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21409U - 测力称重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测力称重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21409U
CN214621409U CN202023185062.4U CN202023185062U CN214621409U CN 214621409 U CN214621409 U CN 214621409U CN 202023185062 U CN202023185062 U CN 202023185062U CN 214621409 U CN214621409 U CN 214621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base
top cover
strain
sensor sen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850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贝
高翔
左晓军
李方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Aerospace Aerodynamics CAAA
Priority to CN2020231850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21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21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214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力称重传感器,包括:顶盖、底座及密封连接于顶盖与底座之间的多个传感器敏感体;顶盖和底座均呈半圆环形,多个传感器敏感体沿半圆环形的弧线方向依次设置,每个传感器敏感体上设有两个应变组件;每两个传感器敏感体为一组,每组传感器敏感体上的四个应变组件组成一个电桥。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测力称重传感器的安装难度,提高了测试精度,且长期压载稳定性较高,长期压载后回零点性好,适用于各种车体、桥墩、路基等长期压载场合。

Description

测力称重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测力称重传感器。
背景技术
测力称重传感器是信号测试采集的核心器件,其功能是将外部的力或者重量感知为传感器的应变,并将应变转换为电压变化输出,在一定的应变范围内,电压输出和外力成线性关系,因此能够用于测量力或重量。现有的测力称重传感器多为整圆式结构,适用于底部或顶部的套入安装,对于不便于套入的结构,有很大的使用局限性,无法应用于特殊测试面,且安装困难,防护等级及精度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稳定性较差,使用周期端。
因此期待研发一种测力称重传感器,能够用于特殊测试面,且方便使用及安装,提高测量精度及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力称重传感器,能够适用于非规范接触面的力的测量,提高测量精度及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力称重传感器,包括:顶盖、底座及密封连接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多个传感器敏感体;
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均呈半圆环形,所述多个传感器敏感体沿所述半圆环形的弧线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传感器敏感体上设有两个应变组件;
每两个所述传感器敏感体上的四个应变组件组成一个电桥。
可选地,所述电桥为惠斯通电桥,每个所述应变组件包括第一应变片和所述第二应变片,所述第一应变片和所述第二应变片对称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敏感体的两侧;
每个所述应变组件的第一应变片与第二应变片串连,形成所述惠斯通电桥中的一个电桥臂。
可选地,所述顶盖的底面上沿所述顶盖的弧线方向依次设有多个第一安装槽,所述底座的顶面上沿所述底座的弧线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一一对应;
所述传感器敏感体呈哑铃型,由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大径段、小径段及第二大径段,所述应变组件设置于所述小径段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大径段的侧面沿周向设有挡沿,所述挡沿的顶面上设有密封片,所述第二大径段的侧面沿周向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设有O型密封圈;
每个所述传感器敏感体的第一大径段的端部安装于一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中且所述密封片密封连接于所述顶盖的底面与所述挡沿之间,第二大径段安装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槽中且所述O型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密封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多个接线槽、多条第一线缆和多条第二线缆,每个所述接线槽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且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槽通过连接孔连通;
所述底座的外侧弧面上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连通于其中一个所述接线槽;
所述多条第一线缆通过所述接线槽及所述连接孔将所述传感器敏感体上的应变组件连接形成多个所述电桥;
所述多条第二线缆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多个电桥的输出端或输入端,另一端由所述出线孔伸出,以连接电源及信号采集设备。
可选地,所述出线孔上设有出线嘴,所述出线嘴包括出线管和螺纹帽,所述出线管呈L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连接于所述出线孔,所述第二管段自由端的外侧面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锥形橡胶块,所述锥形橡胶块沿所述第二管段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锥形橡胶块的尖端朝向所述第二管段的自由端;
所述多条第二线缆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并由所述第二管段的自由端伸出;
所述螺纹帽上设有通孔,所述螺纹帽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多条第二线缆,并通过螺纹扣设于所述第二管段自由端,使所述第二管段的自由端在所述锥形橡胶块的作用下包裹于所述多条第二线缆上。
可选地,所述接线槽、所述连接孔及所述出线孔中均填充有硅胶。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敏感体的第二大径段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销钉、第一销钉孔和第二销钉孔,所述第一销钉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面上,所述第二销钉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大径段的底面上,所述第一销钉孔与所述第二销钉孔相对应,所述定位销钉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销钉孔中,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销钉孔中。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敏感体的材质为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可选地,所述顶盖的顶面及所述底座的底面上分别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呈半圆环形,且分别与所述顶盖或所述底座的弧度相适应,所述定位凸台的顶面的外圆弧侧倒圆角,内圆弧侧倒直角。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敏感体的顶部与所述顶盖之间通过顶盖连接螺钉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敏感体的底部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底座连接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的测力称重传感器呈半圆环形,能够适用于非规范接触面的力的测量,设置多个传感器敏感体,并两两一组形成一个电桥,能够提高测量的精度等级,且能够保证长期使用的稳定性以及长期压载下的回零性,适用于非规范接触面测力称重,传感器安装比较困难及对传感器精度等级及防护等级要求较高场合,及各种车体、桥墩、路基等长期压载场合。
2、第一应变片和所述第二应变片对称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敏感体的两侧且串联于惠斯通电桥的一个电桥臂中,能够提高整体的测量精度,避免局部误差。
3、多个电桥以并联的方式输出,能够提高传感器整体的进度等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测力称重传感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a-a剖面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敏感体的剖示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出线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密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应变组件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盖连接螺钉;2、顶盖;201、定位凸台;202、倒圆角;203、倒直角;3、密封片;4、传感器敏感体;401、挡沿;402、密封圈槽;403、第二销钉孔;5、O型密封圈;6、底座;601、定位凸台;602、倒圆角;603、倒直角;604、第二安装槽;605、第一销钉孔;606、接线槽;607、连接孔;608、出线孔;7、底座连接螺钉;8、出线嘴;801、出线管;802、锥形橡胶块;803、螺纹帽;9、线缆;10、定位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力称重传感器,包括:顶盖、底座及密封连接于顶盖与底座之间的多个传感器敏感体;
顶盖和底座均呈半圆环形,多个传感器敏感体沿半圆环形的弧线方向依次设置,每个传感器敏感体上设有两个应变组件;
每两个传感器敏感体上的四个应变组件组成一个电桥。
具体地,顶盖需要保证足够的刚度,用于传导外力;底座用于支撑及固定传感器敏感体;传感器敏感体配合应变组件能够感知施加于顶盖的外力,并将力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传输出去,实现力的测量;
本方案的测力称重传感器呈半圆环形,能够适用于无法套入的结构及非规范接触面的力的测量,设置多个传感器敏感体,且两两一组形成一个电桥,能够提高测量的精度等级,且能够保证长期使用的稳定性以及长期压载下的回零性,适用于非规范接触面测力称重,传感器安装比较困难及对传感器精度等级及防护等级要求较高场合,及各种车体、桥墩、路基等长期压载场合,既简化了传感器的安装,又提高了测试信号的产生精度,、长期压载稳定性及长期压载后的回零性。
进一步地,多个传感器敏感体的高度相等,公差控制在0.01mm以内,保证传感器的精度及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作为可选方案,电桥为惠斯通电桥,每个应变组件包括第一应变片和第二应变片,第一应变片和第二应变片对称设置于传感器敏感体的两侧;
每个应变组件的第一应变片与第二应变片串连,形成惠斯通电桥中的一个电桥臂。
具体地,第一应变片和所述第二应变片对称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敏感体的两侧且串联于惠斯通电桥的一个电桥臂中,能够提高整体的测量精度,避免局部误差。
作为可选方案,顶盖的底面上沿顶盖的弧线方向依次设有多个第一安装槽,底座的顶面上沿底座的弧线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一一对应;
传感器敏感体呈哑铃型,由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大径段、小径段及第二大径段,应变组件设置于小径段的侧面上,第一大径段的侧面沿周向设有挡沿,挡沿的顶面上设有密封片,第二大径段的侧面沿周向设有密封槽,密封槽中设有O型密封圈;
每个传感器敏感体的第一大径段的端部安装于一个第一安装槽中且密封片密封连接于顶盖的底面与挡沿之间,第二大径段安装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槽中且O型密封圈与第二安装槽的侧壁密封连接。
具体地,传感器敏感体设计为哑铃形状,中间细、两端粗,且上端设有用于焊接密封的密封片、下端有安装O形密封圈,增加传感器的密封性能,能够适用于防护等级要求较高场合。
作为可选方案,还包括多个接线槽、多条第一线缆和多条第二线缆,每个接线槽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槽之间,且与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槽通过连接孔连通;
底座的外侧弧面上设有出线孔,出线孔连通于其中一个接线槽;
多条第一线缆通过接线槽及连接孔将传感器敏感体上的应变组件连接形成多个电桥;
多条第二线缆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多个电桥的输出端或输入端,另一端由出线孔伸出,以连接电源及信号采集设备。
具体地,通过设置接线槽及连接孔,实现了线缆的内部走线,即对线缆起到了保护作用又提高了生产工艺的便捷性,延长了使用周期,减少了传感器的固定部件,且延长了使用寿命,扩大了适用范围。
且多个电桥通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通过线缆并联于电源及信号采集设备,提高了测量信号的准确度。
作为可选方案,出线孔上设有出线嘴,出线嘴包括出线管和螺纹帽,出线管呈L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连接于出线孔,第二管段自由端的外侧面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锥形橡胶块,锥形橡胶块沿第二管段的长度方向设置且锥形橡胶块的尖端朝向第二管段的自由端;
多条第二线缆依次经过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并由第二管段的自由端伸出;
螺纹帽上设有通孔,螺纹帽通过通孔套设于多条第二线缆,并通过螺纹扣设于第二管段自由端,使第二管段的自由端在锥形橡胶块的作用下包裹于多条第二线缆上。
具体地,出线嘴为金属材质,出线管折弯形成L型,出线处为螺纹旋紧结构,内置有锥形橡胶块,随着螺纹拧紧可以吃掉空隙,保证出线处的密封性能,且能够固定出线线缆,防止线缆受外力扯断。
作为可选方案,接线槽、连接孔及出线孔中均填充有硅胶。
具体地,接线槽、连接孔及出线孔中灌满704硅胶,增加了整体的密封性能。
作为可选方案,传感器敏感体的第二大径段与第二安装槽之间设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销钉、第一销钉孔和第二销钉孔,第一销钉孔设置于第二安装槽的底面上,第二销钉孔设置于第二大径段的底面上,第一销钉孔与第二销钉孔相对应,定位销钉的一端插入第一销钉孔中,另一端插入第二销钉孔中。
具体地,第一销钉孔和第二销钉孔的尺寸公差控制在0.02mm的范围内,定位精度高,安装和拆卸方便。
作为可选方案,传感器敏感体的材质为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具体地,传感器敏感体采用17-4PH材质,并设计为哑铃形状,机械性能更加完善,耐压强度高,衰减性能好,抗腐蚀疲劳性能强。
作为可选方案,顶盖的顶面及底座的底面上分别设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呈半圆环形,且分别与顶盖或底座的弧度相适应,定位凸台的顶面的外圆弧侧倒圆角,内圆弧侧倒直角。
具体地,顶盖及底座分别设计定位凸台,提高传感器整体的定位安装精度;定位凸台外侧倒圆角,内侧倒直角便于传感器的安装。
作为可选方案,传感器敏感体的顶部与顶盖之间通过顶盖连接螺钉固定连接,传感器敏感体的底部与底座之间通过底座连接螺钉固定连接。
具体地,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连接牢固,定位稳定性好,且便于拆卸。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测力称重传感器包括顶盖连接螺钉1、顶盖2、密封片3、四个传感器敏感体4、O型密封圈5、底座6、底座连接螺钉7、出线嘴8、线缆9、定位销钉10及出线孔608,出线孔608设置于底座6的外侧弧面上,传感器敏感体4的材质为17-4PH;
如图2所示,顶盖2呈半圆环形,顶盖2的顶面上设有定位凸台201,定位凸台201呈半圆环形且与顶盖2的弧度相适应,定位凸台201的顶面的外圆弧侧倒圆角202,内圆弧侧倒直角203;
如图3所示,底座6呈半圆环形,底座6的底面上定位凸台601,定位凸台601呈半圆环形且与底座6的弧度相适应,定位凸台601的顶面的外圆弧侧倒圆角602,内圆弧侧倒直角603;
如图4所示,底座6的顶面上沿底座6的弧线方向依次设置有四个第二安装槽604,每个接线槽606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槽604之间,且与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槽604通过连接孔607连通,且其中一个接线槽606与出线孔608连通。在顶盖2的底面上沿顶盖2的弧线方向依次设有四个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604一一对应;
如图6所示,传感器敏感体4呈哑铃型,由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大径段、小径段及第二大径段;第一大径段的侧面沿周向设有挡沿401,挡沿401的顶面上设有密封片3;第二大径段的侧面沿周向设有密封槽402,O型密封圈5设置于密封槽402中;第二大径段的底面上设有第二销钉孔403;传感器敏感体4的第一大径段的端部安装于一个第一安装槽中,使密封片3将挡沿401的顶部与顶盖2的底面通过氩弧焊连接,第二大径段安装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槽604中且O型密封圈5与第二安装槽604的侧壁密封连接;四个传感器敏感体4的高度一致,误差控制在0.01mm以内,四个传感器敏感体4依次设置于顶盖2与底座6之间,每个传感器敏感体5的顶部与顶盖2之间通过一个顶盖连接螺钉1固定连接,每个传感器敏感体4的底部与底座6之间通过一个底座连接螺钉7固定连接;其中,如图8所示,密封片3为环形槽体,包括环形地面及设于环形底面内外两侧的环形翻边;
如图5所示,第二安装槽604的底面上设有第一销钉孔605。当传感器敏感体4的第二大径段安装于第二安装槽604中时,第一销钉孔605与第二销钉孔403相对应,定位销钉10的一端插入第一销钉孔605中,另一端插入第二销钉孔403中;所有销钉孔尺寸控制在0.02mm的公差范围内。
图9示出了四个传感器敏感体4上的应变组件的设置情况,其中:
第一个传感器敏感体的小径段的侧面设有四个应变片,分别为11、12、13、14,其中应变片13设置于传感器敏感体的背面且与应变片11对称,应变片14设置于传感器敏感体的背面且与应变片12对称;
第二个传感器敏感体的小径段的侧面设有四个应变片,分别为21、22、23、24,其中应变片23设置于传感器敏感体的背面且与应变片21对称,应变片24设置于传感器敏感体的背面且与应变片22对称;
第三个传感器敏感体的小径段的侧面设有四个应变片,分别为31、32、33、34,其中应变片33设置于传感器敏感体的背面且与应变片31对称,应变片34设置于传感器敏感体的背面且与应变片32对称;
第四个传感器敏感体的小径段的侧面设有四个应变片,分别为41、42、43、44,其中应变片43设置于传感器敏感体的背面且与应变片41对称,应变片44设置于传感器敏感体的背面且与应变片42对称;
第一个传感器敏感体与第二个传感器敏感体为一组,其上的八个应变片组成一个惠斯通电桥,如图10中的电路A所示,应变片11与应变片13串连成为惠斯通电桥的一个电桥臂,应变片12与应变片14串连成为惠斯通电桥的一个电桥臂,应变片21与应变片23串连成为惠斯通电桥的一个电桥臂,应变片22与应变片24串连成为惠斯通电桥的一个电桥臂,四个电桥臂连接组成惠斯通电桥;
第三个传感器敏感体与第四个传感器敏感体为一组,其上的八个应变片组成另一个惠斯通电桥,如图10中的电路B所示,应变片31与应变片33串连成为惠斯通电桥的一个电桥臂,应变片32与应变片34串连成为惠斯通电桥的一个电桥臂,应变片41与应变片43串连成为惠斯通电桥的一个电桥臂,应变片42与应变片44串连成为惠斯通电桥的一个电桥臂,四个电桥臂连接组成惠斯通电桥;
线缆9包括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第一线缆用于将上述应变片依次连接以形成电桥,第二线缆用于将电桥的输出端及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及信号采集设备;其中,第一线缆通过底座6上的接线槽606及连接孔607走线,第二线缆通过底座6上的接线槽606及连接孔609走线,并由出线孔608伸出以连接电源及信号采集设备,出线孔608上设有出线嘴8,如图7所示,出线嘴8包括金属材质的出线管801和螺纹帽803,出线管801呈L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连接于出线孔608,第二管段自由端的外侧面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锥形橡胶块802,锥形橡胶块802沿第二管段的长度方向设置且锥形橡胶块802的尖端朝向第二管段的自由端;多条第二线缆依次经过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并由第二管段的自由端伸出;螺纹帽803上设有通孔,螺纹帽803通过通孔套设于多条第二线缆,并通过螺纹扣设于第二管段自由端,使第二管段的自由端在锥形橡胶块802的作用下包裹于多条第二线缆上,其中,接线槽606、连接孔607及出线孔608中均填充硅胶。
本实施例的测力称重传感器为分体式结构,便于拆卸;设计为半圆环形且并列设置四个传感器敏感体,很好的解决了高精度非规范接触面测力称重的难题,并且适用于安装不便的场合,还在防护上进行了特殊的考虑,通过密封及填充硅胶,可以达到IP68的防护等级。此外,四个传感器敏感体及其上应变片的设置及电桥的组成方式,提高了传感器长期使用的稳定性、长期压载的回零性。
本实施例专门用于非规范接触面测力称重、传感器安装比较困难、对传感器精度等级及防护等级要求较高场合,简化了传感器的安装,对于非规范的接触面测力,提高了测试系统的信号产生精度,长期压载稳定性较高,长期压载后零点回复较好,适用于各种车体、桥墩、路基等长期压载场合。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测力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底座及密封连接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多个传感器敏感体;
所述顶盖和所述底座均呈半圆环形,所述多个传感器敏感体沿所述半圆环形的弧线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传感器敏感体上设有两个应变组件;
每两个所述传感器敏感体上的四个应变组件组成一个电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桥为惠斯通电桥,每个所述应变组件包括第一应变片和第二应变片,所述第一应变片和所述第二应变片对称设置于所述传感器敏感体的两侧;
每个所述应变组件的第一应变片与第二应变片串连,形成所述惠斯通电桥中的一个电桥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底面上沿所述顶盖的弧线方向依次设有多个第一安装槽,所述底座的顶面上沿所述底座的弧线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一一对应;
所述传感器敏感体呈哑铃型,由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大径段、小径段及第二大径段,所述应变组件设置于所述小径段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大径段的侧面沿周向设有挡沿,所述挡沿的顶面上设有密封片,所述第二大径段的侧面沿周向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设有O型密封圈;
每个所述传感器敏感体的第一大径段的端部安装于一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中且所述密封片密封连接于所述顶盖的底面与所述挡沿之间,第二大径段安装于对应的第二安装槽中且所述O型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力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接线槽、多条第一线缆和多条第二线缆,每个所述接线槽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且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槽通过连接孔连通;
所述底座的外侧弧面上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连通于其中一个所述接线槽;
所述多条第一线缆通过所述接线槽及所述连接孔将所述传感器敏感体上的应变组件连接形成多个所述电桥;
所述多条第二线缆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多个电桥的输出端或输入端,另一端由所述出线孔伸出,以连接电源及信号采集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力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孔上设有出线嘴,所述出线嘴包括出线管和螺纹帽,所述出线管呈L型,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连接于所述出线孔,所述第二管段自由端的外侧面上,沿周向设有多个锥形橡胶块,所述锥形橡胶块沿所述第二管段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锥形橡胶块的尖端朝向所述第二管段的自由端;
所述多条第二线缆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并由所述第二管段的自由端伸出;
所述螺纹帽上设有通孔,所述螺纹帽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多条第二线缆,并通过螺纹扣设于所述第二管段自由端,使所述第二管段的自由端在所述锥形橡胶块的作用下包裹于所述多条第二线缆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力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槽、所述连接孔及所述出线孔中均填充有硅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力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敏感体的第二大径段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销钉、第一销钉孔和第二销钉孔,所述第一销钉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面上,所述第二销钉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大径段的底面上,所述第一销钉孔与所述第二销钉孔相对应,所述定位销钉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销钉孔中,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销钉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敏感体的材质为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顶面及所述底座的底面上分别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呈半圆环形,且分别与所述顶盖或所述底座的弧度相适应,所述定位凸台的顶面的外圆弧侧倒圆角,内圆弧侧倒直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称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敏感体的顶部与所述顶盖之间通过顶盖连接螺钉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敏感体的底部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底座连接螺钉固定连接。
CN202023185062.4U 2020-12-25 2020-12-25 测力称重传感器 Active CN214621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5062.4U CN214621409U (zh) 2020-12-25 2020-12-25 测力称重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5062.4U CN214621409U (zh) 2020-12-25 2020-12-25 测力称重传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21409U true CN214621409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32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85062.4U Active CN214621409U (zh) 2020-12-25 2020-12-25 测力称重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214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6806A (zh) * 2020-12-25 2021-03-26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测力称重传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6806A (zh) * 2020-12-25 2021-03-26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测力称重传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9102B (zh) 超薄六维力传感器及其测量三维力和三维力矩信息的方法
CN106556488B (zh) 一种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
CN201255672Y (zh) 一种测力传感器
CN2906546Y (zh) 混凝土内埋式应变测量传感器
CN214621409U (zh) 测力称重传感器
CN210426836U (zh) 一种新型应变式圆柱测力传感器
CN210464753U (zh) 一种用于螺栓应力监测的应变式垫片力传感器
CN110987244A (zh) 一种基于电涡流效应的扁平盘式六维力传感器、检测方法及智能设备
CN210322103U (zh) 一种小力矩法兰式扭力传感器
CN114354033A (zh) 一种测力传感器及制造方法
CN108375435A (zh) 扭矩测量装置及机器人关节
CN112556806A (zh) 测力称重传感器
CN100565147C (zh) 一种压电式十二维传感器
CN100468018C (zh) 一种开口式抗偏心加载的三弹性柱载荷传感器
CN110220625B (zh) 一种谐波减速器柔轮输出力矩的测量方法
CN115727923A (zh) 应变式液位传感器
CN212205961U (zh) 电阻式表面应变传感器
CN103419165A (zh) 一种高精度扭矩扳子及其校验、安装和检测方法
CN113984254A (zh) 一种夹紧力测量传感器
CN206430838U (zh) 单向剪切应力轴销传感器
CN201740549U (zh) 高精度微量流量计
CN108151639B (zh) 一种耐压密封装配体内部零件位移精密测量装置
CN201348548Y (zh) 一种可更换的光纤光栅测力环
CN216349288U (zh) 一种应变式三维力传感器
CN210243045U (zh) 一种低尺寸微功耗新型锚索力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