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70927U - 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70927U
CN214470927U CN202022866701.7U CN202022866701U CN214470927U CN 214470927 U CN214470927 U CN 214470927U CN 202022866701 U CN202022866701 U CN 202022866701U CN 214470927 U CN214470927 U CN 214470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water
detection unit
intensity
biological
light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667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正伟
周怀阳
吕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8667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70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70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709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包括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1)、光强检测单元(2)、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的防生物附着装置(3)、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4)和被保护传感器(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套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可以针对不同的水质特点进行各种生物抑制方式的合理配比和功率输出,通过数据的实时反馈以找到最适合本地水体特点的抑制方式的组合,而且这个参数组合可以是动态调整的,达到智能化抑制生物附着物生长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洋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固体构造物一放入水中,就会受到生物附着的影响,大量生物附着物的生长势必影响科学探测传感器的探测精度。为了保证传感器探测精度的持续稳定,有必要抑制防止生物附着物在关键部位的生长。现有的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虽然对生物附着的抑制效果很好,但往往只能预先设定抑制功率,遇到浑浊水体,植物类附着物、动物类附着物等不同环境特征时也会不能针对性的调整各种抑制方式的输出功率,往往不能起到理想合理的抑制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了一种一套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可以针对不同的水质特点进行各种生物抑制方式的合理配比和功率输出,通过数据的实时反馈以找到最适合本地水体特点的抑制方式的组合,而且这个参数组合可以是动态调整的,达到智能化抑制生物附着物生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包括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光强检测单元、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的防生物附着装置、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和被保护传感器;其中,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包含水密接插件、水下光强检测器、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光强采集模块、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紫外光强控制模块、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组件和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
光强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水下紫外光灯和光强检测单元安装架;
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包括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第二水下紫外光灯、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和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
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包括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
被保护传感器包含传感器本体和传感器连接器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密接插件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连接的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其中,水密接插件的尾线设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内部并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进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下光强检测器的一端为圆饼形的紫外光强检测元件,另一端为圆柱形水密连接插头,中间由防水线缆连接;其中
圆饼形的紫外光强检测元件被安装在光强检测单元安装架的内部且正对着第一水下紫外光灯,其另一端的圆柱形水密连接插头插入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相应的插孔形成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
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内部且与光强采集模块进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的一端为圆柱形后反射强度检测元件,另一端为圆柱形水密连接插头,中间由防水线缆连接;
圆柱形后反射强度检测元件被安装在水下后连接到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的内部,其另一端圆柱形水密连接插头插入水下后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相应的插孔形成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
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内部并与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进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强采集模块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内部;其一端与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的尾线连接,其另一端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内部,其一端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的尾线连接,另一端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内部,第一端与水密接插件的尾线连接,第二端与光强采集模块连接,第三端与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连接,第四端与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连接,第五端与紫外光强控制模块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内部,其第一端与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一的尾线连接,其第二端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的尾线连接,第三端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紫外光强控制模块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内部,其第一端与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的尾线连接,第二端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的尾线连接,第三端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一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内部与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进行连接,外部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为圆柱形结构,中间段为防水线缆,两头的插头分别插入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形成密封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内部与紫外光强控制模块进行连接,外部的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与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的两头为圆柱形结构,中间段为防水线缆,两头的插头分别插入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和第一水下紫外光灯的后端插座内形成密封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 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
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内部与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和紫外光强控制模块进行连接,在外部的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组件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组件的两头为圆柱形结构,中间段为防水线缆,两头的插头分别插入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的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和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的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从而形成密封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两端设有圆形平面;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内部空间用于安装固定光强采集模、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和紫外光强控制模块;
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的圆形平面用于安装外部供电通信水密接插件、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和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并形成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水下紫外光灯为短波紫外灯,做水密封装而成,其结构呈碗状,其大端平面作为紫外光的发射面,其小端面与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的插头形成端面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强检测单元安装架为圆柱形中空结构,用于安装固定第一水下紫外光灯和水下光强检测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 O型圈后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其尾线与第二水下紫外光灯、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焊接连接;
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外部的另一端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组件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为中空结构的圆柱形组件,内部完成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尾线与第二水下紫外光灯、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的连接,朝外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形成轴向密封,另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第二水下紫外光灯的小端面形成轴向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为圆柱形中空网状结构,内圈加绝缘层后套在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外部,轴向有导线柱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的尾线在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的内部焊接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为圆柱形中空网状结构,设在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的内部,轴向有导线柱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尾线在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302) 的内部焊接连接,内部放置被保护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其尾线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焊接连接;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外部的另一端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组件,内部完成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尾线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焊接连接;其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形成轴向密封,其另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 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导线柱形成径向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为圆柱形中空网状结构,内圈加绝缘层后套在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的外部,轴向有导线柱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的尾线在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的内部焊接连接,导线柱套上O型圈后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的端盖孔形成径向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为圆柱形中空网状结构,穿在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内部,轴向有导线柱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尾线在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的内部焊接连接,导线柱套上O型圈后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的端盖孔形成径向密封,其内部放置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的后反射强度检测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本体为圆柱形带环境参数感知的仪表,其放置固定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的内部,圆柱形的一端为感知单元,其另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传感器连接器座形成轴向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连接器座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段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并安装O型圈后与传感器本体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传感器连接器座的尾线在传感器本体内部与其内部供电和信号传输系统相连接;传感器连接器座的外部针脚与外部数据采集单元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套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可以针对不同的水质特点进行各种生物抑制方式的合理配比和功率输出,通过数据的实时反馈以找到最适合本地水体特点的抑制方式的组合,而且这个参数组合可以是动态调整的,达到智能化抑制生物附着物生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在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包括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1、光强检测单元2、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的防生物附着装置3、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4和被保护传感器5;其中,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1包含水密接插件101、水下光强检测器 102、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104、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光强采集模块106、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107、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109、紫外光强控制模块110、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2、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4、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组件 116和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
光强检测单元2包括第一水下紫外光灯201和光强检测单元安装架202;
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3包括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302、第二水下紫外光灯305、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303和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
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4包括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 111、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
被保护传感器5包含传感器本体501和传感器连接器座502。
进一步地,水密接插件101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连接的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其中,
水密接插件101的尾线设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并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水下光强检测器102的一端为圆饼形的紫外光强检测元件,另一端为圆柱形水密连接插头,中间由防水线缆连接;其中,
圆饼形的紫外光强检测元件被安装在光强检测单元安装架202 的内部且正对着第一水下紫外光灯201,其另一端的圆柱形水密连接插头插入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相应的插孔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
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且与光强采集模块106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104的一端为圆柱形后反射强度检测元件,另一端为圆柱形水密连接插头,中间由防水线缆连接;
圆柱形后反射强度检测元件被安装在水下后连接到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的内部,其另一端圆柱形水密连接插头插入水下后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相应的插孔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
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并与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107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光强采集模块106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其一端与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的尾线连接,其另一端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 连接。
进一步地,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107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其一端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的尾线连接,另一端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连接。
进一步地,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其第一端与水密接插件101的尾线连接,第二端与光强采集模块106连接,第三端与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107连接,第四端与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 109连接,第五端与紫外光强控制模块110连接。
进一步地,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109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第一端与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的尾线连接,第二端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的尾线连接,第三端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连接。
进一步地,紫外光强控制模块110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其第一端与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的尾线连接,第二端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的尾线连接,第三端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连接。
进一步地,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
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内部与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109进行连接,外部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2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2为圆柱形结构,中间段为防水线缆,两头的插头分别插入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形成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
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内部与紫外光强控制模块110进行连接,外部的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与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4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4的两头为圆柱形结构,中间段为防水线缆,两头的插头分别插入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 和第一水下紫外光灯(201)的后端插座内形成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 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 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
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内部与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109 和紫外光强控制模块110进行连接,在外部的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组件116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组件 116的两头为圆柱形结构,中间段为防水线缆,两头的插头分别插入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的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和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的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从而形成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两端设有圆形平面;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空间用于安装固定光强采集模块106、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107、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109和紫外光强控制模块110;
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圆形平面用于安装外部供电通信水密接插件101、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和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并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第一水下紫外光灯201为短波紫外灯,做水密封装而成,其结构呈碗状,其大端平面作为紫外光的发射面,其小端面与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4的插头形成端面密封。
进一步地,光强检测单元安装架202为圆柱形中空结构,用于安装固定第一水下紫外光灯201和水下光强检测器102。
进一步地,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 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 型圈后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302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其尾线与第二水下紫外光灯305、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303、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焊接连接;
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外部的另一端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组件116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302为中空结构的圆柱形组件,内部完成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尾线与第二水下紫外光灯305、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303、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的连接,朝外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形成轴向密封,另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第二水下紫外光灯305的小端面形成轴向密封。
进一步地,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303为圆柱形中空网状结构,内圈加绝缘层后套在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外部,轴向有导线柱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的尾线在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302的内部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为圆柱形中空网状结构,设在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 303的内部,轴向有导线柱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尾线在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 302的内部焊接连接,内部放置被保护传感器5。
进一步地,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其尾线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 404焊接连接;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外部的另一端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2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组件,内部完成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尾线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 焊接连接;其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 111形成轴向密封,其另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导线柱形成径向密封。
进一步地,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为圆柱形中空网状结构,内圈加绝缘层后套在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的外部,轴向有导线柱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尾线在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的内部焊接连接,导线柱套上O型圈后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的端盖孔形成径向密封。
进一步地,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为圆柱形中空网状结构,穿在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内部,轴向有导线柱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尾线在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的内部焊接连接,导线柱套上O型圈后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的端盖孔形成径向密封,其内部放置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104的后反射强度检测元件。
进一步地,传感器本体501为圆柱形带环境参数感知的仪表,其放置固定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的内部,圆柱形的一端为感知单元,其另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传感器连接器座 502形成轴向密封。
进一步地,传感器连接器座502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段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并安装O型圈后与传感器本体(501) 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
传感器连接器座502的尾线在传感器本体501内部与其内部供电和信号传输系统相连接;
传感器连接器座502的外部针脚与外部数据采集单元进行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
大组件有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1、光强检测单元2、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3、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4和被保护传感器5。
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1的装配:将外部供电通信水密接插件101、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套上O型圈后,安装到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各个螺纹孔中,并形成轴向密封;将光强采集模块106、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107、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109、紫外光强控制模块110 互相连接后放入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分别连接外部供电通信水密接插件101、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与光强采集模块106、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107、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109、紫外光强控制模块110之间的连线;密闭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将水下光强检测器102、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104、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2、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4、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组件116分别插接到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上,并形成密封。
光强检测单元2的装配:将第一水下紫外光灯201安装固定于光强检测单元安装架202内部。
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3的装配: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套上O型圈后安装到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302相应的螺纹孔后旋紧密封;第二水下紫外光灯305套上O型圈后安装到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302相应的螺纹孔后旋紧密封;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外部套上绝缘套后插入到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303内部并固定;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外部套上绝缘套后插入到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303的导线柱套上O型圈后插入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302的小孔端,形成径向密封;焊接连接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 的尾线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303、第二水下紫外光灯305的导线柱;封闭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302。
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4的装配: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二111套上O型圈后安装到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相应的螺纹孔后旋紧密封;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外部套上绝缘套后插入到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内部并固定;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的导线柱套上O型圈后插入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的小孔端,形成径向密封;焊接连接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二 111的尾线与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的导线柱;封闭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
被保护传感器5的装配:传感器连接器座502套上O型圈后安装到传感器本体501相应的螺纹孔后旋紧密封,内部接线后封闭传感器本体501。
总装配:将水下光强检测器102放置到光强检测单元安装架202 内部并固定;将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4剩余一端插接到第一水下紫外光灯201并形成密封;将被保护传感器5放入到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内部并固定;将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组件116剩余一端插接到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并形成密封;将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104放置到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并固定;将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2剩余一端插接到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并形成密封;外部供电通信水密接插件 101连接到上级供电通信单元;传感器连接器座502连接到上级供电通信单元。
工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参数优化阶段、恒定工作阶段和再适应阶段,
工作过程如下:
参数优化阶段:刚放入一个新环境水体时,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 1会接收来自光强检测单元2和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4,其中光强检测单元2主要评估水体的透光度水平,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4评估当前的功率参数组合的防生物附着效果,如果效果不佳会提升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3内部电解或紫外灯功率,看哪一个功率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最终达到一个好的组合。
恒定工作阶段:找到一个适合当前环境的参数组合后持续工作的状态。
再适应阶段:一般是环境参数又有所变化时,比如温度、浊度等在不同时间段会有所变化,这时又需要自动寻找合适的参数组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1)、光强检测单元(2)、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的防生物附着装置(3)、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4)和被保护传感器(5);其中,
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1)包含水密接插件(101)、水下光强检测器(102)、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104)、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光强采集模块(106)、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107)、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109)、紫外光强控制模块(110)、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2)、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4)、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组件(116)和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
光强检测单元(2)包括第一水下紫外光灯(201)和光强检测单元安装架(202);
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3)包括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302)、第二水下紫外光灯(305)、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303)和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
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4)包括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
被保护传感器(5)包含传感器本体(501)和传感器连接器座(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密接插件(101)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连接的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其中,水密接插件(101)的尾线设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并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进行连接;
水下光强检测器(102)的一端为圆饼形的紫外光强检测元件,另一端为圆柱形水密连接插头,中间由防水线缆连接;其中,圆饼形的紫外光强检测元件被安装在光强检测单元安装架(202)的内部且正对着第一水下紫外光灯(201),其另一端的圆柱形水密连接插头插入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相应的插孔形成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且与光强采集模块(106)进行连接;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104)的一端为圆柱形后反射强度检测元件,另一端为圆柱形水密连接插头,中间由防水线缆连接;圆柱形后反射强度检测元件被安装在水下后连接到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的内部,其另一端圆柱形水密连接插头插入水下后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相应的插孔形成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并与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107)进行连接;光强采集模块(106)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其一端与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的尾线连接,其另一端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连接;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107)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其一端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的尾线连接,另一端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其第一端与水密接插件(101)的尾线连接,第二端与光强采集模块(106)连接,第三端与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107)连接,第四端与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109)连接,第五端与紫外光强控制模块(110)连接;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109)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第一端与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的尾线连接,第二端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的尾线连接,第三端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连接;紫外光强控制模块(110)为板状结构,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安装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其第一端与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的尾线连接,第二端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的尾线连接,第三端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内部与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109)进行连接,外部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2)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2)为圆柱形结构,中间段为防水线缆,两头的插头分别插入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形成密封配合;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内部与紫外光强控制模块(110)进行连接,外部的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与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4)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4)的两头为圆柱形结构,中间段为防水线缆,两头的插头分别插入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和第一水下紫外光灯(201)的后端插座内形成密封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的尾线在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内部与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109)和紫外光强控制模块(110)进行连接,在外部的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组件(116)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组件(116)的两头为圆柱形结构,中间段为防水线缆,两头的插头分别插入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的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和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的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从而形成密封配合;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两端设有圆形平面;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内部空间用于安装固定光强采集模块(106)、后反射强度采集模块(107)、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108)、电解强度功率控制模块(109)和紫外光强控制模块(110);智能化供电控制单元防水腔体(117)的圆形平面用于安装外部供电通信水密接插件(101)、水下光强检测器连接器座(103)、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连接器座(105)、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3)和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并形成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水下紫外光灯(201)为短波紫外灯,做水密封装而成,其结构呈碗状,其大端平面作为紫外光的发射面,其小端面与光强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4)的插头形成端面密封;光强检测单元安装架(202)为圆柱形中空结构,用于安装固定第一水下紫外光灯(201)和水下光强检测器(102);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302)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其尾线与第二水下紫外光灯(305)、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303)、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焊接连接;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外部的另一端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组件(116)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302)为中空结构的圆柱形组件,内部完成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尾线与第二水下紫外光灯(305)、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303)、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的连接,朝外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形成轴向密封,另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第二水下紫外光灯(305)的小端面形成轴向密封;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303)为圆柱形中空网状结构,内圈加绝缘层后套在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外部,轴向有导线柱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的尾线在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302)的内部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为圆柱形中空网状结构,设在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阴极(303)的内部,轴向有导线柱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连接器座(115)尾线在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接线腔(302)的内部焊接连接,内部放置被保护传感器(5);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安装O型圈后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其尾线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焊接连接;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外部的另一端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组件(112)的插头插接形成密封配合;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组件,内部完成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尾线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焊接连接;其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形成轴向密封,其另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和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导线柱形成径向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为圆柱形中空网状结构,内圈加绝缘层后套在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的外部,轴向有导线柱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尾线在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的内部焊接连接,导线柱套上O型圈后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的端盖孔形成径向密封;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阳极(404)为圆柱形中空网状结构,穿在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阴极(403)内部,轴向有导线柱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连接器座(111)尾线在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的内部焊接连接,导线柱套上O型圈后与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单元接线腔(402)的端盖孔形成径向密封,其内部放置水下后反射强度检测器(104)的后反射强度检测元件;传感器本体(501)为圆柱形带环境参数感知的仪表,其放置固定于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阳极(304)的内部,圆柱形的一端为感知单元,其另一端与套上O型圈的传感器连接器座(502)形成轴向密封;传感器连接器座(502)的主体结构由螺纹柱段和大圆柱段连接而成,大圆柱段的端面设有八根受电接线柱,大圆柱与螺纹柱相接的那个端面设有O型圈沟槽并安装O型圈后与传感器本体(501)的圆形端面形成密封配合;传感器连接器座(502)的尾线在传感器本体(501)内部与其内部供电和信号传输系统相连接;传感器连接器座(502)的外部针脚与外部数据采集单元进行连接。
CN202022866701.7U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 Active CN214470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6701.7U CN214470927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6701.7U CN214470927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70927U true CN214470927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85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66701.7U Active CN214470927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70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45046B2 (en) Connecting lighting to poles without tools
US5298894A (en) Utility meter transponder/antenna assembly for underground installations
CN214470927U (zh) 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
CN112629566A (zh) 一种智能化防生物附着装置
CN211697765U (zh) 一种防海洋生物的水质多参数测试仪
CN112456610A (zh) 一种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
CN215442035U (zh) 一种智能井盖终端
CN212255047U (zh) 一种河流污水实时监测设备
CN209992492U (zh) 一种水下传感器及水下环境监测平台
CN214066898U (zh) 一种水质检测探头
CN210894684U (zh) 一种水下地质雷达防水装置
CN111521260B (zh) 一种用于集鱼灯水下光场的检测系统
CN214570928U (zh) 一种高烈度生物附着环境用防生物附着装置
CN211179794U (zh) 一种水环境在线监测浮标站中水质监测设备的安装结构
CN206399829U (zh) 工业在线浊度传感器
CN219737353U (zh) 一种水质检测设备
CN218885740U (zh) 一种藻类含量检测装置
CN114614293B (zh) 一种深海腐蚀原位检测用模块化电极及水密插接系统
CN210774246U (zh) 一种新型水利检测预警装置
CN217304020U (zh) 一种一体式多参数在线分析仪
CN217720075U (zh) 穿液舱的连接器
CN216079344U (zh) 多参数燃气管道监测桩
US11753118B1 (en) Submersible buo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1458076B (zh) 窑井漂浮式燃气泄漏检测装置
CN218822762U (zh) 一种照度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