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82445U - 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及便携式换药包 - Google Patents

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及便携式换药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82445U
CN214382445U CN202023157968.5U CN202023157968U CN214382445U CN 214382445 U CN214382445 U CN 214382445U CN 202023157968 U CN202023157968 U CN 202023157968U CN 214382445 U CN214382445 U CN 2143824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essing
window
eye
bracket
ophthal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579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丽桃
王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31579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824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82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824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及便携式换药包,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眼科医护人员采用绷带缠绕包扎,包扎过程复杂且极易遮挡健眼,造成患者不视,或压迫耳廓,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的技术问题。该包扎带包括罩设在两眼前部的支撑架、挂设在耳后的弹性的连接带和可拆卸设置于第一视窗和/或第二视窗处的上药组件,支撑架包括承托部、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单眼包扎时,可在对应的一个视窗处安装上药组件即可,另一个视窗可供健眼正常视物,减少了绷带缠绕对健眼的遮挡。连接带减少了绷带缠绕对耳廓的压迫,佩戴和使用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换药包,以使包扎及换药操作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及便携式换药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及便携式换药包。
背景技术
眼科疾病术后需要进行包扎防护,医护人员常用的包扎方式为采用绷带缠绕包扎,包扎过程复杂,且不易控制包扎的松紧程度,单眼或双眼加压包扎,绷带环形缠绕头部,极易遮挡健眼,造成患者不视,或压迫耳廓,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而且,目前临床无专门统一的换药包,医生准备物资较多,步骤繁琐,增加了准备过程中被污染的机率,医生工作量大,费事费力,极易存在物资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换药。
此外,医护人员用棉签蘸取碘伏消毒伤口,常常蘸取液过多,消毒伤口时碘伏液常常向下流向患者面部,造成病人不适感,降低了住院满意度及对医生操作的舒适度。临床工作中,医生常常不佩戴帽子,部分医生忽略正规操作,未按规定准备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常常佩戴一双手套完成整套换药过程,极易交叉感染,污染手术伤口。医生换药途中,医疗垃圾混装,或丢弃于患者床旁,极不符合医院院感要求。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眼科医护人员采用绷带缠绕包扎,包扎过程复杂且极易遮挡健眼,造成患者不视,或压迫耳廓,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及便携式换药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眼科医护人员采用绷带缠绕包扎,包扎过程复杂且极易遮挡健眼,造成患者不视,或压迫耳廓,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包括:罩设在两个眼睛前部的支撑架,其包括与鼻梁接触连接的承托部和分别设置在两个眼睛前部的内凹的第一视窗和第二视窗;挂设在耳后的弹性的连接带,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两侧;覆盖眼部伤口位置的上药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视窗和/或所述第二视窗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上药组件包括靠近眼睛一侧设置有容纳槽的托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气囊和设置于所述气囊和眼睛之间的用于放置药物的敷料,所述托架与所述第一视窗或所述第二视窗的侧壁进行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托架为周向设置有凸缘的盘状结构,所述敷料的周向延伸至所述凸缘位置处,所述敷料的边缘与所述凸缘进行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凸缘为弹性材质且其第二侧为与眼部周向轮廓相适应的曲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托架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托架的靠近眼睛的一侧均设置有弹性或柔性的缓冲层。
优选地,所述托架与所述第一视窗或所述第二视窗的侧壁之间的连接为卡接或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换药包,包括包体和设置在所述包体内的如前所述的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帽子、治疗用布、至少两副手套、镊子、消毒液和棉球。
优选地,包括与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进行可拆卸连接的用于吸附眼睛周围液体药液的吸附圈。
优选地,所述包体、所述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所述帽子、所述手套、所述镊子和所述棉球的外部均设置有垃圾分类信息。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支撑架、连接带和上药组件,使用时,医护人员可将药物涂覆在眼部或上药组件的内侧,然后将上药组件连接在支撑架的第一视窗和/或第二视窗位置处,最后,患者直接通过连接带将其挂设在耳后即可,承托部对支撑架起限位和支撑作用,当需要单眼包扎时,医护人员在其对应的其中一个视窗位置处安装上药组件即可,另一个视窗可供健眼正常视物,当需要双眼包扎时,医护人员可在两视窗位置处均安装上药组件,极大地减少了绷带缠绕对健眼的遮挡。通过弹性的连接带挂设在耳后,极大地减少了绷带缠绕对耳廓的压迫,结构简单,减少了对绷带缠绕技术的要求,佩戴和使用更加方便。
(2)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药组件包括托架、气囊和敷料,医护人员可将药物涂覆在敷料上,气囊以托架为支撑,对敷料和眼部进行弹性加压抵接,使得敷料上的药物与眼睛之间接触更加充分,提高治疗效果。
(3)在本实用新型中,托架周向设置有凸缘,敷料的边缘与凸缘进行可拆卸连接,敷料可与托架连接后,再佩戴至眼部,操作更加方便,且能够使敷料的位置更加稳定,避免敷料掉落。
(4)在本实用新型中,便携式换药包包括包体和上述的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帽子、至少两副手套、治疗用布、镊子、消毒液和棉球,用物齐全,实用性强,减少了物资遗漏,临床过程中操作步骤优化,统一和规范操作,减少了过程差异性,利用便携式换药包直接对患者进行清洗、消毒、包扎、简单、方便,换药效率高。
(5)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吸附圈,可安装在包扎带上,若是消毒液不慎流出,可由周围的吸附圈进行吸附,避免了消毒伤口时消毒液向下流向患者面部,造成患者不适感的情况,提高了住院满意度及对医生操作的舒适度。
(6)在本实用新型中,包体、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帽子、手套、镊子和棉球的外部均设置有垃圾分类信息,以便于供医护人员识别,将其使用后放入对应的垃圾桶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换药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圈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连接带;3-上药组件;4-承托部;5-第一视窗;6-第二视窗;7-托架;8-气囊;9-敷料;10-容纳槽;11-凸缘;12-透气孔;13-缓冲层;14-包体;15-帽子;16-治疗用布;17-手套;18-镊子;19-消毒液;20- 棉球;21-吸附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及便携式换药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眼科医护人员采用绷带缠绕包扎,包扎过程复杂且极易遮挡健眼,造成患者不视,或压迫耳廓,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的技术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包括支撑架1、连接带2和上药组件3,支撑架1可为镜框状结构,罩设在两个眼睛的前部。支撑架1包括承托部4、第一视窗5和第二视窗6,承托部4可为由弹性材质制成的鼻托状结构,起限位和承托作用,承托部4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橡胶或硅胶。第一视窗5和第二视窗6均分别设置在两个眼睛的前部,两者均可为向支撑架1的内部延伸进行内凹设置的通孔,或者为前部可拆卸设置有透明镜片的凹槽。连接带2可为弹性带,其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弹力布或松紧带,其设置在支撑架1的两侧,连接带2的一端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挂设在耳后部位。可选地,连接带2可为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其端部开设有挂孔,用以套挂在耳后。上药组件3与第一视窗5和/或第二视窗6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以覆盖眼部伤口位置,如此设置,使用时,医护人员可将药物涂覆在眼部或上药组件3的内侧,然后将上药组件3连接在支撑架1的第一视窗5和/ 或第二视窗6位置处,最后,患者直接通过连接带2将其挂设在耳后即可,承托部4对支撑架1起限位和支撑作用,当需要单眼包扎时,医护人员在其对应的其中一个视窗位置处安装上药组件3即可,另一个视窗可供健眼正常视物,当需要双眼包扎时,医护人员可在两视窗位置处均安装上药组件3,极大地减少了绷带缠绕对健眼的遮挡。通过弹性的连接带2挂设在耳后,极大地减少了绷带缠绕对耳廓的压迫,结构简单,减少了对绷带缠绕技术的要求,佩戴和使用更加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眼科医护人员采用绷带缠绕包扎,包扎过程复杂且极易遮挡健眼,造成患者不视,或压迫耳廓,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的技术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上药组件3包括托架7、气囊8 和敷料9,三者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托架7与第一视窗5或第二视窗6的侧壁进行可拆卸连接,以便于上药组件3整体的安装和拆卸,换药方便。托架7靠近眼睛一侧设置有容纳槽10,容纳槽10内设置有气囊8,敷料9设置在气囊8 和眼睛之间,医护人员可将药物涂覆在敷料9上,气囊8以托架7为支撑,对敷料9和眼部进行弹性加压抵接,使得敷料9上的药物与眼睛之间接触更加充分,提高治疗效果。
其中,气囊8为可充气气囊,即气囊8设置有充放气阀,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气囊8进行充放气,以调整气囊8对眼部的加压程度。托架7 和支撑架1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塑料。
进一步地,托架7为盘状结构,其周向设置有凸缘11,能够对托架7的连接起限位作用。敷料9的周向延伸至凸缘11位置处,敷料9的边缘与凸缘11 进行可拆卸连接,其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通过在凸缘11表面设置离型纸实现可拆卸的粘接或通过魔术贴进行粘扣连接。如此设置,敷料9可与托架7连接后,再佩戴至眼部,操作更加方便,且能够使敷料9的位置更加稳定,避免敷料9 掉落。
进一步地,凸缘11的第一侧可以与第一视窗5或第二视窗6的开口处进行抵接,以进行更好的承托支撑。凸缘11为弹性材质且其第二侧为与眼部周向轮廓相适应的曲面结构,凸缘11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橡胶或硅胶,具体的,凸缘11可为由眼角部位向眼尾部位,其厚度逐步加大,以形成内侧曲面,避免了敷料9边缘翘起,增大了敷料9与眼部的接触面积,使得敷料9与眼部的配合更加紧密。
进一步地,托架7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12,以增加其透气性,避免眼部过度闷盖引起不适。
进一步地,支撑架1和托架7的靠近眼睛的一侧均设置有弹性或柔性的缓冲层13,以使佩戴更加舒适。其中,缓冲层13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海绵或硅胶。缓冲层13与支撑架1和托架7之间可为可拆卸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粘接或魔术贴连接,以便于清洁和更换。
进一步地,托架7与第一视窗5或第二视窗6的侧壁之间的连接为卡接或螺纹连接,固定稳固且安装和拆卸方便。其中,托架7和第一视窗5或第二视窗6的侧壁之间使用螺纹连接,通过调节托架7的旋入深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上药组件3对眼部的加压程度。
参照图3-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换药包,包括包体14和上述的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帽子15、至少两副手套17、治疗用布16、镊子18、消毒液19和棉球20,其中,包体14和上述的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帽子15、至少两副手套17、治疗用布16、镊子18和棉球20均可为一次性材质,包扎带使用快捷方便。包体14的开口处可设置有密封条或拉链,包体 14内设置托盘或凹槽,用以分隔分类放置各个部件。手套17设置有至少两幅,能够供医护人员进行不同的换药操作,减少了交叉污染和对手术伤口的污染,用物齐全,实用性强,减少了物资遗漏,临床过程中操作步骤优化,统一和规范操作,减少了过程差异性,利用便携式换药包直接对患者进行清洗、消毒、包扎、简单、方便,换药效率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吸附圈21,吸附圈21为采用具有吸附力的材质制作的环状结构,其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海绵、吸水树脂或捆状棉布,吸附圈21与支撑架1的内侧进行可拆卸连接,其连接可以但不限于为粘接或使用魔术贴连接。当医护人员对眼部进行消毒时,可将包扎带的上药组件3拆卸并将吸附圈21安装在支撑架1的第一视窗5和第二视窗6的周向位置处,通过连接带2佩戴在患者耳后,支撑架1和吸附圈21罩设在眼部周围,医护人员可直接通过两视窗位置对眼部进行消毒,若是消毒液19不慎流出,可由周围的吸附圈21进行吸附,避免了消毒伤口时消毒液19向下流向患者面部,造成患者不适感的情况,提高了住院满意度及对医生操作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包体14、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帽子15、手套17、治疗用布16、镊子18和棉球20的外部均设置有垃圾分类信息,可选地,垃圾分类信息为涂覆或粘贴在包体14、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帽子15、手套 17、治疗用布16、镊子18和棉球20的外部具有不同颜色或文字的涂层或贴纸,以便于供医护人员识别,将其使用后放入对应的垃圾桶内。可选地,若医院的分类垃圾桶分别为黑色、黄色、红色和绿色,则包体14、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帽子15、手套17、治疗用布16、镊子18和棉球20的外部可分别涂覆或粘贴有相应的处理涂层或贴纸,例如,包体14属于生活垃圾,其外表面可贴黑色贴纸,以便于医护人员识别,将其放入黑色垃圾桶内,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帽子15、治疗用布16、手套17和棉球20属于感染性废物,其外部可涂覆有黄色涂层,以便于识别将其放入黄色垃圾桶内。镊子18属于损伤性废物,可贴有相应的标识贴纸,以便于识别放入医院的锐器盒。当然,便携式换药包内可根据需要选择性放入拆线剪等其他特定的操作器材,在此不做限制,只要其满足常用必要的换药操作需要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设在两个眼睛前部的支撑架(1),其包括与鼻梁接触连接的承托部(4)和分别设置在两个眼睛前部的内凹的第一视窗(5)和第二视窗(6);
挂设在耳后的弹性的连接带(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的两侧;
覆盖眼部伤口位置的上药组件(3),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一视窗(5)和/或所述第二视窗(6)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药组件(3)包括靠近眼睛一侧设置有容纳槽(10)的托架(7)、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0)内的气囊(8)和设置于所述气囊(8)和眼睛之间的用于放置药物的敷料(9),所述托架(7)与所述第一视窗(5)或所述第二视窗(6)的侧壁进行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7)为周向设置有凸缘(11)的盘状结构,所述敷料(9)的周向延伸至所述凸缘(11)位置处,所述敷料(9)的边缘与所述凸缘(11)进行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11)为弹性材质且其第二侧为与眼部周向轮廓相适应的曲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7)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和所述托架(7)的靠近眼睛的一侧均设置有弹性或柔性的缓冲层(1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7)与所述第一视窗(5)或所述第二视窗(6)的侧壁之间的连接为卡接或螺纹连接。
8.一种便携式换药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包体(14)和设置在所述包体(14)内的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帽子(15)、治疗用布(16)、至少两副手套(17)、镊子(18)、消毒液(19)和棉球(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换药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支撑架(1)的内侧进行可拆卸连接的用于吸附眼睛周围液体药液的吸附圈(2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换药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14)、所述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所述帽子(15)、治疗用布(16)、所述手套(17)、所述镊子(18)和所述棉球(20)的外部均设置有垃圾分类信息。
CN202023157968.5U 2020-12-24 2020-12-24 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及便携式换药包 Active CN2143824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57968.5U CN214382445U (zh) 2020-12-24 2020-12-24 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及便携式换药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57968.5U CN214382445U (zh) 2020-12-24 2020-12-24 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及便携式换药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82445U true CN214382445U (zh) 2021-10-12

Family

ID=77991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57968.5U Active CN214382445U (zh) 2020-12-24 2020-12-24 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及便携式换药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824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14069U (zh) 一种抗菌远红外口罩
CN214382445U (zh) 用于眼科术后包扎的包扎带及便携式换药包
CN208910683U (zh) 一种医用护理眼罩
CN210872475U (zh) 一种鼻科术后护理鼻罩
CN204812203U (zh) 一种医用外科口罩
CN208876983U (zh) 一种刀口护理绑带
CN210581109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口罩
CN210277763U (zh) 敷料面膜
CN210078035U (zh) 一种应用于icu的眼睛保护器
CN210009512U (zh) 一种眼科用敷药装置
US11528950B1 (en) Care giver display surgical cap to control patient body temperature
CN208770132U (zh) 一种医学眼科用眼罩
CN110772350A (zh) 一种口腔洞巾
CN215131630U (zh) 一种眼科术后固定装置
CN205598009U (zh) 一种口腔治疗巾
CN213908642U (zh) 一种感染肝病科专用口罩
CN213430967U (zh) 一种眼科手术用遮盖罩
CN213029832U (zh) 一种医用吸汗面罩
CN212345375U (zh) 一种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CN212662090U (zh) 一种用于眼科的术后防护眼罩
CN215192906U (zh) 一种防护眼罩
CN216931993U (zh) 一种耳鼻咽喉科术后患者专用口罩辅助装置
CN206525617U (zh) 一种多功能病员帽子
US11980246B1 (en) Care giver display surgical cap to control patient body temperature
CN211094935U (zh) 一种口腔洞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