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97268U - 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97268U
CN214397268U CN202023141539.9U CN202023141539U CN214397268U CN 214397268 U CN214397268 U CN 214397268U CN 202023141539 U CN202023141539 U CN 202023141539U CN 214397268 U CN214397268 U CN 214397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protection
lightning
layer
metal inner
inn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415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巍
邢文涛
吴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viation Industry Chuanxi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viation Industry Chuanxi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viation Industry Chuanxi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viation Industry Chuanxi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415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97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97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97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安装在飞机上,所述受油探杆包括金属内管、复合增强层、防雷电层;所述复合增强层设置在金属内管外侧,所述防雷电层铺设在复合增强层的外侧,且防雷电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内管电搭接。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内管、复合增强层和防雷电层的结构,通过金属内管和防雷电层实现防雷电,而设置复合增强层降低纯金属内管的重量并增强强度。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轻量、高强度并防雷电的空中加油。并解决了现有技术重量重、存在雷电附着、导电性差、电流阻抗大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飞机空中加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
背景技术
为增加飞机的航程、延长飞机滞空时间和增大飞机作战半径,可采用空中加油技术。为实现空中加油,大型固定翼飞机通过空中受油探杆与加油机加油吊舱的锥套对接。受油探杆作为飞机空中加油的燃油输送通道,属安装于飞机蒙皮外部的长悬臂结构件,在雷电条件下,存在雷电附着问题,所以必须为雷电提供低阻抗的释放通道。采用传统的金属材料制作的受油探杆能够有效地为雷电提供低阻抗的雷电流释放通道,但重量较重。采用重量轻、强度高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受油探杆存在外部的碳纤维复合增强层电流阻抗大、导电性能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重量重、存在雷电附着、导电性差、电流阻抗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采用金属内管、复合增强层和防雷电层的结构,通过金属内管和防雷电层实现防雷电,而设置复合增强层降低纯金属内管的重量并增强强度。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轻量、高强度并防雷电的空中加油。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内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安装在飞机上,所述受油探杆包括金属内管、复合增强层、防雷电层;
所述复合增强层设置在金属内管外侧,所述防雷电层铺设在复合增强层的外侧,且防雷电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内管电搭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防雷电层采用防雷电网。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防雷电网为菱形孔洞的防雷电网。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菱形孔洞的高度为D,宽度为C,所述宽度C大于D,所述防雷电网以菱形孔洞的横向方向与雷电流传导方向一致的方式安装铺设在所述复合增强层外侧。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增强层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采用预应力缠绕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金属内管外侧。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增强层通过预应力缠绕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金属内管外侧后,还通过高温高压固化的方式与金属内管之间胶结。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增强层还通过高温高压固化的方式与防雷电层之间胶结。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内管与防雷电层 之间的电搭接为可承载不小于200KA雷电流的电搭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内管的管壁设置为前后段厚中间薄的形状,所述复合增强层设置在金属内管的内壁中间薄的部位外侧,且与金属内管共同构成厚度均匀一致的管状结构。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防雷电网为铜质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复合增强层与金属内管结合的结构,降低了金属带来的重量,又保留了高强度的特性;同时,通过设置了防雷电层,避免了雷电对空中加油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雷电铜网采用雷电流传导方向与长截距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设置安装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雷电铜网采用雷电流传导方向与短截距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设置安装的示意图。
其中:1、金属内管,2、复合增强层,3、防雷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安装在飞机上,如图1所示,所述受油探杆包括金属内管1、复合增强层2、防雷电层3;
所述复合增强层2设置在金属内管1外侧,所述防雷电层3铺设在复合增强层2的外侧,且防雷电层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内管1电搭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采用复合增强层与金属内管结合的结构,降低了金属带来的重量,又保留了高强度的特性;同时,通过设置了防雷电层,避免了雷电对空中加油的影响。金属内管1提供燃油输送通道,并为雷电、飞行摩擦生成静电和燃油输送生成静电提供低阻抗的释放通道;复合增强层2作为受油探杆强度增强体,保证受油探杆整体强度;防雷电层3提供低阻抗的雷电释放通道,当雷电附着在复合增强层2外部的防雷电层3上时,雷电流通过防雷电层3、金属内管1传导到飞机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防雷电层3采用防雷电网;所述防雷电网为铜质材料。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防雷电网为菱形孔洞的防雷电网。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菱形孔洞的高度为D,宽度为C,所述宽度C大于D,所述防雷电网以菱形孔洞的横向方向与雷电流传导方向一致的方式安装铺设在所述复合增强层2外侧。
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所述防雷电网以菱形孔洞的宽度延伸方向为横向方向,且横向方向与雷电流传导方向一致的方式安装铺设在所述复合增强层2外侧,即防雷电铜网采用雷电流传导方向与长截距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设置安装;在复合材料防雷电技术中,由于复合材料表面敷设的防雷电铜网雷电流传导截面大小对雷电防护性能影响很大,采用相同规格面积的防雷电铜网,敷设型式不同,雷电流传导截面的大小也不同,雷电传导通路的阻抗也就不同,最终导致雷电流的传导效率不同。防雷电铜网敷设型式的好坏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防雷电性能。对于航空、航天等领域防雷电铜网的敷设型式不仅对复合材料的防雷电性能有着极大影响,对成型后的构件重量也有一定影响。使用规格面积的防雷电铜网时,如何增大防雷电铜网的雷电流传导截面积、降低防雷电铜网的雷电流传导通路阻抗、提升防雷电铜网的雷电流传导效率是一个问题。当进行如图2所示的铺设方式时,有效增大雷电流传导截面、降低雷电流传导通路阻抗、提升雷电流传导率,实现使用相同规格面积的防雷电铜网,提升复合材料的防雷电性能。图3为防雷电铜网采用雷电流传导方向与短截距方向一致的方式进行设置的安装图;图2中的设置方式与图3的设置方式相比,图2的雷电流通路与图3的相比,因雷电流各通路的宽度和厚度相同,所以图2的雷电流传导截面比图3的大,图2的雷电流传导通路阻抗比图3的小,即图2的雷电流传导率比图3的高。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2任一项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增强层2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采用预应力缠绕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金属内管1外侧。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增强层2通过预应力缠绕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金属内管1外侧后,还通过高温高压固化的方式与金属内管1之间胶结。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增强层2还通过高温高压固化的方式与防雷电层3之间胶结。
工作原理:采用预应力缠绕的方式可以使得安装更稳固牢靠,进一步地,通过高温高压固化的方式进行胶结,使得三者成型固定为一体,更加稳固。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2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内管1与防雷电层3之间的电搭接为可承载不小于200KA雷电流的电搭接。
工作原理:设置为可承载不小于200KA雷电流的电搭接后,承载性能更好,大大满足航空中的空中加油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内管1的管壁设置为前后段厚中间薄的形状,所述复合增强层2设置在金属内管1的内壁中间薄的部位外侧,且与金属内管1共同构成厚度均匀一致的管状结构。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设置为厚度一致的形状,受力更加均匀,安装匹配适用等也更加方便,同时也更加美观。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安装在飞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内管(1)、复合增强层(2)、防雷电层(3);
所述复合增强层(2)设置在金属内管(1)外侧,所述防雷电层(3)铺设在复合增强层(2)的外侧,且防雷电层(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内管(1)电搭接;
所述防雷电层(3)采用防雷电网;所述防雷电网为菱形孔洞的防雷电网;所述菱形孔洞的高度为D,宽度为C,所述宽度C大于D,所述防雷电网以菱形孔洞的宽度延伸方向为横向方向,且横向方向与雷电流传导方向一致的方式安装铺设在所述复合增强层(2)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增强层(2)为碳纤维复合材料,采用预应力缠绕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金属内管(1)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增强层(2)通过预应力缠绕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金属内管(1)外侧后,还通过高温高压固化的方式与金属内管(1)之间胶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增强层(2)还通过高温高压固化的方式与防雷电层(3)之间胶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管(1)的管壁设置为前后段厚中间薄的形状,所述复合增强层(2)设置在金属内管(1)的内壁中间薄的部位外侧,且与金属内管(1)共同构成厚度均匀一致的管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电网为铜质材料。
CN202023141539.9U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 Active CN214397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1539.9U CN214397268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1539.9U CN214397268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97268U true CN214397268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40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41539.9U Active CN214397268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97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58325A1 (zh) 一种多梁结构大尺寸风电叶片及其的制作方法
CN110816854B (zh) 用于防除冰的复合编织电加热膜和电加热结构
CN106499578B (zh) 一种风电叶片叶尖延长结构及方法
CN205112548U (zh) 一种轻质复合点阵夹芯板
DK178792B1 (en) Channel Structure for a lynbeskyttelseskabel a vindmøllerotorvinge
CN110228251A (zh) 一种轻质合金和复合材料高效异质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CN214397268U (zh) 一种防雷电的受油探杆
CN105464898B (zh) 一种风力涡轮的转子叶片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211996172U (zh) 一种集成电池模组的机翼肋板结构及电动飞机
CN202939337U (zh)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融冰用缠绕式加热电缆
CN202783773U (zh) 一种飞机防雷击的复合材料机翼翼盒
CN108016602B (zh) 蜂巢结构机翼和飞行器
CN107676232B (zh) 一种模块化风力涡轮叶片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205423056U (zh) 一种分段式风电叶片
CN216157825U (zh) 一种具有双侧翻边结构的风电叶片单腹板
US20230407848A1 (en) A spar cap assembly for a wind turbine blade with a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CN214027330U (zh) 一种具有原位监测功能的t形接头构件
CN204391284U (zh) 一种置入型吸波复合材料结构
CN209990747U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多通接头
CN208723124U (zh) 石墨烯接地棒垂直连接结构
CN112373070A (zh) 一种具有原位监测功能的t形接头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0600591U (zh) 一种用于飞机燃油管路的防雷击高阻接头
CN104712136A (zh) 一种电力电缆隧道用玻璃钢盖板的制备方法
CN216198697U (zh) 一种风电机组导流罩前部支撑装置、导流罩及风电机组
CN208897308U (zh) 一种轻质无人机机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