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2056U - 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02056U
CN214502056U CN202120015823.7U CN202120015823U CN214502056U CN 214502056 U CN214502056 U CN 214502056U CN 202120015823 U CN202120015823 U CN 202120015823U CN 214502056 U CN214502056 U CN 214502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ection
rear space
hot air
heat preser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1582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前
周浩宇
李谦
王业峰
陈思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e Changtia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1582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02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02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02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该装置包括烧结机台车、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设置在烧结机台车的上部;保温装置包括壳体、中部隔墙、进热风管和出热风管;所述中部隔墙设置在壳体内部,中部隔墙将壳体的内部空间沿着烧结机台车的运行方向分隔成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所述进热风管设置在壳体的外部,且进热风管与后部空间连通;所述出热风管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壳体的后部空间通过出热风管连通至壳体的前部空间。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烧结料面不同位置的按需精准供热,其保温效果好,综合能耗低。

Description

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工艺中的保温工序,具体涉及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属于烧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烧结工艺是炼铁流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原理是将各种粉状含铁原料,配入适量的燃料和熔剂,加入适量的水,经混合和造球后在烧结设备上使物料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烧结成块,从而送往高炉进行下一步工序。
烧结工艺中的保温处理,其目的是避免烧结点火后表层烧结矿冷却过快,结晶时间短,造成烧结生产率降低,烧结矿冶金性能下降、烧结能耗升高等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保温处理通常是在点火工序中附带进行,保温效果有待改善。现阶段有研究通过外部引入热风来实现点火后的保温及供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上层烧结矿及整个烧结矿的返矿率,但是该保温方式的热风温度一定,难以做到对烧结料面的均匀冷却,进而无法实现对烧结料面不同位置的按需精准供热,即沿着保温炉长度方向不能很好的形成温度梯度,点火后的保温效果有所欠缺,综合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该保温装置通过中部隔墙分隔成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两个部分,后部空间沿着烧结机台车的运行方向也分为几段,各段内分别设有矩形火道,同一段内的多个矩形火道依次连接,相邻两段之间的矩形火道首尾相连,形成串联的火道组。本实用新型保温装置的分段设置,能够实现对烧结料面不同位置的按需精准供热,其保温效果好,综合能耗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
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该装置包括烧结机台车、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设置在烧结机台车的上部。保温装置包括壳体、中部隔墙、进热风管和出热风管。所述中部隔墙设置在壳体内部,中部隔墙将壳体的内部空间沿着烧结机台车的运行方向分隔成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所述进热风管设置在壳体的外部,且进热风管与后部空间连通。所述出热风管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壳体的后部空间通过出热风管连通至壳体的前部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的后部空间沿着烧结机台车的运行方向分为n段。每一段内均设有多个矩形火道,同一段内的多个矩形火道依次连接,相邻两段之间的矩形火道首尾相连,形成串联的火道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的后部空间内还设有弧形火道。相邻的矩形火道之间通过所述弧形火道连接。
优选的是,在壳体的后部空间的n段内,同一段内的矩形火道的高度相同。
优选的是,在壳体的后部空间的n段内,沿着烧结机台车的运行方向,各段内矩形火道的高度依次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中,沿着烧结机台车的运行方向,所述壳体的后部空间的n段,依次为第2段、第3段……第n+1段;其中,n为2-10,优选为3-8。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串联火道组在位于壳体后部空间的第2段的一端设有火道入口,在位于壳体后部空间的第n+1段的一端设有火道出口。所述火道入口与进热风管连接,所述火道出口与出热风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还包括热风炉。所述热风炉设置在壳体的外部,与进热风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还包括点火炉。所述点火炉设置在烧结机台车的上部。所述保温装置设置在点火炉的下游且位于紧邻点火炉的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弧形火道为U型火道、半圆形火道中的一种。
在实用新型中,所述保温装置包括壳体、中部隔墙、进热风管、出热风管。所述中部隔墙设置在壳体内部,将保温装置的壳体内部空间沿着烧结机台车的运行方向分隔成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两个部分。所述进热风管和出热风管设置在壳体外部,所述进热风管与后部空间连通,后部空间通过所述出热风管与前部空间连通。所述壳体的后部空间沿着烧结机台车的运行方向划分为n段,依次为第2段、第3段……第n+1段,各段内均设有多个矩形火道,同一段内的矩形火道通过弧形火道依次连接,相邻两段之间的矩形火道则通过弧形火道首尾相连,由此形成串联的火道组。
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串联的火道组内,同一段内的矩形火道的高度相同,而沿着烧结机台车的运行方向,各段内矩形火道的高度依次降低。所述串联火道组在位于壳体后部空间的第2段的一端设有火道入口,在位于壳体后部空间的第n+1段的一端设有火道出口。所述火道入口与进热风管连接,所述火道出口与出热风管连接。即所述火道出口通过出热风管与壳体的前部空间相连。该装置还包括热风炉,所述热风炉设置在壳体外部,与进热风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沿着烧结机台车的运行方向,所述保温装置的壳体内部空间被中部隔墙划分为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所述后部空间被划分为n段,依次为第2段、第3段……第n+1段,所述前部空间则为第1段。即所述保温装置的壳体内沿着烧结机台车的运行方向分为n+1段。生产时,煤气等燃料在热风炉内燃烧,产生的热烟气经过串联的火道组后,进入保温装置壳体的前部空间,最终被抽入烧结料料层内,实现对其下部位置物料的补热。同时,料面上方的空气在穿过壳体后部空间时,被矩形火道加热,使进入料层的空气温度上升,实现对物料的补热。显然,所述矩形火道越高,空气与热源接触的时间越长,则温度越高,因此携带进物料的热量也越多,抽入料面的温度有第2段>第3段……>第n+1段,而第1段空气直接来源于矩形火道内的尾气,温度最高,即抽入料面的温度有第1段>第2段>第3段……>第n+1段。
根据烧结蓄热效应,蓄热量来自于热烧结饼,料层越厚,蓄热效应就越严重,即下层烧结混合料能够获得比上层烧结混合料更多的热量,由此,在烧结混合料的料层高度方向上,料层越往下走,所需要的额外补热就越少。与之相对应,沿着烧结机台车运行方向,越是处于上游位置的烧结混合料所需要的热量越多。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前部空间及后部空间内串联火道组的设置,进而实现了沿着烧结机台车运行方向依次向烧结料面喷吹递减温度的高温气体,一方面降低表层烧结矿的冷却速率,提高表层烧结矿质量;另一方面,以煤气等燃料燃烧的高温气体为载体,继续向位于表层烧结混合料下方的中上层烧结混合料提供额外热量,以补充由于固体燃料不足导致的表层烧结混合料下方的烧结过程热量不足。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温装置,可以实现对完成点火烧结后的烧结料实现分段梯级保温,实现对中上部料层的梯级补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前部空间及后部空间内串联火道组的设置,进而实现了沿着烧结机台车运行方向依次向烧结料面喷吹递减温度的高温气体,实现对烧结料面不同位置的按需精准供热,其保温效果好,综合能耗低。
2、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温装置以煤气等燃料燃烧的高温气体为载体,向烧结料面喷吹递减温度的高温气体,能够降低表层烧结矿的冷却速率,提高表层烧结矿质量。
3、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温装置以煤气等燃料燃烧的高温气体为载体,继续向位于表层烧结混合料下方的中上层烧结混合料提供额外热量,以补充由于固体燃料不足导致的表层烧结混合料下方的烧结过程热量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烧结机点火保温炉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保温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保温装置内的串联火道组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烧结机台车;2:保温装置;201:壳体;202:中部隔墙;203:进热风管;204:出热风管;205:前部空间;206:后部空间;207:矩形火道;208:弧形火道;209:热风炉;3:点火炉。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
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该装置包括烧结机台车1、保温装置2。所述保温装置2设置在烧结机台车1的上部。保温装置2包括壳体201、中部隔墙202、进热风管203和出热风管204。所述中部隔墙202设置在壳体201内部,中部隔墙202将壳体201的内部空间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分隔成前部空间205和后部空间206。所述进热风管203设置在壳体201的外部,且进热风管203与后部空间206连通。所述出热风管204设置在壳体201的外部,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通过出热风管204连通至壳体201的前部空间205。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分为n段。每一段内均设有多个矩形火道207,同一段内的多个矩形火道207依次连接,相邻两段之间的矩形火道207首尾相连,形成串联的火道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内还设有弧形火道208。相邻的矩形火道207之间通过所述弧形火道208连接。
优选的是,在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的n段内,同一段内的矩形火道207的高度相同。
优选的是,在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的n段内,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各段内矩形火道207的高度依次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中,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所述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的n段,依次为第2段、第3段……第n+1段;其中,n为2-10,优选为3-8。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串联火道组在位于壳体201后部空间206的第2段的一端设有火道入口,在位于壳体201后部空间206的第n+1段的一端设有火道出口。所述火道入口与进热风管203连接,所述火道出口与出热风管204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还包括热风炉209。所述热风炉209设置在壳体201的外部,与进热风管203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还包括点火炉3。所述点火炉3设置在烧结机台车1的上部。所述保温装置2设置在点火炉3的下游且位于紧邻点火炉3的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弧形火道208为U型火道、半圆形火道中的一种。
实施例1
如图2和3所示,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该装置包括烧结机台车1、保温装置2。所述保温装置2设置在烧结机台车1的上部。保温装置2包括壳体201、中部隔墙202、进热风管203和出热风管204。所述中部隔墙202设置在壳体201内部,中部隔墙202将壳体201的内部空间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分隔成前部空间205和后部空间206。所述进热风管203设置在壳体201的外部,且进热风管203与后部空间206连通。所述出热风管204设置在壳体201的外部,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通过出热风管204连通至壳体201的前部空间205。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分为3段。每一段内均设有多个矩形火道207,同一段内的多个矩形火道207依次连接,相邻两段之间的矩形火道207首尾相连,形成串联的火道组。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重复实施例2,只是所述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内还设有弧形火道208。相邻的矩形火道207之间通过所述弧形火道208连接。所述弧形火道208为半圆形火道。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3,只是在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的3段内,同一段内的矩形火道207的高度相同。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4,只是在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的3段内,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各段内矩形火道207的高度依次降低。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5,只是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所述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的3段,依次为第2段、第3段、第4段。壳体201的前部空间205为第1段。所述串联火道组在位于壳体201后部空间206的第2段的一端设有火道入口,在位于壳体201后部空间206的第4段的一端设有火道出口。所述火道入口与进热风管203连接,所述火道出口与出热风管204连接。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6,只是该装置还包括热风炉209。所述热风炉209设置在壳体201的外部,与进热风管203连接。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7,只是该装置还包括点火炉3。所述点火炉3设置在烧结机台车1的上部。所述保温装置2设置在点火炉3的下游且位于紧邻点火炉3的位置。

Claims (21)

1.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烧结机台车(1)、保温装置(2);所述保温装置(2)设置在烧结机台车(1)的上部;保温装置(2)包括壳体(201)、中部隔墙(202)、进热风管(203)和出热风管(204);所述中部隔墙(202)设置在壳体(201)内部,中部隔墙(202)将壳体(201)的内部空间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分隔成前部空间(205)和后部空间(206);所述进热风管(203)设置在壳体(201)的外部,且进热风管(203)与后部空间(206)连通;所述出热风管(204)设置在壳体(201)的外部,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通过出热风管(204)连通至壳体(201)的前部空间(2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分为n段;每一段内均设有多个矩形火道(207),同一段内的多个矩形火道(207)依次连接,相邻两段之间的矩形火道(207)首尾相连,形成串联的火道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内还设有弧形火道(208);相邻的矩形火道(207)之间通过所述弧形火道(20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的n段内,同一段内的矩形火道(207)的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的n段内,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各段内矩形火道(207)的高度依次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的n段内,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各段内矩形火道(207)的高度依次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2-3、6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所述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的n段,依次为第2段、第3段……第n+1段;其中,n为2-1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所述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的n段,依次为第2段、第3段……第n+1段;其中,n为2-1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烧结机台车(1)的运行方向,所述壳体(201)的后部空间(206)的n段,依次为第2段、第3段……第n+1段;其中,n为2-1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n为3-8。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n为3-8。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火道组在位于壳体(201)后部空间(206)的第2段的一端设有火道入口,在位于壳体(201)后部空间(206)的第n+1段的一端设有火道出口;所述火道入口与进热风管(203)连接,所述火道出口与出热风管(204)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火道组在位于壳体(201)后部空间(206)的第2段的一端设有火道入口,在位于壳体(201)后部空间(206)的第n+1段的一端设有火道出口;所述火道入口与进热风管(203)连接,所述火道出口与出热风管(204)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火道组在位于壳体(201)后部空间(206)的第2段的一端设有火道入口,在位于壳体(201)后部空间(206)的第n+1段的一端设有火道出口;所述火道入口与进热风管(203)连接,所述火道出口与出热风管(204)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6、8-10、12-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热风炉(209);所述热风炉(209)设置在壳体(201)的外部,与进热风管(203)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热风炉(209);所述热风炉(209)设置在壳体(201)的外部,与进热风管(203)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热风炉(209);所述热风炉(209)设置在壳体(201)的外部,与进热风管(203)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3、6、8-10、12-13、16-17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点火炉(3);所述点火炉(3)设置在烧结机台车(1)的上部;所述保温装置(2)设置在点火炉(3)的下游且位于紧邻点火炉(3)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点火炉(3);所述点火炉(3)设置在烧结机台车(1)的上部;所述保温装置(2)设置在点火炉(3)的下游且位于紧邻点火炉(3)的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点火炉(3);所述点火炉(3)设置在烧结机台车(1)的上部;所述保温装置(2)设置在点火炉(3)的下游且位于紧邻点火炉(3)的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火道(208)为U型火道、半圆形火道中的一种。
CN202120015823.7U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 Active CN214502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15823.7U CN214502056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15823.7U CN214502056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02056U true CN214502056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14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15823.7U Active CN214502056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020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25615B (zh) 一种基于分层复合供热的均热烧结方法
CN206339094U (zh) 微波加热生产合金的生产线装置
CN106834573B (zh) 一种全氧高炉炼铁方法
CN106086275B (zh) 一种具有喷吹装置的燃气熔分炉及用其进行冶金的方法
CN107904347B (zh) 一种煤基直接还原竖炉及其还原方法
CN108220514A (zh) 一种富氢氧气高炉炼铁方法
CN110173976A (zh) 一种电弧炉强化废钢预热装置
CN107655331B (zh) 一种环保型熔铝炉及其熔炼方法
CN101922861A (zh) 冶炼熔炉
CN106546096A (zh) 微波加热生产合金的生产线装置及生产方法
CN112393599B (zh) 一种切向幕帘降温式燃气喷吹烧结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4502056U (zh) 一种分段梯级保温装置
CN101481752B (zh) 自密封氮气循环冷却方法及装置
CN113340099A (zh) 用于生产锂电材料的气电混合加热辊道窑
CN201433222Y (zh) 内外加热式海绵铁还原设备
CN2861169Y (zh) 高排烟温度顶燃式热风炉
CN206724695U (zh) 一种燃气燃烧与电弧联合加热熔炼炉
RU2299244C2 (ru) Модульная печь
CN106500507A (zh) 一种重油燃烧、燃气燃烧与电弧联合加热熔炼炉
CN205687557U (zh) 一种用于球形磷粉矿煅烧的隧道窑
CN201704069U (zh) 一种制磷竖式砖窑
CN216716969U (zh) 一种烧结点火炉
CN214502079U (zh) 一种分层复合供热式烧结装置
CN206469688U (zh) 一种重油燃烧、燃气燃烧与电弧联合加热熔炼炉
KR101862152B1 (ko) 소결광 제조 설비 및 이를 이용한 소결광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