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60658U - 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60658U
CN214460658U CN202023205989.XU CN202023205989U CN214460658U CN 214460658 U CN214460658 U CN 214460658U CN 202023205989 U CN202023205989 U CN 202023205989U CN 214460658 U CN214460658 U CN 214460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ing
section
groove
block
cast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059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项卫民
费辉
李庆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059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60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60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60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隔板以及设置于两块隔板之间的支撑杆,两块所述隔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扣合块,所述第一扣合块上设置有扣合槽,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扣合块,位于所述支撑杆两端的所述第二扣合块分别插接于两块隔板上的所述第一扣合块的所述扣合槽内,所述第一扣合块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扣合块松脱至所述扣合槽外,本申请具有提升模板的安装便捷性的功能。

Description

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筏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
目前,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在两块筏板之间留空以形成后浇带区域,随后在一段时间后在后浇带区域内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混凝土带;在对后浇带区域进行留空时,需要使用模板对筏板所需浇筑的区域边缘进行分隔,以起到减少筏板浇注成型时混凝土流入后浇带区域的作用,其中,在相关技术中,模板包括隔板以及支撑杆,隔板为两块,两块隔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且相互平行,支撑杆设置于两块隔板之间,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块隔板相固定连接,支撑杆起到对两块隔板进行支撑的作用,此时,两块隔板之间可形成留空区域,两块隔板对混凝土进行阻隔。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模板通常使用木质材料,在搭建模板时,需要将钉子打入支撑杆以及隔板处,实现支撑杆以及隔板之间的相互固定安装,然而,后浇带的长度通常较长,操作人员需要沿着后浇带的长度方向依次对多组模板进行搭建,安装过程较为繁琐及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升模板的安装便捷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隔板以及设置于两块隔板之间的支撑杆,两块所述隔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扣合块,所述第一扣合块上设置有扣合槽,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扣合块,位于所述支撑杆两端的所述第二扣合块分别插接于两块隔板上的所述第一扣合块的所述扣合槽内,所述第一扣合块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扣合块松脱至所述扣合槽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施工结构进行安装搭建的过程中,首先将支撑杆的两端通过第二扣合块插接于第一扣合块上,此时支撑杆与隔板实现相互快速定位,随即启动限位组件,可使第二扣合块限位于扣合槽内,使得第一扣合块与第二扣合块相扣合,支撑杆的端部与隔板之间实现相互固定,过程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第二扣合块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的中部相连,所述第一支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相连,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相垂;所述第一扣合块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扣合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所述扣合槽的所述第一段以及所述第二段在所述第一侧壁上开口,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相连,所述扣合槽的第一段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侧壁处开口,所述第一支臂插接于所述扣合槽的第一段处,所述第二支臂插接于所述扣合槽的第二段处,所述限位组件用于盖合所述扣合槽在第一侧壁处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互垂直的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形成T字形的卡接结构,同时,扣合槽上相互垂直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形成T形槽结构,此时将第二扣合块插接于扣合槽内,第一扣合块与第二扣合块实现相互扣接,结构稳定,另外,启动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将扣合槽在第一侧壁处的开口盖合,可起到对第二扣合块抵接限位的作用,使得第二扣合块不易松脱至第一扣合块外,实现第二扣合块的固定安装,结构设计合理且稳定。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盖板、弹性卡扣以及解锁块,所述盖板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扣合块上,所述弹性卡扣固定连接于所述盖板的另一侧,所述盖板可转动盖合于所述扣合槽的开口,所述第一扣合块上开设有锁合槽,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锁合槽相插接配合并且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锁合槽的槽壁相扣接配合;所述解锁块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一扣合块上,所述解锁块用于推动所述弹性卡扣脱离所述锁合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第二扣合块限位于第一扣合块内时,转动盖板,使得盖板盖合于扣合槽的开口处,此时弹性卡扣插接于锁合槽内并与第一扣合块相扣合,此时盖板实现固定,第二扣合块得到限位;另外,当需要对支撑杆进行拆卸时,按压解锁块,可使弹性卡扣松脱锁合槽的槽壁,此时盖板松脱于第一扣合块,随后可将盖板打开,即可将第二扣合块从第一扣合块内抽离,实现支撑杆的拆卸,过程方便快捷。
优选的,所述第一扣合块上贯穿设置有滑移孔,所述滑移孔与所述锁合槽相连通,所述解锁块贯穿所述滑移孔,并且所述解锁块与所述滑移孔的孔壁相滑移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孔使得解锁块可从第一扣合块的外部穿设至锁合槽内,并且滑移孔的孔壁对解锁块进行滑移导向,实现解锁块与第一扣合块之间的滑移连接,同时使得解锁块移动时更为稳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扣合块、所述第二扣合块以及所述支撑杆为多组,多组所述第一扣合块、所述第二扣合块以及所述支撑杆均匀布置于两块所述隔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均匀布置于两块隔板之间的多组第一扣合块、第二扣合块以及支撑杆可对两块隔板之间的多个位置进行加固支撑,使得两块隔板之间的稳固性得到提升。
优选的,多组所述第一扣合块、所述第二扣合块以及所述支撑杆中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杆起到将两根支撑杆进行受力关联的作用,使得对两块隔板的支撑强度得到提升。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加强凸筋,所述加强凸筋包括宽度延伸段以及长度延伸段,所述长度延伸段沿着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宽度延伸段沿着所述隔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长度延伸段以及所述宽度延伸段相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凸筋的长度延伸段以及宽度延伸段可对隔板在长度方向上以及宽度方向上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固,使得加强凸筋不易弯折,隔板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
优选的,所述加强凸筋的宽度延伸段以及长度延伸段分别为多段,多段所述宽度延伸段沿着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多段所述长度延伸段沿着所述隔板的宽度方向呈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升沿技术方案,多段宽度延伸段以及多段长度延伸段可形成纵横交错的网格状加强结构,使得加强凸筋覆盖于隔板的面积增大,隔板的结构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将支撑杆的两端通过第二扣合块插接于第一扣合块上,此时支撑杆与隔板实现相互快速定位,随即启动限位组件,可使第二扣合块限位于扣合槽内,使得第一扣合块与第二扣合块相扣合,支撑杆的端部与隔板之间实现相互固定,过程方便快捷,模板的安装便捷性得到提升;
2、转动盖板,使得弹性卡扣插接于锁合槽内并与第一扣合块相扣合,盖板此时对第二扣合块进行限位,支撑杆的端部实现固定,当需要对支撑杆进行拆卸时,按压解锁块,可使弹性卡扣松脱锁合槽的槽壁,此时盖板可打开,将第二扣合块从第一扣合块内抽离,即可实现支撑杆的拆卸,过程方便快捷;
3、加强凸筋的长度延伸段以及宽度延伸段可对隔板在长度方向上以及宽度方向上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固,使得加强凸筋不易弯折,隔板的结构强度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盖板相对于第一扣合块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盖板、第一扣合块以及第二扣合块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隔板;2、支撑杆;3、加强凸筋;31、长度延伸段;32、宽度延伸段;4、第一扣合块;41、第一侧壁;42、第二侧壁;43、扣合槽;431、第一段;432、第二段;44、锁合槽;45、滑移孔;5、第二扣合块;51、第一支臂;52、第二支臂;6、限位组件;61、盖板;62、弹性卡扣;63、解锁块;7、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参照图1,该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隔板1以及设置于两块隔板1之间的支撑杆2,支撑杆2位于两块隔板1之间,支撑杆2用于对两块隔板1进行支撑。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呈长条板状设,隔板1沿竖直摆放于地面上,并且隔板1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两块隔板1之间可分隔形成两块筏板的后浇带区域,两块筏板分别在两块隔板1相背的两侧进行浇筑成型,隔板1在此起到对混凝土进行分隔的作用。另外,为提升隔板1的结构强度以减少隔板1产生形变的可能性,隔板1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加强凸筋3,更具体地说,加强凸筋3位于隔板1与筏板相背的一侧表面处。
具体的,加强凸筋3与隔板1相一体连接,加强凸筋3包括宽度延伸段32以及长度延伸段31,其中,长度延伸段31沿着隔板1的长度方向自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延伸,长度延伸段31可以为多段,比如为两段、三段或者四段等;并且多段长度延伸段31沿着隔板1的宽度方向呈等间距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长度延伸段31的具体设置段数可依据实际需要作对应设置,在此不对长度延伸段31的具体设置数量作限制。此时,沿着隔板1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延伸段31可对隔板1在长度方向上进行结构加固,使得隔板1不易在长度方向上产生弯折。
另外,宽度延伸段32沿着隔板1的宽度方向自隔板1的顶部一侧向底部一侧延伸,宽度延伸段32可以为多段,比如为八段、十段或者二十段等,多段宽度延伸段32沿着隔板1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宽度延伸段32的而具体设置数量可依据实际需要作对应设置,在此不对宽度延伸段32的具体设置数量作限制,在此,沿着隔板1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延伸段32可对隔板1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加固,使得隔板1不易在宽度方向上产生弯折。
此外,长度延伸段31以及宽度延伸段32相交,此时,多段宽度延伸段32以及多段长度延伸段31可形成纵横交错的网格状加强结构,使得加强凸筋3覆盖于隔板1的一侧表面,隔板1在多个位置上的强度得到提升。
参照图1和图2,为提升支撑杆2安装时的便捷性,两块隔板1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扣合块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合块4呈方块状设置,第一扣合块4的一侧侧壁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固定安装于隔板1的侧壁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扣合块4应该避开加强凸筋3,以提升第一扣合块4安装时的稳定性。此时,第一扣合块4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壁41以及第二侧壁42,在此,将任一隔板1上的第一扣合块4朝向另一隔板1的一侧的表面定义为第二侧壁42,并将与第二侧壁42相邻的一侧侧壁定义为第一侧壁41。
第一扣合块4上设置有扣合槽43,扣合槽4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431以及第二段432,其中,扣合槽43在第一侧壁41上自外向内凹陷形成,此时,扣合槽43的第一段431以及第二段432均在第一侧壁41上开口;第一段431以及第二段432均呈直槽状设置,第一段431的一端与第二段432的中部相连,并且第一段431以及第二段432相互垂直,第一段431此时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扣合槽43的第一段431的另一端朝向第二侧壁42处延伸,并且第一段431远离第二段432的一端在第二侧壁42处开口,此时,扣合槽43呈T型槽状设置,扣合槽43用于供支撑杆2卡接定位。
其中,支撑杆2可以呈圆杆状或者方杆状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呈方杆状设置,支撑杆2沿水平方向设置,支撑杆2与隔板1相垂直;支撑杆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扣合块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扣合块5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臂51以及第二支臂52,第一支臂51以及第二支臂52均呈板状设置,第一支臂51的一侧与第二支臂52的中部相连,通常,第一支臂51与第二支臂52可相互焊接固定,第一支臂51与第二支臂52相垂,此时,第二扣合块5形成T型块结构;另外,第一支臂51的另一端与支撑杆2相连,通常,第一支臂51与支撑杆2的端部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相互固定,第一支臂51此时与支撑杆2的端面相垂直。
位于支撑杆2两端的第二扣合块5分别插接于两块隔板1上的第一扣合块4的扣合槽43内,更具体地说,此时的扣合槽43的外缘轮廓与第二扣合块5的外缘轮廓相一致,第一支臂51插接于扣合槽43的第一段431,第一支臂51的表面与扣合槽43第一段431的槽壁相贴合抵接;第二支臂52插接于扣合槽43的第二段432处,并且第二支臂52的表面与扣合槽43第二段432的槽壁相抵接贴合,在此,扣合槽43对第二扣合块5进行扣合定位,使得支撑杆2的两端分别定位于两块隔板1的第一扣合块4上,定位过程快捷方便。隔板1受到的压力可经过第一扣合块4以及第二扣合块5并最终传递至支撑杆2上,支撑杆2实现对两个隔板1进行支撑。
参照图2和图3,为提升第一扣合块4与第二扣合块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一扣合块4上设置有限位组件6,限位组件6用于盖合扣合槽43在第一侧壁41处的开口,从而限制第二扣合块5从第一侧壁41处松脱至扣合槽43外。
具体的,限位组件6包括盖板61、弹性卡扣62以及解锁块63,在本实施例中,盖板61呈矩形板状设置,盖板61的表面积大于扣合槽43的面积大小,盖板61的一侧转动连接于第一扣合块4上,更具体地说,盖板61的一侧侧边通过铰链铰接于第一侧壁41的底部位置处,铰链的轴心沿水平方向设置。此时盖板61可自下向上转动,直至盖板61与第一侧壁41相抵接贴合,此时,盖板61可转动盖合于扣合槽43在第一侧壁41上的开口。
另外,弹性卡扣62固定连接于盖板61远离铰链的一侧,弹性卡扣62与盖板61相一体连接,并且弹性卡扣62位于盖板61抵接贴合于第一侧壁41的一侧表面处,盖板61以及弹性卡扣62都可以使用塑料材料制成,弹性卡扣62为倒钩状的卡扣结构,弹性卡扣62用于与第一扣合块4相扣合固定。
其中,第一扣合块4上开设有锁合槽44,锁合槽44在第一侧壁41上自外向内凹陷设置形成,锁合槽44的槽壁靠近槽口的位置处凸设有卡接凸起,当盖板61朝向第一侧壁41转动时,弹性卡扣62与锁合槽44相对,并且弹性卡扣62与锁合槽44相插接配合,在弹性卡扣62插接至锁合槽44内的过程中,弹性卡扣62首先与卡接凸起相抵接,弹性卡扣62形变,随后随着弹性卡扣62伸入至锁合槽44内部,弹性卡扣62回弹复位,弹性卡扣62与卡接凸起相互扣合,此时弹性卡扣62与锁合槽44的槽壁实现相扣接配合,盖板61得到固定。在此,将盖板61盖合于扣合槽43在第一侧壁41的开口,盖板61对位于扣合槽43内的第二扣合块5抵接限位,第一扣合块4与第二扣合块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得到提升,并且支撑杆2的端部实现固定。
同时,为便于对支撑杆2进行拆卸,解锁块63在本实施例中呈圆柱体状设置,第一扣合块4上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滑移孔45,滑移孔45的底端与锁合槽44相连通,滑移孔45的孔径大小与解锁块63的外径大小相一致,解锁块63贯穿滑移孔45,并且解锁块63与滑移孔45的孔壁相滑移抵接,此时,解锁块63滑移连接于第一扣合块4上,解锁块63可在滑移孔45内沿竖直方向滑移,当弹性卡扣62扣合于卡接凸起时,解锁块63的底端与弹性卡扣62相抵接,将解锁块63朝向锁合槽44内按压,可使解锁块63推动弹性卡扣62与卡接凸起相互松脱,弹性卡扣62此时可脱离锁合槽44。此时的盖板61松脱于第一扣合块4,将盖板61打开,即可将第二扣合块5从第一扣合块4内抽离,实现支撑杆2的拆卸。
进一步地,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可以为多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一组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中包括依次产生连接关系的两个第一扣合块4、两个第二扣合块5以及一根支撑杆2,相应的,第一扣合块4上的限位组件6与第一扣合块4的设置数量与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的组数相对应设置。比如,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可以为六组、八组或者十组等,此处不对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三者的具体设置组数作限制,多组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均匀布置于两块隔板1之间,比如可以呈阵列排布,均匀布置于两块隔板1之间的多组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可对两块隔板1之间的多个位置进行加固支撑。
参照图1,多组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中相邻的两根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加固杆7,在本实施例中,加固杆7沿方杆状设置,加固杆7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固定安装于两根在竖直方向上下相对的支撑杆2上,另外,加固杆7也可以分别与两根相互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的支撑杆2上,加固杆7与支撑杆2相垂直,加固杆7在此起到将两根支撑杆2进行受力关联的作用,使得对两块隔板1的支撑强度得到提升。
本申请实施例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对施工结构进行安装搭建的过程中,首先将支撑杆2的两端通过第二扣合块5插接于第一扣合块4的扣合槽43内,此时支撑杆2与隔板1实现相互快速定位;随即启动转动盖板61,使得弹性卡扣62插接于锁合槽44内,并且弹性卡扣62与第一扣合块4相互扣接固定,此时盖板61盖合扣合槽43在第一侧壁41上的开口处,盖板61将第二扣合块5限位于扣合槽43内,使得第一扣合块4与第二扣合块5相扣合固定,支撑杆2的端部与隔板1之间实现相互固定,过程方便快捷。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隔板(1)以及设置于两块隔板(1)之间的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隔板(1)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扣合块(4),所述第一扣合块(4)上设置有扣合槽(43),所述支撑杆(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扣合块(5),位于所述支撑杆(2)两端的所述第二扣合块(5)分别插接于两块隔板(1)上的所述第一扣合块(4)的所述扣合槽(43)内,所述第一扣合块(4)上设置有限位组件(6),所述限位组件(6)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扣合块(5)松脱至所述扣合槽(43)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合块(5)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臂(51)以及第二支臂(52),所述第一支臂(5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52)的中部相连,所述第一支臂(51)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2)相连,所述第一支臂(51)与所述第二支臂(52)相垂;所述第一扣合块(4)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壁(41)以及第二侧壁(42),所述扣合槽(4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431)以及第二段(432),所述扣合槽(43)的所述第一段(431)以及所述第二段(432)在所述第一侧壁(41)上开口,所述第一段(4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段(432)相连,所述扣合槽(43)的第一段(431)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侧壁(42)处开口,所述第一支臂(51)插接于所述扣合槽(43)的第一段(431)处,所述第二支臂(52)插接于所述扣合槽(43)的第二段(432)处,所述限位组件(6)用于盖合所述扣合槽(43)在第一侧壁(41)处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盖板(61)、弹性卡扣(62)以及解锁块(63),所述盖板(61)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扣合块(4)上,所述弹性卡扣(62)固定连接于所述盖板(61)的另一侧,所述盖板(61)可转动盖合于所述扣合槽(43)的开口,所述第一扣合块(4)上开设有锁合槽(44),所述弹性卡扣(62)与所述锁合槽(44)相插接配合并且所述弹性卡扣(62)与所述锁合槽(44)的槽壁相扣接配合;所述解锁块(63)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一扣合块(4)上,所述解锁块(63)用于推动所述弹性卡扣(62)脱离所述锁合槽(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块(4)上贯穿设置有滑移孔(45),所述滑移孔(45)与所述锁合槽(44)相连通,所述解锁块(63)贯穿所述滑移孔(45),并且所述解锁块(63)与所述滑移孔(45)的孔壁相滑移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块(4)、所述第二扣合块(5)以及所述支撑杆(2)为多组,多组所述第一扣合块(4)、所述第二扣合块(5)以及所述支撑杆(2)均匀布置于两块所述隔板(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第一扣合块(4)、所述第二扣合块(5)以及所述支撑杆(2)中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加固杆(7),所述加固杆(7)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杆(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加强凸筋(3),所述加强凸筋(3)包括宽度延伸段(32)以及长度延伸段(31),所述长度延伸段(31)沿着所述隔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宽度延伸段(32)沿着所述隔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长度延伸段(31)以及所述宽度延伸段(32)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筋(3)的宽度延伸段(32)以及长度延伸段(31)分别为多段,多段所述宽度延伸段(32)沿着所述隔板(1)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多段所述长度延伸段(31)沿着所述隔板(1)的宽度方向呈间隔设置。
CN202023205989.XU 2020-12-26 2020-12-26 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 Active CN214460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5989.XU CN214460658U (zh) 2020-12-26 2020-12-26 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5989.XU CN214460658U (zh) 2020-12-26 2020-12-26 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60658U true CN214460658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95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05989.XU Active CN214460658U (zh) 2020-12-26 2020-12-26 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606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8134B (zh) 组合桁架埋设型组合梁
CN214460658U (zh) 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
CN211816891U (zh) 一种轻钢结构近零能耗被动房
CN209836998U (zh) 一种导墙模板的支设结构
CN114150773B (zh) 一种混凝土预埋件加固结构
CN211816949U (zh) 一种用于仿古建筑施工的木构架模块
CN215290821U (zh) 一种叠合剪力墙结构
RU2493960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борных армированных цементных панелей и плит
CN215168045U (zh) 一种现浇混凝土梁模板加固工具
CN217518273U (zh) 一种老旧建筑墙体加固结构
CN214329652U (zh) 一种预制楼梯
CN217098219U (zh) 一种异形混凝土马牙槎预制块模板
CN218205759U (zh) 一种构造柱顶部灌注装置
CN205400120U (zh) 一种用于加固混凝土柱梁的加固结构
CN209443770U (zh) 后浇带侧模板
CN217924164U (zh) 预制封堵结构及空腔墙
CN215211489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的超高砖胎膜结构
CN211775130U (zh) 一种支撑块卡件
CN216664619U (zh) 一种装配式挡料墙
CN216766589U (zh) 一种楼梯梯段板结构及楼梯结构
CN214696359U (zh) 一种新型钢筋桁架楼承板防水装置
CN219315789U (zh) 建筑物地下室内的塔吊基础
CN218643863U (zh) 一种板底构造柱免凿除喇叭口定型模板
CN215948691U (zh) 一种装配化混凝土板钢筋网片架立支撑装置
CN209244011U (zh) 一种空心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Construction structure of raft slab post pouring stri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2

Pledg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Dongguan Nancheng Branch

Pledgor: Dongg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8419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