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3658U - 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3658U
CN214373658U CN202023333777.XU CN202023333777U CN214373658U CN 214373658 U CN214373658 U CN 214373658U CN 202023333777 U CN202023333777 U CN 202023333777U CN 214373658 U CN214373658 U CN 214373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filter
collector
collection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337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明
曲书锋
刘吉夫
王瑛
张化
刘连友
洪畅
向明珠
肖雨婷
黎成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33337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3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3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3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涉及环境监测领域。包括:集尘碟,集尘碟设有过滤孔,集尘碟可拆卸连接有过滤引导件,过滤孔与过滤引导件连通,过滤引导件下方卡接有容器,容器远离过滤引导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底座;其实现了一个应用于突发性天气环境的简易干湿降尘收集的良好设计,其安装简单,可实时开展收集,实现了对突发性天气环境干湿降尘的一次性收集。

Description

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
背景技术
降尘又称“落尘”,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大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在空气中沉降较快,故不易吸入呼吸道。其自然沉降能力主要取决于自重和粒径大小,是反映大气尘粒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
干降尘是指悬浮于大气中的各种粒子以其自身末速度沉降的过程;湿沉降是指悬浮于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由于降水冲刷而沉降的过程。目前的干湿降尘收集器主要适用于采集常规自然条件下靠重力自然沉降在集尘缸中的颗粒物,常规的干湿降尘收集器,对于沙尘天气或伴有降雨的沙尘天气的一次性突发性情况的降尘收集,存在应急周期长、布置环节繁琐、实验效果差等问题。
所以需要一种在突发性天气情况下的干湿降尘收集器以满足在该类情况下的一次性应急性收集,进而通过后续相关处理针对此次突发性天气的降尘成分及降尘量进行相应分析与计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其实现了一个应用于突发性天气环境的简易干湿降尘收集的良好设计,其安装简单,可实时开展收集,实现了对突发性天气环境干湿降尘的一次性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包括集尘碟,上述集尘碟设有过滤孔,集尘碟可拆卸连接有过滤引导件,过滤孔与过滤引导件连通,过滤引导件下方卡接有容器,容器远离过滤引导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底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容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盖、容器室和底盖,顶盖设置有与过滤引导件的外壁配合的嵌槽,嵌槽设置有与过滤引导件的内壁匹配的收集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顶盖为可视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盖设置有螺纹凹槽,底座设置有与螺纹凹槽匹配的螺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容器内设置有收集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容器的侧壁设置有开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滤引导件为中空圆柱形导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过滤引导件与集尘碟之间设置有过滤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过滤结构包括滤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集尘碟呈锥形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收集降尘颗粒的集尘碟,集尘碟设有过滤孔,集尘碟可拆卸连接有过滤引导件,过滤孔与过滤引导件连通,过滤引导件下方卡接有容器,集尘碟内的降尘颗粒从过滤孔进入过滤引导件,再从过滤引导件进入容器内,容器可拆卸连接有底座,当收集完毕后,使用者可以将底座卸下放置于集尘碟上方,以免新的降尘颗粒进入容器内。在进行收集之前,将集尘碟放置于过滤引导件的上方,再将过滤引导件卡接于容器内,然后将底座连接于容器的下方,通过这一系列简洁的组装操作实现了一个应用于突发性天气环境下、快速安装以及易拆卸的良好设计。当收集工作完成后,使用者可以轻松将装置拆卸进行清洁。较于现有的大多数需要提前进行场地布置的干湿降尘收集器,本实用新型对收集环境的要求限制更低,可实时开展采样收集,具有实时性、简易性,其结构简单,样品收集方便快捷,利用集尘碟与底座能够在突发性天气情况条件下快速装置仪器,将干湿降尘引入到容器中收集,可解决突发性环境情况如沙尘天气的一次性干湿降尘的收集,进而实现对突发性天气环境的降尘成分分析与降尘量计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集尘碟,101-过滤孔,200-过滤引导件,300-容器,301-顶盖,302-容器室,303-底盖,304-开门,310-收集瓶,320-嵌槽,330-收集孔,400-底座,401-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现有的大多数干湿降尘装置,由最原始的单个干湿降尘缸,到现在各种智能的大型干湿降尘设备,前者适用场地范围小,不适用于恶劣的天气,风吹雨打很容易将瓶身打翻,而且除降尘颗粒外的其余杂质可能进入缸内,影响后续采集结果;后者因设备体型较大,布置繁琐,往往需要提前到场地布局,但对于突发性的采集工作来说,并不便利。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集简易与采集效果良好于一体的干湿降尘收集器。
如图1、2所示,其中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其包括集尘碟100,上述集尘碟100设有过滤孔101,集尘碟100可拆卸连接有过滤引导件200,过滤孔101与过滤引导件200连通,过滤引导件200的下方连接有容器300,容器300远离过滤引导件20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底座400。
在本实施例中,集尘碟100为倒圆锥形结构,相较于平坦的集尘碟100,倒圆锥结构的集尘碟100能够更好的将降尘引入过滤引导件200内,如常规的漏斗一般。过滤孔101呈圆形、并且设置于集尘碟100的中心位置。过滤引导件200为中空圆柱形导管,过滤引导件200的外壁与集尘碟100的底部贴合,过滤引导件200内壁的直径与过滤孔101的直径吻合,因此,过滤引导件200的外壁用于支撑集尘碟100,内壁用于接收降尘颗粒。容器300设置有与过滤引导件200的外壁配合的嵌槽320,嵌槽320内设置有与过滤引导件200的内壁相匹配的收集孔330,并且与容器300连通。为了使容器300与底座400更稳固的连接,在容器300的底部设置螺纹凹槽(未在附图中示出),底座400设置与螺纹凹槽相匹配的螺钉401。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400选择的是磁铁质的底座400,目的是使这种干湿降尘收集器的场地适用范围更广,比如它既可以放置在地面,也可以吸附在车身处。考虑到一般情况下,突发情况的应急一次性收集,往往来不及在现场布置现有常规的干湿降尘收集装置,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开车前往目的地的可能性为大,而且研究所或者个人车厢内也可以多预备一些本申请的这种装置。磁铁质的底座400可以让使用者直接将本申请装置放置于车身平坦处,并且吸附力强,即便是刮风下雨也能较好的完成采集工作。但这仅仅是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最优的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底座400也可以是其他性质的底座400。
使用者将集尘碟100放置于过滤引导件200的上方,再将过滤引导件200卡接于容器300的嵌槽320内,然后将底座400连接于容器300的下方,将组装好的这种干湿降尘收集器吸附于平坦车身处,开始收集后进行计时,达到合适的收集量后将底座400卸下扣至集尘碟100上方以停止收集,并记录时间。本实施例实现了一个易拆卸的良好设计,利用集尘碟100与底座400能够在突发性天气情况条件下快速装置仪器,将干湿降尘引入到容器300中收集,可实时开展采样收集,实现了快速安装与良好的收集效果,并且清洁方便,根据使用者的意愿可以将本申请装置拆卸清洗,以二次利用。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容器300包括顶盖301、容器室302和底盖303。在本实施例中,容器300分为三层,上层顶盖301厚1厘米,易拆卸,上述嵌槽320即具体设置于容器300的顶盖301的中心位置,用于卡接过滤引导件200。中层为容器室302,容器室302为中空容器室302,上述收集孔330即设置于嵌槽320内,并与容器室302连通。容器室302下方是底盖303,底盖303厚1厘米,上述螺纹凹槽即具体设置于底盖303的中心位置,用于连接上述底座400。上述顶盖301为可视结构,即,顶盖301是透明的,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能够观察到容器室302内的情况。通过顶盖301实时监测容器室302内的降尘含量,达到合适的收集量时即可停止收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过滤引导件200与上述集尘碟100之间设置有过滤结构(未在附图中示出)。降尘指可沉降的颗粒物,故应除去树叶、枯枝、鸟粪、昆虫、花絮等干扰物。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结构可以是滤纸,由于其材质是纤维制成品,因此它的表面有无数小孔可供液体粒子通过,而体积较大的固体粒子则不能通过。选择合适的滤纸可透过考虑以下几种因素而作决定。其一,硬度:滤纸在过滤时会变湿,一些长时间过滤的实验步骤应考虑使用湿水后较坚韧的滤纸;其二,过滤效率:滤纸上渗水小孔的疏密程度及大小,影响着它的过滤效率,高效率的滤纸过滤速度既快,而且分辨率也高;其三,容量:过滤时积存的固体颗粒或会阻塞滤纸上的小孔,因此渗水小孔越密集,也就表示其容量越高,容许过滤的滤液越多。在本实施例中的滤纸选择的是大孔径滤纸,孔径大,过滤速率快。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过滤结构也可以是其他过滤结构,如不锈钢滤网等。但考虑到造价成本,本申请的这种装置多用于突发性一次性使用,其具有简易性,滤纸的成本较低,在收集完毕后,即可将滤纸扔掉。使用者在进行收集工作时,在过滤引导件200与集尘碟100之间垫多层大孔径滤纸,用于过滤降尘颗粒外等其他杂质。
考虑到本申请的装置多用于突发性的天气较为恶劣的情形,因此本申请装置必须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在本实施例中,集尘碟100是直接放置于过滤引导件200上的,可能会被较为强烈的风吹打掉落,严重影响采集工作,可以在集尘碟100的外壁与过滤引导件200的外壁均增设彼此相互配合的扣接结构(未在附图中示出),增强本申请装置的稳定性。并且,当风较大时,多余的杂质进入容器300内的可能性更大,从而影响了检测结果,因此滤纸的过滤作用尤其重要。使用者在集尘碟100与过滤引导件200之间放置滤纸时,由于彼此相互扣接的集尘碟100与过滤引导件200,也能使滤纸更稳固地夹在两者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有关于某个结构形状的表述,又或者是有关于方位词的描述(如“中心位置”),并非绝对性方位,可以稍有偏移,在其他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综上所述,这种干湿降尘收集器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者在过滤引导件200与集尘碟100之间垫多层大孔径滤纸,集尘碟100放置于过滤引导件200的上方,再将过滤引导件200卡接于容器300的嵌槽320内,然后通过螺钉401将底座400连接于容器300的下方。将组装好的这种干湿降尘收集器吸附于平坦车身处,开始收集后进行计时,通过可视的顶盖301观察容器300内降尘的含量,达到合适的收集量后将底座400卸下扣至集尘碟100上方以停止收集,并记录时间,最后将集尘碟100和过滤引导件200拆卸,将容器300单独分离出来进行采样。
实施例2
请参照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容器300内增设一个收集瓶310,并且在容器300的侧壁增设开门304。在本实施例中,收集瓶310的开口对准收集孔330进行集尘,收集完毕后,将开门304打开取出收集瓶310。本实施例较于实施例1操作更方便,首先,进行采样时不需要将集尘碟100和过滤引导件200拆下,使得容器300单独分离出来,而是直接将收集瓶310取出;其次,收集瓶310体积较于容器300更小,更便于清洗;再者,当容器300作为集尘主体时,若要进行下一次集尘采样,则需先将容器300清洁后二次使用或者更换新的容器300,但容器300拆卸繁琐,而本实施例中的收集瓶310因体积比容器300小,拿取方便,可以迅速的将收集瓶310清洁再放入容器300内,也可以提前准备多个收集瓶310,二次集尘时更换新的收集瓶310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这种干湿降尘收集器的是这样工作的:
使用者在过滤引导件200与集尘碟100之间垫多层大孔径滤纸,集尘碟100放置于过滤引导件200的上方,再将过滤引导件200卡接于容器300的嵌槽320内,然后通过螺钉401将底座400连接于容器300的下方,最后将收集瓶310放入容器300内,并且对准收集孔330。将组装好的这种干湿降尘收集器吸附于平坦车身处,开始收集后进行计时,通过可视的顶盖301观察容器内降尘的含量,达到合适的收集量后将底座400卸下扣至集尘碟100上方以停止收集,并记录时间,最后通过开门304取出收集瓶310进行采样。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包括集尘碟100,上述集尘碟100设有过滤孔101,上述集尘碟100可拆卸连接有过滤引导件200,上述过滤孔101与上述过滤引导件200连通,上述过滤引导件200下方卡接有容器300,上述容器300远离上述过滤引导件20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底座400。使用者将集尘碟100放置于过滤引导件200的上方,再将过滤引导件200卡接于容器300内,然后将底座400连接于容器300的下方,将组装好的这种干湿降尘收集器吸附于平坦车身处,开始收集后进行计时。进一步的,通过可视的顶盖301实时监测容器300内的降尘含量,达到合适的收集量后将底座400卸下扣至集尘碟100上方以停止收集,并记录时间。当收集工作结束后,使用者根据其意愿可以轻松将本装置拆卸清洁,以二次利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个应用于突发性天气环境下、一次性易拆卸的良好设计,利用集尘碟100与底座400能够在突发性天气情况条件下快速装置仪器,将干湿降尘引入到容器300中收集,可实时开展采样收集,具有快速安装、良好的收集效果、清洁方便等优点,可解决突发性环境情况如沙尘天气的一次性干湿降尘的收集,进而实现对突发性天气环境的降尘成分分析与降尘量计算,对于突发性天气环境干湿检测的一次性收集工作提供了便利。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包括集尘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碟设有过滤孔,所述集尘碟可拆卸连接有过滤引导件,所述过滤孔与所述过滤引导件连通,所述过滤引导件下方卡接有容器,所述容器远离所述过滤引导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底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降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顶盖、容器室和底盖,所述顶盖设置有与所述过滤引导件的外壁配合的嵌槽,所述嵌槽设置有与所述过滤引导件的内壁匹配的收集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湿降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为可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湿降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设置有螺纹凹槽,所述底座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凹槽匹配的螺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湿降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内设置有收集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湿降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侧壁设置有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干湿降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引导件为中空圆柱形导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湿降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引导件与所述集尘碟之间设置有过滤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湿降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包括滤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湿降尘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碟呈锥形设置。
CN202023333777.X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 Active CN214373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3777.XU CN214373658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3777.XU CN214373658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3658U true CN214373658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52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33777.XU Active CN214373658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36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1246A (zh) * 2022-01-24 2022-05-06 北京师范大学 大气微塑料沉降采样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1246A (zh) * 2022-01-24 2022-05-06 北京师范大学 大气微塑料沉降采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73658U (zh) 一种干湿降尘收集器
CN211753971U (zh) 一种便携式研究大气沉降中微塑料污染的试验装置
CN213085977U (zh) 一种用于环境检测的微生物采样器
CN220590637U (zh) 一种二次分离式中大型土壤动物分离装置
CN215262677U (zh) 一种可吸入颗粒物自动采样装置
CN208653884U (zh) 一种用于采集空气中持久性有机物含量的采集装置
CN217688085U (zh) 一种粉尘采集装置
CN214382821U (zh) 一种环境检测用固体废弃物多级筛分装置
CN211328339U (zh) 具有过滤功能的水样采样瓶
CN211035926U (zh) 一种用于环境检测的微生物采样器
CN209911040U (zh) 一种水体颗粒物采样器
CN209280385U (zh) 一种废气有机物筛选采样装置
CN208031218U (zh) 血液过滤采集装置
CN207991898U (zh) 一种大气颗粒物的采集装置
CN2485645Y (zh) 有机污染物采样仪
CN113188849A (zh) 一种大气沉降微塑料的自动采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8725782U (zh) 一种洁净室微尘粒子分析用取样器
CN101231220B (zh) 被动式大气气溶胶个人采样器
CN220339793U (zh) 一种室内环境检测用采样装置
CN216594373U (zh) 一种大气检测固体成分收集装置
CN218865626U (zh) 一种微塑料分级分离过滤套装及装置
CN215027011U (zh) 一种功能陶瓷粉末制备车间用降尘装置
CN217237378U (zh) 一种大气颗粒物采样器
CN203866896U (zh) 一种户外雨水收集装置
CN218444670U (zh) 一种防鸟防溢降尘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