端安装有连接线;
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支撑块、凸块和连接孔,且支撑块均匀的粘贴连接在转接器主体的内部底端;
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固定连接在转接器主体的左端,且收纳盒的内部设置有整理机构,其中整理机构包括连接轴和绕线辊;
密封板,所述密封板铰接连接在转接器主体的前上端,且密封板的后侧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板、连接框、弹簧、限位板和连接杆,且连接板镶嵌连接在密封板的后下端,其中连接板嵌套连接在连接框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凸块均匀的粘贴连接在转接器主体的侧壁上,且凸块的纵截面呈弧形结构,并且凸块为弹性结构;
其中,所述转接器主体的侧壁上呈等间距的开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呈倾斜状设置,并且连接槽开设在所述转接器主体的左壁上,所述连接槽的纵截面形状为“U”字型。
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前后间距大于连接线的直径,且连接线缠绕连接在绕线辊上,所述绕线辊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且连接轴转动连接在收纳盒上。
优选的,所述收纳盒的左上端铰接连接有侧盖板,且侧盖板与收纳盒左壁的连接方式为磁性连接,并且侧盖板与收纳盒以及遮挡板与转接器主体均构成翻转结构,同时遮挡板卡合在转接器主体的前壁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框一体化连接在转接器主体的后壁上,且连接框的内部后端呈等间距的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连接杆的中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滑动设置在连接框的后壁内,且连接杆的纵截面形状呈“T”字型结构,并且限位板通过连接杆与连接板构成伸缩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计算机用转接器,不仅便于对转接器的外表面进行保护,而且容易对转接器进行散热,同时方便对连接线整齐的收纳;
1、设有转接器主体和限位机构,限位板与连接板的结构设计,使得连接板嵌套在连接框内后,限位板向前端移动紧密的抵在连接板上,防止连接板脱离连接框,让保护壳放置在转接器主体的内部不会掉落,从而便于对转接器主体的外表面进行保护;
2、设有散热机构,凸块均匀的粘贴连接在转接器主体的侧壁上,凸块的设置使得保护壳的侧壁不会与转接器主体的内壁相接触,转接器主体的侧壁上呈等间距的开设有连接孔,使得连接孔对转接器主体的内部进行散热,从而容易对转接器主体进行散热;
3、设有整理机构,连接线缠绕连接在绕线辊上,使得连接轴转动时让连接线在绕线辊上进行缠绕,让连接线整齐的收纳到收纳盒的内部,防止连接线散乱的堆积在收纳盒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与连接框连接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遮挡板与保护壳连接右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孔与保护壳连接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护壳;2、转接器主体;3、散热机构;301、支撑块;302、凸块;303、连接孔;4、连接槽;5、收纳盒;6、连接线;7、整理机构;701、连接轴;702、绕线辊;8、侧盖板;9、限位机构;901、连接板;902、连接框;903、弹簧;904、限位板;905、连接杆;10、密封板;11、遮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包括保护壳1、转接器主体2、散热机构3、连接槽4、收纳盒5、连接线6、整理机构7、侧盖板8、限位机构9、密封板10和遮挡板11,在使用该计算机用转接器时,结合图1、图2和图3,将保护壳1放置在转接器主体2的内部,翻转密封板10让其覆盖在转接器主体2的上端,向后端拉动连接杆905让其带动限位板904向后端移动,而连接板901则嵌套在连接框902的内部,松开连接杆905,弹簧903的设置让连接杆905向前端滑动,直至限位板904紧密的抵在连接板901上,防止连接板901轻易脱离连接框902,从而通过转接器主体2和密封板10对保护壳1的外表面进行保护,而连接线6则套设在连接槽4的内部,让连接线6的进入收纳盒5的内部;
结合图1、图2和图4,保护壳1放置在转接器主体2的内部后,均匀设置的支撑块301可以防止保护壳1的底端贴合在转接器主体2的底端,橡胶材质的凸块302抵在保护壳1的侧壁上,对保护壳1限位的同时,使得保护壳1的侧壁与转接器主体2的内壁件留有空隙,通过等间距设置的连接孔303对转接器主体2的内部进行散热,从而便于对保护壳1进行散热,不使用保护壳1上的通信端口等连接口时,翻转遮挡板11让其上端在转接器主体2的前上端转动,直至遮挡板11卡合在转接器主体2的前壁内,从而通过遮挡板11防止灰尘进入通信端口等连接口的内部;
结合图1和图2,不使用保护壳1时,转动连接轴701让其带动绕线辊702转动,使得连接线6缠绕在绕线辊702的外表面,通过连接轴701和绕线辊702让连接线6整齐的收纳在收纳盒5的内部,推动侧盖板8让其翻转覆盖在收纳盒5的左端,使得侧盖板8的下端磁性连接在收纳盒5的左下端,这就是该计算机用转接器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壳(1),所述保护壳(1)放置在转接器主体(2)的内部,且转接器主体(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保护壳(1)的横截面面积,并且转接器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3),同时保护壳(1)的左端安装有连接线(6);
散热机构(3),所述散热机构(3)包括支撑块(301)、凸块(302)和连接孔(303),且支撑块(301)均匀的粘贴连接在转接器主体(2)的内部底端;
收纳盒(5),所述收纳盒(5)固定连接在转接器主体(2)的左端,且收纳盒(5)的内部设置有整理机构(7),其中整理机构(7)包括连接轴(701)和绕线辊(702);
密封板(10),所述密封板(10)铰接连接在转接器主体(2)的前上端,且密封板(10)的后侧设置有限位机构(9),所述限位机构(9)包括连接板(901)、连接框(902)、弹簧(903)、限位板(904)和连接杆(905),且连接板(901)镶嵌连接在密封板(10)的后下端,其中连接板(901)嵌套连接在连接框(902)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302)均匀的粘贴连接在转接器主体(2)的侧壁上,且凸块(302)的纵截面呈弧形结构,并且凸块(302)为弹性结构;
其中,所述转接器主体(2)的侧壁上呈等间距的开设有连接孔(303),且连接孔(303)呈倾斜状设置,并且连接槽(4)开设在所述转接器主体(2)的左壁上,所述连接槽(4)的纵截面形状为“U”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4)的前后间距大于连接线(6)的直径,且连接线(6)缠绕连接在绕线辊(702)上,所述绕线辊(70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701),且连接轴(701)转动连接在收纳盒(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5)的左上端铰接连接有侧盖板(8),且侧盖板(8)与收纳盒(5)左壁的连接方式为磁性连接,并且侧盖板(8)与收纳盒(5)以及遮挡板(11)与转接器主体(2)均构成翻转结构,同时遮挡板(11)卡合在转接器主体(2)的前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902)一体化连接在转接器主体(2)的后壁上,且连接框(902)的内部后端呈等间距的固定连接有弹簧(903),所述弹簧(90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904),且连接杆(905)的中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05)滑动设置在连接框(902)的后壁内,且连接杆(905)的纵截面形状呈“T”字型结构,并且限位板(904)通过连接杆(905)与连接板(901)构成伸缩结构。
CN202121324930.4U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 Active CN214673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4930.4U CN214673368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4930.4U CN214673368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3368U true CN214673368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96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24930.4U Active CN214673368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3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197561A1 (en) Folding plug with safety cover
US20230253742A1 (en) Retractable protective sleeve for portable charging cable
US20080093959A1 (en) Storage device box
CN214673368U (zh) 一种计算机用转接器
US10095268B1 (en) Docking station
CN210958721U (zh) 一种防摔的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09785908U (zh)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三极管
CN214900249U (zh) 一种方便携带可防掉落的充电器
CN212849226U (zh)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数据线
CN211375633U (zh) 一种带有插口防护壳的汽车u盘
CN212485731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手机数据线
CN213212461U (zh) 一种多接口的连接线
CN219801365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三合一数据线
CN220021757U (zh) 一种带有显示充电状态功能的充电数据线
CN211530796U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保护壳
CN212695736U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结构
CN214043142U (zh) 一种新型可随意弯曲的苹果安卓两用数据线
CN210327631U (zh) 一种多光口交换机
CN216414853U (zh) 一种大数据加密服务器保护装置
CN219393796U (zh) 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数据线
CN213905774U (zh) 一种新型二合一便携式高速充电数据线
CN220652504U (zh) 一种耐磨型手机数据线
CN210295919U (zh) 一种经济趋势分析仪
CN219394672U (zh) 一种具有保护结构的电源适配器
CN218679132U (zh) 一种壳体结构及其包括该壳体结构的卫星便携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