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7914U - 一种变形缝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形缝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97914U CN214497914U CN202120549753.3U CN202120549753U CN214497914U CN 214497914 U CN214497914 U CN 214497914U CN 202120549753 U CN202120549753 U CN 202120549753U CN 214497914 U CN214497914 U CN 2144979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formation joint
- building
- water stop
- layer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形缝结构,涉及变形缝技术领域,用以解决建筑内部受力产生裂缝的问题。该结构包括变形缝、第一止水带、填缝板、剪力杆和第二止水带;变形缝设置于框架内的上层建筑和下层建筑之间,且变形缝的中心线沿路线中心线法线方向;剪力杆贯穿并连接上层建筑、变形缝和下层建筑,且设置于框架的中轴线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了在上层建筑和下层建筑之间设置变形缝,给予上层建筑和下层建筑变形的空间,并且设置剪力杆连接变形缝、上层建筑和下层建筑,既可以适应上层建筑和下层建筑纵向伸缩的变形要求,又可协调变形缝两侧建筑的沉降。有效解决了建筑内部受力产生裂缝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保障建筑的安全和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变形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形缝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如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影响使用与安全。
因此,需要预先在这些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保证各部分建筑物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变形缝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内部受力产生裂缝的问题,实现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形缝结构,包括变形缝、第一止水带、填缝板、剪力杆和第二止水带;
所述变形缝设置于框架内的上层建筑和下层建筑之间,且所述变形缝的中心线沿路线中心线法线方向;
所述剪力杆贯穿并连接所述上层建筑、所述变形缝和所述下层建筑,且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中轴线上;
所述第一止水带设置于所述剪力杆与外侧的所述框架之间,且横跨所述变形缝,所述第一止水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层建筑和所述下层建筑连接;
所述第二止水带设置于外侧的框架,且与所述上层建筑、所述变形缝和所述下层建筑连接;
所述填缝板填充所述变形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形缝的厚度为2.0mm;所述剪力杆的宽度大于所述变形缝的厚度;所述剪力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止水带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填充所述变形缝与内侧的所述框架的连接处;
以所述剪力杆为界,所述内侧为所述变形缝远离所述第一止水带和所述第二止水带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侧墙防水层和顶板防水层。所述侧墙防水层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外侧,且覆盖所述框架的整个外表面;所述顶板防水层设置于所述变形缝的顶部,且覆盖所述变形缝的整个上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侧墙防水层包括三度聚氨酯涂料层、沥青油毡隔离层和聚乙烯泡沫板。所述三度聚氨酯涂料层、所述沥青油毡隔离层和所述聚乙烯泡沫板依次涂刷,所述聚乙烯泡沫板紧贴所述框架设置,或,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外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板防水层包括三度聚氨酯涂料层、水泥砂浆层和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所述三度聚氨酯涂料层、所述水泥砂浆层和所述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依次涂刷,所述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紧贴所述变形缝设置,或,浇筑于所述变形缝的顶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止水带为钢边橡胶止水带。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两端为钢带,所述钢带之间通过橡胶带连接;所述钢带与所述上层建筑或下层建筑的混凝土结构粘附;所述橡胶带包括中心部和连接部;所述中心部为中空的矩形,所述中心部卡入所述变形缝中;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中心部,另一端连接钢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了在上层建筑和下层建筑之间设置变形缝,给予上层建筑和下层建筑变形的空间,并且设置剪力杆连接变形缝、上层建筑和下层建筑,既可以适应上层建筑和下层建筑纵向伸缩的变形要求,又可协调变形缝两侧建筑的沉降,减少不均匀沉降,由于变形缝的设置,可能产生雨水渗漏,因此设置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对变形缝进行防水处理,有效解决了建筑内部受力产生裂缝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保障建筑的安全和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缝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框架;2-上层建筑;3-下层建筑;4-变形缝;5-第一止水带;6-填缝板;7-剪力杆;8-第二止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形缝结构,请参照说明书附图中图1。
参照图1所示,一种变形缝结构,包括变形缝4、第一止水带5、填缝板6、剪力杆7和第二止水带8。变形缝4设置于框架1内的上层建筑2和下层建筑3之间,且变形缝4的中心线沿路线中心线法线方向;剪力杆7贯穿并连接上层建筑2、变形缝4和下层建筑3,且设置于框架1的中轴线上;第一止水带5设置于剪力杆7与外侧的框架1之间,且横跨变形缝4,第一止水带5的两端分别与上层建筑2和下层建筑3连接;第二止水带8设置于外侧的框架1,且与上层建筑2、变形缝4和下层建筑3连接;填缝板6填充变形缝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了在上层建筑2和下层建筑3之间设置变形缝4,给予上层建筑2和下层建筑3变形的空间,变形缝4的厚度为2.0mm。并且设置剪力杆7连接变形缝4、上层建筑2和下层建筑3,既可以适应上层建筑2和下层建筑3纵向伸缩的变形要求,又可协调变形缝4两侧建筑的沉降,减少不均匀沉降。由于变形缝4的设置,可能产生雨水渗漏,因此设置第一止水带5和第二止水带8对变形缝4进行防水处理。有效解决了建筑内部受力产生裂缝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保障建筑的安全和可靠。
为防止风雨侵入,变形缝4需要有弹性的、憎水的、不易被挤出的填缝板6进行填充。本实施例的填缝板6采用聚乙烯低发泡填缝板,聚乙烯低发泡填缝板是一种密度小、回复率高、具有独立的气泡结构的新型防水材料,能够有效满足变形缝4的变形及防水要求。
第二止水带8为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从材质上区分可以分为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外贴式塑料止水带等。本实施例采用外贴式橡胶止水带是利用橡胶的高弹性,在各种荷载下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起到坚固密封,有效地防止建筑构造的漏水,渗水并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中,外贴式橡胶止水带需在上层建筑2和下层建筑3的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全部埋入混凝土中。
继续参照图1所示,变形缝结构还包括密封胶,密封胶填充变形缝4与内侧的框架1的连接处。密封胶是指随密封面形状而变形,不易流淌,有一定粘结性的密封材料,用来填充构形间隙。本实施例将密封胶填充变形缝4与框架1的内侧的连接处,以起到密封作用,具有防泄漏、防水、防振动及隔音、隔热等作用。本实施例采用的低模量聚氯酯密封胶具有即用型,易于使用,迅速固化,无污染;与混凝土基面粘结良好;伸长率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变形缝结构还包括防水层。防水层包括侧墙防水层和顶板防水层;侧墙防水层设置于框架1的外侧,且覆盖框架1的整个外表面;顶板防水层设置于变形缝4的顶部,且覆盖变形缝4的整个上表面。
变形缝结构需要设置防水层,以防止雨水侵入变形缝4,建筑的迎水面为框架1的外侧和变形缝4的顶部。因此,需要在这两个面进行防水处理,即,设置防水层。
侧墙防水层包括三度聚氨酯涂料层、沥青油毡隔离层和聚乙烯泡沫板。三度聚氨酯涂料层、沥青油毡隔离层和聚乙烯泡沫板依次涂刷,或,设置于框架1的外侧。
聚氨酯防水涂料是由异氰酸酯、聚醚等经加成聚合反应而成的含异氰酸酯基的预聚体,配以催化剂、无水助剂、无水填充剂、溶剂等,经混合等工序加工制成的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强度高、延伸率大、耐水性能好等特点。对基层变形的适应能力强。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一种液态施工的单组分环保型防水涂料。与空气中的湿气接触后固化,在基层表面形成一层坚固的坚韧的无接缝整体防膜。“三度”是指将聚氨酯涂料涂刷三层形成涂料层。
沥青油毡隔离层使用沥青油纸,沥青油纸是用低软化点的石油沥青浸渍原纸制成的一种无涂盖层的纸胎防水卷材,可用于防潮,或作多层防水层的下层。
聚乙烯泡沫板具有均匀闭孔气泡结构,可以很好的与混凝土粘结为一体。聚乙烯泡沫板密度小,回复率高,表面吸水率低,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且具有耐酸碱腐蚀性强,低温不脆裂,高温不流淌等优点。
顶板防水层包括三度聚氨酯涂料层、水泥砂浆层和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三度聚氨酯涂料层、水泥砂浆层和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依次涂刷,或,浇筑于变形缝4的顶部。
水泥砂浆层是一种刚性防水层,主要依靠砂浆本身的憎水性能和砂浆的密实性来达到防水目的。
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细石混凝土一般是指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mm的混凝土,依靠混凝土的密实性进行防水。
第一止水带5为钢边橡胶止水带;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两端为钢带,钢带之间通过橡胶带连接;钢带与上层建筑2或下层建筑3的混凝土结构粘附;橡胶带包括中心部和连接部;中心部为中空的矩形,中心部卡入变形缝4中;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中心部,另一端连接钢带。
第一止水带5设置于靠近框架1的外侧的位置,即,靠近变形缝结构的迎水面,以保障变形缝4的防水性。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水带5采用钢边橡胶止水带。钢带一般采用镀锌钢板,镀锌钢板能够与上层建筑2和下层建筑3的混凝土良好粘接。以克服橡胶带与混凝土粘附力较差的问题,使止水带具有加大的拉力和扭矩。同时,橡胶带不等厚,中心部的厚度大于连接部,因此中心部的防水力大于连接部。中心部卡入变形缝4中,能更好防水。不等厚的设计,能够使各部分受力更加均匀,保障不产生松动和脱落。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形缝(4)、第一止水带(5)、填缝板(6)、剪力杆(7)和第二止水带(8);
所述变形缝(4)设置于框架(1)内的上层建筑(2)和下层建筑(3)之间,且所述变形缝(4)的中心线沿路线中心线法线方向;
所述剪力杆(7)贯穿并连接所述上层建筑(2)、所述变形缝(4)和所述下层建筑(3),且设置于所述框架(1)的中轴线上;
所述第一止水带(5)设置于所述剪力杆(7)与外侧的所述框架(1)之间,且横跨所述变形缝(4),所述第一止水带(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层建筑(2)和所述下层建筑(3)连接;
所述第二止水带(8)设置于外侧的框架(1),且与所述上层建筑(2)、所述变形缝(4)和所述下层建筑(3)连接;
所述填缝板(6)填充所述变形缝(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4)的厚度为2.0mm;所述剪力杆(7)的宽度大于所述变形缝(4)的厚度;所述剪力杆(7)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止水带(5)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填充所述变形缝(4)与内侧的所述框架(1)的连接处;
以所述剪力杆(7)为界,所述内侧为所述变形缝远离所述第一止水带(5)和所述第二止水带(8)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层;
所述防水层包括侧墙防水层和顶板防水层;
所述侧墙防水层设置于所述框架(1)的外侧,且覆盖所述框架(1)的整个外表面;
所述顶板防水层设置于所述变形缝(4)的顶部,且覆盖所述变形缝(4)的整个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防水层包括三度聚氨酯涂料层、沥青油毡隔离层和聚乙烯泡沫板;
所述三度聚氨酯涂料层、所述沥青油毡隔离层和所述聚乙烯泡沫板依次涂刷,所述聚乙烯泡沫板紧贴所述框架(1)设置,或,设置于所述框架(1)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防水层包括三度聚氨酯涂料层、水泥砂浆层和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所述三度聚氨酯涂料层、所述水泥砂浆层和所述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依次涂刷,所述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紧贴所述变形缝(4)设置,或,浇筑于所述变形缝(4)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带(5)为钢边橡胶止水带;
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两端为钢带,所述钢带之间通过橡胶带连接;
所述钢带与所述上层建筑(2)或下层建筑(3)的混凝土结构粘附;
所述橡胶带包括中心部和连接部;
所述中心部为中空的矩形,所述中心部卡入所述变形缝(4)中;
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中心部,另一端连接钢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49753.3U CN214497914U (zh) | 2021-03-17 | 2021-03-17 | 一种变形缝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49753.3U CN214497914U (zh) | 2021-03-17 | 2021-03-17 | 一种变形缝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97914U true CN214497914U (zh) | 2021-10-26 |
Family
ID=78197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549753.3U Active CN214497914U (zh) | 2021-03-17 | 2021-03-17 | 一种变形缝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97914U (zh) |
-
2021
- 2021-03-17 CN CN202120549753.3U patent/CN2144979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942986B1 (ko) | 콘크리트 일체형 유무기 하이브리드 방수재와 단열 및 보강재료를 이용한 외단열, 방수 및 보강 복합 구조 및 그 시공공법 | |
KR101884896B1 (ko) | 단열시트의 2중 교차포설과 도막방수를 통한 단열성을 향상시키는 yps구조 및 그에 따른 yps공법 | |
KR101744766B1 (ko) | 유무기 하이브리드 방수재적층 자착형 부직포 방수시트를 이용한 방수시공공법 | |
CN207974258U (zh) | 变形缝防水构造 | |
KR101733535B1 (ko) | 유무기 하이브리드 방수재적층 자착형 부직포 방수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수시공공법 | |
CN214497914U (zh) | 一种变形缝结构 | |
CN214574744U (zh) | 一种屋面跑道运动场变形缝构造 | |
CN110565883A (zh) | 隔振的屋面设备基础构造 | |
KR101942977B1 (ko) | 콘크리트 일체형 유무기 하이브리드 방수 및 단열 복합 자착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방수 및 단열 복합 시공공법 | |
CN111021557A (zh) | 一种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方法 | |
KR101889329B1 (ko) | 유무기 하이브리드 방수재적층 자착형 부직포 방수시트 | |
CN108868186B (zh) | 一种管道井与通风井渗漏水修缮系统 | |
CN215715534U (zh) |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缝防水结构 | |
CN216428608U (zh) | 一种底板防水结构 | |
CN211597830U (zh) | 一种屋面缝隙修补结构 | |
CN108867337A (zh) | 一种桥梁接缝的防水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 |
CN112301881A (zh) | 一种u型桥面梁端防水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0659402B1 (ko) | 방수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수구조 | |
CN210507840U (zh) | 外贴式止水带 | |
CN215630600U (zh) | 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 | |
CN220058374U (zh) | 一种伸缩缝防水结构 | |
CN215857199U (zh) | 一种u型桥面梁端防水装置 | |
CN221567253U (zh) | 一种明挖隧道底板后浇带施工缝防水结构 | |
CN115030220B (zh) | 一种地下结构与高架桥合建抗震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216552725U (zh) | 一种tpz加强型防水卷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