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05834U - 发光二极管灯具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05834U
CN214405834U CN202120851185.2U CN202120851185U CN214405834U CN 214405834 U CN214405834 U CN 214405834U CN 202120851185 U CN202120851185 U CN 202120851185U CN 214405834 U CN214405834 U CN 214405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light
top surface
rear cover
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511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方
邓璐
廖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enghui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enghui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enghui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enghui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511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05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05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05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通过包括壳体和光照组件,光照组件位于壳体内,壳体的背面开设透光窗口。在壳体的背面设置透光窗口,灯具的光源可以通过透光窗口从壳体顶面向外照射,从而使环境上部和下部均有光线照射,减小环境上部和下部的光照差距,以使环境光照均匀,提高环境照明舒适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解决了密封壳体导致眩光高,环境照明舒适度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半导体器件,近年来,因其具有节能、环保、可光控、实用性强、稳定性高、响应时间短、长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室、住宅、办公室或户外公共场合等各种照明场合。
目前,LED灯一般包括光照组件,光照组件置于密封的壳体内以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壳体。
然而,密封壳体导致眩光高,环境照明舒适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以解决密封壳体导致眩光高,环境照明舒适度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壳体、光照组件和第一扩散板,光照组件位于壳体内,壳体的背面开设有透光窗口;
第一扩散板盖设在透光窗口上。
如此设置,通过在壳体的背面设置透光窗口,灯具的光源可以通过透光窗口从壳体背面向外照射,从而使环境上部和下部均有光线照射,减小环境上部和下部的光照差距,以使环境光照均匀,提高环境照明舒适度。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后盖和环形的边框,边框套设在后盖的底端边缘,后盖具有顶壁和环形的侧壁,后盖的顶壁、侧壁以及边框围设成开口朝下的腔体,光照组件位于腔体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第一凸缘位于后盖的外侧底端,第二凸缘位于边框的内侧底端,边框套设在第一凸缘外侧,第一凸缘位于第二凸缘的顶面。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缘包括:多个加强筋,加强筋由第一凸缘的中间的顶面与底面朝向后盖的顶面凸出而形成,多个加强筋间隔设置在第一凸缘上。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缘朝背离后盖顶壁的方向倾斜。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吊杆和吊架,吊架位于壳体的外顶面且与壳体的顶面相连,吊杆的一端用于与照明场合中的安装面连接,吊杆的另一端与吊架相连;
吊杆的底端相对的两面均设有凹槽部,吊架的顶面设有镂空部,位于两面的凹槽部分别与镂空部长度方向的两侧正对,凹槽部可滑动的插设在镂空部中。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吊架上还包括连接孔,连接孔位于镂空部的一端,连接孔与镂空部连通,吊杆在水平面的投影小于连接孔在水平面的投影;
或,连接孔位于吊架的一侧上,连接孔从吊架的一侧向吊架的顶面延伸,连接孔与镂空部连通,连接孔的宽度大于等于吊杆的厚度。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吊杆底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至少设置在凹槽部顶端的吊杆上,外螺纹与螺母配合将吊杆固定在吊架的顶面。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光照组件包括灯条和透光板,第二凸缘的顶面具有第一容置槽,透光板置于第一容置槽内,灯条固定在后盖的内顶壁。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后盖上还包括:固定槽,固定槽由后盖的内顶壁朝背离边框的方向凸出而形成,灯条位于固定槽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光照组件还包括:光学格栅,边框内侧环设第三凸缘,光学格栅容置于第三凸缘上环设的容置槽内,第三凸缘位于第一凸缘朝向第二凸缘的一侧。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光照组件还包括:第二扩散板,边框内侧环设第四凸缘,第二扩散板容置于第四凸缘上环设的容置槽内,第四凸缘位于第一凸缘朝向第三凸缘的一侧。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吊杆的顶端设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用于将发光二极管灯具固定在照明场合中的安装面上,固定组件包括防护罩和安装支架,防护罩罩设在安装支架的外侧。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组件,电源组件位于壳体的顶面,电源组件包括电源盒,电源盒内部的容置腔用于容置驱动电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通过包括壳体和光照组件,光照组件位于壳体内,壳体的背面开设透光窗口。在壳体的顶面设置透光窗口,灯具的光源可以通过透光窗口从壳体背面向外照射,从而使环境上部和下部均有光线照射,减小环境上部和下部的光照差距,以使环境光照均匀,提高环境照明舒适度。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解决了密封壳体导致眩光高,环境照明舒适度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中后盖的立体图;
图5为图2中A结构的放大图;
图6为图5中吊杆和吊架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中固定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20:光照组件;
30:吊杆;
40:吊架;
50:电源组件;
60:固定组件;
110:透光窗口;
120:第一扩散板;
130:后盖;
131:第一凸缘;
140:边框;
141:圆角;
142:第二凸缘;
210:灯条;
220:透光板;
230:光学格栅;
240:第二扩散板;
310:凹槽部;
410:镂空部;
510:电源盒上盖;
520:电源盒下盖;
530:驱动电源;
610:防护罩;
620: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半导体器件,近年来,因其具有节能、环保、可光控、实用性强、稳定性高、响应时间短、长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室、住宅、办公室或户外公共场合等各种照明场合。
相关技术中,LED灯一般包括光照组件,光照组件置于密封的壳体内以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壳体。密封壳体的底面可以设置透光板以使光线通过,而密封壳体的背面无法通过光线。
然而,密封壳体导致照明场合在LED灯具顶面以上的部分没有光线照射,LED灯底面以下的部分具有光线照射,照明环境上部和下部的光照差距大,均匀性较差。从而导致眩光高,环境照明舒适度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通过在壳体的背面设置透光窗口,灯具的光源可以通过透光窗口从壳体背面向外照射,从而使环境上部和下部均有光线照射,减小环境上部和下部的光照差距,以使环境光照均匀,提高环境照明舒适度。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壳体10和光照组件20,光照组件20位于壳体10内,壳体10作为光照组件20的外部包络,对光照组件20起到保护作用,并可以防止灰尘等进入壳体10内部,以延长光学零件的使用寿命。
在壳体10的背面(顶面)设置多个透光窗口110,灯具的光源可以通过透光窗口110从壳体10顶面向外照射,从而使环境上部和下部均有光线照射,减小环境上部和下部的光照差距,以使环境光照均匀,提高环境照明舒适度。
透光窗口110可以是一个窗口形成,也可以使多个窗口形成。
其中,多个透光窗口110分开间隔设置在壳体10的顶面,比起将多个透光窗口110设置成一个整体的透光窗口110,分开间隔设置透光窗口110的壳体10的强度更高。多个透光窗口110还可以起到格栅的作用,使得光线照射更为均匀。例如:透光窗口110可以设置1个、2个、3个、4个、6个等,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通过包括壳体10和光照组件20,光照组件20位于壳体10内,壳体10的顶面开设多个透光窗口110。在壳体10的顶面设置多个透光窗口110,灯具的光源可以通过透光窗口110从壳体10顶面向外照射,从而使环境上部和下部均有光线照射,减小环境上部和下部的光照差距,以使环境光照均匀,提高环境照明舒适度。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解决了密封壳体10导致眩光高,环境照明舒适度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一扩散板120,第一扩散板120盖设在透光窗口110上。
其中,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扩散板120,其中一个第一扩散板120和其中一个透光窗口110可以一一对应的设置。第一扩散板120的数量与透光窗口110的数量相等。
或者,可以仅设置一个第一扩散板120,一个第一扩散板120覆盖在所有的透光窗口110上。
或者,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扩散板120,一个第一扩散板120覆盖在多个透光窗口110上,第一扩散板120的数量小于透光窗口110的数量,例如:一个第一扩散板120覆盖在2个、3个、4个或其他数量的透光窗口110上,此处不做限制。
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0的顶面并列设置有两排透光窗口110,每排有三个透光窗口110,即均匀设置了六个透光窗口110。在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上,每两个透光窗口110采用一个第一扩散板120进行覆盖,即六个透光窗口110设置了三个第一扩散板120。如此设置,安装更为方便简单。
由于在壳体10的顶面使用了光学扩散板,使得出射光充分散射,实现更加柔和、均匀的照射效果,有效提高环境光照舒适度、有效降低统一眩光值(Unified Glare Rating,UGR)。
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上,壳体10的顶壁向外凸出形成多条纵梁。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壳体10的顶壁向外凸出形成多条横梁。宽度方向凸出的横梁与长度方向凸出的纵梁形成纵横交错的加强梁,可以加强壳体10的整体强度。
其中,壳体10顶面的透光窗口110可以设置在纵梁与横梁之间的平面上,如此设置,透光窗口110边缘的纵梁和横梁对第一扩散板120起到限位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后盖130和环形的边框140,边框140套设在后盖130的底端边缘,后盖130具有顶壁和环形的侧壁,后盖130的顶壁、侧壁以及边框140围设成开口朝下的腔体,光照组件20位于腔体内。
其中,边框14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后盖130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边框140和后盖130可以通过金属材料一体成型制成,壳体10的整体强度较高。当然的,边框140也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而成;后盖130也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而成。
进一步的,边框140的四个角为圆角141。四个角光滑的过渡,可以减小四个角的应力,增强边框140的整体强度,减少漏光。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凸缘131和第二凸缘142,第一凸缘131位于后盖130外侧的底端,第二凸缘142位于边框140内侧的底端,边框140套设在第一凸缘131外侧,第一凸缘131位于第二凸缘142的顶面。其中,第一凸缘131作为与边框140的连接部使用,可以增加与边框140的接触面积,以使边框140和后盖130连接的更为紧密。第二凸缘142可以阻止壳体10内的光照组件20落出壳体10。后盖130与边框14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可拆卸的方式相连。
进一步的,第一凸缘131可以包括多个加强筋,加强筋由第一凸缘131的中间的顶面与底面朝向后盖130的顶面凸出而形成,多个加强筋间隔设置在第一凸缘131上。如此设置,可以增强第一凸缘131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光照组件20可以包括灯条210和透光板220,第二凸缘142的顶面具有第一容置槽,透光板220置于第一容置槽内,灯条210固定在后盖130的内顶壁。第一容置槽对透光板220具有定位作用。灯条210的光线可以穿过透光板220对环境进行照射。具体的,透光板220可以是光学级透明的透光板,具有较好的透光效果,且可以防尘,延长了灯具的光学零件使用寿命。
灯条21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如2个、3个、4个等,此处不做限制。
示例性的,由于后盖130上的纵梁向外凸出,即在后盖130的顶壁内侧形成了内凹的固定槽,该固定槽可以用于容置灯条210,即灯条210固定在后盖130形成的纵梁的内壁上。
本实施例中,光照组件20还可以包括光学格栅230,边框140的内侧环设第三凸缘,第三凸缘上设第二容置槽以容置光学格栅230,第二容置槽对光学格栅230具有定位作用。其中,第三凸缘位于第一凸缘131朝向第二凸缘142的一侧。光学格栅230使得光照更为均匀。
本实施例中,光照组件20还可以包括第二扩散板240,边框140内侧环设第四凸缘,第四凸缘上环设第三容置槽以容置第二扩散板240,第三容置槽对第二扩散板240具有定位作用。其中,第四凸缘位于第一凸缘131朝向第三凸缘的一侧。第二扩散板240使得光照更为均匀。
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可以分开独立设置;或者,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也可以是一体设置的。第三凸缘和第四凸缘可以避免光学格栅230、第二扩散板240以及透光板220之间的刚性接触。
进一步的,第一凸缘131和第四凸缘之间相抵。第一凸缘131和第四凸缘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例如自攻螺钉。因此后盖130与边框140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方便了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清洁。螺钉可以穿过第一凸缘131和第四凸缘。或者,螺钉可以进一步穿设在第三凸缘内,即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凸缘131、第四凸缘和第三凸缘。或者,螺钉可以进一步穿设在第二凸缘142内,即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凸缘131、第四凸缘、第三凸缘和第二凸缘142内。螺栓依次最后穿过的一个凸缘的孔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
进一步的,第一凸缘131朝背离后盖130顶壁的方向倾斜。第一凸缘131的外边缘与第四凸缘的外边缘在拧紧螺钉时相互靠近并抵顶,使得第一凸缘131与第四凸缘接触更为紧密,可以避免漏光,达到IP5X防尘等级。后盖130与边框140之间可以采用较少的螺钉达到较高的连接强度。
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吊杆30和吊架40,吊架40位于壳体10的外顶面且与壳体10的顶面相连,吊杆30的一端用于与照明场合中的安装面连接,吊杆30的另一端与吊架40相连。其中,一个吊杆30和一个吊架40形成一套吊装用具,吊装用具可以位于壳体10顶壁的中间位置。或者,两个吊杆30和两个吊架40形成两套吊装用具,两套吊装用具分为位于壳体10顶壁的两端,灯具可以更加稳固的吊装在天花板、屋梁等安装面上。
其中,为了安装方便,可以将吊杆30与吊架40设置成简易的安装模式。具体的,吊杆30的底端相对的两面均设有凹槽部310,吊架40的顶面设有镂空部410,位于两面的凹槽部310分别与镂空部410长度方向的两侧正对,凹槽部310可滑动的插设在镂空部410中。镂空部410的宽度大于等于两个凹槽部310之间距离,且小于等于吊杆30的厚度。因此,当凹槽部310进入镂空部410时,镂空部410可以卡住凹槽部310。
吊架40上还包括连接孔,连接孔为与镂空部410连通的通孔,吊架40的顶面的一端可以设置一个容吊杆30穿过的连接孔,连接孔与镂空部410之间连通,吊杆30在水平面的投影小于连接孔在水平面的投影,也就是说,吊杆30的径向上的大小整体小于连接孔的大小,吊杆30通过连接孔从吊架40的顶面进入镂空部410中。或者,可以在吊架40的一侧设置连接孔,连接孔向吊架40顶部延伸,镂空部410向连接孔延伸,以使连接孔和镂空部410连通,连接孔的宽度大于等于吊杆30的厚度,吊杆30从吊架40的侧面插入到镂空部410中。
例如,安装时,将吊杆30安装在天花板上,吊架40安装在壳体10的顶壁上,再将吊杆30插入到吊架40中,凹槽部310沿镂空部410一端滑动至另一端,从而将壳体10固定在吊杆30上,安拆非常方便。
进一步的,吊杆30的底端设有外螺纹,相对的两个凹槽部310设置在外螺纹处,外螺纹处设置螺母,且螺母设置在吊架40的顶面,通过拧紧螺母,可以将螺母抵顶在吊架40的顶面上,以进一步固定壳体10。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吊杆30的顶端设有固定组件60,用于将吊杆30固定在天花板等安装面上。其中,固定组件60包括防护罩610,防护罩610罩设在固定组件60外侧,以使固定组件60外观整洁美观。固定组件60内部还可以包括安装支架620,吊杆30的顶端依次穿过防护罩610和安装支架620,通过螺纹连接、销钉连接等方式将安装支架620固定在吊杆30上,再将安装支架620与天花板之间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组件50,电源组件50位于壳体10的外顶壁。电源组件50的电源盒上盖510和电源盒下盖520围设形成容置驱动电源530的容置腔室,电源盒上盖510和电源盒下盖520之间通过卡接、插接等可拆卸方式连接,方便维护。驱动电源530通过电线分别与灯条210和外部供电装置相连。其中,伸出电源盒外部的电线可以通过电线压板压设在壳体10的顶壁上,以避免拉扯电线对驱动电源530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在发光二极管灯具工作时,光线从壳体10的顶面和底面分别照射出来,顶面的光线通过第一扩散板120照射到环境中,底面的光线依次通过第二扩散板240、光学格栅230和透光板220照射到环境中,环境中整体光线强度差距较小,均与度好,环境照明舒适度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光照组件和第一扩散板,所述光照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背面开设有透光窗口;
所述第一扩散板盖设在所述透光窗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后盖和环形的边框,所述边框套设在所述后盖的底端边缘,所述后盖具有顶壁和环形的侧壁,所述后盖的顶壁、侧壁以及所述边框围设成开口朝下的腔体,所述光照组件位于所述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位于所述后盖的外侧底端,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边框的内侧底端,所述边框套设在所述第一凸缘外侧,所述第一凸缘位于所述第二凸缘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包括: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由所述第一凸缘的中间的顶面与底面朝向所述后盖的顶面凸出而形成,多个所述加强筋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缘上。
5.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朝背离所述后盖顶壁的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杆和吊架,所述吊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顶面且与所述壳体的顶面相连,所述吊杆的一端用于与照明场合中的安装面连接,所述吊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吊架相连;
所述吊杆的底端相对的两面均设有凹槽部,所述吊架的顶面设有镂空部,位于两面的所述凹槽部分别与所述镂空部长度方向的两侧正对,所述凹槽部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镂空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上还包括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镂空部的一端,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镂空部连通,所述吊杆在水平面的投影小于所述连接孔在水平面的投影;
或,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吊架的一侧上,所述连接孔从吊架的一侧向所述吊架的顶面延伸,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镂空部连通,所述连接孔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吊杆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底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至少设置在所述凹槽部顶端的吊杆上,所述外螺纹与螺母配合将所述吊杆固定在所述吊架的顶面。
9.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组件包括灯条和透光板,所述第二凸缘的顶面具有第一容置槽,所述透光板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灯条固定在所述后盖的内顶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上还包括: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由所述后盖的内顶壁朝背离所述边框的方向凸出而形成,所述灯条位于所述固定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组件还包括:光学格栅,所述边框内侧环设第三凸缘,所述光学格栅容置于所述第三凸缘上环设的容置槽内,所述第三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凸缘朝向所述第二凸缘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组件还包括:第二扩散板,所述边框内侧环设第四凸缘,所述第二扩散板容置于所述第四凸缘上环设的容置槽内,所述第四凸缘位于所述第一凸缘朝向所述第三凸缘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的顶端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发光二极管灯具固定在照明场合中的安装面上,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防护罩和安装支架,所述防护罩罩设在所述安装支架的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面,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源盒,所述电源盒内部的容置腔用于容置驱动电源。
CN202120851185.2U 2021-04-21 2021-04-21 发光二极管灯具 Active CN214405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1185.2U CN214405834U (zh) 2021-04-21 2021-04-21 发光二极管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1185.2U CN214405834U (zh) 2021-04-21 2021-04-21 发光二极管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05834U true CN214405834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32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51185.2U Active CN214405834U (zh) 2021-04-21 2021-04-21 发光二极管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05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05834U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KR101478628B1 (ko) 엘이디 등기구 본체
KR200437241Y1 (ko) 조명등 구조
CN210441087U (zh) 一种led灯具
CN210462881U (zh) 防水灯罩和防水灯具
KR100945173B1 (ko) 발광다이오드 조명등
RU193217U1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0566858A (zh) 一种led灯具
CN218671892U (zh) 一种悬挂式一体化长条灯
US11885481B2 (en) LED lighting device
CN220506679U (zh) 一种三角楼梯灯
CN216591647U (zh) 一种三防灯
CN214700456U (zh) 一种支撑装置和灯具
KR20190043904A (ko) Led 조명장치
CN211780342U (zh) 一种led灯具
CN210107145U (zh) 一种易于组装的轨道射灯
CN219063296U (zh) 灯具边框及线条灯
CN213983243U (zh) 一种净化灯
CN214275596U (zh) 灯具
CN210153682U (zh) 一种灯具
CN218268720U (zh) 一种平板灯
CN220506607U (zh) 一种新型分解式格栅防眩光灯
CN215722758U (zh) 一种led壁灯
CN210128259U (zh) 条形灯具及条形灯具组合
CN217004317U (zh) 一种led线条灯防眩光遮光灯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LED Lamp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5

Pledgee: Tongxiang Yunbei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Co.,Ltd.

Pledgor: ZHEJIANG SHENGHUI LIGHT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3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