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1392U - 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1392U
CN214571392U CN202120363008.XU CN202120363008U CN214571392U CN 214571392 U CN214571392 U CN 214571392U CN 202120363008 U CN202120363008 U CN 202120363008U CN 214571392 U CN214571392 U CN 214571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filter screen
collecting channel
ecological
primary sedi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30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永东
王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203630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1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1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1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收集渠、初级沉淀区、曝气池、吸附渠和人工生态湿地;污水收集渠与居民排水沟连通,用于引导用户生活污水至初级沉淀区,污水收集渠包括多个并排分布的杂物遮挡网,杂物遮挡网转动连接在污水收集渠的上方;初级沉淀区用于对生活污水的初级沉淀;人工生态湿地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种植土、填料层和植被层。本实用新型居民的生活污水汇集至污水收集渠进行处理,现有技术的污水收集渠为敞口式,部分居民在污水收集渠扔进垃圾,容易造成污水收集渠的堵塞,影响污水排进污水处理池对污水进行处理,通过在污水收集渠的上方设置杂物遮挡网,对地面的垃圾或者居民乱扔的垃圾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乡村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本底和基础,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振兴、生态宜居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主战场。但乡村振兴的生态环境基础仍然薄弱,乡村生活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偏远村庄无法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村庄的污水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处理,直接排放到周边农田、水塘,造成乡村生态和土壤污染。另外,现有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污水收集、处理存在缺陷,污水流通时容易堵塞,影响污水的处理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高乡村污水处理效率,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通过设置依次连通的污水收集渠、初级沉淀区、吸附渠和人工生态湿地,对乡村生活污水进行生态处理。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收集渠、初级沉淀区、吸附渠和人工生态湿地;
污水收集渠与居民排水沟连通,用于引导用户生活污水至初级沉淀区,污水收集渠包括多个并排分布的杂物遮挡网,杂物遮挡网转动连接在污水收集渠的上方;
初级沉淀区用于对生活污水的初级沉淀;
人工生态湿地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种植土、填料层和植被层,人工生态湿地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与乡村农田连通。
居民排水沟分别与污水收集渠连通,居民的生活污水汇集至污水收集渠进行处理,现有技术的污水收集渠为敞口式,难免会出现部分居民在污水收集渠扔进垃圾,容易造成污水收集渠的堵塞,影响污水排进污水处理池对污水进行处理,通过在污水收集渠的上方设置杂物遮挡网,对地面的垃圾或者居民乱扔的垃圾有一定的阻挡作用,杂物遮挡网转动连接在污水收集渠的上方,便于将杂物遮挡网上遮挡的垃圾通过转动至污水收集渠一侧的方式,将垃圾进行清理,减少在清理过程中垃圾通过杂物遮挡网的网孔掉落至污水收集渠的现象;通过设置初级沉淀区,对污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进行沉淀、过滤,初级沉淀区与吸附渠之间设有曝气池,使污水与曝气层的微生物形成微生物生物圈,利用微生物对池体污水的生物降解净化和水质的改善;通过设置铺设有种植土、填料层和植被层的人工生态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的磷、钾等元素通过植物进行吸收,植被包括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根系在人工生态湿地形成浓密的植物根网,植物根网能够对污水的颗粒起吸附的作用,达到污水治理的有益效果,污水得到净化后,通过在人工生态湿地设置的排水管将水引入乡村的农田,进行灌溉,合理利用了水资源。
作为优选,污水收集渠还包括杂物过滤网,杂物过滤网穿过杂物遮挡网纵向插设在污水收集渠内。
杂物遮挡网开设有用于防止杂物过滤网的开口,污水收集渠底部开设有与杂物过滤网底部相适配的安装槽,杂物过滤网穿过杂物遮挡网纵向插设在污水收集渠的安装槽内,杂物过滤网用于乡村生活污水中含有的较大垃圾,如较大腐烂生菜、水果或包装袋等,这些较大垃圾如不进行拦截,流入沉淀池或人工生态湿地,不利于污水的治理和植被的生长。
作为优选,杂物过滤网包括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网口孔径依次递减。
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能够对垃圾层层过滤,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沾满垃圾时,将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提起进行清理。
作为优选,填料层包括鹅卵石层和炉渣层。
作为优选,吸附渠底部铺设有活性炭层。
作为优选,杂物遮挡网通过转轴与污水收集渠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杂物遮挡网远离转轴的一侧固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下部固设有弧形握柄。
把手便于提起杂物遮挡物,弧形握柄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增大人手与把手的接触面积,减少把手伤手的现象。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居民排水沟分别与污水收集渠连通,居民的生活污水汇集至污水收集渠进行处理,现有技术的污水收集渠为敞口式,难免会出现部分居民在污水收集渠扔进垃圾,容易造成污水收集渠的堵塞,影响污水排进污水处理池对污水进行处理,通过在污水收集渠的上方设置杂物遮挡网,对地面的垃圾或者居民乱扔的垃圾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通过设置初级沉淀区,对污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进行沉淀、过滤;通过设置铺设有种植土、填料层和植被层的人工生态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的磷、钾等元素通过植物进行吸收,达到污水治理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人工生态湿地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污水收集渠;2、初级沉淀区;3、排水管;4、吸附渠;5、人工生态湿地;6、杂物遮挡网;7、转轴;8、弧形握柄;9、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1、第三过滤网;12、活性炭层;13、填料层;14、种植土;15、植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1~4所示,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收集渠1、初级沉淀区2、吸附渠4和人工生态湿地5;
污水收集渠1与居民排水沟连通,用于引导用户生活污水至初级沉淀区2,污水收集渠1包括多个并排分布的杂物遮挡网6,杂物遮挡网6转动连接在污水收集渠1的上方;
初级沉淀区2用于对生活污水的初级沉淀;初级沉淀区2与吸附渠4之间设有曝气池,曝气池为现有技术,曝气层使污水与曝气层的微生物形成微生物生物圈,利用微生物对池体污水的生物降解净化和水质的改善;吸附渠4位于初级沉淀区2和人工生态湿地5之间,吸附渠4底部铺设有活性炭层12,用于吸附污水中的杂质,人工生态湿地5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种植土14、填料层13 和植被层15,填料层13包括鹅卵石层和炉渣层,人工生态湿地5设有排水管3,排水管3与乡村农田连通。
居民排水沟分别与污水收集渠1连通,居民的生活污水汇集至污水收集渠1 进行处理,现有技术的污水收集渠1为敞口式,难免会出现部分居民在污水收集渠1扔进垃圾,容易造成污水收集渠1的堵塞,影响污水排进污水处理池对污水进行处理,通过在污水收集渠1的上方设置杂物遮挡网6,对地面的垃圾或者居民乱扔的垃圾有一定的阻挡作用,杂物遮挡网6转动连接在污水收集渠1 的上方,便于将杂物遮挡网6上遮挡的垃圾通过转动至污水收集渠1一侧的方式,将垃圾进行清理,减少在清理过程中垃圾通过杂物遮挡网6的网孔掉落至污水收集渠1的现象,杂物遮挡网6通过转轴7与污水收集渠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杂物遮挡网6远离转轴7的一侧固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下部固设有弧形握柄8,把手便于提起杂物遮挡物,弧形握柄8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增大人手与把手的接触面积,减少把手伤手的现象。
通过设置初级沉淀区2,对污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进行沉淀、过滤;通过设置铺设有种植土14、填料层13和植被层15的人工生态湿地5,对生活污水中的磷、钾等元素通过植物进行吸收,植被层15的种植为现有技术,种植层和植被层图1中不做标识,图4中有人工生态湿地5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在此不做赘述,植被为矮化芦苇等植物,吸收污水中富含的磷、钾等,植被包括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根系在人工生态湿地5形成浓密的植物根网,植物根网能够对污水的颗粒起吸附的作用,达到污水治理的有益效果,污水得到净化后,通过在人工生态湿地5设置的排水管3将水引入乡村的农田,进行灌溉,合理利用了水资源。
污水收集渠1还包括杂物过滤网,杂物过滤网包括第一过滤网9、第二过滤网10和第三过滤网11,第一过滤网9、第二过滤网10和第三过滤网11的网口孔径依次递减,第一过滤网9、第二过滤网10和第三过滤网11除网口孔径不同,其他结构相同,污水收集渠1底部开设有与杂物过滤网底部相适配的安装槽,杂物过滤网穿过杂物遮挡网6纵向插设在污水收集渠1的安装槽内。
第一过滤网9、第二过滤网10和第三过滤网11能够对垃圾层层过滤,第一过滤网9、第二过滤网10和第三过滤网11沾满垃圾时,将第一过滤网9、第二过滤网10和第三过滤网11提起进行清理,杂物遮挡网6开设有用于防止杂物过滤网的开口,第一过滤网9、第二过滤网10和第三过滤网11穿过杂物遮挡网 6纵向插设在污水收集渠1内,杂物过滤网用于乡村生活污水中含有的较大垃圾,如较大腐烂生菜、水果或包装袋等,这些较大垃圾如不进行拦截,流入沉淀池或人工生态湿地5,不利于污水的治理和植被的生长。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收集渠(1)、初级沉淀区(2)、吸附渠(4)和人工生态湿地(5);
所述污水收集渠(1)与居民排水沟连通,用于引导用户生活污水至初级沉淀区(2),所述污水收集渠(1)包括多个并排分布的杂物遮挡网(6),所述杂物遮挡网(6)转动连接在污水收集渠(1)的上方;
所述初级沉淀区(2)用于对生活污水的初级沉淀;
所述人工生态湿地(5)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种植土(14)、填料层(13)和植被层(15),所述人工生态湿地(5)设有排水管(3),所述排水管(3)与乡村农田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渠(1)还包括杂物过滤网,所述杂物过滤网穿过杂物遮挡网(6)纵向插设在污水收集渠(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过滤网包括第一过滤网(9)、第二过滤网(10)和第三过滤网(11),所述第一过滤网(9)、第二过滤网(10)和第三过滤网(11)的网口孔径依次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13)包括鹅卵石层和炉渣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渠(4)底部铺设有活性炭层(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遮挡网(6)通过转轴(7)与污水收集渠(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杂物遮挡网(6)远离转轴(7)的一侧固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下部固设有弧形握柄(8)。
CN202120363008.XU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Active CN214571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3008.XU CN214571392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3008.XU CN214571392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1392U true CN214571392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50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3008.XU Active CN214571392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13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5695A (zh) * 2022-08-22 2022-10-28 江西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生产用废水沉淀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5695A (zh) * 2022-08-22 2022-10-28 江西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生产用废水沉淀池
CN115245695B (zh) * 2022-08-22 2023-09-22 江西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生产用废水沉淀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47202A1 (zh) 一种具有高效净水功能的新型生态护坡及生态改善方法
CN207108742U (zh) 一种畜禽废水处理系统
CN103951067A (zh) 一种使用以多种沉水植物组合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处理农村污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09650547A (zh) 一种利用桉树控制水域蓝藻生长的方法
CN110468947A (zh) 生态树池
CN106242197A (zh) 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108147624A (zh) 一种农村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08409069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6006981A (zh) 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
CN110241906A (zh) 雨水净化回用生物滞留系统
CN105417867A (zh) 一种水稻田面源污染控制与氮磷回收利用系统和方法
CN101863595A (zh) 一种景观型组合式生活污水净化系统
CN214571392U (zh) 一种乡村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07986585A (zh) 一种生物滞留调蓄池
CN101475289B (zh) 加强型生物反应槽与加强型潜流湿地处理系统
CN209556071U (zh) 一种渗透型雨水花园
CN103979737B (zh) 一种城市河道、湖泊污水净化系统
CN110683715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分类高效处理系统
CN108532712A (zh) 适用于雨污混排的污水及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15286115A (zh) 一种兼具脱氮和碳减排功能的漂浮人工湿地及其使用方法
CN211847583U (zh) 基于土壤浸润技术处理公厕粪尿污水并回用的公厕
CN210945029U (zh) 一种多级生态护岸净化系统
CN209098455U (zh) 一种处理农田排水水质的生态试验系统
CN209940759U (zh) 一种生态净化人工渠岛系统
CN201338978Y (zh) 加强型生物反应槽与加强型潜流湿地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50014 No. 20 Shun Road, Lixia District, Shandong City, Ji'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250014 No. 20 Shun Road, Lixia District, Shandong City, Ji'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