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71632U -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71632U
CN214471632U CN202023343418.2U CN202023343418U CN214471632U CN 214471632 U CN214471632 U CN 214471632U CN 202023343418 U CN202023343418 U CN 202023343418U CN 214471632 U CN214471632 U CN 214471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fixed
earthquake
seismic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34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丰
麦海东
练永派
杨洪源
曹坚文
潘振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cor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cor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cor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cor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434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71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71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71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测试设备固定待测件,测试设备设置固定导轨与不同的定位件用以固定待测件的两端,以测试不同长度、不同角度的待测件的抗震性能。通过固定导轨向待测件施加交变的应力冲击,以模拟地震时待测件在循环往复运动中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用拟静力方法求得待测件震动时的效果,从而达到提前验证的目的,更方便、快捷地测试各待测件的抗震力学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支吊架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地震的危害除了直接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外,还包括因地震产生的二次灾害,如水灾、火灾、毒气污染等等,为此,2015年8月1日国家正式施行强制性国家标准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保证机电系统在地震作用后能正常工作,以应对次生灾害,将地震灾害对人们的影响降至最低。根据国家标准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第8.2.5条规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抗震支吊架中的抗震连接构件、管束、锚固体等进行强度验算,但是由于此类产品涉及特殊的构造,不属于标准件,无法通过简单的计算测算出构件承载力设计值,只能通过试验测试。
现有的测试设备有两种,一是循环加载试验机,测试对象为支架组件(整套支架),由于实际施工环境的复杂多样,支架的大小、形式、类型等均有所不同,通用性低,使用同一套测试设备易导致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也无法向设计单位和应用客户提供该构件具体的抗震性能指标,难以令客户进行科学、准确的方案设计;二是万能加载试验机,测试对象为支架部件(单个构件),该设备只能单向加载,单个构件在测试过程仅进行单向的抗拉或者抗压,然而地震产生的作用是循环往复运动,钢材等建材在往复运动过程中会产生疲劳,导致材料受力性能下降,因此,采用单向加载的测试设备也不能获取构件真实的抗震性能。
因此,需要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设备对抗震支吊架的抗震性能进行测试,从而使得设计人员能够获取抗震支吊架真实的抗震性能,从而根据产品抗震性能进行更科学、可靠的方案设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包括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连接控制中枢并在所述控制中枢的控制下输出测试荷载;
固定导轨,所述固定导轨与所述动力源连接,待测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导轨上,所述动力源输出的测试荷载经所述固定导轨作用在所述待测件的同一作用点上;
定位件,所述待测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件固定连接;
传感器,所述固定导轨与所述动力源的连接处设置若干个传感器。
上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所述传感器包括位移传感器与力值传感器。
上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若干个长圆孔,所述长圆孔与所述定位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的后表面设置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定位件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所述固定导轨设置多个固定孔,所述待测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导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的孔径为12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导轨上设置插销固定座,所述插销固定座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孔连接,所述待测件的一端通过所述插销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导轨连接。
上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所述固定导轨底部与滑动机构连接,所述固定导轨在所述测试荷载的作用下沿着所述滑动机构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导轨底部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导轨在所述测试荷载的作用下沿着所述滑轨滑动。
上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所述待测件包括抗震斜撑与连接件,所述抗震斜撑通过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固定导轨、所述定位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建筑结构连接件,所述建筑结构连接件包括活动件与固定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固定件铰接,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抗震斜撑固定连接;
所述抗震斜撑的两端均通过所述建筑结构连接件分别连接所述定位件、所述固定导轨,
或,
所述抗震斜撑与所述固定导轨固定连接,所述建筑结构连接件与所述定位件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件为角钢或板块拼接的L型治具,所述角钢或L型治具的两侧设置三角支撑,所述角钢或L型治具的上表面设置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建筑结构连接件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角钢或L型治具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管道连接夹具,所述管道连接夹具通过连接构件与所述抗震斜撑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管道连接夹具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的另一端设置夹部,所述连接构件通过所述夹部与所述抗震斜撑固定连接;
所述抗震斜撑与所述固定导轨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底座与连接管件,所述连接管件固定在所述定位底座两端侧壁之间,所述管道连接夹具套设在所述连接管件外并与所述连接管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建筑结构连接件与钢结构夹具,所述建筑结构连接件包括固定件与活动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活动件铰接,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抗震斜撑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钢结构夹具连接,所述钢结构夹具与所述定位件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件为上下两端设置有翼板的钢板或型钢加工件,所述钢结构夹具夹住其中一块所述翼板,使得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型钢加工件为具有翼板结构的H型钢、C型钢或角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钢结构夹具与固定件,所述钢结构夹具与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与所述抗震斜撑的一端连接,
所述抗震斜撑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导轨连接;
所述定位件为上下两端设置有翼板的钢板或型钢加工件,所述钢结构夹具夹住其中一块所述翼板,使得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型钢加工件为具有翼板结构的H型钢、C型钢或角钢。
上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所述待测件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为30°-90°。
优选的,所述待测件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
上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所述动力源、所述固定导轨、所述待测件及所述定位件的重心均在同一竖直平面上。
上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其测试步骤包括:
步骤S10.将待测件固定在测试设备上;
步骤S20.设定测试终止条件;
步骤S30.在所述待测件的测试作用点施加第一测试荷载,所述第一测试荷载呈正弦函数变化,施加所述第一测试荷载达到固定周期数后,停止施加所述第一测试荷载;在所述待测件的同一测试作用点施加第二测试荷载,直至满足任意一个所述测试终止条件后停止施加所述第二测试荷载,所述第二测试荷载随着时间呈正弦函数变化,所述第二测试荷载的后一个正弦周期的峰值为前一个正弦周期的峰值的若干倍;
或,
所述待测件与固定导轨连接,所述固定导轨以第一目标位移为最大位移做循环往复运动,所述循环往复运动经过固定周期数后,所述固定导轨以第二目标位移为最大位移做循环往复运动,后一个循环周期的最大位移为前一个循环周期最大位移的若干倍;
步骤S40.所述测试设备记录、输出测试数据及测试图表。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终止条件包括:
(1)测试周期数达到设定周期数;
(2)所述第二测试荷载达到设定峰值;
(3)所述待测件的形变量大于设定形变量;
(4)测试周期数达到设定周期数且所述第二测试荷载达到设定峰值;
(5)所述待测件破坏;
(6)所述第二目标位移达到设定位移值。
进一步的,所述设定周期数不大于55次。
进一步的,所述设定峰值不大于50kN。
进一步的,所述设定形变量不大于18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测试荷载的后一个正弦周期的峰值为前一个正弦周期的峰值的
Figure BDA0002877792150000051
倍。
进一步的,所述测试数据包括所述待测件的测试荷载、所述待测件的位移及与其二者相关的时间信息,所述测试图表包括所述待测件的时间-测试荷载图表、所述待测件的位移-测试荷载图表及所述待测件的时间-位移图表。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测试设备固定待测件,测试设备设置固定导轨与不同的定位件用以固定待测件的两端,以测试不同长度、不同角度的待测件的抗震性能。本实用新型把待测部件独立出来对其进行测试,其前提为待测件中其他连接构件(非待评价对象)强度足够大,测试过程中变形量足够小,从而将变形集中反映在待测部件上。通过固定导轨向待测件施加交变的应力冲击,以模拟地震时待测件在循环往复运动中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用拟静力方法求得待测件震动时的效果,从而达到提前验证的目的,更方便、快捷地测试各待测件的抗震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待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待测件固定在测试设备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待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待测件固定在测试设备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的待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的待测件固定在测试设备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四的待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四的待测件固定在测试设备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五的待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五的待测件固定在测试设备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机架;11.固定板;12.长圆孔;
2.定位件;21.安装孔;22.角钢;221.三角支撑;222.定位孔;231.定位底座;232.连接管件;24.钢板;
3.待测件;31.抗震斜撑;311.连接孔;32.连接件;321.建筑结构连接件;3211.固定件;3212.活动件;322.钢结构夹具;323.管道连接夹具;3231.连接构件;
4.固定导轨;41.固定孔;
5.动力源;
6.传感器;
7.控制中枢;
8.插销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或“设置”或“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如图1所示,机架1上设置定位件2、待测件3、固定导轨4、传感器6、动力源5、控制中枢7及插销固定座8。
机架1的右侧设置动力源5,动力源5连接控制中枢7并在控制中枢7的控制下输出测试荷载。动力源5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及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一端与伺服电机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导轨4连接。在伺服电机的作用下,传动机构沿着其水平轴做往复运动,通过固定导轨4不断挤压或拉伸固定在固定导轨4上的待测件3。测试人员可通过控制中枢7改变伺服电机的速率与频率,从而改变施加在待测件3上的测试荷载。在一种实施例中,伺服电机的行程为±100毫米。
在一种实施例中,机架1由刚性骨架组成。
固定导轨4与动力源5连接,待测件3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导轨4上,动力源5输出的不同方向上的测试荷载经固定导轨4作用在待测件3的同一作用点上,即,在一次完整的测试过程中,测试荷载均作用在待测件3的统一作用点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固定导轨4底部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固定导轨4在测试荷载的作用下沿着滑轨滑动。测试时,动力源5输出测试荷载,使固定导轨4沿着滑轨移动,滑轨足够光滑以至于可以忽略其与固定导轨4的摩擦力,测试荷载通过固定导轨4传递到待测件3,当待测件3发生形变或位移时,使得固定导轨4与滑轨产生相对滑动,从而表现为待测件3的形变量或位移量。
固定导轨4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固定孔41,通过各种连接件32或固定座,使得待测件3的一端通过固定孔41与固定导轨4固定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固定导轨4上设置插销固定座8,插销固定座8通过螺栓与固定孔41连接,待测件3的一端设置连接孔311。将待测件3的一端伸入插销固定座8的两翼之间,通过插销穿过插销固定座8与连接孔311,使得待测件3的一端通过插销固定座8与固定导轨4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固定孔41的孔径为12毫米。固定孔41的孔径大小不做限制,只需要能够固定待测件3即可。
机架1的左侧设置固定板11,在一种实施例中,固定板11上设置若干个长圆孔12,固定板11通过这些长圆孔12与定位件2固定连接,待测件3的另一端与定位件2固定连接,使得待测件3的另一端固定在机架1的左侧。定位件2的后表面设置若干个安装孔21,该安装孔21也为长圆形,安装孔21的中心轴线与长圆孔12的中心轴线垂直,定位件2通过安装孔21、螺栓与固定板11固定连接。
待测件3的一端与固定导轨4连接,另一端与定位件2连接,定位件2设置在固定导轨4的上方,因此待测件3与固定导轨4之间存在夹角。在一种实施例中,待测件3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为30°-90°。优选的,待测件3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
固定导轨4与动力源5的连接处设置若干个传感器6,监测动力源5的相关数据并发送至控制中枢7。在一种实施例中,传感器6包括位移传感器与力值传感器,将动力源5输出的测试荷载的位移与力值发送至控制中枢7。由于动力源5的输出荷载经固定导轨4作用在待测件3上,滑轨足够光滑以至于可忽略其与固定导轨4的摩擦力,因此,传感器6监测的位移与力值可直接认为是待测件3的位移与承受的力值。传感器6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待测件3处,有效减少误差,以获得更精准的测试数据。
待测件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导轨4与定位件2之间,可通过调整两端固定的角度与高度差以适用不同尺寸、不同结构的待测件3,提高设备使用的通用性。
在测试过程中,需动力源5、固定导轨4、待测件3及定位件2的重心均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使得测试所得的数据更为精确。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的测试步骤包括:
步骤S10.将待测件3固定在测试设备上。如上所述,将待测件3分别与固定导轨4、定位件2固定连接。
步骤S20.设定测试终止条件。在控制中枢7中设置测试终止条件,当达到该测试终止条件后,动力源5自动停止输出荷载。
步骤S30.在待测件3的测试作用点施加第一测试荷载,第一测试荷载呈正弦函数变化,施加第一测试荷载达到固定周期数后,停止施加第一测试荷载。在待测件3的同一测试作用点施加第二测试荷载,直至满足任意一个测试终止条件后停止施加第二测试荷载,第二测试荷载随着时间呈正弦函数变化,第二测试荷载的后一个正弦周期的波峰为前一个正弦周期的波峰的若干倍。此处第二测试荷载与第一测试荷载对待测件3的作用点为同一作用点。
第一测试荷载的施加分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第一测试荷载作用方向为正方向,动力源5逐渐加载直至第一测试荷载的固定峰值,然后动力源5开始减小荷载,使得正方向上的第一测试荷载逐渐变为零。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随即开始。第二阶段的第一测试荷载作用方向为负方向,动力源5逐渐向负方向加载直至第一测试荷载的固定峰值,然后动力源5开始减小荷载,使得负方向上的第一测试荷载逐渐变为零。至此,第二阶段结束。两个阶段中第一测试荷载对待测件3的作用点是相同的。其中,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所用时间相同,每一阶段中加载至固定峰值与减载至零所用的时间也相同。在步骤S30中,第一测试荷载以经历一次上述两个阶段为一个周期,不断循环该周期,直至达到预设的固定周期数后停止施加第一测试荷载。
测试设备以正弦函数变化对待测件3施加正方向的第一测试荷载,第一测试荷载逐渐加载至固定峰值后回落至零值,然后向反方向加载至固定峰值后回落至零值,循环该过程,循环次数达到固定周期数后,停止施加第一测试荷载。
第二测试荷载的施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第二测试荷载作用方向为正方向,逐渐加载至前一个正弦周期峰值的若干倍,然后动力源5减载至零值。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随即开始。第二阶段的第二测试荷载的作用方向为负方向,逐渐加载至前一个正弦周期峰值的若干倍,然后减载至零值。至此,第二阶段结束。两个阶段中第一测试荷载对待测件3的作用点是相同的。其中,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所用时间相同,每一阶段中加载至固定峰值与减载至零所用的时间也相同。在步骤S30中,第二测试荷载以经历上述两个阶段为一个周期,不断循环该周期,每个周期峰值均为上一个周期峰值的若干倍,直至满足任意一个测试终止条件后停止施加第二测试荷载。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设定峰值小于4449N时,固定峰值为1107N;当设定峰值大于等于4449N时,固定峰值为4449N。每个阶段加载与减载所用的时间均为2.5秒。固定周期数为15次。
或者,步骤S30可以是:
待测件3与固定导轨4连接,固定导轨4以第一目标位移为最大位移做循环往复运动,循环往复运动经过固定周期数后,固定导轨4以第二目标位移为最大位移做循环往复运动,后一个循环周期最大位移为前一个循环周期最大位移的若干倍。
第一目标位移为一固定值。固定导轨4的初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固定导轨4向正方向运动,直至正方向的最大位移量等于第一目标位移量,然后进行反方向运动,直至回到原点,然后再向正方向运动,直至最大位移量为第一目标位移量,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循环往复次数达到固定周期数后,固定导轨4向正方向的最大位移量改为第二目标位移量,且下一个循环往复运动周期最大位移量为上一个循环往复运动最大位移量的若干倍,直至满足任意一个测试终止条件后停止循环往复运动。
测试终止条件包括:
(1)测试周期数达到设定周期数,第二测试荷载所施加的周期数等于设定周期数。
(2)第二测试荷载达到设定峰值,第二测试荷载不断增加的周期峰值等于或大于设定峰值,完成该峰值所在的周期后停止施加第二测试荷载。
(3)待测件3的形变量大于设定形变量,表现为待测件3在固定导轨4的带动下进行位移,该位移值达到设定位移值,测试设备即刻停止施加第二测试荷载。
(4)测试周期数达到设定周期数且第二测试荷载达到设定峰值,同时满足上述条件(1)与条件(2)后停止施加第二测试荷载。
(5)待测件破坏;
(6)第二目标位移达到设定位移值,后一个循环往复周期的第二目标位移为前一个循环往复周期的第二目标位移的若干倍,第二目标位移逐渐增加,直至第二目标位移达到设定位移值时,完成该第二目标位移所在的循环往复运动周期后固定导轨4停止运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测试荷载的后一个正弦周期的波峰为前一个正弦周期的波峰的
Figure BDA0002877792150000121
倍。第二测试荷载每个阶段中加载与减载所用的时间均为2.5秒。
在一种实施例中,设定周期数不大于55次。测试荷载完成一个正弦周期为一次周期数,时间-测试荷载图表体现为一个周期的正弦曲线。
在一种实施例中,设定峰值不大于50kN。设定峰值为测试荷载在一个正弦周期中达到的最大荷载。
在一种实施例中,设定形变量不大于18毫米。此处形变量体现为待测件3在固定导轨4的带动下做出的位移。根据待测件3与固定导轨4之间的夹角,设定形变量需相应地做出调整。设定形变量不大于18毫米,对应的待测件3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当待测件3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时,设定形变量为12毫米;当待测件3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时,设定形变量为22毫米;当待测件3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时,设定形变量为25毫米。若待测件3为组件时,此处待测件3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组件沿着测试荷载方向上的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通常情况下,抗震支吊架斜撑组件所造成固定导轨4的极限位移量是抗震支吊架构件所造成固定导轨4的极限位移量的两倍,因此,抗震支吊架斜撑组件的设定形变量大于抗震支吊架构件的设定形变量。
无论是第一测试荷载还是第二测试荷载的施加均包括两个阶段,令待测件3经历零-加载-减载-零-加载-减载这一过程,从而给予动力源5与待测件3一个缓冲的过程,避免测试荷载突然增大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情况,提高测试精度与测试准确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动力源5的使用寿命,延长测试设备的工作寿命。
实际情况中,所设定的测试终止条件的具体数值、第一测试荷载与第二测试荷载的关系以及待测件3的设定角度均不受限制,可根据需求制定,其中,测试设备的刚度、尺寸等,以及待测件3的刚度、尺寸、抗震性能等,均对上述三者有所影响。在本申请中显示的数值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步骤S40.测试设备记录、输出测试数据及测试图表。
测试数据包括待测件3的测试荷载、待测件3的位移及与其二者相关的时间信息,测试图表包括待测件3的时间-测试荷载图表、待测件3的位移-测试荷载图表及待测件3的时间-位移图表。
测试过程中,传感器6将感应的数据实时发送至控制中枢7,停止施加测试荷载后,控制中枢7记录相关数据后形成图表,并将数据、图表以及待测件3的信息输出至参数数据库保存。参数数据库内的数据与相对应的待测件3类型相关联,以方便测试人员提取相关参数对后续相同的待测件3进行测试,减少设定步骤,提高测试速度。
待测件3包括抗震斜撑31与连接件32,抗震斜撑31通过连接件32与固定导轨4、定位件2固定连接,在不同情况下,待测件3所包含的连接件32结构不同,从而导致待测件3、固定导轨4及定位件的结构与连接方式有所不同。
1.实施例一
如图2、图3所示,连接件32为建筑结构连接件321,建筑结构连接件321包括固定件3211与活动件3212,固定件3211与活动件3212铰接,活动件3212的一端设置有夹部,活动件3212通过该夹部与抗震斜撑31的一端固定连接,并通过螺栓加固连接。抗震斜撑31的另一端设置连接孔311,抗震斜撑31通过该连接孔311与测试设备固定连接。连接孔311的孔径为12毫米。
定位件2为角钢22,角钢22的两侧设置三角支撑221,角钢22的上表面设置若干个定位孔222。建筑结构连接件321上的固定件3211与其中一个定位孔222对齐,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令建筑结构连接件321通过定位孔222与角钢22固定连接。
固定导轨4上设置有插销固定座8,抗震斜撑31另一端的连接孔311插入插销固定座8的两翼之间,通过插销固定在插销固定座8上,从而接收来自动力源5的测试荷载。
抗震斜撑3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抗震斜撑31的长度不超过450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角钢22可更换为板块拼接的L型治具,L型治具的后表面设置若干个定位孔222,建筑结构连接件321上的固定件3211与其中一个定位孔222对齐,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令建筑结构连接件321通过定位孔222与L型治具固定连接。
2.实施例二
如图4、图5所示,待测件3包括管道连接夹具323与抗震斜撑31,管道连接夹具323通过连接构件3231与抗震斜撑31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构件3231的一端与管道连接夹具32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构件3231的另一端设置夹部,连接构件3231通过该夹部与抗震斜撑31的一端固定连接,并通过螺栓加固连接。抗震斜撑31的另一端设置连接孔311,抗震斜撑31通过该连接孔311与测试设备固定连接。连接孔311的孔径为12毫米。
定位件2包括定位底座231与连接管件232,连接管件232固定在定位底座231两端侧壁之间,管道连接夹具323套设在连接管件232外并与连接管件232固定连接,管道连接夹具323两端通过螺栓收紧。
固定导轨4上设置有插销固定座8,抗震斜撑31另一端的连接孔311插入插销固定座8的两翼之间,通过插销固定在插销固定座8上,从而接收来自动力源5的测试荷载。
抗震斜撑3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抗震斜撑31的长度不超过450毫米。
3.实施例三
如图6、图7所示,待测件3包括钢结构夹具322、抗震斜撑31及固定件3211,钢结构夹具322与固定件321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件3211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与抗震斜撑31的一端固定连接,使得固定件3211与抗震斜撑31铰接。抗震斜撑31的另一端设置连接孔311,抗震斜撑31通过该连接孔311与测试设备固定连接。连接孔311的孔径为12毫米。
定位件2为上下两端设置有翼板的钢板24,钢结构夹具322夹住其中一块翼板,使得定位件2与连接件32固定连接。
固定导轨4上设置有插销固定座8,抗震斜撑31另一端的连接孔311插入插销固定座8的两翼之间,通过插销固定在插销固定座8上,从而接收来自动力源5的测试荷载。
抗震斜撑3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抗震斜撑31的长度不超过450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钢板24可更换为型钢加工件,型钢加工件可为具有翼板结构的H型钢、C型钢或角钢,钢结构夹具322夹住其中一块翼板,使得定位件2与连接件32固定连接。
4.实施例四
如图8、图9所示,待测件3包括抗震斜撑31及设置在抗震斜撑31两端的两个建筑结构连接件321,建筑结构连接件321与抗震斜撑31固定连接。建筑结构连接件321包括固定件3211与活动件3212,固定件3211与活动件3212铰接,活动件3212的一端设置有夹部,活动件3212通过该夹部与抗震斜撑31的一端固定连接,并通过螺栓加固连接。抗震斜撑31的另一端也如上述与建筑结构连接件321连接。抗震斜撑31的另一端设置连接孔311。连接孔311的孔径为12毫米。
定位件2为角钢22,角钢22的两侧设置三角支撑221,角钢22的上表面设置若干个定位孔222。建筑结构连接件321上的固定件3211与其中一个定位孔222对齐,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令建筑结构连接件321通过定位孔222与角钢22固定连接。
抗震斜撑31另一端的建筑结构连接件321,固定件3211上设置有圆孔,将圆孔对准固定导轨4上的固定孔41,通过螺栓固定,使得抗震斜撑31与固定导轨4固定连接。
抗震斜撑3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抗震斜撑31的长度不超过450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角钢22可更换为板块拼接的L型治具,L型治具的后表面设置若干个定位孔222,建筑结构连接件321上的固定件3211与其中一个定位孔222对齐,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令建筑结构连接件321通过定位孔222与L型治具固定连接。
5.实施例五
如图10、图11所示,待测件3包括建筑结构连接件321、钢结构夹具322及抗震斜撑31,钢结构夹具322通过建筑结构连接件321与抗震斜撑31固定连接。建筑结构连接件321包括固定件3211与活动件3212,固定件3211与活动件3212铰接,活动件3212的一端设置有夹部,活动件3212通过该夹部与抗震斜撑31的一端固定连接,并通过螺栓加固连接。钢结构夹具322通过螺栓连接建筑结构连接件321的固定件3211,实现与建筑结构连接件321的固定连接。抗震斜撑31的另一端设置连接孔311,抗震斜撑31通过该连接孔311与测试设备固定连接。连接孔311的孔径为12毫米。
定位件2为上下两端设置有翼板的钢板24,钢结构夹具322夹住其中一块翼板,使得定位件2与连接件32固定连接。
固定导轨4上设置有插销固定座8,抗震斜撑31另一端的连接孔311插入插销固定座8的两翼之间,通过插销固定在插销固定座8上,从而接收来自动力源5的测试荷载。
抗震斜撑3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抗震斜撑31的长度不超过450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钢板24可更换为型钢加工件,型钢加工件可为具有翼板结构的H型钢、C型钢或角钢,钢结构夹具322夹住其中一块翼板,使得定位件2与连接件32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中,定位件2、插销固定座8、机架1上的固定板11等均为将待测件3固定在机架1与固定导轨4上的治具,可根据不同需求、不同情况、不同待测件3进行更换,仅需达到将待测件3固定并经固定导轨4接收动力源5的测试荷载即可。此外,固定导轨4一方面是为了固定待测件3以及传递动力源5的测试荷载,另一方面是通过自身位移获得待测件3的形变量,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导轨4底部不一定为滑块与滑轨的组合,可以是任意滑动机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连接控制中枢并在所述控制中枢的控制下输出测试荷载;
固定导轨,所述固定导轨与所述动力源连接,待测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导轨上,所述动力源输出的测试荷载经所述固定导轨作用在所述待测件的同一作用点上;
定位件,所述待测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件固定连接;
传感器,所述固定导轨与所述动力源的连接处设置若干个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轨设置多个固定孔,所述待测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导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轨上设置插销固定座,所述插销固定座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孔连接,所述待测件的一端通过所述插销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导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件包括连接件与抗震斜撑,所述抗震斜撑通过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固定导轨、所述定位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建筑结构连接件,所述建筑结构连接件包括活动件与固定件,所述活动件与所述固定件铰接,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抗震斜撑固定连接;
所述抗震斜撑的两端均通过所述建筑结构连接件分别连接所述定位件、所述固定导轨,或,所述抗震斜撑与所述固定导轨固定连接,所述建筑结构连接件与所述定位件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件为角钢或L型治具,所述角钢或L型治具的上表面设置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建筑结构连接件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角钢或L型治具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管道连接夹具,所述管道连接夹具通过连接构件与所述抗震斜撑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管道连接夹具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构件的另一端设置夹部,所述连接构件通过所述夹部与所述抗震斜撑固定连接;
所述抗震斜撑与所述固定导轨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底座与连接管件,所述连接管件固定在所述定位底座两端侧壁之间,所述管道连接夹具套设在所述连接管件外并与所述连接管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建筑结构连接件与钢结构夹具,所述建筑结构连接件包括固定件与活动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活动件铰接,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抗震斜撑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钢结构夹具连接,所述钢结构夹具与所述定位件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件为上下两端设置有翼板的钢板或型钢加工件,所述钢结构夹具夹住其中一块所述翼板,使得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钢结构夹具与固定件,所述钢结构夹具与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通过插销与所述抗震斜撑的一端连接,
所述抗震斜撑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导轨连接;
所述定位件为上下两端设置有翼板的钢板或型钢加工件,所述钢结构夹具夹住其中一块所述翼板,使得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轨底部与滑动机构连接,所述固定导轨在所述测试荷载的作用下沿着所述滑动机构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所述固定导轨、所述待测件及所述定位件的重心均在同一竖直平面上。
CN202023343418.2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 Active CN214471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3418.2U CN214471632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3418.2U CN214471632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71632U true CN214471632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10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3418.2U Active CN214471632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716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7879A (zh) * 2020-12-31 2021-05-04 深圳优力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7879A (zh) * 2020-12-31 2021-05-04 深圳优力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及方法
CN112747879B (zh) * 2020-12-31 2024-02-20 深圳优力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4367B (zh) 分立中心吊挂静重式加载装置
CN109752242B (zh) 一种压剪试验装置
CN214471632U (zh)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
CN110987423B (zh) 谐波减速机刚度静态测试方法及测试平台
CN109540442A (zh) 模拟框架梁柱中节点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试验装置
CN112747879A (zh) 一种抗震支吊架部件及斜撑组件抗震性能测试设备及方法
CN112683476B (zh) 一种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多轴加载疲劳试验台及方法
CN112345245A (zh) 一种轴承静刚度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10411772B (zh) 电梯无载静态曳引试验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612836B (zh) 一种适用于弯折大壁板的立式压缩试验装置
CN110726503A (zh) 微小扭矩实时自动测试装置
CN110031218B (zh) 减速器刚度检测装置
CN216791646U (zh) 一种试车台发动机推力测量装置
CN209656279U (zh) 一种行星减速机测试用新型出厂试验台
CN109724879B (zh) 一种柔性纤维增强薄膜双轴向应力疲劳加载试验装置
CN111272546A (zh) 一种扭转-拉伸耦合效应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14793830U (zh) 抗震支吊架连接构件荷载性能试验装置
US20240011861A1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mass distribution within objects using moment-of-inertia
CN219328677U (zh) 一种建筑构件力学性能综合试验装置
CN219284905U (zh) 一种建筑龙骨最大抗剪力测试装置
CN114526995B (zh) 复合载荷作用下管道磁化模拟检测系统
CN214121593U (zh) 一种轴承静刚度试验装置
CN115046723B (zh) 一种用于测力试验准备的加载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634996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多通道协调加载分析试验设备
CN217687842U (zh) 回转支承保持器测试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