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4464U - 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4464U
CN214574464U CN202120777137.3U CN202120777137U CN214574464U CN 214574464 U CN214574464 U CN 214574464U CN 202120777137 U CN202120777137 U CN 202120777137U CN 214574464 U CN214574464 U CN 214574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creen
drop
water
sill
escape ca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771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重阳
刘中华
周明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291 Nanfa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Guangdo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Engineering Corp Of Nuclear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Engineering Corp Of Nuclear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Engineering Corp Of Nuclear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21207771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4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4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4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其包括护板和基底,所述护板位于所述基底的沿水流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基底与所述护板固定连接;所述基底上设置有跌水坎;还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跌水坎每个台阶跌水面和跌水壁的交接处的正上方位置均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朝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相对两侧与所述护板可拆卸连接;所述跌水坎的每个跌水面的正上方位置均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跌水坎的跌水面平行,所述第二过滤网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靠近所述跌水坎跌水面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跌水坎相邻的跌水壁可拆卸连接。本申请具有方便对急流槽进行清理,避免急流槽堵塞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公路排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急流槽是指在陡坡或深沟地段设置的坡度较陡、水流不离开槽底的沟槽。急流槽通常设置在高路堤边坡、高路堑边坡、路堑与高路堤连接处等位置,用来排水可预防因积水浸泡边坡导致的边坡垮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对公路路基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
现有的,水流从高路边沟汇水口进入急流槽,急流槽基底设有减缓水流流速的跌水坎,跌水坎为多节台阶,台阶水平面为跌水面,台阶阶身为跌水壁,水流从跌水坎跌水面通过跌水面与跌水壁交接处落入下一阶台阶,水流沿跌水坎流泻,进入急流槽沿边坡倾斜方向的底端设置的排水沟中,最后通过排水沟中的排水口排出。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水流中携带的树枝、塑料袋等垃圾会沉积在跌水坎和排水沟开设的排水口处,造成急流槽堵塞且难以清理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急流槽中树枝、塑料袋等垃圾堆积在急流槽造成急流槽堵塞的问题,同时为了方便对急流槽进行清理,本申请提供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包括护板和基底,所述护板位于所述基底的沿水流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基底与所述护板固定连接;所述基底上设置有跌水坎;还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跌水坎每个台阶的跌水面和跌水壁的交接处的正上方位置均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朝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相对两侧与所述护板可拆卸连接;所述跌水坎的每个跌水面的正上方位置均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跌水坎的跌水面平行,所述第二过滤网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靠近所述跌水坎的跌水面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跌水坎相邻的跌水壁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流入急流槽沿跌水坎下流,通过安装在跌水坎跌水面上方且与跌水面平行的第二过滤网过滤时,水流中携带的树枝,塑料袋等垃圾被第二过滤网初步过滤,通过第二过滤网的水流沿跌水面继续流动,经过位于跌水坎跌水面和跌水壁交接处流入下一阶跌水坎台阶,再次被下一台阶处的第二过滤网过滤,当第二过滤网被水流中过滤出的垃圾堵塞时,水流从与第二过滤网铰接的第一过滤网流出,水流在急流槽跌水坎流泻时水流中夹杂的树枝、塑料袋等垃圾被留在了层层过滤网上,从而减少了树枝、塑料袋等垃圾在急流槽中的沉积,工人可通过拆卸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对过滤网上的垃圾进行清理,避免急流槽堵塞。
优选的,两所述护板靠近所述跌水坎的一侧均开设有供装卸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卡槽;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相对两侧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的相对两侧可从卡槽长度方向上远离基底的开口处竖直插入卡槽,实现第一过滤网的固定安装,同时可沿卡槽将第一过滤网取出进行清理和替换。
优选的,所述跌水坎的跌水壁上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二过滤网远离铰接处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凸台远离基底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台成为第二过滤网可以安装在跌水面上方的基础,凸台对第二过滤网起到了支撑作用。
优选的,所述凸台上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凸台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开设有供所述转动块穿过的通孔,所述转动块与所述第二过滤网远离所述凸台的一侧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第二过滤网时,转动块先以对应第二过滤网上通孔的形状穿过第二过滤网,然后转动转动块,使其形状与通孔形状发生偏转,从而使转动块卡扣在第二过滤网上,第二过滤网被固定在凸台和转动块之间,增强了第二过滤网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护板在所述卡槽对应开口处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位于所述卡槽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基底的一端;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护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护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转动杆靠近所述护板的一侧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过滤网受到较大水流的浮力影响而向上浮动时,第一过滤网被与第一过滤网抵接的、设置在护板卡槽的滤网装卸口一端的转动杆阻拦,限制了第一过滤网的移动,增强了第一过滤网的稳定性。
优选的,还包括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位于基底的出水口正下方,所述排水沟开口向上,所述排水沟的沟底开设有排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沿急流槽流入急流槽底部的排水沟,再由排水沟沟底的排水口排出,实现了急流槽排出高路边堤积水、降低边坡垮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功用。
优选的,所述排水沟在所述排水口的对应位置处安装有过滤网筒,所述过滤网筒开口向上,所述过滤网筒与所述排水沟的沟底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筒可对水流经过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过滤后还残余的少量树枝、塑料袋等垃圾进一步过滤,减少进入排水口的水流中的垃圾,避免排水口堵塞,工人可通过拆卸过滤网筒进行垃圾清理。
优选的,所述排水沟的开口处位置设置有堵板,所述堵板一端与所述排水沟的沟口远离所述跌水坎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朝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急流槽流下的较大较急的水流因受到惯性作用而冲出排水沟时,受到排水沟上方正对急流槽设立的堵板的阻挡而落入排水沟中,堵板对沿急流槽下泄的水流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使水流更大限度的流入排水沟。
优选的,所述基底远离所述跌水坎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嵌接块,所述嵌接块用于插入与基底相接的边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底安装嵌接块与边坡固定连接,增加了基底与边坡的接触面积,使得基底与边坡的连接更加紧密,增强了急流槽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急流槽跌水坎处设置可拆卸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实现了对沿跌水坎下泄的水流中树枝、塑料袋等垃圾的过滤;减少了这些垃圾在急流槽中的堆积,造成急流槽堵塞,工人可通过拆卸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对网上的垃圾进行清理;
2.在排水沟上方设置有堵板,堵板可阻挡从急流槽下泻的水流冲出排水沟,防止水流外泄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3.在急流槽基底与边坡相接的一侧设置有嵌接块,使急流槽与边坡结合的更加紧密,提高了急流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底;11、嵌接块;2、护板;21、卡槽;22、转动杆;3、跌水坎;31、凸台;32、连接杆;33、转动块;4、第一过滤网;5、第二过滤网;51、通孔;6、排水沟;61、排水口;62、过滤网筒;621、凸块;63、堵板;7、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参照图1,急流槽包括护板2和基底1,基底1用于与边坡7固定连接,基底1依据边坡2地势倾斜铺设。护板2位于基底1的两侧,基底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护板2靠近边坡7的一端固定连接形成供水流通过的排水腔。基底1远离边坡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跌水坎3,跌水坎3位于两个护板2和基底1固定连接形成的排水腔内部,跌水坎3为多阶台阶,水流沿跌水坎3台阶的跌水面流动,经过跌水面和跌水壁交接处流入下一阶台阶。
参照图2和图3,急流槽还包括第一过滤网4和第二过滤网5,第一过滤网4朝竖直方向设置,跌水坎3位于跌水面与跌水壁交接处的正上方位置均设置第一过滤网4,两个护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且对应第一过滤网4的位置设有卡槽21,卡槽21自护板2远离基底1的一端朝竖直向下延伸,第一过滤网4的相对两侧分别卡接于两个护板2对应开设的卡槽21内,工人可通过卡槽21对第一过滤网4进行装卸。第二过滤网5与跌水坎3的跌水面平行,跌水坎3的每个跌水壁上均延伸有凸台31,凸台31水平设置,第二过滤网5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网4靠近跌水坎3跌水面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凸台31远离基底1的一侧抵接。从跌水坎3的跌水面流下的水流经过第二过滤网5,水流中夹杂的树枝、塑料袋等垃圾会被第二过滤网5过滤,当第二过滤网5堵塞时,水流可通过第一过滤网4流出。
参照图2,护板2远离基底1的一端还连接有转动杆22,转动杆22的一端与护板2靠近卡槽21开口处的位置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护板2靠近卡槽21开口处的位置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网4位于卡槽内部远离铰接处的一端与转动杆22靠近护板2的一侧抵接。转动杆22与护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时限制了第一过滤网4在卡槽21内的滑移,使第一过滤网4的位置固定;取下螺栓使转动杆22转离卡槽21时则可完成第一过滤网4的装卸工作。
参照图3和图4,凸台31靠近第二过滤5的一侧还螺接有连接杆32,连接杆32沿凸台3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连接杆32远离凸台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33。第二过滤网5对应连接杆32的位置开设有与转动块33形状相同且大于转动块的通孔51,连接杆32穿设于通孔51,转动块33固定安装在连接杆32穿出通孔51的一端,转动块33靠近凸台31的一侧与第二过滤网5上通孔51开口处位置抵接。连接杆32和转动块33穿出第二过滤网5上对应的通孔51,转动转动块33,转动块33和通孔51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第二过滤网5卡接于转动块33和凸台31之间,从而增强了第二过滤网5的安装稳定性。
参照图3,急流槽还包括排水沟6,排水沟的上方开口,排水沟6位于基底1的出水口正下方,排水沟6的沟底开设有排水口61,从急流槽下泄的水流进入排水沟6后从排水口61排出。排水沟6的沟底在排水口61的对应位置处还连接有过滤网筒62,过滤网筒62开口向上,排水沟6的沟底沿排水口61的边缘沿周向延伸有排水槽,过滤网筒62开口处固定安装有凸块621,凸块621卡接于排水槽内,过滤网筒62开口处与排水沟6的沟底齐平。过滤网筒62可以对流入排水口61的水流进行最后的过滤,工人可通过拆卸过滤网筒62进行排水口61处的垃圾清理。排水沟6开口处的正上方固定有堵板63,堵板63一端与排水沟6开口处位置固定连接、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堵板63对冲出排水沟6的水流进行拦截,防止水流冲出排水沟6影响周围环境。
在基底1上还设置有嵌接块11,嵌接块11沿基底1长度方向间隔固定在基底1远离跌水坎3的一侧上,嵌接块11用于与边坡7嵌接,嵌接块11使基底1与边坡7结合的更加紧密,增强了急流槽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的实施原理为:水流流入急流槽,在沿急流槽中的跌水坎3下落时,水流通过位于跌水坎3台阶的跌水面正上方的第二过滤网5,水流中夹杂的树枝、塑料袋等垃圾部分地被留在第二过滤网5上,经过第二过滤网5过滤后的水流落至台阶跌水面上,经过跌水面和跌水壁交接处流入下一阶台阶,再经过下一台阶跌水面上方的第二过滤网5过滤,当上方台阶处的第二过滤网5被垃圾堵塞时,水流可通过第一过滤网4过滤流出至下方台阶,如此,水流经过跌水坎3处过滤网的层层过滤流入急流槽底部的排水沟6中时,水流中夹杂的树枝、塑料袋等垃圾大部分被留在了跌水坎3处的过滤网上,减少了排水沟6中的垃圾堆积。流入排水沟6中的水流在排水口61处被过滤网筒62进行最后的过滤,水流中残留的未被第一过滤网4和第二过滤网5过滤掉的垃圾留在过滤网筒62上,水流顺利从排水口61排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包括护板(2)和基底(1),所述护板(2)位于所述基底(1)的沿水流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基底(1)与所述护板(2)固定连接;所述基底(1)上设置有跌水坎(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过滤网(4)和第二过滤网(5),所述跌水坎(3)每个台阶的跌水面和跌水壁的交接处的正上方位置均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4),所述第一过滤网(4)朝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4)的相对两侧与所述护板(2)可拆卸连接;所述跌水坎(3)的每个跌水面的正上方位置均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5),所述第二过滤网(5)与所述跌水坎(3)的跌水面平行,所述第二过滤网(5)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4)靠近所述跌水坎(3)的跌水面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跌水坎(3)相邻的跌水壁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护板(2)靠近所述跌水坎(3)的一侧均开设有供装卸所述第一过滤网(4)的卡槽(21);所述第一过滤网(4)的相对两侧卡接于所述卡槽(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坎(3)的跌水壁上设置有凸台(31);所述第二过滤网(5)远离铰接处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凸台(31)远离基底(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1)上安装有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远离所述凸台(31)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块(33);所述转动块(33)与所述连接杆(3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5)开设有供所述转动块(33)穿过的通孔(51),所述转动块(33)与所述第二过滤网(5)远离所述凸台(31)的一侧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2)在所述卡槽(21)对应开口处安装有转动杆(22);所述转动杆(22)位于所述卡槽(21)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基底(1)的一端;所述转动杆(22)的一端与所述护板(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护板(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4)与所述转动杆(22)靠近所述护板(2)的一侧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沟(6),所述排水沟(6)位于基底(1)的出水口正下方,所述排水沟(6)开口向上,所述排水沟(6)的沟底开设有排水口(6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6)在所述排水口(61)的对应位置处安装有过滤网筒(62),所述过滤网筒(62)开口向上,所述过滤网筒(62)与所述排水沟(6)的沟底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6)的开口处位置设置有堵板(63),所述堵板(63)一端与所述排水沟(6)的沟口远离所述跌水坎(3)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朝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远离所述跌水坎(3)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嵌接块(11),所述嵌接块(11)用于插入与基底(1)相接的边坡(7)。
CN202120777137.3U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 Active CN214574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7137.3U CN214574464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7137.3U CN214574464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4464U true CN214574464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26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77137.3U Active CN214574464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44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3465A (zh) * 2022-04-21 2022-07-15 中铁十九局集团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露天矿山坑边坡排水系统和排水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3465A (zh) * 2022-04-21 2022-07-15 中铁十九局集团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露天矿山坑边坡排水系统和排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8414B2 (en) Storm water filter for positioning within a storm water inlet
US10384956B1 (en) Restrictive up flow media filter with servicing system
CN210421340U (zh) 一种防堵塞市政排水管结构
CN214574464U (zh) 一种公路工程用新型急流槽
KR100976851B1 (ko) 집수정
CN207436237U (zh) 一种提升式捞渣装置
CN113718805B (zh)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排水结构
KR20060122327A (ko) 저류지에서의 수질 정화 증대 장치
CN206635911U (zh) 具有排出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
CN211873238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阻污防逆流排放装置
CN212078175U (zh) 一种雨水方沟新老井的连接结构
KR100986644B1 (ko) 빗물 처리시스템
CN114768380A (zh) 一种外排污水垃圾拦截装置
CN211774430U (zh) 一种排水沟
CN209652743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渡槽
CN114457900A (zh) 一种柔性多功能雨水口截污袋及雨水井
CN211171841U (zh) 一种水利用急流槽
CN208280218U (zh) 一种截污雨水桶
CN113585434A (zh) 市政道路雨水过滤系统
CN212641692U (zh) 一种用于园林景观水系的排水装置
JP2012140845A (ja) 上下2段構造の分流装置
KR100499612B1 (ko) 스크린 수로를 이용한 고형물 분리와 여과수 확보방법 및장치
CN213477120U (zh) 一种活鸡运输车辆清洗车间排水装置
CN209854870U (zh)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CN216275214U (zh) 一种高速公路桥梁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133 building 11, Hekou Wenta Road, southwest Street, Sanshu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291 Nanfa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Guang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133 building 11, Hekou Wenta Road, southwest Street, Sanshu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outher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of nuclear industr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