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4179U - 一种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4179U
CN214574179U CN202120007269.8U CN202120007269U CN214574179U CN 214574179 U CN214574179 U CN 214574179U CN 202120007269 U CN202120007269 U CN 202120007269U CN 214574179 U CN214574179 U CN 214574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foundation pile
side wall
simulation device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0726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进金
苏世灼
蔡奇鹏
杜志能
陈星欣
张文龙
陈荣淋
李旸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00726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4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4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4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通过加压口向加压袋通入液体,加压袋对土体模型进行加压,以此对深层土体应力水平的有效模拟;且土体模型、基桩模型应力可实时监测,基桩模型更换便捷。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超长基桩的模型试验,在缩小模型尺寸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捕捉模型的微小变形,并避免模型土体应力损失;并且能够在小尺寸的模型箱内模拟真实深层桩周土体的应力状态。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与岩土工程PIV技术结合,能够有效捕捉与分析微小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高速公路、公路、港口码头、海上平台等工程中。工程的复杂程度越高,对桩基础的要求也更高,超长基桩应运而生。
对超长基桩进行研究,往往采用现场试验或者模型试验;但两种试验方法均存在相应的不足,具体如下:
在进行超长基桩的现场试验中,由于桩长和埋深的影响,试验中所埋设的元件的存活率难以保证,试验难度大、投入成本高;
在进行超长基桩的模型试验中,模型尺寸的缩小将导致模型微小变形难以捕捉、模型土体应力损失,且模型箱由于尺寸原因无法模拟真实深层桩周土体的应力状态。
现有技术中,缺少实现在超长基桩缩尺模型实验中,实现对深层桩周土体应力水平的有效模拟,同时最大程度满足对微小变形进行捕捉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充分考虑应力水平相关特性,可对深层土体应力水平的有效模拟,以此进行不同直径的超长基桩的加载试验,且原理明确、构筑简单、试验过程易于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包括模型箱、加压袋、土体模型、基桩模型和推动装置;所述的模型箱为半圆圆柱体,包括顶板、底板、环形侧板和观测挡板;所述的基桩模型为半圆圆柱体,基桩模型的圆心与模型箱的圆心重叠设置,并贯通模型箱的顶板和底板;加压袋设置于模型箱内部的最上方;土体模型设置于模型箱内部并置于加压袋的下方;推动装置连接基桩模型,用于推动基桩模型沿竖直方向进行相对错动模拟。
作为优选,模型箱的顶板设置有若干可拆卸的环形梁与径向梁;环形梁的圆心与顶板的圆心重叠设置,环形梁的直径沿着远离顶板的圆心的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径向梁沿径向可拆卸地穿设于环形梁。
作为优选,环形梁紧密依次紧密设置,拆卸靠近顶板的圆心的一个或多个环形梁,顶板的圆心形成对不同直径的基桩模型的穿设口。
作为优选,径向梁均布于模型箱的顶板。
作为优选,环形侧板开设有加压口与卸压口,加压口与卸压口分别与加压袋相连。
作为优选,观测挡板等间距设置若干坐标参考点。
作为优选,加压袋注满液体后,通过压力调节器改变液体压力,通过加压袋对土体模型进行均匀加压,模拟不同深度土体应力状态。
作为优选,观测挡板的内壁设置有真空硅脂,基桩模型通过真空硅脂紧贴于观测挡板的内壁。
作为优选,基桩模型与模型箱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均采用橡胶圈密封,橡胶圈上涂覆有真空硅脂。
作为优选,土体模型的底面及侧面设置有压力计,用于实时测量土体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通过加压口向加压袋通入液体,加压袋对土体模型进行加压,以此对深层土体应力水平的有效模拟;且土体模型、基桩模型应力可实时监测,基桩模型更换便捷。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超长基桩的模型试验,在缩小模型尺寸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捕捉模型的微小变形,并避免模型土体应力损失;并且能够在小尺寸的模型箱内模拟真实深层桩周土体的应力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与岩土工程PIV技术结合,能够有效捕捉与分析微小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一(设置加压口的一侧);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二(设置卸压口的一侧);
图中:10是模型箱,11是顶板,111是环形梁,112是径向梁,12是环形侧板,121是加压口,122是缷压口,13是观测挡板,131是坐标参考点,20是加压袋,21是土体模型,22是压力计,30是基桩模型,31是推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超长基桩的模型试验,存在的因模型尺寸的缩小而导致模型微小变形难以捕捉、模型土体应力损失、无法模拟真实深层桩周土体的应力状态等不足,提供一种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以用于模拟现场深层土体的应力状态以及进行模型桩的加载试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模型箱10、加压袋20、土体模型21、基桩模型30和推动装置31;加压袋20、土体模型21、基桩模型30安装于模型箱10内,推动装置31从模型箱10外与基桩模型30连接,推动基桩模型30沿竖直方向进行相对错动模拟,其推动力大小应由土体应力状态及基桩模型30在模型箱10内的长度所决定。模型箱10的圆心位置,预留半圆形的穿设口,用于基桩模型30的安装。
所述的模型箱10为半圆圆柱体,包括顶板11、底板、半圆形的环形侧板12和观测挡板13(采用钢化玻璃,实施为透明的观测挡板13),观测挡板13设置于环形侧板12的正面开口。模型箱10的顶板11设置有若干可拆卸的环形梁111与径向梁112,共同抵抗加压袋20产生的压力。环形梁111的圆心与顶板11的圆心重叠设置,环形梁111的直径沿着远离顶板11的圆心的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径向梁112沿径向可拆卸地穿设于环形梁111。为了使径向梁112能够均匀受力,本实施例中,径向梁112均布于模型箱10的顶板11;具体地,共设置5根径向梁112,相邻的径向梁112之间的夹角为30°。
为了适用不同直径的基桩模型30,径向梁112可沿顶板11的径向进行拆装,通过径向梁112对环形梁111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环形梁111紧密依次紧密设置,拆卸靠近顶板11的圆心的一个或多个环形梁111,顶板11的圆心形成对不同直径的基桩模型30的穿设口。具体实施时,可以沿着顶板11的径向抽出径向梁112,在抽出所有径向梁112后,即可拆卸环形梁111。当拆卸部分环形梁111,即保留其余环形梁111后,穿设口的直径对应保留的环形梁111的最小内径,适配于相应直径的基桩模型30。插入基桩模型30后,再重新组装环形梁111、径向梁112即可。
所述的基桩模型30为半圆圆柱体,基桩模型30的圆心与模型箱10的圆心重叠设置,并贯通模型箱10的顶板11和底板,其尺寸由缩尺比例决定。加压袋20设置于模型箱10内部的最上方;土体模型21设置于模型箱10内部并置于加压袋20的下方。推动装置31连接基桩模型30,推动基桩模型30沿竖直方向进行相对错动模拟。
装配完成后,基桩模型30需要紧贴观测挡板13的内壁,为了减小基桩模型30与观测挡板13之间的摩擦,本实施例中,观测挡板13的内壁设置有真空硅脂,基桩模型30通过真空硅脂紧贴于观测挡板13的内壁。真空硅脂可有效降低基桩模型30与观测挡板13之间的接触面的摩擦。基桩模型30与模型箱10的顶板11和底板之间均采用橡胶圈密封,可防止土体模型21挤出;橡胶圈上涂覆有真空硅脂,用于降低橡胶圈与基桩模型30表面的摩阻力。
环形侧板12开设有加压口121与卸压口122,加压口121与卸压口122分别与加压袋20相连,通过加压口121向加压袋20注入液体,通过加压袋20对土体模型21进行均匀加压,以此来模拟深层土体的应力状态,特别是模拟不同深度土体应力状态。加压袋20注满液体后,可通过压力调节器改变液体压力。
观测挡板13等间距设置若干坐标参考点131,采集不同基桩模型30加载阶段的图像并进行对比分析,实现对基桩模型30的侧摩阻力的微观机理分析。本实施例中,坐标参考点131为绘制于观测挡板13的内表面的黑色圆点。
为了实时测量土体压力,本实施例中,土体模型21的厚度实施为0.5m;土体模型21的底面及侧面设置有压力计22;当压力计22测得土体压力满足条件时,通过推动装置31对基桩模型30进行加载,以研究超长基桩的侧摩阻力的发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1)将加压袋20、土体模型21、基桩模型30安装于模型箱10中;
2)通过加压口121向加压袋20注入液体,加压袋20对土体模型21进行加压,以此来模拟深层土体的应力状态;
3)压力计22测得土体压力满足条件时,停止加压,用推动装置31对基桩模型30进行加载来研究超长基桩的侧摩阻力的发挥;
4)完成试验后打开卸压口122进行卸压;
5)拆卸径向梁112与环形梁111,更换不同的直径的基桩模型30,重新组装径向梁112与环形梁111,开始新一轮试验。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加压袋、土体模型、基桩模型和推动装置;所述的模型箱为半圆圆柱体,包括顶板、底板、环形侧板和观测挡板;所述的基桩模型为半圆圆柱体,基桩模型的圆心与模型箱的圆心重叠设置,并贯通模型箱的顶板和底板;加压袋设置于模型箱内部的最上方;土体模型设置于模型箱内部并置于加压袋的下方;推动装置连接基桩模型,用于推动基桩模型沿竖直方向进行相对错动模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模型箱的顶板设置有若干可拆卸的环形梁与径向梁;环形梁的圆心与顶板的圆心重叠设置,环形梁的直径沿着远离顶板的圆心的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径向梁沿径向可拆卸地穿设于环形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梁紧密依次紧密设置,拆卸靠近顶板的圆心的一个或多个环形梁,顶板的圆心形成对不同直径的基桩模型的穿设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径向梁均布于模型箱的顶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侧板开设有加压口与卸压口,加压口与卸压口分别与加压袋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观测挡板等间距设置若干坐标参考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压袋注满液体后,通过压力调节器改变液体压力,通过加压袋对土体模型进行均匀加压,模拟不同深度土体应力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观测挡板的内壁设置有真空硅脂,基桩模型通过真空硅脂紧贴于观测挡板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基桩模型与模型箱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均采用橡胶圈密封,橡胶圈上涂覆有真空硅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土体模型的底面及侧面设置有压力计,用于实时测量土体压力。
CN202120007269.8U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 Active CN214574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07269.8U CN214574179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07269.8U CN214574179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4179U true CN214574179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4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07269.8U Active CN214574179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4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00594B2 (ja) サクションバケット基礎の取付けにおける侵食効果、界面せん断を模擬できる試験装置及び試験方法
CN103995097B (zh) 一种模拟顶管施工引发地层变形的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05651589B (zh) 一种对深部岩体应力状态及响应的模拟测试方法
CN111223376A (zh) 一种可视的岩石水力压裂平面问题的物理实验系统及方法
CN107063970B (zh) 一种三维模拟卸压煤岩体渗透特性的测试系统
CN105862652A (zh) 一种研究管涌破坏过程的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6814016A (zh) 注浆模拟装置的模拟方法
CN207649998U (zh) 隧道衬砌结构非均匀载荷力学特性试验装置
CN106840977A (zh) 注浆模拟装置
CN109187204A (zh) 一种模拟竖向循环受荷时桩土相互作用的试验装置
CN111622277B (zh) 一种模拟桩端存在空洞时对桩基承载性能影响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CN211927256U (zh) 一种扩大头锚杆群锚试验装置
CN109868849A (zh) 一种桩土相互作用可视化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05716958A (zh) 模拟承压水头升降的地基模型试验装置
CN105675846A (zh) 潜水位和承压水头协同升降的基坑开挖模型试验装置
CN106337446A (zh) 一种桩基抗拔室内试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CN109975117A (zh) 顶管实验箱及实验方法
CN111551356B (zh) 一种扩大头锚杆群锚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214574179U (zh) 一种基桩深层侧壁摩阻力微观模拟装置
CN111678754A (zh) 一种静压与锤击联合制样方法及三轴试验装置
CN205712215U (zh) 模拟承压水头升降的基坑开挖模型试验装置
CN110456028A (zh) 一种可以独立控制三向应力状态的注浆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5672378B (zh) 模拟承压水头升降的基坑开挖模型试验装置
CN205506572U (zh) 模拟承压水头升降的地基模型试验装置
CN107728492B (zh) 一种可变形溶洞充填自动仿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