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8832U -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8832U
CN214378832U CN202120583643.9U CN202120583643U CN214378832U CN 214378832 U CN214378832 U CN 214378832U CN 202120583643 U CN202120583643 U CN 202120583643U CN 214378832 U CN214378832 U CN 214378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e end
antenna
antenna device
radiation
radi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836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小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836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8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8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8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后壳,天线装置的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自由端,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与后壳的表面呈预设夹角,以降低第一自由端传输无线信号时产生的电场沿第一方向的分量,该第一方向与后壳的表面平行。基于此,当用户手持电子设备时,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可与用户的手部或头部等部位基本/接近平行,第一自由端产生的电场的方向大致垂直于用户手部或头部,从而第一自由端产生的电场沿平行于后壳表面方向的分量较少,第一自由端产生的SAR值更小。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可以在不改变天线辐射体传输功率的前提下,大幅度地降低天线装置传输无线信号时产生的SAR值。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能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在享受电子设备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般,在天线设计的过程中,通过电磁波吸收比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简称“SAR”)指标来评价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SAR值越大,表示对人体的影响越大。
相关技术中,往往通过传感器检测电子设备与人体的距离,以在电子设备靠近人体时降低天线的功率,从而实现降低SAR值。但是,降低天线的功率会影响天线的辐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可以在保证其辐射性能的前提下降低SAR值。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后壳;所述天线装置包括:
天线辐射体,所述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与所述后壳的表面呈预设夹角,以降低所述第一自由端传输无线信号时产生的电场沿第一方向的分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后壳的表面平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后壳;及
天线辐射体,所述天线辐射体包括如上所述的天线辐射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包括天线辐射体,天线辐射体的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与后壳的表面呈预设夹角,以降低第一自由端传输无线信号时产生的电场沿第一方向的分量,该第一方向与后壳的表面平行。基于此,当用户手持电子设备时,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可与用户的头部或手部等部分基本/接近平行,第一自由端产生的电场的方向大致垂直于用户手部或头部等部分,从而,第一自由端产生的电场沿平行于后壳表面方向的分量较少,第一自由端产生的SAR值更小。由于天线辐射体的第一自由端产生SAR值的权重远大于天线辐射体的辐射部产生SAR值的权重,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可以在不改变天线辐射体传输功率的前提下,降低产生SAR值权重更大的第一自由端的SAR值,进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既可以保证天线装置的辐射性能,又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天线装置传输无线信号时产生的SAR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天线装置形成的电场的一种示意图。
图6为自由空间与人体分界面处的边界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在人体处的电场仿真示意图。
图8为第一自由端垂直于后壳的天线装置在人体处的电场仿真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相对人体的SAR值仿真示意图。
图10为第一自由端垂直于后壳的天线装置相对人体的SAR值仿真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与第一自由端垂直于后壳的天线装置的S参数曲线对比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与第一自由端垂直于后壳的天线装置的效率曲线对比示意图。
图13为图4所示的天线装置的一种正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天线装置产生第一模态的电流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的天线装置产生第二模态的电流示意图。
图16为图13所示的天线装置产生第三模态的电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1至16,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天线装置用于实现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例如天线装置可以传输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信号、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信号、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th-Generation,简称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简称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简称5G)、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信号、UWB信号等。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爆炸示意图。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天线装置100、显示屏200、中框300、电路板400、电池500和后壳600。
显示屏200可以安装在中框300上,并通过中框300连接至后壳600上,以形成电子设备10的显示面。显示屏200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其中,显示屏200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等类型的显示屏。显示屏200可以是全面屏显示屏,也可以是非全面屏显示屏。
中框300可以包括边框和承载板,承载板可以为电子设备10中的电子元件、电子器件提供支撑作用。边框连接于承载板的边缘并凸出于承载板,边框和承载板形成一容置空间,电子设备10中的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可以安装并固定在该容置空间内。
电路板400设置在中框300上,电路板400可以与中框300连接以实现固定。其中,电路板400可以为电子设备10的主板。电路板400上可以集成有处理器,此外还可以集成耳机接口、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马达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屏200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400,以通过电路板400上的处理器对显示屏200的显示进行控制。
电池500设置在中框300上,电池500可以与中框300连接以实现固定。同时,电池500电连接至电路板400,以实现电池500为电子设备10供电。其中,电路板400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500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10中的各个电子器件。
后壳600可以与中框300连接。后壳600用于与中框300、显示屏200共同将电子设备10的电子器件和功能组件密封在电子设备10内部,以对电子设备10的电子器件和功能组件形成保护作用。
后壳600可以包括表面610和侧面(图未示),侧面可以与中框300的边缘连接,表面610可以与显示屏200的显示面相平行,以使得当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0时,后壳600的表面610、显示屏200的显示面可以与用户的手部或头部基本/接近平行(当电子设备10处于通话状态时,后壳600的表面610、显示屏200的显示面可与用户的头部基本平行,当电子设备10处于非通话状态时,后壳600的表面610、显示屏200的显示面可与用户的手部基本平行)。
天线装置100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壳体内,例如,天线装置100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内部的天线支架、电路板400上。天线装置100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壳体外,例如,天线装置100可以贴附于后壳600的外表面上。天线装置100可以包括天线辐射体110和馈源120,馈源120可以设置于电路板400上,以接收电路板400上的处理器的控制。馈源120可以与天线辐射体110电连接,馈源120可以提供激励信号,天线辐射体110在激励信号的作用下可以传输无线信号。
请结合图2并请参考图3至图5,图3为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天线装置形成的电场的一种示意图。天线辐射体110可以包括辐射部111、第一自由端112和接地点113。第一自由端112可以连接于辐射部111并与辐射部111形成一整体。接地点113可以远离第一自由端112设置,以使得接地点113与第一自由端112之间的辐射枝节具有较长的辐射长度。例如,第一自由端112可以设置于天线辐射体110的一端部,接地点113可以设置于天线辐射体110的另一端部。接地点113可以与电子设备10的接地平面(图未示)电连接,以使得流经天线辐射体110的激励信号可以通过接地平面回地。
其中,辐射部111可以具有表面(图未示)和侧面(图未示),辐射部111的表面可以与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处于同一平面,辐射部111的侧面可以沿着电子设备10的厚度方向延伸,以使得辐射部111可以固定在电子设备10的中框300上。
可以理解的是,馈源120可以连接于辐射部111,以向辐射部111馈入激励信号。例如天线辐射部111还包括馈电点114,馈源120可以通过该馈电点114连接于辐射部111,以使得天线辐射体110可以传输无线信号并可以形成电场E0。当第一自由端112远离接地点113时,第一自由端112相当于开路,激励信号在天线辐射体110上流动时可以在第一自由端112处形成电流零点,天线辐射体110产生的电场强点可以形成在该电流零点附近,从而使得天线辐射体110在第一自由端112附近的电场强度远大于在辐射部111附近的电场强度,当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0时,天线辐射体110的第一自由端112相对用户的手部或头部等部位产生的SAR值更高,第一自由端112产生SAR值的权重远大于辐射部111产生的SAR值的权重。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可以与后壳600的表面610呈预设夹角,以降低天线辐射体110传输无线信号时产生的电场沿第一方向的分量,该第一方向可以与后壳600的表面610平行,以降低天线辐射体110传输无线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吸收比率。
可以理解的是,当后壳600的表面610的长边为X轴、短边为Y轴,后壳600的表面610可以形成X-O-Y平面,此时,电场在平行于该X-O-Y平面的分量可以为电场沿第一方向的分量,电场在垂直于该X-O-Y平面内的分量可以为电场沿第二方向的分量。由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当以平行于X-O-Y平面的方向为切向方向、垂直于X-O-Y平面的方向为法向方向时,电场沿第一方向的分量可以是电场沿切向方向的分量(即切向分量),电场沿第二方向的分量可以是电场沿法向方向的分量(即法向分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自由端112可以包括辐射面1121和侧面(图未示),该侧面可以沿第一自由端112的厚度方向延伸,该辐射面1121可以沿第一自由端112的长度方向延伸,由于激励电流主要沿长度方向流动于第一自由端112的表面,以使得第一自由端112主要通过该辐射面1121辐射无线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与后壳600的表面610之间形成的预设夹角可以是小角度的夹角,例如该预设角度的范围可以在0度至±15度之间。示例性的,在图3中,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具有较小的曲率,辐射面1121具有的弧度较小,辐射面1121与后壳600的表面610之间的预设夹角在5度左右。再示例性的,在图4中,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为平面结构,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平行于后壳600的表面610,此时,辐射面1121与表面610之间的预设角度为0。
当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与后壳600的表面610之间的预设角度为小角度的夹角时,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0时,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可以与用户的手部或头部基本/接近平行。此时,如图5所示,第一自由端112产生的电场E0的方向大部分垂直于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及后壳600的表面610,进而,电场E0的方向大部分垂直于用户的手部或头部,第一自由端112产生的电场E0的切向分量(平行于后壳600的表面610的方向的分量)很少,可以实现降低电子设备10的SAR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角度并不限于0度至±15度的范围。原则上,该预设角度的越接近0度(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平行于后壳600的表面610),第一自由端112产生的电场E0的切向分量更少,天线装置100相对用户的头部或手部产生的SAR值更低。实际情况上,可以结合安装需求,可以在SAR值符合标准的前提下,调节该预设角度的值,例如调整为20度、25度、30度等,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角度的具体数值并不进行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可以降低SAR值的原理。
请参考图6,图6为自由空间与人体分界面处的边界示意图。由图6可知,当电子设备10传输的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输,且当自由空间与人体分界面处没有其他干扰的自由电荷分布时,磁场强度H和电场强度E满足切向连续条件,电位移矢量D和磁感应强度B满足法向连续条件。如此,可得出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987362340000071
Figure BDA0002987362340000072
上述公式中的“ε”为相对介电常数,“μ”为相对磁导率。当自由空间表示空气时,自由空间的相对介电常数ε和对磁导率μ都为1。而人体中相对介电常数ε很大(5.6GHz频率下,人体相对介电常数ε约为35.5),相对磁导率μ为1。基于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磁场强度H:在分界面处的法向分量和切向分量相等,离天线越远,磁场强度H值越小;
电场强度E:在分界面处的切向分量相等,法向分量缩小35.5倍,离天线越远,电场强度E值越小,法向分量被反射很难进入人体。
基于上述结论,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取两种途径降低天线装置100的SAR值。第一种:降低分界面处的总磁场;第二种:降低分界面处的切向电场。
根据规律,电磁波产生的总磁场由总电流密度得到,可以通过天线装置100上的总电流密度和切向电场两个参数来观察SAR值的高低。下面以天线辐射体110的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平行于后壳600的表面610为例,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的SAR值。请参考图7和图8,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在人体处的电场仿真示意图,图8为第一自由端垂直于后壳的天线装置在人体处的电场仿真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当天线辐射体110的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平行于电子设备10的后壳600的表面610时,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0时,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可与用户的手部或头部基本/接近平行,第一自由端112产生的电场E0的方向大部分垂直于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即法向方向/第二方向),电场E0的切向分量较少。
而如图8所示,在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垂直于后壳的表面的天线装置700中,第一自由端产生的第二电场的切向分量远多于图7所示的第一电场的切向分量,从而,按照上述结论,图8所示的天线装置700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的SAR值远大于图7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的SAR值。
结合图7和图8并请参考图9和图10,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相对人体产生的SAR值仿真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第一自由端处于接近/基本于平行后壳状态,图10为第一自由端垂直于后壳的天线装置相对人体产生的SAR值仿真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5.655GHz的频率下,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的SAR的最大值为1.43258W/kg。如图10所示,在5.46GHz的频率下,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垂直于后壳的表面的天线装置700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的SAR的最大值为1.93353W/kg,由此,也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的SAR值远小于将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垂直于后壳的表面设置的天线装置700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的SAR值,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可以大幅度降低天线装置100的SAR值。
并且,基于如下SAR值的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987362340000081
上述公式中,“σ”为电导率;“ρ”为密度;“ω”为角频率;“ε”为相对介电常数。由该公式可以看出,SAR值正比于电导率σ。而电磁波的频率越高,人体的电导率越高。因此,请再次对比图9和图10,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在5.655GHz的频率下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SAR值为1.43258W/kg,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垂直于后壳的表面的天线装置700在5.46GHz的频率下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的SAR值为1.93353W/kg,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在更高频率的情况下反而具有更低的SAR值。如果在相同输入功率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的SAR值可以降低26%,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可以大幅度地降低SAR值。
其中,请参考图11和图12,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与第一自由端垂直于后壳的天线装置的S参数曲线对比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与第一自由端垂直于后壳的天线装置的效率曲线对比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曲线S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的反射系数曲线示意图;曲线S2为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垂直于后壳的表面的天线装置700的反射系数曲线示意图。对比曲线S1和曲线S2可以看出,在1.5GHz、4.5GHz至5.5GHz的谐振频率范围内,曲线S1的隔离度优于曲线S2的隔离度,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性能优于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垂直于后壳的表面的天线装置700的性能。
如图12所示,曲线S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的辐射效率曲线示意图,曲线S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的系统效率曲线示意图;曲线S5为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垂直于后壳的表面的天线装置700的辐射效率曲线示意图,曲线S6为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垂直于后壳的表面的天线装置700的系统效率曲线示意图。对比曲线S3和S5并对比曲线S4和S6,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的辐射效率及系统效率与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垂直于后壳的表面的天线装置700的辐射效率及系统效率相差不大,甚至在部分频率范围内更优。例如,在1.5GHz、4.5GHz至5.5GHz的谐振频率范围内,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的辐射效率及系统效率优于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垂直于后壳的表面的天线装置700的辐射效率及系统效率,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可以保证天线装置的辐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天线辐射体110的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与后壳600的表面610呈预设夹角。当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0时,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可以与用户的手部或头部基本/接近平行,第一自由端112产生的电场E0的方向大致垂直于用户手部或头部,从而,第一自由端112产生的电场E0的切向分量较小,第一自由端112相对用户头部或手部产生SAR值更小。由于天线辐射体110的第一自由端112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SAR值的权重远大于辐射部111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的SAR值的权重,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可以在不改变天线辐射体110传输功率的前提下,降低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SAR值权重更大的第一自由端112的SAR值,进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既可以保证天线装置100的辐射性能,又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天线装置100传输无线信号时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的SAR值。
其中,为了进一步降低天线装置100相对用户头部或手部产生的SAR值,辐射部111的辐射面(图未示)也可以平行于后壳600的表面610。
可以理解的是,辐射部111可以是薄片结构,辐射部111的辐射面可以是沿辐射部111长度方向延伸的表面,当激励电流流经辐射部111时,激励电流主要沿长度方向流动于辐射部111的辐射面。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第一自由端112的辐射面1121及辐射部111的辐射面均与后壳600的表面610平行,第一自由端112和辐射部111产生的电场的切向分量更小,可以进一步降低天线装置100的SAR值。
请参考图13,图13为图4所示的天线装置的一种正面示意图。天线装置100的天线辐射体110还可以包括第二自由端115,辐射部111的一端与第一自由端112连接,辐射部111的另一端与第二自由端115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自由端112、辐射部111和第二自由端115可以一体成型并形成一整体。当然,第一自由端112、辐射部111和第二自由端115也可以其他非一体成型形态。本申请实施例对天线辐射体110的具体形态不进行限定。
其中,第二自由端115与第一自由端112可以分别设置于辐射部的两个端部,在同一平面内,辐射部111的另一端可以朝向第二自由端115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以使得第一自由端112、辐射部111和第二自由端115形成“U”形结构。例如,辐射部111可以先朝着远离第一自由端112和第二自由端115的方向延伸,然后朝着靠近第二自由端115的方向延伸,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辐射体110可以形成“U”形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接地点113可以设置于辐射部111上,第二自由端115也可以远离接地点113设置,以使得第二自由端115与接地点113之间的辐射枝节也具有较长的辐射长度,此时,第二自由端115可以相当于开路,天线辐射体110在第二自由端115附近也可以形成电流零点,第二自由端115的电场强度也可以大于辐射部111附近的电场强度,第二自由端115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SAR值的权重也可以大于辐射部111相对用户手部或头部产生的SAR值的权重。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自由端115的辐射面(图未示)也可以平行于后壳600的表面,以使得第二自由端115产生的电场的切向分量更小,可以进一步降低天线装置100的SAR值。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第二自由端115、辐射部111和第一自由端112形成“U”形结构,“U”形结构的天线辐射体110可以具有多种谐振方式,例如,辐射部111可第一自由端112可以形成第一形式的谐振,辐射部111和第二自由端115可以形成第二种形式的谐振,辐射部111、第一自由端112和第二自由端115可以共同形成第三种形式的谐振,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可以拓展天线装置100的谐振形式,提高天线装置100的适应性。
其中,请继续参考图13,天线辐射体110的馈电点114可以设置于辐射部111,以使得馈电点114与第一自由端112之间的第一辐射枝节的辐射长度大于馈电点114与第二自由端115之间的第二辐射枝节的辐射长度,此时,天线辐射体110可以谐振出多种模态。
请结合图13并请参考图14至16,图14为图13所示的天线装置产生第一模态的电流示意图,图15为图13所示的天线装置产生第二模态的电流示意图,图16为图13所示的天线装置产生第三模态的电流示意图。
如图14所示,当馈源120向天线辐射体110馈入第一激励信号时,第一辐射枝节可以形成第一工作模态并可以谐振工作于四分之一波长的天线模式的工作频段。电流I1在天线辐射体110上流动并主要集中在第一辐射枝节的区域,电流I1形成的第三电场主要集中在第一辐射枝节所在的区域内。第一自由端112上可形成电流I1的电流零点(如图14所示的A点),电流I1可以由与馈源120连接的馈电点114向第一自由端112所在的方向流动,第三电场的电场强点形成在电流I1的电流零点,也即形成在第一自由端112附近。第一辐射枝节以四分之一模态形成的第一谐振可以传输第一无线信号。
如图15所示,当馈源120向天线辐射体110馈入第二激励信号时,第一辐射枝节可以形成第二工作模态并可以谐振工作于四分之三波长的天线模式的工作频段。电流I2在天线辐射体110上流动并主要集中在第一辐射枝节的区域,电流I2形成的第四电场主要集中在第一辐射枝节所在的区域内。第一自由端112上至馈电点114之间具有一个电流零点(如图15所示的B点),电流I2可以由馈电点114和第一自由端112向该电流零点所在的方向流动。第一辐射枝节以四分之三模态形成第二谐振可以传输第二无线信号。
如图16所示,当馈源120向天线辐射体110馈入第三激励信号时,第二辐射枝节可以形成第三工作模态并可以谐振工作于四分之一波长的天线模式的工作频段。电流I3在天线辐射体110上流动并主要集中在第二辐射枝节的区域,电流I3形成的第五电场形成在第二辐射枝节所在的区域内。第二自由端115上可形成电流I3的电流零点(如图16所示的C点),电流I3可以由馈电点114向第二自由端115所在的方向流动,第五电场的电场强点形成在电流I3的电流零点,也即形成在第二自由端115附近。第二辐射枝节以四分之一模态形成的第三谐振可以传输第一无线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激励信号可以是不同的激励信号;也可以是相同的激励信号,例如,馈源120向天线辐射体110馈入激励信号,在该激励信号的激励下,第一辐射枝节可以形成四分之一模态谐振也可以形成四分之三模态谐振,同时,第二辐射枝节可以形成四分之一模态谐振。
可以理解的是,天线辐射体110可以同时传输第一、第二和第三无线信号,天线辐射体110也可以传输第一、第二和第三无线信号中的一个或两个,具体的辐射模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无线信号可以是GPS信号(1.15GHz至1.2GHz),第二无线信号和第三无线信号可以是Wi-Fi信号,例如可以是Wi-Fi-5G信号(5.15GHz至5.85GHz),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辐射体110,可以传输全球定位系统无线信号以及无线保真无线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无线信号还可以是其他频段的无线信号,例如还可以但不限于是3G、4G、5G、NFC、UWB信号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请再次参考图13至图16,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调谐电路130。该调谐电路130可以串联于馈源120和天线辐射体110之间。例如,调谐电路130的一端可以连接馈源120、另一端可以连接于馈电点114。调谐电路130可以称为匹配网络、调谐网络等。
调谐电路130可以对天线辐射体110传输激励信号时的阻抗进行匹配。调谐电路130可以包括电感、电容、电阻中的一个或多个,多个电感、电容、电阻可以相互并联,也可以相互串联,还可以部分串联、部分并联。调谐电路130可以改变天线辐射体110的电容、电感值,以使得天线辐射体110可以形成上述第一谐振、第二谐振和第三谐振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而使得天线辐射体110可以传输第一无线信号、第二无线信号和所无线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馈电点114设置于天线辐射体110的辐射部111上使得天线辐射体110形成长度不同的第一辐射枝节和第二辐射枝节,天线辐射体110可以产生三种谐振模态并传输三种无线信号,从而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辐射体110既拓展了传输频段,也可以实现天线辐射体110的小型化。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诸如“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分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后壳;所述天线装置包括:
天线辐射体,所述天线辐射体包括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与所述后壳的表面呈预设夹角,以降低所述第一自由端传输无线信号时产生的电场沿第一方向的分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后壳的表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的辐射面平行于所述后壳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辐射体还包括:
辐射部,所述辐射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辐射部的辐射面平行于所述后壳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辐射体还包括:
第二自由端;
辐射部,所述辐射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连接,所述辐射部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自由端所在的方向弯折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自由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由端的辐射面平行于所述后壳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辐射体还包括:
馈电点,所述馈电点设置于所述辐射部,以使得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自由端之间的第一辐射枝节的长度大于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二自由端之间的第二辐射枝节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枝节以四分之一模态传输第一无线信号;和/或,所述第一辐射枝节以四分之三模态传输第二无线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枝节以四分之一模态传输第三无线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馈源,所述馈源与所述天线辐射体电连接;及
调谐电路,所述调谐电路串联于所述馈源和所述天线辐射体之间,所述调谐电路用于使所述天线辐射体传输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和所述第三无线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壳;及
天线辐射体,所述天线辐射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辐射体。
CN202120583643.9U 2021-03-22 2021-03-22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378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83643.9U CN214378832U (zh) 2021-03-22 2021-03-22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83643.9U CN214378832U (zh) 2021-03-22 2021-03-22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8832U true CN214378832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3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83643.9U Active CN214378832U (zh) 2021-03-22 2021-03-22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88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3089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antenna device
EP1305843B1 (e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3451741B (zh)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CN110556620B (zh) 天线及移动终端
EP4145624A1 (en)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615502B2 (en) Near-field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NFEMI) antenna
US7642966B2 (en) Carrier and device
CN112448162A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690588A (zh)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天线装置的设计方法
CN110034379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hu et al. Internal coupled‐fed loop antenna integrated with notched ground plane for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operation in the mobile handset
CN113644445B (zh) 电子设备
JP2004336742A (ja) 無線用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装置
CN214378832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Wong et al. Integration of monopole slot and monopole strip for internal WWAN handset antenna
EP2538572B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1009727B (zh) 集成式天线单元设计
CN108199140B (zh) 遥控器
CN112928469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690570B (zh)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天线装置的设计方法
KR101332396B1 (ko) 메타머티리얼 안테나
Thai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3D folded slot antenna for body-worn wireless devices
CN116845534A (zh) 天线及电子设备
CN113690570A (zh)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天线装置的设计方法
JP2022110026A (ja)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