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90598U - 一种浪涌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浪涌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90598U
CN214590598U CN202023341723.8U CN202023341723U CN214590598U CN 214590598 U CN214590598 U CN 214590598U CN 202023341723 U CN202023341723 U CN 202023341723U CN 214590598 U CN214590598 U CN 214590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discharge tube
sliding block
surge protector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17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天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Set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Se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Set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Se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417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90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90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90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浪涌保护器,包括第一放电管和第二放电管。其中,第一放电管的一引线端与第二放电管的一引线端相连,第一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相线或中性线相连,第二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保护线相连。本实用新型将第一放电管的一引线端和第二放电管的一引线端接在一起作为公共端,然后将第一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外接中性线或相线,再将第二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外接保护线,实现差模和共模的放电层数一样,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接法,有效提升了差模和共模的保护效果,扩大了电路的保护性能,做到共模和差模的残压水平一致,提升差模防护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浪涌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浪涌保护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浪涌保护器。
背景技术
浪涌保护器,也叫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现有技术中常将多个放电管的一引线端接在一起用于外接保护线,再任选一个放电管的另一端用于外接中性线,其余的放电管的另一端用于接不同的相线。这样的接法虽然具较好的共模保护效果,但差模保护效果很差。差模的防护效果是由两个共模串联而成,残压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浪涌保护器,提升差模的防护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浪涌保护器,包括第一放电管和第二放电管;
所述第一放电管的一引线端与所述第二放电管的一引线端相连,所述第一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相线或中性线相连,所述第二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保护线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放电管;
所述第二放电管的一引线端同时与每个所述第一放电管的一引线端相连,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中性线相连,其余所述第一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不同的相线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放电管;
所述第一放电管的一引线端与所述第二放电管的一引线端一一对应连接,所有所述第二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保护线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脱扣装置和第二脱扣装置;
所述第一放电管和所述第二放电管的连接处设有公共插脚,所述第一放电管通过所述第一脱扣装置与所述公共插脚相连,所述第二放电管通过所述第二脱扣装置与所述公共插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脱扣装置包括第一滑块、第一弹簧、第一金属簧片、第二弹簧和第一感温金属体,所述第二脱扣装置包括第二滑块、第三弹簧、第二金属簧片、第四弹簧和第二感温金属体;
所述第一金属簧片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感温金属体焊接在所述第一放电管的引线端上且与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簧片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公共插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抵触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金属簧片抵触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处于蓄力状态,所述第二弹簧作用在所述第一金属簧片的弹力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放电管,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弹簧复位时推动所述第一金属簧片远离所述第一放电管;
所述第二金属簧片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感温金属体焊接在所述第二放电管的引线端上且与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簧片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公共插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抵触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金属簧片抵触连接;
所述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均处于蓄力状态,所述第四弹簧作用在所述第二金属簧片的弹力方向远离所述第二放电管,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三弹簧复位时推动所述第二金属簧片远离所述第二放电管。
进一步地,包括设置在告警模块上的微动开关、第五弹簧、控制杆和凸台;
所述控制杆的一端与所述微动开关的动触点抵触连接,所述控制杆的侧表面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五弹簧套在所述控制杆上,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起部抵触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凸台抵触连接,所述凸台位于所述控制杆的侧围,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抵触连接;所述第五弹簧处于蓄力状态,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三弹簧复位时脱离所述控制杆。
进一步地,还包括轴承和活动杆;
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控制杆抵触的位置之间,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套在所述轴承上,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上;
所述活动杆在所述第三弹簧复位时脱离所述控制杆。
进一步地,还包括触动杆和第六弹簧;
所述控制杆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第六弹簧的一端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六弹簧的另一端套在所述触动杆上,所述触动杆的侧表面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六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起部抵触连接。
进一步地,包括第一指示片、第二指示片、第三指示片和第四指示片、第一透明视窗和第二透明视窗;
所述第一指示片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指示片与所述第一指示片重叠;所述第三指示片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指示片与所述第四指示片重叠,所述第一透明视窗设置在所述第一指示片和所述第二指示片的重叠方向上,所述第二透明视窗设置在所述第三指示片和所述第四指示片的重叠方向上;所述第一指示片在所述第三弹簧复位时与所述第二指示片脱离重叠,所述第三指示片在所述第三弹簧复位时与所述第四指示片脱离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电管和所述第二放电管均为多间隙气体放电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浪涌保护器,将第一放电管的一引线端和第二放电管的一引线端接在一起作为公共端,然后将第一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外接中性线或相线,再将第二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外接保护线,实现差模和共模的放电层数一样,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接法,有效提升了差模和共模的保护效果,扩大了电路的保护性能,做到共模和差模的残压水平一致,提升差模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浪涌保护器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浪涌保护器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浪涌保护器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浪涌保护器的脱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浪涌保护器的整体结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浪涌保护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浪涌保护器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浪涌保护器的第一放电管发生过热失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浪涌保护器的第二放电管发生过热失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浪涌保护器的物理指示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第一放电管;2、第二放电管;3、公共插脚;4、第一滑块;5、第一弹簧;6、第一金属簧片;7、第二弹簧;8、第二滑块;9、第三弹簧;10、第二金属簧片;11、第四弹簧;12、微动开关;13、第五弹簧;14、控制杆;15、凸台;16、第一凸起部;17、轴承;18、活动杆;19、触动杆;20、第六弹簧;21、卡槽;22、第二凸起部;23、第一指示片;24、第二指示片;25、第三指示片;26、第四指示片;27、第二透明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10,一种浪涌保护器,包括第一放电管1和第二放电管2;
所述第一放电管1的一引线端与所述第二放电管2的一引线端相连,所述第一放电管1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相线或中性线相连,所述第二放电管2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保护线相连。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浪涌保护器,将第一放电管1的一引线端和第二放电管2的一引线端接在一起作为公共端,然后将第一放电管1的另一引线端外接中性线或相线,再将第二放电管2的另一引线端外接保护线,实现差模和共模的放电层数一样,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接法,有效提升了差模和共模的保护效果,扩大了电路的保护性能,做到共模和差模的残压水平一致,提升差模防护效果。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放电管1;
所述第二放电管2的一引线端同时与每个所述第一放电管1的一引线端相连,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放电管1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中性线相连,其余所述第一放电管1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不同的相线相连。
从上述描述可知,在上述电路结构的基础上在公共端接入多个第一放电管1,用于灵活地连接不同数量的相线,同时保持共模与差模的保护多级放电管的层数一样,与现有技术的设计方式相比可达到两倍,扩大电路的保护性能,做到差模和共模的残压水平一致,将差模的残压降低1/3以上,提高差模防护的效果。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放电管2;
所述第一放电管1的一引线端与所述第二放电管2的一引线端一一对应连接,所有所述第二放电管2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保护线相连。
从上述描述可知,多个第一放电管1与多个第二放电管2一一对应连接,组成多个公共端,在提升共模和差模的防护效果的同时,还保证了电路的对称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脱扣装置和第二脱扣装置;
所述第一放电管1和所述第二放电管2的连接处设有公共插脚3,所述第一放电管1通过所述第一脱扣装置与所述公共插脚3相连,所述第二放电管2通过所述第二脱扣装置与所述公共插脚3相连。
从上述描述可知,在第一放电管1与第二放电管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脱扣装置和第二脱扣装置。在来自浪涌来临时,第一脱扣装置或第二脱扣装置都能及时脱扣,从而保护电路中的其他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脱扣装置包括第一滑块4、第一弹簧5、第一金属簧片6、第二弹簧7和第一感温金属体,所述第二脱扣装置包括第二滑块8、第三弹簧9、第二金属簧片10、第四弹簧11和第二感温金属体;
所述第一金属簧片6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感温金属体焊接在所述第一放电管1的引线端上且与所述第二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簧片6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弹簧7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公共插脚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4抵触连接,所述第一滑块4与所述第一金属簧片6抵触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7均处于蓄力状态,所述第二弹簧7作用在所述第一金属簧片6的弹力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放电管1,所述第一滑块4在所述第一弹簧5复位时推动所述第一金属簧片6远离所述第一放电管1;
所述第二金属簧片1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感温金属体焊接在所述第二放电管2的引线端上且与所述第四弹簧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簧片10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弹簧1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公共插脚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8抵触连接,所述第二滑块8与所述第二金属簧片10抵触连接;
所述第三弹簧9和第四弹簧11均处于蓄力状态,所述第四弹簧11作用在所述第二金属簧片10的弹力方向远离所述第二放电管2,所述第二滑块8在所述第三弹簧9复位时推动所述第二金属簧片10远离所述第二放电管2。
从上述描述可知,上述为第一脱扣装置和第二脱扣装置的具体结构。在浪涌来临并引起第一放电管1过热时,第一放电管1上的热量会传递至第一感温金属体上,致使第一感温金属体熔融,第一金属簧片6脱焊。脱焊后,第一金属簧片6失去固定,无法抵住第一滑块4。第一滑块4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推动推动第一金属簧片6远离第一放电管1。同时,第二弹簧7在第一金属簧片6脱焊松动后开始复位,带动第一金属簧片6远离第一放电管1,保证第一金属簧片6和第一放电管1断开连接。第二脱口装置的作用原理与上述相似,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包括设置在告警模块上的微动开关12、第五弹簧13、控制杆14和凸台15;
所述控制杆14的一端与所述微动开关12的动触点抵触连接,所述控制杆14的侧表面设有第一凸起部16,所述第五弹簧13套在所述控制杆14上,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起部16抵触连接,所述第五弹簧13的另一端与所述凸台15抵触连接,所述凸台15位于所述控制杆14的侧围,所述控制杆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4抵触连接;所述第五弹簧13处于蓄力状态,所述第一滑块4在所述第三弹簧9复位时脱离所述控制杆14。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金属簧片6在脱焊后失去固定,无法抵住第一滑块4。第一滑块4脱离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下远离控制杆14。控制杆14在少了第一滑块4的抵触作用后,在第五弹簧13的弹力的推动作用下发生位移,使得第五弹簧13复位。在第五弹簧13复位后,第五弹簧13通过触动杆19作用在微动开关12的动触点上的弹力也随之消失,使得动触点复位,进而微动开关12由常闭变成常开,最后触发告警模块。告警模块触发有利于运维人员及时察觉到浪涌保护器已失效,减少浪涌保护器失效带来的损失。
进一步地,还包括轴承17和活动杆18;
所述活动杆18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4与所述控制杆14抵触的位置之间,所述活动杆18的另一端套在所述轴承17上,所述轴承17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8上;
所述活动杆18在所述第三弹簧9复位时脱离所述控制杆14。
从上述描述可知,在控制杆14与第一滑块4中间还设置有活动杆18。第二放电管2在承受浪涌后,引线端过热,其自身的热量会传递到第四感温金属体上,使得第二金属簧片10脱焊并无法抵住第二滑块8。在第三弹簧9复位时的弹力作用下,第二滑块8带动其轴承17上的活动杆18脱离控制杆14。控制杆14在少了活动杆18的抵触作用后,在第五弹簧13的弹力的推动作用下发生位移,使得第五弹簧13复位。在第五弹簧13复位后,第五弹簧13通过触动杆19作用在微动开关12的动触点上的弹力也随之消失,使得动触点复位,进而微动开关12由常闭变成常开,最后触发告警模块。如果过热的是第一放电管1,第一滑块4在第一弹簧5复位时就变成脱离活动杆18。此时,活动杆18承受来自控制杆14的作用力。由于少了第一滑块4的抵触加上活动杆18的另一端为套在轴承17上的转动结构,活动杆18位于控制杆14与第一滑块4中间的一端将在控制杆14的作用力下绕着轴承17旋转,即被弹开。上述结构实现了第一放电管1和第二放电管2任一发生过热失效都将触发告警。
进一步地,还包括触动杆19和第六弹簧20;
所述控制杆14的一端设有卡槽21,所述第六弹簧20的一端位于所述卡槽21内,所述第六弹簧20的另一端套在所述触动杆19上,所述触动杆19的侧表面设有第二凸起部22,所述第六弹簧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起部22抵触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在控制杆14和微动开关12之间加入了触动杆19和第六弹簧20。相比于只有控制杆14的设计,控制杆14、触动杆19和第六弹簧20组成的结构在整体上的长度可调,使用起来较为灵活,避免出现控制杆14在第五弹簧13被压缩后依旧无法抵住微动开关12、控制杆14太长导致第五弹簧13的压缩成程度不够等尺寸问题,从而在安装时保证微动开关12处于常闭状态。
进一步地,包括第一指示片23、第二指示片24、第三指示片25和第四指示片26、第一透明视窗和第二透明视窗27;
所述第一指示片23与所述第一滑块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指示片24与所述第一指示片23重叠;所述第三指示片25与所述第二滑块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指示片25与所述第四指示片26重叠,所述第一透明视窗设置在所述第一指示片23和所述第二指示片24的重叠方向上,所述第二透明视窗27设置在所述第三指示片25和所述第四指示片26的重叠方向上;
所述第一指示片23在所述第三弹簧9复位时与所述第二指示片24脱离重叠,所述第三指示片25在所述第三弹簧9复位时与所述第四指示片26脱离重叠。
从上述描述可知,在第一脱扣装置被触发后,相应的第一指示片23在第一滑块4的带动下与第二指示片24的脱离重叠。运维人员可通过对应的第一透明视窗来观察这一变化,以此判断浪涌保护器是否失效。第三指示片25、第四指示片26和第二透明视窗27的作用与之相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电管1和所述第二放电管2均为多间隙气体放电管。
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放电管1和第二放电管2均为多间隙气体放电管,进一步提升了浪涌保护器工作的稳定性,提高放电效果。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浪涌保护器,包括第一放电管1和第二放电管2。其中,第一放电管1的一引线端与第二放电管2的一引线端相连,第一放电管1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相线或中性线相连,第二放电管2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保护线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放电管1的一引线端和第二放电管2的一引线端接在一起作为公共端,然后将第一放电管1的另一引线端外接中性线或相线,再将第二放电管2的另一引线端外接保护线,实现差模和共模的放电层数一样,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接法,有效提升了差模和共模的保护效果,扩大了电路的保护性能,做到共模和差模的残压水平一致,提升差模防护效果。
请参照图2,还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放电管1。其中,第二放电管2的一引线端同时与每个第一放电管1的一引线端相连,其中一个第一放电管1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中性线相连,其余第一放电管1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不同的相线相连。在上述电路结构的基础上在公共端接入多个第一放电管1,用于灵活地连接不同数量的相线。
请参照图3,还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二放电管2。其中,第一放电管1的一引线端与第二放电管2的一引线端一一对应连接,所有第二放电管2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保护线相连。图3所示内容为基于图1或图2的进一步扩展变化。多个第一放电管1与多个第二放电管2一一对应连接,组成多个公共端,在提升共模和差模的防护效果的同时,还保证了电路的对称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电管1和第二放电管2均为多间隙气体放电管。
请参照图4、图5、图8、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浪涌保护器,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4、图5和图8所示,还包括第一脱扣装置和第二脱扣装置。第一脱扣装置包括第一滑块4、第一弹簧5、第一金属簧片6、第二弹簧7和第一感温金属体。第二脱扣装置包括第二滑块8、第三弹簧9、第二金属簧片10、第四弹簧11和第二感温金属体。其中,第一金属簧片6的一端通过第一感温金属体焊接在第一放电管1的引线端上且与第二弹簧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金属簧片6的另一端和第二弹簧7的另一端均与公共插脚3固定连接,第一弹簧5的一端与第一滑块4抵触连接,第一滑块4与第一金属簧片6抵触连接。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7均处于蓄力状态,第二弹簧7作用在第一金属簧片6的弹力方向远离第一放电管1,第一滑块4在第一弹簧5复位时推动第一金属簧片6远离第一放电管1。第二金属簧片10的一端通过第二感温金属体焊接在第二放电管2的引线端上且与第四弹簧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金属簧片10的另一端和第四弹簧11的另一端均与公共插脚3固定连接,第三弹簧9的一端与第二滑块8抵触连接,第二滑块8与第二金属簧片10抵触连接。第三弹簧9和第四弹簧11均处于蓄力状态,第四弹簧11作用在第二金属簧片10的弹力方向远离第二放电管2,第二滑块8在第三弹簧9复位时推动第二金属簧片10远离第二放电管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包括第一指示片23、第二指示片24、第三指示片25和第四指示片26、第一透明视窗和第二透明视窗27。其中,第一指示片23与第一滑块4固定连接,第二指示片24与第一指示片23重叠。第三指示片25与第二滑块8固定连接,第三指示片25与第四指示片26重叠,第一透明视窗设置在第一指示片23和第二指示片24的重叠方向上,第二透明视窗27设置在第三指示片25和第四指示片26的重叠方向上。其中,第一指示片23在第三弹簧9复位时与第二指示片24脱离重叠,第三指示片25在第三弹簧9复位时与第四指示片26脱离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指示片23和第二指示片24以及第三指示片25和第四指示片26构成物理指示装置。其中,第一指示片23和第二指示片24或第三指示片25和第四指示片26可以是两个形状或颜色上存在区别的指示片,以便区分。运维人员在巡查浪涌保护器时,不仅可以通过第一透明视窗或第二透明视窗27直观地判断该浪涌保护器是否失效,还可以知道具体是哪一个放电管失效,从而采取相应维护措施,减少浪涌带来的损失。
请参照图5至图9所示,本使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浪涌保护器,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5至图9所示,包括设置在告警模块上的微动开关12、第五弹簧13、控制杆14和凸台15。其中,控制杆14的一端与微动开关12的动触点抵触连接,控制杆14的侧表面设有第一凸起部16,第五弹簧13套在控制杆14上,且一端与第一凸起部16抵触连接,第五弹簧13的另一端与凸台15抵触连接,凸台15位于控制杆14的侧围,控制杆14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4抵触连接;第五弹簧13处于蓄力状态,第一滑块4在第三弹簧9复位时脱离控制杆14。
如图5所示,还包括轴承17和活动杆18。其中,活动杆18的一端设置在第一滑块4与控制杆14抵触的位置之间,活动杆18的另一端套在轴承17上,轴承17固定在第二滑块8上。活动杆18在第三弹簧9复位时脱离控制杆1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放电管2在承受浪涌后,引线端过热,其自身的热量会传递到第四感温金属体上,使得第二金属簧片10脱焊并无法抵住第二滑块8。在第三弹簧9复位时的弹力作用下,第二滑块8带动其轴承17上的活动杆18脱离控制杆14。控制杆14在少了活动杆18的抵触作用后,在第五弹簧13的弹力的推动作用下发生位移,使得第五弹簧13复位。在第五弹簧13复位后,第五弹簧13通过触动杆19作用在微动开关12的动触点上的弹力也随之消失,使得动触点复位,进而微动开关12由常闭变成常开,最后触发告警模块。
如图8所示,如果过热的是第一放电管1,第一滑块4在第一弹簧5复位时就变成脱离活动杆18。此时,活动杆18承受来自控制杆14的作用力。由于少了第一滑块4的抵触加上活动杆18的另一端为套在轴承17上的转动结构,活动杆18位于控制杆14与第一滑块4中间的一端将在控制杆14的作用力下绕着轴承17旋转,即被弹开。
可见,结合图8与图9,本实施例中实现了第一放电管1和第二放电管2任一发生过热失效都将触发告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触动杆19和第六弹簧20。其中,控制杆14的一端设有卡槽21。第六弹簧20的一端位于卡槽21内,第六弹簧20的另一端套在触动杆19上,触动杆19的侧表面设有第二凸起部22,第六弹簧20的另一端与第二凸起部22抵触连接。
在控制杆14和微动开关12之间加入了触动杆19和第六弹簧20。相比于只有控制杆14的设计,控制杆14、触动杆19和第六弹簧20组成的结构在整体上的长度可调,使用起来较为灵活,避免出现控制杆14在第五弹簧13被压缩后依旧无法抵住微动开关12、控制杆14太长导致第五弹簧13的压缩成程度不够等尺寸问题,从而在安装时保证微动开关12处于常闭状态。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浪涌保护器,将第一放电管的一引线端和第二放电管的一引线端接在一起作为公共端,然后将第一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外接中性线或相线,再将第二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外接保护线,实现差模和共模的放电层数一样,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接法,有效提升了差模和共模的保护效果,扩大了电路的保护性能,做到共模和差模的残压水平一致,提升差模防护效果。同时,在浪涌保护器上增设了第一脱扣装置、第二脱扣装置以及控制杆、微动开关、触动杆等组成的告警失效装置,在浪涌来临时实现自动脱扣和失效告警,及时地保护住电路的其他设备,以及配合物理知识装置,及时地提醒运维人员当前的浪涌保护器是否失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放电管和第二放电管;
所述第一放电管的一引线端与所述第二放电管的一引线端相连,所述第一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相线或中性线相连,所述第二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保护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放电管;
所述第二放电管的一引线端同时与每个所述第一放电管的一引线端相连,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中性线相连,其余所述第一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不同的相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放电管;
所述第一放电管的一引线端与所述第二放电管的一引线端一一对应连接,所有所述第二放电管的另一引线端用于与保护线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脱扣装置和第二脱扣装置;
所述第一放电管和所述第二放电管的连接处设有公共插脚,所述第一放电管通过所述第一脱扣装置与所述公共插脚相连,所述第二放电管通过所述第二脱扣装置与所述公共插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扣装置包括第一滑块、第一弹簧、第一金属簧片、第二弹簧和第一感温金属体,所述第二脱扣装置包括第二滑块、第三弹簧、第二金属簧片、第四弹簧和第二感温金属体;
所述第一金属簧片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感温金属体焊接在所述第一放电管的引线端上且与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簧片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公共插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抵触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金属簧片抵触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处于蓄力状态,所述第二弹簧作用在所述第一金属簧片的弹力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放电管,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弹簧复位时推动所述第一金属簧片远离所述第一放电管;
所述第二金属簧片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感温金属体焊接在所述第二放电管的引线端上且与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簧片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公共插脚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抵触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金属簧片抵触连接;
所述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均处于蓄力状态,所述第四弹簧作用在所述第二金属簧片的弹力方向远离所述第二放电管,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三弹簧复位时推动所述第二金属簧片远离所述第二放电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告警模块上的微动开关、第五弹簧、控制杆和凸台;
所述控制杆的一端与所述微动开关的动触点抵触连接,所述控制杆的侧表面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五弹簧套在所述控制杆上,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起部抵触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凸台抵触连接,所述凸台位于所述控制杆的侧围,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抵触连接;所述第五弹簧处于蓄力状态,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三弹簧复位时脱离所述控制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和活动杆;
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控制杆抵触的位置之间,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套在所述轴承上,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上;
所述活动杆在所述第三弹簧复位时脱离所述控制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动杆和第六弹簧;
所述控制杆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第六弹簧的一端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六弹簧的另一端套在所述触动杆上,所述触动杆的侧表面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六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起部抵触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指示片、第二指示片、第三指示片和第四指示片、第一透明视窗和第二透明视窗;
所述第一指示片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指示片与所述第一指示片重叠;所述第三指示片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指示片与所述第四指示片重叠,所述第一透明视窗设置在所述第一指示片和所述第二指示片的重叠方向上,所述第二透明视窗设置在所述第三指示片和所述第四指示片的重叠方向上;所述第一指示片在所述第三弹簧复位时与所述第二指示片脱离重叠,所述第三指示片在所述第三弹簧复位时与所述第四指示片脱离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管和所述第二放电管均为多间隙气体放电管。
CN202023341723.8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浪涌保护器 Active CN214590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1723.8U CN214590598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浪涌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1723.8U CN214590598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浪涌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90598U true CN214590598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43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1723.8U Active CN214590598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浪涌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905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14538B2 (e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 comprising a disconnection accessory
CN108878086B (zh) 一种交直流通用的改进型电涌保护器
CN214590598U (zh) 一种浪涌保护器
CN201194327Y (zh) 漏电检测保护电路
CN201113383Y (zh) 具有寿命终止检测和显示功能的漏电保护电路
CN209642317U (zh) 一种pcb板载式电涌保护器
CN201466676U (zh) 一种电力电压互感器二次接地保护器
CN214755522U (zh) 一种浪涌保护器
CN2645314Y (zh) 浪涌保护组件
CN214479600U (zh) 一种石墨浪涌保护器
CN112366670A (zh) 一种具有热脱扣自我保护机构的电源浪涌保护器
CN113764236B (zh) 一种防烧毁端子设计方法及断路器
CN102280321A (zh) 一种轻载过热保护断路器
CN201638767U (zh) 电涌保护器
CN218782992U (zh) 一种热脱离机构和电涌保护器
CN100373727C (zh) 一种过热过电压保护器
CN219643590U (zh) 一种电源浪涌保护器
CN109659919A (zh) 一种可抗高强度雷电流的电涌保护器
CN209859899U (zh) 一种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CN2281029Y (zh) 电源防雷过压保护模块
CN203966995U (zh) 一种双保护元件的电涌保护器状态指示装置
CN220368472U (zh) 一种新型spd组件
CN213240456U (zh) 电阻焊设备接地及漏电检测装置
CN212322939U (zh) 一种浪涌过压延时脱扣器
CN214384854U (zh) 一种防雷浪涌保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