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2297U - 智能控制面板 - Google Patents

智能控制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2297U
CN214672297U CN202120544976.0U CN202120544976U CN214672297U CN 214672297 U CN214672297 U CN 214672297U CN 202120544976 U CN202120544976 U CN 202120544976U CN 214672297 U CN214672297 U CN 214672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base
control panel
intelligent control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449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志强
冯显荣
林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aiyi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aiyi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aiyi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aiyi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449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2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2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2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面板,包括基座、第一电路板以及面板组件,基座用于安装于墙体,第一电路板设于基座,第一电路板背离基座的一面设有第一连接部,面板组件设有第二电路板以及按键,第二电路板朝向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拆卸且电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以使面板组件盖合于基座,按键用于在被按压时通过第二电路板向第一电路板反馈信号。采用本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当需要维修该智能控制面板时,通过将第二连接部拆离于第一连接部,可同时实现切断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电性连接以及实现将面板组件拆离于第一电路板和基座,智能控制面板的拆卸难度较低,从而便于对该智能控制面板进行维修。

Description

智能控制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控制面板。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智能控制面板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中,智能控制面板可以与多种家居产品电连接,通过智能控制面板控制智能家居产品,如照明装置、取暖装置等,以便于用户使用。由于智能控制面板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长时间使用容易发生损坏,此时,需要对智能控制面板进行维修。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智能控制面板一般为一体式,不容易拆卸,不便于对智能控制面板进行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面板,智能控制面板的拆卸难度较低,便于对智能控制面板进行维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面板,包括:
基座;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电路板背离所述基座的一面设有第一连接部;以及
面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设有第二电路板以及按键,所述第二电路板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使所述面板组件盖合于所述基座,所述按键用于在被按压时通过所述第二电路板向所述第一电路板反馈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方式包括插拔式电连接和磁吸式电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控制面板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电路板压紧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基座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第一避位孔,所述第一避位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电路板经所述第一避位孔延伸至所述第一固定件背离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以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位孔的内壁面抵止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侧面,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沿第一方向的位移;
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避位孔的贯穿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控制面板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为框架结构,所述安装件套设于所述基座的周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面板组件包括盖板和连接于所述盖板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盖合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电路板夹设于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所述按键设于所述盖板的背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电路板于所述盖板,所述固定架环设于所述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架盖合于所述基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设有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二避位孔贯穿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二电路板经所述第二避位孔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件背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以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电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避位孔的内壁面抵止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周侧面,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固定板沿第二方向的位移;
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避位孔的贯穿方向。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面板,通过基座将智能控制面板安装于墙体,第一电路板设于基座,且第一电路板设有第一连接部,面板组件设有第二电路板以及按键,利用第二电路板的第二连接部可拆卸且电连接于第二连接部,以使面板组件盖合于基座,按键在被按压时能够通过第二电路板向第一电路板反馈信号。这样,当需要维修该智能控制面板时,通过将第二连接部拆离于第一连接部,可同时实现切断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电性连接以及实现将面板组件拆离于第一电路板和基座,从而便于对该智能控制面板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控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控制面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控制面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智能控制面板;11、基座;111、接线端子;112、容置腔;12、第一电路板;121、第一连接部;13、面板组件;131、第二电路板;1311、第二连接部;132、按键;133、盖板;134、第二固定件;1341、固定板;134a、第二避位孔;1342、固定架;134b、凸缘;14、安装件;141、安装孔;142、凸边;15、第一固定件;151、第一避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面板100,包括基座11、第一电路板12以及面板组件13,第一电路板12设于基座11,第一电路板12背离基座11的一面设有第一连接部121,面板组件13设有第二电路板131以及按键132,第二电路板131朝向基座11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1311,第二连接部1311可拆卸且电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21,以使面板组件13盖合于基座11,按键132用于在被按压时通过第二电路板131向第一电路板12反馈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将基座11连接于墙体,通过基座11将第一电路板12安装于墙体,第一电路板12设于基座11,利用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实现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1的电连接,从而当第一电路板12与智能家居产品电连接时,用户能够通过按压按键132控制智能家居。其中,第一电路板12与智能家居产品电连接可为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考虑到智能控制面板100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长时间使用容易发生损坏,此时,需要对智能控制面板100进行维修。而相关技术中,智能控制面板一般是一体式的智能控制面板,并且多安装在墙体上,对其进行维修时,需要将整个智能控制面板拆离墙体,然后再对智能控制面板进行维修,维修过程较为繁杂。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设置为可拆卸且电连接,能够同时将第二电路板131与第一电路板12电性连接以及将面板组件13与基座11盖合,且能够同时将第二电路板131与第一电路板12分离以及将面板组件13与基座11分离。即,在对智能控制面板100进行维修时,可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分离,切断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1的电性连接并将面板组件13拆离于第一电路板12和基座11,无需拆卸安装于墙体的基座11,降低智能控制面板100的拆卸难度,从而便于对该智能控制面板100进行维修。
例如,当第一电路板12损坏时,可以通过将第二连接部1311拆离于第一连接部121,从而使面板组件13与基座11分离,露出第一电路板12,以对第一电路板12进行维修。当面板组件13损坏时,可以通过将第二连接部1311拆离于第一连接部121,从而使面板组件13与基座11分离,以对面板组件13进行维修或者。
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的连接方式包括插拔式电连接和磁吸式电连接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可拆卸电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的连接方式为插拔式电连接。示例性地,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二者之一为公头连接器,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二者另一为母头连接器。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21可以为排母,第二连接部1311可以为排针。采用插拔式电连接的方式,一方面,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的连接方式简单、可靠、易于拆卸。另一方面,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的电连接性能较佳,能够提高该智能控制面板100的电性能。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的连接方式为磁吸式电连接。示例性地,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均设有磁吸件以及接电部,当第一连接部121的磁吸件和第二连接部1311的磁吸件磁吸连接时,设于第一连接部121的接电部与设于第二连接部1311的接电部接触,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的电连接。采用该种方式,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的连接方式更加简单,当第二连接部1311靠近第一连接部121时即可自动吸合于第一连接部121,无需手动对位,更加便于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的连接。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的连接方式包括插拔式及磁吸式电连接。示例性地,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均设有磁吸件,此外,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二者之一为公头连接器,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二者另一为母头连接器。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21可以设有插孔,第二连接部1311可以设有插针。采用该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连接的便捷性,另一方面,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连接较为稳固,电性导通的可靠性较高。
可以得知的是,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连接时,能够使得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1之间电性连接,且使得面板组件13盖合于基座11上,为了提高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1之间电性连接的稳定性以及面板组件13与基座11盖合的稳定性,降低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1以及面板组件13与基座11脱离或者偏位的风险,第一电路板12和第二电路板131分别设有多个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例如,第一电路板12设有两个第一连接部121,第二电路板131对应设有两个第二连接部1311。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的数量还可为三个、四个、五个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智能控制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安装件14,安装件14连接于基座11,安装件14用于安装于墙体。可选地,安装件14可以为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安装件14套设于基座11并与连接于基座11的外周。采用该种方式,由于安装件14套设于基座11的周侧,从而使得安装件14的设置不会进一步增加该智能控制面板100的厚度,有利于智能控制面板100的轻薄化设计。可以理解的是,基座11可以藏设于墙体内,安装件14位于墙体外,保持墙体的外观一致性,且减小智能控制面板100位于墙体外的部分的体积,从而降低智能控制面板100受到撞击导致损坏的风险。
示例性地,安装件14可以设有安装孔141,通过螺钉穿设于安装孔141以固定连接于墙体。采用该种方式,能够增加安装件14与墙体的连接稳固性,从而增加智能控制面板100与墙体的连接稳固性。
可选地,墙体内还可以嵌设有接线盒,那么,安装件14可以与接线盒连接,从而将基座11固定于墙体。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安装件14的靠近基座11的内侧边缘设有凸边142,凸边142能够围设于基座11的外壁面以增加安装件14与基座11的连接面积,提高连接强度。具体地,凸边142和基座11的外壁面可以卡扣连接或者螺钉连接。比如,凸边142与基座11可以卡扣连接,凸边142可以设置有卡孔或者卡凸中的一种,基座11的外壁面可以设有卡孔和卡凸中的另一种,示例性地,凸边142设有卡孔,基座11的外壁面设有朝向凸边142凸起的卡凸。
可以得知的是,第一电路板12与智能家居产品电连接,用户能够通过按压按键132控制智能家居。具体地,第一电路板12与智能家居产品电连接的方式可以为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当采用有线连接时,该基座11还可以设有接线端子111。接线端子111能够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12,这样,当智能家居产品连接于接线端子111时,即可实现智能家居产品与第一电路板12的电连接,从而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按压按键132控制智能家居产品。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基座11具有容置腔112,第一电路板12设于容置腔112内。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电路板12设于容置腔112内,能够避免第一电路板12受到撞击导致损坏的情况发生,且容置腔112能够为第一电路板12的线路提供空间。
进一步地,智能控制面板10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15,第一固定件15连接于基座11,第一电路板12压紧于第一固定件15与基座11之间。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固定件15将第一电路板12压紧于基座11的容置腔112中的方式,第一电路板12在容置腔112中固定更牢靠,避免第一电路板12相对基座11发生位置偏移,导致第一连接部121偏位而无法与第二连接部1311连接的情况发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固定件15包括设于基座11的内壁面的卡扣,第一电路板12设置有卡孔,卡扣和卡扣配合从而使得第一固定件15将第一电路板12压紧于基座11内。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固定件15包括设于基座11的内壁面的卡槽,第一电路板12对应于卡槽的位置设有卡凸,这样,通过卡槽与卡凸的配合从而将第一电路板12固定于基座11内。
作为再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固定件15为板状结构,该第一固定件15可以嵌设于基座11的容置腔112,第一固定件15通过螺钉连接或者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基座11。采用该种方式,由于第一固定件15嵌设于基座11的容置腔中,那么,第一固定件15不会导致基座11的厚度增加,从而有利于智能控制面板100的轻薄化设计。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件15可以设有第一避位孔151,第一避位孔151贯穿于第一固定件15,第一连接部121自第一电路板12经第一避位孔151延伸至第一固定件15背离于第一电路板12的一侧,以与第二连接部1311可拆卸电连接。采用该种方式,便于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的连接,简化了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的走线方式。
进一步地,第一避位孔151的内壁紧靠于第一连接部121的周侧,以限制第一连接部121相对第一固定件15沿第一方向的位移。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避位孔151的贯穿方向。如图2所示,图中示出了第一避位孔的贯穿方向m,平面α与第一避位孔的贯穿方向m相互垂直,那么,第一方向z可以为平面α内的任意方向。换言之,第一避位孔151能够限制第一连接部121沿基座11的长度和宽度方向的位移,从而更加便于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的对位和连接,避免由于第一连接部121的位置不固定导致第二连接部131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21时面板组件13无法盖合于基座11。
一些实施例中,面板组件13包括盖板133和连接于盖板133的第二固定件134,第二电路板131压紧于盖板133和第二固定件134之间,按键132设于盖板133的背离于第二电路板131的一侧,第二固定件134盖合于基座11。采用该种方式,通过第二固定件134限制第二电路板131相对于盖板133和第二固定件134的位置,避免由于第二电路板131相对于盖板133发生偏位而使得设于盖板133的按键132无法控制第二电路板131向第一电路板12发送信号,导致用户无法通过按压按键132控制智能家居产品。还能够避免由于第二电路板131相对于第二固定件134发生偏位而导致第二电路板131的第二连接部131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21时,第二固定件134无法盖合于基座11,或者,第二固定件134盖合于基座11时,第二连接部1311无法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21。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件134可以包括固定板1341和连接于固定板1341的固定架1342,固定板1341用于固定第二电路板131于盖板133,固定架1342环设于固定板1341,固定架1342连接于基座11。采用该种方式,可以通过固定板1341将第二电路板131固定于盖板133,然后再将固定架1342将固定板1341与基座11连接,从而降低面板组件13的组装难度。
可选地,固定板1341和固定架1342可为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后形成为一体。当固定板1341和固定架1342分体成型后形成为一体时,固定板1341和固定架1342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比如,固定板1341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固定架1342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可以理解的是,围设于固定板1341外周的固定架1342采用金属材质,其结构更加坚固,而内部的固定板1341采用塑料材质,其质量更轻,能够使得该第二固定件134具有整体质量轻又整体结构坚固的优点。此外,采用金属材质的固定架1342,除了结构更坚固之外,还能够使得该智能控制面板100的外观具有金属质感,用户使用体验较佳。
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1341设有第二避位孔134a,第二避位孔134a贯穿于固定板1341,第二连接部1311自第二电路板131经第二避位孔134a延伸至固定板1341背离第二电路板131的一侧,以与第一连接部121连接。采用该种方式,便于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的连接,简化了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的走线方式。
进一步地,第二避位孔134a的内壁紧靠于第二连接部1311的周侧,以限制第二连接部1311相对固定板1341沿第二方向的位移,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二避位孔134a的贯穿方向。如图2所示,图中示出了第二避位孔的贯穿方向n,平面β与第二避位孔的贯穿方向n相互垂直,那么,第二方向P可以为平面β内的任意方向。换言之,第二避位孔134a能够限制第二电路板131沿面板组件13的长度和宽度方向的位移,从而便于第二连接部1311与第一连接部121的对位和连接,避免由于第二连接部1311的位置不固定导致第二连接部131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21时面板组件13无法盖合于基座11。为了增加面板组件13与基座11之间密封性,固定架1342设有朝向基座11的凸缘134b,当面板组件13盖合于基座11时,凸缘134b套设于安装件14的外周,从而增加面板组件13与基座11之间的密封性,以减少面板组件13与基座11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间隙中进入灰尘及水分而影响该智能控制面板100的性能。此外,还能够提高该智能控制面板100的外观一致性。
可选地,按键132可为虚拟按键和/或实体按键。比如,当盖板133的至少部分为触控屏时,按键132可以包括虚拟按键132,采用该种方式,盖板133的表面更加平整,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当按键132为实体按键时,第二电路板131的朝向盖板133的一侧对应于实体按键的位置设有微动开关,当按压该实体按键时即实现对设于第二电路板131的微动开关的按压。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盖板133上也可以设置旋钮,旋钮连接于第二电路板131,从而通过第二电路板131向第一电路板12反馈信号,以实现智能控制面板100的控制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控制面板100,该智能控制面板100的基座11与面板组件13通过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可拆卸连接,而且,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1能够电连接从而实现设于基座11的第一电路板12和设于面板组件13的第二电路板131之间的电连接。当该智能控制面板100需要维修时,可以将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二连接部1311拆卸,即可将基座11与面板组件13拆卸,而且能够同时中断第一电路板12与第二电路板131之间的电连接,从而更加便于对智能控制面板100进行拆卸以便于维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智能控制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控制面板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电路板背离所述基座的一面设有第一连接部;以及
面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设有第二电路板以及按键,所述第二电路板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使所述面板组件可拆卸盖合于所述基座,所述按键用于在被按压时通过所述第二电路板向所述第一电路板反馈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方式包括插拔式电连接和磁吸式电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面板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电路板压紧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基座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第一避位孔,所述第一避位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电路板经所述第一避位孔延伸至所述第一固定件背离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以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位孔的内壁面抵止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侧面,以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沿第一方向的位移;
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避位孔的贯穿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面板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为框架式结构,所述安装件套接于所述基座的周侧。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组件包括盖板和连接于所述盖板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盖合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电路板夹设于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所述按键设于所述盖板的背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板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电路板于所述盖板,所述固定架环设于所述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架盖合于所述基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设有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二避位孔贯穿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二电路板经所述第二避位孔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件背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以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位孔的内壁面抵止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周侧面,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固定板沿第二方向的位移;
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避位孔的贯穿方向。
CN202120544976.0U 2021-03-16 2021-03-16 智能控制面板 Active CN214672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4976.0U CN214672297U (zh) 2021-03-16 2021-03-16 智能控制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4976.0U CN214672297U (zh) 2021-03-16 2021-03-16 智能控制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2297U true CN214672297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53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44976.0U Active CN214672297U (zh) 2021-03-16 2021-03-16 智能控制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22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49471B2 (en) Combination electronic switch with transformable combination
WO2020168712A1 (zh)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结构及电器
CN214672297U (zh) 智能控制面板
US7715179B2 (en) Power supply for a computer device
CN111614568B (zh) 路由器及无线设备
CN217881242U (zh) 按键开关以及智能控制系统
CN207881114U (zh) 一种空调应急开关及空调器
CN118098857A (zh) 一种墙壁智能开关、无线智能开关及开关安装架
CN211906502U (zh) 遥控器及具有该遥控器的电子产品
CN214624794U (zh) 具有强弱电转换功能的开关
CN215451302U (zh) 一种开关过流器
CN218004028U (zh) 一种主控盒及智能穿戴装置
CN216288109U (zh) 一种可快速拆卸的开关面板
CN220858089U (zh) 一种无线开关
CN213094612U (zh) 一种组合面板
US7066745B1 (en) Power supply connector
CN212677267U (zh) 一种电视机
CN217935787U (zh) 一种可视智能门锁
CN214312990U (zh) 一种手控开关
CN211860716U (zh) 遥控器及其电子产品
CN217719399U (zh) 一种机械按键、控制器和家电设备
CN216850147U (zh) 电池安装结构和控制器
CN216665276U (zh) 一种汽车钥匙
CN219893585U (zh) 设备主机及储能设备
CN220796506U (zh) 面板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