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67918U - 一种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67918U
CN214367918U CN202023086342.XU CN202023086342U CN214367918U CN 214367918 U CN214367918 U CN 214367918U CN 202023086342 U CN202023086342 U CN 202023086342U CN 214367918 U CN214367918 U CN 214367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re
channel
water outlet
water inlet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63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63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67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67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67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出水装置,包括温度调节单元、流量调节单元、冷水进入通道、热水进入通道和出水通道,冷水进入通道依次经温度调节单元、流量调节单元与出水通道相连通,热水进入通道依次经温度调节单元、流量调节单元与出水通道相连通;温度调节单元包括第一阀芯,第一阀芯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调节热水进入通道的开度以调节出水温度;流量调节单元包括第二阀芯和与冷水进入通道和热水进入通道连通的混流通道,第二阀芯由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的过程中,调节混流通道的开度以调节出水流量。本申请所述出水装置能对出水温度和出水流量进行独立控制,且具有使用容易、安全以及便于装配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水龙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只出冷水的水龙头已然难以满足人们对冬天使用热水的需求;为此,冷热水混流的水龙头便应运而生,也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然而,目前的冷热水混流的水龙头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例如,这种水龙头的操控手柄在提起手柄的过程中可以调节出水量,在左右转动时可以调节出水温度,并使所述操控手柄既能调节水量,也能调节水温;但是,用户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极易使水龙头排出温度较高的热水,很容易对用户造成烫伤事故,尤其是在幼儿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再比如,这种冷热水混流的水龙头的龙头阀芯受结构设计和功能的限制,阀芯由陶瓷材料制成,导致这种龙头的制造成本较高,价格也较为昂贵;另外,现有的这类水龙头不仅结构复杂,而且较难安装,极大程度地增加了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如果能够使控制水龙头的出水量和调节出水温度由两个控制阀完成,并经过优化设计,将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水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出水装置,包括温度调节单元、流量调节单元、冷水进入通道、热水进入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冷水进入通道依次经所述温度调节单元、所述流量调节单元与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热水进入通道依次经所述温度调节单元、所述流量调节单元与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调节所述冷水进入通道的开度和/或所述热水进入通道的开度以调节出水温度;所述流量调节单元包括第二阀芯和与所述冷水进入通道和所述热水进入通道连通的混流通道,所述第二阀芯由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的过程中,调节所述混流通道的开度以调节出水流量。
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设有所述第一阀芯的容纳腔,所述第一阀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热水进入通道连通的第一过孔和与所述冷水进入通道连通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一阀芯上设有热水过流通道和冷水过流通道,所述热水过流通道能经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混流通道连通,所述冷水过流通道能经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混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阀芯能相对所述容纳腔往复滑动并由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处向另一处移动,所述第一阀芯在移动过程中,以调节所述第一过孔和/或第二过孔的开度。
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阀芯包括阀芯本体和密封体,所述热水过流通道和所述冷水过流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体安装位,所述密封体固设于所述密封体安装位,以使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一阀芯的两端由所述容纳腔外伸,所述第一阀芯的两个外伸端设为触控端,当一个外伸端受压时,所述第一阀芯朝另一端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阀芯由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过程中,位于所述热水过流通道和所述冷水过流通道之间的所述密封体调节所述第一过孔和/或第二过孔的开度。
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温度调节单元还包括球形体和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阀芯至少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球形体相适配且相邻排布的多个凹坑;所述第一阀体上设有与所述凹坑正对设置的第一弹性体安装位,所述第一弹性体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体安装位并使所述球形体与所述凹坑适配抵接;当所述第一阀芯由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过程中,所述球形体从一个凹坑滑越至相邻的另一个凹坑。
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设有所述第一阀芯的容纳腔,所述冷水进入通道和所述热水进入通道均设于所述第一阀体上并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一阀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阀芯包括调节所述冷水进入通道开度的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热水进入通道的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一阀芯能相对所述第一阀体上下运动并由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处向另一处移动,所述第一阀芯在移动过程中,调节所述热水进入通道和/或冷水进入通道的开度。
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调节部与所述冷水进入通道的出水端相适配且位于所述冷水进入通道的出水端一侧,所述第二调节部由所述热水进入通道出水端穿入并由其进水端穿出,于所述第二调节部的穿出端上设有开度调节部;
当所述第一阀芯向上运动过程中,包括所述开度调节部使所述热水进入通道的开度逐渐变小的过程,也包括所述第一调节部远离所述冷水进入通道的出水端且其开度逐渐变大的过程;
当所述第一阀芯向下运动过程中,包括所述开度调节部使所述热水进入通道的开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也包括所述第一调节部靠近所述冷水进入通道的出水端且其开度逐渐变小的过程。
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阀芯上还设有拨动所述第一阀芯的手柄,所述手柄由所述第一阀体外伸至可触碰的位置;
所述温度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二弹性体,于所述热水进入通道的出口端处设有第二弹性体安装位,所述第二弹性体固设于所述第二弹性体安装位以促使所述第一阀芯向上移动。
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流量调节单元包括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的一端密封套设于所述混流通道的出水端外侧,所述第二阀芯设为一端封闭的管状阀芯,于所述第二阀芯的封闭端的侧壁上设有过水孔,所述第二阀芯由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中的一处移动至另一处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阀芯的封闭端调节所述混流通道的出水端的开度;
所述第二阀芯的封闭端位于所述第二阀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阀体的第二端由所述第二阀体外伸并与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密封套装设置,于所述过水孔上方的所述第二阀芯的外周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第二阀芯经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二阀体的内侧壁密封套装设置,所述第二阀芯能相对所述出水通道和所述第二阀体上下滑动。
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流量调节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阀芯相适配的转动手柄,于所述第二阀芯的外侧壁和所述转动手柄与所述外侧壁相适配的位置中的一处设置导向槽,两者中的另一处设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凸起;
当转动所述转动手柄时,所述凸起沿所述导向槽滑动并促使所述第二阀芯上下运动,以调节所述混流通道出水口处的开度。
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出水装置还包括出水通道限位座和两端连通的第三阀体,所述出水通道限位座设有出水通道限位孔,所述出水通道穿经所述出水通道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阀体的第二端密封套装设置,所述第三阀体套设于所述第二阀体的外侧,所述第三阀体的一端包括至少部分所述混流通道且与所述第一阀体旋扣连接,所述第三阀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通道限位座旋扣连接。
本申请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根据相关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
通过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出水装置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使所述出水装置包括温度调节单元和流量调节单元分别对所述出水装置的出水温度和出水流量进行分别独立控制,不仅使温度和流量的调节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可有效地避免由于使用不当对用户造成烫伤的风险。
2.本申请通过使所述温度调节单元采用两端按压的方式实现对所述冷水进入通道的出水量和/或所述热水进入通道的出水量进行配比,进而实现出水装置的出水温度的调节,不仅具有方便操作的优点,而且仅通过对具有热水过流通道和冷水过流通道的第一阀芯与设置在第一阀体上的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调节便可以实现出水装置的出水温度的调节,进而所述出水装置的温度调节单元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装配。
3.本申请通过使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球形体和第一弹性体,并使所述球形体在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作用下使所述球形体与设置在所述阀芯至少一端的多个凹坑相配合,在按压所述阀芯以调节出水温度时,所述球形体在滑越到不同的所述凹坑的过程中,能够给用户提供温控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避免用力过猛造成调温不当的问题。
4.本申请还通过使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阀体上下运动的第一阀芯,在所述第一阀芯上下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芯上的第一调节部和第二调节部便可对所述热水进入通道和冷水进入通道的水流量实施控制,所述温度调节单元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便于装配,而且具有便于操控的优点。
5.本申请通过使所述流量调节单元包括导向槽和与之适配的凸起,在转动所述转动手柄时,使所述第二阀芯能够相对所述混流通道的出水端靠近或远离,便可实现对所述出水装置的出水量的控制,使所述出水装置的流量调节单元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出水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温度调节单元的结构视图一,其中所述第一阀芯处于中位时的状态;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温度调节单元的结构视图二,其中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一过孔的开度减小的状态;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温度调节单元的结构视图三,其中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一过孔的开度处于封闭的状态;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温度调节单元所包括的第一阀芯的结构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温度调节单元所包括的第一阀芯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温度调节单元的结构视图一,其中手柄处于中位状态;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温度调节单元的结构视图二,其中手柄处于上位状态;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温度调节单元的结构视图三,其中手柄处于下位状态;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出水装置的流量调节单元的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出水装置的第二阀芯的结构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出水装置的出水通道限位座的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出水装置的第三阀体的结构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出水装置的第二阀芯和转动手柄所形成组件的结构视图一;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出水装置的第二阀芯和转动手柄所形成组件的结构视图二;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转动手柄的结构视图。
其中,
1温度调节单元,11第一阀芯,110阀芯本体,1101凹坑,111密封体,112第一调节部,113第二调节部,1131开度调节部,12第一阀体,121容纳腔,1211第一过孔,1212第二过孔,122热水过流通道,123冷水过流通道,124第一弹性体安装位,13球形体,141第一弹性体,142第二弹性体,
2流量调节单元,21第二阀芯,211过水孔,22第二阀体,
3冷水进入通道,
4热水进入通道,
5出水通道,
6手柄,
7转动手柄,71导向槽,72凸起,
8第三阀体,81出水通道限位座,811出水通道限位孔,
9混流通道,
10过渡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中,所谓的“调节A的开度”是指调节A的过水量。例如,调节所述冷水进入通道的开度是指调节所述冷水进入通道的过水量。
为便于描述,下文中的“前”、“后”、“左”、“右”、“上”、“下”为出水装置使用时,相对使用者的方位。
如图1至17所示的出水装置,包括温度调节单元1、流量调节单元2、冷水进入通道3、热水进入通道4和出水通道5,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依次经所述温度调节单元1、所述流量调节单元2与所述出水通道5相连通,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依次经所述温度调节单元1、所述流量调节单元2与所述出水通道5相连通;所述温度调节单元1包括第一阀芯11,所述第一阀芯11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调节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的开度和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的开度以调节出水温度;所述流量调节单元2包括第二阀芯21和与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和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连通的混流通道9,所述第二阀芯21由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的过程中,调节所述混流通道9的开度以调节出水流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出水装置不做具体的限制,但优选地使所述出水装置设为水龙头;另外,本申请中的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和所述出水通道5的结构形式也不做具体的限定,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其设为相应的管路;例如,可选择性地使所述出水通道5设为如图1所示的折弯管。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还可选择性地使所述温度调节单元1包括第一阀芯11,所述第一阀芯11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通过调节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的开度或调节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的开度以调节出水温度。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时,可选择性地通过直接调节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的出水端的开度和/或调节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的出水端的开度的方式来达到调节出水温度的目的,也可以通过间接的调节方式调节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的开度和/或调节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的开度得方式来达到调节出水温度的目的。本申请通过使所述出水装置包括温度调节单元和流量调节单元分别对所述出水装置的出水温度和出水流量进行分别独立控制,可有效地避免由于使用不当对用户造成烫伤的风险。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温度调节单元1包括第一阀体12,所述第一阀体12设有所述第一阀芯11的容纳腔121,所述第一阀体12位于所述容纳腔121内,所述容纳腔12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连通的第一过孔1211和与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连通的第二过孔1212,所述第一阀芯11上设有热水过流通道122和冷水过流通道123,所述热水过流通道122能经所述第一过孔1211与所述混流通道9连通,所述冷水过流通道123能经所述第二过孔1212与所述混流通道9连通;所述第一阀芯11能相对所述容纳腔121往复滑动并由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处向另一处移动,所述第一阀芯11在移动过程中,以调节所述第一过孔1211和第二过孔1212的开度,进而达到调节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的开度和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的开度的目的。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申请还可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阀芯11在移动过程中,以调节所述第一过孔1211或第二过孔1212的开度,进而达到调节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的开度或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的开度的目的。具体如图3至图5所示,其在所述第一阀芯11的运动过程中,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过孔1211的开度来间接调节所述热水过流通道122的开度,进一步调节流入所述混流通道9内的冷水和热水的配比,以达到调节所述出水装置的出水温度的目的。本申请通过使所述温度调节单元1可采用两端按压的方式实现对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的出水量和/或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的出水量进行配比,进而实现出水装置的出水温度的调节,不仅具有方便操作的优点,而且仅通过对具有热水过流通道122和冷水过流通道123的第一阀芯11与设置在第一阀体12上的第一过孔1211和第二过孔1212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调节便可以实现出水装置的出水温度的调节,进而所述出水装置的温度调节单元1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装配。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阀芯11包括阀芯本体110和密封体111,所述热水过流通道122和所述冷水过流通道123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体安装位,所述密封体111固设于所述密封体安装位,以使所述第一阀芯11与所述容纳腔121的侧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一阀芯11的两端由所述容纳腔121外伸,所述第一阀芯11的两个外伸端设为触控端,当一个外伸端受压时,所述第一阀芯11朝另一端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阀芯11由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过程中,位于所述热水过流通道122和所述冷水过流通道123之间的所述密封体111调节所述第一过孔1211和/或第二过孔1212的开度。
作为本实施例下的优选示例,如图2至图7所示,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温度调节单元1还包括球形体13和第一弹性体141,所述第一阀芯11的两端的侧壁上均设有与所述球形体13相适配且相邻排布的多个凹坑1101;所述第一阀体12上设有与所述凹坑1101正对设置的第一弹性体安装位124,所述第一弹性体141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体安装位124并使所述球形体13与所述凹坑1101适配抵接;当所述第一阀芯11由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过程中,所述球形体13从一个凹坑1101滑越至相邻的另一个凹坑1101。在具体实施时,还可选择性地在所述第一阀芯11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球形体13相适配且相邻排布的多个凹坑1101;所述凹坑1101的数量不做具体的限定,在具有实施时,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芯11一端的凹坑1101的数量设为3个、4个、5个、6个或7个,并进一步选择性地使多个所述凹坑1101相邻设置。本申请通过使所述温度调节单元1包括球形体13和第一弹性体141,并使所述球形体13在所述第一弹性体141的作用下使所述球形体13与设置在所述阀芯至少一端的多个凹坑1101相配合,在按压所述阀芯以调节出水温度时,所述球形体13在滑越到不同的所述凹坑1101的过程中,能够给用户提供温控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避免用力过猛造成调温不当的问题。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温度调节单元1包括第一阀体12,所述第一阀体12设有所述第一阀芯11的容纳腔121,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和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均设于所述第一阀体12上并与所述容纳腔121相连通,所述第一阀芯11位于所述容纳腔121内,所述第一阀芯11包括调节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开度的第一调节部112和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的第二调节部113;所述第一阀芯11能相对所述第一阀体12上下运动并由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处向另一处移动,所述第一阀芯11在移动过程中,调节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和/或冷水进入通道3的开度。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8至图10所示,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调节部112与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的出水端相适配且位于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的出水端一侧,所述第二调节部113由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出水端穿入并由其进水端穿出,于所述第二调节部113的穿出端上设有开度调节部1131;当所述第一阀芯11向上运动过程中,包括所述开度调节部1131使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的开度逐渐变小的过程,也包括所述第一调节部112远离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的出水端且其开度逐渐变大的过程;当所述第一阀芯11向下运动过程中,包括所述开度调节部1131使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的开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也包括所述第一调节部112靠近所述冷水进入通道3的出水端且其开度逐渐变小的过程。在具体实施时,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阀芯11上还设有拨动所述第一阀芯11的手柄6,所述手柄6由所述第一阀体12外伸至可触碰的位置;所述温度调节单元1还包括第二弹性体142,于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的出口端处设有第二弹性体安装位,所述第二弹性体142固设于所述第二弹性体安装位以促使所述第一阀芯11向上移动。
作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11至图16所示,本申请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示例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可变换的实施例及可变换的示例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流量调节单元2包括第二阀体22,所述第二阀体22的一端密封套设于所述混流通道9的出水端外侧,所述第二阀芯21设为一端封闭的管状阀芯,于所述第二阀芯21的封闭端的侧壁上设有过水孔211,所述第二阀芯21由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中的一处移动至另一处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阀芯21的封闭端调节所述混流通道9的出水端的开度;所述第二阀芯21的封闭端位于所述第二阀体22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阀体22的第二端由所述第二阀体22外伸并与所述出水通道5的一端密封套装设置,于所述过水孔211上方的所述第二阀芯21的外周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第二阀芯21经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二阀体22的内侧壁密封套装设置,所述第二阀芯21能相对所述出水通道5和所述第二阀体22上下滑动。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所述环形凸起上设有环形的密封体安装槽,于所述密封体安装槽内设置密封圈,以使所述第二阀芯21与所述第二阀体22的内壁密封连接。本申请还通过使所述温度调节单元1包括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阀体12上下运动的第一阀芯11,在所述第一阀芯11上下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阀芯11上的第一调节部112和第二调节部113便可对所述热水进入通道4和冷水进入通道3的水流量实施控制,所述温度调节单元1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便于装配,而且具有便于操控的优点。
作为前述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5和图16所示,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流量调节单元2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阀芯21相适配的转动手柄7,于所述第二阀芯21的外侧壁和所述转动手柄7与所述外侧壁相适配的位置中的一处设置导向槽71,两者中的另一处设有与所述导向槽71相适配的凸起72;当转动所述转动手柄7时,所述凸起72沿所述导向槽71滑动并促使所述第二阀芯21上下运动,以调节所述混流通道9出水口处的开度。本申请通过使所述流量调节单元2包括导向槽71和与之适配的凸起72,在转动所述转动手柄7时,使所述第二阀芯21能够相对所述混流通道9的出水端靠近或远离,便可实现对所述出水装置的出水量的控制,使所述出水装置的流量调节单元2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作为前述实施例下的优选示例,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出水装置还包括出水通道限位座81和两端连通的第三阀体8,所述出水通道限位座81设有出水通道限位孔811,所述出水通道5穿经所述出水通道限位孔811与所述第二阀体22的第二端密封套装设置,所述第三阀体8套设于所述第二阀体22的外侧,所述第三阀体8的一端包括至少部分所述混流通道9且与所述第一阀体12旋扣连接,所述第三阀体8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通道限位座81旋扣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混流通道9可选择性地设为所述第三阀体8上的混流通道9,或包括第三阀体8上的混流通道9;具体如图11所示,于所述第三阀体8和所述第二阀体22之间还设有具有混流通道9的过渡连接件10,并使所述第二阀体22的一端与所述过渡连接件10的部分套装设置,并在安装过程中所述第二阀体22的一端将所述过渡连接件10与所述第三阀体8上的混流通道9出口的外周密封抵接,并于所述过渡连接件10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阀体8上的混流通道相连通的混流通道;在具体工作中,在所述第二阀芯21上下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二阀芯21的封闭端靠近或远离所述过渡连接件10上的混流通道9的出水端,以达到调节所述出水装置的出水量的目的;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所述过渡连接件10设为柔性密封件,具体例如使所述过渡连接件10设为硅胶件。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温度调节单元、流量调节单元、冷水进入通道、热水进入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冷水进入通道依次经所述温度调节单元、所述流量调节单元与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热水进入通道依次经所述温度调节单元、所述流量调节单元与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
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调节所述冷水进入通道的开度和/或所述热水进入通道的开度以调节出水温度;
所述流量调节单元包括第二阀芯和与所述冷水进入通道和所述热水进入通道连通的混流通道,所述第二阀芯由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的过程中,调节所述混流通道的开度以调节出水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设有所述第一阀芯的容纳腔,所述第一阀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热水进入通道连通的第一过孔和与所述冷水进入通道连通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一阀芯上设有热水过流通道和冷水过流通道,所述热水过流通道能经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混流通道连通,所述冷水过流通道能经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混流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阀芯能相对所述容纳腔往复滑动并由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处向另一处移动,所述第一阀芯在移动过程中,以调节所述第一过孔和/或第二过孔的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芯包括阀芯本体和密封体,所述热水过流通道和所述冷水过流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体安装位,所述密封体固设于所述密封体安装位,以使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密封配合;
所述第一阀芯的两端由所述容纳腔外伸,所述第一阀芯的两个外伸端设为触控端,当一个外伸端受压时,所述第一阀芯朝另一端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阀芯由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过程中,位于所述热水过流通道和所述冷水过流通道之间的所述密封体调节所述第一过孔和/或第二过孔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调节单元还包括球形体和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阀芯至少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球形体相适配且相邻排布的多个凹坑;
所述第一阀体上设有与所述凹坑正对设置的第一弹性体安装位,所述第一弹性体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体安装位并使所述球形体与所述凹坑适配抵接;
当所述第一阀芯由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过程中,所述球形体从一个凹坑滑越至相邻的另一个凹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设有所述第一阀芯的容纳腔,所述冷水进入通道和所述热水进入通道均设于所述第一阀体上并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第一阀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一阀芯包括调节所述冷水进入通道开度的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热水进入通道的第二调节部;
所述第一阀芯能相对所述第一阀体上下运动并由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处向另一处移动,所述第一阀芯在移动过程中,调节所述热水进入通道和/或冷水进入通道的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节部与所述冷水进入通道的出水端相适配且位于所述冷水进入通道的出水端一侧,所述第二调节部由所述热水进入通道出水端穿入并由其进水端穿出,于所述第二调节部的穿出端上设有开度调节部;
当所述第一阀芯向上运动过程中,包括所述开度调节部使所述热水进入通道的开度逐渐变小的过程,也包括所述第一调节部远离所述冷水进入通道的出水端且其开度逐渐变大的过程;
当所述第一阀芯向下运动过程中,包括所述开度调节部使所述热水进入通道的开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也包括所述第一调节部靠近所述冷水进入通道的出水端且其开度逐渐变小的过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芯上还设有拨动所述第一阀芯的手柄,所述手柄由所述第一阀体外伸至可触碰的位置;
所述温度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二弹性体,于所述热水进入通道的出口端处设有第二弹性体安装位,所述第二弹性体固设于所述第二弹性体安装位以促使所述第一阀芯向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节单元包括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的一端密封套设于所述混流通道的出水端外侧,所述第二阀芯设为一端封闭的管状阀芯,于所述第二阀芯的封闭端的侧壁上设有过水孔,所述第二阀芯由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中的一处移动至另一处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阀芯的封闭端调节所述混流通道的出水端的开度;
所述第二阀芯的封闭端位于所述第二阀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二阀体的第二端由所述第二阀体外伸并与所述出水通道的一端密封套装设置,于所述过水孔上方的所述第二阀芯的外周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第二阀芯经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二阀体的内侧壁密封套装设置,所述第二阀芯能相对所述出水通道和所述第二阀体上下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节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阀芯相适配的转动手柄,于所述第二阀芯的外侧壁和所述转动手柄与所述外侧壁相适配的位置中的一处设置导向槽,两者中的另一处设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凸起;
当转动所述转动手柄时,所述凸起沿所述导向槽滑动并促使所述第二阀芯上下运动,以调节所述混流通道出水口处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装置还包括出水通道限位座和两端连通的第三阀体,所述出水通道限位座设有出水通道限位孔,所述出水通道穿经所述出水通道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阀体的第二端密封套装设置,所述第三阀体套设于所述第二阀体的外侧,所述第三阀体的一端包括至少部分所述混流通道且与所述第一阀体旋扣连接,所述第三阀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通道限位座旋扣连接。
CN202023086342.XU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出水装置 Active CN214367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6342.XU CN214367918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6342.XU CN214367918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67918U true CN214367918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86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6342.XU Active CN214367918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出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679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0295C (zh) 改进结构的温控水龙头
CN214367918U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208816695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排水阀
CN207093853U (zh) 一种控温稳定的冷热水龙头
CN204805622U (zh) 一种新型双流量出液装置
CN213451854U (zh) 一种水路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燃气热水器供水系统
CN202691158U (zh) 双功能龙头
CN212251407U (zh) 具有恒压恒流功能的角阀
CN207122596U (zh) 一种厨房水龙头
CN209444846U (zh) 一种可调节水压的水龙头
CN201014041Y (zh) 改进结构的温控水龙头
CN204828711U (zh) 一种双流量出液装置
CN207085074U (zh) 一种导尿管阀
CN219282499U (zh) 一种阀门组件
CN220268502U (zh) 一种新型水龙头
CN205742429U (zh) 一种提高防虹吸能力的活塞式进水阀
CN201037558Y (zh) 一种恒温水龙头
CN100480563C (zh) 双向可控水嘴阀
CN210770258U (zh) 液体流量调节装置
CN211288836U (zh) 一种档位阀门
CN211039695U (zh) 一种快开式档位可调角阀
CN219345509U (zh) 一种新型水龙头
CN211145448U (zh) 一种上进冷水的记忆合金恒温阀芯
CN213954434U (zh) 一种便于快速操作的止回阀
CN218914094U (zh) 一种能够控制出水流量的出水龙头连接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