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3106U - 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 - Google Patents

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3106U
CN214373106U CN202023312720.1U CN202023312720U CN214373106U CN 214373106 U CN214373106 U CN 214373106U CN 202023312720 U CN202023312720 U CN 202023312720U CN 214373106 U CN214373106 U CN 214373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avity
shell
chamber
transmi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127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启孟
刘庆
王小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WECAN PRECISION INSTRUMENTS Co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WECAN PRECISION INSTRUMENT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WECAN PRECISION INSTRUMENTS Co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WECAN PRECISION INSTRUMENTS Co
Priority to CN2020233127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3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3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31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包括变送器的壳体,该变送器的壳体内有传感器腔室、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调整电路腔室、主电路腔室和端子电路腔室;所述主电路腔室内部设置有铅盒;所述传感器腔室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相通;该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与所述调整电路腔室相通;该调整电路腔室经变送器密道与所述主电路腔室内的铅盒相通;所述调整电路腔室还与端子电路腔室相通;有益效果是:通过电路分区削弱核辐射对电路的影响,使得压力变送器精准测量数值并进行显示,且延长压力变送器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送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压力变送器主要由测压元件传感器(也称作压力传感器)、测量电路和过程连接件三部分组成。现有技术中,在核工业等一些有辐射干扰的环境下,变送器内部的电路都会受到辐射的干扰。当变送器内部的电路受到辐射干扰,变送器将不能精准测量数值并进行显示。由于出现误差故障,则面临变送器更换、安装,在辐射的情况下会对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故有必要针对在核工业等一些有辐射干扰的环境下,设计出一款适用于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的布局结构用于削弱辐射信号的干扰增强压力变送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能够削弱辐射信号干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包括变送器的壳体,包括变送器的壳体,该变送器的壳体内有传感器腔室、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调整电路腔室、主电路腔室和端子电路腔室;所述主电路腔室内部设置有铅盒;所述传感器腔室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相通;该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与所述调整电路腔室相通;该调整电路腔室经变送器密道与所述主电路腔室内的铅盒相通;所述调整电路腔室还与端子电路腔室相通;所述传感器腔室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所述调整电路腔室设置有零点调整电路、振荡控制电路、解调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和线性调整电路;所述铅盒内设置有稳压源和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端子电路腔室设置有端子排;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与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依次连接;所述解调电路连接有温度补偿电路、线性调整电路和振荡控制电路;所述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之间的连接线路上连接有零点调整电路;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连接稳压源;所述稳压源连接所述解调电路,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经所述变送器密道、调整电路腔室与所述端子排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铅盒的设置能够削弱核辐射对信号的干扰;稳压源用于对产生的电压进行稳压,有效避免尖峰信号和电压突变的情况产生损坏电路。线性调整电路中改变电位器的电阻可以改变电流,使压力变送器产生的误差变小。采用上述布局结构,将主要的信号处理部分置于铅盒内部,有效的保护电路,同时保证了信号处理的准确性,提高了整个变送器的处理精度。使其在核环境条件下使用时,可符合核级变送器的需求。并且设置核辐射隔离的铅盒,可以有效避免辐射对电路中电子元器件的辐射、腐蚀。延长核环境下变送器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频率,有效降低工作人员与核环境接触的时间和次数。将检测和信号处理分腔室设置,保证了每个电路的处理过程,相互独立。
进一步的描述,所述变送器的壳体包括检测端壳体和电控壳体,所述电控壳体与所述检测端壳体连接,所述电控壳体上连接有信号连接端头;所述检测端壳体内开有所述传感器腔室,所述检测端壳体和电控壳体连接处开有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所述电控壳体内部设有所述调整电路腔室与所述主电路腔室。
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检测端壳体上开有至少两个检测孔,该检测孔与传感器腔室相通;所述电控壳体壳壁上开有检测信号输入孔,该检测信号输入孔处的壳壁沿检测信号输入孔的延伸方向周向向外凸出形成呈环状的传感器连接部,该传感器连接部接所述检测端壳体,并在连接处,围成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所述电控壳体壳壁上开有检测信号输入孔,该检测信号输入孔处的壳壁沿检测信号输入孔的延伸方向周向向外凸出形成呈环状的传感器连接部,该传感器连接部接所述检测端壳体,并在连接处,围成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
采用上述方案,对称设置的检测孔,用于获取不同压力值,从而得到压差信号。
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电控壳体包括的表头壳筒,该表头壳筒内部沿径向横设有隔板,该隔板将调整电路腔室和控制电路腔室隔开;该控制电路腔室包括第一转接电路腔室和主电路腔室;所述铅盒包括表头下防护板,该表头下防护板凹槽底部开有过第一过孔,所述表头下防护板的防护面侧设置有呈盲筒状的表头防护筒;该表头防护筒筒底部开有第二过孔,所述表头防护筒远离所述表头下防护板的端部设置有表头上防护板,二者同轴设置;所述表头下防护板与所述表头防护筒的筒底部抵接围成第一转接电路腔室;所述表头防护筒与所述表头上防护板围成主电路腔室。
采用上述方案,压力传感器转接信号可以快速的传递到解调电路中。
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电控壳体包括的表头壳筒,该表头壳筒内部沿径向横设有隔板,该隔板将调整电路腔室和控制电路腔室隔开;该控制电路腔室包括第一转接电路腔室和主电路腔室;所述控制电路腔室内放置铅盒,该铅盒内有防辐射的变送器密道;该铅盒包括表头下防护板,表头下防护板凹槽底部开有过第一过孔,所述表头下防护板的防护面侧设置有呈盲筒状的表头防护筒;该表头防护筒筒底部开有第二过孔,所述表头防护筒远离所述表头下防护板的端部设置有表头上防护板,二者同轴设置;所述表头下防护板与所述表头防护筒的筒底部抵接围成第一转接电路腔室;所述表头防护筒与所述表头上防护板围成主电路腔室。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转接电路腔室、主电路腔室放置在防护板组成的铅盒内更具备抗辐射和抗干扰能力。
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第一过孔、第二过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过孔、第一转接电路腔室、第二过孔、主电路腔室相通,且所述第一过孔、第一转接电路腔室、第二过孔的路径形成所述变送器密道;所述隔板上开有第三过孔,该第三过孔正对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经第二过孔与第一转接电路腔室内部的第一转接电路板一端连接,该第一转接电路板另一端经第一过孔、第三过孔、所述调整电路腔室与所述端子排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过孔的位置限定了第一转接电路的输入端口,第二过孔的位置限定了第一转接电路的输出端口。第一过孔、第二过孔设置在最远端的两侧,使两过孔之间的距离最大,可以延长辐射信号衰减距离。其中,最远端的距离根据表头防护筒内径决定。在变送器密道中辐射信号经第一过孔、转接电路腔室、第二过孔等至少两次转弯后,可以有效的被削弱。
再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电控壳体上连接有信号连接端头;所述信号输出孔处的壳壁沿信号输出孔的延伸方向周向外凸出形成呈环状的信号输出连接部;所述信号输出连接部接航空插座底座,该航空插座底座底部的连接处形成端子电路腔室。
采用上述方案,信号输出量的大小是根据给筒体内部电路电流来决定,则根据信号输出孔,实现仪表供电并得到检测到的压差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壳体电路结构进行设计,对压力变送器的检测、信号处理、信号输出几大部分电路进行分区设定腔室进行电路布置,在防辐照的控制电路腔室安装防辐照的铅盒用来削弱核辐射对电路的影响,使得压力变送器精准测量数值并进行显示,且延长压力变送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安装效果图;
图2是变送器壳体爆炸示意图;
图3是变送器壳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变送器壳体信号连接端头断开剖视图;
图5是图4中局部放大图C;
图6是图4中A-A剖视图;
图7是铅盒结构示意图;
图8是铅盒前视图;
图9是图9中A-A处的剖面图;
图10是变送器密道布置线路走向与辐射信号走向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12a是图12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12b是图12的局部放大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结合图1、图2和图5可以看出,包括括变送器的壳体,该变送器的壳体内有传感器腔室70、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71、调整电路腔室72、主电路腔室74和端子电路腔室75;所述主电路腔室 74内部设置有铅盒50;所述传感器腔室70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71 相通;该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71与所述调整电路腔室72相通;该调整电路腔室72经变送器密道与所述主电路腔室74内的铅盒50相通;所述调整电路腔室72还与端子电路腔室75相通;
从图1、图4和图5可以看出,所述传感器腔室70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铅盒50内设置有稳压源和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端子电路腔室75设置有端子排;
从图12和图12b可以看出,所述稳压源包括第一串联稳压二极管Z1,该第一串联稳压二极管Z1由稳压二极管Z11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2的阳极连接组成;所述稳压二极管Z12阴极连接第五电阻R5,该第五电阻R5连接第一端子排第一端口;所述第五电阻R5和稳压二极管Z12阴极的公共端接电源VCC;所述稳压二极管Z12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1的阳极的公共端连接到第十九电阻R19 的一端,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接解调电路的解调输出端;该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三电阻R23后接地;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和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公共端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Z11阴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二十二电阻R22 的一端;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Z11阴极的公共端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中的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
从图12、图12a和图12b可以看出,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包括阻尼调整电路和量程调整电路;所述量程调整电路包括第六电位器PP6,该第六电位器 PP6的电阻端的一端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接第三端子排的第一端子;所述第六电位器PP6的电阻端的另一端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第六电位器PP6的滑动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该第三十四电阻R34另一端经第四电位器PP4的电阻端、第三十五电阻R35与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位器PP4的电位端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该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第六电位器PP6的滑动端;所述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依次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四电阻R24;阻尼调整电路的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接信号回路中的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六电位器PP6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从图12还可以看出,所述振荡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十一电阻R11的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接第四耦合电感TID 的一端;该第四耦合电感TID另一端经第十二电阻R12的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 C7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第五耦合电感TIE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耦合电感TIE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四耦合电感TID和第五耦合电感TIE的同名端串接有第六电容C6,所述第十二电阻R12接解调电路仪表放大器输出端。
从图11可以看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与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依次连接;所述解调电路连接有温度补偿电路、线性调整电路和振荡控制电路;所述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之间的连接线路上连接有零点调整电路;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连接稳压源;所述稳压源连接所述解调电路。
从图3可以看出,所述变送器的壳体包括检测端壳体1和电控壳体2,所述电控壳体2与所述检测端壳体1连接,所述电控壳体2上连接有信号连接端头3;
从图1和图3可以看出,所述检测端壳体1内开有所述传感器腔室70,所述检测端壳体1和电控壳体2连接处开有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71,所述电控壳体2内部设有所述调整电路腔室72与所述主电路腔室74。
从图1、图2、图3和图6可以看出,所述检测端壳体1上开有至少两个检测孔11,该检测孔11与传感器腔室70相通;
从图1、图12和图12a可以看出,所述电控壳体2壳壁上开有检测信号输入孔21,该检测信号输入孔21处的壳壁沿检测信号输入孔的延伸方向周向向外凸出形成呈环状的传感器连接部,该传感器连接部接所述检测端壳体1,并在连接处,围成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71。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71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包括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经第十一电容C11连接第三串联二极管D03的阳极,该第三串联二极管D03的阴极依次经第一匀压电阻R01 与第二匀压电阻R02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匀压电阻R02另一端连接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阳极,该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阴极经第十二电容C12连接第二端口;所述第十二电容C12与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公共端连接第二串联二极管 D02的阳极,该第二串联二极管D02的阴极连接第一串联二极管D01的阳极;所述第三串联二极管D03和第十一电容C11的公共端连接第一串联二极管D01的阴极;所述第三端口连接第十三电容C13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接地;所述第三串联二极管D03和第一匀压电阻R01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串联二极管D01和第二串联二极管D02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匀压电阻R02与第四串联二极管D04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的第三输出端。
从图1、图2、图7、图8和图9可以看出,所述电控壳体2包括的表头壳筒23,该表头壳筒23内部沿径向横设有隔板26,该隔板26将调整电路腔室72 和控制电路腔室隔开;该控制电路腔室包括第一转接电路腔室73和主电路腔室 74;所述铅盒50包括表头下防护板51,该表头下防护板51凹槽底部开有过第一过孔,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的防护面侧设置有呈盲筒状的表头防护筒53;该表头防护筒53筒底部开有第二过孔,所述表头防护筒53远离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的端部设置有表头上防护板57,二者同轴设置;
从图1、图12和图12a可以看出,所述调整电路腔室(72)设置有解调电路、零点调整电路、振荡控制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和线性调整电路;所述解调电路中包括第一耦合电感TIA、第二耦合电感TIB和第三耦合电感TIC;该第一耦合电感TIA、第二耦合电感TIB和第三耦合电感TIC采用同名端相连;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和第二耦合电感TIB一端间连接有第三电容C3,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作为所述解调电路中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和第三耦合电感TIC的一端间连接有第四电容C4;该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所述第二耦合电感TIB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作为所述解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作为解调电路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并联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十九电阻R29一端;该第二十九电阻的一端接第二电容C2;该第二十九电阻R29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 的阳极,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该第一二极管D1 的阴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三耦合电感 TIC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的公共端经第一电容C1连接在第一耦合电感TIA的一端;所述第一耦合电感TIA的另一端连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三耦合电感TIC的另一端连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一有极电容C21;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经第十五电阻R15接电源VCC;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十五电阻R15公共端经第十六电阻R16与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经第十三电阻R13接电源VCC;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三电阻R13的公共端与所述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该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该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接解调电路中的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十四电阻R14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公共端连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输出端,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输出端连接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反相输入端;所述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经第十七电阻R17接电源VCC,所述振幅控制仪表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十七电阻R17的公共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该第十八电阻R18另一端作为解调电路的解调输出端。
从图12和图12b还可以看出,所述零点调整电路包括第五电位器PP5,该第五电位器PP5滑动端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该第五电位器PP5电阻端一端接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该第四电阻的R4的一端接第一端子排的第四端子;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第二十电阻R22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位器PP5电阻端另一端接第二十四电阻R24;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二耦合电感TIB的另一端。
从图12a和图12b还可以看出,所述线性调整电路包括第三电位器PP3,该第三电位器PP3电阻端接解调电路中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和滑动端接解调电路中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温度补偿电路包括热敏电阻Rt,该热敏电阻Rt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并联,所述热敏电阻Rt与第一电阻R1并联的公共端接负电阻R-的一端;该负电阻R-的一端接解调电路中第十四电阻R14 和第十六电阻R16的公共端;所述负电阻R-的一端接正电阻R+的一端,该正电阻R+的另一端接电源VCC;所述热敏电阻Rt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电容的C5另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和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耦合电感TIB的另一端连接。
从图9可以看出,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与所述表头防护筒53的筒底部抵接围成第一转接电路腔室73;所述表头防护筒53与所述表头上防护板57围成主电路腔室74。从图9可以看出,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与所述表头防护筒53 的筒底部抵接围成第一转接电路腔室73;所述表头防护筒53与所述表头上防护板57围成主电路腔室74。
从图9,图10可以看出,所述第一过孔、第二过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过孔、第一转接电路腔室73、第二过孔、主电路腔室74相通,且所述第一过孔、第一转接电路腔室73、第二过孔的路径形成变送器密道。所述隔板26上开有第三过孔,该第三过孔正对所述第一过孔;
从图2和图9可以看出,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经第二过孔与第一转接电路腔室73内部的第一转接电路板一端连接,该第一转接电路板另一端经第一过孔、第三过孔、所述调整电路腔室72与所述端子排连接。
从图1、图2和图5可以看出,所述调整电路腔室72对应的电控壳体2上开有信号输出孔22,所述信号输出孔22处的壳壁沿信号输出孔的延伸方向周向外凸出形成呈环状的信号输出连接部;所述信号输出连接部接信号连接端头3的航空插座底座31,该航空插座底座31底部的连接处形成端子电路腔室75。

Claims (6)

1.一种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送器的壳体,该变送器的壳体内有传感器腔室(70)、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71)、调整电路腔室(72)、主电路腔室(74)和端子电路腔室(75);所述主电路腔室(74)内部设置有铅盒(50);
所述传感器腔室(70)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71)相通;该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71)与所述调整电路腔室(72)相通;该调整电路腔室(72)经变送器密道与所述主电路腔室(74)内的铅盒(50)相通;所述调整电路腔室(72)还与端子电路腔室(75)相通;
所述传感器腔室(70)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71)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所述调整电路腔室(72)设置有零点调整电路、振荡控制电路、解调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和线性调整电路;所述铅盒(50)内设置有稳压源和电压/电流转换电路;所述端子电路腔室(75)设置有端子排;
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与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依次连接;所述解调电路连接有温度补偿电路、线性调整电路和振荡控制电路;所述解调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之间的连接线路上连接有零点调整电路;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连接稳压源;所述稳压源连接所述解调电路,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经所述变送器密道、调整电路腔室(72)与所述端子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送器的壳体包括检测端壳体(1)和电控壳体(2),所述电控壳体(2)与所述检测端壳体(1)连接,所述电控壳体(2)上连接有信号连接端头(3);
所述检测端壳体(1)内开有所述传感器腔室(70),所述检测端壳体(1)和电控壳体(2)连接处开有所述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71),所述电控壳体(2)内部设有所述调整电路腔室(72)与所述主电路腔室(7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端壳体(1)上开有至少两个检测孔(11),该检测孔(11)与传感器腔室(70)相通;
所述电控壳体(2)壳壁上开有检测信号输入孔(21),该检测信号输入孔(21)处的壳壁沿检测信号输入孔的延伸方向周向向外凸出形成呈环状的传感器连接部,该传感器连接部接所述检测端壳体(1),并在连接处,围成压力传感器转接电路腔室(7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壳体(2)包括的表头壳筒(23),该表头壳筒(23)内部沿径向横设有隔板(26),该隔板(26)将调整电路腔室(72)和控制电路腔室隔开;该控制电路腔室包括第一转接电路腔室(73)和主电路腔室(74);
所述铅盒(50)包括表头下防护板(51),该表头下防护板(51)凹槽底部开有过第一过孔,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的防护面侧设置有呈盲筒状的表头防护筒(53);该表头防护筒(53)筒底部开有第二过孔,所述表头防护筒(53)远离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的端部设置有表头上防护板(57),二者同轴设置;
所述表头下防护板(51)与所述表头防护筒(53)的筒底部抵接围成第一转接电路腔室(73);所述表头防护筒(53)与所述表头上防护板(57)围成主电路腔室(7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第二过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过孔、第一转接电路腔室(73)、第二过孔、主电路腔室(74)相通,且所述第一过孔、第一转接电路腔室(73)、第二过孔的路径形成所述变送器密道;
所述隔板(26)上开有第三过孔,该第三过孔正对所述第一过孔;
所述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输出端经第二过孔与第一转接电路腔室(73)内部的第一转接电路板一端连接,该第一转接电路板另一端经第一过孔、第三过孔、所述调整电路腔室(72)与所述端子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电路腔室(72)对应的电控壳体(2)上开有信号输出孔(22),所述信号输出孔(22)处的壳壁沿信号输出孔的延伸方向周向外凸出形成呈环状的信号输出连接部;所述信号输出连接部接信号连接端头(3)的航空插座底座(31),该航空插座底座(31)底部的连接处形成端子电路腔室(75)。
CN202023312720.1U 2020-12-31 2020-12-31 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 Active CN214373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2720.1U CN214373106U (zh) 2020-12-31 2020-12-31 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2720.1U CN214373106U (zh) 2020-12-31 2020-12-31 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3106U true CN214373106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51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12720.1U Active CN214373106U (zh) 2020-12-31 2020-12-31 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31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0033B2 (en) Capactive pressure sensor incorporating a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mpatible with hot environments
US2848710A (en) Remote reading fluid pressure gauge
CA1192055A (en) Pressure and differential pressure detectors and transmitter for use in hostile environment
CN210720533U (zh) 一种用于直流计量的高精度tmr电流传感器
CN105651409A (zh) 热电偶冷端补偿测温电路和装置
CN214373106U (zh) 防辐照的变送器电路布局结构
CN105953715A (zh) 一体化结构智能总线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CN103335588A (zh) 一种高压密闭容器设备壳体形变的测量方法
CN112798174A (zh) 高精度核级压力变送器
CN214748596U (zh) 压力变送器
CN212872611U (zh) 一种高压计量用标准电流互感器
CN217111244U (zh) 核级压力变送器
US4417476A (en) Charge converter for vibration monitoring instrumentation
CN114112179B (zh) 一种带隔热结构的电流型高精度压力传感器
CN213301548U (zh) 一种压力变送器
CN210322053U (zh) 一种温度检测系统
CN110186515B (zh) 一种蒸汽计量装置
CN212871591U (zh) 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功能的压力变送器
CN104280424A (zh) 基于电容湿度敏感元件的露点测试系统
CN204085771U (zh) 压力变送器
CN221745320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
CN112051434A (zh) 一种精密交直流宽频电压分压的装置及方法
CN111751685A (zh) 一种断路器局放故障与弧光短路故障监测装置
CN214748615U (zh) 基于核工业检测的变送器壳体
CN211123667U (zh) 一种一体化压力温度变送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