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36944U - 节流部件、节流分液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节流部件、节流分液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36944U
CN214536944U CN202120187369.3U CN202120187369U CN214536944U CN 214536944 U CN214536944 U CN 214536944U CN 202120187369 U CN202120187369 U CN 202120187369U CN 214536944 U CN214536944 U CN 214536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ottling
spiral pipe
liquid
throttl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8736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丁爽
崔文娟
张心怡
李阳
袁俊军
罗荣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8736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36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36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36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节流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节流部件,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所述进液口用于与冷凝器出液管连通,所述出液口用于与蒸发器的进气管连通,还包括:节流部,为螺旋管,设置于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且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相连通。本申请提供的节流部件使制冷剂在节流部件内螺旋流动,有利于提高制冷剂在螺旋管内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了蒸发器进气口处的制冷剂的流速,有利于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同时,降低了节流过程中的噪音,符合用户对空调室内机低噪音的要求,可安装于空调室内机。本申请还公开一种节流分液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Description

节流部件、节流分液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节流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节流部件、节流分液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调系统中,空调室外机的冷凝器和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通过连机管相连通,且需要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设置节流降压装置,以使得制冷剂达到系统循环所需的状态。
节流降压装置包括小孔节流装置或毛细管节流装置等。例如,小孔节流装置是指管道中流动的液体经过通道截面突然缩小的阀门、狭缝或孔口等部分后发生的压力的降低,即,利用液体在小孔节流装置中产生的局部阻力损失进行节流降压。随着空调室内机外形的小型化和低噪音化,通常将节流降压装置安装于空调室外机。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制冷剂在空调室外机中经节流降压装置后,由液态变为气液混合状态,温度降低,然后通过连机管输送到空调室内机,连机管长度一般在3米以上,在此过程中,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在连机管内流动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损失和流速损失,降低了制冷系统的换热能力。但是,如果将节流降压装置安装于空调室内机以避免这种压力损失和流速损失,则节流降压装置在节流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噪音会降低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节流部件、节流分液组件和空调室内机,以解决节流装置在节流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部件,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所述进液口用于与冷凝器出液管连通,所述出液口用于与蒸发器的进气管连通,还包括:节流部,为螺旋管,设置于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且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旋管的相邻两螺纹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部包括:前段节流螺旋管,与所述进液口直接连通;和,后段节流螺旋管,与所述前段节流螺旋管直接连通,且所述后段节流螺旋管与所述出液口直接连通,其中,所述前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后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流部包括:第一节流螺旋管;和,第二节流螺旋管,与所述第一节流螺旋管并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螺旋管包括直接连通的第一前段节流螺旋管和第一后段节流螺旋管,其中,所述第一前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后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所述第二节流螺旋管包括直接连通的第二前段节流螺旋管和第二后段节流螺旋管,其中,所述第二前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后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节流部件还包括:第三节流螺旋管,与所述第一节流螺旋管和第二节流螺旋管串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螺旋管和第二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节流螺旋管的内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流分液组件,包括如前项所述的节流部件,和,分液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液部件包括:分液腔体,第一端与节流部件的出液口直接连通,第二端设置有多个分液支管,其中,所述分液腔体内部中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如前述的节流分液组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节流分液组件和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的节流部为沿长度方向螺旋状缠绕的螺旋管,制冷剂流经该螺旋管时,克服沿程阻力,压力降低,进而起到节流的作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制冷剂在螺旋管内旋转流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有利于提高制冷剂在螺旋管内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了蒸发器进气口处的制冷剂的流速,有利于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
小孔节流装置在节流过程中,制冷剂流经小孔节流装置后,会产生大量的涡流,这些涡流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不能满足用户对室内机低噪音的需求,不能安装于室内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制冷剂在螺旋管内旋转流动,压力沿制冷剂流动方向均匀下降,不会产生较大的涡流,降低了产生噪音的可能,符合用户对空调室内机低噪音的要求,可安装于空调室内机。进一步的,避免了节流装置安装于室外机造成的连机管内的压力损失和流速损失,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换热能力。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制冷剂在螺旋管内旋转流动,经节流部件的出液口喷射进入分液部件,使分液部件内制冷剂的气液混合更加均匀。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减小分液部件的腔体的体积,简化分液部件的构造,有利于空调室内机的小型化,减低空调室内机的成本。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节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节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节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节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节流分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节流分液组件的制冷剂流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分液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分液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分液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分液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螺旋管缠绕于蒸发器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节流部件;11:进液口;12:出液口;13:节流部;1301:第一螺纹;1302:第二螺纹;131:第一节流螺旋管;1311:第一前段节流螺旋管;1312:第一后段节流螺旋管;132:第二节流螺旋管;1321:第二前段节流螺旋管;1322:第二后段节流螺旋管;133:第三节流螺旋管;2:分液部件;21:分液腔体;2101:丝网;2102:反射结构;2103:流道;3:蒸发器;301:蒸发器的出气管;4:冷凝器;5:压缩机;6:连机管;7:空调室内机风扇;8:空调室外机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节流部件,如图1至图4所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1包括进液口11、出液口12和节流部13。其中,进液口11用于与冷凝器出液管连通,出液口12用于与蒸发器的进气管连通,节流部13为螺旋管,设置于进液口11与出液口12之间,且与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相连通,其中,节流部件1的出液口12与分液部件2连通。
可选地,节流部13为螺旋管,可以理解为,节流部13为沿长度方向螺旋状缠绕的管体,即,制冷剂在螺旋管内的流动路径为螺旋状路径。可选地,节流部13为螺旋毛细管,如图1所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1的节流部13为沿长度方向螺旋状缠绕的螺旋管,制冷剂流经该螺旋管时,克服沿程阻力,压力降低,进而起到节流的作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制冷剂在螺旋管内旋转流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有利于提高制冷剂在螺旋管内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了蒸发器进气口处的制冷剂的流速,有利于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制冷剂在螺旋管内旋转流动,压力沿制冷剂流动方向均匀下降,不会产生较大的涡流,降低了产生噪音的可能,符合用户对空调室内机低噪音的要求,可安装于空调室内机。进一步的,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安装于空调室内机时,避免了节流装置安装于室外机时在连机管内造成的压力损失和流速损失,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换热能力。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制冷剂在螺旋管内旋转流动,经节流部件1的出液口12喷射进入分液部件2,使分液部件2内制冷剂的气液混合更加均匀,如图6所示。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减小分液部件2的腔体的体积,简化分液部件2的构造,有利于空调室内机的小型化,降低空调室内机的成本。
可选地,可通过调节螺旋管的管内径、管长和/或螺纹直径来调节制冷剂在节流部件内的流速和质量流量。可选地,螺旋管的管内径小于或等于8mm,增大了制冷剂与螺旋管管壁的接触面积,制冷剂在螺旋管内的沿程阻力增加,提高了螺旋管对制冷剂的节流作用。
与毛细管节流部件相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螺旋管式节流部件,制冷剂在沿螺旋状的流道流动的过程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制冷剂在螺旋管式节流部件内的流动速度比在毛细管节流部件内的流动速度进一步提高,从而进一步增大了螺旋管式节流部件的压降作用。
目前,也有在空调室内机设置毛细管节流部件,但是这种设置是为了保证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的各流路换热均匀,制冷剂需先流经分液器后再流入各支路的毛细管,同时,空调室外机的节流装置不能取消,使得空调器的部件较多,增加了空调器的成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可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内机进行节流,无需在空调室外机安装其他的节流部件,降低了空调器的成本。并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不需要额外增加空调室内机的设计空间,相比于小孔节流的方案,不增加装置,更加有利于空调室内机的小型化。
可选地,螺旋管的相邻两螺纹直接接触。
螺旋管的相邻两螺纹直接接触,即,螺旋管沿长度方向上紧密缠绕,相邻两螺纹之间不存在间隙,如图1所示,螺旋管相邻的第一螺纹1301和第二螺纹1302直接接触,提高了制冷剂在螺旋管内的离心力,提高了制冷剂在螺旋管内的流速,从而增大了螺旋管式节流部件1对制冷剂的压降作用。
可选地,节流部13包括:前段节流螺旋管,与进液口11直接连通;和,后段节流螺旋管,与前段节流螺旋管直接连通,且后段节流螺旋管与出液口12直接连通,其中,前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后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
可选地,前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相同,后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相同,且前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后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即,螺旋管的内径分两级减小。可选地,可根据对制冷剂的节流需求调节前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和长度,以及后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和长度。根据螺旋管内径的不同,将螺旋管进行进一步分级,得到前段节流螺旋管、中段节流螺旋管和后段节流螺旋管,其中,前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中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中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后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即,螺旋管的内径分三级减小。类似的,可得到更多级别的梯度减小的螺旋管。
节流部件1的进液口11前的管路的内径较大,即,螺旋管入口前的管路的内径较大,与螺旋管的内径差异较大。可选地,螺旋管的内径从进液口11开始,逐级梯度减小,避免了制冷剂从节流部件1的进液口11前的管路进入到螺旋管的阶跃式下降,而使制冷剂局部气化带来的噪音和震动。即,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内径逐级梯度减小的螺旋管式节流部件1,降低了制冷剂节流过程中的噪音和震动,更加适用于安装在空调室内机,满足用户对空调室内机低噪音的需求。
可选地,节流部13包括第一节流螺旋管131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其中,第一节流螺旋管131与第二节流螺旋管132并联,如图2所示。
第一节流螺旋管131与第二节流螺旋管132并联,制冷剂可同时流经第一节流螺旋管131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使两个并联的节流螺旋管同时对制冷剂进行节流。相比于使用一个螺旋管进行节流的实施例,采用两个并联连通的螺旋管,可减小第一节流螺旋管131与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的内径,提高了制冷剂在第一节流螺旋管131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内流动时与管道的摩擦阻力,进而提高了螺旋管的整体节流效果。可选地,第一节流螺旋管131的内径与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的内径相等,第一节流螺旋管131的长度与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的长度相等,提高了螺旋管对制冷剂节流的均匀性。
可选地,第一节流螺旋管131包括直接连通的第一前段节流螺旋管1311和第一后段节流螺旋管1312,其中,第一前段节流螺旋管1311的内径大于第一后段节流螺旋管1312的内径,第二节流螺旋管132包括直接连通的第二前段节流螺旋管1321和第二后段节流螺旋管1322,其中,第二前段节流螺旋管1321的内径大于第二后段节流螺旋管1322的内径,如图3所示。
可选地,第一后段节流螺旋管1312的出口设置于靠近第二后段节流螺旋管1322的一端,第二后段节流螺旋管1322的出口设置于靠近第一后段节流螺旋管1312的一端,如图3所示。可选地,第一节流螺旋管131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相互靠近。这样,两个节流螺旋管的出口相互靠近,经两个节流螺旋管流出的制冷剂可在分液部件2内相互混合,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剂在分液部件2内混合的均匀性。
第一节流螺旋管131包括内径逐级减小的第一前段节流螺旋管1311和第一后段节流螺旋管1312,第二节流螺旋管132包括内径逐级减小的第二前段节流螺旋管1321和第二后段节流螺旋管1322。两并联连通的第一节流螺旋管131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的内径均逐级减小,在提高螺旋管的节流作用的同时,降低了对制冷剂节流过程中的噪音和震动,提高了用户体验。
根据螺旋管内径的不同,将第一节流螺旋管131进行进一步分级,得到第一前段节流螺旋管1311、第一中段节流螺旋管和第一后段节流螺旋管1312,其中,第一前段节流螺旋管1311的内径大于第一中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第一中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第一后段节流螺旋管1312的内径,即,第一节流螺旋管131的内径分三级减小。类似的,可得到更多的梯度减小的第一节流螺旋管131,以进一步减小对制冷剂节流过程中的噪音和震动。
类似的,根据螺旋管内径的不同,将第二节流螺旋管132进行进一步分级,得到第二前段节流螺旋管1321、第二中段节流螺旋管和第二后段节流螺旋管1322,其中,第二前段节流螺旋管1321的内径大于第二中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第二中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第二后段节流螺旋管1322的内径,即,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的内径分三级减小。类似的,可得到更多的梯度减小的第二节流螺旋管132,以进一步减小对制冷剂节流过程中的噪音和震动。
可选地,螺旋管可以包括三条或三条以上并联连通的节流螺旋管,使三条或三条以上并联连通的节流螺旋管同时对制冷剂进行节流。可选地,并联连通的节流螺旋管的数量越多,单条节流螺旋管的内径越小。提高了螺旋管对制冷剂的节流效果。可选地,三条或三条以上并联连通的节流螺旋管均为如上述的内径逐级减小的节流螺旋管,减小对制冷剂节流过程中的噪音和震动。本公开实施例对并联的节流螺旋管的数量和单条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分级级数不作过多限定。
可选地,第一前段节流螺旋管1311的内径等于第二前段节流螺旋管1321的内径,第一前段节流螺旋管1311的长度等于第二前段节流螺旋管1321的长度,第一后段节流螺旋管1312的内径等于第二后段节流螺旋管1322的内径,第一后段节流螺旋管1312的长度等于第二后段节流螺旋管1322的长度,提高了螺旋管对制冷剂节流的均匀性。
可选地,节流部件还包括第三节流螺旋管133,第三节流螺旋管133与第一节流螺旋管131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串联连通,如图4所示。
可选地,第一节流螺旋管131的螺纹与第三节流螺旋管133的螺纹不直接接触,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的螺纹与第三节流螺旋管133的螺纹不直接接触。制冷剂在节流部件中,先经过并联的第一节流螺旋管131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进行第一次节流,再经第三节流螺旋管133进行第二次节流,使制冷剂分步节流,进一步降低了节流过程中的噪音和震动。
可选地,节流部件1还可以包括第四节流螺旋管,第四节流螺旋管与第三节流螺旋管133串联连通,且,第四节流螺旋管与第三节流螺旋管133的螺纹不直接接触,即,使制冷剂在节流部件中经过三次节流,降低了节流过程中的噪音和震动。本公开实施例对节流部件1中节流螺旋管的串联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节流螺旋管131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三节流螺旋管133的内径。
第一节流螺旋管131的内径与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的内径相等,且第一节流螺旋管131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的内径大于第三节流螺旋管133的内径,如图4所示。在分步节流过程中,串联的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减小,在减小节流过程中的噪音的同时,提高了对制冷剂的节流作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节流分液组件。
可选地,节流分液组件包括前述的节流部件1,和分液部件2,如图5和图6所示。
可选地,分液部件2包括分液腔体21,分液腔体21的第一端与节流部件1的出液口12直接连通,第二端设置有多个分液支管,其中,分液腔体21内部中空,如图7所示。
目前,为了提高分液部件的分液作用,通常在分液部件的分液腔体内设置有优化分流的构造,如分液腔体内设置有丝网2101的分液部件,如图8所示,分液腔体内设置有反射结构2102的分液部件,如图9所示,分液腔体内设置有流道2103的分液部件,如图10所示,等。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螺旋管式分流元件,制冷剂在螺旋管内螺旋流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呈喷射状进入分液部件2,提高了制冷剂进入分液部件2的速度和制冷剂在分液部件2的气液混合效果。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分液部件2的分液腔体21内无需设置上述优化分流的构造,即可起到很好的分液效果。可见,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1简化了分液部件2的内部构造。同时,制冷剂流入分液部件2的流速增大,可减小分液部件2的分液腔体21的内径和/或长度,即,缩小了分液部件2的体积,有利于空调室内机的小型化。此处的“分液腔体21内部中空”,可以理解为,分液腔体21的内部不设置有前述的优化分流的构造。
可选地,分液部件2的多个分液支管分别通过前述的螺旋管与蒸发器3相连通,如图13所示。对制冷剂进行进一步节流,提高了制冷剂进入蒸发器3的流速,提高了蒸发器3的换热效果。
本申请同时提供了一种包含有前述节流部件或节流分液组件的空调室内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或节流分液组件可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3的入口端,避免了节流装置安装于室外机时在连机管内造成的压力损失,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换热能力。同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部件降低了对制冷剂节流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满足用户对空调室内机静音化的需求。
可选地,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节流部件1,其中,室内换热器节流部件1的节流部13为螺旋管,且螺旋管缠绕设置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301的外表面,节流部件1与室内换热器的进气管连接,如图11和图14所示。
此处的节流部件1与室内换热器的进气管连接,可以理解为直接连接,也可以理解为间接连接。例如,间接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节流部件1通过分液部件2与室内换热器的进气管连接。
制冷剂在进入节流分液组件之前的温度为36℃左右,即,螺旋式节流部件1的进液口11处的温度为36℃左右,经过螺旋式节流分液部件2节流降温后,螺旋式节流分液部件2的出液口12处的温度低于15℃。室内换热器,也可称为蒸发器3。蒸发器的出气管301内制冷剂的温度为12℃左右。可见,蒸发器的出气管301的温度与螺旋式节流部件1的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大。螺旋管缠绕设置于蒸发器的出气管301的外表面,使螺旋管内的制冷剂与蒸发器的出气管301内的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有利于降低螺旋管内制冷剂的温度,进而降低了流入蒸发器3内的制冷剂的温度,增大了蒸发器3与用户室内环境的传热温差,提高了蒸发器3的换热量。
可选地,螺旋管缠绕设置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的外表面,且,螺旋管的外表面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的外表面相接触,有利于提高螺旋管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的热量交换能力,进一步降低螺旋管内制冷剂的温度。
可选地,螺旋管的部分或全部缠绕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的外表面。
可选地,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包括外表面缠绕有螺旋管的缠绕段,沿缠绕段内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缠绕段依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靠近室内换热器的出气口,且靠近节流部件1的出液口12;第二端靠近节流部件1的进液口11。
相对于缠绕段的第二端,缠绕段的第一端更加靠近室内换热器的出气口,且缠绕段的第一端更加靠近节流部件1的出液口12。相对于缠绕段的第一端,缠绕段的第二端更加靠近节流部件1的进液口11。制冷剂在缠绕段内的流动方向为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制冷剂在螺旋管内的流动方向为从进液口11流向出液口12,可见,制冷剂在缠绕段内的流动方向与在螺旋管内的流动方向相反,如图11所示,提高了缠绕段与螺旋管的热量交换能力。
可选地,节流部13包括前段节流螺旋管和后段节流螺旋管,前段节流螺旋管与节流部件1的进液口11直接连通,后段节流螺旋管与前段节流螺旋管直接连通,且后段节流螺旋管与所述节流部件1的出液口12直接连通,其中,前段节流螺旋管缠绕设置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的外表面。
螺旋管的部分缠绕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的外表面,且,螺旋管的前段节流螺旋管缠绕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的外表面,而螺旋管的后段节流螺旋管不缠绕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的外表面。前段节流螺旋管内的制冷剂温度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内的制冷剂温度的温差较大,螺旋管的前段节流螺旋管缠绕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的外表面,有利于提高两者之间的热量交换效率,同时,螺旋管的后段节流螺旋管不缠绕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的外表面,缩短了出气管内制冷剂与螺旋管内制冷剂的热交换的时间,在对螺旋管内制冷剂有效降温的同时,不至于改变出气管内制冷器的状态,有利于保持整个制冷系统的压力稳定性。
可选地,前段节流螺旋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后段节流螺旋管的长度。
前段节流螺旋管的长度大于后段节流螺旋管的长度,进一步缩短了出气管内制冷剂与螺旋管内制冷剂的热交换的时间,有利于保持整个制冷系统的压力稳定性。
可选地,前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后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
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的内径大于螺旋管的内径。螺旋管的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进行热量交换的前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较大,有利于单位时间内两者之间的换热效率,进而降低了螺旋管内制冷剂的温度。
可选地,节流部13包括第一节流螺旋管131、第二节流螺旋管132和第三节流螺旋管133,其中,第一节流螺旋管131与第二节流螺旋管132并联,第一节流螺旋管131与第二节流螺旋管132与节流部的进液口直接连通,第三节流螺旋管133与第一节流螺旋管131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串联,且与室内换热器的进气管连通。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包括并联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其中,第一节流螺旋管131缠绕设置于第一支管的外表面,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缠绕设置于第二支管的外表面。
第一节流螺旋管131缠绕设置于第一支管的外表面,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缠绕设置于第二支管的外表面,且,第三节流螺旋管133不对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进行缠绕。如前述,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的内径大于螺旋管的内径。将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进行分流,提高了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内制冷剂与螺旋管内制冷剂的热交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两者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同时,仅第一节流螺旋管131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设置于出气管的外表面,有利于提高整个制冷系统的压力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节流螺旋管131的长度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节流螺旋管133的长度。
第一节流螺旋管131的长度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的长度小于第三节流螺旋管133的长度,进一步缩短了出气管内制冷剂与螺旋管内制冷剂的热交换的时间,有利于保持整个制冷系统的压力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节流螺旋管131的内径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三节流螺旋管133的内径。
第一节流螺旋管131的内径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的内径大于第三节流螺旋管133的内径。
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的内径大于螺旋管的内径。螺旋管的与室内换热器的出气管进行热量交换的第一节流螺旋管131和第二节流螺旋管132的内径较大,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内两者之间的换热效率,进而降低了螺旋管内制冷剂的温度。
本申请同时提供了一种包含有前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如图12至图14所示。
可选地,空调器包括如前述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压缩机5、空调室内机风扇7和空调室外机风扇8。其中,空调室外机中的室外换热器通过连机管6与空调室内机的节流分液组件直接连通。室外换热器也可称为冷凝器4。
空调器的空调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的出口处不设置节流部件1,而是通过连机管直接与空调室内机的节流分液组件相连接,避免了节流装置安装于室外机时在连机管内造成的压力损失和制冷剂的流速损失,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换热能力。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节流部件,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所述进液口用于与冷凝器出液管连通,所述出液口用于与蒸发器的进气管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节流部,为螺旋管,设置于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且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管为螺旋毛细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包括:
前段节流螺旋管,与所述进液口直接连通;和,
后段节流螺旋管,与所述前段节流螺旋管直接连通,且所述后段节流螺旋管与所述出液口直接连通,
其中,所述前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后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包括:
第一节流螺旋管;和,
第二节流螺旋管,与所述第一节流螺旋管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流螺旋管包括直接连通的第一前段节流螺旋管和第一后段节流螺旋管,其中,所述第一前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后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
所述第二节流螺旋管包括直接连通的第二前段节流螺旋管和第二后段节流螺旋管,其中,所述第二前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后段节流螺旋管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流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节流螺旋管,与所述第一节流螺旋管和第二节流螺旋管串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流螺旋管和第二节流螺旋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节流螺旋管的内径。
8.一种节流分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节流部件,和,分液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流分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部件包括:
分液腔体,第一端与所述节流部件的出液口直接连通,第二端设置有多个分液支管,其中,所述分液腔体内部中空。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节流分液组件。
CN202120187369.3U 2021-01-22 2021-01-22 节流部件、节流分液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4536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7369.3U CN214536944U (zh) 2021-01-22 2021-01-22 节流部件、节流分液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7369.3U CN214536944U (zh) 2021-01-22 2021-01-22 节流部件、节流分液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36944U true CN214536944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311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87369.3U Active CN214536944U (zh) 2021-01-22 2021-01-22 节流部件、节流分液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36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581751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214276219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216694087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4838531A (zh) 用于调节换热器内的冷媒温度的方法、装置、空调器
CN214275958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214276220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202177260U (zh) 一种空调用小管径蒸发器
CN112856588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US6910349B2 (en) Suction connection for dual centrifugal compressor refrigeration systems
CN105674632A (zh) 换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14536944U (zh) 节流部件、节流分液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112856866B (zh) 节流元件、节流分液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06175674U (zh) 流量调节阀及热泵系统
CN112594974A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217686006U (zh) 节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2511538U (zh) 分液装置及包括该分液装置的空调器
CN220507335U (zh) 用于换热系统的气液分离装置和换热系统
CN105180307B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其冷凝器
CN205860565U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892569U (zh) 一种具降噪功能的多联机内机换热器
CN220061931U (zh)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18722228U (zh) 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18296879U (zh) 换热器分液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4278993B (zh) 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2511537U (zh) 分液装置及包括该分液装置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