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81907U - 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81907U
CN214581907U CN202120365278.4U CN202120365278U CN214581907U CN 214581907 U CN214581907 U CN 214581907U CN 202120365278 U CN202120365278 U CN 202120365278U CN 214581907 U CN214581907 U CN 214581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valve
inlet
outle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527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琦
林俊光
丁兰馨
姚正楠
杨旭辰
董益华
罗海华
张曦
蒋月红
俞李斌
赵申轶
叶飞宇
马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Energy Group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Energy Group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Energy Group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Energy Group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6527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81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81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8190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包括:除湿溶液再生模块、工艺水箱、生活水箱、第一类溴化锂热泵、第一水泵至第四水泵、第一阀门至第八阀门、第十阀门、第十七阀门至第二十阀门和第一风机至第三风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降低除湿能耗40%以上,主要通过:1)利用热水作为再生热源,设有第一类溴化锂热泵,利用循环冷却水作为低温热源来制取热水可以降低再生蒸汽的使用量;2)除湿再生采用多级加热除湿,利用一级溶液加热器至三级溶液加热器和从热泵出来的三路热源实现多级加热除湿,使得热能得到梯级利用,传热传质动力驱动力均匀,提升热源的使用效果;3)采用显热回收设备回收空气热量,降低热损耗。

Description

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
背景技术
能耗问题恰是当下产业园区转向绿色发展的痛点,工业绿色转型亟需供能模式和技术的创新。很多高产值企业因为能耗较高被排除在招商门槛之外或是在产业园区转型时面临被清退的压力;同时,产业园区为增强产业人口吸引力和提供产业服务的配套空间也因能耗费用较高而受到限制,这些关于园区产业企业、园区配套设施供能直接影响各类园区发展和规划。能否通过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来改变供能模式,成为了解决园区能耗限制问题的重要思路。
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园区的能源结构也大幅变化。许多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电子制造等)由于其工艺特点和要求,对于温度和湿度的需求和要求较高;同时,人们生产生活的标准提高(如集中供冷供热、数据机房的配置等),使得暖通系统的能耗显著提高。据统计,在我国建筑物能耗占到公共机构能耗的70%以上,其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占建筑能耗的30%左右,尤其在一些民用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要占到建筑总能耗的50%~60%,而在一些工业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60%~70%。尤其是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夏天的暖通空调负荷高企造成了局部的电力供应紧张。但是由于需求不匹配、使用粗放等原因,暖通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巨大。在既有的400 亿平方米建筑中,95%为高能耗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对产业园乃至全社会的整体节能有重要意义。
暖通空调系统中传统的暖通空调系统采用冷却除湿需要较低的冷源温度,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采用溶液除湿,可以大幅提高冷源温度,可将冷冻水的供水温度从7℃提升至14~19℃,提升制冷机的效率大约20%;同时提升供回水温差,降低供回水流量,减少泵耗。但是除湿溶液再生需要加热溶液,通常需要80℃以上的加热温度,利用电加热效率较低,热泵技术是一种普遍应用的节能技术,可以有效利用低温热源,传统的压缩式热泵大多应用电、天然气等高品位能源,而吸收式热泵可以应用低压蒸汽、热水等相对品位较低的能源作为驱动热源,极大的丰富了热泵的应用场景,可以有效利用传统的电厂、化工厂存在丰富且廉价的热力资源和余热资源,用以制取70℃~100℃的热水。同时传统的压缩式热泵在夏季制冷时需要向外界排放大量废热,这部分废热温度在40~50℃左右,可以作为吸收式热泵的低温热源,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冷却塔负荷。
综上所述,提出一种新型的可以利用蒸汽和电两种能源联合制冷供热的区域供能系统,以降低园区暖通系统的综合能耗,提高供能可靠性。同时,为增强新实用新型的实用推广性,提出相应的规划模式建议,匹配实用新型所述的供能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
这种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包括:除湿溶液再生模块、工艺水箱、生活水箱、第一类溴化锂热泵、第一水泵至第四水泵、第一阀门至第八阀门、第十阀门、第十七阀门至第二十阀门和第一风机至第三风机;其中除湿溶液再生模块由一级溶液加热器至三级溶液加热器、第一喷淋塔至第三喷淋塔、空气显热回收器、溶液显热回收器、浓溶液罐、稀溶液罐、显热回收新风机组、压缩式电制冷机、冷却塔、用户末端、第一溶液泵至第六溶液泵、第九阀门和第十一阀门至第十六阀门组成;
第一类溴化锂热泵上设有驱动热源进口、驱动热源出口、中温热源进口、低温热源进口、低温热源出口和中温热源出口;
一级溶液加热器至三级溶液加热器上均设有热源侧进口、热源侧出口、溶液侧进口和溶液侧出口;第一喷淋塔至第三喷淋塔上均设有溶液侧入口、溶液侧出口、气侧进口、气侧出口和喷淋口;空气显热回收器上设有排气入口和排气出口;溶液显热回收器上设有浓溶液侧进口、浓溶液侧出口、稀溶液侧进口和稀溶液侧出口;浓溶液罐上设有浓溶液进口和浓溶液出口;稀溶液罐上设有稀溶液进口和稀溶液出口;显热回收新风机组上设有除湿溶液进口、除湿溶液出口、新风进口和排风口;制冷机上设有冷却水进水口、冷却水出水口、冷冻水进口和冷冻水出口;冷却塔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用户末端上设有新风进口、排风口、冷冻水回水口和冷冻水进水口。
作为优选:驱动热源进口与第五阀门的一端、第十七阀门的一端均相连,第五阀门的另一端与蒸汽管路相连,第十七阀门的另一端与三级溶液加热器的热源侧进口相连;驱动热源出口与第四阀门的一端相连,第四阀门的另一端与第一水泵的一端相连,第一水泵的另一端与工艺水箱、第一阀门的一端分别相连,第一阀门的另一端与生活水箱、第六阀门的一端分别相连,第六阀门的另一端与中温热源进口相连;低温热源进口与第三水泵的一端、第二阀门的一端分别相连,第二阀门的另一端与循环冷却水管路相连,第三水泵的另一端与第二十阀门的一端相连;低温热源出口与第十阀门的一端、第三阀门的一端相连,第十阀门的另一端与制冷机的冷却水进水口、冷却塔的出水口分别相连,第三阀门的另一端与循环冷却水管路相连;中温热源进口与第八阀门的一端相连,第八阀门的另一端与第九阀门的一端、第十一阀门的一端、第十二阀门的一端、第十五阀门和第十九阀门的一端分别相连;第十九阀门的另一端与用户末端的冷冻水回水口相连;中温热源出口与第七阀门的一端相连,第七阀门的另一端与第二水泵的一端相连,第二水泵的另一端与第十八阀门的一端、第十四阀门的一端分别相连,第十八阀门的另一端与第五水泵的一端相连,第五水泵的另一端用户末端的冷冻水进水口相连。
作为优选,一级溶液加热器的热源侧进口与第十一阀门的另一端、第十三阀门的一端分别相连,一级溶液加热器的热源侧出口与第九阀门的另一端相连,一级溶液加热器的溶液侧进口与第一溶液泵的一端相连,一级溶液加热器的溶液侧出口与第一喷淋塔的喷淋口相连;第一喷淋塔的气侧进口与第一风机相连,第一风机的另一端与空气显热回收器的排气出口外界空气出口相连;第一喷淋塔的溶液侧入口与第四溶液泵的一端相连;二级溶液加热器的热源侧进口与第十四阀门的另一端、第十六阀门的一端分别相连;二级溶液加热器的热源侧出口与第十二阀门的另一端、第十三阀门的另一端分别相连;二级溶液加热器的溶液侧进口与第二溶液泵的一端相连;二级溶液加热器的溶液侧出口与第二喷淋塔的喷淋口相连;第二喷淋塔的气侧进口与第一喷淋塔的气侧出口相连,第二喷淋塔的溶液侧入口与第一喷淋塔的溶液侧出口相连;三级溶液加热器的热源侧进口与第十七阀门的另一端相连,三级溶液加热器的热源侧出口与第十五阀门的另一端、第十六阀门的另一端分别相连,三级溶液加热器的溶液侧进口与第三溶液泵的一端相连,三级溶液加热器的溶液侧出口与第三喷淋塔的喷淋口相连;第三喷淋塔的气侧进口第二喷淋塔的气侧出口相连,第三喷淋塔的气侧出口与空气显热回收器的排气进口相连,第三喷淋塔的溶液侧进口与第二喷淋塔的溶液侧出口相连,第三喷淋塔的溶液侧出口与第五溶液泵的一端相连。
作为优选,溶液显热回收器的浓溶液侧进口与第五溶液泵的另一端相连;溶液显热回收器的浓溶液侧出口与浓溶液罐的浓溶液进口相连,溶液显热回收器的稀溶液侧进口与稀溶液罐的稀溶液出口相连,溶液显热回收器的稀溶液侧出口与第四溶液泵的另一端相连;浓溶液罐的浓溶液出口与第六溶液泵的一端相连,第六溶液泵的另一端与显热回收新风机组的除湿溶液进口相连;显热回收新风机组除湿溶液出口与稀溶液罐的稀溶液进口相连;显热回收新风机组的新风出口与第二风机的一端相连,第二风机的另一端与用户末端的新风进口相连,显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回收风口与第三风机的一端相连,第三风机的另一端与用户末端的排风口相连;显热回收新风机组的新风进口和排风口分别与外界相连。
作为优选,制冷机的冷冻水出口与第四水泵的一端相连,第四水泵的另一端与用户末端冷冻水进水口相连,制冷机的冷冻水进口与用户末端的冷冻水回水口相连;制冷机的冷却水进水口与冷却塔的出水口、第十阀门的另一端分别相连,制冷机的冷却水出水口与第二十阀门的一端相连,第二十阀门的另一端与第三水泵的另一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降低除湿能耗40%以上,主要通过:1)利用热水作为再生热源,设有第一类溴化锂热泵,利用循环冷却水作为低温热源来制取热水可以降低再生蒸汽的使用量;2)除湿再生采用多级加热除湿,利用一级溶液加热器至三级溶液加热器和从热泵出来的三路热源实现多级加热除湿,使得热能得到梯级利用,传热传质动力驱动力均匀,提升热源的使用效果;3)采用显热回收设备回收空气热量,降低热损耗。夏季可以提升冷冻水出水温度,提升制冷机效率10%以上,增加供冷半径,同时可提供热水(60℃~90℃);冬季利用溴化锂热泵供热的成本不到空气源热泵的50%,且不存在蒸发器结霜的问题;夏季可以显著提升供冷除湿的可靠性;设置溶液罐平抑除湿负荷波动;夏季可以减少制冷机冷却塔的装机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示意图;
图2为产业园区用地布局规划模式建议图。
附图标记说明:工艺水箱1-1、生活水箱1-2、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一级溶液加热器3-1、二级溶液加热器3-2、三级溶液加热器3-3、第一喷淋塔4-1、第二喷淋塔4-2、第三喷淋塔 4-3、空气显热回收器5、溶液显热回收器6、浓溶液罐7-1、稀溶液罐7-2、显热回收新风机组8、压缩式电制冷机9、冷却塔10、用户末端11、第一溶液泵12-1、第二溶液泵12-2、第三溶液泵12-3、第四溶液泵12-4、第五溶液泵12-5、第六溶液泵12-6、第一水泵13-1、第二水泵13-2、第三水泵13-3、第四水泵13-4、第五水泵13-5、第一阀门14-1、第二阀门14-2、第三阀门14-3、第四阀门14-4、第五阀门14-5、第六阀门14-6、第七阀门14-7、第八阀门 14-8、第九阀门14-9、第十阀门14-10、第十一阀门14-11、第十二阀门14-12、第十三阀门 14-13、第十四阀门14-14、第十五阀门14-15、第十六阀门14-16、第十七阀门14-17、第十八阀门14-18、第十九阀门14-19、第二十阀门14-20、第一风机15-1、第二风机15-2、第三风机15-3;蒸汽管A16-1、蒸汽管B16-2、蒸汽管C16-3、蒸汽管D16-4、蒸汽管E16-5、蒸汽管F16-6、蒸汽管G16-7、蒸汽管H16-8、蒸汽管I16-9、蒸汽管J16-10、循环冷却水管 17、溴化锂机组18、蒸汽管接入口A19-1、蒸汽管接入口B19-2、蒸汽管接入口C19-3、循环冷却水管接入口A20-1、循环冷却水管接入口B20-2、循环冷却水管接入口C20-3、除湿溶液再生模块A21-1、除湿溶液再生模块B21-2、除湿溶液再生模块C21-3、除湿溶液再生模块D21-4、热水管A22-1、热水管B22-2、热水管C22-3、热水管D22-4、热水管E22-5、热水管F22-6、热水管G22-7、热水管H22-8、冷水管A23-1、冷水管B23-2、冷水管C23-3、冷水管D23-4、除湿溶液再生模块24、驱动热源进口25、驱动热源出口26、中温热源进口27、低温热源进口28、低温热源出口29、中温热源出口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较传统的电驱动除湿,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除湿能耗40%以上,降低冬季暖通供热成本 50%以上,同时提升夏季制冷除湿的可靠性,减少电制冷机冷却塔装机。可广泛应用于对全年除湿要求较高的产业园区(如生物医药、电子制造等)、冬季有供热需求的园区、社区、大型公建、综合体等区域及建筑。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包括:工艺水箱1-1、生活水箱1-2、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一级溶液加热器3-1至三级溶液加热器3-3、第一喷淋塔4-1至第三喷淋塔4-3、空气显热回收器5、溶液显热回收器6、浓溶液罐7-1、稀溶液罐7-2、显热回收新风机组8、压缩式电制冷机9、冷却塔10、用户末端11、第一溶液泵12-1 至第六溶液泵12-6、第一水泵13-1至第四水泵13-4、第一阀门14-1至第二十阀门14-20、第一风机15-1至第三风机15-3。
运行供冷除湿模式时:
打开第一阀门14-1、第四阀门14-4至第九阀门14-9、第十三阀门14-13、第十四阀门 14-14、第二十阀门14-20,启动相关设备。
低压蒸汽经第五阀门14-5进入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驱动热源进口,冷凝后变成热水根据工况调节,70℃~90℃经由第一水泵13-1和第一阀门14-1进入工艺水箱1-1或者生活水箱1-2。
制冷机9的循环冷却水一部分经由冷却塔10冷却返回制冷机完成循环;一部分作为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低温热源,经由第二十阀门14-20和第三水泵13-3进入第一类溴化锂热泵 2,换热冷却后,经第十阀门14-10进入制冷机循环冷却水进口,完成循环。制冷机9的循环冷冻水经过第四水泵13-4进入用户末端11,换热后返回制冷机,完成循环。
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中温热源出口排出的热水60℃~90℃作为除湿溶液再生的主要热源,经由第七阀门14-7、第二水泵13-2和第十四阀门14-14进入二级溶液加热器3-2的水侧进口,换热降温后经由第十三阀门14-13进入一级溶液加热器3-1的水侧进口,经由第九阀门14-9和第八阀门14-8,返回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中温热源进口,经内部加热后完成循环。调节第六阀门14-6的开度,使得多余的热水进入生活水箱1-2。
除湿溶液再生过程中:稀溶液罐7-2中的稀溶液经过第四溶液泵12-4进入第一喷淋塔 4-1底部的循环溶液槽,第一喷淋塔4-1循环溶液槽中的溶液一部分经第一溶液泵12-1进入一级溶液加热器3-1,加热后返回第一喷淋塔4-1顶部喷淋口,一部分进入第二喷淋塔4-2 底部的循环溶液槽;第二喷淋塔4-2循环溶液槽中的溶液一部分经第二溶液泵12-2进入二级溶液加热器3-2,加热后返回第二喷淋塔4-2的顶部喷淋口,一部分进入第三喷淋塔4-3底部的循环溶液槽,经第五溶液泵12-5进入溶液显热回收器6,与稀溶液换热后进入浓溶液罐 7-1;浓溶液储存在浓溶液罐7-1中,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浓溶液,以应对除湿负荷的波动,并具有一定的蓄能功能。外界空气经过空气显热回收器5与第三喷淋塔4-3的回风换热后经过第一风机15-1依次进入第一喷淋塔4-1、第二喷淋塔4-2和第三喷淋塔4-3后返回空气显热回收器5换热排出。
新风除湿过程中:浓溶液罐7-1中的浓溶液经第六溶液泵12-6进入显热回收新风机组除湿溶液进口,吸收水蒸气后稀释成稀溶液返回稀溶液罐7-2进口;外界空气经过显热回收新风机组8的除湿、换热等处理后经过第二风机15-2进入用户末端11,用户末端11的排风经过第三风机15-3后进入显热回收新风机组8换热后排出。
当除湿负荷较大时,可以启动第三溶液泵12-3,打开第十一阀门14-11、第十二阀门14-12、第十五阀门14-15和第十七阀门14-17。调节第十七阀门14-17的开度,低压蒸汽经第十七阀门14-17进入三级溶液加热器3-3作为额外的除湿溶液再生热源蒸汽;调节第十一阀门 14-11的开度,中温水经第十一阀门14-11进入一级溶液加热器3-1作为额外的除湿溶液再生热源热水。调节第十五阀门14-15的开度,让多余的热水经过第十五阀门14-15进入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中温热源回水管道;调节第十二阀门14-12的开度,让多余的中温水经过第十二阀门14-12进入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中温热源回水管道。
在低温热源不够的情况下:打开第二阀门14-2和第三阀门14-3,工厂的循环冷却水通过第二阀门14-2进入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作为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额外低温热源。
运行供热除湿模式时:
打开第一阀门14-1至第九阀门14-9、第十三阀门14-13、第十四阀门14-14、第十八阀门14-18、第十九阀门14-19,启动相关设备。
低压蒸汽经第五阀门14-5进入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驱动热源进口,冷凝后变成热水根据工况调节,70℃~90℃经由第一水泵13-1和第一阀门14-1进入工艺水箱1-1或者生活水箱1-2。
工厂的循环冷却水经由第二阀门14-2进入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低温热源进口,换热冷却后,由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低温热源出口经第三阀门14-3排出。
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中温热源出口排出的一部分热水60℃~90℃作为除湿溶液再生的主要热源,经由第七阀门14-7、第二水泵13-2和第十四阀门14-14进入二级溶液加热器3-2 的水侧进口,换热降温后经由第十三阀门14-13进入一级溶液加热器3-1的水侧进口,经由第九阀门14-9和第八阀门14-8,进入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中温热源进口,经内部加热后完成循环;另一部分热水作为用户末端供热热源,经第十八阀门14-18和第五水泵13-5进入用户末端11,然后经第十九阀门14-19和第八阀门14-8进入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中温热源进口经内部加热后完成循环。调节第六阀门14-6的开度,使得多余的中温水进入生活水箱 1-2。
除湿溶液再生过程中,稀溶液罐7-2中的稀溶液经过第四溶液泵12-4进入第一喷淋塔 4-1底部的循环溶液槽,第一喷淋塔4-1循环溶液槽中的溶液一部分经第一溶液泵12-1进入一级溶液加热器3-1,加热后返回第一喷淋塔4-1顶部喷淋口,一部分进入第二喷淋塔4-2 底部的循环溶液槽;第二喷淋塔4-2循环溶液槽中的溶液一部分经第二溶液泵12-2进入二级溶液加热器3-2,加热后返回第二喷淋塔4-2的顶部喷淋口,一部分进入第三喷淋塔4-3底部的循环溶液槽,经第五溶液泵12-5进入溶液显热回收器6,与稀溶液换热后进入浓溶液罐 7-1;浓溶液储存在浓溶液罐7-1中,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浓溶液,以应对除湿负荷的波动,并具有一定的蓄能功能。外界空气经过空气显热回收器5与第三喷淋塔4-3的回风换热后经过第一风机15-1依次进入第一喷淋塔4-1、第二喷淋塔4-2和第三喷淋塔4-3后返回空气显热回收器5换热排出。
新风除湿过程中,浓溶液罐7-1中的浓溶液经第六溶液泵12-6进入显热回收新风机组除湿溶液进口,吸收水蒸气后稀释成稀溶液返回稀溶液罐7-2进口;外界空气经过显热回收新风机组8的除湿、换热等处理后经过第二风机15-2进入用户末端11,用户末端11的排风经过第三风机15-3后进入显热回收新风机组8换热后排出。
当除湿负荷较大时,可以启动第三溶液泵12-3,打开第十一阀门14-11、第十二阀门14-12、第十五阀门14-15和第十七阀门14-17。调节第十七阀门14-17的开度,低压蒸汽经第十七阀门14-17进入三级溶液加热器3-3作为额外的除湿溶液再生热源蒸汽;调节第十一阀门 14-11的开度,中温水经第十一阀门14-11进入一级溶液加热器3-1作为额外的除湿溶液再生热源热水。调节第十五阀门14-15的开度,让多余的热水经过第十五阀门14-15进入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中温热源回水管道;调节第十二阀门14-12的开度,让多余的中温水经过第十二阀门14-12进入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的中温热源回水管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根据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的工作模式,给出了如图2所示的产业园区用地布局规划模式建议图;
蒸汽管A16-1主干管沿工业园区主干道一侧建议绿地上空架空设置,各工业企业蒸汽管各自接入或者合并后接入蒸汽管A16-1主干管。
循环冷却水管17主干管沿工业园区主干道一侧建议绿带地下埋设,各工业企业循环冷却水管各自接入或者合并后接入循环冷却水管17主干管。
溴化锂机组18建议结合公共绿地设置,要求邻近用户。
溴化锂机组18通过热水管A22-1、蒸汽管B16-2可不设连接除湿溶液再生模块A21-1。
除湿溶液再生模块A21-1、蒸汽管G16-7、冷水管A23-1、热水管E22-5可不设接到用户。
溴化锂机组18通过热水管B22-2、蒸汽管C16-3可不设连接除湿溶液再生模块B21-2。
除湿溶液再生模块B21-2、蒸汽管H16-8、冷水管B23-2、热水管F22-6可不设接到用户。
溴化锂机组18通过热水管C22-3、蒸汽管D16-4可不设连接除湿溶液再生模块C21-3。
除湿溶液再生模块C21-3、热水管E22-5、热水管F22-6、热水管G22-7可不设接到用户。
溴化锂机组18通过热水管D22-4、蒸汽管F16-6可不设连接除湿溶液再生模块D21-4。
除湿溶液再生模块D21-4、蒸汽管J16-10、冷水管D23-4、热水管H22-8可不设接到用户。
说明:溴化锂机组数量可增设,单个溴化锂机组可连接多个溶液再生模块,溶液再生模块连接用户。溴化锂机组通过热水管、蒸汽管可不设连接溶液再生模块,溶液再生模块经由蒸汽管、冷水管、热水管可不设连接用户。

Claims (5)

1.一种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湿溶液再生模块(24)、工艺水箱(1-1)、生活水箱(1-2)、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第一水泵(13-1)至第四水泵(13-4)、第一阀门(14-1)至第八阀门(14-8)、第十阀门(14-10)、第十七阀门(14-17)至第二十阀门(14-20)和第一风机(15-1)至第三风机(15-3);其中除湿溶液再生模块(24)由一级溶液加热器(3-1)至三级溶液加热器(3-3)、第一喷淋塔(4-1)至第三喷淋塔(4-3)、空气显热回收器(5)、溶液显热回收器(6)、浓溶液罐(7-1)、稀溶液罐(7-2)、显热回收新风机组(8)、压缩式电制冷机(9)、冷却塔(10)、用户末端(11)、第一溶液泵(12-1)至第六溶液泵(12-6)、第九阀门(14-9)和第十一阀门(14-11)至第十六阀门(14-16)组成;
第一类溴化锂热泵(2)上设有驱动热源进口(25)、驱动热源出口(26)、中温热源进口(27)、低温热源进口(28)、低温热源出口(29)和中温热源出口(30);
一级溶液加热器(3-1)至三级溶液加热器(3-3)上均设有热源侧进口、热源侧出口、溶液侧进口和溶液侧出口;第一喷淋塔(4-1)至第三喷淋塔(4-3)上均设有溶液侧入口、溶液侧出口、气侧进口、气侧出口和喷淋口;空气显热回收器(5)上设有排气入口和排气出口;溶液显热回收器(6)上设有浓溶液侧进口、浓溶液侧出口、稀溶液侧进口和稀溶液侧出口;浓溶液罐(7-1)上设有浓溶液进口和浓溶液出口;稀溶液罐(7-2)上设有稀溶液进口和稀溶液出口;显热回收新风机组(8)上设有除湿溶液进口、除湿溶液出口、新风进口和排风口;制冷机(9)上设有冷却水进水口、冷却水出水口、冷冻水进口和冷冻水出口;冷却塔(10)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用户末端(11)上设有新风进口、排风口、冷冻水回水口和冷冻水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热源进口(25)与第五阀门(14-5)的一端、第十七阀门(14-17)的一端均相连,第五阀门(14-5)的另一端与蒸汽管路相连,第十七阀门(14-17)的另一端与三级溶液加热器(3-3)的热源侧进口相连;驱动热源出口(26)与第四阀门(14-4)的一端相连,第四阀门(14-4)的另一端与第一水泵(13-1)的一端相连,第一水泵(13-1)的另一端与工艺水箱(1-1)、第一阀门(14-1)的一端分别相连,第一阀门(14-1)的另一端与生活水箱(1-2)、第六阀门(14-6)的一端分别相连,第六阀门(14-6)的另一端与中温热源进口(27)相连;低温热源进口(28)与第三水泵(13-3)的一端、第二阀门(14-2)的一端分别相连,第二阀门(14-2)的另一端与循环冷却水管路相连,第三水泵(13-3)的另一端与第二十阀门(14-20)的一端相连;低温热源出口(29)与第十阀门(14-10)的一端、第三阀门(14-3)的一端相连,第十阀门(14-10)的另一端与制冷机(9)的冷却水进水口、冷却塔(10)的出水口分别相连,第三阀门(14-3)的另一端与循环冷却水管路相连;中温热源进口(27)与第八阀门(14-8)的一端相连,第八阀门(14-8)的另一端与第九阀门(14-9)的一端、第十一阀门(14-11)的一端、第十二阀门(14-12)的一端、第十五阀门(14-15)和第十九阀门(14-19)的一端分别相连;第十九阀门(14-19)的另一端与用户末端(11)的冷冻水回水口相连;中温热源出口(30)与第七阀门(14-7)的一端相连,第七阀门(14-7)的另一端与第二水泵(13-2)的一端相连,第二水泵(13-2)的另一端与第十八阀门(14-18)的一端、第十四阀门(14-14)的一端分别相连,第十八阀门(14-18)的另一端与第五水泵(13-5)的一端相连,第五水泵(13-5)的另一端用户末端(11)的冷冻水进水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级溶液加热器(3-1)的热源侧进口与第十一阀门(14-11)的另一端、第十三阀门(14-13)的一端分别相连,一级溶液加热器(3-1)的热源侧出口与第九阀门(14-9)的另一端相连,一级溶液加热器(3-1)的溶液侧进口与第一溶液泵(12-1)的一端相连,一级溶液加热器(3-1)的溶液侧出口与第一喷淋塔(4-1)的喷淋口相连;第一喷淋塔(4-1)的气侧进口与第一风机(15-1)相连,第一风机(15-1)的另一端与空气显热回收器(5)的排气出口相连;第一喷淋塔(4-1)的溶液侧入口与第四溶液泵(12-4)的一端相连;二级溶液加热器(3-2)的热源侧进口与第十四阀门(14-14)的另一端、第十六阀门(14-16)的一端分别相连;二级溶液加热器(3-2)的热源侧出口与第十二阀门(14-12)的另一端、第十三阀门(14-13)的另一端分别相连;二级溶液加热器(3-2)的溶液侧进口与第二溶液泵(12-2)的一端相连;二级溶液加热器(3-2)的溶液侧出口与第二喷淋塔(4-2)的喷淋口相连;第二喷淋塔(4-2)的气侧进口与第一喷淋塔(4-1)的气侧出口相连,第二喷淋塔(4-2)的溶液侧入口与第一喷淋塔(4-1)的溶液侧出口相连;三级溶液加热器(3-3)的热源侧进口与第十七阀门(14-17)的另一端相连,三级溶液加热器(3-3)的热源侧出口与第十五阀门(14-15)的另一端、第十六阀门(14-16)的另一端分别相连,三级溶液加热器(3-3)的溶液侧进口与第三溶液泵(12-3)的一端相连,三级溶液加热器(3-3)的溶液侧出口与第三喷淋塔(4-3)的喷淋口相连;第三喷淋塔(4-3)的气侧进口第二喷淋塔(4-2)的气侧出口相连,第三喷淋塔(4-3)的气侧出口与空气显热回收器(5)的排气进口相连,第三喷淋塔(4-3)的溶液侧进口与第二喷淋塔(4-2)的溶液侧出口相连,第三喷淋塔(4-3)的溶液侧出口与第五溶液泵(12-5)的一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溶液显热回收器(6)的浓溶液侧进口与第五溶液泵(12-5)的另一端相连;溶液显热回收器(6)的浓溶液侧出口与浓溶液罐(7-1)的浓溶液进口相连,溶液显热回收器(6)的稀溶液侧进口与稀溶液罐(7-2)的稀溶液出口相连,溶液显热回收器(6)的稀溶液侧出口与第四溶液泵(12-4)的另一端相连;浓溶液罐(7-1)的浓溶液出口与第六溶液泵(12-6)的一端相连,第六溶液泵(12-6)的另一端与显热回收新风机组(8)的除湿溶液进口相连;显热回收新风机组(8)除湿溶液出口与稀溶液罐(7-2)的稀溶液进口相连;显热回收新风机组(8)的新风出口与第二风机(15-2)的一端相连,第二风机(15-2)的另一端与用户末端(11)的新风进口相连,显热回收新风机组(8)的回收风口与第三风机(15-3)的一端相连,第三风机(15-3)的另一端与用户末端(11)的排风口相连;显热回收新风机组(8)的新风进口和排风口分别与外界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冷机(9)的冷冻水出口与第四水泵(13-4)的一端相连,第四水泵(13-4)的另一端与用户末端(11)冷冻水进水口相连,制冷机(9)的冷冻水进口与用户末端(11)的冷冻水回水口相连;制冷机(9)的冷却水进水口与冷却塔(10)的出水口、第十阀门(14-10)的另一端分别相连,制冷机(9)的冷却水出水口与第二十阀门(14-20)的一端相连,第二十阀门(14-20)的另一端与第三水泵(13-3)的另一端相连。
CN202120365278.4U 2021-02-08 2021-02-08 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4581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5278.4U CN214581907U (zh) 2021-02-08 2021-02-08 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5278.4U CN214581907U (zh) 2021-02-08 2021-02-08 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81907U true CN214581907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16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5278.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4581907U (zh) 2021-02-08 2021-02-08 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819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1272A (zh) * 2021-02-08 2021-05-11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1272A (zh) * 2021-02-08 2021-05-11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
CN112781272B (zh) * 2021-02-08 2024-07-02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9585B (zh) 适合低温气候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复合系统
CN101403521B (zh)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
CN102384539B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与转轮除湿组合的复合空调系统
CN103791576A (zh) 一种低品位热源驱动变溶液温度两级溶液除湿空调
CN207438791U (zh) 一种转轮除湿与地源热泵组合的空调系统
CN103438545A (zh) 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常规复合冷热源耦合水蓄冷空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1032233Y (zh) 蓄冷蓄热型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机
CN105276861A (zh) 一种补偿式双源热泵冷热风空调机组
CN105953322A (zh) 一种基于热源塔兼顾新风的热泵空调系统及方法
CN203628881U (zh) 可制备冷或热媒并同时处理空气热湿负荷的空调装置
CN214581907U (zh) 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
CN103697543A (zh) 可处理空气热湿负荷并同时制备冷水或热水的空调装置
CN103712291A (zh) 可制备冷或热媒并同时处理空气热湿负荷的空调装置
CN106839217B (zh) 脱电独立运行复合式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53576B (zh) 沸腾再生型热源塔热泵系统
CN206504423U (zh) 利用土壤实现太阳能综合利用与跨季节储能的热源塔热泵
CN102230690B (zh) 超热自由回收太阳能热泵机组
CN202018156U (zh) 节能热泵热水空调机
CN203848548U (zh) 空气源热泵多用机组
CN103196197B (zh) 一种带热回收功能的地源与空气源耦合热泵系统
CN105258379A (zh) 热泵型太阳能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CN214371072U (zh) 太阳能热驱动的改进溶液吸收式热泵系统与除湿空调系统
CN112781272B (zh) 一种新型汽电双源温湿度独立控制区域供能系统
CN203274086U (zh) 一种带热回收功能的地源与空气源耦合热泵系统
CN102865693A (zh) 一种空气源和废水源双源热泵三联供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