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23186U - 头戴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头戴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23186U
CN214623186U CN202022635849.XU CN202022635849U CN214623186U CN 214623186 U CN214623186 U CN 214623186U CN 202022635849 U CN202022635849 U CN 202022635849U CN 214623186 U CN214623186 U CN 214623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mounted device
wearing
exposed core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358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358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23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23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23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设备,包括主体部和穿戴部,穿戴部具有连接端和夹持端,连接端连接于主体部,所述夹持端自与连接端的连接处向远离连接端的方向逐渐向下延伸,且夹持端至少部分形成为弹性夹持端,以用于在佩戴于人体头部时发生弹性形变以夹持于人体头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设置头戴式设备的夹持端自与连接端的连接处向远离连接端的方向逐渐向下延伸,并且头戴式设备的穿戴部的夹持端至少部分形成为弹性夹持端,当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时,一方面夹持端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夹持于人体头部,从而能够具有较好的夹持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具有较好的包裹性,从而提高与人体头部贴合度,提高用户的佩戴舒适性。

Description

头戴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设备。
背景技术
头戴式设备,例如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眼镜或者是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因需设置光学模组、支撑件、主板、电池等部件,导致头戴式设备整体体积较大且具有较大的整机重量。相关技术中,头戴式设备主要通过穿戴部支撑在用户耳部,从而实现佩戴。但是,由于头戴式设备重量较大,为了能够承受头戴式设备的重量,穿戴部多采用中部设置转轴外折夹持的方式,一方面对转轴要求比较高,同时穿戴部尾部不能提供夹持力,整体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设备,穿戴部结构简单且能够提供夹持力,有利于提高头戴式设备的支撑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设备,所述头戴式设备包括
主体部;以及
穿戴部,所述穿戴部具有连接端和夹持端,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夹持端自与所述连接端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连接端的方向逐渐向下延伸,所述夹持端至少部分形成为弹性夹持端,以用于在佩戴于人体头部时发生弹性形变以夹持于人体头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设备,设置头戴式设备的夹持端自与连接端的连接处向远离连接端的方向逐渐向下延伸,并且头戴式设备的穿戴部的夹持端至少部分形成为弹性夹持端,这样,当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时,一方面夹持端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夹持于人体头部,从而能够具有较好的夹持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具有较好的包裹性,从而提高与人体头部贴合度,提高用户的佩戴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佩戴于人体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图2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在夹持端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100可包括主体部10以及穿戴部20,该穿戴部20具有连接端21和夹持端22,穿戴部20的连接端21连接于主体部10。该穿戴部20的夹持端22自与连接端21的连接处向远离连接端21的方向逐渐向下延伸,且夹持端22至少部分形成为弹性夹持端22,以用于在佩戴于人体头部200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夹持于人体头部2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穿戴部20的夹持端22自与连接端21的连接处向远离连接端21的方向逐渐向下延伸是指:该夹持端22在主体部10上的投影位置位于该连接端21在主体部10上的投影位置的下方。具体地,该下方的方向可如图2所示的向下箭头方向。
其中,夹持端22至少部分形成为弹性夹持端22是指:该夹持端22可部分为弹性夹持端22或者是整体都为弹性夹持端22。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及的头戴式设备100是指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软件安装来实现各种功能的可穿戴设备统称。该头戴式设备100可设置如电池、麦克风、扬声器、摄像头、屏幕、光机等功能器件,从而能够实现例如摄像、显示、通话或者是音频播放等功能。因此,该主体部10则可指上述设置有诸如电池、麦克风、摄像头、光机、屏幕等功能器件的部件,而穿戴部则是用于穿戴于人体头部的部件。示例性的,该头戴式设备100可为AR眼镜或者是VR眼镜。以AR眼镜为例,则该主体部10可包括镜框以及设置在镜框中的主机部(该主机部设置有例如电路板、光机、摄像头等功能器件),而该穿戴部20则可为镜腿或者是头带。
由此可知,头戴式设备100的整体重量相较于普通眼镜的重量要大得多,因此,用户在佩戴头戴式设备100时,耳部承受的重量较大。为了缓解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100耳部承受的重量产生的不适感,相关技术中多采用穿戴部20靠近尾部位置设置转轴的方式,利用转轴外折夹持的佩戴方式,但是这种佩戴方式对转轴的要求比较高,同时穿戴部20的尾部因水平设置不能提供夹持力,导致穿戴部20整体对头戴式设备100的支撑稳定性较差。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100,通过设置穿戴部20的夹持端22至少部分形成为弹性夹持端22,其能够在受力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当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100时,穿戴部20的夹持端22支撑在人体耳部和头部时,可以起到夹持力的作用,同时,该穿戴部20的夹持端22沿着远离穿戴部20与主体部10连接的连接端21的方向逐渐向下延伸,从而该夹持端22能够提供夹持作用力,进而能够夹持于人体头部200和人体耳部,提高该头戴式设备100的夹持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对人体头部200的贴合度,提高用户的佩戴舒适性。
本实施例以该头戴式设备100为AR眼镜,且该穿戴部20为镜腿为例进行说明。考虑到头戴式设备100为AR眼镜时,为了能够佩戴在人体头部,该穿戴部20应为两个,两个穿戴部20对称连接在主体部10的两端。
一些实施例中,该穿戴部20可整体设置为弹性,即整个穿戴部20均为弹性穿戴部,该穿戴部20的材质可选用例如橡胶或者是软硅胶等材质,这样,穿戴部20整体不仅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提供夹持力,同时还可以具有较好的亲肤性,提高用户的佩戴舒适性。
进一步地,该穿戴部20可包括第一壳体20a和与第一壳体20a对合连接的第二壳体20b,该第二壳体20b和第一壳体20a之间可形成有容纳空间(未图示),该容纳空间可用于设置功能器件(未图示),从而减少设置在主体部10的功能器件的数量,节省对主体部10的内部空间的占用。示例性地,该功能器件可包括电池或者是扬声器等器件。
一些实施例中,头戴式设备100还包括鼻托结构30,该鼻托结构30可转动设置于主体部10上,从而鼻托结构30可相对主体部10转动一定角度,从而该鼻托结构30可转动至适于与人体鼻梁贴合的位置,从而适应人体鼻梁。
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端21与主体部10可转动连接,例如可通过转轴方式转动连接,从而能够便于调节头戴式设备100的佩戴角度。此外,连接端21与主体部10可转动连接的方式,还可便于该头戴式设备100的收纳。例如,当用户无需佩戴头戴式设备100时,可将两个穿戴部20相对主体部10转动至与主体部10折叠的状态,从而头戴式设备100整体结构紧凑,可以减少收纳时的空间占用。而当用户需使用头戴式设备100时,可将两个穿戴部20相对主体部10转动至打开的状态,此时即可佩戴该头戴式设备100。
可选地,该两个穿戴部20的两个夹持端22可在远离连接端21的方向逐渐靠近,从而该两个夹持端22之间的距离小于该两个连接端21之间的距离,这样,由于夹持端22至少部分为弹性夹持端22,在头戴式设备100佩戴于人体头部200时,能够适应不同的人体头型,例如可在受力时发生弹性变形张开,从而该两个夹持端22能够提供夹持力,适于夹持于人体耳部。
结合图2至图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穿戴部20可具有下表面23和与下表面23相对的上表面24,在头戴式设备100佩戴于人体头部200时,该下表面23可用于朝向人体耳部设置,换言之,该下表面23对应于夹持端22的位置可用于与人体耳部接触。具体地,该上表面24和下表面23均可为自连接端21向夹持端22逐渐向下倾斜的曲面,这样,该穿戴部20的表面较为平滑,佩戴于人体头部200、耳部时,能够与人体头部200、耳部的形状相适配,从而提高佩戴舒适性。
进一步地,该上表面24和下表面23分别具有沿连接端21向夹持端22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24a和第二侧边23a,该第一侧边24a和第二侧边23a可为第一弧形侧面和第二弧形侧边,该第一弧形侧边的曲率可自连接端21向夹持端22逐渐增大,该第二弧形侧边的曲率可自连接端21向夹持端22逐渐增大,这样,该第一侧边24a和第二侧边23a在靠近夹持端22的位置的弧形曲率较大,从而使得穿戴部20的整体流线更加顺滑。
更进一步地,该第一弧形侧边和第二弧形侧边的曲率自夹持端22与连接端21的连接处向夹持端22的端部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在对应于夹持端22的位置处,该第一弧形侧边和第二弧形侧边的曲率逐渐增大,能够提高与人体耳部的适配性。
可选地,该下表面23对应于该夹持端22与连接端21的连接处可设置有弧形过渡区241,该弧形过渡区241可适于与人体耳部轮廓相适配,这样,在头戴式设备100佩戴于人体时,该弧形过渡区241可刚好对应人体的耳部位置,从而夹持端22可更好夹持于人体耳部,提高佩戴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该穿戴部20还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25和第二侧面26,第一侧面25和第二侧面26可与上表面24和下表面23相连接,换言之,上表面24、第一侧面25、下表面23和第二侧面26依次连接形成该穿戴部20。具体地,该第一侧面25可为用于朝向人体头部200的一面,第一侧面25可为适于与人体头部200贴合的曲面,从而第一侧面25可贴合于人体头部200皮肤,提高与人体头部200的适配性。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侧面25的曲面可根据人体头部200的形状设置,例如,通常,人体头部200大致呈圆柱形,该第一侧面25的曲面可大致形成为弧面,从而可与人体头部200相适配。
可选地,由于第二侧面26不与人体头部200皮肤接触,因此,该第二侧面26可设置为平面或曲面。示例性地,该第二侧面26可为曲面,从而穿戴部20整体更加平滑。
一些实施例中,从夹持端22与连接端21的连接处向夹持端22的端部方向上,该第一侧面25和第二侧面26的表面积先减小后增大,这样,第一侧面25和第二侧面26在对应于人体耳部的位置处表面积较小,但在靠近夹持端22的端部位置处表面积较大,从而在佩戴头戴式设备100时,该第一侧面25在对应于夹持端22的位置处能够贴合于人体头部200皮肤,同时也可增大与人体头部200皮肤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受力面积,降低局部应力集中,提高头戴式设备100的佩戴舒适性。
进一步地,从夹持端22与连接端21的连接处向连接端21的方向上,该第一侧面25和第二侧面26的表面积同样先减小后增大,即,沿连接端21向夹持端22的方向上,该第一侧面25和第二侧面26的表面积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换言之,第一侧面25、第二侧面26的表面积在连接端21和夹持端22的连接处最小,在连接端21的位置处和夹持端22的位置处较大,这样设置是由于:连接端21用于与主体部10连接,第一侧面25、第二侧面26在此处的表面积设置较大可增大与连接端21与主体部10的连接强度。而第一侧面25和第二侧面26在夹持端22的表面积设置较大则是可增大与人体头部200的皮肤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增大受力面积,从而避免应力集中,降低局部应力。
一些实施例中,该穿戴部20在夹持端22的位置处被沿垂直于穿戴部20的自身长度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形状可为第一形状201,该第一形状201的表面可自上表面24向下表面23逐渐向下倾斜。具体地,该第一形状201可根据穿戴部20的形状设置,例如第一形状201可为椭圆、平行四边形或者是菱形,示例性的,该第一形状201为平行四边形,并且该第一形状201的表面自上表面24向下表面23逐渐向下倾斜,即,上表面24在第一形状201的表面上的位置至主体部10的长度小于该下表面23在第一形状201的表面上的位置至主体部10的长度,从而能够对人体头部200起到夹持作用,提高头戴式设备100的佩戴稳定性。
如图6所示,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头戴式设备100佩戴于人体头部200的受力分析如下:
在头戴式设备100佩戴于人体头部200时,第一侧面25和第二侧面26分别用于贴合人体头部200,第一侧面25和第二侧面26可分别向人体头部200提供夹紧作用力,从而受到人体头部200的反作用力F1、F2,由于第一侧面25和第二侧面26均为自连接端21向夹持端22逐渐向下倾斜的曲面,因此,以第一侧面25受到人体头部200提供的作用力F1为例,该作用力F1可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夹紧作用力Fx和竖直方向上的夹紧作用力Fy,这样,水平方向上的夹紧作用力Fx可夹持人体头部200,从而提供夹持作用力以提高头戴式设备100的佩戴稳定性,而竖直方向上的夹紧作用力Fy则可以人体耳部上方作为支点,其可向下压紧耳部产生力矩,从而降低头戴式设备100作用于人体耳部的压力,与之对应的,也可以减少对人体鼻梁处的作用力,降低人体鼻梁压力,提高佩戴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头戴式设备100,通过设置穿戴部20整体沿连接端21向夹持端22逐渐向下倾斜设置,同时设置夹持端22为弹性夹持端22,从而在佩戴于人体头部200时可以提供夹紧作用力,提高佩戴稳定性。此外,穿戴部20在夹持端22位置处被沿垂直于穿戴部20的自身长度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并且该平行四边形的表面自上表面24向下表面23逐渐向下倾斜,从而夹持端22处作用于人体头部200的作用力可被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夹持力和竖直方向上的夹持力,这样能够实现对人体头部200的有效夹持,提高夹持的稳定性,同时还可降低头戴式设备100对人体鼻梁的压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头戴式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头戴式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设备包括:
主体部;以及
穿戴部,所述穿戴部具有连接端和夹持端,所述连接端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夹持端自与所述连接端的连接处向远离所述连接端的方向逐渐向下延伸,所述夹持端至少部分形成为弹性夹持端,以用于在佩戴于人体头部时发生弹性形变以夹持于人体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部还具有下表面和与所述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所述下表面朝向人体耳部设置,所述上表面、所述下表面均为自所述连接端向所述夹持端逐渐向下倾斜的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所述下表面分别具有沿所述连接端向所述夹持端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为第一弧形侧边,所述第二侧边为第二弧形侧边,所述第一弧形侧边的曲率自所述连接端向所述夹持端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弧形侧边的曲率自所述连接端向所述夹持端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表面对应于所述夹持端与所述连接端的连接处具有弧形过渡区,所述弧形过渡区适于与人体耳部轮廓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部在所述夹持端位置处被沿垂直于所述穿戴部的自身长度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形状为第一形状,所述第一形状的表面自所述上表面向所述下表面逐渐向下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部还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用于朝向人体头部设置;
从所述夹持端与所述连接端的连接处向所述夹持端的端部方向上,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表面积先减小后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夹持端与所述连接端的连接处向所述连接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表面积先减小后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为适于与人体头部贴合的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式设备还包括鼻托结构,所述鼻托结构可转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头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与所述主体部可转动连接。
CN202022635849.XU 2020-11-13 2020-11-13 头戴式设备 Active CN214623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35849.XU CN214623186U (zh) 2020-11-13 2020-11-13 头戴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35849.XU CN214623186U (zh) 2020-11-13 2020-11-13 头戴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23186U true CN214623186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75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35849.XU Active CN214623186U (zh) 2020-11-13 2020-11-13 头戴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231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99173U (zh) 一种智能穿戴眼镜
KR19980079974A (ko) 헤드폰 장치
US20240107219A1 (en) Earphone with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portions
CN110716308A (zh) 面罩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CN214623186U (zh) 头戴式设备
CN215932289U (zh) 眼镜
CN205281024U (zh) 一种虚拟现实眼镜
CN204559839U (zh) 耳挂式耳机、耳挂式耳麦及耳挂挂架
US20210377640A1 (en) In- ear earpiece retaining structure
CN217739653U (zh) 一种降噪效果好的鼻托骨传导拾音智能眼镜
CN213586229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的头戴支架与耳机壳快速装配结构
CN209231602U (zh) 一种鼻托及穿戴设备
CN212723533U (zh) 一种vr设备
CN112107417A (zh) 一种医用隔离眼罩
CN218482954U (zh) 透光塑胶头戴式蓝牙耳机
CN212623395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防滑型眼镜鼻梁托叶
CN217767046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21056774U (zh) 眼镜镜脚结构
CN218482950U (zh) 耳挂连接结构及蓝牙耳机
CN219162503U (zh) 一种柔性构件及防护镜
CN216565556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头戴式耳机
CN109709677B (zh) 头戴式vr眼镜
CN210270373U (zh) 一种vr全景展示设备
CN217011133U (zh) 一种包耳式后挂耳机
CN219046155U (zh) 一种头戴设备前额托组件及头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