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55558U - 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55558U
CN214355558U CN202023256656.XU CN202023256656U CN214355558U CN 214355558 U CN214355558 U CN 214355558U CN 202023256656 U CN202023256656 U CN 202023256656U CN 214355558 U CN214355558 U CN 2143555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electromagnetic conversion
bearing part
wireless charging
peripheral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5665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佳芬
葛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ngmu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ngmu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ngmu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ngmu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5665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555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555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555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包括:盖部盖装在基座上,其四周边缘形成有缓冲部,其与基座形成有第一空间;电磁转换基部用于缠绕电磁转换件,其固定于所述第一空间内基座的第一承载部顶面,其顶面与盖部底面形成面接触,其用于将盖部所受应力传导至基座;基座顶面四周形成有第一承载部,其底面与地面接触,其用于将所受应力传导至地面。本实用新型能减少盖部与车轮直接接触时,因尖锐棱角而造成的应力集中,避免碾压造成的轮胎和线圈结构损伤,能提高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的抗碾压强度。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接受电动汽车这种环保的出行方式。同时也被许多汽车厂家认为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而且都投入了大笔资金进行研发。不过,由于充电问题的现实阻碍,一直以来还没有得到充分推广。目前,电动车最重要的部分莫过于电池和充电设备,由于技术瓶颈,短时间内它们只能使用锂电池,所以无线(感应)充电系统变成了另一个研发重点。与有线充电系统相比,无线充电有多种优势,能够顺应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无线充电主要应用场景为自动驾驶,包括但不限于自动驾驶汽车,大巴,物流车,扫地机器人等等。传统插座式充电方式,需要人工进行连接充电插头。而无线充电可以实现完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充电。
无线充电系统主要分划分为墙端(Wall Box)、无线充电设备无线充电地端设备(BP)、车端控制器(VCU)和车端线圈(VP)。其中,无线充电地端设备(BP)需要放在地面承受车辆轮胎碾压。根据标准SAE-J2954,无线充电设备无线充电地端设备其顶面(即与充电车辆轮胎接触的面)需要至少能承受5kN的载荷。为避免影响电磁转换无线充电设备地端线圈顶面必须为非金属材料且厚度有限的前提下,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碾压强度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相对现有技术具有更高抗碾压强度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包括:
盖部1,其盖装在基座3上,其四周边缘形成有缓冲部1.1,其与基座3形成有第一空间1.2;
电磁转换基部2,其用于缠绕电磁转换件,其固定于所述第一空间1.2内基座3的第一承载部3.1顶面,其顶面与盖部1底面形成面接触,其用于将盖部1所受应力传导至基座3;
基座3,其顶面四周形成有第一承载部3.1,其底面与地面接触,其用于将所受应力传导至地面。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所述缓冲部1.1是形成在盖部1四周边缘的圆角结构。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还包括:
第二承载部2.1,其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顶部四周边缘,其与所述缓冲部1.1底面形成面接触;
第三承载部2.2,其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底部四周边缘,其盖装于所述第一承载部3.1顶面且与第一承载部3.1形成面接触。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多个第一固定连接结构,其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四周边缘,其用于将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和基座3固定连接。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结构包括;
多个第一通孔2.4,其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四周边缘;
多个第一固定件,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4固定在基座3的第一承载部3.1的第一固定孔3.2中。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所述第一承载部3.1是环形凸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盖装在第一承载部3.1上时,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盖装和第一承载部3.1形成有第二空间2.3。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多个第二固定连接结构,其形成在所述基座3四周边缘,其用于将所述盖部1和基座3固定连接。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所述第二固定连接结构包括;
多个第二通孔3.3,其形成在所述基座3四周边缘;
多个第二固定件,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3固定在盖部1底面四周边缘的第二固定孔中。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还包括:
安装孔,其由电磁转换基部2侧壁的第一安装半孔2.5和第一承载部3.1的第二安装半孔3.4组合形成,其用于固定安装无线充电设备地端线圈传感器模块,例如雷达模块。
本实用新型至少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盖部1四周边缘形成有缓冲部1.1圆角结构,能减少盖部1与车轮直接接触时,因尖锐棱角而造成的应力集中,避免碾压造成的轮胎和线圈结构损伤。
2电磁转换基部2绕线盘,与盖板顶面形成面接触,并且电磁转换基部2四周边缘形成有第二承载部2.1,第二承载部2.1与盖板底面缓冲部1.1的底面形成面接触,能将盖部1所受应力传导出去,能避免盖部1变形。
3第三承载部2.2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底部四周边缘,第三承载盖装于所述第一承载部3.1顶面且与第一承载部3.1形成面接触,将电磁转换基部2所受应力通过第一承载部3.1传导至基座3,避免电磁转换基部2变形,再通过基座3传导至地面,进而提高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的抗碾压强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附图旨在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和/或材料的一般特性,对说明书中的描述进行补充。然而,本实用新型附图是未按比例绘制的示意图,因而可能未能够准确反映任何所给出的实施例的精确结构或性能特点,本实用新型附图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定或限制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涵盖的数值或属性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加以应用,在没有背离实用新型总的设计思路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下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具体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作“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不同的是,当元件被称作“直接连接”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不同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当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是用来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因此,在不脱离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教导的情况下,以下所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图2结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包括:
盖部1,其盖装在基座3上,其四周边缘形成有缓冲部1.1,其与基座3形成有第一空间1.2;
电磁转换基部2,其用于缠绕电磁转换件(图中未显示),其固定于所述第一空间1.2内基座3的第一承载部3.1顶面,其顶面与盖部1底面形成面接触,其用于将盖部1所受应力传导至基座3;
基座3,其顶面四周形成有第一承载部3.1,其底面与地面接触,其用于将所受应力传导至地面。
第二实施例;
如图1、图3结合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包括:
盖部1,其盖装在基座3上,其四周边缘形成有缓冲部1.1,其与基座3形成有第一空间1.2,所述缓冲部1.1是形成在盖部1四周边缘的圆角结构;
电磁转换基部2,其用于缠绕电磁转换件(图中未显示),其固定于所述第一空间1.2内基座3的第一承载部3.1顶面,其顶面与盖部1底面形成面接触,其用于将盖部1所受应力传导至基座3;所述第一承载部3.1是环形凸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盖装在第一承载部3.1上时,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盖装和第一承载部3.1形成有第二空间2.3;
第二承载部2.1,其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顶部四周边缘,其与所述缓冲部1.1底面形成面接触;
第三承载部2.2,其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底部四周边缘,其盖装于所述第一承载部3.1顶面且与第一承载部3.1形成面接触;
基座3,其顶面四周形成有第一承载部3.1,其底面与地面接触,其用于将所受应力传导至地面.
第三实施例;
如图1、图4结合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包括:
盖部1,其盖装在基座3上,其四周边缘形成有缓冲部1.1,其与基座3形成有第一空间1.2,所述缓冲部1.1是形成在盖部1四周边缘的圆角结构;
电磁转换基部2,其用于缠绕电磁转换件(图中未显示),其固定于所述第一空间1.2内基座3的第一承载部3.1顶面,其顶面与盖部1底面形成面接触,其用于将盖部1所受应力传导至基座3;
第二承载部2.1,其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顶部四周边缘,其与所述缓冲部1.1底面形成面接触;
第三承载部2.2,其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底部四周边缘,其盖装于所述第一承载部3.1顶面且与第一承载部3.1形成面接触;
多个第一固定连接结构,其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四周边缘,其用于将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和基座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通孔2.4,其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四周边缘;以及,多个第一固定件(图中未显示),第一固定件可以选择螺钉或螺栓,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4固定在基座3的第一承载部3.1的第一固定孔3.2中。
基座3,其顶面四周形成有第一承载部3.1,其底面与地面接触,其用于将所受应力传导至地面;
多个第二固定连接结构,其形成在所述基座3四周边缘,其用于将所述盖部1和基座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通孔3.3,其形成在所述基座3四周边缘;以及,多个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可以选择螺钉或螺栓,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3固定在盖部1底面四周边缘的第二固定孔(图中未显示)中。
第四实施例;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与第三实施例相同部分不再赘述;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还包括:
安装孔,其由电磁转换基部2侧壁的第一安装半孔2.5和第一承载部3.1的第二安装半孔3.4组合形成,当电磁转换基部2在基座上安装就位后,第一安装半孔2.5和第二安装半孔3.4组成安装孔,其用于固定安装无线充电设备地端线圈传感器模块。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全部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都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还将理解的是,除非这里明确定义,否则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这类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语境中的意思相一致的意思,而不以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加以解释。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部(1),其盖装在基座(3)上,其四周边缘形成有缓冲部(1.1),其与基座(3)形成有第一空间(1.2);
电磁转换基部(2),其用于缠绕电磁转换件,其固定于所述第一空间(1.2)内基座(3)的第一承载部(3.1)顶面,其顶面与盖部(1)底面形成面接触,其用于将盖部(1)所受应力传导至基座(3);
基座(3),其顶面四周形成有第一承载部(3.1),其底面与地面接触,其用于将所受应力传导至地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1.1)是形成在盖部(1)四周边缘的圆角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承载部(2.1),其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顶部四周边缘,其与所述缓冲部(1.1)底面形成面接触;
第三承载部(2.2),其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底部四周边缘,其盖装于所述第一承载部(3.1)顶面且与第一承载部(3.1)形成面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其特征在于:
多个第一固定连接结构,其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四周边缘,其用于将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和基座(3)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连接结构包括;
多个第一通孔(2.4),其形成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四周边缘;
多个第一固定件,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4)固定在基座(3)的第一承载部(3.1)的第一固定孔(3.2)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3.1)是环形凸部,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盖装在第一承载部(3.1)上时,所述电磁转换基部(2)盖装和第一承载部(3.1)形成有第二空间(2.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其特征在于:
多个第二固定连接结构,其形成在所述基座(3)四周边缘,其用于将所述盖部(1)和基座(3)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连接结构包括;
多个第二通孔(3.3),其形成在所述基座(3)四周边缘;
多个第二固定件,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3)固定在盖部(1)底面四周边缘的第二固定孔中。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孔,其由电磁转换基部(2)侧壁的第一安装半孔(2.5)和第一承载部(3.1)的第二安装半孔(3.4)组合形成,其用于固定安装无线充电设备地端线圈传感器模块。
CN202023256656.XU 2020-12-29 2020-12-29 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 Active CN2143555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6656.XU CN214355558U (zh) 2020-12-29 2020-12-29 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6656.XU CN214355558U (zh) 2020-12-29 2020-12-29 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55558U true CN214355558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49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56656.XU Active CN214355558U (zh) 2020-12-29 2020-12-29 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555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7209491A1 (de) Spulenausrichtungsverfahren und drahtloses Elektrofahrzeug-Leistungsübertragungsgerät, das dasselbe verwendet
US20150077053A1 (en) Pickup coil design for tight spaces and asymmetrical coupling
CN109888137B (zh) 车辆的电池组结构
DE102017117861B4 (de) Kabelloses-Aufladen-Steuervorrichtung und Kabelloses-Aufladen-Steuerverfahren für Elektrofahrzeug und Kabelloses-Aufladen-Vorrichtung für Elektrofahrzeug
CN104979596B (zh) 慢速充电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环保型车辆的车载充电器
CN103944243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带有精确对中功能的感应式非接触充电装置
US10862539B2 (en) Secondary pad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5291842B (zh) 一种电动汽车分布式高频交流电气系统
DE102016109583A1 (de) Dynamisches Netzladen unter Verwendung von elektrisch betriebenen Plug-In-Fahrzeugen
US2017000153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ttery charge and discharge quantity in eco-friendly vehicle
CN105191065A (zh) 受电装置、非接触供电系统及盖单元
CN104684293A (zh) 电子装置,外壳与绕线筒架
CN104779686B (zh) 提高基于电磁感应耦合原理的电动汽车非接触式充电效率方法
CN105765677A (zh) 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CN214355558U (zh) 无线充电地端设备抗压结构
CN108058611A (zh) 一种新能源充电站场的电力管理方法、装置及处理终端
CN106183883A (zh) 一种免对位无线充电系统
CN102136765A (zh) 一种多电压输出的拾电器
CN205930018U (zh) 一种导磁环偏置的电动车轮毂电机用轮毂
CN207732483U (zh) 一种轨道式机器人无线充电装置
CN106143780A (zh) 带有备用电池的电动自行车
Patil et al. Review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EV with advancement in designs
CN205573657U (zh) 驱动组件及汽车
CN205554401U (zh) 用于电动车储物箱的充电盒
CN209904555U (zh) 一种可调节自适应的agv用自动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