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57065U -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57065U
CN214457065U CN202023010587.4U CN202023010587U CN214457065U CN 214457065 U CN214457065 U CN 214457065U CN 202023010587 U CN202023010587 U CN 202023010587U CN 214457065 U CN214457065 U CN 214457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tank body
sewage treatment
upright pos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105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30105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57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57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570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顶面敞开且顶面与地面持平,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底部水平设置有矩形护框,所述矩形护框的周围倾斜向上的固定有翼板,所述翼板的外侧均覆盖固定有外缘,且所述外缘均与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内壁贴合接触,所述矩形护框的两侧均竖直开设有连接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立柱沿配合孔升降的方式带动矩形护框上升,以此使矩形护框接触沉淀池本体内壁的外缘上升将沉淀池本体内壁附着的污泥刮动清理,清理方式简单易操作,提升了对沉淀池本体内壁的清理效率,同时优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并节约了水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村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
背景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将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环境成份清除、降解做无害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要着重考虑选用成熟可靠,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农村污水处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水质进行中和农用产品,从而达到回用及环保降解排放,农村污水处理中需要使用到污水沉降池配合絮凝剂使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油脂、胶状物等杂质进行静置沉降,污水沉降池在排污结束后会有污泥残留在池壁上,若不及时定期清理的话,会造成污泥干结而影响到沉降池的使用,也会缩短沉降池的寿命,但是目前清理时通常采用人员下池后向池壁冲水擦除的方式进行,清理效率较低,同时工作环境恶劣并会浪费大量的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通过立柱沿配合孔升降的方式带动矩形护框上升,以此使矩形护框接触沉淀池本体内壁的外缘上升将沉淀池本体内壁附着的污泥刮动清理,清理方式简单易操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顶面敞开且顶面与地面持平,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底部水平设置有矩形护框,所述矩形护框的周围倾斜向上的固定有翼板,所述翼板的外侧均覆盖固定有外缘,且所述外缘均与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内壁贴合接触,所述矩形护框的两侧均竖直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沉淀池本体的顶面旁侧的位置均固定有安装架,且所述安装架的水平部分均悬于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上方,所述安装架的水平部分均竖直开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同轴配合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连接孔一一竖向对照且同轴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缘均为橡胶材质且均与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内壁紧密贴合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均为倒置的L型结构且对称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立柱和套环,所述立柱与所述配合孔同轴配合,以沿所述配合孔竖向升降,所述立柱的底部均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所述连接孔,所述立柱位于所述连接孔上方和下方的部分均同轴固定有所述套环,且所述套环与所述矩形护框不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伸出所述安装架顶面的顶端固定有手轮,且所述手轮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为光杆,所述配合孔为光滑通孔,所述立柱与所述配合孔竖向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为螺柱,所述配合孔为螺纹通孔,所述立柱与所述配合孔啮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位于所述安装架和所述手轮之间的部分啮合连接有锁紧环。
采用上述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在使用时,将经过格栅过滤的农村生活污水经所述沉淀池本体顶部排入,所述沉淀池本体内的污水排入量不应超过顶部,通过添加絮凝剂使生活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油脂、胶状物等杂质进行静置沉降,静置沉降完成可通过外界污泥泵将所述沉淀池本体内的污水及污泥分别抽出,当污泥排放结束而需要对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清理时,两人分别手持所述沉淀池本体两侧所述立柱的所述手轮带动所述立柱沿所述配合孔上升,所述立柱上升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套环带动所述矩形护框上升,由于所述矩形护框外围的所述翼板倾斜朝上且所述外缘均与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内壁贴合接触,则所述矩形护框上升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外缘将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的污泥刮动清理,而清理后的污泥沿所述翼板下落至所述矩形护框的中间开口并下落至所述沉淀池本体池底,后续可再次通过污泥泵将池底的污泥抽出,同时通过重复带动所述矩形护框升降多次的方式来对所述沉淀池本体池壁进行彻底的清理,清理结束时应将所述弧形护框再次下放在所述沉淀池本体的池底,如此便完成了对所述沉淀池本体池壁的清理,清理方式简单易操作,提升了对沉淀池本体内壁的清理效率,同时优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并节约了水资源。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立柱沿配合孔升降的方式带动矩形护框上升,以此使矩形护框接触沉淀池本体内壁的外缘上升将沉淀池本体内壁附着的污泥刮动清理,清理方式简单易操作,提升了对沉淀池本体内壁的清理效率,同时优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并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外部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安装架;101、配合孔;2、沉淀池本体;3、升降组件;301、手轮;302、立柱;303、锁紧环;304、套环;4、矩形护框;401、外缘;402、翼板;403、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包括沉淀池本体2,沉淀池本体2顶面敞开且顶面与地面持平,沉淀池本体2的底部水平设置有矩形护框4,矩形护框4的周围倾斜向上的固定有翼板402,翼板402的外侧均覆盖固定有外缘401,且外缘401均与沉淀池本体2的内壁贴合接触,矩形护框4的两侧均竖直开设有连接孔403。沉淀池本体2的顶面旁侧的位置均固定有安装架1,且安装架1的水平部分均悬于沉淀池本体2的上方,安装架1的水平部分均竖直开设有配合孔101,配合孔101同轴配合有升降组件3,升降组件3与连接孔403一一竖向对照且同轴转动连接。
作为本案优选的方案,外缘401均为橡胶材质且均与沉淀池本体2的内壁紧密贴合接触,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外缘401上升刮动沉淀池本体2池壁的方式来将污泥刮除清理,安装架1均为倒置的L型结构且对称分布,如此设置,便于安装架1的水平部分能够良好稳定的约束立柱302。
升降组件3包括立柱302和套环304,立柱302与配合孔101同轴配合,以沿配合孔101竖向升降,立柱302的底部均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连接孔403,立柱302位于连接孔403上方和下方的部分均同轴固定有套环304,且套环304与矩形护框4不接触,如此设置,便于通过立柱302沿配合孔101升降的方式来带动矩形护框4上升,继而通过外缘401上升的方式刮动清楚沉淀池本体2内壁的污泥。
立柱302伸出安装架1顶面的顶端固定有手轮301,且手轮301表面开设有防滑纹,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手握手轮301施力的方式带动立柱302沿配合孔101升降且避免手轮301脱手,立柱302为光杆,配合孔101为光滑通孔,立柱302与配合孔101竖向滑动配合,如此设置,便于通过上提施力的方式带动立柱302沿配合孔101上升。
立柱302为螺柱,配合孔101为螺纹通孔,立柱302与配合孔101啮合连接,如此设置,便于通过拧动立柱302与配合孔101啮合的方式带动立柱302沿配合孔101升降,立柱302位于安装架1和手轮301之间的部分啮合连接有锁紧环303,如此设置,便于将弧形护框下放在池底后,通过锁紧环303与安装架1顶面接触的方式来限制立柱302无法升降。
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时,将经过格栅过滤的农村生活污水经沉淀池本体2顶部排入,沉淀池本体2内的污水排入量不应超过顶部,通过添加絮凝剂使生活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油脂、胶状物等杂质进行静置沉降,静置沉降完成可通过外界污泥泵将沉淀池本体2内的污水及污泥分别抽出,当污泥排放结束而需要对沉淀池本体2内壁清理时,两人分别手持沉淀池本体2两侧立柱302的手轮301带动立柱302沿配合孔101上升,立柱302上升的过程中通过套环304带动矩形护框4上升,由于矩形护框4外围的翼板402倾斜朝上且外缘401均与沉淀池本体2的内壁贴合接触,则矩形护框4上升的过程中通过外缘401将沉淀池本体2内壁的污泥刮动清理,而清理后的污泥沿翼板402下落至矩形护框4的中间开口并下落至沉淀池本体2池底,后续可再次通过污泥泵将池底的污泥抽出,同时通过重复带动矩形护框4升降多次的方式来对沉淀池本体2池壁进行彻底的清理,清理结束时应将弧形护框再次下放在沉淀池本体2的池底,如此便完成了对沉淀池本体2池壁的清理,清理方式简单易操作,提升了对沉淀池本体2内壁的清理效率,同时优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并节约了水资源。

Claims (8)

1.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包括沉淀池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本体(2)顶面敞开且顶面与地面持平,所述沉淀池本体(2)的底部水平设置有矩形护框(4),所述矩形护框(4)的周围倾斜向上的固定有翼板(402),所述翼板(402)的外侧均覆盖固定有外缘(401),且所述外缘(401)均与所述沉淀池本体(2)的内壁贴合接触,所述矩形护框(4)的两侧均竖直开设有连接孔(403);
所述沉淀池本体(2)的顶面旁侧的位置均固定有安装架(1),且所述安装架(1)的水平部分均悬于所述沉淀池本体(2)的上方,所述安装架(1)的水平部分均竖直开设有配合孔(101),所述配合孔(101)同轴配合有升降组件(3),所述升降组件(3)与所述连接孔(403)一一竖向对照且同轴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缘(401)均为橡胶材质且均与所述沉淀池本体(2)的内壁紧密贴合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均为倒置的L型结构且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包括立柱(302)和套环(304),所述立柱(302)与所述配合孔(101)同轴配合,以沿所述配合孔(101)竖向升降,所述立柱(302)的底部均以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所述连接孔(403),所述立柱(302)位于所述连接孔(403)上方和下方的部分均同轴固定有所述套环(304),且所述套环(304)与所述矩形护框(4)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02)伸出所述安装架(1)顶面的顶端固定有手轮(301),且所述手轮(301)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02)为光杆,所述配合孔(101)为光滑通孔,所述立柱(302)与所述配合孔(101)竖向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02)为螺柱,所述配合孔(101)为螺纹通孔,所述立柱(302)与所述配合孔(101)啮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02)位于所述安装架(1)和所述手轮(301)之间的部分啮合连接有锁紧环(303)。
CN202023010587.4U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 Active CN214457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10587.4U CN214457065U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10587.4U CN214457065U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57065U true CN214457065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88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10587.4U Active CN214457065U (zh) 2020-12-15 2020-12-15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570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83941U (zh) 一种环保型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CN112456603A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5275387U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214457065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
CN109013617B (zh) 一种废水处理池侧壁清理架
CN210710880U (zh) 一种电化学水处理装置
CN21049551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净化过滤设备
CN208927784U (zh) 一种用于过滤网的清洗装置
CN218184777U (zh) 一种鱼类养殖池底清污装置
CN21106930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放装置的过滤机构
CN211464024U (zh) 一种中药材表面污垢清洗装置
CN212396119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5516839U (zh) 一种污水处理池升降排污装置
CN210543517U (zh) 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CN210507760U (zh) 一种市政新型给排水泵站
CN208532500U (zh) 一种水处理消毒装置
CN21203938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CN201840928U (zh) 纤维转盘过滤机的新型旋转滤盘
CN110694318A (zh) 一种江河溪水处理装置
CN2607368Y (zh) 家庭污水处理器
CN212246496U (zh) 城市污水处理的污水污泥分离装置
CN21266282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粗滤结构
CN212637436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车清洗系统
CN110711419B (zh) 一种循环式撇渣装置
CN219451577U (zh) 一种混凝土保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