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1860U - 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91860U
CN214491860U CN202021170510.0U CN202021170510U CN214491860U CN 214491860 U CN214491860 U CN 214491860U CN 202021170510 U CN202021170510 U CN 202021170510U CN 214491860 U CN214491860 U CN 214491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acterial
layer
antiviral
tablecloth
polyvinyl chlo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705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龙涛
王亚飞
宋宝祥
张小宇
陈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ma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ma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ma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ma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705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91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91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91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所述抗菌抗病毒台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保护层、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功能层和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所述保护层为透明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所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为经过抗菌剂处理的熔喷无纺布,所述抗菌剂中包括纳米二氧化钛和季铵盐;所述功能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活性炭层、抗菌纤维层和防静电层;所述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中包括聚氯乙烯树脂、阻燃剂和所述抗菌剂。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使台布具有优异的抗菌抗病毒效果,还能够使其同时具有较高的使用舒适性和耐用性,并兼具除臭、防静电、阻燃、防水的作用,应用范围较广。

Description

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布,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
背景技术
台布是指覆盖于台或桌面上,用以防污或增加美观的物品。在台布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与人或物品发生接触,极易沾上污渍,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非常容易滋生细菌、传染病毒,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有必要提高台布自身的抗菌抗病毒性能,以保障使用者的健康。
目前,按照材质的不同,台布一般可以分为塑料类和纺织类。其中,塑料类台布以PVC台布为主,具有耐脏、易清洗、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单一的PVC 材料也存在透气性不佳、舒适性不足、容易粘手等缺点;纺织类台布则具有柔软透气、舒适度高、装饰性好等优点,但其不够耐脏,清洗较为麻烦。如何选择适宜的台布材质,并对其进行抗菌抗病毒处理,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公开号为CN108752776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抗菌台布及其生产工艺,该专利以PVC作为台布的主要材质,通过将PVC与抗菌剂及其他助剂共混,制备了具有抗菌特性的PVC台布,但其仍然具有PVC台布的透气性不佳、舒适性不足、容易粘手等缺点,实际应用受限。
公开号为CN108752776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高强聚酯长丝台布,该专利通过在织布层上端依次设置PVC包覆膜和PVC表层膜,将PVC材料与纺织材料进行复合,避免了单独使用PVC或单独使用纺织材料的缺点;该专利还通过设置抗菌层,使制得的台布具有抗菌作用。但该专利提供的台布复合的层数过多,容易导致台布过厚,影响使用舒适度;同时,该台布仅设有一层抗菌层,且位于台布中部,难以对表面的细菌进行有效抑制,抗菌效果不足。
有鉴于此,当前仍有必要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在保证台布使用舒适的同时,提高其抗菌抗病毒作用,避免台布上细菌或病毒的滋生蔓延影响使用者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通过将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与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复合,使台布同时具有较高的舒适性和耐用性,并达到较优的抗菌抗病毒效果;并通过增设保护层和功能层,提高台布的使用寿命,增加台布的功能,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保护层、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功能层和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所述保护层为透明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所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为纳米二氧化钛- 季铵盐复合抗菌熔喷无纺布;所述功能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活性炭层、抗菌纤维层和防静电层;所述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为纳米二氧化钛-季铵盐复合抗菌阻燃聚氯乙烯树脂。其中,纳米二氧化钛-季铵盐复合抗菌熔喷无纺布指的是经含有纳米二氧化钛和季铵盐的抗菌剂处理的熔喷无纺布;纳米二氧化钛-季铵盐复合抗菌阻燃聚氯乙烯树脂指的是含有聚氯乙烯树脂、阻燃剂以及所述含有纳米二氧化钛和季铵盐的抗菌剂的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剂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5%~10%的纳米二氧化钛,15%~20%的季铵盐单体,3%~5%的硅烷偶联剂,0.5%~1%的过硫酸钠和 64%~76.5%的去离子水;所述季铵盐单体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 60%~65%的聚氯乙烯树脂,3%~5%的所述抗菌剂,3%~5%的阻燃剂,20%~24%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7%的碳酸钙,0.5%~1%的钙锌类稳定剂,0.5%~1%的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所述阻燃剂为无卤磷系阻燃剂;所述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的厚度为0.1~0.2mm。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和所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之间还设有印花装饰层,所述印花装饰层的厚度为0.01~0.02mm。
进一步地,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厚度为0.05~0.1mm,孔径为0.2~0.5μm。
进一步地,所述熔喷无纺布由聚丙烯纤维熔喷而成,规格为50~100g/m2,厚度为0.2~0.4mm。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层由活性炭颗粒组成,厚度为0.1~0.2mm。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纤维层为载银壳聚糖纤维,厚度为0.2~0.4mm;所述壳聚糖纤维的载银量为2000mg/kg。
进一步地,所述防静电层由导电纤维和棉纤维交织而成,厚度为0.1~0.2mm。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功能层和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通过热压复合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台布通过将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与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复合,能够使台布同时具有较高的舒适性和耐用性,并达到较优的抗菌抗病毒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台布中还设有保护层和功能层,能够提高台布的使用寿命,并进一步增加台布的功能,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台布中,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是经过抗菌处理的熔喷无纺布,熔喷无纺布优异的过滤性能有利于阻止病毒的大分子的进入,达到抗病毒效果;同时,熔喷无纺布抗菌处理过程使用的抗菌剂包含纳米二氧化钛和季铵盐,能够使季铵盐接枝于纳米二氧化钛粒子的表面,不仅能够增强纳米二氧化钛的抗菌抗病毒性能,使其在有无紫外光照射下均能够发挥优异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还能够帮助固定季铵盐,克服单一使用季铵盐时其易于洗脱的问题,从而达到优异的抗菌抗病毒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含有抗菌剂和阻燃剂的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能够在避免抗菌层、阻燃层、聚氯乙烯层多层复合厚度过大的同时,实现抗菌和阻燃效果,并利用聚氯乙烯优异的防水、耐脏、易清洗等优点,提高该抗菌抗病毒台布的耐用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功能层中设置活性炭层、抗菌纤维层和防静电层,能够使抗菌抗病毒台布具有除臭、抗菌、防静电的作用,更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同时,抗菌纤维层中负载的纳米银可以缓慢向外扩散,达到缓释抗菌的效果,提高台布的长效抑菌性。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透明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作为保护层,能够利用其防水性提高台布的抗污能力,使其在保持织物舒适触感和透气性的同时仍然便于清洗;在保护层与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之间还可以设置印花装饰层,提高台布的美观性,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保护层;2、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31、活性炭层;32、抗菌纤维层;33、防静电层;4、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5、印花装饰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保护层、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功能层和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所述保护层为透明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所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为纳米二氧化钛-季铵盐复合抗菌熔喷无纺布;所述功能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活性炭层、抗菌纤维层和防静电层;所述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为纳米二氧化钛-季铵盐复合抗菌阻燃聚氯乙烯树脂。
其中,纳米二氧化钛-季铵盐复合抗菌熔喷无纺布指的是经含有纳米二氧化钛和季铵盐的抗菌剂处理的熔喷无纺布;纳米二氧化钛-季铵盐复合抗菌阻燃聚氯乙烯树脂指的是含有聚氯乙烯树脂、阻燃剂以及所述含有纳米二氧化钛和季铵盐的抗菌剂的材料。
所述抗菌剂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5%~10%的纳米二氧化钛, 15%~20%的季铵盐单体,3%~5%的硅烷偶联剂,0.5%~1%的过硫酸钠和 64%~76.5%的去离子水;所述季铵盐单体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所述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60%~65%的聚氯乙烯树脂,3%~5%的所述抗菌剂,3%~5%的阻燃剂,20%~24%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7%的碳酸钙,0.5%~1%的钙锌类稳定剂,0.5%~1%的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所述阻燃剂为无卤磷系阻燃剂;所述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的厚度为 0.1~0.2mm。
所述保护层和所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之间还设有印花装饰层,所述印花装饰层的厚度为0.01~0.02mm。
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厚度为0.05~0.1mm,孔径为0.2~0.5μm。
所述熔喷无纺布由聚丙烯纤维熔喷而成,规格为50~100g/m2,厚度为 0.2~0.4mm。
所述活性炭层由活性炭颗粒组成,厚度为0.1~0.2mm。
所述抗菌纤维层为载银壳聚糖纤维,厚度为0.2~0.4mm;所述壳聚糖纤维的载银量为2000mg/kg。
所述防静电层由导电纤维和棉纤维交织而成,厚度为0.1~0.2mm。
所述保护层、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功能层和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通过热压复合而成。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台布进行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保护层1、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2、功能层和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4,所述保护层1和所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2间还设有印花装饰层5;所述保护层1为透明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所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2为纳米二氧化钛-季铵盐复合抗菌熔喷无纺布;所述功能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活性炭层31、抗菌纤维层32和防静电层33;所述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4为纳米二氧化钛-季铵盐复合抗菌阻燃聚氯乙烯树脂;所述保护层1、印花装饰层5、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2、功能层和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4通过热压复合而成。其中,纳米二氧化钛-季铵盐复合抗菌熔喷无纺布指的是经含有纳米二氧化钛和季铵盐的抗菌剂处理的熔喷无纺布;纳米二氧化钛-季铵盐复合抗菌阻燃聚氯乙烯树脂指的是含有聚氯乙烯树脂、阻燃剂以及所述含有纳米二氧化钛和季铵盐的抗菌剂的材料。
其中,所述抗菌剂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10%的纳米二氧化钛,20%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5%的硅烷偶联剂,1%的过硫酸钠和64%的去离子水。所述抗菌剂中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能够在引发剂过硫酸钠的作用下接枝于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表面,不仅能够增强纳米二氧化钛的抗菌抗病毒性能,使其在有无紫外光照射下均能够发挥优异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还能够帮助固定季铵盐,克服单一使用季铵盐时其易于洗脱的问题,从而达到优异的抗菌抗病毒效果。
所述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60%的聚氯乙烯树脂,5%的所述抗菌剂,5%的无卤磷系阻燃剂,24%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的碳酸钙,0.5%的钙锌类稳定剂,0.5%的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所述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厚度仅为0.15mm,不仅克服了传统的将抗菌层、阻燃层、聚氯乙烯层多层复合造成的厚度过大的问题,还能够使其具有抗菌和阻燃效果。
所述保护层1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厚度为0.1mm,孔径为0.3μm,用于对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或印花装饰层进行保护,提高抗菌抗病毒台布的抗污能力,并起到防水透气的效果。
所述印花装饰层的厚度为0.02mm,用于对抗菌抗病毒台布进行装饰,提高其美观性。
所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由聚丙烯纤维熔喷而成,并使用所述抗菌剂进行抗菌处理,其规格为80g/m2,厚度为0.3mm,能够起到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所述活性炭层由活性炭颗粒组成,通过热熔胶粘结于所述抗菌纤维层的上表面;所述活性炭层的厚度为0.15mm,能够起到除臭的作用。
所述抗菌纤维层为载银量为2000mg/kg的载银壳聚糖纤维,厚度为0.3mm,能够达到长效缓释抗菌的效果。
所述防静电层由碳纤维和棉纤维交织而成,厚度为0.15mm,能够起到防静电的作用。
实施例2~3
实施例2~3分别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改变了实施例2改变了抗菌剂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实施例3改变了抗菌阻燃聚氯乙烯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实施例2~3的其余部分均与实施例1 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实施例2中抗菌剂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5%的纳米二氧化钛,1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3%的硅烷偶联剂,0.5%的过硫酸钠和76.5%的去离子水。
实施例3中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65%的聚氯乙烯树脂,3%的所述抗菌剂,3%的无卤磷系阻燃剂,20%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7%的碳酸钙,1%的钙锌类稳定剂,1%的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
实施例4~9
实施例4~9分别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改变了台布中各层的厚度,其余部分均与实施例1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4~9对应的各层厚度分别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4~9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台布的各层厚度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13810390000007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138103900000081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采用振荡法对上述实施例1~9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台布进行抗菌测试,通过测定振荡前后的活菌浓度,得到抗菌抗病毒台布的抑菌率,用于表征其抗菌性能;并以H1N1病毒为例,采用组织培养法对上述实施例1~9提高的抗菌抗病毒台布进行抗病毒测试,通过测定半数组织培养物感染量,得到抗菌抗病毒台布的病毒抑制率,用于表征其抗病毒性能。实施例1~9 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台布的抑菌率和病毒抑制率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1~9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台布的抑菌率和病毒抑制率
实施例 抑菌率(%) 病毒抑制率(%)
实施例1 99.7 99.5
实施例2 99.7 99.0
实施例3 99.3 99.1
实施例4 99.5 99.4
实施例5 99.7 99.5
实施例6 99.2 99.1
实施例7 99.8 99.7
实施例8 99.6 99.4
实施例9 99.7 99.6
由表2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9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台布的抑菌率和病毒抑制率均能够达到99%以上,表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台布具有优异的抗菌抗病毒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台布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保护层、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功能层和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所述保护层为透明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所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为经过抗菌剂处理的熔喷无纺布,所述抗菌剂中包括纳米二氧化钛和季铵盐;所述功能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活性炭层、抗菌纤维层和防静电层;所述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中包括聚氯乙烯树脂、阻燃剂和所述抗菌剂。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使台布具有优异的抗菌抗病毒效果,还能够使其同时具有较高的使用舒适性和耐用性,并兼具除臭、防静电、阻燃、防水的作用,应用范围较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抗病毒台布中,所述保护层的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孔径可以是0.2~0.5μm,所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的熔喷无纺布的规格可以是50~100g/m2,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保护层、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功能层和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所述保护层为透明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所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为纳米二氧化钛-季铵盐复合抗菌熔喷无纺布;所述功能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贴合的活性炭层、抗菌纤维层和防静电层;所述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为纳米二氧化钛-季铵盐复合抗菌阻燃聚氯乙烯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的厚度为0.1~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和所述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之间还设有印花装饰层,所述印花装饰层的厚度为0.01~0.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厚度为0.05~0.1mm,孔径为0.2~0.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喷无纺布由聚丙烯纤维熔喷而成,规格为50~100g/m2,厚度为0.2~0.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层由活性炭颗粒组成,厚度为0.1~0.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纤维层为载银壳聚糖纤维,厚度为0.2~0.4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层由导电纤维和棉纤维交织而成,厚度为0.1~0.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抗菌抗病毒无纺布层、功能层和抗菌阻燃聚氯乙烯层通过热压复合而成。
CN202021170510.0U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 Active CN214491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0510.0U CN214491860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0510.0U CN214491860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91860U true CN214491860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95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70510.0U Active CN214491860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91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106390A1 (en) Anti-microbial fiber and fibrous products
CN202669078U (zh) 多功能医用防护面料
JP3374079B2 (ja) 防黴抗菌エアフィルタ
CN209534362U (zh) 一种含铜离子纤维的长效抗菌面料
CN214491860U (zh) 一种抗菌抗病毒台布
CN211416526U (zh) 医用抗菌无纺布
CN210362758U (zh) 一种抗菌灯芯绒面料
CN2642819Y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透湿型“非典”防护服布料
CN213383375U (zh) 一种防护面料及防护服
CN214354702U (zh) 一种抗菌防螨针织印花面料
CN211195173U (zh) 一种新型抗拉扯的休闲装面料
CN209937919U (zh) 一种涤纶腈纶的抗菌交织布
CN208324417U (zh) 一种吸湿面料
CN214449195U (zh) 一种具有韧性且耐磨无纺布
CN205767796U (zh) 一种法兰绒面料
CN110592756A (zh) 一种功能性吸湿快干的混纺纱线
CN210362741U (zh) 一种抗菌效果好的面料
CN218558246U (zh) 一种抗菌复合化纤面料
CN214419798U (zh) 一种耐久阻燃抗菌防霉织物
CN215850080U (zh) 一种新型易清洗麂皮绒面料
CN214774518U (zh) 一种新型环保抗菌面料
CN212949616U (zh) 一种具有抗菌防静电功能的棉纱
CN215243359U (zh) 一种抗菌透湿的涤纶纤维复合面料
CN215435408U (zh) 一种防静电面料
CN217532134U (zh) 一种抗菌性好的石墨烯纤维面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