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13077U - 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13077U
CN214413077U CN202022833800.5U CN202022833800U CN214413077U CN 214413077 U CN214413077 U CN 214413077U CN 202022833800 U CN202022833800 U CN 202022833800U CN 214413077 U CN214413077 U CN 214413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transistor
triode
capacitor
emitting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338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文飞
吴刚
张华光
傅海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Vatt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Vatt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Vatt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Vatt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338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13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13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13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一三极管和多个电解电容,各个第一三极管和各个电解电容交替相连以形成环路,且一电解电容的正极端连接一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负极端连接另一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各个第一三极管上并联有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于对应的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于对应的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其可用简单且可靠的电路实现发光二极管的循环点亮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技术大多使用单片机扫描点亮,控制电路需要有IC及IC的一些外围电路,另外还需要专门为IC植入代码,整个控制电路就需要依赖稳定的IC和软体,任何一样出现问题,控制电路将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其可用简单且可靠的电路实现发光二极管的循环点亮控制。
上述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一三极管和多个电解电容,各个第一三极管和各个电解电容交替相连以形成环路,且一电解电容的正极端连接一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负极端连接另一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各个第一三极管上并联有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于对应的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于对应的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三极管Q1,所述第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各个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各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地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三极管包括三极管Q2、三级管Q3和三级管Q4,多个电解电容包括电容CE2、电容CE3和电容CE4,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E2的负极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E3的正极端,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E3的负极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E4的正极端,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E4的负极端,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CE2的正极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与所述三极管Q2相并联的二极管D1,与所述三极管Q3相并联的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以及与所述三极管Q4相并联的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和二极管D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其可用简单且可靠的电路实现发光二极管的循环点亮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供应端VDD和地端,所述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包括设于电源供应端VDD和地端之间的多个第一三极管和多个电解电容,各个第一三极管和各个电解电容交替相连以形成环路,且一电解电容的正极端连接一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负极端连接另一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各个第一三极管上并联有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于对应的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于对应的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进一步地,各个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电源供应端VDD相连,各个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相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与电源供应端VDD相连,各个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相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地端相连。具体地,为了满足使用需求,多个第一三极管包括三极管Q2、三级管Q3和三级管Q4,多个电解电容包括电容CE2、电容CE3和电容CE4,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E2的负极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E3的正极端,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E3的负极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E4的正极端,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E4的负极端,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CE2的正极端。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与所述三极管Q2相并联的二极管D1,与所述三极管Q3相并联的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以及与所述三极管Q4相并联的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和二极管D13。本实施例的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其可用简单且可靠的电路实现发光二极管的循环点亮控制。
具体地,所述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Q1,所述第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各个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各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地端,所述第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连接器CN1,连接器CN1用于对第二三极管Q1的基极加载高电平使第二三极管Q1接通,通过设置连接器CN1控制所述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的通断状态。另外,所述连接器CN1与电源供应端VDD之间连接有电源滤波电容C和电源滤波电容CE1。
本实施例的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其可用简单且可靠的电路实现发光二极管的循环点亮控制。具体地工作流程如下:
如图1所示的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是在已上电状态下,在第二三极管Q1基极加载高电平,第二三极管Q1接通,使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接通。
上电后,二极管D1点亮,此时三极管Q2截止,因电路在给电容CE2充电,三极管Q2基极电压还没达到导通电压,当CE2充电一定时间后,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达到导通条件,三极管Q2导通,电流从三极管Q2集电极流到发射极,即电源地(因第二三极管Q1已导通),此时二极管D1所在环路只有很小的电流,二极管D1熄灭;同理三极管Q3也是当电容CE3充电一定时间后导通,在三极管Q3导通前,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是点亮状态,三极管Q3导通后熄灭;三极管Q4在电容CE4充电一定时间后导通,在三极管Q4导通前,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点亮,三极管Q4导通后熄灭。因三极管Q2导通会对电容CE3进行放电,三极管Q3导通会对电容CE4放电,三极管Q4导通会对电容CE2放电,因此整个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就一直在电解电容充放电、第一三极管截止和导通之间运行,实现了控制电路里面的发光二极管的循环点亮。
另外,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数量和摆放位置可以进行调整,可以显示不同的效果;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中电解电容的容量增减可控制对应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时长,如电容CE3容量加大,则充电时间变长,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点亮的时间也相应变长,这样可以实现发光二极管点亮的多变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三极管和多个电解电容,各个第一三极管和各个电解电容交替相连以形成环路,且一电解电容的正极端连接一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负极端连接另一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各个第一三极管上并联有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于对应的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于对应的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三极管Q1,所述第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各个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各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地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三极管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多个电解电容包括电容CE2、电容CE3和电容CE4,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E2的负极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E3的正极端,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E3的负极端,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E4的正极端,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CE4的负极端,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CE2的正极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与所述三极管Q2相并联的二极管D1,与所述三极管Q3相并联的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以及与所述三极管Q4相并联的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二极管D11、二极管D12和二极管D13。
CN202022833800.5U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 Active CN214413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3800.5U CN214413077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3800.5U CN214413077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13077U true CN214413077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35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33800.5U Active CN214413077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13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13077U (zh) 一种循环点亮发光二极管的控制电路
CN201081194Y (zh) 灯罩式光控led照明灯
CN102612222A (zh) 用时基电路制作的led调光手电筒
CN203801125U (zh) 一种可多地控制led灯的电路
CN217608014U (zh) 一种放电控制电路及灯具
CN103096558A (zh) 一种信号指示灯
CN102595742A (zh) 调光led手电筒
CN210225033U (zh) 用于充电电路的切换电路
CN211352496U (zh) 一种火焰式的led灯电路、led风灯及蜡烛灯
CN210328068U (zh) 一种基于ic控制的触摸调光led灯电路
CN102510644B (zh) Led便携式灯
CN217088205U (zh) 一种手电筒控制电路及手电筒
CN215073059U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
CN215073039U (zh) 跑马灯闪烁电路
CN216134618U (zh) 一种感应led电路及led灯
CN219761381U (zh) 一种采用电源线同时供电及通讯的灯具
CN210725422U (zh) Led驱动电路
CN220823324U (zh) 一种led灯驱动电路
CN211531384U (zh) 一种led灯串恒流驱动电路
CN211240164U (zh) 一种具有蓄电功能的球体用无线充电发光电路
CN210986528U (zh) 一种兼容安全电压的led灯电路
CN217363356U (zh) 一种多功能照明灯控制电路
CN206061234U (zh) 一种简易闪灯控制电路
CN218570513U (zh) 一种降低led功耗的电子模块
CN208353665U (zh) 幻彩灯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400 No. 6, Lidong lane, Huanzhen North Road, Henglan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VATT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7, Huacheng Road, Xiaolan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00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VATT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