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49386U - 椎间距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椎间距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49386U
CN214549386U CN202022991222.8U CN202022991222U CN214549386U CN 214549386 U CN214549386 U CN 214549386U CN 202022991222 U CN202022991222 U CN 202022991222U CN 214549386 U CN214549386 U CN 214549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od
face gear
gear
threade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912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利君
林毅
金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Weigao Orthopedic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Weigao Orthoped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Weigao Orthopedic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Weigao Orthoped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912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49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49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49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椎间距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外杆、活动杆、内杆和测量机构。将外杆始端的测量机构置于两椎体的中部之间,旋拧内杆,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的旋转带动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同步旋转,由于限位机构的限制,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只能周向旋转不能沿轴向移动,与第一端面齿轮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管和与第二端面齿轮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管同步移动,以测量机构安装孔为基准向外旋出,直至第一螺纹管的外端抵触在其中一条椎体上,第二螺纹管的外端抵触在另一条椎体上,第一螺纹管外端到第二螺纹管外端之间的距离即为准确的椎间距,该距离通过显示线和刻度直接读取,测量的精准度高。

Description

椎间距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椎间距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脊椎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对脊椎疾病患者切除椎体,以脊柱人工椎体或钛网装置替代,能够恢复脊柱整体的生理活动功能和生理高度。脊柱人工椎体或钛网装置需要根据椎间距进行选择,现有的椎间距测量装置一般采用测量尺,而测量尺测量时是测两椎体边缘的距离,由于两椎体之间的中间距离小于边缘之间的距离,导致测量的数值不准确,需要医生根据经验在测量值的基础上增加长度,从而影响脊柱人工椎体或钛网装置选择的精准程度,影响手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距测量装置,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伸入两种椎体之间精准测量椎间距,测量的精准度高,帮助医生选择合适长度的脊柱人工椎体或钛网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椎间距测量装置,包括外杆、活动杆和内杆,所述外杆的直径>活动杆的直径>内杆的直径,外杆的内腔由始端向末端依次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齿轮安装孔和测量机构安装孔,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沿外杆的轴向开设,齿轮安装孔和测量机构安装孔与外杆的轴向垂直且与外杆的侧壁连通,第一穿孔和第三穿孔的直径与内杆的直径相配合,第二穿孔的直径与活动杆的直径相配合,第二穿孔的长度大于活动杆的长度,内杆的始端从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穿入第三穿孔内,内杆的末端位于外杆的外侧,内杆位于第二穿孔中的杆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内杆设置有外螺纹的杆壁上开设有一圈凹槽,活动杆沿轴向开设有内螺纹孔,活动杆的杆壁上开设有第一长条孔,活动杆螺纹连接于内杆的外壁上,活动杆位于第二穿孔内,第二穿孔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定位销,第一定位销穿过第一长条孔伸入凹槽中;旋转内杆的末端时,由于第一定位销的限制,内杆只能做周向旋转,不能在外杆的内腔中沿外杆轴向移动,由于活动杆与内杆是螺纹连接的,因此在内杆旋转的过程中活动杆能够在第二穿孔中上移或者下移;
所述活动杆的外壁设置有一圈显示线,所述外杆的杆壁上开设有第二长条孔,第二长条孔与第二穿孔连通,第二长条孔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线,活动杆在第二穿孔中上移或下移时显示线随之上移或下移,通过第二穿条孔能够观察出显示线指向的刻度;
所述内杆的始端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位于齿轮安装孔中,第一齿轮的齿牙从外杆的侧面伸出,所述测量机构安装孔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测量机构安装孔内安装有测量机构;
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第一端面齿轮、第二端面齿轮、第一螺纹管和第二螺纹管,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分别通过限位机构限位于测量机构安装孔的两侧,限位机构限制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只能做周向旋转,不能做轴向旋转,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上的齿牙均与第一齿轮的齿牙啮合,所述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均沿轴向开设有内螺纹孔,第一螺纹管的始端从第一端面齿轮的内螺纹孔旋入测量机构安装孔中,第二螺纹管的始端从第二端面齿轮的内螺纹孔旋入测量机构安装孔中,第二螺纹管插入第一螺纹管中;
使用时,将外杆始端的测量机构置于两椎体的中部之间,此时第一螺纹管和第二螺纹管之间的相对距离较小,有利于顺利地将测量机构放入,放入后旋拧内杆,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的旋转带动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同步旋转,由于限位机构的限制,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只能周向旋转不能沿轴向移动,因此与第一端面齿轮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管和与第二端面齿轮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管同步移动,以测量机构安装孔为基准向外旋出,直至第一螺纹管的外端抵触在其中一条椎体上,第二螺纹管的外端抵触在另一条椎体上,此时第一螺纹管外端到第二螺纹管外端之间的距离即为准确的椎间距,该距离通过显示线和刻度直接读取,读取完成后反向旋转内杆,第一螺纹管和第二螺纹管同步收缩,收缩至放入时的状态,即可将外杆末端的测量机构连同外杆一起轻松移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管位于测量机构安装孔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封堵,所述第二螺纹管位于测量机构安装孔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封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封堵的直径大于第一端面齿轮的内螺纹孔直径,所述第二封堵的直径大于第二端面齿轮的内螺纹孔的直径;第一封堵和第二封堵具有两个作用,一是:与椎体面接触对椎体形成保护;二是:对第一螺纹管和第二螺纹管的位置形成限制,防止其旋转过度脱离第一端面齿轮或第二端面齿轮;当安装第一封堵和第二封堵后,刻度线需要进行相应地调整,使得刻度线反应出来的数值为第一封堵外端面到第二封堵外端面之间的距离,该段距离即为准确的椎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管的外壁设置有长条形开槽,测量机构安装孔内安装有第二定位销,第二定位销的下端伸入长条形开槽中,长条形开槽的两端对应着第一螺纹管和第二螺纹管能够移动的最大和最小距离,对第一螺纹管和第二螺纹管的移动轨迹形成限制,防止第一螺纹管和第二螺纹管脱离第一端面齿轮及第二端面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若干“L”形限位板,“L”形限位板呈圆形阵列排布于测量机构安装孔的外部,所述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上均设置有与“L”形限位板相配合的限位槽,“L”形限位板伸入限位槽中,将第一端面齿轮/第二端面齿轮勾住,使得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仅能够在第一齿轮的带动下产生轴向旋转,而不能沿轴向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长条孔的与刻度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刻度值。
进一步的,所述内杆的末端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椎间距测量装置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对两椎体的中部进行精确的间距测量,测量机构放入和取出方便,测量结构调整方便,调整好后能够直观地获得两椎体之间的间距数值,从而协助帮助医生选择合适长度的脊柱人工椎体或钛网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区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区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F-F’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外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外杆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7的C-C’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内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内杆、活动杆和测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图10的D区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面齿轮、第一螺纹管和第一封堵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面齿轮、第一螺纹管和第一封堵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图13的E-E’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端面齿轮、第二螺纹管和第二封堵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面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杆、2活动杆、3内杆、4第一穿孔、5第二穿孔、6第三穿孔、7齿轮安装孔、8测量机构安装孔、9凹槽、10第一长条孔、11第一定位销、12显示线、13第二长条孔、14第一齿轮、15第一端面齿轮、16第二端面齿轮、17第一螺纹管、18第二螺纹管、 19内螺纹孔、20第一封堵、21第二封堵、22长条形开槽、23第二定位销、24“L”形限位板、25限位槽、26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16所示实施例中,一种椎间距测量装置,包括外杆1、活动杆2和内杆3,所述外杆1的直径>活动杆2的直径>内杆3的直径,外杆1的内腔由始端向末端依次开设有第一穿孔4、第二穿孔5、第三穿孔6、齿轮安装孔7和测量机构安装孔8,第一穿孔4、第二穿孔5和第三穿孔6沿外杆1的轴向开设,齿轮安装孔7和测量机构安装孔8与外杆 1的轴向垂直且与外杆1的侧壁连通,第一穿孔4和第三穿孔6的直径与内杆3的直径相配合,第二穿孔5的直径与活动杆2的直径相配合,第二穿孔5的长度大于活动杆2的长度,内杆3的始端从第一穿孔4、第二穿孔5穿入第三穿孔6内,内杆3的末端位于外杆 1的外侧,内杆3位于第二穿孔5中的杆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内杆3设置有外螺纹的杆壁上开设有一圈凹槽9,活动杆2沿轴向开设有内螺纹孔,活动杆2的杆壁上开设有第一长条孔10,活动杆2螺纹连接于内杆3的外壁上,活动杆2位于第二穿孔5内,第二穿孔5 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定位销11,第一定位销11穿过第一长条孔10伸入凹槽9中;旋转内杆3的末端时,由于第一定位销11的限制,内杆3只能做周向旋转,不能在外杆1的内腔中沿外杆1轴向移动,由于活动杆2与内杆3是螺纹连接的,因此在内杆3旋转的过程中活动杆2能够在第二穿孔5中上移或者下移;
所述活动杆2的外壁设置有一圈显示线12,所述外杆1的杆壁上开设有第二长条孔13,第二长条孔13与第二穿孔5连通,第二长条孔13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线,活动杆2在第二穿孔5中上移或下移时显示线12随之上移或下移,通过第二穿条孔13能够观察出显示线12指向的刻度;
所述内杆3的始端安装有第一齿轮14,第一齿轮14位于齿轮安装孔7中,第一齿轮14的齿牙从外杆1的侧面伸出,所述测量机构安装孔8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测量机构安装孔8内安装有测量机构;
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第一端面齿轮15、第二端面齿轮16、第一螺纹管17和第二螺纹管 18,第一端面齿轮15和第二端面齿轮16分别通过限位机构限位于测量机构安装孔8的两侧,限位机构限制第一端面齿轮15和第二端面齿轮16只能做周向旋转,不能做轴向移动,第一端面齿轮15和第二端面齿轮16上的齿牙均与第一齿轮14的齿牙啮合,所述第一端面齿轮15和第二端面齿轮16均沿轴向开设有内螺纹孔19,第一螺纹管17的始端从第一端面齿轮16的内螺纹孔19旋入测量机构安装孔8中,第二螺纹管18的始端从第二端面齿轮16的内螺纹孔19旋入测量机构安装孔8中,第二螺纹管18插入第一螺纹管17中;
所述第一螺纹管17位于测量机构安装孔8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封堵20,所述第二螺纹管18位于测量机构安装孔8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封堵21;所述第一封堵20的直径大于第一端面齿轮15的内螺纹孔19直径,所述第二封堵21的直径大于第二端面齿轮16 的内螺纹孔19的直径;第一封堵20和第二封堵21具有两个作用,一是:与椎体面接触对椎体形成保护;二是:对第一螺纹管17和第二螺纹管18的位置形成限制,防止其旋转过度脱离第一端面齿轮15或第二端面齿轮16;
使用时,将外杆1始端的测量机构置于两椎体的中部之间,此时第一螺纹管17和第二螺纹管18之间的相对距离较小,有利于顺利地将测量机构放入,放入后旋拧内杆3,第一齿轮14旋转,第一齿轮14的旋转带动第一端面齿轮15和第二端面齿轮16同步旋转,由于限位机构的限制,第一端面齿轮15和第二端面齿轮16只能周向旋转不能沿轴向移动,因此与第一端面齿轮15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管17和与第二端面齿轮16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管18同步移动,以测量机构安装孔8为基准向外旋出,直至第一螺纹管17外端的第一封堵20抵触在其中一条椎体上,第二螺纹管18外端的第二封堵21抵触在另一条椎体上,此时第一封堵20外端到第二封堵21外端之间的距离即为准确的椎间距,该距离通过显示线和刻度直接读取,读取完成后反向旋转内杆3,第一螺纹管17和第二螺纹管18同步收缩,收缩至放入时的状态,即可将外杆1末端的测量机构连同外杆1一起轻松移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纹管17的外壁设置有长条形开槽22,测量机构安装孔8内安装有第二定位销23,第二定位销23的下端伸入长条形开槽22中,长条形开槽22的两端对应着第一螺纹管17和第二螺纹管18能够移动的最大和最小距离,对第一螺纹管17 和第二螺纹管18的移动轨迹形成限制,防止第一螺纹管17和第二螺纹管18脱离第一端面齿轮15及第二端面齿轮16。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若干“L”形限位板24,“L”形限位板24呈圆形阵列排布于测量机构安装孔8的外部,所述第一端面齿轮15和第二端面齿轮16上均设置有与“L”形限位板24相配合的限位槽25,“L”形限位板24伸入限位槽25中,将第一端面齿轮15/第二端面齿轮16勾住,使得第一端面齿轮15和第二端面齿轮16仅能够在第一齿轮 14的带动下产生轴向旋转,而不能沿轴向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长条孔13的与刻度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刻度值。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杆3的末端设置有把手26。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椎间距测量装置,使用时,将外杆1始端的测量机构置于两椎体的中部之间,此时第一螺纹管17和第二螺纹管18之间的相对距离较小,有利于顺利地将测量机构放入,放入后旋拧内杆3,第一齿轮14旋转,第一齿轮14的旋转带动第一端面齿轮15和第二端面齿轮16同步旋转,由于限位机构的限制,第一端面齿轮15 和第二端面齿轮16只能周向旋转不能沿轴向移动,因此与第一端面齿轮15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管17和与第二端面齿轮16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管18同步移动,以测量机构安装孔8为基准向外旋出,直至第一螺纹管17外端的第一封堵20抵触在其中一条椎体上,第二螺纹管18外端的第二封堵21抵触在另一条椎体上,此时第一封堵20外端到第二封堵 21外端之间的距离即为准确的椎间距,该距离通过显示线和刻度直接读取,读取完成后反向旋转内杆3,第一螺纹管17和第二螺纹管18同步收缩,收缩至放入时的状态,即可将外杆1末端的测量机构连同外杆1一起轻松移出。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椎间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杆、活动杆和内杆,所述外杆的直径>活动杆的直径>内杆的直径,外杆的内腔由始端向末端依次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齿轮安装孔和测量机构安装孔,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沿外杆的轴向开设,齿轮安装孔和测量机构安装孔与外杆的轴向垂直且与外杆的侧壁连通,第一穿孔和第三穿孔的直径与内杆的直径相配合,第二穿孔的直径与活动杆的直径相配合,第二穿孔的长度大于活动杆的长度,内杆的始端从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穿入第三穿孔内,内杆的末端位于外杆的外侧,内杆位于第二穿孔中的杆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内杆设置有外螺纹的杆壁上开设有一圈凹槽,活动杆沿轴向开设有内螺纹孔,活动杆的杆壁上开设有第一长条孔,活动杆螺纹连接于内杆的外壁上,活动杆位于第二穿孔内,第二穿孔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定位销,第一定位销穿过第一长条孔伸入凹槽中;
所述活动杆的外壁设置有一圈显示线,所述外杆的杆壁上开设有第二长条孔,第二长条孔与第二穿孔连通,第二长条孔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线;
所述内杆的始端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位于齿轮安装孔中,第一齿轮的齿牙从外杆的侧面伸出,所述测量机构安装孔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测量机构安装孔内安装有测量机构;
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第一端面齿轮、第二端面齿轮、第一螺纹管和第二螺纹管,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分别通过限位机构限位于测量机构安装孔的两侧,限位机构限制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只能做周向旋转,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上的齿牙均与第一齿轮的齿牙啮合,所述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均沿轴向开设有内螺纹孔,第一螺纹管的始端从第一端面齿轮的内螺纹孔旋入测量机构安装孔中,第二螺纹管的始端从第二端面齿轮的内螺纹孔旋入测量机构安装孔中,第二螺纹管插入第一螺纹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间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管位于测量机构安装孔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封堵,所述第二螺纹管位于测量机构安装孔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封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椎间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堵的直径大于第一端面齿轮的内螺纹孔直径,所述第二封堵的直径大于第二端面齿轮的内螺纹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间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管的外壁设置有长条形开槽,测量机构安装孔内安装有第二定位销,第二定位销的下端伸入长条形开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间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若干“L”形限位板,“L”形限位板呈圆形阵列排布于测量机构安装孔的外部,所述第一端面齿轮和第二端面齿轮上均设置有与“L”形限位板相配合的限位槽,“L”形限位板伸入限位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间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条孔的与刻度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刻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间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的末端设置有把手。
CN202022991222.8U 2020-12-14 2020-12-14 椎间距测量装置 Active CN214549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91222.8U CN214549386U (zh) 2020-12-14 2020-12-14 椎间距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91222.8U CN214549386U (zh) 2020-12-14 2020-12-14 椎间距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49386U true CN214549386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64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91222.8U Active CN214549386U (zh) 2020-12-14 2020-12-14 椎间距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493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549386U (zh) 椎间距测量装置
CN202048866U (zh) 一种大功率柴油机斜齿圆柱齿轮径向跳动的检测工具
CN201748874U (zh) 多用内径千分尺
CN209588915U (zh) 一种计量检测用长度检测装置
CN109115066B (zh) 一种新型按压式螺旋测微器
CN209181763U (zh) 缸孔粗糙度测量装置
CN204313810U (zh) 圆柱齿轮及外花键径向跳动快速测量装置
CN205505894U (zh)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自动校准装置
CN216348292U (zh) 缝隙测量工具
CN203928948U (zh) 蜗轮蜗杆啮合径向跳动量检测仪
CN211420790U (zh) 一种道路工程施工用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12620502U (zh) 机床用内孔测量装置
CN209695157U (zh) 用于精准测量病灶大小的消化内镜工具
CN211824300U (zh) 一种用于工业摄影测量船用管子中心的工装
CN209091386U (zh) 一种肢体围专用测量装置
CN203970392U (zh) 一种多维度伤口测量工具
CN209270078U (zh) 一种新型的医用弹力绷带
CN205679157U (zh) 一种防零件损伤表头装置
CN108592730B (zh) 一种螺旋测微器
CN208536707U (zh) 一种螺旋测微器
CN214951083U (zh) 一种箱体主轴孔道与滑道孔垂直度的测量装置
CN105105794A (zh) 一种皮试检测仪
CN206403877U (zh) 一种外接刻度尺的根管测量锉
CN220507877U (zh) 一种便携式螺旋测微装置
CN205102727U (zh) 一种圆筒类零件内孔定位装置及外轮廓形位公差测量仪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