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29640U - 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29640U
CN214329640U CN202120564207.7U CN202120564207U CN214329640U CN 214329640 U CN214329640 U CN 214329640U CN 202120564207 U CN202120564207 U CN 202120564207U CN 214329640 U CN214329640 U CN 214329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icade
layer
green building
mounting
top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42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nhui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nhui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nhui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nhui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642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29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29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29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绿色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该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包括屋顶基层,所述屋顶基层的顶部四周处均设有挡墙,挡墙之间的屋顶基层上依次设有找平层、保温层、加强层、隔热层、防水层和透水层,防水层的两侧顶部的挡墙上设有第一排水管,透水层的两侧顶部的挡墙上设有第二排水管,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的出水口均贯穿挡墙延伸至挡墙的外侧,透水层背离防水层的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背离透水层的一侧设有太阳能板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1、有效利用了太阳能,较为节能环保;2、利于雨水的快速排放,避免顶层积水影响居住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绿色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绿色建筑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为了防止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效果不好造成的室内温度上升非常快的不良现象发生,授权公告号为CN21100734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为:包括屋顶基层,所述屋顶基层的顶部四周处均设有挡墙,挡墙之间的屋顶基层上依次设有找平层、保温层、加强层、隔热层、防水层和透水层,防水层的两侧顶部均设有第一排水管,透水层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排水管,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的出水口均贯穿挡墙延伸至挡墙的外侧。虽然保温层和隔热层能够在阳光直射时防止室内温度上升过快,但无法对阳光所具有的太阳光能进行利用,不够节能环保。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无法对阳光所具有的太阳光能进行利用,不够节能环保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对阳光所具有的太阳光能进行利用,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包括屋顶基层,所述屋顶基层的顶部四周处均设有挡墙,挡墙之间的屋顶基层上依次设有找平层、保温层、加强层、隔热层、防水层和透水层,防水层的两侧顶部的挡墙上设有第一排水管,透水层的两侧顶部的挡墙上设有第二排水管,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的出水口均贯穿挡墙延伸至挡墙的外侧,透水层背离防水层的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背离透水层的一侧设有太阳能板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板能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蓄积在蓄电池中供室内的人员使用,从而有效利用了太阳能,较为节能环保。
可选的,所述透水层上设有驱动机构,所述安装板可转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安装板转动至靠近挡墙的一端为较低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安装板能够将雨水导向至挡墙进而由挡墙上的第二排水管排出,从而利于雨水的快速排放,避免顶层积水影响居住效果。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件、驱动块和驱动杆,所述安装板靠近挡墙的一端与透水层铰接,所述动力件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上,所述驱动块可升降,所述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块升降;
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驱动块铰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与安装板背离挡墙的一端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件启动时驱动块能够升起,此时驱动杆能够带动安装板背离挡墙的一端相对于安装板与透水层的铰接端向上转动,从而安装板能够变成倾斜状且靠近挡墙的一端与较低端。
可选的,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安装板对称设置在透水层上;
所述驱动杆的数量与所述安装板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安装板能够将雨水分别导向至两侧的顶墙排出,加快了雨水排放速度。
可选的,所述透水层具有安装槽,所述防水层设有容纳腔和连通容纳腔和安装槽的连通孔;
所述动力件为电动缸,所述电动缸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缸电连接;
所述驱动块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电动缸具有伸缩杆,所述电动缸的伸缩杆通过所述连通孔穿入安装槽内与所述驱动块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杆背离安装板的一端穿入安装槽内与驱动块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缸设置在容纳腔内不易遭受碰撞受损,使用寿命较长。
可选的,所述伸缩杆外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连通孔的孔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使雨水不易从伸缩杆和连通孔孔壁之间的间隙进入防水层,从而防水层的防水效果较好。
可选的,所述挡墙上设有雨滴传感器,所述雨滴传感器与所述电动缸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滴传感器检测到下雨时便可发送信号给电动缸以使电动缸启动,进而安装板能够相应的转动以对雨水进行导流,从而无需人员手动控制,通过雨滴传感器安装板能够根据下雨情况智能转动。
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容置槽,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置槽增加了太阳能板与安装板的连接面积,从而太阳能板与安装板的连接较为稳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有效利用了太阳能,较为节能环保;
利于雨水的快速排放,避免顶层积水影响居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安装板转动时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屋顶基层;2、挡墙;3、找平层;4、保温层;5、加强层;6、隔热层;7、防水层;8、透水层;9、驱动机构;91、电动缸;92、驱动块;93、驱动杆;10、雨滴传感器;11、第一排水管;12、第二排水管;13、安装板;14、太阳能板;15、蓄电池;16、安装槽;17、容纳腔;18、密封圈;19、容置槽;20、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参照图1,该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包括屋顶基层1,屋顶基层1的顶部四周处均设有挡墙2,挡墙2之间的屋顶基层1上依次设有找平层3、保温层4、加强层5、隔热层6、防水层7和透水层8。防水层7的两侧顶部的挡墙2上设有第一排水管11,第一排水管11的下端与透水层8的底端平齐。透水层8的两侧顶部的挡墙2上设有第二排水管12,第二排水管12的下端与透水层8的顶端平齐。第一排水管11和第二排水管12的出水口均贯穿挡墙2延伸至挡墙2的外侧。
参照图1,透水层8背离防水层7的一侧设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为方形板,安装板13背离透水层8的一侧设有容置槽19,容置槽19为方形槽,容置槽19内设有方形的太阳能板14,安装板13内部具有蓄电池15,蓄电池15位于太阳能板14的下方,太阳能板14的输出端与蓄电池15电连接,太阳能板14的边缘与容纳槽的槽壁通过胶水粘接。容置槽19增加了太阳能板14与安装板13的连接面积,从而太阳能板14与安装板13的连接较为稳定。
参照图2和图3,透水层8具有安装槽16,安装槽16具有方形槽口,防水层7设有容纳腔17和连通孔20,连通孔20连通容纳腔17和安装槽16。透水层8上设有驱动机构9,驱动机构9包括动力件、驱动块92和驱动杆93,动力件为电动缸91,电动缸91设置在容纳腔17内,电动缸91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容纳腔17的腔壁。驱动块92可升降的设置在安装槽16内,电动缸91具有伸缩杆,连通孔20的孔壁粘接有密封圈18,电动缸91的伸缩杆穿过密封圈18并穿入安装槽16内与驱动块92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为焊接。驱动杆93的一端与驱动块92铰接,驱动杆93的另一端与安装板13背离挡墙2的一端铰接,安装板13靠近挡墙2的一端与透水层8铰接。电动缸91启动时伸缩杆会升起,此时驱动块92会升起并带动驱动块92升起,此时驱动杆93便会带动安装板13远离挡墙2的一端转动,从而安装板13能够转动至倾斜状态,此时安装板13靠近挡墙2的一端为较低的一端,雨水能够顺着安装板13流动至挡墙2进而由挡墙2上的第二排水管12排出,从而利于雨水的快速排放,避免顶层积水影响居住效果。
参照图2,安装板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板13对称设置在透水层8上,驱动杆93的数量与安装板1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在天晴时,两个安装板13的下表面与透水层8平行。下雨时,两个安装板13会在驱动杆93的带动下转动至呈倒八字结构,此时雨水会通过两个安装板13分别朝向相对的两侧挡墙2流动。
蓄电池15的输出端与电动缸91电连接,从而蓄电池15内蓄积的电能能够供电动缸91使用。
参照图2,挡墙2上设有雨滴传感器10,雨滴传感器10与一个挡墙2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为螺栓连接,雨滴传感器10与电动缸91电连接当雨滴传感器10检测到下雨时便可发送信号给电动缸91以使电动缸91启动,进而安装板13能够相应的转动以对雨水进行导流,从而无需人员手动控制,通过雨滴传感器10安装板13能够根据下雨情况智能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太阳能板14能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蓄积在蓄电池15中供室内的人员使用,从而有效利用了太阳能,较为节能环保。
此外,雨滴传感器10检测到下雨时便可发送信号给电动缸91以使电动缸91启动,电动缸91启动时驱动块92会相应的升起,此时驱动杆93也会相应的升起,进而驱动杆93带动安装板13转动,此时安装板13能够转动至靠近挡墙2的一端为较低的一端,雨水能够顺着安装板13流动至挡墙2进而由挡墙2上的第二排水管12排出,从而利于雨水的快速排放,避免顶层积水影响居住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包括屋顶基层(1),所述屋顶基层(1)的顶部四周处均设有挡墙(2),挡墙(2)之间的屋顶基层(1)上依次设有找平层(3)、保温层(4)、加强层(5)、隔热层(6)、防水层(7)和透水层(8),防水层(7)的两侧顶部的挡墙(2)上设有第一排水管(11),透水层(8)的两侧顶部的挡墙(2)上设有第二排水管(12),第一排水管(11)和第二排水管(12)的出水口均贯穿挡墙(2)延伸至挡墙(2)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8)背离所述防水层(7)的一侧设有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背离所述透水层(8)的一侧设有太阳能板(14)和蓄电池(15),所述太阳能板(14)的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1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8)上设有驱动机构(9),所述安装板(13)可转动,所述驱动机构(9)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板(13)转动至靠近所述挡墙(2)的一端为较低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动力件、驱动块(92)和驱动杆(93),所述安装板(13)靠近所述挡墙(2)的一端与所述透水层(8)铰接,所述动力件设置在所述防水层(7)上,所述驱动块(92)可升降,所述动力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块(92)升降;
所述驱动杆(93)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块(92)铰接,所述驱动杆(93)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13)背离所述挡墙(2)的一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3)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安装板(13)对称设置在所述透水层(8)上;
所述驱动杆(93)的数量与所述安装板(13)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8)具有安装槽(16),所述防水层(7)设有容纳腔(17)和连通容纳腔(17)以及安装槽(16)的连通孔(20);
所述动力件为电动缸(91),所述电动缸(91)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7)内;
所述蓄电池(15)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动缸(91)电连接;
所述驱动块(92)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6)内,所述电动缸(91)具有伸缩杆,所述电动缸(91)的伸缩杆通过所述连通孔(20)穿入所述安装槽(16)内与所述驱动块(92)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杆(93)背离安装板(13)的一端穿入所述安装槽(16)内与所述驱动块(92)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外套设有密封圈(18),所述密封圈(18)的外壁与所述连通孔(20)的孔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2)上设有雨滴传感器(10),所述雨滴传感器(10)与所述电动缸(91)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3)上设有容置槽(19),所述太阳能板(14)设置在所述容置槽(19)内。
CN202120564207.7U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 Active CN214329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4207.7U CN214329640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4207.7U CN214329640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29640U true CN214329640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88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4207.7U Active CN214329640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29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47584U (zh) 一种电容储能式光伏地砖
CN2937279Y (zh) 利用可再生能源调温的新农村住宅
CN214329640U (zh) 一种绿色建筑顶层保温隔热结构
CN209958492U (zh) 一种具有户外防雨雪功能的智能化仓储大棚
CN201850794U (zh) 一种风光互补基站机房
CN207097841U (zh) 太阳能组件及地面发电系统
CN107086850A (zh) 扣板式光伏组件建筑构件
CN209227910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N211229229U (zh) 一种多功能建筑屋顶光伏系统
CN200949289Y (zh) 太阳能电池砖
CN101936042B (zh) 小框体复合保温隔热体系防水构造
CN213682734U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N206759380U (zh) 扣板式光伏组件建筑构件
CN209909755U (zh) 一种绿色建筑光伏照明装置
CN208473140U (zh) 一种光伏车棚的防冰棱结构
CN208794767U (zh) 一种双盖板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密封结构
CN213572700U (zh) 一种低能耗节能建筑体系
CN206782492U (zh) 一种适用于多年冻土区的数采仪供电、保温箱
CN101493264A (zh) 屋顶太阳能集热装置
CN201527020U (zh) 斜面屋顶建筑太阳能采暖及水膜降温系统与结构
CN220150650U (zh) 一种屋顶防渗结构
CN2766191Y (zh) 一种屋面式太阳热水器
CN209817176U (zh) 一种墙体结构
CN216840294U (zh) 基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建筑
CN220080540U (zh) 一种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建筑屋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