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60768U -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60768U
CN214360768U CN202023091410.1U CN202023091410U CN214360768U CN 214360768 U CN214360768 U CN 214360768U CN 202023091410 U CN202023091410 U CN 202023091410U CN 214360768 U CN214360768 U CN 214360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pump
water
output en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914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engshi Huawei Decoration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ngshi Huawe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ngshi Huawe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ngshi Huawe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914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60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60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60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雨水处理系统,以屋面雨水为水源,将水源置于雨水初期弃流井,雨水初期弃流井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溢流排水管、进水管和弃流排水管,当雨水初期弃流井过满时通过溢流排水管排至室外雨水明沟,当雨水初期弃流井排为冲洗的污水时通过弃流排水管排至室外雨水明沟,通过进水管打入雨水收集水池,通过鼓气装置排入氧气防止雨水收集水池的雨水腐坏,雨水收集水池的水通过第一雨水过滤泵和自动反冲洗过滤器排至混合器,混合器内加加药装置对混合器内的水进行杀菌消毒,达到《城市污水再利用杂用水水质标准》后储存于雨水回用水池,采用加压泵组加压供给室外绿化用水及屋顶清洗冷却用水,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雨水利用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对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也很重视,正在鼓励和积极推广雨水的收集再利用,“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是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并计划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涉及新建项目,其他已建和在建的项目也需要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其中,建筑小区的海绵化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
为了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有些建筑小区内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多高出路面,而雨水由屋面雨落管排入绿化带后会直接流向道路面,给人们的雨天出行带来不便。同时,当绿化养护不到位时,屋面的雨水会将绿化带中的泥土一起冲刷至道路上,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如何在此类建筑小区内构建低影响排水系统,降低小区开发对雨水径流的影响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之一。
现状小区进行海绵改造时多是采用直接将绿化带下沉的方式收集道路和绿化带雨水,但是对于某些绿化带在建设时地势明显高于道路的小区,采用绿化带下沉的方式不易与现有景观协调,甚至容易造成原有景观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如何合理利用雨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雨水处理系统,以屋面雨水为水源,将水源置于雨水初期弃流井1,雨水初期弃流井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溢流排水管16、进水管17和弃流排水管18,当雨水初期弃流井1过满时通过溢流排水管16排至室外雨水明沟,当雨水初期弃流井1排的是冲洗的污水时通过弃流排水管18排至室外雨水明沟,通过进水管17打入雨水收集水池2,通过鼓气装置排入氧气防止雨水收集水池2的雨水腐坏,雨水收集水池2的水通过第一雨水过滤泵7和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 排至混合器10,混合器10内加加药装置9对混合器10内的水进行杀菌消毒,达到《城市污水再利用杂用水水质标准》后储存于雨水回用水池11,再采用变频加压泵组加压供给室外绿化用水及屋顶清洗冷却用水,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雨水利用率高。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初期弃流井1、雨水收集水池2、鼓气装置、第一雨水过滤泵7、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加药装置9、混合器10、雨水回用水池11、雨水加压泵组12、屋面洒水清洗系统13、室外绿化洒水系统14和汽车装运取洒水冷却系统15,其特征在于:屋面雨水排水管的输出端连接雨水初期弃流井1的输入端,所述雨水初期弃流井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溢流排水管16、进水管17和弃流排水管18的输入端,溢流排水管16和弃流排水管18的输出端连接室外雨水明沟,进水管17的输出端连接雨水收集水池2 的输入端,雨水收集水池2的输入端还连接有鼓气装置的输出端,雨水收集水池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雨水过滤泵7的输入端,第一雨水过滤泵7的输出端连接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输入端,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输出端连接混合器10的输入端,混合器10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加药装置9,混合器10的输出端连接雨水回用水池11的输入端,雨水回用水池11的输出端连接雨水加压泵组12的输入端,雨水加压泵组1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屋面洒水清洗系统13、室外绿化洒水系统14和汽车装运取洒水冷却系统15的输入端,雨水加压泵组12与控制柜电性连接,加药装置9与控制柜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雨水收集水池2和雨水回用水池11均位于地下钢筋混凝土以下,不会占用公共空间,节省了空间使用率,雨水收集水池2容量为620-650 吨,雨水回用水池11容量为100-150吨。
进一步的,鼓气装置包括曝气管4和罗茨风机5,雨水收集水池2的输入端还连接曝气管4的输出端,曝气管4的输出端上设有曝气头,曝气管4的输入端连接罗茨风机5,曝气是采用罗茨风机5通过风管将大量的空气压入专用的曝气头,曝气头将空气均匀分布到水中,空气中的氧大量地溶解在水中, 极大地减少雨水中微生物的厌氧反应,防止雨水变质发嗅,在水池设置曝气还可以将沉淀在池底的颗粒带出,减少水池维护的工作量.设计的气水混合比在 3:1以上,当雨水收集池中保持有一定的水位时,罗茨风机5每天需要开启2 小时。
进一步的,曝气头均匀分布于雨水收集水池2的底部,罗茨风机5的速度为8-10m3/min。
进一步的,雨水初期弃流井1、雨水收集水池2和雨水回用水池11上各设有一液位传感器6,通过液位传感器6观看雨水初期弃流井1、雨水收集水池2和雨水回用水池11液位,防止溢流。
进一步的,第一雨水过滤泵7上并联有一备用第二雨水过滤泵3,第一雨水过滤泵7的输出端和第二雨水过滤泵3的输出端均设有止回阀19,当其中一个雨水过滤泵出故障的时候关掉该雨水过滤泵的止回阀19,打开另外一台雨水过滤泵的止回阀19,使得整个系统可以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上设有电磁阀20、出水口21和入水口 22,电磁阀20的管道上连接有污水阀,需要排污的时候打开污水阀将污水排污至水泵房内潜水坑,第一雨水过滤泵7的输出端连接有入水口22,混合器 10的输入端连接有出水口21,入水口22与第一雨水过滤泵7之间设有第一阀门27,出水口21与混合器10之间设有第二阀门28,当需要进行自动反冲洗过滤时关闭第一阀门27,打开第二阀门28进行处理,当不需要进行自动反冲洗过滤时打开第一阀门27,关闭第二阀门28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混合器10为杀菌剂在线式混合器10。
进一步的,加药装置9包括清水管23、杀菌剂药箱24和杀菌剂加药泵 25,杀菌剂药箱24的输入端连接清水管23输出端,清水管23输入端连接雨水加压泵组12的输出端,将处理好的雨水进行再利用,杀菌剂药箱24的输出端连接杀菌剂加药泵25的输入端,杀菌剂加药泵25的输出端连接混合器 10的输入端,对雨水进行杀菌处理,使得达到《城市污水再利用杂用水水质标准》后储存于雨水回用水池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雨水处理系统,以屋面雨水为水源,将水源置于雨水初期弃流井1,雨水初期弃流井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溢流排水管16、进水管17和弃流排水管18,当雨水初期弃流井1过满时通过溢流排水管16排至室外雨水明沟,当雨水初期弃流井1排的是冲洗的污水时通过弃流排水管18排至室外雨水明沟,通过进水管17打入雨水收集水池2,通过鼓气装置排入氧气防止雨水收集水池2的雨水腐坏,雨水收集水池 2的水通过第一雨水过滤泵7和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排至混合器10,混合器 10内加加药装置9对混合器10内的水进行杀菌消毒,达到《城市污水再利用杂用水水质标准》后储存于雨水回用水池11,再采用变频加压泵组加压供给室外绿化用水及屋顶清洗冷却用水,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雨水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处理系统的系统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21567363000004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21567363000005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描述以下实施例以辅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实施例不是也不应当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以下描述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本论述的全文中,组件可描述为单独的功能单元(可包括子单元),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各种组件或其部分可划分成单独组件,或者可整合在一起(包括整合在单个的系统或组件内)。
同时,附图内的组件或系统之间的连接并不旨在限于直接连接。相反,在这些组件之间的数据可由中间组件修改、重格式化、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另外,可使用另外或更少的连接。还应注意,术语“联接”、“连接”、或“输入”“固定”应理解为包括直接连接、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媒介来进行的间接的连接或固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侧面”、“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或惯常认知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处理系统的系统图。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初期弃流井1、雨水收集水池2、鼓气装置、第一雨水过滤泵7、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加药装置9、混合器10、雨水回用水池11、雨水加压泵组12、屋面洒水清洗系统13、室外绿化洒水系统14和汽车装运取洒水冷却系统15,其特征在于:屋面雨水排水管的输出端连接雨水初期弃流井1的输入端,所述雨水初期弃流井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溢流排水管16、进水管17和弃流排水管18的输入端,溢流排水管16和弃流排水管18的输出端连接室外雨水明沟,进水管17的输出端连接雨水收集水池2 的输入端,雨水收集水池2的输入端还连接有鼓气装置的输出端,雨水收集水池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雨水过滤泵7的输入端,第一雨水过滤泵7的输出端连接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输入端,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输出端连接混合器10的输入端,混合器10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加药装置9,混合器10的输出端连接雨水回用水池11的输入端,雨水回用水池11的输出端连接雨水加压泵组12的输入端,雨水加压泵组1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屋面洒水清洗系统13、室外绿化洒水系统14和汽车装运取洒水冷却系统15的输入端,雨水加压泵组12与控制柜电性连接,加药装置9与控制柜电性连接。
所述雨水收集水池2和雨水回用水池11均位于地下钢筋混凝土以下,不会占用公共空间,节省了空间使用率,雨水收集水池2容量为620-650吨,雨水回用水池11容量为100-150吨。
所述鼓气装置包括曝气管4和罗茨风机5,雨水收集水池2的输入端还连接曝气管4的输出端,曝气管4的输出端上设有曝气头,曝气管4的输入端连接罗茨风机5,曝气是采用罗茨风机5通过风管将大量的空气压入专用的曝气头,曝气头将空气均匀分布到水中,空气中的氧大量地溶解在水中,极大地减少雨水中微生物的厌氧反应,防止雨水变质发嗅,在水池设置曝气还可以将沉淀在池底的颗粒带出,减少水池维护的工作量.设计的气水混合比在 3:1以上,当雨水收集池中保持有一定的水位时,罗茨风机5每天需要开启2 小时。
所述曝气头均匀分布于雨水收集水池2的底部,罗茨风机5的速度为 8-10m3/min。
所述雨水初期弃流井1、雨水收集水池2和雨水回用水池11上各设有一液位传感器6,通过液位传感器6观看雨水初期弃流井1、雨水收集水池2和雨水回用水池11液位,防止溢流。
所述第一雨水过滤泵7上并联有一备用第二雨水过滤泵3,第一雨水过滤泵7的输出端和第二雨水过滤泵3的输出端均设有止回阀19,当其中一个雨水过滤泵出故障的时候关掉该雨水过滤泵的止回阀19,打开另外一台雨水过滤泵的止回阀19,使得整个系统可以正常使用。
所述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上设有电磁阀20、出水口21和入水口22,电磁阀20的管道上连接有污水阀,需要排污的时候打开污水阀将污水排污至水泵房内潜水坑,第一雨水过滤泵7的输出端连接有入水口22,混合器10的输入端连接有出水口21,入水口22与第一雨水过滤泵7之间设有第一阀门 27,出水口21与混合器10之间设有第二阀门28,当需要进行自动反冲洗过滤时关闭第一阀门27,打开第二阀门28进行处理,当不需要进行自动反冲洗过滤时打开第一阀门27,关闭第二阀门28进行处理。
所述混合器10为杀菌剂在线式混合器10。
所述加药装置9包括清水管23、杀菌剂药箱24和杀菌剂加药泵25,杀菌剂药箱24的输入端连接清水管23输出端,清水管23输入端连接雨水加压泵组12的输出端,将处理好的雨水进行再利用,杀菌剂药箱24的输出端连接杀菌剂加药泵25的输入端,杀菌剂加药泵25的输出端连接混合器10的输入端,对雨水进行杀菌处理,使得达到《城市污水再利用杂用水水质标准》后储存于雨水回用水池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雨水处理系统,以屋面雨水为水源,将水源置于雨水初期弃流井1,雨水初期弃流井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溢流排水管16、进水管17和弃流排水管18,当雨水初期弃流井1过满时通过溢流排水管16排至室外雨水明沟,当雨水初期弃流井1排的是冲洗的污水时通过弃流排水管18排至室外雨水明沟,通过进水管17打入雨水收集水池2,通过鼓气装置排入氧气防止雨水收集水池2的雨水腐坏,雨水收集水池 2的水通过第一雨水过滤泵7和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排至混合器10,混合器 10内加加药装置9对混合器10内的水进行杀菌消毒,达到《城市污水再利用杂用水水质标准》后储存于雨水回用水池11,再采用变频加压泵组加压供给室外绿化用水及屋顶清洗冷却用水,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雨水利用率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雨水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初期弃流井(1)、雨水收集水池(2)、鼓气装置、第一雨水过滤泵(7)、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加药装置(9)、混合器(10)、雨水回用水池(11)、雨水加压泵组(12)、屋面洒水清洗系统(13)、室外绿化洒水系统(14)和汽车装运取洒水冷却系统(15),其特征在于:屋面雨水排水管的输出端连接雨水初期弃流井(1)的输入端,所述雨水初期弃流井(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溢流排水管(16)、进水管(17)和弃流排水管(18)的输入端,溢流排水管(16)和弃流排水管(18)的输出端连接室外雨水明沟,进水管(17)的输出端连接雨水收集水池(2)的输入端,雨水收集水池(2)的输入端还连接有鼓气装置的输出端,雨水收集水池(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雨水过滤泵(7)的输入端,第一雨水过滤泵(7)的输出端连接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输入端,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输出端连接混合器(10)的输入端,混合器(10)的输入端还连接有加药装置(9),混合器(10)的输出端连接雨水回用水池(11)的输入端,雨水回用水池(11)的输出端连接雨水加压泵组(12)的输入端,雨水加压泵组(1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屋面洒水清洗系统(13)、室外绿化洒水系统(14)和汽车装运取洒水冷却系统(15)的输入端,雨水加压泵组(12)与控制柜电性连接,加药装置(9)与控制柜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雨水收集水池(2)和雨水回用水池(11)均位于地下钢筋混凝土以下,不会占用公共空间,节省了空间使用率,雨水收集水池(2)容量为620-650吨,雨水回用水池(11)容量为100-150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鼓气装置包括曝气管(4)和罗茨风机(5),雨水收集水池(2)的输入端还连接曝气管(4)的输出端,曝气管(4)的输出端上设有曝气头,曝气管(4)的输入端连接罗茨风机(5),曝气是采用罗茨风机(5)通过风管将大量的空气压入专用的曝气头,曝气头将空气均匀分布到水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曝气头均匀分布于雨水收集水池(2)的底部,罗茨风机(5)的速度为8-10m3/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雨水初期弃流井(1)、雨水收集水池(2)和雨水回用水池(11)上各设有一液位传感器(6),通过液位传感器(6)观看雨水初期弃流井(1)、雨水收集水池(2)和雨水回用水池(11)液位,防止溢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雨水过滤泵(7)上并联有一备用第二雨水过滤泵(3),第一雨水过滤泵(7)的输出端和第二雨水过滤泵(3)的输出端均设有止回阀(19),当其中一个雨水过滤泵出故障的时候关掉该雨水过滤泵的止回阀(19),打开另外一台雨水过滤泵的止回阀(19),使得整个系统可以正常使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动反冲洗过滤器(8)上设有电磁阀(20)、出水口(21)和入水口(22),电磁阀(20)的管道上连接有污水阀,需要排污的时候打开污水阀将污水排污至水泵房内潜水坑,第一雨水过滤泵(7)的输出端连接有入水口(22),混合器(10)的输入端连接有出水口(21),入水口(22)与第一雨水过滤泵(7)之间设有第一阀门(27),出水口(21)与混合器(10)之间设有第二阀门(28),当需要进行自动反冲洗过滤时关闭第一阀门(27),打开第二阀门(28)进行处理,当不需要进行自动反冲洗过滤时打开第一阀门(27),关闭第二阀门(28)进行处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合器(10)为杀菌剂在线式混合器(1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加药装置(9)包括清水管(23)、杀菌剂药箱(24)和杀菌剂加药泵(25),杀菌剂药箱(24)的输入端连接清水管(23)输出端,清水管(23)输入端连接雨水加压泵组(12)的输出端,将处理好的雨水进行再利用,杀菌剂药箱(24)的输出端连接杀菌剂加药泵(25)的输入端,杀菌剂加药泵(25)的输出端连接混合器(10)的输入端,对雨水进行杀菌处理。
CN202023091410.1U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4360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1410.1U CN214360768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1410.1U CN214360768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60768U true CN214360768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86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91410.1U Active CN214360768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607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9861A (zh) * 2020-12-21 2021-03-16 江苏盛世华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9861A (zh) * 2020-12-21 2021-03-16 江苏盛世华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99861A (zh)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US7163619B2 (en)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multifunctional water supply tank
US6887375B2 (en) System to save and recycle domestic water
US7534070B1 (en) Water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yard maintenance
CN201762757U (zh) 一种屋面雨水利用系统
CN102400477A (zh) 一种屋面雨水利用系统
CN206143897U (zh) 一种多功能雨水收集与处理回用系统
CN214360768U (zh) 一种雨水处理系统
CN102839720B (zh) 自动回收净化杂排水再循环利用系统
CN105293749B (zh) 连栋大棚雨水收集和处理回用装置及方法
CN205955133U (zh) 一种高层建筑垃圾智能化收集装置
CN114892757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智慧化收集喷灌系统
CN212271132U (zh) 一种资源化的粪尿分离旱厕装置
CN111809701A (zh) 一种城市雨水花园无动力初雨除污光驱灌溉系统
CN203946980U (zh) 连栋大棚雨水收集和处理回用装置
CN113931283B (zh) 一种应对来源污水超标超量的污水处理方法
CN107265615B (zh) 一种合流、混流雨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216320B (zh) 一种适用于低绿地率的雨水生态净化和收集利用系统
CN211873281U (zh) 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及一体化雨水收集系统
CN209760619U (zh) 一种建筑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9989895U (zh) 一种实现区域性水文良性循环的雨水资源化生态利用装置
CN207507130U (zh) 洗漱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
CN208667419U (zh) 一种城市污水和雨水原位快速处理系统
CN207405028U (zh) 基于低冲击雨水设施的市政道路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系统
CN111285551A (zh) 一种高效住宅楼宇再生水循环系统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402, building 15, No.158, Jinfe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2150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Shengshi Huawei Decoration Desig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2, building 15, No.158, Jinfe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215000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Shengshi Huawe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