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00525U - 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00525U
CN214400525U CN202120611017.6U CN202120611017U CN214400525U CN 214400525 U CN214400525 U CN 214400525U CN 202120611017 U CN202120611017 U CN 202120611017U CN 214400525 U CN214400525 U CN 214400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ubator
side wall
inner cavity
constant temperature
no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10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声飞
孟声龙
唐雷
王碧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Did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Did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Did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Did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110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00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00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00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温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包括箱门,培养箱优选为恒温培养箱,培养箱左侧壁的下端设置有雾化机构,雾化机构优选为小型雾化器,雾化机构的上方通过导管连通有嵌设在培养箱左侧壁上的过渡腔,过渡腔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培养箱相通的加湿孔;紫外灯管,安装于培养箱内腔的顶端面上,培养箱内腔后侧壁的顶端安装有吹风机构,吹风机构包括出风口,吹风机构的原理与超净工作台中吹风机构的原理相同;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恒温培养装置既能够对培养箱内进行均匀加湿,又能够防止外界的细菌掉落在培养箱内造成污染,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温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培养箱具有制冷和加热双向调温系统,温度可控的功能,是水体分析和BOD测定,细菌、霉菌、微生物的培养、保存、植物栽培、育种实验的专用恒温设备。是生物、遗传工程、医学、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农林畜牧等行业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生产单位或部门实验室的重要试验设备,广泛应用于低温恒温试验、培养试验、环境试验等。
现有技术的生化培养箱的主要缺陷在于:不能够对培养箱内部进行加湿,在对菌类进行培养时,需要使用烧杯或者其他容器装有灭菌后的水放置在恒温培养箱内进行加湿,如此操作较为复杂而且加湿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的恒温培养箱进行改进;现有技术的培养箱在不工作的时候,长期放置容易滋生细菌,再次使用时又缺乏安全高效的灭菌机构,而且在每次打开培养箱箱门时外界的细菌容易落入到培养箱内部,对其内部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的恒温培养箱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恒温培养箱不能够对培养箱内部进行加湿,且缺乏安全高效的灭菌机构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恒温培养箱在每次打开培养箱箱门时外界的细菌容易落入到培养箱内部,对其内部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包括:
培养箱,包括箱门,所述培养箱优选为恒温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左侧壁的下端设置有雾化机构,所述雾化机构优选为小型雾化器,所述雾化机构的上方通过导管连通有嵌设在培养箱左侧壁上的过渡腔,所述过渡腔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培养箱相通的加湿孔;
紫外灯管,安装于培养箱内腔的顶端面上,所述培养箱内腔后侧壁的顶端安装有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包括出风口,所述吹风机构的原理与超净工作台中吹风机构的原理相同;
支撑杆,通过前后对称的连杆安装于所述培养箱内腔的左右两侧壁上,所述支撑杆上滑动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底端面的后端固定有左右对称的凸起;
卡槽,设置于所述箱门前侧壁的下方,所述卡槽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延伸至培养箱内腔中的矩形通孔,所述卡槽内插接有挡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雾化机构放置在培养箱外侧壁上安装的支撑框内,从而使支撑框对雾化机构进行收纳。
更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底端面的前端均铺设有摩擦垫,从而当对分隔板进行推拉时,摩擦垫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便于对分隔板的前端进行握持。
更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均插接在支撑杆、连杆和培养箱内侧壁形成的间隙内,且凸起在间隙内前后自由滑动,从而能够通过凸起防止分隔板沿支撑杆完全拉出导致分隔板跌落的情况发生。
更进一步地,所述挡板过渡配合插接在所述卡槽内,从而能够通过挡板对矩形通孔进行遮挡。
更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腔通过加湿孔与所述培养箱的内腔相通,从而能够将过渡腔内的水汽通过加湿孔进入到培养箱的内腔中。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雾化机构、导管、过渡腔和加湿孔的设计,通过雾化机构产生的水汽通过导管进入到过渡腔内,再经过加湿孔均匀进入到培养的内腔中进行加湿,操作便捷且加湿均匀。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紫外灯管、吹风机构、吹风口、卡槽、矩形通孔和挡板的设计,能够安全高效的对培养腔内腔中进行灭菌,且能够有效防止在打开培养箱箱门时,外界的细菌落入到培养箱内部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沿卡槽内取出时的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培养箱;2-箱门;3-雾化机构;4-导管;5-过渡腔;6-加湿孔;7-紫外灯管;8-吹风机构;9-出风口;10-支撑杆;11-连杆;12-分隔板;13-凸起;14-卡槽;15-矩形通孔;16-挡板;17-支撑框;18-摩擦垫;19-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参照图1-4,包括:
培养箱1,包括箱门2,培养箱1左侧壁的下端设置有雾化机构3,雾化机构3的上方通过导管4连通有嵌设在培养箱1左侧壁上的过渡腔5,过渡腔5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培养箱1相通的加湿孔6;
紫外灯管7,安装于培养箱1内腔的顶端面上,培养箱1内腔后侧壁的顶端安装有吹风机构8,吹风机构8包括出风口9;
支撑杆10,通过前后对称的连杆11安装于培养箱1内腔的左右两侧壁上,支撑杆10上滑动连接有分隔板12,分隔板12底端面的后端固定有左右对称的凸起13;
卡槽14,设置于箱门2前侧壁的下方,卡槽1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延伸至培养箱1内腔中的矩形通孔15,卡槽14内插接有挡板16。
其中,雾化机构3放置在培养箱1外侧壁上安装的支撑框17内;分隔板12底端面的前端均铺设有摩擦垫18;凸起13均插接在支撑杆10、连杆11和培养箱1内侧壁形成的间隙19内,且凸起13在间隙19内前后自由滑动;挡板16过渡配合插接在卡槽14内;过渡腔5通过加湿孔6与培养箱1的内腔相通。
使用时,首先将本恒温培养装置放在相应的位置处,然后将分隔板12放置在支撑杆10上,并使凸起13插接在间隙19内,最后接通紫外灯管7的电源使其对培养箱1内腔中进行紫外杀菌,杀菌结束后将培养箱1内的温度调至培养菌落的适宜温度;在将接种后用来培养菌落的培养皿放入到培养箱1内前,先接通吹风机构8的电源使出风口9内有风吹出来,然后打开箱门2将培养皿放置在相应的分隔板12上,在关闭箱门2前先将挡板16从卡槽14内取出,再将箱门2进行关闭,箱门2关闭后先断开吹风机构8的电源使出风口9内不再有风吹出,最后重新将挡板16插接在卡槽14内,从而能够仿照超净工作台的使用原理对培养箱1进行使用,进而防止在打开培养箱1箱门2时,外界的细菌落入到培养箱1内部的现象。当需要对培养箱1内进行加湿时,接通雾化机构3的电源使雾化机构3内产生的水汽通过导管4进入到过渡腔5内,最后通过加湿孔6均匀进入到培养箱1内腔中进行均匀加湿,加湿效果较好。
当需要将培养箱1内的培养皿取出时,依据上述的开箱门2步骤,先接通吹风机构8的电源再打开箱门2,然后手持分隔板12前端的摩擦垫18处能够将分隔板12沿支撑杆10上拉出,由于凸起13插接在间隙19内,在连杆11的阻拦作用下能够防止分隔板12沿支撑杆10完全拉出,从而防止分隔板12发生掉落或翻倒的现象;将分隔板12上的培养皿取出后,重新将分隔板12沿支撑杆10的顶端面推至培养的内腔中,在将挡板16从卡槽14内取出后关闭箱门2,然后先断开吹风机构8的电源使出风口9内不再有风吹出,再重新将挡板16插接在卡槽14内,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外界的细菌掉落在培养箱1内造成污染。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恒温培养装置既能够对培养箱内进行均匀加湿,又能够防止外界的细菌掉落在培养箱内造成污染,实用性强。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培养箱(1),包括箱门(2),所述培养箱(1)左侧壁的下端设置有雾化机构(3),所述雾化机构(3)的上方通过导管(4)连通有嵌设在培养箱(1)左侧壁上的过渡腔(5),所述过渡腔(5)的右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培养箱(1)相通的加湿孔(6);
紫外灯管(7),安装于培养箱(1)内腔的顶端面上,所述培养箱(1)内腔后侧壁的顶端安装有吹风机构(8),所述吹风机构(8)包括出风口(9);
支撑杆(10),通过前后对称的连杆(11)安装于所述培养箱(1)内腔的左右两侧壁上,所述支撑杆(10)上滑动连接有分隔板(12),所述分隔板(12)底端面的后端固定有左右对称的凸起(13);
卡槽(14),设置于所述箱门(2)前侧壁的下方,所述卡槽(14)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延伸至培养箱(1)内腔中的矩形通孔(15),所述卡槽(14)内插接有挡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机构(3)放置在培养箱(1)外侧壁上安装的支撑框(17)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12)底端面的前端均铺设有摩擦垫(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3)均插接在支撑杆(10)、连杆(11)和培养箱(1)内侧壁形成的间隙(19)内,且凸起(13)在间隙(19)内前后自由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6)过渡配合插接在所述卡槽(14)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腔(5)通过加湿孔(6)与所述培养箱(1)的内腔相通。
CN202120611017.6U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 Active CN214400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1017.6U CN214400525U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1017.6U CN214400525U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00525U true CN214400525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32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1017.6U Active CN214400525U (zh) 2021-03-26 2021-03-26 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005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0193A (zh) * 2022-03-14 2022-05-27 山东大学 一种提高免疫细胞杀伤肿瘤能力的乳腺癌细胞和t细胞共培养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0193A (zh) * 2022-03-14 2022-05-27 山东大学 一种提高免疫细胞杀伤肿瘤能力的乳腺癌细胞和t细胞共培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00525U (zh) 一种新型环境检测用恒温培养装置
CN215250801U (zh) 一种环境生物检测的生化培养箱
CN202950987U (zh) 消毒灭菌器
CN112493149B (zh) 一种无菌饲养箱及使用方法
CN202446525U (zh) 臭氧消毒柜
CN207498364U (zh) 一种培养基存放装置
CN211035936U (zh)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CN211620518U (zh) 一种微生物实验用品箱
CN218146654U (zh) 一种具有灭菌功能的低温生化培养箱
CN219032152U (zh) 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06391236U (zh) 一种微生物实验室消毒装置
CN212982963U (zh) 一种无糖组培箱
CN211339471U (zh) 一种生物医药高效培养箱
CN212451449U (zh) 一种具有换气功能的电热恒温培养箱
CN214961927U (zh) 一种具有消毒除臭功能的孵化蛋用电热恒温培养箱
CN216427277U (zh) 一种医学检测用微生物培养箱
CN211919626U (zh) 一种学情信息采集存储装置
CN213554009U (zh) 一种用于生物分析实验室用消毒装置
CN218126169U (zh) 一种云岭牛繁殖用保温器
CN219010323U (zh) 一种恒温细胞培养箱
CN212817262U (zh) 一种医疗无纺布除菌装置
CN206897447U (zh) 一种检验科医用细菌微生物标本制备台
CN221028414U (zh) 一种浮游菌采样用保存结构
CN102973963B (zh) 消毒灭菌器
CN212199268U (zh) 一种微生物检测用生化培养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