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7152U - 保护壳和电子组件 - Google Patents

保护壳和电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07152U
CN214507152U CN202121059857.2U CN202121059857U CN214507152U CN 214507152 U CN214507152 U CN 214507152U CN 202121059857 U CN202121059857 U CN 202121059857U CN 214507152 U CN214507152 U CN 214507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supporting surfac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598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红涛
曾鸿敏
严慎波
袁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598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07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07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071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保护壳和电子组件。保护壳包括本体和抵持部。本体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电子装置,本体包括相背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抵持部连接在本体顶部,抵持部包括支撑面、抵持面和弧形过渡面,支撑面与本体外表面连接,抵持面与本体内表面连接,弧形过渡面连接支撑面与抵持面,抵持面抵持且覆盖电子装置的显示屏边缘,支撑面高于显示屏的顶面。在本申请的保护壳和电子组件中,抵持面能够对电子装置进行限位,防止电子装置安装在容置腔内后松动,支撑面高于显示屏的顶面起到防止电子装置朝下放置时会对显示屏产生刮伤,在电子组件的使用过程中,弧形过渡面的弧形面与手接触,避免了连接处刮手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保护壳和电子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保护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壳和电子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触摸屏的普及,对电子装置起保护作用的保护壳也变得越来越功能化和个性化。保护壳套在电子装置的外侧直接与手接触,对电子装置起保护作用的同时手感问题也很重要。相关技术中的保护壳在使用过程中边缘部位容易刮手,对消费者造成较差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保护壳和电子组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保护壳包括本体和抵持部。所述本体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电子装置,所述本体包括相背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抵持部连接在所述本体的顶部,所述抵持部自所述本体的顶部向所述容置腔内延伸,所述抵持部形成有与所述外表面连接的支撑面、与所述内表面连接的抵持面以及连接所述支撑面和所述抵持面的弧形过渡面,在所述电子装置容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时,所述抵持面抵持且覆盖所述电子装置的显示屏的边缘,所述支撑面高于所述显示屏的顶面。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组件包括电子装置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保护壳,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屏,所述保护壳包覆在所述电子装置的外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保护壳和电子组件中,本体形成有容置腔,本体顶部连接有抵持部,抵持部向容置腔内延伸,抵持部包括抵持面、支撑面以及弧形过渡面,抵持面抵持在电子装置的显示屏边缘,抵持面能够对电子装置进行限位,防止电子装置安装在容置腔内后松动,支撑面高于显示屏的顶面能够对显示屏进行保护,防止电子装置朝下放置时会对显示屏产生刮伤,弧形过渡面连接抵持面和支撑面,且电子装置使用中弧形过渡面与手接触,弧形面避免了连接处刮手的情况发生。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保护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电子组件在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电子组件在I处的另一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组件1000、电子装置200、显示屏210、顶面211、保护壳100、本体10、内表面11、外表面12、容置腔13、底壁14、侧壁15、抵持部20、支撑面21、抵持面22、弧形过渡面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组件1000包括电子装置200和保护壳100,电子装置200包括显示屏210,电子装置200安装在容置腔13内。
请参阅图1-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保护壳100包括本体10和抵持部20。本体10形成有容置腔13,容置腔13用于容置电子装置200,本体10包括相背的外表面12和内表面11。抵持部20连接在本体10的顶部,抵持部20自本体10的顶部向容置腔13内延伸,抵持部20形成有与外表面12连接的支撑面21、与内表面11连接的抵持面22以及连接支撑面21和抵持面22的弧形过渡面23,在电子装置200容置在容置腔13内时,抵持面22抵持且覆盖电子装置200的显示屏210的边缘,支撑面21高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
可以理解,在相关技术中,手机等电子装置的显示屏大部分都是通过触摸屏进行操控,触摸屏能够使电子装置有更大的显示区域,操作也更加方便。但是,触摸屏是一种比较容易损坏的元件,磕碰、挤压等都会影响触摸屏的使用效果,甚至报废。因此,电子装置的外侧需要套有保护壳对其进行保护,保护壳在保护显示屏的同时也能够对电子装置的壳体起到防刮磨的作用。
保护壳套设在电子装置的外侧,用户在使用时电子装置时,手部会接触到保护壳,因此,保护壳的手感好坏也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用户在操控显示屏时,手指会触碰到保护壳的侧边,在相关技术中,保护壳的侧边会与显示屏存在有高度差,且侧边的连接处形成有棱角,出现刮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保护壳100和电子组件1000中,本体10形成有容置腔13,本体10顶部连接有抵持部20,抵持部20向容置腔13内延伸,抵持部20包括抵持面22、支撑面21以及弧形过渡面23,抵持面22抵持在电子装置200的显示屏210边缘,抵持面22能够对电子装置200进行限位,防止电子装置200安装在容置腔13内后松动,支撑面21高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能够对显示屏210进行保护,防止电子装置200朝下放置时会对显示屏210产生刮伤,弧形过渡面23连接抵持面22和支撑面21,且电子装置200使用中弧形过渡面23与手接触,弧形过渡面23的设置可以避免了连接处刮手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保护壳100套设在电子装置200的外侧,电子装置200设置在容置腔13内,保护壳100不仅能够作为装饰品使得电子装置200的外观更加美观,同时更大的作用是能够对电子装置200起到保护的作用。例如,当电子装置200从高处掉落时,保护壳100能够有效减少电子装置200所受到的震荡,使得电子装置200不易被摔坏;当电子装置200与其他接触面产生摩擦时,保护壳100能够防止电子装置200的外壳产生划痕、掉漆等而影响美观性。
进一步地,由于保护壳100需对电子装置200起保护作用,保护壳100可以由硅胶、皮革、布料、塑料和碳纤维等多种材料制成,具体可以由上述材料中的其中一种材料单独制作而成,还可以由上述材料中的两种或多种材料组合制作而成,本申请对于保护壳100的制作材料不做具体限制。
容置腔13的形状能够与电子装置200的外壳形状相匹配,也就是说,当电子装置200放置于容置腔13内时,电子装置200的外壳能够与本体10的内表面11贴合。如此,电子装置200能够稳定地安置于保护壳100内部,保护壳100与电子装置200不容易脱离,保护壳100能够对电子装置200进行更稳定的保护,电子装置200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视频播放器、音频播放器等电子设备。
容置腔13形成有开口,开口的方向与电子装置200的显示屏210所处的方向相同。如此,用户可通过开口对显示屏210进行操作,进而方便对电子装置200的操作使用。
抵持部20连接在本体10的顶部且环绕容置腔13的开口设置。抵持部20能够对电子装置200进行卡持,防止电子装置200从保护壳100内脱离。抵持面22连接本体10的内表面11且向显示屏210一侧弯折。抵持面22与显示屏210边缘处的形状相匹配。当显示屏210边缘处为曲面时,抵持面22呈曲面与显示屏210边缘相贴合;当显示屏210边缘处为平面时,抵持面22呈平面与显示屏210边缘相贴合。弧形过渡面23与抵持面22连接且向相背于显示屏210的方向弯折,支撑面21分别连接弧形过渡面23与本体10的外表面1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显示屏的顶面211为在显示屏210的发光方向上最上方的表面。
请参阅图1-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弧形过渡面23为圆弧面,支撑面21与弧形过渡面23相切。
如此,弧形过渡面23为圆弧面,圆弧面能够防止用户在使用电子装置200时发生刮手的情况,支撑面21与弧形过渡面23相切使得支撑面21与弧形过渡面23间的连接处能够平滑过渡,不会形成棱角而造成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不良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弧形过渡面23为圆弧面,过圆弧面的顶点的切线L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之间的夹角A为120°-150°。
可以理解的是,圆弧面沿垂直于显示屏210的方向上的截面为圆弧,“圆弧面的顶点”可以理解为沿圆弧的两个端点的连线的方向上,圆弧的两个端点之间与两个端点的连线的垂直距离最大的点,也即圆弧面所形成的圆弧的中心点。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圆弧面的顶点的切线L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之间最舒适的夹角A范围为120°-150°,从而使得圆弧面的角度可以更加贴合人的手指的轮廓。例如,过圆弧面的顶点的切线L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之间的夹角A可以为125°、130°、135°、140°、145°或者120°-150°之间的任意数值。当过圆弧面的顶点的切线L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之间的夹角A大于150°时,支撑面21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之间的高度过低,显示屏210朝下时容易对显示屏210造成损坏。当过圆弧面的顶点的切线L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之间的夹角A小于120°时,支撑面21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之间的高度过高,影响用户对显示屏210进行操作,并且,夹角A小于120°时容易出现刮手。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过所述圆弧面的顶点的切线L与所述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之间的夹角A为135°。
较佳地,过所述圆弧面的顶点的切线L与所述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之间的夹角A为135°时,用户在对显示屏210进行操作所受到的影响最小,能够体验较舒适的手感,且保护壳100能够对显示屏210有较高的保护效果。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撑面21的宽度B为0.6mm-0.9mm。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面21可以为平面,当电子装置200的显示屏210朝下放置在水平面时,支撑面21与水平面相互接触,支撑面21的宽度B即为支撑面21沿水平方向上的长度。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面21的宽度B可以为0.6mm、0.7mm、0.8mm、0.9mm或0.6mm-0.9mm之间的任意数值。当支撑面21的宽度B小于0.6mm时,保护壳100的厚度也会较小,保护壳100对电子装置200的保护强度也会随之减小;当支撑面21的宽度B大于0.9mm时,保护壳100的厚度较厚,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影响手感,同时保护壳100过厚影响电子组件1000的美观性。
较佳地,支撑面21的宽度B为0.7mm时,保护壳100的厚度不会影响用户的手感及电子组件1000的美观性,同时,保护壳100也能够对电子装置200有较高的保护强度。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撑面21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平行,支撑面21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之间的距离C为0.3mm-0.4mm。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面21为平面,支撑面21所在的平面与显示屏210顶面211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两者之间存在高度差,支撑面21高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也即支撑面21与显示屏的顶面211之间的高度差为0.3mm-0.4mm。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面21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之间的距离C可以为0.3mm、0.35mm、0.4mm或0.3mm-0.4mm之间的任意数值。当支撑面21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之间的距离C小于0.3mm时,显示屏210朝下放置时,支撑面21对显示屏210的支撑保护效果较差,显示屏210容易被划伤甚至损坏;当支撑面21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之间的距离C大于0.4mm时,抵持部20便会较厚会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影响用户对靠近抵持部20处的显示屏210进行操作。
较佳地,支撑面21与显示屏210的顶面211之间的距离C为0.3mm时,支撑面21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显示屏210朝下时也能够对显示屏210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10被抵持面22覆盖的部分的宽度D为0.4mm-0.6mm。
可以理解的是,抵持部20朝向容置腔13内侧延伸且覆盖在显示屏210的边缘,显示屏210与抵持面22所接触部分的宽度即为显示屏210被抵持面22覆盖的部分的宽度。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使得电子装置200能够更顺畅的安装进保护壳100内,抵持部20上的抵持面22与显示屏210之间上存在一定的干涉量,该干涉量的范围可以为0.05mm-0.1mm。当干涉量大于0.1mm时,抵持部20不能很好的对电子装置200进行固定,电子装置200将较易从保护壳100内脱离;当干涉量小于0.05mm时,电子装置200不易安装进保护壳100内,强行安装容易造成电子装置200的损坏。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10被抵持面22覆盖的部分的宽度D可以为0.4mm、0.5mm、0.6mm或0.4mm-0.6mm之间的任意数值。当显示屏210被抵持面22覆盖的部分的宽度D小于0.4mm时,抵持部20不能对电子装置200起到较好的固定效果,电子装置200容易从保护壳100内脱离,保护效果大大降低;当显示屏210被抵持面22覆盖的部分的宽度D大于0.6mm,电子装置200不易被安装至保护壳100内,强行安装可能会造成电子装置200的的损坏,且抵持部20覆盖的显示屏210区域过大,影响用户对显示屏210的操作。
较佳地,显示屏210被抵持面22覆盖的部分的宽度D为0.5mm时,电子装置200可以轻松地安装至保护壳100内,且抵持部20能够对电子装置200进行固定,电子装置200不易脱离,同时,抵持部20不会过多的占用显示屏210的显示区域,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体10包括底壁14和连接底壁14的侧壁15,底壁14和侧壁15围成容置腔13,抵持部20连接在侧壁15上,侧壁15与底壁14通过弧面平滑过渡连接。
保护壳100的整体皆可以由弧面平滑过渡,弧面的应用能够使得电子组件1000的手感更加顺畅,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底壁14包覆于电子装置200的相背于显示屏210的一面,侧壁15包覆于电子装置200的侧面,侧壁15一端连接在底壁14的一端,侧壁15的另一端向容置腔13方向延伸进而形成抵持部20。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装置200的外壳会设置有多种功能区,例如,开关键、音量键、卡槽、充电孔等。保护壳100的侧壁15及底壁14可以开设有与上述功能区相对应的穿孔或者凹槽等,进而便于电子装置200在不取下保护壳100的情况下进行功能区的使用及操作。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侧壁15也可以设置成垂直于底壁14,两者呈直角。(图中未示出)如此,保护壳100的外观更加具有规则性,使得用户有更多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侧壁15和底壁14相互垂直仅限于外表面12相互垂直,内表面11仍需根据电子装置200的外壳形状去匹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电子装置,所述本体包括相背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和
连接在所述本体顶部的抵持部,所述抵持部自所述本体的顶部向所述容置腔内延伸,所述抵持部形成有与所述外表面连接的支撑面、与所述内表面连接的抵持面以及连接所述支撑面和所述抵持面的弧形过渡面,在所述电子装置容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时,所述抵持面抵持且覆盖所述电子装置的显示屏的边缘,所述支撑面高于所述显示屏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过渡面为圆弧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弧形过渡面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过渡面为圆弧面,过所述圆弧面的顶点的切线与所述显示屏的顶面之间的夹角为120°-1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过所述圆弧面的顶点的切线与所述显示屏的顶面之间的夹角为1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的宽度为0.6mm-0.9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与所述显示屏的顶面平行,所述支撑面与所述显示屏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0.3mm-0.4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被所述抵持面覆盖的部分的宽度为0.4mm-0.6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底壁和连接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底壁和侧壁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抵持部连接在所述侧壁上,所述侧壁垂直于所述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底壁和连接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底壁和侧壁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抵持部连接在所述侧壁上,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通过弧面平滑过渡连接。
10.一种电子组件,包括:
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显示屏;和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所述电子装置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
CN202121059857.2U 2021-05-17 2021-05-17 保护壳和电子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507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9857.2U CN214507152U (zh) 2021-05-17 2021-05-17 保护壳和电子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59857.2U CN214507152U (zh) 2021-05-17 2021-05-17 保护壳和电子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07152U true CN214507152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04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5985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507152U (zh) 2021-05-17 2021-05-17 保护壳和电子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071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37438B1 (ko) 휴대용 전자 디바이스를 위한 하우징
US20110050606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885867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30000028U (ko) 나사가 필요없는 금속 휴대폰 보호 케이스 구조
CN205079169U (zh) 一种闪光灯罩及电子设备
US20090015565A1 (en) Portable terminal
US20130258212A1 (en) Television receiv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4507152U (zh) 保护壳和电子组件
JP6051103B2 (ja) 防水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KR200476235Y1 (ko) 휴대폰 케이스
CN112243180A (zh) 扬声器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US7215980B2 (en) Pen-type mobile telephone
CN112290962B (zh) 卡托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110636155B (zh) 一种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16959945U (zh) 斜角支架保护壳
CN112449042B (zh) 终端夹持装置
CN220983905U (zh) 一种笔帽式的双接口u盘
CN213906717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智能手机
CN214509902U (zh) 一种电子产品保护套
CN212814899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保护套
CN214625511U (zh) 一种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CN215991429U (zh) 防摔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0578759U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CN217789720U (zh) 一种支架保护壳
CN21827676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