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09503U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09503U
CN214409503U CN202120937157.2U CN202120937157U CN214409503U CN 214409503 U CN214409503 U CN 214409503U CN 202120937157 U CN202120937157 U CN 202120937157U CN 214409503 U CN214409503 U CN 214409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display panel
cover plate
laye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371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泽方
王越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Imo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Imo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371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09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09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095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的色阻层,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设有贯穿所述盖板的多个微通道;每个所述微通道的壁面设置有反射层,每个所述微通道位于所述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或一个子像素区域的正上方。该显示面板可以将成像面由色阻层上移到盖板表面;因此,这样的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画面时,人眼会感觉更加舒适、自然,跟观看纸类印刷制品有类似感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括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Panel,简称LCD面板),液晶显示面板主要包括彩膜(Color Filter,简称CF)基板、阵列基板(又称TFT阵列基板或TFT基板)以及设置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调节背光模组的背光源实现节能和画质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屏已经取代书籍,成为最常用的知识获取媒介。相比于书籍等纸类印刷制品,LCD显示设备在阅读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它可主动发光,能够确保在暗环境下正常阅读;可显示资源丰富多样等等。然而,目前的显示设备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人眼观看时,舒适感会低于纸类印刷品,更加容易感觉疲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一、显示设备最外层一般为盖板玻璃,表面光滑,会形成镜面反射;在外界环境光较强的情况下会产生眩光,严重影响阅读效果;而纸张表面粗糙,环境光入射到纸表面时会产生漫反射,入射到人眼的光线比较柔和;二、从不同角度观看显示设备,会感到明显的亮度变化;而纸张的漫反射各个方向的环境光,会使得各个角度亮度衰减较小;三、显示设备的像面在最外层盖板玻璃下面;例如,LCD显示屏,背光通过彩膜基板的R\G\B色阻层后,画面才会有颜色显示;另外,画面的灰度主要靠上下偏光片、液晶层来进行显示;当光线通过上偏光片时才会有灰度显示;因此,LCD显示屏的像面在盖板玻璃下面的上偏光片处。四、LCD显示屏的光源为LED灯,它发出光谱中蓝光成分较多,长时间观看对人眼损伤比较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有将盖板玻璃改为抗炫光(AG)盖板,如在盖板表面制备微纳凹坑结构、或者在盖板玻璃上贴附散射膜;或者采用特殊扩散片或者其它膜片,增大背光大角度光线,降低背光大角度光线亮度;采用波长更长的蓝光、或者降低LED中蓝色频谱成分;可以有效防眩光、降低有害蓝光。然而,对于成像面的问题,还是明显感觉到成像面在LCD显示面板内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显示面板的成像面在面板内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的色阻层,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设有贯穿所述盖板的多个微通道;每个所述微通道的壁面设置有反射层,每个所述微通道位于所述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或一个子像素区域的正上方。
可选地,每个所述微通道位于所述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正上方,且每个所述微通道的宽度与一个像素区域的宽度的比值为(0.8~1.2):1。
可选地,每个所述微通道位于所述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正上方,且每个所述微通道的宽度与一个子像素区域的宽度的比值为(0.8~1.2):1。
可选地,每个所述微通道的宽度与一个像素区域的宽度相同,或者每个所述微通道的宽度与一个子像素区域的宽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反射层为铝层或银层。
可选地,所述盖板还包括填平所述微通道的光学胶。
可选地,所述盖板为玻璃盖板,所述光学胶与所述玻璃盖板的折射率比值为(0.9~1.1):1。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的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盖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的控制电极层;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偏光片。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本申请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显示面板的盖板设有贯穿该盖板的多个微通道,因每个该微通道位于彩膜基板的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或一个子像素区域的正上方,这样从子像素(或者像素)处发出的光,经过第一衬底基板后入射到微通道内;将子像素(或者像素)视为光源,它往各个角度发射光线,大角度光线入射到微通道内,经微通道的壁面反射层单次或多次反射后射出,使距盖板顶端出射光线较多,最终将成像面由色阻层上移到盖板表面;因此,这样的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画面时,人眼会感觉更加舒适、自然,跟观看纸类印刷制品有类似感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显示装置的采用了本申请特有的显示面板;通过该显示面板上盖板的微通道的作用,使成像面由色阻层上移到盖板表面,因此该显示装置显示画面时,人眼会感觉更加舒适、自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光线传播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1-阵列基板;111-第二衬底基板;112-控制电极层;
12-彩膜基板;121-第一衬底基板;122-色阻层的子像素;
13-液晶层;14-盖板;141-微通道;15-第一偏光片;16-第二偏光片;
20-入射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说明。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1和彩膜基板12,以及设置于阵列基板11和彩膜基板12之间的液晶层13,该彩膜基板12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21和设置于第一衬底基板121靠近液晶层13的一侧的色阻层(图中多个子像素122组成),彩膜基板12远离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盖板14,该盖板14设有贯穿盖板14的多个微通道141;每个微通道141的壁面设置有反射层(图未标注),每个微通道141位于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或一个子像素区域的正上方。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盖板14设有贯穿该盖板14的多个微通道141,因每个该微通道141位于彩膜基板12的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或一个子像素区域的正上方,这样从子像素(或者像素)处发出的光,经过第一衬底基板后入射到微通道141内;将子像素(或者像素)视为光源,它往各个角度发射光线,大角度光线入射到微通道141内,经微通道141的壁面反射层单次或多次反射后射出,使距盖板14顶端出射光线较多,最终将成像面由色阻层上移到盖板14表面;因此,这样的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画面时,人眼会感觉更加舒适、自然,跟观看纸类印刷制品有类似感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色阻层含有多个子像素122,被黑矩阵(图未标注)隔开;具体地,红色色阻对应红色子像素(R表示),蓝色色阻对应蓝色子像素(B表示),绿色色阻对应绿色子像素(G表示)。每个微通道141位于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或一个子像素区域的正上方。一个像素区域,是指一个红色子像素(R表示)对应的区域或者一个蓝色子像素(B表示)对应的区域或者一个绿色子像素(G表示)对应的区域;如图1所示,每个微通道141位于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正上方。而一个像素区域,是指红色子像素(R表示)、蓝色子像素(B表示)和绿色子像素(G表示)共同一起形成一个像素对应的区域(即R\G\B三个子像素区域);如图2所示,每个微通道141位于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正上方。上述两种情形,均可以将成像面由色阻层上移到盖板14表面,因此均可提升LCD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微通道141位于色阻层的一个子像素区域正上方,且每个微通道141的宽度与一个子像素区域的宽度的比值为(0.8~1.2):1。即当微通道141位于色阻层的一个子像素区域正上方,微通道141的宽度与一个子像素区域的宽度的差值在一个子像素区域的宽度的20%范围内,这样微通道141与子像素的对位位置更精度,并进一步对位误差在微米量级。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微通道141位于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正上方,且每个微通道141的宽度与一个像素区域的宽度的比值为(0.8~1.2):1。即当微通道141位于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正上方,微通道141的宽度与一个像素区域的宽度的差值在一个像素区域的宽度的20%范围内,这样微通道141与像素的对位位置更精度,并进一步对位误差在微米量级。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每个微通道141位于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正上方时,每个微通道141的宽度与一个像素区域的宽度相同;或者,当每个微通道141位于色阻层的一个子像素区域正上方时,每个微通道141的宽度与一个子像素区域的宽度相同。这样的显示效果更佳。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微通道141的内壁面所设置的反射层为铝层或银层,该铝层或银层均具有很好的反射效果。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4还包括填平微通道141的光学胶。光学胶用于填平微通道141,使盖板更好地结合在显示面板表面。进一步地,该光学胶的折射率可以和盖板14的折射率相似,具体地,盖板14为玻璃盖板,光学胶与玻璃盖板的折射率比值为(0.9~1.1):1,即光学胶的折射率与玻璃盖板的折射率的差值为玻璃盖板的折射率10%以内。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该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彩膜基板12远离液晶层13的一侧的第一偏光片15,第一偏光片15位于彩膜基板13与盖板14之间。这样第一偏光片15上的成像面也可上移到盖板14的表面上。更进一步地,阵列基板11包括第二衬底基板1111以及设置于第二衬底基板111靠近液晶层13的一侧的控制电极层112,即TFT控制电极层;阵列基板11远离液晶层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偏光片16。上述第一衬底基板121可以是玻璃片,第二衬底基板121可以是玻璃片。
当入射光线20从不同角度光线经过阵列基板11、液晶层13和色阻层的子像素122等入射到第一衬底基板121上;将子像素(或者像素)视为光源,它往各个角度发射光线,大角度光线入射到微通道14,经微通道14内壁的反射层单次或多次反射后射出,从而将成像面由色阻层(或者第一偏光片15)上移到盖板14表面。
本申请的盖板上的微通道可以通过如下制备方法得到,以玻璃盖板为例,首先在清洗过后的盖板玻璃表面旋涂一定厚度的光刻胶,然后利用Mask进行曝光显影,将显影后带有图案的盖板玻璃用氢氟酸溶液(或者以氢氟酸为主的其它匹配液)进行湿法刻蚀,形成带有贯穿的微通道;清洗掉残留在盖板玻璃上的光刻胶以及酸液后,在微通道内壁镀铝或者银作为反射层,然后用折射率与玻璃相近的的胶水将微通道完全填充。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本申请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采用了本申请特有的显示面板;通过该显示面板上盖板14的微通道141的作用,使成像面由色阻层上移到盖板14表面,因此该显示装置显示画面时,人眼会感觉更加舒适、自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的色阻层,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设有贯穿所述盖板的多个微通道;每个所述微通道的壁面设置有反射层,每个所述微通道位于所述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或一个子像素区域的正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微通道位于所述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正上方,且每个所述微通道的宽度与一个像素区域的宽度的比值为(0.8~1.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微通道位于所述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正上方,且每个所述微通道的宽度与一个子像素区域的宽度的比值为(0.8~1.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每个所述微通道位于所述色阻层的一个像素区域正上方时,每个所述微通道的宽度与一个像素区域的宽度相同;或者,当每个所述微通道位于所述色阻层的一个子像素区域正上方时,每个所述微通道的宽度与一个子像素区域的宽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为铝层或银层。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填平所述微通道的光学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玻璃盖板,所述光学胶与所述玻璃盖板的折射率比值为(0.9~1.1):1。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的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盖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的控制电极层;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偏光片。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20937157.2U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4409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7157.2U CN214409503U (zh)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7157.2U CN214409503U (zh)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09503U true CN214409503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32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37157.2U Active CN214409503U (zh) 2021-04-30 2021-04-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095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29264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093717B2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照明光学装置、表示装置、電子機器
JP2006518481A (ja) 電気泳動マルチカラー表示装置
CN113109965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US20150331281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for the display panel
JP336085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3750585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1405130B1 (en) Color filter and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02574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4409503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09966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TW201333529A (zh) 電濕潤顯示器
US6400437B1 (en) Light semitransmitting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14409507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6211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2002062526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08254964A (zh) 液晶显示器以及双面显示装置
CN114137763A (zh) 一种显示屏组件及显示装置
TW201702657A (zh) 導光板、及應用其之背光模組與液晶顯示裝置
CN21635165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020440A1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0698029B1 (ko) 액정판넬을 여러개 연결한 대화면 액정표시소자
CN218272993U (zh) 一种提升光透过率的屏下摄像头彩膜基板及液晶面板
JP200210771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H0611007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7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68 Dongmen Middle Road, Xiaobian Community,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Xiaotianc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68 Dongmen Middle Road, Xiaobian Community,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Xiaotiancai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AIM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