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3297U - 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 - Google Patents

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3297U
CN214573297U CN202120046980.4U CN202120046980U CN214573297U CN 214573297 U CN214573297 U CN 214573297U CN 202120046980 U CN202120046980 U CN 202120046980U CN 214573297 U CN214573297 U CN 214573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teel plate
groove
bridge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469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仪军
刘安双
张栖浩
邓宇
陈宁贤
王同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huangjian Road & Bridg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huangjian Road & Bridg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huangjian Road & Bridg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huangjian Road & Bridg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469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3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3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3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属于桥梁构件领域,包括支座上钢板;支座下钢板,位于所述支座上钢板下方;支座中间体,设置于所述支座上钢板和支座下钢板之间;防梁落挡块,对称安装在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下方,位于所述支座下钢板的横桥向两侧,具有对称布置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凹槽口水平相对;导向块,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可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水平滑动;减震元件,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于所述防梁落挡块与导向块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该支座能适应较为恶劣的使用环境,具有调节施工、安装误差及减震吸能的功能。

Description

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高速公路、轨道交通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桥梁结构不断涌现,需要各类桥梁支座满足桥梁承载、变位及减震要求,以满足桥梁安全和可靠运营要求。
桥梁支座需要承受和传递桥梁结构的上部载荷,并能释放桥梁结构的各种应力变形。针对不同的桥梁结构和使用环境,桥梁支座还需要满足这些功能。比如,对于抗震区域的桥梁,需要采用减隔震支座消减地震效应;对于宽桥和大跨度的桥梁,需要大位移和大转角支座相适应;对于地质结构复杂的区域,需要采用测力调高支座进行监控,并补偿沉降现象;对于海洋气氛腐蚀环境,需要防腐支座或不锈钢支座相适应;对于弯桥、斜桥等结构复杂的非正交桥梁,需要采用绕垂直方向旋转的支座相适应,避免桥梁纵向位移滑动受阻或卡死。
另外,支座还需要适应桥梁施工的技术水平,以及自身的安装条件。当施工和安装出现偏差时,支座应具有可调节性要求,以避免支座因安装偏差而产生局部超载受力,或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从而避免发生桥梁结构和支座损伤等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具有调节施工、安装误差及减震吸能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包括:
支座上钢板;
支座下钢板,位于所述支座上钢板下方;
支座中间体,设置于所述支座上钢板和支座下钢板之间;
防梁落挡块,对称安装在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下方,位于所述支座下钢板的横桥向两侧,具有对称布置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凹槽口水平相对;
导向块,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可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水平滑动;
减震元件,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于所述防梁落挡块与导向块之间。
其中,
所述支座上钢板与支座中间体之间可沿接触面相对滑动,支座下钢板与支座中间体之间可沿接触面相对滑动;
所述支座上钢板与支座下钢板通过导向块传递水平载荷及位移导向,所述减震元件用于消散载荷及位移的自适应。
该支座能适应较为恶劣的使用环境,具有调节施工、安装误差及减震吸能的功能。
在本申请公开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中,所述支座还包括锚固装置,具有上锚固组件和下锚固组件;
所述上锚固组件,设置于支座上钢板的上表面;
所述下锚固组件,设置于支座下钢板的下表面。
在本申请公开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中,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其凹槽口朝向桥梁下方;
所述支座下钢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凹槽,其凹槽口朝向桥梁上方;
所述支座中间体为双球面体,具有上曲面和下曲面;
所述上曲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
所述下曲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
在本申请公开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中,所述支座中间体、支座上钢板以及支座下钢板之间设有耐磨板,构成双面摩擦副。
在本申请公开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中,所述耐磨板由高分子材料构成。
在本申请公开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中,所述支座中间体、支座上钢板以及支座下钢板之间的接触面上均镀有金属耐磨层,并填充润滑剂,构成自润滑金属摩擦副。
在本申请公开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中,所述减震元件为非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该支座包括支座上钢板;支座下钢板,位于所述支座上钢板下方;支座中间体,设置于所述支座上钢板和支座下钢板之间;防梁落挡块,对称安装在所述支座上钢板的下方,位于所述支座下钢板的横桥向两侧,具有对称布置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其凹槽口水平相对;导向块,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可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水平滑动;减震元件,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于所述防梁落挡块与导向块之间。其中,所述支座上钢板与支座中间体之间可沿接触面相对滑动,支座下钢板与支座中间体之间可沿接触面相对滑动;所述支座上钢板与支座下钢板通过导向块传递水平载荷及位移导向,所述减震元件用于消散载荷及位移的自适应。本实用新型中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通过设置减震元件,具有调节施工、安装误差及减震吸能的功能,并且支座中间体与支座上钢板和支座下钢板之间均构成双面摩擦副,可承受水平力,能适应较为恶劣的使用环境,转动磨耗寿命延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锚固装置1、支座上钢板2、支座下钢板3、支座中间体4、防梁落挡块5、导向块6、耐磨板7、减震元件8、上锚固组件11、下锚固组件12、第一凹槽21、第二凹槽31和第三凹槽51。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桥梁支座需要适应桥梁施工的技术水平,以及自身的安装条件。当施工和安装出现偏差时,支座应具有可调节性要求,以避免支座因安装偏差而产生局部超载受力,或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从而避免发生桥梁结构和支座损伤等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其结构如附图1和2所示。该支座包括:
支座上钢板2,用于连接上部桥梁工程结构。
支座下钢板3,用于连接下部桥梁支撑结构,位于支座上钢板2的下方。
支座中间体4,设置于支座上钢板2和支座下钢板3之间。支座上钢板2与支座下钢板3之间设置支座中间体4,使得支座上钢板2与支座中间体4之间可沿接触面相对滑动,支座下钢板3与支座中间体4之间可沿接触面相对滑动,来适应结构因热胀冷缩、载荷、振动等原因产生的运动。
防落梁挡块5,安装在支座上钢板2的下方,位于支座下钢板3的横桥向两侧。防梁落挡块5上开设有对称布置的第三凹槽51,其凹槽口水平相对。防落梁挡块5可以实现防落梁功能,保护支座下部桥梁支撑结构。
导向块6,位于第三凹槽51内,可在第三凹槽51内水平滑动。支座上钢板2与支座下钢板3通过导向块6传递水平载荷及位移导向。在支座上设置导向块6能有效地传递荷载,并能保证力的稳定性,梁体偏压现象得到有效的改善,避免了支座脱空等不良现象。
减震元件8,位于第三凹槽51内,设置在防梁落挡块5与导向块6之间,用于消散载荷及位移的自适应。当发生自然灾害和施工安装出现误差时,减震元件8起缓冲作用,把这些振动和冲击的能量吸收,让支座回复正常工作状态。
支座下钢板3在施工、安装出现误差或者发生自然灾害时,受到水平力,向支座上钢板2的横桥向一侧移动。支座下钢板3在移动中,撞击导向块6,导向块6向减震元件8滑动,将水平载荷及位移传递给减震元件8。减震元件8起缓冲作用,将冲击能量吸收,消散载荷,并将位移回复。导向块6向支座下钢板3滑动,将回复位移传递给支座下钢板3,支座下钢板3回复正常工作状态,实现桥梁位移自适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提到的方位词均以附图1为参照。附图1中的支座的上方即为上方位,支座的下方即为下方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还包括锚固装置1,包括上锚固组件11和下锚固组件12。上锚固组件11设置于支座上钢板2的上表面,用于将支座固定于上部桥梁工程结构上。上锚固组件11的数量优选为8个。下锚固组件12设置于支座下钢板3的下表面,用于将支座固定于下部桥梁支承结构上。下锚固组件12的数量优选为8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座上钢板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21,其凹槽口朝向桥梁下方。支座下钢板3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凹槽31,其凹槽口朝向桥梁上方。支座中间体4为双球面体,具有上、下双曲面。其中上曲面与第一凹槽21相匹配,下曲面与第二凹槽31相匹配。支座中间体4可在支座上钢板2和支座下钢板3之间相对转动或水平滑动。支座中间体4的上下均为曲面,从而确保各部分沿接触面在产生相对滑移后,可在重力作用下回复到原始位置。在遭遇地震、强风等偶然作用时,支座中间体4在支座上钢板2和支座下钢板3的水平方向上往返移动,即通过支座中间体4与支座上钢板2和支座下钢板3的双曲面来延长桥梁自振周期,降低支座上钢板2和支座下钢板3间的震动位移幅度,从而实现隔震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支座中间体4与支座上钢板2以及支座下钢板3之间分别设有耐磨板7。支座中间体4、支座上钢板2、支座下钢板3以及耐磨板7构成双面摩擦副。在支座的滑移和回复的过程中,双面摩擦副承受水平力,用于支座的滑动和转动。双面摩擦副能够适应上部桥梁结构因位移等引起的变形要求,避免结构内部产生较大的次内力,从而减少对桥梁结构的损害,延长使用寿命。双面摩擦副的摩擦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能,以达到地震能量的消耗目的。
本实施例中,耐磨板7由高分子耐磨材料制成,例如聚四氟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分子耐磨材料具有摩擦特性、承载特性和耐磨性等优点,可以实现无油润滑,完全满足双面摩擦副的使用需要。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座中间体4上下表面、支座上钢板2的第一凹槽21内以及支座下钢板3的第二凹槽31内均镀有金属耐磨层,比如抛光硬铬镀层、镍层等。支座中间体4设置于支座上钢板2和支座下钢板3之间,并填充润滑剂,如石墨、润滑脂等,构成自润滑金属摩擦副。自润滑金属摩擦副具有耐压、耐热、耐老化等优点,完全满足支座的使用需要。在摩擦副相对滑动时,自润滑金属摩擦副因其优异的摩擦性能,可以有效延长支座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减震元件8为非金属材料,比如聚氨酯等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弹性大、抗撕裂性和电绝缘性等优良特点,能吸收较多的冲击能量,可调节施工、安装误差及减震吸能。
本实用新型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的工作原理:
当施工和安装出现偏差,或者遭遇地震、强风等偶然作用时,桥梁工程结构的位移增大,一旦支座的位移量超出正常工作的范围,支座上钢板2带动支座中间体4开始滑动,在支座中间体4位移继续增大的过程中,支座中间体4带动支座下钢板3开始滑动。相对滑移后,支座各部分可在重力作用下回复到原始位置。当支座下钢板3的横桥向位移继续增大的过程中,支座下钢板3通过导向块6向减震元件8传递水平载荷及位移。减震元件8利用缓冲作用,消散载荷,并将位移回复,通过导向块6将回复位移传递给支座下钢板3,支座各部分回复到正常工作位置。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具有以下优点:该支座结构简单,一方面可以起到普通支座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位移自适应,具有较好地减震效果。支座将支座中间体4设计为双球面体,确保各部分沿接触面在产生相对滑移后,可在重力作用下回复到原始位置。支座中间体4与支座上钢板2和支座下钢板3之间均构成双面摩擦副,可以通过双面摩擦副承受水平力,能适应较为恶劣的使用环境,转动磨耗寿命长。该支座还设置有减震元件8,具有调节施工安装误差及减震吸能的功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上钢板(2);
支座下钢板(3),位于所述支座上钢板(2)下方;
支座中间体(4),设置于所述支座上钢板(2)和支座下钢板(3)之间;
防梁落挡块(5),对称安装在所述支座上钢板(2)的下方,位于所述支座下钢板(3)的横桥向两侧,具有对称布置的第三凹槽(51);所述第三凹槽(51)的凹槽口水平相对;
导向块(6),位于所述第三凹槽(51)内,可在所述第三凹槽(51)内水平滑动;
减震元件(8),位于所述第三凹槽(51)内,设置于所述防梁落挡块(5)与导向块(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还包括锚固装置(1),具有上锚固组件(11)和下锚固组件(12);
所述上锚固组件(11),设置于支座上钢板(2)的上表面;
所述下锚固组件(12),设置于支座下钢板(3)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座上钢板(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21),其凹槽口朝向桥梁下方;
所述支座下钢板(3)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凹槽(31),其凹槽口朝向桥梁上方;
所述支座中间体(4)为双球面体,具有上曲面和下曲面;
所述上曲面与所述第一凹槽(21)相配合;
所述下曲面与所述第二凹槽(31)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中间体(4)、支座上钢板(2)以及支座下钢板(3)之间设有耐磨板(7),构成双面摩擦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7)由高分子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中间体(4)、支座上钢板(2)以及支座下钢板(3)之间的接触面上均镀有金属耐磨层,并填充润滑剂,构成自润滑金属摩擦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元件(8)为非金属材料。
CN202120046980.4U 2021-01-08 2021-01-08 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 Active CN214573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46980.4U CN214573297U (zh) 2021-01-08 2021-01-08 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46980.4U CN214573297U (zh) 2021-01-08 2021-01-08 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3297U true CN214573297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45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46980.4U Active CN214573297U (zh) 2021-01-08 2021-01-08 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32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5415A (zh) * 2022-05-23 2022-07-22 四川双建路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适应支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5415A (zh) * 2022-05-23 2022-07-22 四川双建路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适应支座
CN114775415B (zh) * 2022-05-23 2022-11-29 四川双建路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适应支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8437B1 (en) Damping bearing in convertible antiseismic mode and damping bridge apparatus
RU2435080C2 (ru) Маятниковая скользящая опора
US10174467B1 (en) Self-resetting friction-damping shock absorption bearing and shock absorption bridge
US7856766B2 (en) Seismic isolation device
CN214573297U (zh) 桥梁位移自适应减震支座
CN218969749U (zh) 一种具有防落梁功能的铁路桥梁用减震球型支座
CN113981812A (zh) 一种椭球面各向异性摩擦单摆支座
US8789320B1 (en) Large displacement isolation bearing
CN113235407A (zh) 一种摩擦摆支座的限位与释放方法
CN109898411B (zh) 一种滚球支座
CN111188415A (zh) 一种抗拔双向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EP3158148B1 (en) A sliding bearing for seismic protection
CN111827098B (zh) 一种触发式有限负刚度高强弹簧减震支座
CN111877147A (zh) 一种桥梁摩擦支座
CN110965465A (zh) 一种阻尼式桥梁伸缩缝固定装置
CN210458926U (zh) 一种桥梁或建筑用椭球面各向异性摩擦单摆支座
KR100426584B1 (ko) 다경간 연속교량의 기계적 지진력 분산전달 장치
CN211774593U (zh) 一种新型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CN211079896U (zh) 一种摩擦摆式的桥梁减隔震钢支座
CN114622661B (zh) 一种自恢复斜面摩擦限位耗能装置
EP4174239A1 (en) Composite sliding block for frictional-type seismic isolators and seismic isolators with said composite sliding block
KR100767344B1 (ko) 교량의 지진격리를 위한 탄성받침 배치 구조 및 이에적용하기 위한 탄성받침
CN213086550U (zh) 一种多级响应的复合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CN210766429U (zh) 一种新型变刚度减隔震支座
CN217353784U (zh) 一种抗剪防鼓曲的摩擦摆隔震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