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32031U - 医用防护口罩 - Google Patents

医用防护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32031U
CN214432031U CN202120308529.5U CN202120308529U CN214432031U CN 214432031 U CN214432031 U CN 214432031U CN 202120308529 U CN202120308529 U CN 202120308529U CN 214432031 U CN214432031 U CN 214432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layer
protection part
medical protective
silica g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085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茂兰
曾国明
邓雪花
李函雨
单宁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03085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32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32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320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医用防护口罩,包括防护部分、密封部分以及固定部分,所述防护部分包括依次由内到外连接的吸湿层、隔离过滤层和阻水层,所述密封部分为密封硅胶条,所述密封硅胶条设置在所述防护部分的上边缘,所述固定部分包括一对关于所述防护部分几何中心对称的挂耳绳,一对挂耳绳的一端分别连接调节带,其中一个调节带上均匀设置公扣,另一个调节带上对应设置母扣,通过母扣和公扣的配合将防护部分稳定固定于待防护面部。本实用新型经过合理的设计,在口罩的上边缘增加的这条硅胶的密封条不但可以减轻口罩对面部的压力,还可与佩戴者的面部紧密贴合的同时也防止口罩内的气体从口罩上边缘溢出从而造成的眼镜起雾。

Description

医用防护口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医用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医用防护口罩适用于对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防护,它能抵抗大部分细菌、病毒、微小的颗粒悬浮物等的攻击,还可滤过空气中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与民用防护口罩和工业防护口罩相比,其防护等级最高,但属于一次性使用产品。
现目前国内医用口罩的规格和质量均差别很大。比较常见的有棉纱口罩、一次性无纺布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从这三种口罩来看他们的防护效率呈递增趋势。普通的棉纱口罩防护效率最低,其原因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口罩只是单纯的依赖了物理防护原理,即通过材质上的微孔达到过滤微尘和细菌的目的。但是众所周知,棉质材料和纱网材料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因为它们的孔径很大无法保证高效率的防护,所以一般的棉纱口罩实际上采用了多层材质的复合结构,以此来提高过滤效率。但是多层复合结构的口罩在提高过滤效率的同时降低了透气性,因此口罩很容易因为呼吸而变得潮湿,大量的水分被吸附在棉纱材质反而有利于病毒和细菌的存活。而且随着呼吸的次数,内层材质的水分会越来越多造成呼吸阻力增大引起佩戴者的不适。一次性口罩质地轻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湿性,由于是一次性用品,这种口罩在工艺制作上也比较粗糙,对过滤性能的要求很低,因此这种口罩的防护效率也不算好。但医用防护口罩在工艺制作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因为医用类的口罩一般用于医院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医院属于病发原较多的环境,这里有很多病人自身携带一些病毒,因此需要有高效率的病菌防护能力的口罩来保证医务人员的相对安全。并且由于医护人员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不能松懈防护工作,需要一直保持佩戴口罩,那么这种口罩也满足透气性和舒适性。尤其是戴眼镜的工作者在佩戴口罩后存在的眼睛起雾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医用防护口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医用防护口罩,包括防护部分、密封部分以及固定部分,所述防护部分包括依次由内到外连接的吸湿层、隔离过滤层和阻水层,所述密封部分为密封硅胶条,所述密封硅胶条设置在所述防护部分的上边缘,所述固定部分包括一对关于所述防护部分几何中心对称的挂耳绳,一对挂耳绳的一端分别连接调节带,其中一个调节带上均匀设置公扣,另一个调节带上对应设置母扣,通过母扣和公扣的配合将防护部分稳定固定于待防护面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带设置在所述挂耳绳的中间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阻水层采用无纺布材料制造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离过滤层为活性炭层或熔喷无纺布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湿层采用亲水无纺布或棉布制造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母扣设置为4个,对应所述公扣也设置为4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经过合理的设计,在口罩的上边缘增加的这条硅胶的密封条不但可以减轻口罩对面部的压力,还可与佩戴者的面部紧密贴合的同时也防止口罩内的气体从口罩上边缘溢出从而造成的眼镜起雾。被密封的气体无法从上边缘跑出,迫使气体从口罩的两侧或者下侧排出,因此这样的设计机制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在挂耳绳的后面增添了一个调节带,其在固定口罩的同时也减轻了传统式挂耳绳对佩戴者耳朵的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防护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在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考图1所示,医用口罩的防护部分1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为吸湿层,一般采用亲肤材质(亲水无纺布或棉布);中层为隔离过滤层(活性炭层或熔喷无纺布层);外层为阻水层(无纺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口罩的内层,仍然保留传统的工艺材质,选用亲肤无纺布。但将内层设计改为可拆卸,可替换的部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无纺布不能经过水洗,那么在进行口罩消毒的重复利用时,内层的无纺布材料是不能进入高温和酒精消毒的过程中,如果将其设计成为可拆卸的部分就不会影响到口罩的循环使用。至于为什么不采用PTFE材料作为口罩的内层,是因为从PTFE材料目前的研究来看,其本身并不能满足亲肤的要求,但口罩的内层需要接触到人的脸部所以必须保证较高的柔软度和舒适度。
在选取了适宜的材料,确保了口罩防护效率和可重复利用的条件下,进一步着手提高佩戴者在佩戴口罩时的舒适感。现目前的医用口罩存在一个问题,在佩戴口罩后,口罩绳索向后的拉力使得口罩边缘对于面部造成了持续的压力,尤其是在长时间佩戴后口罩密封的压力会使佩戴者产生强烈的疼痛感,还会对脸部造成勒痕。针对这个问题,本设计在口罩密封的边缘处增加柔软的材料,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也减少口罩在脸部产生的压力,从而达到长时间佩戴后也不会产生不适和疼痛的目的。
具体而言,本设计采用柔软的硅胶作为口罩边缘的密封材料,减轻口罩挂绳向后的拉力对面部施加的压力。硅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与人体的皮肤紧密贴合,因此硅胶在生活中常被用作密封材料。例如我们未食用完的食物可以采用含有硅胶密封条的袋子封装起来,例如采用硅胶制作潜水镜,通过其良好的吸附性将我们的眼睛在水下保护起来。因为其密封效果良好,且材料无毒无害还可以用来密封很多有害气体,常被应用于消防面罩、防毒面罩等配置[29]。首先硅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它的柔软度极高常且有弹性,因此将其用于密封条可以减少密封压力对面部造成的不适;它也具有优秀的化学和生物相容性,无毒、无害、无刺激性,且与液体以及组织接触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弹性和柔软度,在人体组织一般不会产生排异反应,是一种相当稳定的惰性物质,所以硅胶在医疗行业也被广泛地应用。例如将硅胶用于骨粘合剂、人造血管、人工心脏瓣膜等。除了以上优良的理化性质,硅胶还具有很强的耐用性。它不易老化不易变形,在多次使用后任然能保持很好的贴合性、柔软性、弹性;很强的耐高温性,可进行高温消毒。用水清洗后的硅胶会吸附水分,但由于其具有耐高温性所以可通过热脱附方式将水分除去。由此可见,将硅胶密封条固定在口罩中间层PTFE材质上同样可达到高温、酒精消毒后循环使用的目的。
同时,众所周知,在冬季,如果佩戴口罩的同时也佩戴了眼镜,则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很容易从口罩上方涌出在镜片上由于温差产生雾气,这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在口罩的上边缘增加的硅胶密封条2不但可以减轻口罩对面部的压力,还可以与佩戴者的面部紧密贴合的同时也防止口罩内的气体从口罩上边缘溢出从而造成的眼镜起雾。被密封的气体无法从上边缘跑出,迫使气体从口罩的两侧或者下侧排出,因此这样的设计机制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关于固定口罩的绳索部分,目前市面上的口罩大多采用的是挂耳式。但由于挂耳式的口罩在佩戴时会对耳朵产生很强的向前的拉力,尤其是在长时间佩戴后耳朵背部会产生疼痛和面部压力感,因此本研究从增强佩戴者舒适感入手,改变传统的口罩采用的挂耳式,而选取带调节扣的调节带用于固定口罩。
根据资料显示,通过选择有代表性人群,对人的面宽、面长、颧点距、鼻中宽和鼻中高等参数进行了精确测量。我国人群面宽在115~165mm范围之间,颧点距为72~136mm,面长差距最大在62~122mm之间,鼻中高8~27mm,鼻中宽差距在20~45mm[30]。结果提示,在脸部的几个测量点中差距最大的面长和颧点距是设计口罩尺寸时需要注意的重要参数,对于密封结构部分的设计需要特别注意鼻中宽和鼻中高的参数,因为鼻部的参数直接影响到口罩的密封性是否达标。由此可见口罩的松紧程度不只影响佩戴着的舒适感体验,同时也会影响防护效率。如果口罩的弹性绳索满足的范围是趋于这一系列面部测量值的中间区域,那么在广大的佩戴者基数中难免会存在面都测量值在最大和最小处的极端。例如对于某些脸部尺寸较小的用户,口罩绳索过于松,因此口罩与用户无法严密贴合,从而佩戴者鼻部的密封性大大降低,会有病毒或者飞沫进入鼻腔的危险;对于某些脸部尺寸较大的用户,口罩的绳索过于紧,口罩边缘与面部贴合过紧,使用户脸部和耳后产生拉力痕印,感到不舒适甚至呼吸困难。
因此,固定部分3包括一对关于所述防护部分几何中心对称的挂耳绳301,一对挂耳绳301的一端分别连接调节带302,其中一个调节带302上均匀设置公扣303,另一个调节带302上对应设置母扣304,通过母扣303和公扣304的配合将防护部分1稳定固定于待防护面部。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6)

1.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部分、密封部分以及固定部分,所述防护部分包括依次由内到外连接的吸湿层、隔离过滤层和阻水层,所述密封部分为密封硅胶条,所述密封硅胶条设置在所述防护部分的上边缘,所述固定部分包括一对关于所述防护部分几何中心对称的挂耳绳,一对挂耳绳的一端分别连接调节带,其中一个调节带上均匀设置公扣,另一个调节带上对应设置母扣,通过母扣和公扣的配合将防护部分稳定固定于待防护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带设置在所述挂耳绳的中间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层采用无纺布材料制造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过滤层为活性炭层或熔喷无纺布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层采用亲水无纺布或棉布制造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设置为4个,对应所述公扣也设置为4个。
CN202120308529.5U 2021-02-03 2021-02-03 医用防护口罩 Active CN214432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8529.5U CN214432031U (zh) 2021-02-03 2021-02-03 医用防护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8529.5U CN214432031U (zh) 2021-02-03 2021-02-03 医用防护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32031U true CN214432031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17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08529.5U Active CN214432031U (zh) 2021-02-03 2021-02-03 医用防护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320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41949B2 (en) Disposable face mask
US20050150385A1 (en) Personal inhalation filter
EP3007778A1 (en) Particle filter mask
CN111248546A (zh) 一种可替换式防护口罩
CN210114069U (zh) 一种抗菌远红外口罩
CN111358073A (zh) 高密封性口罩
CN213404934U (zh) 一种分腔式呼吸口罩
CN214432031U (zh) 医用防护口罩
KR20180016183A (ko) 비공 내 삽입되는 피톤치드 모듈을 구비한 마스크
RU148033U1 (ru) Полумаска защитная (респиратор)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медицине и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 фиксаторами формы
CN214179245U (zh) 一种可调节口罩
CN214547406U (zh) 一种便于调节松紧度的一次性外科口罩
CN213404967U (zh) 一次性医用护目外科口罩
CN205409780U (zh) 一种医用口罩
CN204708041U (zh) 一种医用外科口罩
CN213912032U (zh) 一种自粘密闭式医用口罩
CN211983950U (zh) 一种全脸罩型口罩
CN212814427U (zh) 医用护眼口罩
CN214016111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面罩
CN215189538U (zh) 一种防水雾的口罩
CN214386211U (zh) 一种便于佩戴的呼吸科用防护口罩
CN212994541U (zh) 阻菌杀菌、释放负氧离子且可重复使用的kn95口罩
CN214547378U (zh) 一种具有多层过滤效果的口罩
CN212911802U (zh) 一种职业卫生防护口罩
CN214594325U (zh) 一种透气性好的外科医用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