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12230U - 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12230U
CN214612230U CN202120360629.2U CN202120360629U CN214612230U CN 214612230 U CN214612230 U CN 214612230U CN 202120360629 U CN202120360629 U CN 202120360629U CN 214612230 U CN214612230 U CN 214612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ting
barrel
gas
box body
pi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06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彦明
常瑞雪
王珏
薛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3606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12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12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12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涉及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领域。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堆肥反应器和仪器收纳处;所述堆肥反应器,包括筒体和顶盖,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隔筛,所述隔筛在筒体底部分隔出渗滤液收集层,所述渗滤液收集层设置有第一通气口;顶盖设置有第二通气口;所述箱体分隔设置有仪器收纳处,仪器收纳处内设置有控制面板、通风控制系统、温度记录系统、气体收集系统、气体分析系统和尾气处理系统;所述通风控制系统包括有气泵。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好氧堆肥中试系统解决了堆肥反应器保温难高温好氧发酵难以维持,工艺参数难以调控和管理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置的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有机废弃物是指在整个在生产生活等过程产生的生物质类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植物残余废弃物和农村城镇有机垃圾与污泥等。据估算,我国每年产生的各类有机废弃物近50亿吨。高温好氧堆肥技术是处理利用上述有机废弃物的有效途径,通过堆肥化处理可将有机固体废弃物转化成稳定的腐殖质类物质,这一过程涉及到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反应,以及固液气三相的传质传热传递传播等复杂过程,研究分析这些反应与过程有助于提高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率。因缺乏适用的堆肥模拟实验装置,该领域的许多研究多借助传统的野外模拟实验或现有工程进行,难以获得准确有效得科研数据。亟需适用于科学研究用的堆肥模拟中试实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有机废弃物好氧堆肥模拟的中试系统,同时满足科学研究对数据精准度与复杂度的要求,以及相关成果转化前进行中试规模工程验证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堆肥反应器和仪器收纳处;所述堆肥反应器,包括保温材料制成的筒体和顶盖,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隔筛,所述隔筛在筒体底部分隔出渗滤液收集层,所述渗滤液收集层设置有第一通气口;所述顶盖设置有卡扣和第二通气口;所述箱体分隔设置有仪器收纳处,所述仪器收纳处内设置有控制面板、通风控制系统、温度记录系统和气体收集系统;所述通风控制系统包括有气泵;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一通气口连接;所述温度记录系统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气体收集系统包括气体分析系统,所述气体分析系统进气端与所述第二通气口连接,出气端连接尾气处理系统;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通风控制系统,温度记录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与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气体分析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有多个,并在筒体内侧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有机废弃物好氧堆肥中试模拟系统,可以使堆肥反应器内部保持稳定的温度;堆肥过程的工艺参数均可轻松调控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示意图
图2为堆肥反应器顶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堆肥反应器底端结构示意图
其中1、堆肥反应器;2、温度传感器;3、筒体;4、控制面板;5、通风控制系统;6、温度记录系统;7、气体收集系统;8、气体分析系统;9、数据采集系统;10、尾气处理系统;11、气泵;12、仪器收纳处;13、线管收纳处;14、渗滤液收集层;15、箱体;16、卡扣;17、第二通气口;18、温度传输线口;19、第一通气口;20、隔筛;21、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
实施例1
为使技术方案更为公开,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本实验新型中提供了一种好氧堆肥(生物转化)中试反应系统,包括箱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5是指用于收纳所有系统内仪器和装置等的金属外壳,优选为不锈钢。所述箱体15内通过隔板分隔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来设置堆肥反应器1,另一部分作为仪器收纳处12;
所述堆肥反应器1,包括复合保温材料制成的筒体3和顶盖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材料是硬质聚氯乙烯泡沫塑料,为了保证强度,也可在筒体表面设置pp层,或者设置不锈钢内胆,所述筒体3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和隔筛20,所述隔筛20在筒体3底部分隔出渗滤液收集层14,所述渗滤液收集层14设置有第一通气口19;所述顶盖21设置有卡扣16和第二通气口17;所述卡扣16用于将顶盖21和筒体3锁紧。
所述箱体15分隔设置有仪器收纳处12,所述仪器收纳处12内设置有控制面板4、通风控制系统5、温度记录系统6和气体收集系统7;所述通风控制系统5包括有气泵11;所述气泵11与所述第一通气口19连接;所述温度记录系统6与所述温度传感器2电连接;
所述气体收集系统7包括气体分析系统8,所述气体分析系统8进气端与所述第二通气口17连接,出气端连接尾气处理系统10;所述控制面板4与所述通风控制系统5,温度记录系统6电连接。在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门或开口,用于操作所述堆肥反应器1,在顶层和底层设置夹层作为所述管道和连接线路的线管收纳处13,所述线管收纳处13留有接口用于与数据采集系统或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分析系统为红外线扫描反馈式,所述温度记录系统优选为WG-C温度采集器,所述控制面板至少包括温度采集器的显示装置,所述气泵11的控制开关,所述气体分析系统的显示屏及操作装置;所述反数据采集系统为计算机。
当此堆肥反应器工作时,可以根据试验设计将对应物料,如餐厨垃圾、园林垃圾、秸秆、菌糠、畜禽粪便等混合均匀后,填充到反应器中,调节卡扣16使筒体3和顶盖21形成一个充分密闭的空间,在堆肥反应过程进行时,各物料之间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热量,结合堆肥反应器充分密闭且具有高保温性能的特点,可以使堆肥反应进行时堆肥反应器1内部保持稳定的温度,这可以最大限度的反映堆肥过程。进而可通过控制反应初始的物料调配、添加剂和菌剂,反应过程中的通风速率、物料条件及其它单因素来完成对对应因素影响的研究,探究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参数,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的高效转化。同时,可以将实验室小试所得的优化参数在本实验装置中验证优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5),所述箱体(15)内设置有堆肥反应器(1)和仪器收纳处(12);所述堆肥反应器(1),包括复合保温材料制成的筒体(3)和顶盖(21),所述筒体(3)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和隔筛(20),所述隔筛(20)在筒体底部分隔出渗滤液收集层(14),所述渗滤液收集层(14)设置有第一通气口(19);所述顶盖(21)设置有卡扣(16)和第二通气口(17);所述箱体(15)分隔设置有仪器收纳处(12),所述仪器收纳处(12)内设置有控制面板(4)、通风控制系统(5)、温度记录系统(6)和气体收集系统(7);所述通风控制系统(5)包括有气泵(11);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一通气口(19)连接;所述温度记录系统(6)与所述温度传感器(2)电连接;所述气体收集系统(7)包括气体分析系统(8),所述气体分析系统(8)进气端与所述第二通气口(17)连接,出气端连接尾气处理系统(10);所述控制面板(4)与所述通风控制系统(5),温度记录系统(6)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采集系统(9),所述数据采集系统(9)与所述控制面板(4)和所述气体分析系统(8)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2)有多个,并在筒体(3)内侧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
CN202120360629.2U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 Active CN214612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0629.2U CN214612230U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0629.2U CN214612230U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12230U true CN214612230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41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0629.2U Active CN214612230U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122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8168A (zh) * 2022-01-26 2022-05-03 北京托摩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堆肥法生物降解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8168A (zh) * 2022-01-26 2022-05-03 北京托摩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堆肥法生物降解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1619B (zh) 空间永久基地有机废物处理装置
Salam et al. Biogas from mesophilic anaerobic digestion of cow dung using silica gel as catalyst
Chen Kinetic analysis of anaerobic digestion of pig manure and its design implications
CN202912862U (zh) 一种智能型好氧发酵堆肥优化系统
CN214612230U (zh) 一种好氧堆肥中试反应系统
CN202297412U (zh) 具有搅拌与曝气及进、出料功能的箱体式生物发酵设备
CN107840693A (zh) 一种小型好氧堆肥反应器
EP1885666B1 (en) Waste treatment system
Suslov et al. Biogas technology–a contemporary method for processing organic wastes
Ghatak et al. Kinetic assessment of biogas production from lignocellulosic biomasses
CN107118952A (zh) 高浓度多元物料混合厌氧反应试验装置
CN104593432B (zh) 碱与盐联合预处理提高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甲烷产量的方法
CN102533523A (zh) 一种集装箱式的干发酵系统
Arifan et al. Kinetic study of biogas production from animal manure and organic waste in Semarang City by using anaerobic digestion method
Linke A model for anaerobic digestion of animal waste slurries
CN215480629U (zh) 一种应用于盐碱地改良堆肥的实验室模拟反应装置
CN203668256U (zh) 一种好氧堆肥装置
CN214184560U (zh) 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生物转化实验模拟装置
CN100420655C (zh) 废弃物通气静态堆腐发酵反应器
Ghaly et al. Kinetics of a continuous-flow no-mix anaerobic reactor
CN210012773U (zh) 固体有机废弃物堆肥装置
Urazaeva et al. Biogas production: Current state an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CN207877610U (zh) 一种小型好氧堆肥反应器
CN205874376U (zh) 一种输送结构以及发酵桶
CN108017249A (zh) 一种推流式反应器及其利用牛粪产沼气的调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