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81405U - 耳机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 - Google Patents

耳机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81405U
CN214381405U CN202120150015.1U CN202120150015U CN214381405U CN 214381405 U CN214381405 U CN 214381405U CN 202120150015 U CN202120150015 U CN 202120150015U CN 214381405 U CN214381405 U CN 214381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shell
casing
tested
fix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500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蒲成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Bosito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1500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81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81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81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耳机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上设有对应设置的内凹空间,第一壳体的槽底开设有出声孔,以使得固定结构具有:第一壳体的内凹空间和第二壳体的内凹空间相互结合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夹持待测耳机,且待测耳机的发声孔和第一壳体的出声孔正对,分体式的上壳和下壳能够相互结合进而固定耳机,结合上壳和下壳上结合的施压装置,能够进一步对于测试耳机起到定位和紧固的效果,从而使得待测耳机被准确地固定,并且其出声孔能够更加贴合安装槽,以达到测试的效果。

Description

耳机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频测试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当前相关技术中,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及智能化的不断提高,其带动相关配套的设备或产品(例如,耳机)也在不断的向智能化更新。在耳机行业,耳机声学测试是产品质量检测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耳机声学符合客户标准的一种校验方式。特别是随着TWS(True Wireless Stereo)蓝牙耳机的出现,对耳机音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左、右耳机频响曲线一致性要好,增强用户听觉感受。
现有的测试系统通常采用将耳机放置于测试治具中,并与仿真耳连接,通过测试得到测试曲线。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测试治具包括一主体1,主体1上开设安装槽2,安装槽2底部设置出声孔3,将待测耳机放置于安装槽2中,使耳机的出声孔与治具的出声孔3正对,然后进行测试。相关技术中的测试治具的问题在于:在于待测试区域,耳机与治具之间可能存在间隙,会导致测试过程中产生泄气或漏气;其次,虽然安装槽 2的形状已经尽可能的与耳机相适配,但是由于耳机的种类繁多,再加上安装工作的人为差异性,则可能导致耳机并不能放入准确的位置,也会影响测试结果;再者,由于耳机的发展,需要对于特定位置的声学孔进行测试,而对于非声学孔位置则需要进行包裹封闭,因此传统的单侧安装已经不能满足耳机的测试需求;另外,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因柔性治具磨损增加测试结果的准确认和一致性会越变越差。
故,亟待开发一种新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有对应设置的内凹空间,所述第一壳体的槽底开设有出声孔,以使得所述耳机固定结构具有: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凹空间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凹空间相互结合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夹持待测耳机,且所述待测耳机的发声孔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出声孔正对。
优选地,所述出声孔周边设有仿耳孔结构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用于放置待测耳机的入耳端。
优选地,所述收纳槽为硬性材料制成,所述收纳槽底部设有柔性材料制成的抵接部,用以承接所述待测耳机以减少所述收纳槽和所述待测耳机的发声孔之间的缝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一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一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固定所述待测耳机。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凹空间内设有用于抵压固定所述待测耳机的可更换的抵接凸台。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若干条状或孔状的调声部,用于连通外界与所述容置空间。
优选地,还包括定位施压装置,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正对结合以压紧所述待测耳机。
优选地,所述定位施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的若干能相互吸合的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以使得所述耳机固定结构具有: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时,所述第一磁吸件和其对应的所述第二磁吸件正对结合以压紧所述待测耳机。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若干弹性复位件,以缓冲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相结合时的冲击力。
一种耳机电声测试治具,包括仿真耳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固定结构,所述仿真耳与所述耳机固定结构的所述出声孔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实施本申请的方案,通过一种耳机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上设有对应设置的内凹空间,所述第一壳体的槽底开设有出声孔,以使得所述固定结构具有: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凹空间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凹空间相互结合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夹持待测耳机,且所述待测耳机的发声孔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出声孔正对,分体式的上壳和下壳能够相互结合进而固定耳机,结合上壳和下壳上结合的施压装置,能够进一步对于测试耳机起到定位和紧固的效果,从而使得待测耳机被准确地固定,并且其出声孔能够更加贴合安装槽,以达到测试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现有方案中的一种耳机测试治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耳机固定结构和仿真耳示意图(组装完毕);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耳机固定结构和仿真耳示意图(拆解);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耳机固定结构第一壳体和仿真耳示意图 (组装完毕);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耳机固定结构第二壳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耳机固定结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对应的含义如下: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22009748000003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22009748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申请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图2-6所示,一种耳机固定结构100,包括一第一壳体110及一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上设有对应设置的内凹空间,即第一壳体110上设有第一内凹空间131,第二壳体120上设有第二内凹空间132,第一内凹空间131和第二内凹空间132形成了容置空间130,第一壳体110的槽底开设有出声孔111,以使得耳机固定结构100具有:第一壳体110的内凹空间和第二壳体120的内凹空间相互结合形成一容置空间130以夹持待测耳机300,且待测耳机300的待测耳机发声孔311和第一壳体110的出声孔111正对。第一壳体110的出声孔111周边设有仿耳孔结构的收纳槽112,收纳槽112用于放置待测耳机300的入耳端310,其另一侧设有仿真耳安装槽114能够和仿真耳进行连接。第二壳体120上设有抵接凸台121,能够结合为不同型号的耳机类型提供支撑力,被将其抵接挤压于出声孔111上,可选地,抵接凸台121能够独立安装和进行更换,亦或一体成型于第一壳体110或第二壳体120上。如图2-6所示,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为长方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例如方形、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等。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收纳槽112为硬性材料制成,收纳槽112的底部设有柔性材料制成的抵接部115。可选地,收纳槽112可以是一体成型于第一壳体110上的凹槽结构,选用塑料、金属或其他硬性材质;抵接部115可以选用硅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任何带有一定的弹性力的材料,从而制成如附图图6所示的弹性圈,用以承接待测耳机300以减少收纳槽112和待测耳机300的入耳端310之间的缝隙,从而避免了因为人工安装导致位置不准确,使得待测耳机300和耳机固定结构100之间由于密封性不好进而出现漏气等问题,影响测试的效果和效率。收纳槽112的形状与待测耳机300的入耳端310形状一致。由于收纳槽是硬质材料或金属材料作为制作材料,其硬度一般大于耳机本身使用的材料硬度,待测耳机300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应收纳槽112的结构靠近出声孔111,因此几乎不存在磨损,减少了更换模具的频次及使用成本,也不会影响治具的使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上设有一第一夹持件113,第二壳体120上设有一第二夹持件122,第一夹持件113与第二夹持件122 用于夹持固定待测耳机300。进一步保证待测耳机300的安装可靠性及准确性。第一夹持件113和第二夹持件122可选地为弹性材料,更加优选地的实施方案是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整体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对弹性材料本身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任何带有一定的弹性力的材料,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弹性材料为弹性的硅胶材料。第一夹持件113和第二夹持件122可以如附图图6所示地,错位设置,以达到翘起、下压或横向固定耳机的效果,从而使得耳机的固定更加牢靠。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和/或第二壳体120上设有若干条状或孔状的调声部140,调声部140用于连通外界与容置空间130,从而对应待测试耳机300上设置的声学通孔,能够用以调节气压。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施压装置150,以使得第一壳体 110和第二壳体120相互正对结合以压紧待测耳机300。定位施压装置150 可以选择合页,卡扣,螺纹,磁铁,弹力胶等方式进行。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定位施压装置150包括设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上的若干能相互吸合的第一磁吸件151和第二磁吸件152,以使得耳机固定结构100具有: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靠近时,第一磁吸件151和其对应的第二磁吸件152正对结合以压紧待测耳机300。如附图图4及图5所示,第一磁吸件151和第二磁吸件152可以安装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边缘位置,磁吸件可采用低磁性的磁铁,可选地,采用电磁铁进行控制性的吸附,进而配合软件或硬件开关实现固定结构的锁定和定位,并且在放入耳机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能够相互在其引导下,进行吸附,从而不再需要精密地调整耳机的摆放位置,仅需要将待测耳机300放入容置腔体中,即可由定位施压装置150完成定位和固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和/或第二壳体120上设有若干弹性复位件160,以缓冲在第一壳体110及第二壳体120相结合时的冲击力。如附图图4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弹性复位件160可以选用回力胶或缓冲胶,亦或是具有阻尼效果的机械结构,达到缓冲效果,避免由于外力或存在的定位施压装置150对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 产生过大的破坏力。
如附图图3所示,可以利用上述耳机固定结构100组成一种耳机电声测试治具,包括仿真耳200和上述任一项的耳机固定结构100,仿真耳200 与耳机固定结构100的出声孔111连接。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有对应设置的内凹空间,所述第一壳体的槽底开设有出声孔,以使得所述耳机固定结构具有: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凹空间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凹空间相互结合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夹持待测耳机,且所述待测耳机的发声孔和所述第一壳体的出声孔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孔周边设有仿耳孔结构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用于放置待测耳机的入耳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为硬性材料制成,所述收纳槽底部设有柔性材料制成的抵接部,用以承接所述待测耳机以减少所述收纳槽和所述待测耳机的发声孔之间的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凹空间内设有用于抵压固定所述待测耳机的可更换的抵接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一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一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用于夹持固定所述待测耳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若干条状或孔状的调声部,用于连通外界与所述容置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施压装置,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正对结合以压紧所述待测耳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施压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的若干能相互吸合的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以使得所述耳机固定结构具有: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时,所述第一磁吸件和其对应的所述第二磁吸件正对结合以压紧所述待测耳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若干弹性复位件,以缓冲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相结合时的冲击力。
10.一种耳机电声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仿真耳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固定结构,所述仿真耳与所述耳机固定结构的所述出声孔连接。
CN202120150015.1U 2021-01-20 2021-01-20 耳机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 Active CN214381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50015.1U CN214381405U (zh) 2021-01-20 2021-01-20 耳机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50015.1U CN214381405U (zh) 2021-01-20 2021-01-20 耳机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81405U true CN214381405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57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50015.1U Active CN214381405U (zh) 2021-01-20 2021-01-20 耳机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81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8186B2 (en) Earphone assembly
WO2020140458A1 (zh) 一种扬声器装置
CN104854881B (zh) 耳模型单元、人工头部及使用耳模型单元和人工头部的测量设备和方法
CN105307067B (zh) 用于定制耳机驱动器的大孔塞及相关方法
US20230100866A1 (en) Bone conduction acoustic device, method for assembling bone conduction acoustic device and bone conduction earphone
CN107277729B (zh) 耳模型、人工头部、使用它们的测量装置以及测量方法
CN112770246A (zh) 耳机固定结构包含其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
CN106465009B (zh) 耳插入设备
WO2014208085A1 (ja) 測定装置及び測定システム
US8929570B2 (en) Speaker
JP2007189468A (ja) イヤホン装置
US20230362549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relating to audio transducers
CN116668899B (zh) 一种骨气复合发声装置及耳机
CN109391867A (zh) 声学装置
CN214381405U (zh) 耳机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耳机电声测试治具
CN209710321U (zh) 耳机电声测试治具及测试系统
CN202222043U (zh) 开放导音式耳机
KR20050080117A (ko) 피로 감소를 위한 소형 스피커 유닛
JP5774150B2 (ja) 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Huang et al. Insert earphone modeling and measurement by IEC-60711 coupler
CN215420772U (zh) 耳机声学测试密封固定装置
JP6798576B2 (ja) イヤホン
JP5392429B2 (ja) イヤホン
JP6224796B2 (ja) 測定装置
JP6059292B2 (ja) 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u Chenggang

Inventor before: Pu Chengg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3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106, building 1, No. 9, Qiaotou QiaoXin Road, Qiaotou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bosito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303, building 10, phase 6, Shizhu Shanshui Park, Qiaotou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Pu Chengg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