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09059U - 双极板的测试夹具 - Google Patents

双极板的测试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09059U
CN214409059U CN202022930010.9U CN202022930010U CN214409059U CN 214409059 U CN214409059 U CN 214409059U CN 202022930010 U CN202022930010 U CN 202022930010U CN 214409059 U CN214409059 U CN 214409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ode
anode
plate
end plat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300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金
郝义国
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ove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entral 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entral 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entral 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3001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09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09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09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双极板的测试夹具,涉及燃料电池领域,该测试夹具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阳极部分包括第一加热片、阳极端板、阳极绝缘板和阳极集流板,阴极部分包括第二加热片、阴极端板、阴极绝缘板和阴极集流板。在测试双极板时,双极板可以夹在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之间,通过阳极进气口经由阳极绝缘板和阳极集流板上的第一阳极气体通孔向双极板提供阳极气体,通过阴极进气口经由阴极绝缘板和阴极集流板上的第一阴极气体通孔向双极板提供阴极气体,第一加热片可以调整阳极部分的温度,第二加热片可以调整阴极部分的温度,从而测试不同温度下的双极板性能。通过该测试夹具可以对双极板的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燃料电池有较好的性能。

Description

双极板的测试夹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极板的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是继水力发电、热能发电和原子能发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技术。
双极板是燃料电池中的重要结构,每组双极板包括一个阴极板和一个阳极板。燃料电池一般包括很多组双极板,每一组双极板的性能都会影响整个燃料电池。目前较常使用的是通过冲压制作的双极板,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残次品或性能较差的双极板,从而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极板的测试夹具,能够便于对双极板的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燃料电池有较好的性能。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极板的测试夹具,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所述阳极部分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加热片、阳极端板、阳极绝缘板和用于与待测试的双极板接触的阳极集流板,所述阳极端板上具有阳极进气口和阳极出气口,所述阳极绝缘板和所述阳极集流板上均设置有第一阳极气体通孔和第二阳极气体通孔,所述阳极绝缘板上的第一阳极气体通孔与所述阳极进气口连通,且与所述阳极集流板上的第一阳极气体通孔对齐,所述阳极绝缘板上的第二阳极气体通孔与所述阳极出气口连通,且与所述阳极集流板上的第二阳极气体通孔对齐,所述阴极部分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二加热片、阴极端板、阴极绝缘板和用于与待测试的双极板接触的阴极集流板,所述阴极端板上具有阴极进气口和阴极出气口,所述阴极绝缘板和所述阴极集流板上均设置有第一阴极气体通孔和第二阴极气体通孔,所述阴极绝缘板上的第一阴极气体通孔与所述阴极进气口连通,且与所述阴极集流板上的第一阴极气体通孔对齐,所述阴极绝缘板上的第二阴极气体通孔与所述阴极出气口连通,且与所述阴极集流板上的第二阴极气体通孔对齐。
可选地,所述阳极集流板具有第一接线部,所述第一接线部在所述阳极端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阳极端板外,所述阴极集流板具有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二接线部在所述阴极端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阴极端板外。
可选地,所述阳极端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加热片相贴的第一表面、与所述阳极绝缘板相贴的第二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阳极端板的所述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阳极进气口连通的第一进气接头和与所述阳极出气口连通的第一出气接头,所述阴极端板具有与所述第二加热片相贴的第三表面、与所述阴极绝缘板相贴的第四表面、连接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的侧面,所述阴极端板的所述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阴极进气口连通的第二进气接头和与所述阴极出气口连通的第二出气接头。
可选地,所述阳极端板和所述阴极端板的形状相同,若所述阳极部分和所述阴极部分相连,所述阳极端板和所述阴极端板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合,且所述第一接线部、所述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一进气接头、所述第一出气接头、所述第二进气接头、所述第二出气接头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互不重叠。
可选地,所述阳极端板和所述阴极端板均为圆形板或多边形板。
可选地,所述阳极端板的所述侧面上和所述阴极端板的所述侧面上分别连接有支撑块。
可选地,所述阳极端板的所述侧面上和所述阴极端板的所述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插设温度检测器件的温度检测孔,所述阳极端板上的温度检测孔向所述阳极端板的中部延伸,所述阴极端板上的温度检测孔向所述阴极端板的中部延伸。
可选地,所述阳极绝缘板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一阳极气体通孔和所述第二阳极气体通孔、所述阴极绝缘板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一阴极气体通孔和所述第二阴极气体通孔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测试夹具还包括用于密封待测试的双极板的密封胶线,所述阳极集流板上和所述阴极集流板上均设置有所述密封胶线。
可选地,所述阳极端板上和所述阴极端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所述阳极部分和所述阴极部分通过位于所述多个连接通孔中的螺栓可拆卸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在测试双极板时,双极板可以夹在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之间,阳极部分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加热片、阳极端板、阳极绝缘板和阳极集流板,阴极部分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二加热片、阴极端板、阴极绝缘板和阴极集流板,测试时双极板位于阳极集流板和阴极集流板之间,双极板上形成的电流可以由阳极集流板和阴极集流板引出,可以通过阳极集流板和阴极集流板测试产生的电压、电流大小,阳极绝缘板和阴极绝缘板起到绝缘的作用,阳极端板上具有阳极进气口和阳极出气口,阳极绝缘板和阳极集流板上均设置有第一阳极气体通孔和第二阳极气体通孔,阴极端板上具有阴极进气口和阴极出气口,阴极绝缘板和阴极集流板上均设置有第一阴极气体通孔和第二阴极气体通孔,可以通过阳极进气口经由阳极绝缘板和阳极集流板上的第一阳极气体通孔向双极板提供阳极气体,通过阴极进气口经由阴极绝缘板和阴极集流板上的第一阴极气体通孔向双极板提供阴极气体,反应后剩余的阳极气体可以经由阳极集流板和阳极绝缘板上的第二阳极气体通孔从阳极出气口排出,反应后剩余的阴极气体可以经由阴极集流板和阴极绝缘板上的第二阴极气体通孔从阴极出气口排出。第一加热片可以调整阳极部分的温度,第二加热片可以调整阴极部分的温度,从而能够测试不同温度下的双极板性能。通过该测试夹具可以方便对双极板的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燃料电池有较好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极板的测试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极板的测试夹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阳极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极板的测试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双极板的测试夹具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阳极部分10和阴极部分20。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极板的测试夹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阳极部分10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加热片11、阳极端板12、阳极绝缘板13和用于与待测试的双极板接触的阳极集流板14。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阳极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阳极端板12上具有阳极进气口12a和阳极出气口12b。阳极绝缘板13和阳极集流板14上均设置有第一阳极气体通孔10a和第二阳极气体通孔10b。阳极绝缘板13上的第一阳极气体通孔10a与阳极进气口12a连通,且与阳极集流板14上的第一阳极气体通孔10a对齐,阳极绝缘板13上的第二阳极气体通孔10b与阳极出气口12b连通,且与阳极集流板14上的第二阳极气体通孔10b对齐。
阴极部分20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二加热片21、阴极端板22、阴极绝缘板23和用于与待测试的双极板接触的阴极集流板24。阴极端板22上具有阴极进气口22a和阴极出气口22b,阴极绝缘板23和阴极集流板24上均设置有第一阴极气体通孔20a和第二阴极气体通孔20b。阴极绝缘板23上的第一阴极气体通孔20a与阴极进气口22a连通,且与阴极集流板24上的第一阴极气体通孔20a对齐,阴极绝缘板23上的第二阴极气体通孔20b与阴极出气口22b连通,且与阴极集流板24上的第二阴极气体通孔20b对齐。
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在测试双极板时,双极板可以夹在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之间,阳极部分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加热片、阳极端板、阳极绝缘板和阳极集流板,阴极部分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二加热片、阴极端板、阴极绝缘板和阴极集流板,测试时双极板位于阳极集流板和阴极集流板之间,双极板上形成的电流可以由阳极集流板和阴极集流板引出,可以通过阳极集流板和阴极集流板测试产生的电压、电流大小,阳极绝缘板和阴极绝缘板起到绝缘的作用,阳极端板上具有阳极进气口和阳极出气口,阳极绝缘板和阳极集流板上均设置有第一阳极气体通孔和第二阳极气体通孔,阴极端板上具有阴极进气口和阴极出气口,阴极绝缘板和阴极集流板上均设置有第一阴极气体通孔和第二阴极气体通孔,可以通过阳极进气口经由阳极绝缘板和阳极集流板上的第一阳极气体通孔向双极板提供阳极气体,通过阴极进气口经由阴极绝缘板和阴极集流板上的第一阴极气体通孔向双极板提供阴极气体,反应后剩余的阳极气体可以经由阳极集流板和阳极绝缘板上的第二阳极气体通孔从阳极出气口排出,反应后剩余的阴极气体可以经由阴极集流板和阴极绝缘板上的第二阴极气体通孔从阴极出气口排出。第一加热片可以调整阳极部分的温度,第二加热片可以调整阴极部分的温度,从而能够测试不同温度下的双极板性能。通过该测试夹具可以方便对双极板的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燃料电池有较好的性能。
示例性地,第一加热片11可以粘接在阳极端板12上,第二加热片21可以粘接在阴极端板22上。第一加热片11和第二加热片21可以是电加热片,电加热片易于控制温度。
如图2所示,阳极集流板14可以具有第一接线部141,第一接线部141在阳极端板12上的正投影位于阳极端板12外。阴极集流板24可以具有第二接线部241,第二接线部241在阴极端板22上的正投影位于阴极端板22外。第一接线部141和第二接线部241方便在测试时与导线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示例,第一接线部141呈板状,第一接线部141具有两个用于连接导线的孔。第二接线部241的结构与第一接线部141相同。第一接线部141和第二接线部241的结构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设置,能够用于连接导线即可。
可选地,阳极端板12和阴极端板22可以均为圆形板或多边形板。作为示例,在本实施例中,阳极端板12和阴极端板22均为多边形板。圆形板或多边形板形状规则,易于加工,且在使用中也易于拾取。
如图1所示,阳极端板12和阴极端板22的形状可以相同。阳极端板12具有与第一加热片11相贴的第一表面、与阳极绝缘板13相贴的第二表面、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面。阴极端板22具有与第二加热片21相贴的第三表面、与阴极绝缘板23相贴的第四表面、连接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阳极端板12和阴极端板22均为多边形板,则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均为多边形,阳极端板12的侧面和阴极端板22的侧面均为棱柱形面。
如图1所示,阳极端板12的侧面上可以设置有与阳极进气口12a连通的第一进气接头121和与阳极出气口12b连通的第一出气接头122。阴极端板22的侧面上可以设置有与阴极进气口22a连通的第二进气接头221和与阴极出气口22b连通的第二出气接头222。在侧面上设置接头,能够便于连接供气体流通的管道。
第一进气接头121、第一出气接头122、第二进气接头221和第二出气接头222均可以为快插接头,快插接头可以即插即用,使用方便,便于管道的连接。
如图1所示,在阳极部分10和阴极部分20相连时,阳极端板12和阴极端板22可以重合。即若阳极部分10和阴极部分20相连,阳极端板12和阴极端板22在平行于第一表面的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合。
可选地,第一接线部141、第二接线部241、第一进气接头121、第一出气接头122、第二进气接头221、第二出气接头222在平行于第一表面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均互不重叠。相当于第一接线部141、第二接线部241、第一进气接头121、第一出气接头122、第二进气接头221、第二出气接头222是彼此交错布置的,第一接线部141和第二接线部241在测试时需要连接导线,以检测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等,第一进气接头121、第一出气接头122、第二进气接头221、第二出气接头222分别要连接管道,采用彼此交错的布置方式,可以避免导线、管道之间相互影响,方便导线和管道与测试夹具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阳极端板12和阴极端板22均为多边形板,第一接线部141、第二接线部241、第一进气接头121、第一出气接头122、第二进气接头221、第二出气接头222可以分别对应多边形的一条边布置。
如图1所示,阳极端板12的侧面上和阴极端板22的侧面上可以分别连接有支撑块700。设置支撑块700可以方便在测试时将阳极端板12和阴极端板22竖立放置。
如图1所示,阳极端板12的侧面上和阴极端板22的侧面上还可以分别设置有用于插设温度检测器件的温度检测孔300,阳极端板12上的温度检测孔300向阳极端板12的中部延伸,阴极端板22上的温度检测孔300向阴极端板22的中部延伸。作为示例,温度检测器件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温度计等。以阳极端板12上的温度检测孔300为例,温度检测孔300延伸至阳极端板12的中部,这样温度检测器件可以更加靠近阳极端板12的中部,能够准确检测出阳极端板12的中部的温度,便于调整第一加热片11的加热温度。通过在阳极端板12和阴极端板22上都设置温度检测孔300,使得能够更好地调整第一加热片11和第二加热片21的加热温度,使双极板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测试。
如图2所示,阳极绝缘板13的两侧对应第一阳极气体通孔10a和第二阳极气体通孔10b、阴极绝缘板23的两侧对应第一阴极气体通孔20a和第二阴极气体通孔20b还可以分别设置有密封圈400,通过密封圈400提高气密性,避免气体的泄漏。
可选地,该测试夹具还可以包括用于密封待测试的双极板的密封胶线500,阳极集流板14上和阴极集流板24上均设置有密封胶线500。在测试时,待测试的双极板夹在阳极集流板14和阴极集流板24之间,将阳极部分10和阴极部分20连接后,可以挤压密封胶线500,密封待测试的双极板。
如图2所示,阳极端板12上和阴极端板22上可以分别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61,阳极部分10和阴极部分20通过位于多个连接通孔61中的螺栓62可拆卸连接。在连接阳极部分10和阴极部分20时,可以拧紧螺栓62,使阳极部分10和阴极部分20夹紧待测试的双极板。
螺栓62可以进行绝缘处理,例如在螺栓62外表面涂覆绝缘漆。
阳极端板12、阳极绝缘板13、阳极集流板14、阴极集流板24、阴极绝缘板23和阴极端板22均可以通过螺栓62连接,螺栓62可以依次穿过阳极端板12、阳极绝缘板13、阳极集流板14、阴极集流板24、阴极绝缘板23和阴极端板22,然后通过螺母63拧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其他的螺栓,先将阳极绝缘板13和阳极集流板14固定在阳极端板12上,使阳极部分10连成一个整体,将阴极绝缘板23和阴极集流板24固定在阴极端板22上,使阴极部分20连成一个整体,在进行测试时,再连接阳极部分10和阴极部分20。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极板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阳极部分(10)和阴极部分(20);
所述阳极部分(10)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加热片(11)、阳极端板(12)、阳极绝缘板(13)和用于与待测试的双极板接触的阳极集流板(14),所述阳极端板(12)上具有阳极进气口(12a)和阳极出气口(12b),所述阳极绝缘板(13)和所述阳极集流板(14)上均设置有第一阳极气体通孔(10a)和第二阳极气体通孔(10b),所述阳极绝缘板(13)上的第一阳极气体通孔(10a)与所述阳极进气口(12a)连通,且与所述阳极集流板(14)上的第一阳极气体通孔(10a)对齐,所述阳极绝缘板(13)上的第二阳极气体通孔(10b)与所述阳极出气口(12b)连通,且与所述阳极集流板(14)上的第二阳极气体通孔(10b)对齐;
所述阴极部分(20)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二加热片(21)、阴极端板(22)、阴极绝缘板(23)和用于与待测试的双极板接触的阴极集流板(24),所述阴极端板(22)上具有阴极进气口(22a)和阴极出气口(22b),所述阴极绝缘板(23)和所述阴极集流板(24)上均设置有第一阴极气体通孔(20a)和第二阴极气体通孔(20b),所述阴极绝缘板(23)上的第一阴极气体通孔(20a)与所述阴极进气口(22a)连通,且与所述阴极集流板(24)上的第一阴极气体通孔(20a)对齐,所述阴极绝缘板(23)上的第二阴极气体通孔(20b)与所述阴极出气口(22b)连通,且与所述阴极集流板(24)上的第二阴极气体通孔(20b)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集流板(14)具有第一接线部(141),所述第一接线部(141)在所述阳极端板(12)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阳极端板(12)外,所述阴极集流板(24)具有第二接线部(241),所述第二接线部(241)在所述阴极端板(22)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阴极端板(22)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端板(12)具有与所述第一加热片(11)相贴的第一表面、与所述阳极绝缘板(13)相贴的第二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阳极端板(12)的所述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阳极进气口(12a)连通的第一进气接头(121)和与所述阳极出气口(12b)连通的第一出气接头(122),
所述阴极端板(22)具有与所述第二加热片(21)相贴的第三表面、与所述阴极绝缘板(23)相贴的第四表面、连接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的侧面,所述阴极端板(22)的所述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阴极进气口(22a)连通的第二进气接头(221)和与所述阴极出气口(22b)连通的第二出气接头(2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端板(12)和所述阴极端板(22)的形状相同,若所述阳极部分(10)和所述阴极部分(20)相连,所述阳极端板(12)和所述阴极端板(22)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合,且所述第一接线部(141)、所述第二接线部(241)、所述第一进气接头(121)、所述第一出气接头(122)、所述第二进气接头(221)、所述第二出气接头(222)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互不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端板(12)和所述阴极端板(22)均为圆形板或多边形板。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端板(12)的所述侧面上和所述阴极端板(22)的所述侧面上分别连接有支撑块(700)。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端板(12)的所述侧面上和所述阴极端板(22)的所述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插设温度检测器件的温度检测孔(300),所述阳极端板(12)上的温度检测孔(300)向所述阳极端板(12)的中部延伸,所述阴极端板(22)上的温度检测孔(300)向所述阴极端板(22)的中部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绝缘板(13)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一阳极气体通孔(10a)和所述第二阳极气体通孔(10b)、所述阴极绝缘板(23)的两侧对应所述第一阴极气体通孔(20a)和所述第二阴极气体通孔(20b)分别设置有密封圈(400)。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夹具还包括用于密封待测试的双极板的密封胶线(500),所述阳极集流板(14)上和所述阴极集流板(24)上均设置有所述密封胶线(500)。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端板(12)上和所述阴极端板(2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61),所述阳极部分(10)和所述阴极部分(20)通过位于所述多个连接通孔(61)中的螺栓(62)可拆卸连接。
CN202022930010.9U 2020-12-07 2020-12-07 双极板的测试夹具 Active CN214409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30010.9U CN214409059U (zh) 2020-12-07 2020-12-07 双极板的测试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30010.9U CN214409059U (zh) 2020-12-07 2020-12-07 双极板的测试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09059U true CN214409059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38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30010.9U Active CN214409059U (zh) 2020-12-07 2020-12-07 双极板的测试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09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1269B (zh) 燃料电池堆内部电流密度及气体压强分布在线测量装置
CN107543942B (zh) 膜电极的测试夹具以及测试方法
CN110553778A (zh)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设备
CN104597407A (zh) 一种双功能燃料电池分区阻抗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CN208314069U (zh) 氢燃料电池单层膜电极测试设备
CN113793944B (zh) 燃料电池夹具及测试装置
CN108344781B (zh) 电池测试装置
CN210514555U (zh) 一种燃料电池单电池电压检测结构
CN115508715A (zh) 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电池分区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14409059U (zh) 双极板的测试夹具
CN210400678U (zh)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设备
CN211088402U (zh) 流场优化验证装置
CN211318290U (zh) 一种膜电极测试夹具
KR20140081947A (ko) 연료전지 스택 고장 진단 방법
JP2009217939A (ja) 燃料電池セパレータ
KR101405374B1 (ko) 연료 전지
CN209460378U (zh) 软包电池测试夹具
CN113130932A (zh) 一种燃料电池流态观测工装
CN111272855A (zh) 用于燃料电池工作状态下单电极电化学测试的测试装置
CN216524578U (zh) 一种微型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气密性测试工装
CN219574178U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单片测试夹具
CN206742460U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加热结构
CN217820763U (zh) 用于燃料电池的电压采集装置和电压采集组件
CN220894477U (zh) 一种sofc单电池的测试装置
CN116893352B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6

Address after: 430000 Building 1, No. 99, Weilai Third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rove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9-6, 4th floor, building a, overseas talents building,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999 Gaoxin Avenue, Wuhan Free Trade Zone, 430205,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central 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