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32107U - 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32107U
CN214632107U CN202022727866.6U CN202022727866U CN214632107U CN 214632107 U CN214632107 U CN 214632107U CN 202022727866 U CN202022727866 U CN 202022727866U CN 214632107 U CN214632107 U CN 214632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dry eye
eye detector
diffusion
reflect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278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深明
李博
焦建飞
栾欣泽
武宏
张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Ailuo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Eye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enyang Elo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Eye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enyang Elo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Eye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278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32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32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32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包括能够单手持握的手柄式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探头组件,所述探头组件包括照明模组和采像模组;所述照明模组包括反光筒、设于所述反光筒内的扩散筒以及设于所述反光筒后部的环形光源;所述反光筒、扩散筒、环形光源和采像模组位于同一光轴;所述反光筒和扩散筒所形成的组合件的前端从所述壳体的前部探出,以在检查时贴合眼部。该设备不仅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操作,而且可以显著减弱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检查效率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眼检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检查干眼症的便携式设备。
背景技术
干眼症,亦称角膜干燥症,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主要是因为泪液分泌较少或者蒸发过快,从而导致泪液数量、质量、流动性发生变化,因为泪膜不稳定,从而导致眼部发生不适的症状,出现疲劳、干涩、异物等症状。目前在我国干眼的发病率约在21%至30%,女性患病高于男性,青年人高于老年人。
现有检查干眼的主要方法有:泪膜分泌试验测试法,此方法需要将测试纸放入人眼结膜囊内,容易对被测者造成不适,且有其它眼病者不适用此方法;亦或使用角膜地形图仪,进行测试,患者在测试时,虽然感觉不到不适,但是该设备较大,使用不便。
以上两种检测方法是目前干眼诊断中,所代表的两种方式,一种是接触式,另一种是非接触式。接触式可以准确判断干眼的程度,但是比较繁琐,且会产生不适感。非接触式,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加入人为判断,对医生要水平要求较高。虽然目前市场上,存在能够自动给出泪膜破裂时间或者泪河高度的设备,但此类设备体积较大,且操作不便,不适用基层医院,不能大范围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该设备不仅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操作,而且可以显著减弱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检查效率和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包括能够单手持握的手柄式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探头组件,所述探头组件包括照明模组和采像模组;所述照明模组包括反光筒、设于所述反光筒内的扩散筒以及设于所述反光筒后部的环形光源;所述反光筒、扩散筒、环形光源和采像模组位于同一光轴;所述反光筒和扩散筒所形成的组合件的前端从所述壳体的前部探出,以在检查时贴合眼部。
优选地,所述反光筒呈平顶圆锥形状,其前后两端具有圆形通光口,其前端缩口部位用于在检查时与人眼周围相贴合,其后端用于与所述采像模组衔接,所述环形光源位于所述反光筒的后部。
优选地,所述反光筒内壁透明、外壁在磨砂表面上喷涂有白色哑光漆,整体呈白色半透明状态。
优选地,所述扩散筒呈与所述反光筒反向的平顶圆锥形状,其前后两端具有圆形通光口,其前端扩口部位用于在检查时与人眼周围相贴合,其后端用于与所述采像模组衔接。
优选地,所述扩散筒的复合材料中含有0.3%~0.7%的光扩散剂。
优选地,所述扩散筒重叠坐落在所述反光筒内部,其外壁与所述反光筒的内壁贴合,并利用两者之间预设的公差紧密结合。
优选地,所述扩散筒内设有可拆卸的placido环,所述placido环呈平顶圆锥形状,包括交替的白色透明带与黑色不透明带,在安装placido环后,所述干眼检测仪用于进行眼表泪膜图像的采集,在拆卸placido环后,所述干眼检测仪用于进行眼表脂质层与泪河图像的采集。
优选地,所述placido环依靠表面张力固定于所述扩散筒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采像模组包括镜头、位于所述镜头后部的传感器以及承载所述传感器的基座,所述镜头通过镜头基座连接至所述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环形光源包括环形电路板和沿环形方向分布于所述环形电路板的LED灯。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卡扣相连接,所述探头组件被夹于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并处于壳体的中心线位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限位结构,所述照明模组和采像模组通过所述限位结构固定在同一光轴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在能够单手持握的手柄式壳体内设有探头组件,探头组件的照明模组主要由反光筒、扩散筒和环形光源组成,反光筒、扩散筒、环形光源和探头组件的采像模组位于同一光轴,反光筒和扩散筒组合形成的光源筒的前端从壳体的前部探出,以在检查时贴合眼部,可以显著减弱患者的不适感。使用时,手持干眼检测仪,将贴合眼部的光源筒接触至眼周,打开光源,即可向眼部发射散射光,进而由采像模组采集眼表图像,采像模组可以通过网络或数据线将采集到的眼表图像,实时传送至 PC端或者其他网络终端设备,从而减小了设备的固有体积,实现了便携操作,不仅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操作,而且,有助于检查效率和准确性。由于图像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传送,能够实现远程医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在另一视角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在又一视角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拆除上壳体后,便携式干眼检测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反光筒和扩散筒所形成的光源筒的前端从壳体的前部探出,且扩散筒与反光筒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照明模组和采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照明模组和采像模组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placido环与扩散筒相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placido环、照明模组和采像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 11.上壳体 12.下壳体 2.照明模组 21.反光筒 22.扩散筒 23.环形 LED光源 24.placido环 3.采像模组 31.镜头 32.传感器 33.基座 4.锂电池5.充电板 6.USB接口 7.开关 8.导光柱 9.数据线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文中,“上、下、左、右”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在另一视角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在又一视角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拆除上壳体后,便携式干眼检测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便携式干眼检测仪,主要由壳体 1和设于壳体1内部的探头组件构成,其中,壳体1设计成能够单手持握的形状,探头组件进一步由照明模组2和采像模组3两大部分组成,探头组件的作用在于通过与人眼相接触,采集人眼泪膜,脂质层流动图像,及眼表泪河的高度。
具体地,壳体1分为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通过卡扣相连接,探头组件被夹于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并处于壳体1的中心线位置,壳体1内部设有限位结构,照明模组2和采像模组3安放在壳 1体中,通过限位结构固定,可以保证探头组件中各部件位于同一光轴上,确保采集图像不发生缺失。
壳体1内部设有作为电源的锂电池4及充电板5,充电板5可为锂电池4 进行充电,在进行充电时,充电板5提供电量来源,再由充电板5将电量引入锂电池4,壳体1底部设有USB接口6,通过USB接口6可以为锂电池4 充电。壳体1侧面设有开关7,起到控制环形LED光源23通断的作用,锂电池4在开关7控制下,为环形LED光源23提供电量,壳体1底部有引导充电板充电状态指示灯的导光柱8,用于显示充电状态。当导光柱8呈现绿光时,代表充电结束,当导光柱8呈现红色是,代表正在充电。
此外,壳体1底部还设有数据线接口9,用于采像模组数据线穿过壳体1,连接至PC终端或其他网络终端设备,传输图像。
请参考图5、图6、图7,图5为反光筒和扩散筒所形成的光源筒的前端从壳体的前部探出,且扩散筒与反光筒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照明模组和采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照明模组和采像模组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照明模组2主要由反光筒21、扩散筒22和环形LED光源23 组成,其中,扩散筒22设于反光筒21的内部,环形LED光源23位于反光筒21后部,在光学构造上,反光筒21、扩散筒22、环形光源23和采像模组 3位于同一光轴,反光筒21和扩散筒22所形成的光源筒的前端从壳体1的前部探出一定距离,以在检查时贴合眼部。
反光筒21呈平顶圆锥形状,其前后两端具有圆形通光口,其前端缩口部位用于在检查时与人眼周围相贴合,其后端用于与采像模组3衔接。
反光筒21主要有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是将环形LED光源23所产生的光线,全部汇聚在反光筒内,不向外部散射,其机理在于反光筒21内壁为透明设计,起到通光作用,外壁在磨砂工艺基础上,增喷白色哑光漆,起到光反射作用,整体呈白色半透明状态。此种构造,便于LED发散出光线穿过反光筒21,同时外壁进行表面处理,使得光线反射汇聚于反光筒21中。
反光筒21的第二种功能贴合于眼睛周围,起到限制位置的作用,同时,形成一个密闭的拍摄腔,防止外界光对拍摄产生影响。由于反光筒21为平顶圆锥构造,前后两端有圆形通光口,一端用于贴合眼部,另一端用于与摄像模组3衔接,实现采像。
扩散筒22同为平顶圆锥形状,但是其圆锥的方向与反光筒21相反,其前后两端同样具有圆形通光口,其前端扩口部位用于在检查时与人眼周围相贴合,为照亮眼表,提供均匀白光,其后端用于与采像模组3衔接,用于采像。
扩散筒22可由含有0.3%~0.7%0.5%光扩散剂的复合材料加工而成,以使光线均匀照射至人眼。
扩散筒22可以重叠坐落在反光筒21内,其外壁与反光筒21内壁贴合,并利用两者之间预设的公差紧密结合,达到不脱落程度,从而与反光筒21 构成同一部件,将反光筒21反射的光线,均匀照射至人眼中
采像模组3主要由镜头31、传感器32和基座33组成,传感器32安装于基座并位于镜头31的后部,镜头31通过镜头基座连接至传感器32,其中,镜头31为能够放大眼表的微距镜头,传感器32可以采用CMOS芯片,微距镜头和CMOS芯片一起构成CMOS摄像头,工作时,由CMOS摄像头将采集到的图像,通过数据线传送至PC终端,用于医生观察,或利用网络上传至移动终端。
照明用的环形LED灯光源23的环形电路板上共有十二盏白色LED灯,十二盏白色LED灯以圆环中点为中心,均匀焊接在电路板上,各LED间夹角为30°,通过设置十二盏白色LED灯,可以为拍摄眼表泪膜图像,提供均匀且可以满足采像光照强度要求的辅助光。
请参考图8、图9,图8为placido环与扩散筒相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placido环、照明模组和采像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扩散筒22内设有可拆卸的placido环24(即普拉西多环,又称普拉西多筒),placido环23由白色透明带与黑色不透明带交替组成,呈平顶圆锥形状,可以依靠表面张力固定于扩散筒22的内壁,在使用时可以放置于扩散筒22内,非使用时,可以进行拆卸,在安装placido环24后,干眼检测仪用于进行眼表泪膜图像的采集,在拆卸placido环24后,干眼检测仪用于进行眼表脂质层与泪河图像的采集。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扩散筒22可由含有0.5%光扩散剂的复合材料加工而成,或者,进一步增加或减少LED灯的数量,又或者,采用其他类型的镜头31和传感器32来组成摄像头,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对传统的干眼检测设备进行改进,不再依靠使用化学的方法检测,取消繁琐的操作,在检测过程中可减轻患者的不适感;而且,在进行重新设计之后,减小了设备体积,优化了操作步骤,让医生可以在问诊的同时进行干眼检测,不再需要患者去固定的检查室进行检查,并且设备可以连接PC终端,实现远程诊疗的目的,能将干眼检查从眼科医院,下沉到社区及医院,作为日常眼保健中的一项常规检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式干眼检测仪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单手持握的手柄式壳体(1)和设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探头组件,所述探头组件包括照明模组(2)和采像模组(3);所述照明模组(2)包括反光筒(21)、设于所述反光筒(21)内的扩散筒(22)以及设于所述反光筒(21)后部的环形光源;所述反光筒(21)、扩散筒(22)、环形光源和采像模组(3)位于同一光轴;所述反光筒(21)和扩散筒(22)所形成的组合件的前端从所述壳体(1)的前部探出,以在检查时贴合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筒(21)呈平顶圆锥形状,其前后两端具有圆形通光口,其前端缩口部位用于在检查时与人眼周围相贴合,其后端用于与所述采像模组(3)衔接,所述环形光源位于所述反光筒(21)的后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筒(21)内壁透明、外壁在磨砂表面上喷涂有白色哑光漆,整体呈白色半透明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筒(22)呈与所述反光筒(21)反向的平顶圆锥形状,其前后两端具有圆形通光口,其前端扩口部位用于在检查时与人眼周围相贴合,其后端用于与所述采像模组(3)衔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散筒(22)重叠坐落在所述反光筒(21)内部,其外壁与所述反光筒(21)的内壁贴合,并利用两者之间预设的公差紧密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筒(22)内设有可拆卸的placido环(24),所述placido环(24)呈平顶圆锥形状,包括交替的白色透明带与黑色不透明带,在安装placido环(24)后,所述干眼检测仪用于进行眼表泪膜图像的采集,在拆卸placido环(24)后,所述干眼检测仪用于进行眼表脂质层与泪河图像的采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placido环(24)依靠表面张力固定于所述扩散筒(22)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像模组(3)包括镜头(31)、位于所述镜头(31)后部的传感器(32)以及承载所述传感器(32)的基座(33),所述镜头(31)通过镜头基座连接至所述传感器(3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光源包括环形电路板和沿环形方向分布于所述环形电路板的LED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干眼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卡扣相连接,所述探头组件被夹于所述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并处于壳体(1)的中心线位置;
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限位结构,所述照明模组(2)和采像模组(3)通过所述限位结构固定在同一光轴上。
CN202022727866.6U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 Active CN214632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27866.6U CN214632107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27866.6U CN214632107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32107U true CN214632107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69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27866.6U Active CN214632107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32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3024B2 (en) Hand-held portable fundus camera for screening photography
US20200237216A1 (en) Retinal cellscope apparatus
CN209611102U (zh) 适配器和包含适配器的眼底照相系统
CN105324063B9 (zh) 识别受试者的耳朵中的对象的方法
US20170347876A1 (en) Portable wavefront aberrometer
JP5227324B2 (ja) コンパクト眼底カメラ
US20140267668A1 (en) Portable fundus camera
WO2012121459A1 (ko) 진단 및 디스플레이 일체형 광 단층 촬영 검이경
CN106343952B (zh) 一种眼部成像设备
WO2011038457A1 (en) Imager, module for an imager,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WO2013162471A2 (en) Portable optics adapter to digital camera for fundus imaging
CN210582453U (zh) 一种便携式免散瞳眼底相机
CN104586351A (zh) 一种便携式眼底照相机
CN205795642U (zh) 一种手持式眼底照相机
CN109589087A (zh) 一种眼底相机光学系统
CN214632107U (zh) 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
CN106859589B (zh) 一种白内障筛查用便携式数码裂隙灯
CN112450868A (zh) 一种便携式干眼检测仪
CN213606283U (zh) 一种便携式角膜地形图仪
CN108478187A (zh) 一种基于偏心摄影验光原理的视力检测设备
CN203987984U (zh) 一种手持式眼底照相机
TW201427644A (zh) 攝像裝置
CN206499439U (zh) 一种眼部成像设备
CN112244761A (zh) 一种便携式角膜地形图仪
CN103654715B (zh) 图像检测装置及图像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10163 Surabaya street, Hunnan District, Shenyang, Liaoning 66

Patentee after: Shenyang ailuo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YANG EYE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110163 Surabaya street, Hunnan District, Shenyang, Liaoning 66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elo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EYE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08

Address after: 110163 Surabaya street, Hunnan District, Shenyang, Liaoning 66

Patentee after: Shenyang ailuo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10163 Surabaya street, Hunnan District, Shenyang, Liaoning 66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ailuob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EYE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